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双环法巨乳缩小术 被引量:7
1
作者 王俊河 代雪莲 +2 位作者 张楠 张芳 谢迪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10期1034-1036,共3页
巨乳症为一种异常增生性病变,不仅使女性失去了优美的形体曲线,还可引起行动不便,乳下皮肤多汗、湿疹、皮炎、糜烂,严重者还可因重力问题而引起肩颈背部疼痛、含胸驼背、脊柱畸形等。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巨乳缩小... 巨乳症为一种异常增生性病变,不仅使女性失去了优美的形体曲线,还可引起行动不便,乳下皮肤多汗、湿疹、皮炎、糜烂,严重者还可因重力问题而引起肩颈背部疼痛、含胸驼背、脊柱畸形等。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巨乳缩小术式有很多种,双环法巨乳缩小术是目前较为完善的术式,从2005年至2012年初,笔者根据Benelli、江华乜’乳房缩小整形术并加以改良,采用改良乳晕双环法行巨乳缩小术28例,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术后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乳缩小术 乳晕双环法 改良 乳房缩小整形术 增生性病变 背部疼痛 脊柱畸形 术后效果
下载PDF
光子嫩肤技术治疗面部雀斑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张芳 《中国医疗美容》 2015年第6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光子嫩肤技术治疗面部雀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治疗雀斑的雀斑患者6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雀斑患者均使用光子嫩肤仪进行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 目的探讨光子嫩肤技术治疗面部雀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治疗雀斑的雀斑患者6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雀斑患者均使用光子嫩肤仪进行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的雀斑治疗效果以及雀斑的复发率。结果经过治疗后,60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33%,复发率为8.33%。有9例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出现了暂时性面部潮红、轻度水肿、灼痛感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15.00%。面部皮肤测试结果显示,患者的皮肤弹性、皮肤水分、皮肤油分等三个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趋近健康皮肤的水准。结论光子嫩肤技术治疗面部雀斑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嫩肤技术 面部雀斑 临床疗效 强脉冲光子嫩肤机
下载PDF
试论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方法的选择 被引量:3
3
作者 张芳 《中国医疗美容》 2015年第5期7-9,共3页
目的对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方法的选择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4月到2015年5月收治的95例上睑皮肤松弛患者,结合患者具体特点,根据其上睑皮肤松弛程度,选择不同矫正术方法,包括眉上缘切口和眉下缘切口、切眉切口以及重睑切... 目的对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方法的选择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4月到2015年5月收治的95例上睑皮肤松弛患者,结合患者具体特点,根据其上睑皮肤松弛程度,选择不同矫正术方法,包括眉上缘切口和眉下缘切口、切眉切口以及重睑切口、睑缘切口等。总结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选择最佳的矫正术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在完成相应手术后,对术后效果满意者有87例,满意率为91.6%。其余8例患者术后效果欠佳,采用的手术方法均为重睑线去皮法。1例眉上切口瘢痕明显,1例眉下切口眉形变平,1例皮肤松弛矫正不明显,2例重睑臃肿不自然,1例重睑线不流畅,1例上睑出现纵褶。结论在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方法的选择上,应结合患者的个性化特点和上睑皮肤松弛程度,依据患者眉的外形情况,选择最佳的矫正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皮肤松弛 矫正术 方法 重睑
下载PDF
局部旋转皮瓣修复头面部皮肤缺损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芳 《中国医疗美容》 2016年第2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局部旋转皮瓣修复头面部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根据患者头面部病损切除后局部创面大小及位置选择合适的局部旋转皮瓣进行术后创面的修复。结果观察组40例均Ⅰ期愈合,对照组40例Ⅰ期愈合26例,Ⅱ期愈合13例,观察组Ⅰ期愈合率明显... 目的探讨局部旋转皮瓣修复头面部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根据患者头面部病损切除后局部创面大小及位置选择合适的局部旋转皮瓣进行术后创面的修复。结果观察组40例均Ⅰ期愈合,对照组40例Ⅰ期愈合26例,Ⅱ期愈合13例,观察组Ⅰ期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旋转皮瓣修复头面部的缺损皮肤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建议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面部 缺损皮肤修复 旋转皮瓣
下载PDF
ECM/SVF面部软组织填充疗效观察
5
作者 暴志国 金小焕 +1 位作者 王耀聪 王琰 《中国医疗美容》 2020年第5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细胞基质片段(extracellular matrix/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ECM/SVF)在面部软组织填充疗效的观察。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对62例求美者以ECM/SVF进行软组织填充,颞部注射62例,双侧平均注射量(16.2±1.5m...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细胞基质片段(extracellular matrix/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ECM/SVF)在面部软组织填充疗效的观察。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对62例求美者以ECM/SVF进行软组织填充,颞部注射62例,双侧平均注射量(16.2±1.5ml),额部注射62例,平均注射量(4.6±0.7)ml,眶下区注射62例双侧平均注射量(3.0±0.6)ml,法令纹注射23例,双侧平均注射量(3.9±0.6)ml,面颊注射39例,双侧平均注射量(7.7±0.9)ml。对于肤色暗淡,角质层变薄,色斑等可将ECM/SVF乳化液3~4ml分装到5ml注射器通过5针水光注射仪对局部进行真皮层注射。评价方法:结合求美者审美,使面部轮廓饱满,圆润,顺滑,柔和符合东方审美标准。结果回访1至12个月,62例患者248部位中16例患者48部位于3个月后做第二次填充,填充后面部轮廓自然,流畅,无结节,无感染,细小皱纹消失,黑眼圈、黄褐斑明显改善。结论ECM/SVF移植物进行填充成活率高,填充精密度高,ECM/SVF为面部年轻化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基质/细胞基质片段 脂肪移植 面部年轻化
下载PDF
小切口联合连续埋线法重睑术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3
6
作者 申丽 《中国医疗美容》 2015年第6期6-8,共3页
目的研究整形修复术在不对称双眼皮患者之中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不对称双眼皮整形修复治疗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人。对照组患者使用单纯切口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使用小切口去脂和连... 目的研究整形修复术在不对称双眼皮患者之中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不对称双眼皮整形修复治疗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人。对照组患者使用单纯切口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使用小切口去脂和连续埋线并用的重睑成形术,术后将整形有效率作为评价手术效果的结局指标。结果观察组的美容效果有效率高达93.75%,而传统手术方法的美容效果有效率仅有71.88%,差异显著。结论采用小切口去脂和连续埋线联用完成重睑成形术,美容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双眼皮 整形修复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眶周皱纹应用眉下切口上提内固定法治疗对受术者眉峰至睑缘距离的影响
7
作者 王银钰 徐艳艳 +1 位作者 王培 张宛霞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16期2755-2757,共3页
目的:观察眶周皱纹应用眉下切口上提内固定法治疗对受术者眉峰至睑缘距离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12例眶周皱纹受术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6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眉下切口切眉术,研究组实施眉下切口上提内固定技术... 目的:观察眶周皱纹应用眉下切口上提内固定法治疗对受术者眉峰至睑缘距离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12例眶周皱纹受术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6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眉下切口切眉术,研究组实施眉下切口上提内固定技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自然重睑恢复时间,术前及术后6个月眉峰至睑缘距离、鱼尾纹特征计数、上睑皱纹特征计数及皱纹严重程度评分[皱纹严重等级评分量表(WSRS)]。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自然重睑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眉峰至睑缘距离均较术前明显增加,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两组鱼尾纹特征计数、上睑皱纹特征计数及WSR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WSRS评分明显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结论:眉下切口上提内固定技术更有利于增加眶周皱纹受术者眉峰至睑缘距离,改善眼周皱纹严重程度,适宜于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周皱纹 眉下切口上提内固定技术 眉峰至眼睑距离 皱纹严重程度
下载PDF
强脉冲光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面部轻中度痤疮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楠 史志琪 +1 位作者 车敏 杨荣强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303-305,共3页
目的比较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技术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与单纯IPL治疗面部轻中度痤疮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面部轻中度痤疮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59例。对照组单纯采用IPL治疗2次,每次治... 目的比较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技术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与单纯IPL治疗面部轻中度痤疮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面部轻中度痤疮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59例。对照组单纯采用IPL治疗2次,每次治疗间隔4周;观察组给予A型肉毒毒素15~50 U多点微量皮内注射治疗,4、8周后各行1次IPL治疗。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治疗结束后4周血清中炎症因子IL-6、TNF-α的含量,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18例患者获随访1~3个月。观察组有效率(86.44%)高于对照组(67.8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两组血清中IL-6、TNF-α含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PL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面部轻中度痤疮的疗效优于单纯采用IPL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强脉冲光 A型肉毒毒素 面部 轻中度痤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