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较恶性肿瘤与非恶性肿瘤静脉血栓患者肺栓塞发生率的差异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新锋 郭康 +2 位作者 李宁 郭宏强 贾向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4期61-62,共2页
目的:比较恶性肿瘤与非恶性肿瘤静脉血栓患者肺栓塞发生率的差异。方法126例住院治疗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根据患者是否患有恶性肿瘤疾病将其分为非恶性肿瘤组(100例)和恶性肿瘤组(26例),比较两组患者肺栓塞发生率。结果住院治疗... 目的:比较恶性肿瘤与非恶性肿瘤静脉血栓患者肺栓塞发生率的差异。方法126例住院治疗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根据患者是否患有恶性肿瘤疾病将其分为非恶性肿瘤组(100例)和恶性肿瘤组(26例),比较两组患者肺栓塞发生率。结果住院治疗期间,恶性肿瘤组患者肺栓塞发生率为23.08%,非恶性肿瘤组患者肺栓塞发生率为3.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6~60个月的随访,发现恶性肿瘤组患者与非恶性肿瘤患者肺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疾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其肺栓塞发生率将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非恶性肿瘤 下肢静脉血栓 肺栓塞
下载PDF
河南省食管癌高发现场防治和实验室研究60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8
2
作者 王立东 宋昕 +13 位作者 赵学科 韩文莉 周福有 高社干 秦艳茹 常志伟 王启鸣 李爱丽 李吉林 李学民 冯笑山 任景丽 李秀敏 裘宋良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9-160,共12页
1959年,河南省委和省政府指派河南医学院等河南多家医疗单位的教学、科研和医务人员组成了河南医疗队[河南省林县食管癌防治研究协作组(后文简称协作组)]进驻林县(现改名为林州市)开展食管癌防治现场研究工作,至2019年已60年[1-2]。期间... 1959年,河南省委和省政府指派河南医学院等河南多家医疗单位的教学、科研和医务人员组成了河南医疗队[河南省林县食管癌防治研究协作组(后文简称协作组)]进驻林县(现改名为林州市)开展食管癌防治现场研究工作,至2019年已60年[1-2]。期间,河南数代学者立足河南食管癌高发现场研究基地,围绕食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发生机制及防治,开展从基础到临床多学科交叉研究,取得一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积累了丰富的食管癌高发现场防治研究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分子分型 早期发现 研究历史 河南省
下载PDF
熊果酸对Hep-2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军辉 严家芹 陈小兵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熊果酸对人喉癌Hep-2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熊果酸处理人喉癌Hep-2细胞后,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细胞周期及周期相关基因p-STAT3和Cyclin D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熊果酸对人喉癌Hep-2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P<0.... 目的探讨熊果酸对人喉癌Hep-2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熊果酸处理人喉癌Hep-2细胞后,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细胞周期及周期相关基因p-STAT3和Cyclin D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熊果酸对人喉癌Hep-2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P<0.01)。以熊果酸处理Hep-2细胞后,G0/G1期细胞比例呈浓度依赖性上升(P<0.01);p-STAT3和Cyclin D1蛋白表达呈浓度依赖性下调(P<0.01)。结论熊果酸对人喉癌Hep-2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和周期阻滞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下调p-STAT3和Cyclin D1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熊果酸 增殖 P-STAT3 CYCLIND1
下载PDF
Aptamer-siRNA核酸复合物对人CML K562细胞增殖与凋亡诱导作用研究
4
作者 平娟 申智慧 +5 位作者 王保全 赵娜 李锐 李勉 庞晓斌 陈传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81-385,共5页
目的:探讨aptamer-siRNA核酸复合物对人慢性粒细胞K562细胞系的凋亡诱导作用。方法:以SELEX技术筛选人融合蛋白BCR-ABL核酸适体,合成aptmer-siRNA核酸复合物,在荧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JEM-4000EX透射电镜下观察K562细胞形态结... 目的:探讨aptamer-siRNA核酸复合物对人慢性粒细胞K562细胞系的凋亡诱导作用。方法:以SELEX技术筛选人融合蛋白BCR-ABL核酸适体,合成aptmer-siRNA核酸复合物,在荧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JEM-4000EX透射电镜下观察K562细胞形态结构改变,MTT法检测aptamer-siRNA核酸复合物对K56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细胞凋亡DNA断裂情况。结果:在荧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经200μmol/L核酸复合物作用的K562细胞形态和结构发生明显改变;Aptamer-siRNA核酸复合物对K562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MTT实验结果显示,aptamer-siRNA核酸复合物对K562细胞的IC50值为150μmol/L,统计学分析证明,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在aptamer-siRNA核酸复合物作用K562细胞中可见明显DNA凋亡梯带。结论:aptamer-siRNA核酸复合物可显著诱导人K562细胞的凋亡,为治疗人慢性髓系白血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tamer-siRNA复合物 K562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阿帕替尼在晚期肉瘤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何瑶 杨晖 +7 位作者 孙小雯 张衍 黄媚娟 宫友陵 朱江 仝瑞占 薛建新 卢铀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211-215,共5页
目的:了解阿帕替尼在晚期肉瘤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分析影响其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口服阿帕替尼的晚期肉瘤患者临床资料,评价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共收集30例口服阿... 目的:了解阿帕替尼在晚期肉瘤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分析影响其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口服阿帕替尼的晚期肉瘤患者临床资料,评价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共收集30例口服阿帕替尼治疗的晚期肉瘤患者临床资料,中位随访时间为16.6个月(2.0~35.6个月),客观缓解率为23.3%,疾病控制率为86.7%。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5.9个月(95%CI:4.7~7.1),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9.2个月(95%CI:12.0~26.4)。年龄(χ^2=4.534,P=0.003)、转移灶个数(χ^2=14.803,P=0.001)、治疗线数(χ^2=8.539,P=0.003)是影响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肉瘤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转移灶个数(χ^2=4.991,P=0.025)是影响晚期肉瘤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30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最常见的III^IV级严重的毒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3.3%)、蛋白尿(6.7%)、白细胞下降(6.7%)和呕吐(3.3%),无因药物相关性毒副反应死亡的患者。结论: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肉瘤安全有效,越早使用,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肉瘤 阿帕替尼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雄激素受体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和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青颖 赵莉莉 +8 位作者 李军红 杨海军 贾漫漫 王富强 宋文凭 王新伟 孙献甫 乔江华 申培红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6期2881-2885,共5页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HER2+)和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阳肿瘤医院和郑州大学附属洛阳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19...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HER2+)和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阳肿瘤医院和郑州大学附属洛阳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经外科手术且经病理分子科确诊的345例HER2+乳腺癌和TNBC。其中HER2+乳腺癌患者267例,TNBC患者78例。应用免疫组化检测AR、Ki67在HER2+乳腺癌和TNBC中的表达情况。分析HER2+乳腺癌和TNBC患者的AR阳性表达率与年龄、脉管内癌栓、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区域淋巴结转移、Ki67及TNM分期的关系。结果 HER2+乳腺癌患者的AR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级、区域淋巴结转移及Ki67表达水平有关(均P<0.05)。HER2+乳腺癌患者AR阳性表达率与年龄、脉管内癌栓、肿瘤直径及TNM分期无关(均P>0.05)。TNBC患者AR阳性表达率与年龄和Ki67表达水平有关(均P<0.05)。TNBC患者AR阳性表达率与脉管内癌栓、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区域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无关(均P>0.05)。HER2+乳腺癌的AR表达率[76.78%(205/267)]高于TNBC者[39.74%(31/78)](P<0.05)。结论 HER2+乳腺癌患者AR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级、区域淋巴结转移及Ki67表达水平有关,TNBC患者AR阳性表达率与年龄和Ki67表达水平有关。HER2+乳腺癌和TNBC的AR阳性表达率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雄激素受体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下载PDF
循环质量管理干预对卵巢癌手术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康复进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谢晓丹 田继红 +2 位作者 宣珍 吕萍萍 李璇 《癌症进展》 2022年第4期423-426,共4页
目的探讨循环质量管理干预对卵巢癌手术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康复进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干预方法将105例卵巢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循环质量... 目的探讨循环质量管理干预对卵巢癌手术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康复进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干预方法将105例卵巢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循环质量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分表(QOL)]、康复进程、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前1天(P<0.05),且观察组患者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伤口疼痛消失时间、开始正常活动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开始做家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药物管理、饮食管理、症状管理及心理和社会适应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前1天(P<0.05),且观察组患者药物管理、饮食管理、症状管理及心理和社会适应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4.0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0.91%(P<0.05)。结论循环质量管理干预可提高卵巢癌手术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并促进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质量管理 卵巢癌 自我管理能力 康复进程
下载PDF
乳腺癌干细胞再生及其自我更新的通路
8
作者 赵莉莉 李青颖 +10 位作者 高攀 付红勇 赵承志 王艺 杨琛擘 豆萌萌 王超尘 吴息凤 欧阳宏伟 申培红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6期4990-4992,共3页
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病死率逐年上升。乳腺癌被称为是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最危险的杀手,其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2位,每年约有140万人被确诊为乳腺癌,而约有50万人死于乳腺癌[1]。干细胞概念的提出,也让大多数的研究认为乳... 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病死率逐年上升。乳腺癌被称为是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最危险的杀手,其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2位,每年约有140万人被确诊为乳腺癌,而约有50万人死于乳腺癌[1]。干细胞概念的提出,也让大多数的研究认为乳腺癌复发转移的特点与干细胞相关[2]。根据上述理论,乳腺癌是一种由具有功能异质性的细胞群组成,只有少数的具有干细胞特性的乳腺癌细胞才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的能力,这才是乳腺癌易发生、发展、复发和转移的原因。乳腺癌肿瘤干细胞概念的提出,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向策略。本综述总结了乳腺癌干细胞再生和自我更新主要方式的近期进展,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干细胞 上皮间质转化 再生 自我更新 信号通路
下载PDF
Ⅰ~Ⅲ期肺腺癌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与ERCC1和RRM1蛋白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姚传山 马磊 +1 位作者 刘瑞青 李醒亚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8-263,共6页
目的:探讨Ⅰ~Ⅲ期肺腺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与切除修复交叉互补蛋白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1,ERCC1)和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1(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su... 目的:探讨Ⅰ~Ⅲ期肺腺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与切除修复交叉互补蛋白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1,ERCC1)和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1(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subunit M1,RRM1)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在荧光定量PCR仪上检测99例Ⅰ~Ⅲ期肺腺癌组织中EGFR基因19和21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ERCC1和RRM1蛋白的表达。结果:肺腺癌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率为46.5%,在女性和不吸烟患者中较高(P<0.05);ERCC1蛋白高表达患者50例(50.5%),RRM1蛋白高表达患者52例(52.5%)。与未检测到EGFR基因突变的肺腺癌患者比较,EGFR基因突变患者ERCC1蛋白低表达者多见(P=0.035);肺腺癌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与RRM1蛋白表达水平无关(P>0.05);ERCC1蛋白表达水平与RRM1蛋白表达水平无关(P>0.05)。结论:肺腺癌组织中EGFR突变者ERCC1蛋白倾向低表达,这类患者可能更能从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中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突变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蛋白1 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1
原文传递
扶正祛痰解毒汤联合吉非替尼片治疗气虚痰瘀型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世航 胡彦辉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11期198-201,共4页
目的:观察扶正祛痰解毒汤联合吉非替尼片治疗气虚痰瘀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濮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14例NSCL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吉非替尼片治疗,观察组接受扶正祛痰解毒汤... 目的:观察扶正祛痰解毒汤联合吉非替尼片治疗气虚痰瘀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濮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14例NSCL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吉非替尼片治疗,观察组接受扶正祛痰解毒汤联合吉非替尼片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生存质量、免疫力指标及评价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和外周血CD3^(+)、CD4^(+)、NK细胞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外周血CD8^(+)、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和外周血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祛痰解毒汤联合吉非替尼片治疗气虚痰瘀型NSCLC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和生存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气虚痰瘀型 扶正祛痰解毒汤 吉非替尼片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