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体系中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剂抗氧化活性的检测与评价 被引量:30
1
作者 纪俊敏 谢文磊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33-37,共5页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很多疾病和衰老现象都与脂质过氧化有关。对近些年来检测生物体系中脂质过氧化与抗氧化剂抗氧化活性的方法作一简单综述 ,包括氧耗、电子自旋共振、紫外和脂质过氧化降解产物的测定等 ,并对不同方法进行了综合比较...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很多疾病和衰老现象都与脂质过氧化有关。对近些年来检测生物体系中脂质过氧化与抗氧化剂抗氧化活性的方法作一简单综述 ,包括氧耗、电子自旋共振、紫外和脂质过氧化降解产物的测定等 ,并对不同方法进行了综合比较与评价。各种检测技术的对象各有不同 ,而且各有优缺点。由于脂质过氧化过程的复杂性 ,要用一种测定方法准确地得出生物体中的脂质氧化的机理是不可能的 ,也是不可靠的。因此 ,要针对不同的实验目的及条件来选择不同的检测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体系 脂质过氧化 抗氧化剂 抗氧化活性 检测方法 评价 反应机理
下载PDF
磷脂的化学改性与生物改性技术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玉军 金华丽 陈杰瑢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7-169,178,共4页
介绍了磷脂化学改性与生物改性技术。化学改性的技术包括磷脂改性机理、磷脂的乙酰化、羟基化、氢化和硫酸化(氯化-硫酸化、醇解-硫酸化、溶剂稀释-硫酸化等)工艺。生物改性技术包括生物酶改性机理、磷脂酶A2的改性和磷脂酶D的改性。它... 介绍了磷脂化学改性与生物改性技术。化学改性的技术包括磷脂改性机理、磷脂的乙酰化、羟基化、氢化和硫酸化(氯化-硫酸化、醇解-硫酸化、溶剂稀释-硫酸化等)工艺。生物改性技术包括生物酶改性机理、磷脂酶A2的改性和磷脂酶D的改性。它们为改善磷脂的品质和功能提供了重要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 化学改性 生物改性 表面活性剂 磷酸酯
下载PDF
油脂的传统氢化与电化学催化氢化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玉军 胡静波 《郑州工程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5-57,共3页
介绍了油脂的传统氢化机理和电化学催化氢化机理 。
关键词 油脂氢化 机理 电催化氢化 氢化工艺
下载PDF
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偶联体系葡萄糖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江秀明 李建伟 肖咏梅 《郑州工程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5-87,共3页
酶催化反应具有高效、快速、高选择性,在定量分析领域应用广泛.本文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偶联体系,用动力学方法对样品中葡萄糖含量进行分光光度测定,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 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偶联体系 葡萄糖 分光光度法 测定 动力学方法 酶催化反应
下载PDF
大豆磷脂化学脱色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谷克仁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共4页
为了得到浅色的磷脂产品 ,通常采用在大豆磷脂脱色过程中加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氢。在本实验中 ,采用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氢对浓缩磷脂进行化学脱色 ,过氧化苯甲酰与过氧化氢联合使用 ,脱色效果最好。在本实验条件下 ,可得到磷脂色泽... 为了得到浅色的磷脂产品 ,通常采用在大豆磷脂脱色过程中加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氢。在本实验中 ,采用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氢对浓缩磷脂进行化学脱色 ,过氧化苯甲酰与过氧化氢联合使用 ,脱色效果最好。在本实验条件下 ,可得到磷脂色泽为Gardner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浓缩磷酯 脱色 过氧化苯甲酰 过氧化氢 酸价 过氧化值
下载PDF
大豆低聚糖制取与纯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金华丽 《郑州工程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5-38,共4页
本文以低温脱脂大豆粕为原料 ,比较了多种溶剂对大豆低聚糖的浸提效果 ,确定较优的浸取条件为 :1 %Na2 CO3,温度 55℃ ,时间 2h .经碱溶酸沉后的乳清液 ,采用超滤法除残留蛋白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的纯化条件为 :温度 2 5℃ ,pH值 6 3,膜... 本文以低温脱脂大豆粕为原料 ,比较了多种溶剂对大豆低聚糖的浸提效果 ,确定较优的浸取条件为 :1 %Na2 CO3,温度 55℃ ,时间 2h .经碱溶酸沉后的乳清液 ,采用超滤法除残留蛋白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的纯化条件为 :温度 2 5℃ ,pH值 6 3,膜压力 2 0psi.离子交换脱盐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低聚糖 低温脱脂 大豆粕 浸提 超滤 纯化工艺 甜味剂
下载PDF
玉米黄色素提取工艺的研究(一) 被引量:20
7
作者 卢艳杰 龚院生 +1 位作者 姚惠源 周展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4-37,共4页
郑州工程学院化学化工系,郑州
关键词 玉米黄色素 提取工艺 类胡萝卜素 玉米蛋白粉 水解 提取率 溶剂 原料
下载PDF
由稻壳灰制备活性炭的工艺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卫延安 朱春山 +1 位作者 蔡春 吕春绪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9-33,共5页
对利用稻壳灰与碱反应制备活性炭、水玻璃及白炭黑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 ,筛选出了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 :稻壳灰与KOH配比为 1∶0 .2 2 ,反应时间 4h ,反应压力 0 .6MPa。在此条件下二氧化硅的溶出率为 95 % ... 对利用稻壳灰与碱反应制备活性炭、水玻璃及白炭黑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 ,筛选出了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 :稻壳灰与KOH配比为 1∶0 .2 2 ,反应时间 4h ,反应压力 0 .6MPa。在此条件下二氧化硅的溶出率为 95 % ,硅酸钾的模数为 2 .8~ 3.2 ,白炭黑的白度在 90 %以上。提出了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方法 ,对产品的应用性能也作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炭化稻壳为原料生产的活性炭、白炭黑及水玻璃质量完全达到了相应的国家标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灰 活性炭 制备工艺 白炭黑 硅酸钾 工艺条件
下载PDF
紫外-可见光谱研究β-环糊精与β-胡萝卜素的包结作用 被引量:25
9
作者 冯光炷 卢奎 李和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99-1102,共4页
用紫外 可见光谱研究了 β 环糊精与 β 胡萝卜素的包结作用 ,结果表明 ,3 2 5个 β 环糊精分子与 1个分子 β 胡萝卜素依据范德瓦尔斯作用力和疏水作用力发生包结作用 ,生成稳定的包结物 ,包结物和 β 环糊精的红外光谱也显示包结物的... 用紫外 可见光谱研究了 β 环糊精与 β 胡萝卜素的包结作用 ,结果表明 ,3 2 5个 β 环糊精分子与 1个分子 β 胡萝卜素依据范德瓦尔斯作用力和疏水作用力发生包结作用 ,生成稳定的包结物 ,包结物和 β 环糊精的红外光谱也显示包结物的形成和存在。包结物适宜的制备条件为 :β 环糊精与 β 胡萝卜素的摩尔比为 3 2 5∶1,主客体溶液的浓度比为 12∶1;包结温度 30℃ ;反应时间 2h。用可见 紫外光谱测定的包结物的包结常数为 9 4 6× 10 11L·mol-1,包结物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Β-胡萝卜素 包结作用 紫外-可见光谱 动力学特性 分子构像
下载PDF
紫外光谱法研究β-环糊精与卵磷脂的包结作用 被引量:16
10
作者 谢文磊 徐卫河 冯光炷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07-709,共3页
不同摩尔配比的 β 环糊精 /卵磷脂的甲醇 水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和固体包结化合物的元素分析结果表明 ,约 2分子的 β 环糊精和 1分子的卵磷脂依据范德华作用力和疏水作用力等发生包结作用 ,生成了稳定的包结化合物。
关键词 Β-环糊精 卵磷脂 包结作用 紫外光谱 超分子包结化合物 范德华力 疏水作用力
下载PDF
酯交换法合成L-抗坏血酸硬脂酸酯及其抗氧化性能 被引量:18
11
作者 谢文磊 李魁 王宏雁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41-445,共5页
以浓硫酸为溶剂和催化剂,L-抗坏血酸和硬脂酸甲酯进行酯交换反应合成了L-抗坏血酸硬脂酸酯,产率可达77%。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配比及浓硫酸用量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对产品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L-抗坏血酸硬脂... 以浓硫酸为溶剂和催化剂,L-抗坏血酸和硬脂酸甲酯进行酯交换反应合成了L-抗坏血酸硬脂酸酯,产率可达77%。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配比及浓硫酸用量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对产品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L-抗坏血酸硬脂酸酯是一种优良的无毒食品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交换法 合成 L-抗坏血酸硬脂酸酯 抗氧化性能 浓硫酸 抗氧化剂 催化剂 食品添加剂
下载PDF
欧李红色素的性质和应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卢奎 李建伟 +2 位作者 毕红霞 汤丽娜 陈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8-81,共4页
本文研究了欧李红色素的性质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欧李红色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对光、热、常见食品添加剂及常见金属离子(除Fe3+、Sn2+外)均比较稳定,而苯甲酸钠、氧化剂及还原剂对其有较大的破坏作用;用于酸性饮料及白酒... 本文研究了欧李红色素的性质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欧李红色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对光、热、常见食品添加剂及常见金属离子(除Fe3+、Sn2+外)均比较稳定,而苯甲酸钠、氧化剂及还原剂对其有较大的破坏作用;用于酸性饮料及白酒中的热稳定性较好,光稳定性较差,在液体饮料中添加0.05%~0.1%,着色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李红色素 稳定性 抗氧化性 应用
下载PDF
玉米黄色素提取工艺的研究(二) 被引量:13
13
作者 卢艳杰 展海军 +1 位作者 周展明 姚惠源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7-40,共4页
比较了玉米黄色素的超临界CO2萃取和溶剂萃取两种提取工艺的提取率,溶剂萃取以其提取率高、能耗小、时间短而被选用。对水解玉米蛋白粉的干燥方式以及溶剂萃取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筛选和响应面分析,确定了以玉米蛋白湿粉为原料提取玉米黄... 比较了玉米黄色素的超临界CO2萃取和溶剂萃取两种提取工艺的提取率,溶剂萃取以其提取率高、能耗小、时间短而被选用。对水解玉米蛋白粉的干燥方式以及溶剂萃取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筛选和响应面分析,确定了以玉米蛋白湿粉为原料提取玉米黄色素的提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工艺 玉米黄色素 超临界CO2萃取 提取率 响应面分析
下载PDF
己烷-乙醇-水双相溶剂浸出法提取欧李仁油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肖咏梅 陈玮 +3 位作者 王多荣 薛勇 汤丽娜 卢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4-17,共4页
利用己烷 -乙醇 -水构成的双相溶剂同时提取欧李仁中的油脂和苦杏仁甙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 ,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为 :乙醇浓度 75 %、料醇比 1∶3、料烷比 1∶4、时间 4h、温度4 0℃、碱浓度 0 .15 % ,在此条件下 ,提油率为 4 6 .... 利用己烷 -乙醇 -水构成的双相溶剂同时提取欧李仁中的油脂和苦杏仁甙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 ,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为 :乙醇浓度 75 %、料醇比 1∶3、料烷比 1∶4、时间 4h、温度4 0℃、碱浓度 0 .15 % ,在此条件下 ,提油率为 4 6 .6 % ,粕中苦杏仁甙残余量为 0 .4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烷-乙醇-水 双相溶剂浸出法 欧李仁油 油脂 提取条件 苦杏仁甙
下载PDF
脂溶性茶多酚的研制及其抗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曾磊 张玉军 唐怀建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54-57,共4页
用响应面回归分析法对茶多酚化学改性的工艺条件优选 ,确定出茶多酚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茶多酚∶硬脂酰氯∶催化剂为 1∶1.2 1∶0 .0 7(W/W/W)、反应温度 6 8.7℃、反应时间 8.5h ,在此条件下改性产物的抗氧化性能较强。
关键词 改性产物 硬脂酰氯 脂溶性茶多酚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化学改性 催化剂 抗氧化性能 工艺条件 研制
下载PDF
不同成熟度国产大豆对大豆油脱色工艺及回色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毕艳兰 谷克仁 孙东弦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4-26,共3页
以不同成熟度的国产大豆所制备的脱胶油为原料,采用化学氧化和物理吸附的方法对其进行脱色处理,考察了不同工艺条件下对脱色效果、回色现象以及脱色油的主要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物理吸附真空脱色工艺,活性白土的添加量4%,脱... 以不同成熟度的国产大豆所制备的脱胶油为原料,采用化学氧化和物理吸附的方法对其进行脱色处理,考察了不同工艺条件下对脱色效果、回色现象以及脱色油的主要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物理吸附真空脱色工艺,活性白土的添加量4%,脱色温度90℃,脱色时间30min,其脱色效果最好。脱色后的油脂放置一段时间后,熟大豆脱色油发生回色现象,而青大豆油色泽反而变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大豆 大豆油 脱色工艺 回色 化学氧化法 物理吸附法 脱色效果
下载PDF
芝麻中木脂素的组成、结构及其生理功能 被引量:46
17
作者 冯志勇 谷克仁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6-59,共4页
介绍了芝麻中木脂素类物质 (lignans) :芝麻素、芝麻林素、芝麻酚以及芝麻林素酚等生物活性物质的结构、含量以及其所具有的抗氧化、抗癌、保护肝脏、降低血浆中的胆固醇。
关键词 芝麻 组成 结构 生理功能 木脂素类物质 芝麻素 保健作用 芝麻油
下载PDF
进口油脂加氢催化剂氢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玉军 阎向阳 +1 位作者 马雪平 艾宏韬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1-15,共5页
在同一条件下 ,研究了几种进口催化剂 (PRICAT 990 8,PRICAT 9910 ,HarshawNysosel 2 2 2 ,HarshawDM -Ⅱ )的氢化性能 ,发现其活性顺序为 :2 2 2 >9910 >990 8>DM -Ⅱ ;其选择性顺序对亚麻酸为 :9910 >2 2 2 >DM -Ⅱ &g... 在同一条件下 ,研究了几种进口催化剂 (PRICAT 990 8,PRICAT 9910 ,HarshawNysosel 2 2 2 ,HarshawDM -Ⅱ )的氢化性能 ,发现其活性顺序为 :2 2 2 >9910 >990 8>DM -Ⅱ ;其选择性顺序对亚麻酸为 :9910 >2 2 2 >DM -Ⅱ >990 8,对亚油酸为 :DM -Ⅱ >2 2 2 >990 8>9910 ;氢化反应活化能大小顺序为 :DM -Ⅱ >990 8>9910 >2 2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口油脂 加氢摧化剂 氢化性能 研究 油脂氢化 活性 选择性 活化能
下载PDF
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法测定中药和香烟中的汞(Ⅱ) 被引量:11
19
作者 吕辉雄 司学芝 +2 位作者 樊静 冯素玲 崔凤灵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7-99,共3页
在硫酸介质中 ,利用汞 (Ⅱ )对溴酸钾氧化天青Ⅰ的催化作用 ,建立了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法测定汞(Ⅱ )的新方法 ;利用单纯形优化法选择了最佳实验条件 ;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2.0mg/L,检出限为0.02mg/L ,进样频率为45/h ;该法用于中药和香... 在硫酸介质中 ,利用汞 (Ⅱ )对溴酸钾氧化天青Ⅰ的催化作用 ,建立了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法测定汞(Ⅱ )的新方法 ;利用单纯形优化法选择了最佳实验条件 ;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2.0mg/L,检出限为0.02mg/L ,进样频率为45/h ;该法用于中药和香烟中汞 (Ⅱ )的测定 ,回收率在97.8 %~102.7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香烟 含量测定 流动注射分析 催化光度法
下载PDF
杯[4]芳烃硼酸与氨基酸配位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卢奎 吴养洁 +2 位作者 李永红 石雅琳 周稚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81-583,共3页
用荧光光谱滴定法研究了 1 0种杯 [4 ]芳烃硼酸与 4种氨基酸的配位作用 ,根据扩展的 Hilderbrand-Benesi公式 ,计算出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和配位反应的 Gibbs自由能变化 .杯 [4 ]芳烃硼酸与 L-丙氨酸的配位能力和配位选择性均较强 ,可以使... 用荧光光谱滴定法研究了 1 0种杯 [4 ]芳烃硼酸与 4种氨基酸的配位作用 ,根据扩展的 Hilderbrand-Benesi公式 ,计算出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和配位反应的 Gibbs自由能变化 .杯 [4 ]芳烃硼酸与 L-丙氨酸的配位能力和配位选择性均较强 ,可以使用杯 [4 ]芳烃硼酸通过荧光光谱法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烃硼酸 氨基酸 配位作用 荧光光谱 D-丙氨酸 L-丙氨酸 鉴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