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述评与展望 被引量:2
1
作者 左其亭 杨智楷 +1 位作者 张伟 臧超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31,73,共8页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提出已近5 a,在此期间国家及社会各界做出了不懈努力,黄河流域保护治理水平得以飞速提升。然而,黄河保护治理问题错综复杂,绝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针对黄河流域现状及存在问题,亟须对近5 a的研...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提出已近5 a,在此期间国家及社会各界做出了不懈努力,黄河流域保护治理水平得以飞速提升。然而,黄河保护治理问题错综复杂,绝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针对黄河流域现状及存在问题,亟须对近5 a的研究和成果进行系统总结,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从科研项目、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和研究平台4个方面,系统总结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提出后社会各界针对黄河所做的研究与贡献;运用系统论、辩证论、和谐论等理论,并结合黄河流域现状及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提出5点展望:多学科交叉融合、多部门协同治理、多层级联合攻关、多平台培养人才、多途径保护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 高质量发展 重大国家战略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数字经济与文旅融合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嘉贝 王珂珂 +1 位作者 施天乐 刘润歌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84-1692,共9页
生态保护、数字经济与文旅融合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三系统的协同发展能有效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相关性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对黄河流域2012—2021年生态保护、数字经济与文旅融合三系统的耦合协调... 生态保护、数字经济与文旅融合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三系统的协同发展能有效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相关性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对黄河流域2012—2021年生态保护、数字经济与文旅融合三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算评价,并利用障碍度模型探究耦合协调发展的障碍因素。结果发现:(1)2012—2021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文旅融合与经济增长发展水平均表现为上升趋势,三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显著提高,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黄河流域三系统耦合协调度具有正向关联性和空间集聚性,集聚程度主要以“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两种类型为主导,具有较高的空间稳定性,其他集聚类型则具有一定的空间流动性;(3)生态保护方面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空气质量优良率和化肥施用量,数字经济增长方面的每千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电信业务总量占GDP比例、互联网普及率,文旅融合方面的公路客运量、A级以上景区密度和国内外游客接待数,是影响三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 数字经济 文旅融合 耦合协调 障碍因子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准则及量化研究 被引量:57
3
作者 刘建华 黄亮朝 左其亭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6-33,共8页
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需要研究制定一套协同推进准则及量化方法,提出了协同推进“四准则”,即生态环境健康、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水和谐共生、人民生活幸福;在“四准则”基础上,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需要研究制定一套协同推进准则及量化方法,提出了协同推进“四准则”,即生态环境健康、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水和谐共生、人民生活幸福;在“四准则”基础上,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量化指标体系;采用“单指标量化-多指标综合-多准则集成”方法,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度进行定量评估。利用黄河流域2009-2018年数据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2009-2018年黄河流域协同度呈现上升趋势,由“接近协同”向“较协同”转变,但整体协同度还不高,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生活幸福子系统上升幅度较大,生态环境健康和人水和谐共生子系统发展相对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协同推进准则 指标体系 量化方法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刘建华 岳铭睿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12,23,共7页
为探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以1992—2021年CNK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采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结合样本文献时间、期刊和学科分布统计图,进行作者及机构合作网络分析、关键词分析、关键词LLR聚类和Burst分... 为探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以1992—2021年CNK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采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结合样本文献时间、期刊和学科分布统计图,进行作者及机构合作网络分析、关键词分析、关键词LLR聚类和Burst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知识图谱。结果显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与政策颁布密切相关;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可划分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水资源污染与修复、生态治理、高质量发展等4个方面;主要研究力量之间缺乏紧密合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可从健全政策支撑体系、完善科研机构合作网络等方面进行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 高质量发展 知识图谱 黄河流域
下载PDF
生态环境区域经济公共服务协同影响下的黄河流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黄真辉 魏伟 孟慧红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1-326,共16页
为探究黄河流域旅游高质量发展规律,本文运用SMI-P评价模型和PVAR模型,探讨生态环境、区域经济、公共服务、旅游的时空差异特征及相互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生态环境空间分布呈上中下游逐渐递减,区域经济、公共服务和旅游呈逐渐递增趋势;... 为探究黄河流域旅游高质量发展规律,本文运用SMI-P评价模型和PVAR模型,探讨生态环境、区域经济、公共服务、旅游的时空差异特征及相互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生态环境空间分布呈上中下游逐渐递减,区域经济、公共服务和旅游呈逐渐递增趋势;山东和四川在接近协同和较为协同区间上下波动,内蒙古、陕西和河南在较为不协同和接近协同区间上下波动,其他省份协同始终保持不变;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对旅游存在正向促进作用,旅游和公共服务对生态环境有显著的负向作用。为此提出建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调整区域经济结构;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制定差异化旅游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旅游 高质量发展 SMI-P评价模型
下载PDF
黄河下游豫鲁地区创新网络时空演化及环境效应研究
6
作者 刘建华 赵鼎 +2 位作者 葛世帅 黄亮朝 崔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F0002,共13页
创新是城市与区域发展的核心动力,创新网络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以黄河下游豫鲁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来构建城市间的创新关联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2014-2022年空间关联网络的演化与特征,并探析黄河下游... 创新是城市与区域发展的核心动力,创新网络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以黄河下游豫鲁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来构建城市间的创新关联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2014-2022年空间关联网络的演化与特征,并探析黄河下游豫鲁地区创新网络对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来看,黄河下游豫鲁地区整体创新网络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但空间分布不均的特征明显,创新网络整体发展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分区域来看,河南省创新网络水平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在空间上呈“米”字形分布.山东省整体创新网络水平高于河南省,创新资源分布较为均衡;研究期内,郑州、济南、青岛等城市是网络中的溢出主体,其中郑州、青岛是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影响整个网络稳定性.此外,研究区凝聚子群呈现出以郑州、济南、青岛为引领的“三核心”创新网络格局,但子群倾向于“抱团”,行政壁垒尚未消除;黄河下游豫鲁地区创新网络与环境污染呈倒“U”型关系,当创新网络水平跨过“拐点”时,才会对环境污染产生抑制作用,从而有效改善环境质量.在创新网络发展初期,开放程度、经济水平和人口规模扩大会加剧环境污染程度,而环境治理支出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能有效抑制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豫鲁地区 空间联系网络 引力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环境污染
下载PDF
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耦合互动关系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建华 普凌宇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1,18,共8页
为了厘清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现状、探究二者的耦合协调与互动关系,进而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从理论上分析了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互动机制,基于黄河流域64个地级市(州)2011—202... 为了厘清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现状、探究二者的耦合协调与互动关系,进而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从理论上分析了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互动机制,基于黄河流域64个地级市(州)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测度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高质量发展水平,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了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并利用PVAR模型探究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的互动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研究期有所提升,但仍普遍较低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具有东高西低特征,呈现分别以济南、郑州、西安、太原、呼和浩特为核心的圈层状分布格局;2)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存在两极分化的情况,呈现明显的圈层结构,形成了分别以济南、郑州、太原、西安、兰州等省会城市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水平高值区;3)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但协调水平整体上还较低,当前仅实现了由轻度失调水平向濒临失调水平的跨越,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特点;4)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均具有较强的自我依赖性,高质量发展对数字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而数字经济发展对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互动机制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河南段区域划分及高质量发展路径优选研究框架 被引量:16
8
作者 左其亭 张志卓 +2 位作者 李东林 吴青松 姜龙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9-216,共8页
立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以下简称"黄河国家战略")实施与黄河河南段高质量发展需求,依据不同目的或研究需求,将黄河河南段空间研究范围划分为干流流经区、流域区、供水区、战略实施区以及全行政区;... 立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以下简称"黄河国家战略")实施与黄河河南段高质量发展需求,依据不同目的或研究需求,将黄河河南段空间研究范围划分为干流流经区、流域区、供水区、战略实施区以及全行政区;分析资源-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耦合关系及多维目标任务,以目标为导向,以研究重点问题、核心技术、关键内容为主体,构建高质量发展路径优选研究框架;剖析亟待解决的4个重点问题和亟待突破的3个核心技术,从4个方面详细论述路径优选研究关键内容,并初步构想对应研究思路。研究成果不仅可以指导黄河流域区域尺度高质量发展路径优选,而且可以应用于其他区域高质量发展研究和路径优选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路径优选 黄河河南段 区域划分 研究框架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利专项规划思路与内容框架 被引量:10
9
作者 左其亭 费小霞 李东林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1-25,共5页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对沿黄地区水利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编制与之相适应的水利专项规划是支撑该战略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通过...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对沿黄地区水利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编制与之相适应的水利专项规划是支撑该战略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该战略的提出背景和重点内容,总结其对水利工作的需求,阐述了编制水利专项规划的目的和意义;通过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利专项规划思路与目标任务,阐述了编制水利专项规划的方法;提出了现状-目标-方案-实施-保障的水利专项规划结构,构建了包括结构层次、章节安排和主要内容的水利专项规划编制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水利专项规划 规划思路 内容框架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经济-资源-环境系统承载力及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晓昱 董雅慧 《统计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0期22-29,共8页
把握经济-资源-环境系统(简称ERE系统)的承载力,探究其内部系统的耦合协调状况,有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进程。利用黄河流域9省(区)数据,分析2011—2021年间经济、资源和环境子系统的承载力以及ERE系... 把握经济-资源-环境系统(简称ERE系统)的承载力,探究其内部系统的耦合协调状况,有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进程。利用黄河流域9省(区)数据,分析2011—2021年间经济、资源和环境子系统的承载力以及ERE系统承载力,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ERE系统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黄河流域9省(区)的ERE系统承载力总体呈现不断上升趋势,承载力水平存在差距,但总体处于较低的水平,系统内部的耦合协调度不高。提出要进一步推动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E系统 承载力 耦合协调度模型 协调发展
下载PDF
沿黄城市群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永明 蒋威远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19,42,共7页
鉴于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间的关联性显著,城市群对推动区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了给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从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4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根据2011—2020年面板数据,采用熵权... 鉴于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间的关联性显著,城市群对推动区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了给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从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4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根据2011—2020年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变异系数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模型等,分析了沿黄7个城市群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耦合协调状况,并基于引力模型探究了各城市群之间耦合协调关联强度。结果显示:(1)沿黄城市群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研究时段末耦合协调等级仍普遍较低,山东半岛城市群属初级协调、兰西城市群和宁夏沿黄城市群属濒临失调、其他城市群属勉强协调;(2)各城市群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耦合协调度存在较大差异,呈现下游城市群>中游城市群>上游城市群的格局,且部分城市群呈现两极化或多极化态势;(3)沿黄城市群多数城市间耦合协调关联性较弱,只有少数城市间存在轻度及以上关联,跨城市群城市间存在关联的多为轻度关联、少数为高度关联;(4)山东半岛城市群耦合协调度相对较高但不足以带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各城市群中心城市耦合协调度也相对较高但不足以带动沿黄城市群协调发展。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各城市群根据自身发展优势错位发展、加强城市群之间的合作与联系、充分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优良港口优势和中原城市群的“中继站”作用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经济 生态 社会 耦合协调 高质量发展 沿黄城市群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高质量发展空间关联及障碍因子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晓昱 王飞雪 刘璐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98,共7页
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黄河流域61个地级市2010年、2013年、2016年和2019年的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并运用自然间断点法、空间自相关和障碍度模型,分析黄河流域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规律、空间关联... 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黄河流域61个地级市2010年、2013年、2016年和2019年的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并运用自然间断点法、空间自相关和障碍度模型,分析黄河流域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规律、空间关联性和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整体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根据高质量发展水平将城市分为四大类,其中高水平城市主要为省会和中心城市,较高水平城市分布在中心城市周围,较低水平城市由下游向中上游扩散,低水平城市集聚在中上游。(2)黄河流域总体空间关联性较弱,局部存在集聚效应,东部高值区被高值区包围的高高集聚较明显,西部低值区被低值区包围的低低集聚较明显。(3)黄河流域城市高质量发展障碍因子主要包括入境旅游人数、外资依存度、万人专利申请量、外贸依存度和万人在校生数。基于此,提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 熵值法 空间自相关 障碍因子
原文传递
我国现代治水研究热点与发展展望 被引量:19
13
作者 左其亭 王子尧 马军霞 《水利发展研究》 2024年第6期13-19,共7页
中国现代治水充满机遇,面临挑战。“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现代治水所做的重要论述,其简明扼要、科学严谨、逻辑紧密、系统完整地指明了现代治水研究的发展方向,为新时代治水研究提供了... 中国现代治水充满机遇,面临挑战。“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现代治水所做的重要论述,其简明扼要、科学严谨、逻辑紧密、系统完整地指明了现代治水研究的发展方向,为新时代治水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文章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为主线,分别阐述我国现代治水历程,分析现代治水研究热点,并对未来治水研究发展作出展望,以期对我国未来治水体系发展、治水方案谋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治水 研究热点 发展展望
下载PDF
匹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工业布局模式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赵金辉 连兴容 +2 位作者 陈欣怡 王蕾 汤建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23,共6页
为探索黄河流域工业布局的优化模式,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在调研黄河流域9个省(区)工业布局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绘制了黄河流域重点工业分布图,分析了黄河流域工业布局的现状及对流域的影响;探讨了增长极开发、点轴开发和网络开发三种... 为探索黄河流域工业布局的优化模式,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在调研黄河流域9个省(区)工业布局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绘制了黄河流域重点工业分布图,分析了黄河流域工业布局的现状及对流域的影响;探讨了增长极开发、点轴开发和网络开发三种工业布局模式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的适用性,提出了匹配黄河上游、中游、下游高质量发展的工业布局方案,并对优化方案实施后的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扩大现有增长极的工业圈辐射范围和开发新增长极,加强工业轴线的带动能力和开发新轴线,进行绿色可持续的工业发展,是匹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工业布局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绿色发展 工业布局模式 增长极 黄河流域
下载PDF
绿色发展视角下黄河流域能源利用效率测算与趋势分析——基于收敛性与空间动态演变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晓昱 路杭霖 郑鹏飞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5-55,共11页
在绿色发展与“碳达峰,碳中和”的双背景下,对黄河流域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测算研究.对于能源利用效率指标体系进行构建,以GDP为期望产出,将反映节能减排的二氧化碳排放因素加入非期望产出指标中.基于比值法、DEA-Malmquist指数、Super-DE... 在绿色发展与“碳达峰,碳中和”的双背景下,对黄河流域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测算研究.对于能源利用效率指标体系进行构建,以GDP为期望产出,将反映节能减排的二氧化碳排放因素加入非期望产出指标中.基于比值法、DEA-Malmquist指数、Super-DEA等方法测算4个视角下能源利用效率构建的综合指标,通过主成分评价测算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在此基础上研究黄河流域分流域、分时段、分城市群能源利用效率的收敛性,同时结合空间分析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进一步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能源利用效率发展趋于收敛.在绿色发展视角下,促进能源利用效率发展一方面需要城市协同发展,另一方面需要改变环境成本的外部性,加快绿色投入产出体系的完善,以此促进能源利用效率收敛均衡点的正向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利用效率 黄河流域 Super-DEA 收敛性分析 空间分析
下载PDF
黄河流域灌区农业用水研究发展历程与展望 被引量:25
16
作者 张金萍 肖宏林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17,共9页
【目的】实现黄河流域灌区农业用水科学管理和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法】根据国家和流域管理政策以及黄河流域灌区农业用水实际,将黄河流域灌区农业研究发展历程分为初步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创新发展阶段、系统深入发展阶段以及划... 【目的】实现黄河流域灌区农业用水科学管理和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法】根据国家和流域管理政策以及黄河流域灌区农业用水实际,将黄河流域灌区农业研究发展历程分为初步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创新发展阶段、系统深入发展阶段以及划时代发展阶段;对黄河流域灌区农业用水主要研究内容进行梳理,从机理研究、方法研究和尺度研究3个方面总结了黄河灌区农业用水研究现状。【结果】目前农业用水机理研究主要集中于水与作物作用机理研究、作物的耗用水机理研究和农业水循环转化研究3个方面,农业用水方法研究集中于根据研究方法的空间范围划分和根据实际应用的具体研究方法划分2个层次的研究以及包括微观尺度试验、中观尺度灌域和宏观尺度区域的农业用水空间尺度研究。【结论】未来灌区用水研究应加强水与农业的基础性试验研究,明晰农业用水及其相关机理,并且加强农业用水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灌区 农业用水 发展历程 研究展望
下载PDF
黄河流域11个城市水质与城市发展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梅 李静 +1 位作者 白一帆 左其亭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3-98,共6页
黄河流域城市快速发展给水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协调好城市发展和水质之间的关系对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至关重要。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计算2012—2019年黄河流域11个城市的城市发展水平指数(UDI)和水质指... 黄河流域城市快速发展给水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协调好城市发展和水质之间的关系对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至关重要。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计算2012—2019年黄河流域11个城市的城市发展水平指数(UDI)和水质指数(WQI),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城市发展与水质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发展水平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UDI在空间上呈现“上下游”高、“中游”低的规律;水质整体稳定在Ⅱ类,污染物以氮磷营养盐为主;研究期内城市发展和水质整体为良好协调发展,水质和城市发展存在良好共生关系。针对各城市特点,提出通过加强污水排放管理和污染治理、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及采取环境治理和保护等措施提升水质和城市发展的耦合协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城市发展水平 耦合协调 黄河流域
下载PDF
生态承载力视角下黄河流域开发区演变趋势及产业集聚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金铠 汪文翔 +1 位作者 孟慧红 魏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9-113,118,共6页
黄河流域有近400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开发区的快速扩张在带动地方经济增长的同时,造成了土地供需矛盾突出、空间资源配置效率低、环境污染等问题。从生态承载力视角分析黄河流域开发区演化趋势以及主导产业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开... 黄河流域有近400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开发区的快速扩张在带动地方经济增长的同时,造成了土地供需矛盾突出、空间资源配置效率低、环境污染等问题。从生态承载力视角分析黄河流域开发区演化趋势以及主导产业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开发区集聚特征明显,数量与规模均明显增长,开发区集聚区域总体生态承载力下降;流域开发区呈东西走向分布,国家级开发区轨迹及重心向东偏移,省级开发区与总体开发区轨迹及重心向西南偏移;不同产业类型开发区空间分布存在差异,省级与国家级开发区主导产业结构差异较大,部分省份产业结构趋同化现象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区 生态承载力 时空演化 主导产业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晓昱 李玉璞 左其亭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11,共5页
为了给破解黄河流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难题提供参考,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等5个维度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加权TOPSIS模型对2010—2019年黄河流域各省(区)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采... 为了给破解黄河流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难题提供参考,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等5个维度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加权TOPSIS模型对2010—2019年黄河流域各省(区)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Tobit模型分析黄河流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0—2019年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普遍偏低,在空间上各省(区)存在明显差异,在时间上呈持续上升趋势、省际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从各维度看,创新发展、共享发展水平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开放发展、协调发展水平在2012—2015年经历小幅回落后于2016年开始显著上升,绿色发展水平也呈上升趋势但波动较大;黄河流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等级较低,长期处于失调状态,2016年以后由中度失调向轻度失调和濒临失调转变,政府能力、对外开放程度、教育水平、医疗保障程度对耦合协调产生积极影响,科技水平、生态状况对黄河上游和中下游地区的耦合协调产生不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水平 发展指数 耦合协调度 TOPSIS模型 TOBIT模型 黄河流域
下载PDF
人水和谐视角下黄河流域经济-文化-生态系统和谐发展水平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金铠 孟慧红 魏伟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35,共10页
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基于2001—2019年黄河流域经济、文化、生态3个子系统的数据,引入人水和谐理论,评价了黄河流域经济-文化-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水平,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了其时空演化特征,并利用障碍度模型识别出了主... 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基于2001—2019年黄河流域经济、文化、生态3个子系统的数据,引入人水和谐理论,评价了黄河流域经济-文化-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水平,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了其时空演化特征,并利用障碍度模型识别出了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经济-文化-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水平由“较不和谐”向“接近不和谐”过渡,并有持续向好的趋势;黄河流域各地市的和谐发展水平逐渐趋于均衡化;空间上共有23个地市出现集聚现象,主要呈现出“高-高”和“低-低”集聚的现象,“高-低”和“低-高”集聚现象并不明显;阻碍黄河流域经济-文化-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主要指标为实际利用外资额、旅游外汇收入、人均绿地面积、A级景区数量、工业废水排放量、产水模数,且各指标的障碍度均呈现增强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经济-文化-生态系统 和谐发展 障碍因子诊断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