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L联合CBL教学法在呼吸内科实习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周正 王晗 +2 位作者 张铁栓 郭云波 秦瑞玲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7期57-60,共4页
目的探索PBL联合CBL教学法在呼吸内科临床实习的教学效果。方法观察对象为在本院呼吸内科实习的82名学生,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1名,试验组学生采用PBL联合C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实习任务完成后随堂进行测... 目的探索PBL联合CBL教学法在呼吸内科临床实习的教学效果。方法观察对象为在本院呼吸内科实习的82名学生,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1名,试验组学生采用PBL联合C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实习任务完成后随堂进行测试和问卷调查评估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学生在学习成绩及对教学方法等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试验组学生考试成绩为(89.7±5.2)分,对照组学生成绩为(83.5±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教学法比较,PBL联合CBL教学法能明显提高实习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主观能动性,更能提高实习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实习 PBL教学 CBL教学 呼吸内科学 PBL联合CBL教学法 教学效果 教育
下载PDF
老年胸腔积液患者54例内科胸腔镜检查和胸膜活检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颖 吴金如 +2 位作者 夏熙郑 齐景宪 高元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36-1038,共3页
关键词 胸腔积液 胸膜活检 内科胸腔镜检查
下载PDF
肺癌患者病理分型及术后院内感染病原学特点分析
3
作者 崔莹 崔佳 +1 位作者 薛锐泽 刘待见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3-377,共5页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病理分型与术后院内感染病原学特点,以期为临床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降低术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4月~2024年4月收治的117例肺癌术后并发院内感染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病理分型与术后院内感染病原学特点,以期为临床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降低术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4月~2024年4月收治的117例肺癌术后并发院内感染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依据病理分型将患者分为腺癌组、鳞癌组和小细胞肺癌组,对比分析不同病理分型患者性别、年龄分布特点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在117例院内感染患者中,腺癌占44.44%,鳞癌占32.48%,小细胞癌占23.08%。腺癌患者中,女性占55.77%,鳞癌患者中,男性占78.95%,小细胞癌患者中,男性占59.26%。性别比例在不同肺癌病理分型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腺癌患者中,60~岁年龄段占比最高,为59.62%;鳞癌患者中,50~岁年龄段最多,占36.84%;小细胞癌患者中,50~岁年龄段最多,占37.04%。不同肺癌病理分型患者的年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117例患者中,82例患有呼吸系统感染,占70.09%;23例患有泌尿系统感染,占19.66%;10例患有口咽部感染,占8.55%;2例患有消化系统感染,占1.71%。共检出12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80株,占65.57%;革兰阳性菌24株,占19.67%;真菌18株,占14.75%。在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22株,占比最高;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15株,流感嗜血杆菌13株,大肠埃希菌9株,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单胞菌各7株,阴沟肠杆菌5株,卡他莫拉菌2株。革兰阳性菌中,肺炎链球菌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表皮葡萄球菌5株,屎肠球菌2株。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10株,黄曲霉5株,曲霉素3株。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替坦、氨曲南、庆大霉素的耐药率高于60%,对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低于30%。腺癌组患者血清CEA、SCC、NSE、CYFRA21-1水平分别为(13.39±13.15)ng/mL、(0.86±0.60)ng/mL、(12.42±4.33)ng/mL、(4.62±2.12)ng/mL;鳞癌组患者血清CEA、SCC、NSE、CYFRA21-1水平分别为(3.99±2.34)ng/mL、(3.35±2.05)ng/mL、(13.38±4.00)ng/mL、(6.79±3.63)ng/mL;小细胞癌组患者血清CEA、SCC、NSE、CYFRA21-1水平分别为(3.88±2.24)ng/mL、(0.99±0.47)ng/mL、(52.19±23.71)ng/mL、(5.24±2.78)ng/mL。三组患者血清CEA、SCC、NSE、CYFRA21-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术后院内感染患者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不同肺癌病理分型的患者,其性别、年龄分布、肿瘤标志物水平均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针对不同类型的肺癌患者,应结合病原菌耐药情况及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制定个体化的抗感染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病理分型 院内感染 肿瘤标志物
原文传递
纤维支气管镜在COPD所致重症呼吸衰竭抢救中的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张铁栓 齐景宪 高元勋 《医药论坛杂志》 2006年第24期43-44,47,共3页
目的评价纤维支气管镜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重症呼吸衰竭抢救中的价值。方法48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均经鼻插管实施机械通气。其中对照组24例行常规机械通气常规治疗。另24例每周2—3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行吸痰灌洗术(纤维支... 目的评价纤维支气管镜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重症呼吸衰竭抢救中的价值。方法48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均经鼻插管实施机械通气。其中对照组24例行常规机械通气常规治疗。另24例每周2—3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行吸痰灌洗术(纤维支气管镜监护)。结果实施纤维支气管镜监护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在血气分析改善、气道峰压下降、神志恢复及留管时间缩短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纤维支气管镜监护在重症呼吸衰竭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监护 呼吸衰竭 COPD
下载PDF
无创通气对慢阻肺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林梅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4年第4期40-41,共2页
目的 探讨BIPAP呼吸机面罩式无创通气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中的疗效。方法 56例COPD呼衰并肺性脑病患者中随机抽取28例进行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面罩式无创通气治疗。比较上机前、后4h及撤机后24h... 目的 探讨BIPAP呼吸机面罩式无创通气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中的疗效。方法 56例COPD呼衰并肺性脑病患者中随机抽取28例进行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面罩式无创通气治疗。比较上机前、后4h及撤机后24h的PH值、PaCO2、PaO2值及SaO2,并观察临床症状变化、死亡率、插管率及住院天数情况,并与对照组常规综合治疗后的结果作比较。结果 BIPAP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及血气指标明显改善。插管率、死亡率及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无创面罩通气对COPD呼衰并肺性脑病患者能够改善临床症状、二氧化碳潴留及低氧血症,减少气管插管率、死亡率及住院天数。临床使用方便,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少,正在成为COPD呼衰并肺性脑病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通气 慢阻肺呼吸衰竭 肺性脑病 疗效观察 治疗
下载PDF
支气管灌洗术在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6
作者 周正 《医药论坛杂志》 2008年第4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支气管灌洗术在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5例经内科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行支气管灌洗术。结果105例患者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支气管灌洗术对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支气管灌洗术在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5例经内科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行支气管灌洗术。结果105例患者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支气管灌洗术对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好,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灌洗术 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并II型呼吸衰竭临床分析
7
作者 周正 邵润霞 《医药论坛杂志》 2006年第24期45-47,共3页
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II型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5年6月呼吸内科68例住院患者,观察组(NIPPV)33例患者,对照组(非NIPPV组)35例。观察33例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 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II型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5年6月呼吸内科68例住院患者,观察组(NIPPV)33例患者,对照组(非NIPPV组)35例。观察33例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变化(pH值,PaO2,PaCO2),住院病程,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并同未使用NIPPV治疗的35例COPD相似病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3例NIPPV治疗后血气分析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住院病程缩短,气管插管率和住院率明显降低,同非NIPPV治疗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结论NIPPV治疗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II型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早期应用可能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缩短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下载PDF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肺部真菌感染分析与预防 被引量:21
8
作者 秦瑞玲 董娟娟 +2 位作者 成艳琴 张晓英 张景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3699-3701,共3页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类型及临床干预,为预防医院感染,降低病死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医院收治的94例呼吸内科住院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患者采用传...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类型及临床干预,为预防医院感染,降低病死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医院收治的94例呼吸内科住院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47例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数据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肺部感染真菌以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伪热带念珠菌为主,分别占45.74%、14.89%、9.57%;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达91.49%、对照组为72.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内科住院患者肺部真菌感染以念珠菌属为主,临床工作者要加强预防护理,减少高危因素,降低病死率,防止医院感染,同时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有利于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内科 肺部感染 真菌 临床干预 疗效
原文传递
肾移植术后不明病原体肺部感染糖皮质激素治疗体会 被引量:18
9
作者 许长宝 夏熙正 +3 位作者 郝斌 何朝红 朱国鸿 吴国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39-940,共2页
关键词 肾移植术 病原体 肺部感染 糖皮质激素 药物治疗 免疫机制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患者血清IL-8、TNF-α及免疫因子的检测 被引量:59
10
作者 王林梅 齐景宪 冯青青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5-258,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72例(AECOPD组)、COPD稳定期患者66例(COPD...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72例(AECOPD组)、COPD稳定期患者66例(COPD稳定期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7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IL-8、IL-6、TNF-α、C反应蛋白(CRP)、淀粉样蛋白A(SAA)和干扰素G诱导蛋白10(IP-10),同时检测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FEV1/用力肺活量(FVC)。结果:AECOPD组IL-8、IL-6、TNF-α、CRP、SAA和IP-10分别为(0.53±0.11)μg/L、(25.39±3.21)μg/L、(8.39±1.48)mg/L、(10.27±1.88)mg/L、(15.12±5.43)mg/L和(110.43±42.41)ng/L,高于COPD稳定期组和对照组(P均<0.05)。AECOPD组FEV1和FEV1/FVC分别为(46.93±4.22)%和(38.90±4.01)%,低于COPD稳定期组和对照组(P均<0.05)。AECOPD患者CAT为(18.41±2.55)分;IL-8、IL-6、TNF-α、CRP、SAA和IP-10与FEV1、FEV1/FVC呈负相关(r=-0.551^-0.454,P均<0.05),CAT评分与IL-8、IL-6、TNF-α和CRP呈正相关(r=0.481~0.601,P均<0.05)。结论:AECOPD患者血清IL-8、IL-6、TNF-α、CRP、SAA和IP-10水平升高,可导致患者肺功能下降、疾病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白细胞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Fas、FasL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免疫和细胞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16
11
作者 刘颖 吴金如 高元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为探讨Fas/FasL系统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发展中所起的免疫逃逸作用,为临床早期诊断肺癌、判断预后、设计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as、FasL在NSCLC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同时采用抗CD45RO抗... 目的为探讨Fas/FasL系统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发展中所起的免疫逃逸作用,为临床早期诊断肺癌、判断预后、设计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as、FasL在NSCLC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同时采用抗CD45RO抗体检测肿瘤组织中浸润淋巴细胞(TIL)的数量,应用TUNEL技术检测肺癌细胞凋亡。结果 Fas在肺癌组织低表达并存在异位表达,表达率与细胞分化有关;FasL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表达率和细胞类型及淋巴结转移相关,与TIL浸润程度呈负相关,Fas表达与肺癌细胞凋亡水平无关。结论 NSCLC肺癌组织中普遍存在Fas表达的下调、异位表达及FasL高表达,导致癌细胞的免疫逃逸,参与NSCLC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FASL 肿瘤组织中浸润淋巴细胞 免疫组化 CD45RO 非小细胞肺癌 细胞凋亡 TUNEL 免疫逃逸
下载PDF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胎盘生长因子与子宫动脉搏动指数联合预测子痫前期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29
12
作者 蔡莉娜 刘剑波 +1 位作者 吴树彪 朱宝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27-83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胎盘生长因子(PLGF)与子宫动脉搏动指数联合预测子痫前期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门诊规范产前检查的382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合并子痫... 目的探讨血清中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胎盘生长因子(PLGF)与子宫动脉搏动指数联合预测子痫前期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门诊规范产前检查的382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合并子痫前期情况分为3组:对照组348例、轻度子痫前期组23例、重度子痫前期组11例。收集各组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sFlt-1和PLGF水平并计算两者比值,采用三维超声测定子宫动脉搏动指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Flt-1/PLGF与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结果 3组孕妇年龄、采血时孕周、妊娠次数及体质指数(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孕妇sFlt-1/PLGF、子宫动脉搏动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轻度子痫前期组、对照组与重度子痫前期组、轻度子痫前期组与重度子痫前期组比较,sFlt-1/PLGF、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Flt-1/PLGF预测子痫前期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4[95%CI(0.082,0.926)],当截断点选择为9.995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4%和89.9%;子宫动脉搏动指数预测子痫前期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5[95%CI(0.700,0.890)],当截断点选择为0.715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4%和73.3%。两指标并联灵敏度为97.06%,特异度为65.80%;串联灵敏度为64.71%,特异度为97.41%。结论 sFlt-1/PLGF联合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对子痫前期的发生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子痫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胎盘生长因子 子宫动脉搏动指数
下载PDF
羧甲司坦对慢性气道炎症大鼠肺组织中PI3K/AKT和γ-GC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国吾 夏熙郑 刘待见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72-774,778,共4页
目的观察羧甲司坦对慢性气道炎症大鼠肺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和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酶(γ-GC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羧甲司坦治疗组。模型组及羧甲司坦治疗组大鼠用... 目的观察羧甲司坦对慢性气道炎症大鼠肺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和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酶(γ-GC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羧甲司坦治疗组。模型组及羧甲司坦治疗组大鼠用气管内注入脂多糖和熏香烟法制成慢性气道炎症大鼠模型,羧甲司坦治疗组大鼠在第17~30天吸烟前30min给予羧甲司坦(500mg/kg)灌胃。计数各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肺组织γ-GCS及磷酸化AKT(p-AKT)的表达水平;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I3 K mRNA、γ-GCS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羧甲司坦治疗组大鼠支气管、肺组织中炎症浸润及BALF中中性粒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p-AKT蛋白、γ-GCS蛋白、PI3 K mRNA及γ-GCS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谷胱甘肽(GSH)、活性氧(ROS)含量明显减少,总抗氧化能力明显上升(P<0.05)。结论羧甲司坦可能通过PI3K/AKT通路促进γ-GCS蛋白的表达,减轻被动吸烟大鼠肺部的炎症和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类 谷胱甘肽 羧甲司坦 气道炎症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E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介素8测定及意义 被引量:23
14
作者 王世英 忽新刚 +1 位作者 吴春芳 张惠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E(IgE)和白介素8(IL-8)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在诊疗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为哮喘组,另选正常健康体检者16例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使用多抗...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E(IgE)和白介素8(IL-8)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在诊疗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为哮喘组,另选正常健康体检者16例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使用多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2组血清IgE和BALF中IL-8含量,比较2组血清IgE和BALF中IL-8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哮喘组血清IgE水平和BALF中IL-8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哮喘组血清IgE和BALF中IL-8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73,P<0.01)。对照组血清IgE和BALF中IL-8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26,P>0.05)。结论IL-8和IgE可能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测定二者的水平,对临床诊断支气管哮喘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白细胞介素8 免疫球蛋白E
下载PDF
芹菜素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HCC827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林梅 冯青青 +2 位作者 齐景宪 邵润霞 尚学琴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40-642,共3页
目的探究芹菜素(API)对非小细胞肺癌HCC827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常规培养HCC827细胞,取对数细胞进行实验,API的浓度分别设为0、10、20、40、80μmol/L。噻唑蓝(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API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Annexi... 目的探究芹菜素(API)对非小细胞肺癌HCC827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常规培养HCC827细胞,取对数细胞进行实验,API的浓度分别设为0、10、20、40、80μmol/L。噻唑蓝(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API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 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API对环氧化酶(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API能够有效抑制非小细胞肺癌HCC827细胞的增殖,随着芹菜素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其作用效果更明显(均P<0. 05)。不同浓度的API作用24 h后,细胞的凋亡率逐渐增加,呈现一定浓度依赖性(均P<0. 05); API处理细胞组COX-2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降低,且呈浓度依赖性(均P<0. 05)。结论 API能够抑制非小细胞肺癌HCC827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控COX-2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素 非小细胞肺癌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环氧化酶(COX)-2 HCC827
下载PDF
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血清CC16和γ干扰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派 秦瑞玲 +1 位作者 刘剑波 程艳华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2-563,共2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血清CC16、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经临床确诊的IPF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另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CC16、IFN-γ水平,同时对观察...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血清CC16、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经临床确诊的IPF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另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CC16、IFN-γ水平,同时对观察组患者行肺功能检查。比较两组血清CC16、IFN-γ水平,观察观察组血清CC16水平与IFN-γ水平的相关性,以及血清CC16、IFN-γ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CC1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血清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观察组血清CC16水平与IFN-γ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s=-0.998,P=0.000),血清CC16水平与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C%pred)、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均呈显著正相关(rs=0.880,P=0.000;rs=0.922,P=0.000),血清IFN-γ水平与VC%pred、DLCO%无显著相关性(rs=0.337,P=0.069;rs=0.286,P=0.125)。结论CC16可能通过调控IFN-γ参与IPF发病,检测血清CC16、IFN-γ可用于IPF的辅助诊断,且血清CC16水平可作为判断肺纤维化程度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纤维化 CC16 Γ干扰素
下载PDF
胸腺肽α_1联合低剂量吉西他滨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梁冰 周正 杨家梅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0-473,共4页
目的观察及评价胸腺肽α1联合低剂量吉西他滨(泽菲)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化疗)和治疗组(化疗+胸腺肽α1),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在化疗的同时给予1.6 mg胸腺肽... 目的观察及评价胸腺肽α1联合低剂量吉西他滨(泽菲)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化疗)和治疗组(化疗+胸腺肽α1),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在化疗的同时给予1.6 mg胸腺肽α1皮下注射,隔日1次,连续应用8周,对照组则在化疗的同时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用法与治疗组相同。所有患者均采用低剂量泽菲化疗(800 mg/m2,d1,d8)并记录患者Kanofsky体力评分及体重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Kanofsk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体重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肽α1可改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未增加化疗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治疗 脱氧胞苷/类似物和衍生物 脱氧胞苷/投药和剂量 胸腺素/治疗应用 药物疗法 联合
下载PDF
肺癌患者CYP1A1和GSTM1基因多态性检测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英 陈洁 +4 位作者 何欣 高珊珊 范宗民 王立东 高元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61-1064,共4页
目的探讨CYP1A1与GSTM1基因多态与支气管肺癌癌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方法和PCR-RFLP技术,对98例肺癌患者和136名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进行CYP1A1与GSTM1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对照组和肺癌组CYP1A1m1、GSTM1缺陷型等位基... 目的探讨CYP1A1与GSTM1基因多态与支气管肺癌癌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方法和PCR-RFLP技术,对98例肺癌患者和136名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进行CYP1A1与GSTM1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对照组和肺癌组CYP1A1m1、GSTM1缺陷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8%和43%、44%和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P1A1(w1/m1)、CYP1A1(m1/m1)、GSTM1(缺陷型)基因型患肺癌的危险度分别升高3.18倍、2.72倍和2.16倍(P均<0.05)。GSTM1(缺陷型)和CYP1A1(w1/m1)或CYP1A1(m1/m1)基因型携带者患肺癌的危险度为5.62倍(P<0.01)。吸烟使GSTM1缺陷型携带者和CYP1A1m1携带者肺癌的患病危险度较单一基因作用危险度显著增加(P<0.05)。结论CYP1A1m1和GSTM1缺陷型基因均是肺癌的危险因素,2者存在交互作用,且均与吸烟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基因多态 遗传易感性 CYP1A1 GSTM1
下载PDF
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及预防复发作用 被引量:41
19
作者 张媛 张铁栓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的疗效及预防复发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6例E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观察组予布地奈德混悬液800μg/d,同时予孟鲁司特10 mg/d;对照组予布地奈德混悬液800μg...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的疗效及预防复发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6例E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观察组予布地奈德混悬液800μg/d,同时予孟鲁司特10 mg/d;对照组予布地奈德混悬液800μg/d,一共4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5(IL-5)、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分类、呼出气一氧化氮值(FENO),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治疗有效者继续随访半年,比较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78.95%,(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IL-5、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分类、FENO值明显低于治疗前,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临床有效率高,P<0.05,6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24.24%)较对照组复发率(48.28%)低,P<0.05。结论:在治疗EB方面,布地奈德及孟鲁司特具有协同抗炎作用,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孟鲁司特 布地奈德
下载PDF
肺大疱内注入OB吻合胶粘堵术27例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铁栓 王艳丽 +1 位作者 齐景宪 夏熙郑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1486-1487,共2页
关键词 肺气肿 肺疾病 阻塞性 胶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