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骨肿瘤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策略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林锋 王顺利 +1 位作者 史迎宾 杨延良 《临床误诊误治》 2016年第2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常见恶性骨肿瘤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为正确诊断恶性骨肿瘤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5年5月我院接诊的来自不同地区曾误诊的恶性骨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5例,均在外院首诊时误诊,误诊时间2-16周,平均4周,误诊... 目的探讨常见恶性骨肿瘤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为正确诊断恶性骨肿瘤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5年5月我院接诊的来自不同地区曾误诊的恶性骨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5例,均在外院首诊时误诊,误诊时间2-16周,平均4周,误诊为良性骨肿瘤5例,炎性病变及腰椎间盘突出症各4例,创伤性骨折2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灶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确诊为骨盆转移癌、肱骨骨肉瘤、肱骨转移癌、股骨近端Ewing肉瘤、神经母细胞瘤、股骨远端转移癌、股骨远端软骨肉瘤、腰3椎体转移癌、骶骨肿瘤、股骨近端骨肉瘤、股骨远端滑膜肉瘤、第二掌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及胫骨近端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各1例;胫骨上段骨肉瘤2例。1例神经母细胞瘤及3例转移癌放弃治疗,余11例分别给予辅助及新辅助化学治疗2个周期后采取肿瘤切除、功能重建8例,截肢3例;术后继续辅助化学治疗4-6个周期,随访6-20个月,1例功能重建术后3个月局部复发,再次手术截肢,1例骨肉瘤肺部转移死亡,余患者肢体功能重建和截肢后佩戴假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临床表现多样性、肿瘤学专业知识匮乏及医技检查局限性是导致恶性骨肿瘤误诊的主要原因。临床遇及疑似恶性骨肿瘤患者,需在详细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支持基础上,及早由肿瘤专科医师诊治,以减少或避免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误诊 椎间盘移位 腰椎
下载PDF
骨科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与术后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17
2
作者 杨延良 王顺利 史炎鑫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4期469-472,共4页
目的探讨开展抗菌药物规范化管理对骨科术后感染率的影响。方法统计分析该院2009年、2014年骨科Ⅰ类切口无植入物手术和闭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术后感染情况。结果 2009年和2014年上述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 目的探讨开展抗菌药物规范化管理对骨科术后感染率的影响。方法统计分析该院2009年、2014年骨科Ⅰ类切口无植入物手术和闭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术后感染情况。结果 2009年和2014年上述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59.05%、2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9年和2014年闭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分别为2.45 d±0.37 d、1.55 d±0.4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9年和2014年手术时间>2 h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高于手术时间<2 h的患者(P<0.05),但术后感染率仍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骨科Ⅰ类切口无植入内固定物手术和闭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并不会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规范化的短程用药与长时间用药方案在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疗效上无明显差异;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在Ⅰ类切口手术时要严格掌控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用药 I类切口手术 术后感染 骨科
下载PDF
腰椎骨盆内固定系统在骶骨肿瘤切除功能重建中的应用
3
作者 史迎宾 《临床研究》 2016年第6期105-105,共1页
目的:探讨腰椎骨盆内固定系统在骶骨肿瘤切除功能重建中的应用。方法对2008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例骶骨肿瘤患者进行边缘性切除并应用腰椎骨盆内固定系统进行功能重建。结果术后及随访中X线片显示内固定稳定、可靠,未见螺钉拔出及... 目的:探讨腰椎骨盆内固定系统在骶骨肿瘤切除功能重建中的应用。方法对2008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例骶骨肿瘤患者进行边缘性切除并应用腰椎骨盆内固定系统进行功能重建。结果术后及随访中X线片显示内固定稳定、可靠,未见螺钉拔出及断定现象,并未见腰椎下沉等腰椎不稳现象,临床疗效满意。结论应用腰椎骨盆内固定系统进行腰骶部坚强固定可以达到稳定脊柱,并维持骨盆后方稳定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肿瘤 腰椎骨盆内固定系统
下载PDF
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移植治疗良性骨肿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马海龙 范丛亮 海国栋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2期88-88,共1页
目的探究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移植治疗良性骨肿瘤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3例良性骨肿瘤患者,对其采用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移植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所有患者患肢功能均恢复良好,且未... 目的探究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移植治疗良性骨肿瘤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3例良性骨肿瘤患者,对其采用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移植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所有患者患肢功能均恢复良好,且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治疗优良率为90.91%.结论在良性骨肿瘤患者治疗中,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移植均具有较高的疗效,可提高治疗优良率,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骨 同种异体骨 混合移植 良性骨肿瘤
下载PDF
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切除后人工关节重建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海龙 范丛亮 海国栋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2期70-70,共1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切除后人工关节重建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骨科接受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切除术治疗的80例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术后截肢手术处理,给予研究组患者术后人...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切除后人工关节重建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骨科接受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切除术治疗的80例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术后截肢手术处理,给予研究组患者术后人工关节重建.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关节伸、屈活动度及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转移率、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切除后人工关节重建,有利于患者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切除后 人工关节重建 功能恢复
下载PDF
封闭负压引流治疗骨科感染性损伤创面临床研究
6
作者 马海龙 范丛亮 海国栋 《中国药业》 CAS 2018年第A01期218-219,共2页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科感染性损伤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骨科感染性损伤创面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封闭负压引流治...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科感染性损伤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骨科感染性损伤创面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患肢完全负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封闭负压引流用于骨科感染性损伤创面可促进创面尽快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负压引流 骨科 感染性损伤创面 创面愈合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卧式踏车训练在促进股骨远端骨肿瘤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中的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岳孟婷 古晨玉 张子营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74-76,共3页
目的:研究卧式踏车训练在促进股骨远端骨肿瘤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股骨远端骨肿瘤患者,患者都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8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 目的:研究卧式踏车训练在促进股骨远端骨肿瘤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股骨远端骨肿瘤患者,患者都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8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康复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增加卧式踏车训练;观察两组患者的肌力、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度。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肌力均>3级,观察组患者的肌力优良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75.6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主动活动度及被动活动度均增大(P<0.05);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主动活动度及被动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卧式踏车可改善股骨远端骨肿瘤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肌力,提高其主、被动活动度,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式踏车 膝关节功能 骨肿瘤 肌力 膝关节置换术后
下载PDF
抗阻运动训练联合卧式踏车对股骨远端骨肿瘤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影响
8
作者 王媛媛 张子营 +1 位作者 李珍 岳孟婷 《中国疗养医学》 2021年第5期502-504,共3页
目的探讨抗阻运动训练联合卧式踏车对股骨远端骨肿瘤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患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9年5月至10月收治的105例股骨远端骨肿瘤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n=52,术... 目的探讨抗阻运动训练联合卧式踏车对股骨远端骨肿瘤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患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9年5月至10月收治的105例股骨远端骨肿瘤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n=52,术后给予卧式踏车训练)和观察组(n=53,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增加抗阻运动训练),干预6周,对比两组患者患肢功能及膝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患肢功能恢复优良率94.34%较对照组80.77%高(P<0.05);观察组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较对照组大,膝关节伸直活动度较对照组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对照组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H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抗阻运动训练联合卧式踏车应用于股骨远端骨肿瘤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可通过改善膝关节功能,促进患肢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阻运动训练 卧式踏车训练 股骨远端骨肿瘤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多种模式疼痛护理干预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上肢创面中的应用
9
作者 王浩 杨继红 霍露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多种模式疼痛护理干预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上肢创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上肢创面患者,以数字表法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多种模式疼痛... 目的探讨分析多种模式疼痛护理干预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上肢创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上肢创面患者,以数字表法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多种模式疼痛护理干预)2组,各50例,对比分析两组干预效果。结果术后6 h、12 h、24 h及48 h观察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健康调查见表(SF-36)评分更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满意度高(P<0.05)。结论多种模式疼痛护理干预用于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上肢创面患者护理中能有效减轻其疼痛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患者对护理也更为满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种模式疼痛护理干预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 上肢创面 生活质量 满意度
下载PDF
23例周边神经鞘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0
作者 海国栋 《医学综述》 2011年第2期316-317,共2页
目的探讨周边神经鞘瘤临床病理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 2000年6月至2009年4月我院收治23例周边神经鞘瘤患者,根据影像学、病理解剖和临床表现,采取合适的手术方法。随访并评价手术的效果。结果 23例患者经6个月至5年的随访,未见复发。21... 目的探讨周边神经鞘瘤临床病理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 2000年6月至2009年4月我院收治23例周边神经鞘瘤患者,根据影像学、病理解剖和临床表现,采取合适的手术方法。随访并评价手术的效果。结果 23例患者经6个月至5年的随访,未见复发。21例术后神经功能未受影响,1例桡神经鞘瘤术后患者功能障碍,术后5个月大部分恢复;1例腓总神经术后出现足下垂,行肌腱移位功能重建。结论术前根据病理分型,采用不同切除方式,可最大限度地预防神经功能损伤,降低病残率,为愈后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分型 临床意义
下载PDF
放射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文星 《淮海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行放射治疗的方法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8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4例患者采用外放射治疗,将其设为对照组,44例患者行内放射治疗,设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行放射治疗的方法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8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4例患者采用外放射治疗,将其设为对照组,44例患者行内放射治疗,设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VAS评分相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出院后1年、2年以及3年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行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抑制患病后的癌症转移情况,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但不能使癌症得到彻底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骨转移 放射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带你了解骨髓炎
12
作者 辛晓林 《健康向导》 2023年第5期6-7,共2页
骨髓炎是一种骨的感染和破坏,由需氧或厌氧菌、分枝杆菌、真菌引起。好发于椎骨、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或由于外伤、手术引起的穿透性骨损伤部位。儿童最常见部位为血供良好的长骨,如胫骨或股骨的干骺端。
关键词 干骺端 分枝杆菌 骨髓炎 厌氧菌 穿透性 损伤部位
下载PDF
思维导图引导早期康复训练对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兴歌 邓欢 +1 位作者 宋莹莹 张春雷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第12期1754-1759,共6页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式早期康复训练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关节活动度及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3月医院诊治的11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予以思维导...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式早期康复训练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关节活动度及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3月医院诊治的11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予以思维导图引导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踝关节背伸、跖屈角度、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踝关节肿胀程度、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前后轴稳定指数、左右轴稳定指数、A2~A6稳定指数、A4~A8稳定指数、圆周稳定性指数]及Tinnetti平衡步态评分。结果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VAS评分、踝关节肿胀程度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时间与组间的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术前,两组VAS评分、踝关节背伸、跖屈角度及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前后轴稳定指数、左右轴稳定指数、A2~A6稳定指数、A4~A8稳定指数、圆周稳定性指数、BBS、Tinnett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两组踝关节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7 d、4周,观察组的VAS评分、踝关节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背伸、跖屈、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前后轴稳定指数、左右轴稳定指数、A2~A6稳定指数、A4~A8稳定指数、圆周稳定性指数、BBS、Tinnett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维导图引导早期康复训练在踝关节骨折患者中有利于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和减轻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导图 踝关节骨折 早期康复训练 踝关节活动度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比值对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发生的影响
14
作者 赵晓博 王顺利 +1 位作者 史迎宾 喻斌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8期80-83,共4页
目的观察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对股骨颈骨折(FNF)内固定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ONFH)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FNF患者,均给予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术前测定ESR、CRP水平,计算ESR/CRP... 目的观察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对股骨颈骨折(FNF)内固定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ONFH)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FNF患者,均给予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术前测定ESR、CRP水平,计算ESR/CRP,以ESR/CRP的25及75百分位数作为界限,将患者分为3组。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不同ESR/CRP的FNF患者2年内ONFH的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ESR/CRP对FNF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ONFH的影响,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ESR/CRP对FNF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ONFH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22例患者,患者术前ESR/CRP为96.42%(93.40%,99.23%)。术后2年发生ONFH 21例,发生率为17.21%;ESR/CRP<93.40%患者术后2年ONFH发生率低于ESR/CRP在93.40-99.23之间及>9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占比、骨折Ⅲ型占比高于未发生组,术前CRP水平高于未发生组,ESR/CRP低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合并糖尿病、骨折Garden分型Ⅲ型是FNF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ONFH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高ESR/CRP是其保护因素(OR<1,P<0.05)。ROC曲线显示,ESR/CRP预测术后发生ONFH的AUC>0.70,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ESR/CRP是FNF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ONFH的影响因素,可作为预测患者术后发生ONFH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坏死 红细胞沉降率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对比研究
15
作者 赵晓博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1期141-143,共3页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与股骨头置换术(FHA)临床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FNF)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9-01—2021-09郑州市骨科医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AHR)的老年FNF患者,依据术式分为THA组和FHA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与股骨头置换术(FHA)临床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FNF)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9-01—2021-09郑州市骨科医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AHR)的老年FNF患者,依据术式分为THA组和FHA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第3天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住院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术后随访12个月,统计术后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价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结果 共纳入64例患者,每组32例。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A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多于FHA组,但术后第3天的VAS评分和完全负重用时均少于FHA组,术后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FHA组,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FHA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虽然THA术治疗FNF老年患者的手术用时和术中出血量较FHA术多,但具有患者术后疼痛轻、完全负重早、并发症风险低,以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等优势。临床应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头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腓骨中上段截骨治疗不均匀沉降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效果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林锋 郭得辛 +2 位作者 王顺利 史迎宾 辛晓林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500-2502,共3页
目的评估腓骨中上段截骨治疗不均匀沉降性膝关节骨关节炎(KOA)的手术效果。方法 76例(92膝)明确诊断为胫骨近端不均匀沉降性KOA患者,给予腓骨中上段截骨,切除长度1.5~2 cm。通过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估手... 目的评估腓骨中上段截骨治疗不均匀沉降性膝关节骨关节炎(KOA)的手术效果。方法 76例(92膝)明确诊断为胫骨近端不均匀沉降性KOA患者,给予腓骨中上段截骨,切除长度1.5~2 cm。通过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估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X线观察术前术后关节间隙变化情况。结果随访1~13(平均7.3)个月,VAS、KSS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满意度优良86膝(93.5%)。X线测量短期临床影像改善59膝(64.1%)。结论腓骨截骨通过力学原理恢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平衡,不干扰膝关节内在稳定性,可以有效缓解KOA所致的疼痛,该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避免了胫骨高位截骨内固定、人工膝关节置换假体植入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关节炎 不均匀沉降 腓骨截骨
下载PDF
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合并骨缺损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顺利 史迎宾 +5 位作者 张林锋 杨延良 李国艳 辛晓林 王林 李腾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7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合并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18例胫骨创伤后骨髓炎合并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均采用Ilizarov技术治疗。观察并记录治疗后患者皮肤愈合时间...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合并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18例胫骨创伤后骨髓炎合并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均采用Ilizarov技术治疗。观察并记录治疗后患者皮肤愈合时间、外固定时间、骨性愈合时间、术后患侧肢体延长长度。结果随访12~30个月,平均18个月;入选的18例患者中16例获得骨性愈合,1例出现成角畸形,1例出现膝关节脱位;术后患侧肢骨平均延长长度为6 cm,平均外固定时间为211.3天,平均愈合指数为34.5 d/cm(21.7~78.3 d/cm)。根据疗效评价标准,优16例,良2例。结论 Ilizarov技术是一种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合并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胫骨创伤 骨髓炎 骨缺损
下载PDF
儿童四肢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观察与误诊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国艳 《医学综述》 2011年第1期158-159,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本组16例儿童四肢长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1例锁骨患者因术中不能明确诊断给予单纯刮除,其余15例患者均给予病变刮除植同种异体骨手术。结果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16例患儿均为嗜酸... 目的探讨儿童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本组16例儿童四肢长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1例锁骨患者因术中不能明确诊断给予单纯刮除,其余15例患者均给予病变刮除植同种异体骨手术。结果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16例患儿均为嗜酸性肉芽肿,除1例患者1年后复发行二次手术外,其他15例患者一次愈合。结论对四肢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患儿误诊的原因是其影像学表现易和其他疾病混淆,术前详细询问病史和仔细观察X线图片有助于明确诊断,同种异体骨移植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肉芽肿 长骨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不同治疗方式对类风湿关节炎手腕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林锋 辛晓林 王顺利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8期1201-1202,共2页
目的探讨手腕部功能锻炼与手术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手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住的8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存在手部小关节病变。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保守治疗组(41例)与... 目的探讨手腕部功能锻炼与手术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手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住的8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存在手部小关节病变。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保守治疗组(41例)与手术治疗组(40例)。治疗期间两组均给予常规抗风湿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保守治疗组给予手腕部功能锻炼;手术治疗组依据患者病情给予针对性手术治疗。治疗3周后,采用手功能障碍观测(SOFI)评分表对两组患者手部功能进行评定,并比较其晨僵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OFI评分和晨僵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和手腕部功能锻炼均可明显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手部功能,综合经济效益与治疗难度分析,手腕部功能锻炼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康复 腕关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