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42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传新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1期14-15,共2页
目的寻找有效的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方法。方法随机将住院的腹型过敏性紫癜儿童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对照组给予中等剂量静脉滴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明显缩短了腹痛消失的时间和粪便红细胞消失及... 目的寻找有效的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方法。方法随机将住院的腹型过敏性紫癜儿童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对照组给予中等剂量静脉滴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明显缩短了腹痛消失的时间和粪便红细胞消失及隐血转阴时间(P<0.01),并缩短了患儿平均住院天数(P<0.01)。结论对腹型HSP可采用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泼尼松龙 过敏性紫癜 消化道出血 儿童
下载PDF
电子胃肠镜检查在儿童消化道出血诊治中的意义——附119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梁宏 卫海燕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6年第11期853-854,共2页
目的:评价电子胃肠镜在儿童消化道出血诊治中的作用,探讨小儿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方法:分析132例接受胃肠镜检查的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及内镜资料,采用问卷方式调查术后家长的满意程度。结果:132例患儿中,明确诊断119例,诊断率90.5%。家长... 目的:评价电子胃肠镜在儿童消化道出血诊治中的作用,探讨小儿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方法:分析132例接受胃肠镜检查的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及内镜资料,采用问卷方式调查术后家长的满意程度。结果:132例患儿中,明确诊断119例,诊断率90.5%。家长满意度高(95.4%)。结论:电子胃肠镜检查安全、诊断率高,是儿童消化道出血的首要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电子胃镜 儿童 结肠镜检查
下载PDF
河南地区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 被引量:6
3
作者 王跃生 张敬 +2 位作者 李小芹 于静 周方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35-836,共2页
腹泻病是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儿童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疾病,是导致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轮状病毒(HRV)、人类星状病毒(HAstV)、人杯状病毒(HuCV)、肠... 腹泻病是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儿童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疾病,是导致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轮状病毒(HRV)、人类星状病毒(HAstV)、人杯状病毒(HuCV)、肠道腺病毒(EAdV)是引起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本研究收集2011—2014年河南地区5岁以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分析婴幼儿病毒性腹泻感染状况、流行特点及轮状病毒血清型基因分型,为本地区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腹泻 儿童死亡 河南地区 病原学 公共卫生问题 轮状病毒 消化道疾病 人杯状病毒
下载PDF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炎外周血Th17/Treg水平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严海燕 王红娟 张晓俐 《医学研究杂志》 2017年第8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相关性胃炎外周血Th17/Treg主要效应因子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笔者医院儿科门诊自2015年1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40例Hp感染性相关胃炎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 目的探讨儿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相关性胃炎外周血Th17/Treg主要效应因子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笔者医院儿科门诊自2015年1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40例Hp感染性相关胃炎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笔者医院健康体检的40例Hp阴性患儿作为健康对照组,对两组Th17/Treg主要效应因子的水平和观察组治疗前后主要效应因子水平变化进行比较,并对Th17与Treg主要效应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浆IL-17、IL-10及TGF-β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天,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浆IL-17、IL-10及TGF-β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血浆IL-17与IL-10及TGF-β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IL-17与IL-10呈负相关(r=-0.778);IL-17与TGF-β呈负相关(r=-0.767)。结论在儿童Hp感染性相关胃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Th17和Treg相关细胞因子参与了免疫病理过程。为儿童Hp感染相关性胃炎免疫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儿童慢性胃炎 Th17 TREG 免疫损害
下载PDF
奥美拉唑治疗小儿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探索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向辉 张欢欢 +4 位作者 李小芹 于静 高若飞 杨辉 周方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14期207-208,共2页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治疗小儿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共84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以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39例以法莫替丁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7%,明显高于对照组82.0...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治疗小儿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共84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以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39例以法莫替丁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7%,明显高于对照组82.05%,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儿均治愈出院,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9.56±4.23)d,对照组(23.53±3.13)d,两组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显著,t=4.83,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奥美拉唑治疗小儿消化道出血疗效优越,且未见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 小儿消化道出血 法莫替丁
下载PDF
小儿肠胃康颗粒联合妈咪爱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孙波 于静 徐亚洁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22期132-133,共2页
目的探究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应用小儿肠胃康颗粒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 56例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按其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参照组(28例)。给予观察组患儿小儿肠胃康颗粒联合妈咪爱治... 目的探究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应用小儿肠胃康颗粒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 56例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按其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参照组(28例)。给予观察组患儿小儿肠胃康颗粒联合妈咪爱治疗,参照组单独应用妈咪爱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43%)显著优于参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应用小儿肠胃康颗粒联合妈咪爱治疗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有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 小儿肠胃康颗粒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
下载PDF
奥美拉唑三联与四联疗法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严海燕 张晓俐 +1 位作者 李小芹 于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3期111-112,共2页
目的比较奥美拉唑三联与四联疗法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消化性溃疡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三联方案,观察组应用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目的比较奥美拉唑三联与四联疗法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消化性溃疡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三联方案,观察组应用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75.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2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奥美拉唑四联疗法,可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奥美拉唑 安全性
下载PDF
健宝灵颗粒治疗儿童厌食症患儿的疗效及对其血微量元素和免疫力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永春 李小芹 《中国民康医学》 2016年第9期57-58,共2页
目的:观察健宝灵颗粒治疗儿童厌食症患儿的疗效及对其血微量元素和免疫力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治疗组患儿采用健宝灵颗粒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多酶片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血微... 目的:观察健宝灵颗粒治疗儿童厌食症患儿的疗效及对其血微量元素和免疫力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治疗组患儿采用健宝灵颗粒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多酶片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血微量元素和免疫指标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4%和7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儿血中锌、铁含量和Ig A、Ig G、Ig M的水平(P<0.05)明显提高。结论:健宝灵颗粒治疗儿童厌食症患儿疗效及提升其血微量元素和免疫力均优于多酶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宝灵颗粒 小儿厌食症 微量元素 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奥美拉唑联合血凝酶胃内注入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出血72例 被引量:4
9
作者 高若飞 王琪 《航空航天医药》 2010年第5期726-726,共1页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血凝酶(速乐涓蛇毒针)胃内注入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奥美拉唑联合血凝酶(速乐涓蛇毒针)胃内注入治疗3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结果: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经...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血凝酶(速乐涓蛇毒针)胃内注入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奥美拉唑联合血凝酶(速乐涓蛇毒针)胃内注入治疗3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结果: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经χ2检验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治疗组输血量明显较对照组减少。结论:奥美拉唑联合血凝酶(速乐涓蛇毒针)胃内注入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可减少病人出血量,从而进一步减少病人输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 血凝酶 上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高若飞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3期40-41,51,共3页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郑州市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郑州市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比较2组患儿的腹泻持续时间、大便性状异常持续时间、腹痛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腹泻持续时间、大便性状异常持续时间、腹痛持续时间分别为(2.82±0.95)d,(3.02±0.65)d,(1.22±0.27)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8,5.44,8.28,P<0.05);观察组患儿无不良反应发生病例,对照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观察组患儿显效36例(90.00%),有效4例(10.00%),治疗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患儿显效23例(57.50%),有效8例(20.00%),无效9例(22.50%),治疗总有效率77.50%。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13,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能有效缩短患儿腹泻持续时间、大便性状异常持续时间、腹痛持续时间,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安全性高,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 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小剂量地西泮联合莫沙必利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中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若飞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6年第7期630-632,共3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地西泮联合莫沙必利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11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剂量地西泮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小剂量地西泮联合莫沙必利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11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剂量地西泮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症状积分、胃排空率、血浆胃动素和胃泌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症状积分为(1.13±0.17)分,胃排空率为(76.18±17.29)%;对照组干预后症状积分(2.14±0.46)分,胃排空率为(56.14±13.8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干预后血浆胃动素为(387.31±42.69)ng/L,胃泌素为(58.26±10.01)ng/L;对照组干预后血浆胃动素为(303.76±30.76)ng/L,胃泌素为(39.67±5.79)n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地西泮联合莫沙必利应用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中疗效可靠,能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升血浆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泮 莫沙必利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下载PDF
小儿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分析和护理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永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2653-2654,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消化性溃疡大出血的临床特征及护理观察方法。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2002/2004年间收治的77例消化道大出血患儿的临床及护理观察中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结果:77例患儿中,胃溃疡4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8例,... 目的:探讨小儿消化性溃疡大出血的临床特征及护理观察方法。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2002/2004年间收治的77例消化道大出血患儿的临床及护理观察中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结果:77例患儿中,胃溃疡4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8例,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5例。经内科保守治疗治愈50例,27例转外科手术治疗后痊愈,无1例死亡。结论:小儿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起病急、发展快,认真细致的观察护理有助于医生采取适当的抢救措施,及时挽救患儿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出血/护理
下载PDF
儿童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抗氧化物浓度检测的临床意义
13
作者 严海燕 张晓俐 +1 位作者 李小芹 于静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1期163-164,共2页
目的探析儿童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抗氧化物浓度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5年7月收治37例炎症性肠病患儿作为研究观察组,另从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儿童中随机抽取37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目的探析儿童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抗氧化物浓度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5年7月收治37例炎症性肠病患儿作为研究观察组,另从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儿童中随机抽取37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全血谷胱甘肽、Vit E、Vit C等抗氧化物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Vit E浓度均高于对照组,而Vit C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血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全血谷胱甘肽、Vit E、Vit C等抗氧化物浓度与健康儿童之间存在差异,可作为疾病预测指标应用于临床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儿童 抗氧化物 浓度
下载PDF
小儿消化道大出血的疾病构成与临床观察
14
作者 袁秀敏 卫海燕 孟晓慧 《医药论坛杂志》 2006年第22期40-40,42,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分析郑州市儿童医院2002~2004年间收治的68例消化道大出血患儿的临床及辅助检查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结果68例患儿中,上消化道出血49例,病因依次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胃炎、急性... 目的探讨小儿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分析郑州市儿童医院2002~2004年间收治的68例消化道大出血患儿的临床及辅助检查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结果68例患儿中,上消化道出血49例,病因依次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胃炎、急性胃黏膜病变、胃溃疡、食管静脉曲张、责门黏膜撕裂症等;下消化道出血19例,病因依次为美克尔憩室、肠重复畸形、渍疡性结肠炎、肠套叠等.结论小儿消化道大出血起病急、发展快,慎用非甾体类退热药物及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可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 儿童 消化道出血 结肠镜 便血
下载PDF
先锋美他醇治疗儿童败血症59例临床分析
15
作者 李小芹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 评价先锋美他醇对儿童败血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59例败血症患儿,体外抑菌试验对先锋美他醇敏感,给予先锋美他醇100.150mg·kg^-1·d^-1,每日2-4次,静脉滴注。用药前、后观察体温、周围血象、血BUN、ALT变化。7-... 目的 评价先锋美他醇对儿童败血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59例败血症患儿,体外抑菌试验对先锋美他醇敏感,给予先锋美他醇100.150mg·kg^-1·d^-1,每日2-4次,静脉滴注。用药前、后观察体温、周围血象、血BUN、ALT变化。7-10d抽血和骨髓行进细菌培养。记录每日症状、体征变化,以便判定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59例患儿中,经过10-14d治疗后,痊愈54例,显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结论 先锋美他醇对治疗儿童败血症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美他醇 儿童败血症 致病菌
下载PDF
新生儿起病的克隆恩病1例报告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晓景 杨威 +4 位作者 陈永兴 李春枝 高静 卫海燕 周喜红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76-778,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起病的克隆恩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新生儿起病的克隆恩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患儿,生后5 d即出现间断发热、口腔溃疡、皮肤脓疱疹、间断腹泻伴白细胞增高,先后诊断为"脓毒血症、细菌性肠炎、白塞... 目的探讨新生儿起病的克隆恩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新生儿起病的克隆恩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患儿,生后5 d即出现间断发热、口腔溃疡、皮肤脓疱疹、间断腹泻伴白细胞增高,先后诊断为"脓毒血症、细菌性肠炎、白塞病、免疫缺陷病、营养性贫血、牛奶不耐受、炎症性肠病",直肠黏膜病理诊断及术后肠管病理检查确诊为克隆恩病,于8月龄死于肠穿孔。结论对于新生儿起反复口腔溃疡、皮肤脓疱疹、肛周溃疡和发热的患儿,应及早进行结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克隆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诊断 新生儿
下载PDF
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布拉酵母菌散剂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严海燕 张晓俐 +1 位作者 李小芹 于静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6年第3期299-301,共3页
目的总结秋季腹泻患儿采用消旋卡多曲颗粒与布拉酵母菌散剂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秋季腹泻患儿16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布拉酵母菌散剂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消旋... 目的总结秋季腹泻患儿采用消旋卡多曲颗粒与布拉酵母菌散剂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秋季腹泻患儿16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布拉酵母菌散剂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进行治疗,两组均3d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75/8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62/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消旋卡多曲颗粒与布拉酵母菌散剂联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腹泻 布拉酵母菌散剂/治疗应用 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应用 儿童
下载PDF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6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于静 高芳 严海燕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20期37-39,共3页
目的观察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4例确诊为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采用更昔洛韦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静脉应用;对照组68例仅以更昔洛韦静脉应用。治疗14... 目的观察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4例确诊为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采用更昔洛韦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静脉应用;对照组68例仅以更昔洛韦静脉应用。治疗14d后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CMV-DNA载量以及尿素氮(BUN)、肌酐。结果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更昔洛韦治疗组血清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但巨细胞病毒阴转率、BUN、肌酐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 更昔洛韦 巨细胞病毒肝炎
下载PDF
小儿惊厥130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晓俐 严海燕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4年第6期532-533,共2页
目的总结小儿惊厥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对130例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短暂热性惊厥患儿给予物理降温加口服布洛芬;简单热性惊厥患儿初次发作时及时口服苯巴比妥,如持续时间>5min或反复发作,除使用甘露醇脱水外,应给... 目的总结小儿惊厥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对130例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短暂热性惊厥患儿给予物理降温加口服布洛芬;简单热性惊厥患儿初次发作时及时口服苯巴比妥,如持续时间>5min或反复发作,除使用甘露醇脱水外,应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复杂热性惊厥患儿除采取上述治疗措施外,还给予苯巴比妥等药物进行长期维持治疗。结果因高热而导致惊厥83例(63.85%),因维生素D发病27例(20.77%),因颅内感染或出血而发病16例(12.31%),因癫痫而发病4例(3.08%)。简单性热性惊厥87例,复杂性热性惊厥30例,无热惊厥13例。经治疗130例惊厥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120/130);简单性热性惊厥无病例发展为癫痫,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及无热惊厥患儿各有1例发展为癫痫。结论引发小儿惊厥的因素较多,应在给予对症治疗的同时采取措施降低其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厥/诊断 神经系统疾病 危重症 儿童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与细菌性痢疾患儿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跃生 张敬 +2 位作者 李小芹 于静 牛亚琦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0期172-174,共3页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细菌性痢疾患儿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感染性腹泻患儿(158例)分为细菌性痢疾(56例)及轮状病毒性肠炎(102例)。细菌性痢疾患儿根据病情程度分为普通型(14例)、中毒型(36例)、中毒休克型(6例)。用半...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细菌性痢疾患儿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感染性腹泻患儿(158例)分为细菌性痢疾(56例)及轮状病毒性肠炎(102例)。细菌性痢疾患儿根据病情程度分为普通型(14例)、中毒型(36例)、中毒休克型(6例)。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分别检测入院时和入院3天后的血清PCT水平,同时检测血清CRP及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结果①细菌性痢疾患儿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轮状病毒性肠炎组[(5.32±11.23)ng/mL,(0.26±0.17)ng/mL,P<0.001]。②中毒型细菌性痢疾及细菌性痢疾合并休克者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普通型细菌性痢疾[(24.08±10.02)ng/mI,(18.65±9.46)ng/mI,P<0.001)]。③细菌性痢疾治疗有效者PCT明显下降[(3.02±1.98)ng/mI,(0.60±0.23)ng/mI,P<0.05],而治疗无效者PCT下降无显著意义[(19.37±17.33)ng/mI,(20.14±17.32)ng/mL,P>0.05]。结论血清PCT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细菌性痢疾病情的轻重,其动态变化可以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细菌性痢疾 疗效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