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100 MW级联式S-CO_(2)循环动态特性研究
1
作者
万明元
任鑫
+5 位作者
王渡
金亚飞
王志刚
王廷举
杨昌宏
刘昊坤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9-177,共9页
为分析100 MW级联式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O_(2))循环的变负荷动态特性和最佳变负荷控制策略,利用多学科仿真平台(multi-disciplinary simulation platform,MSP)建立了100 MW级联式S-CO_(2)循环的动态仿真模...
为分析100 MW级联式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O_(2))循环的变负荷动态特性和最佳变负荷控制策略,利用多学科仿真平台(multi-disciplinary simulation platform,MSP)建立了100 MW级联式S-CO_(2)循环的动态仿真模型,考虑阀门调节的低成本和快速性,提出了4种阀门调节的负荷控制策略(高温透平节流调节、低温透平节流调节、高温透平旁通调节和低温透平旁通调节),分析了系统升、降负荷过程中关键参数的变化规律,得出结论:不同负荷控制策略对压缩机功率的影响较小;采用高温透平节流调节具有最高的循环效率,负荷率为75%和50%时,循环效率分别为27.60%和21.22%;节流调节会引起系统最高压力增大,负荷率为50%时,采用高温透平节流调节的最高压力为28.57 MPa;采用旁通调节可以避免超压风险,但循环效率较低。在保证系统承压能力的前提下,建议采用高温透平节流调节方式调节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联式S-CO_(2)循环
动态仿真
变负荷
控制策略
循环效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燃气轮机/超临界二氧化碳联合循环余热利用及动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王渡
王志刚
+3 位作者
张锦坤
任鑫
王廷举
万明元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7-75,共9页
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循环具有透平尺寸小、压缩机功耗小、循环效率高等诸多优势。为了探究S-CO_(2)循环耦合燃气轮机发电系统后发电效率最高的循环配置,提出了4种循环布局;并通过遗传算法以循环效率最高为优化目标,对循环系统的主...
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循环具有透平尺寸小、压缩机功耗小、循环效率高等诸多优势。为了探究S-CO_(2)循环耦合燃气轮机发电系统后发电效率最高的循环配置,提出了4种循环布局;并通过遗传算法以循环效率最高为优化目标,对循环系统的主要参数进行优化;对该方案进行动态系统分析,以底部循环输入热负荷为扰动变量,探究从满负荷分别阶跃降低到90%负荷、80%负荷和70%负荷后系统的动态响应情况。结果表明:4种方案中燃气轮机/两透平S-CO_(2)联合循环系统循环效率最高,为44.87%;烟气换热器附近参数响应时间比较快,而由于热惯性的影响在工质流程中离烟气换热器越远响应时间越长;且在同一位置,压力的响应时间略长于温度的响应时间,高温透平附近参数的下降幅度大于低温透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二氧化碳循环
余热利用
动态特性
变负荷
响应速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00 MW级联式S-CO_(2)循环动态特性研究
1
作者
万明元
任鑫
王渡
金亚飞
王志刚
王廷举
杨昌宏
刘昊坤
机构
郑州拓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电力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
博努力(北京)
仿
真
技术
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9-177,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076126)。
文摘
为分析100 MW级联式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O_(2))循环的变负荷动态特性和最佳变负荷控制策略,利用多学科仿真平台(multi-disciplinary simulation platform,MSP)建立了100 MW级联式S-CO_(2)循环的动态仿真模型,考虑阀门调节的低成本和快速性,提出了4种阀门调节的负荷控制策略(高温透平节流调节、低温透平节流调节、高温透平旁通调节和低温透平旁通调节),分析了系统升、降负荷过程中关键参数的变化规律,得出结论:不同负荷控制策略对压缩机功率的影响较小;采用高温透平节流调节具有最高的循环效率,负荷率为75%和50%时,循环效率分别为27.60%和21.22%;节流调节会引起系统最高压力增大,负荷率为50%时,采用高温透平节流调节的最高压力为28.57 MPa;采用旁通调节可以避免超压风险,但循环效率较低。在保证系统承压能力的前提下,建议采用高温透平节流调节方式调节负荷。
关键词
级联式S-CO_(2)循环
动态仿真
变负荷
控制策略
循环效率
Keywords
cascade S-CO_(2)cycle
dynamic simulation
variable load
control strategy
cycle efficiency
分类号
TM61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燃气轮机/超临界二氧化碳联合循环余热利用及动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王渡
王志刚
张锦坤
任鑫
王廷举
万明元
机构
上海电力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
博努力(北京)
仿
真
技术
有限公司
郑州拓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出处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7-75,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076126)。
文摘
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循环具有透平尺寸小、压缩机功耗小、循环效率高等诸多优势。为了探究S-CO_(2)循环耦合燃气轮机发电系统后发电效率最高的循环配置,提出了4种循环布局;并通过遗传算法以循环效率最高为优化目标,对循环系统的主要参数进行优化;对该方案进行动态系统分析,以底部循环输入热负荷为扰动变量,探究从满负荷分别阶跃降低到90%负荷、80%负荷和70%负荷后系统的动态响应情况。结果表明:4种方案中燃气轮机/两透平S-CO_(2)联合循环系统循环效率最高,为44.87%;烟气换热器附近参数响应时间比较快,而由于热惯性的影响在工质流程中离烟气换热器越远响应时间越长;且在同一位置,压力的响应时间略长于温度的响应时间,高温透平附近参数的下降幅度大于低温透平。
关键词
临界二氧化碳循环
余热利用
动态特性
变负荷
响应速度
Keywords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cycle
waste heat utilizati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
variable load
response speed
分类号
TK471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
TK115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100 MW级联式S-CO_(2)循环动态特性研究
万明元
任鑫
王渡
金亚飞
王志刚
王廷举
杨昌宏
刘昊坤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燃气轮机/超临界二氧化碳联合循环余热利用及动态特性分析
王渡
王志刚
张锦坤
任鑫
王廷举
万明元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