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脑脊液阳性菌株分布及耐药分析
1
作者 贾静 郭明发 +3 位作者 徐璐 杨俊文 周娟娟 杨俊梅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了解儿童脑脊液阳性菌株分布和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脑脊液分离菌株,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进行病原菌鉴定,凤凰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检测系统(Phoenix 100)、... 目的了解儿童脑脊液阳性菌株分布和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脑脊液分离菌株,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进行病原菌鉴定,凤凰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检测系统(Phoenix 100)、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Vitek-2 Compact)和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标准判读药敏结果,用WHONET 5.6软件进行回顾性耐药性分析。结果314例脑脊液阳性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204株(65.0%)。前五位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92株(29.3%)、肠球菌44株(14.0%)、大肠埃希菌32株(10.2%)、肺炎克雷伯菌21株(6.7%)、肺炎链球菌18株(5.7%)。二、三季度分离菌株数较多,1岁以内婴儿病例最多见,占147株(46.8%)。检出科室以神经外科77株(24.5%)、新生儿内科70株(22.3%)、神经内科46株(14.6%)为主;多重耐药菌检出149株(47.5%),其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69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ESBLs)18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18株;各年龄组、性别、年份之间多重耐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科室之间多重耐药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脑脊液阳性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感染主要集中在1岁以内婴儿,对于多重耐药菌株应该重视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脑脊液 多重耐药菌株
下载PDF
17-OHP和ACTH联合检测在新生儿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魏玉磊 杨俊梅 +1 位作者 杨建丽 解海珍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39-42,48,共5页
目的 评价血清17-羟孕酮(17-OHP)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两种指标联合检测在新生儿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CAH 38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单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8例... 目的 评价血清17-羟孕酮(17-OHP)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两种指标联合检测在新生儿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CAH 38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单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8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并对临床常用血清指标孕酮(PROGⅢ)、17-OHP、ACTH、睾酮(TESTO)单指标和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对新生儿CAH的早期诊断效能进行分析。结果 血清PROGⅢ、17-OHP、ACTH、TESTO的水平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ROGⅢ、17-OHP、ACTH是新生儿CAH患病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单指标和两项指标联合检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表明17-OHP+ACTH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最高为0.954(95%CI 0.906~1.000),灵敏度为89.5%,特异度为94.7%。结论 CAH患儿PROGⅢ、17-OHP、ACTH、TESTO水平显著增高,17-OHP和ACTH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对新生儿CAH有较高的早期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联合检测 早期诊断
下载PDF
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陈丹 孙晓敏 +3 位作者 郭明发 郭青 张广超 任彦红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37-741,共5页
目的评估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住院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526例,采用颗粒凝集法检测MP血清学抗体(MP-Ab),并以此结果为... 目的评估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住院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526例,采用颗粒凝集法检测MP血清学抗体(MP-Ab),并以此结果为参照,评价SAT用于诊断MPP的价值。结果以血清MP-Ab检测结果确诊MPP患儿165例,MP-SAT诊断MPP的敏感度为90.9%(150/165)、特异度为97.9%(368/376),准确性高(约登指数为0.89),两者的一致性好(Kappa=0.90)。MP-SAT在短病程患儿中的诊断敏感度明显高于长病程患儿(P=0.031);MP-SAT诊断敏感度明显高于单次血清MP-Ab(P=0.018),两者的一致性差(Kappa=0.039);MP-SAT与双份血清MP-Ab一致性好(Kappa=0.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7 d)、院外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是影响MP-SAT检出结果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MP-SAT在MPP的早期诊断中应用价值高,可以有效弥补急性期单份血清MP-Ab检测的不足,辅助临床进行早期诊断;尽可能在病程早期(<7 d)和大环内酯类药物应用前进行MP-SAT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 早期 诊断 儿童
下载PDF
1例人血源性嗜低温弓形菌的分离鉴定与文献复习
4
作者 贾静 郭明发 +2 位作者 徐璐 杨俊文 杨俊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1533-1536,共4页
嗜低温弓形菌属于弓形菌属,隶属于细菌域、变形菌门、ε-变形菌纲、弯曲菌目、弯曲菌科,目前属内已鉴定出25个物种[1]。弓形菌在需氧和厌氧环境中均可生长,革兰染色阴性,菌体呈弯曲或“S”形杆菌。弓形杆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人畜共患... 嗜低温弓形菌属于弓形菌属,隶属于细菌域、变形菌门、ε-变形菌纲、弯曲菌目、弯曲菌科,目前属内已鉴定出25个物种[1]。弓形菌在需氧和厌氧环境中均可生长,革兰染色阴性,菌体呈弯曲或“S”形杆菌。弓形杆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人畜共患病原体,常见的菌种主要有嗜低温弓形菌、布氏弓形菌、硝化弓形菌和斯氏弓形菌[2-3]。对该致病菌的快速鉴定与甄别可为患者诊断和有效治疗做出迅速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低温弓形菌 MALDI-TOF MS 菌血症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L-4、HIF-1α、IFN-γ、VEGF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吕迎霞 黄庆华 郑莉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16期98-100,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严重程度支气管哮喘患儿IL-4、HIF-1α、IFN-γ、VEGF水平差异,并探讨检测上述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设为观察组。将支气管哮喘患儿分为轻中度组(72例)和重度组(33... 目的分析不同严重程度支气管哮喘患儿IL-4、HIF-1α、IFN-γ、VEGF水平差异,并探讨检测上述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设为观察组。将支气管哮喘患儿分为轻中度组(72例)和重度组(33例)。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105例儿童为对照组。对比各组研究对象血清IL-4、HIF-1α、IFN-γ和VEGF水平,并分析上述指标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轻中度组、重度组的血清IL-4、HIF-1α、IFN-γ、VEGF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清IL-4、VEGF和HIF-1α水平:重度组>轻中度组>对照组;血清IFN-γ水平:重度组<轻中度组<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IL-4、HIF-1α和VEGF水平均显著降低,血清IFN-γ水平显著升高,但重度组患儿血清IL-4、HIF-1α和VEGF水平显著高于轻中度组,IFN-γ水平显著低于轻中度组(P<0.05)。血清IL-4、HIF-1α、VEGF水平与支气管哮喘呈显著正相关,血清IFN-γ水平与支气管哮喘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检测血清IL-4、HIF-1α、IFN-γ、VEGF水平对于评估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IL-4 HIF-1Α IFN-Γ VEGF
下载PDF
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CD100表达变化及其对CD8^(+)T细胞功能的调控作用
6
作者 郑晶冰 韩会敏 +1 位作者 王珊 孙倩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4-240,共7页
目的检测带状疱疹患者血浆可溶型CD100(sCD100)和外周血T细胞中膜型CD100(mCD100)表达变化,观察外源性CD100对带状疱疹患者CD8^(+)T细胞的功能调控。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带状疱疹患者53例以及入组年... 目的检测带状疱疹患者血浆可溶型CD100(sCD100)和外周血T细胞中膜型CD100(mCD100)表达变化,观察外源性CD100对带状疱疹患者CD8^(+)T细胞的功能调控。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带状疱疹患者53例以及入组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25例。采集受试者静脉抗凝血,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sCD100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中mCD100表达。纯化CD8^(+)T细胞,比较带状疱疹患者和对照CD8^(+)T细胞分泌毒性分子和细胞因子的差异。使用重组人CD100和重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糖蛋白刺激带状疱疹患者纯化的CD8^(+)T细胞,观察重组人CD100对CD8^(+)T细胞分泌毒性分子和细胞因子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带状疱疹组血浆sCD100水平[(1.12±0.23)ng/ml]低于对照组[(1.31±0.28)ng/ml,t=2.97,P=0.004],mCD100^(+)CD8^(+)T细胞比例(17.41%±4.26%)高于对照组(14.69%±3.70%,t=2.52,P=0.014),两组间mCD100^(+)CD4+T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2%±0.58%比2.32%±0.56%,t=1.27,P=0.208)。带状疱疹患者CD8^(+)T细胞中穿孔素、颗粒酶B mRNA表达以及穿孔素、颗粒酶B、γ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重组人CD100刺激后,CD8^(+)T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穿孔素、颗粒酶B、IFN-γ、TNF-α水平[(43.68±14.12)、(126.8±22.92)、(12.79±3.66)、(310.0±79.90)pg/ml]均高于无CD100刺激组[(34.55±10.78)、(99.04±10.44)、(9.53±2.00)、(275.6±68.04)pg/ml,均P<0.05]。结论带状疱疹患者存在sCD100和mCD100表达失衡,外源性sCD100可增强带状疱疹患者CD8^(+)T细胞的杀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CD8阳性T淋巴细胞 CD100 免疫调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