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车辆工程专业实践-就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模式探索——以郑州轻工业大学为例
1
作者 侯俊剑 王新生 +2 位作者 房占鹏 付志军 赵登峰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4年第23期152-156,共5页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受到了影响,拓展就业渠道,提高学生就业质量,成为高校重视的问题。郑州轻工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结合自身的特点优势,通过校企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提前做好就业规划,积极进行就业模式探索,促进了学生就业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车辆工程 实践教学 实践教育基地 实习
下载PDF
基于轻工行业转型背景下的机械设计特色专业方向建设实践——以郑州轻工业大学机械设计专业方向建设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良文 王若澜 何文斌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 2021年第2期79-80,共2页
郑州轻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以培养轻工机械装备设计制造研发人才为目标,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过程重构了适应轻工行业转型发展的人才“学习产出”框架和培养体系;创新产、学、研三维工程实践教学模式,形成了创新方法训练、... 郑州轻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以培养轻工机械装备设计制造研发人才为目标,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过程重构了适应轻工行业转型发展的人才“学习产出”框架和培养体系;创新产、学、研三维工程实践教学模式,形成了创新方法训练、项目实践、学科竞赛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了产、学、研互动的专业建设机制和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机制,专业方向的建设体现了高校适应行业发展,培养特色人才和课程改革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工行业转型 机械设计 特色专业
下载PDF
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初探——以郑州轻工业大学走进海洋之材料课程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莹 樊江磊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 2019年第9期84-86,共3页
高校开设的公共选修课是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郑州轻工业大学开设的走进海洋之材料公共选修课,旨在拓展学生海洋工程方面的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 高校开设的公共选修课是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郑州轻工业大学开设的走进海洋之材料公共选修课,旨在拓展学生海洋工程方面的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针对该门课程存在的课时少、内容多、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本研究从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提高教学效果,为同类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选修课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提升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浅探——以郑州轻工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若澜 王良文 谢贵重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 2022年第7期55-56,共2页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思考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郑州轻工业大学为例,分析了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并从设置基于特色人才培养需求的先进制造技术课程、结合轻工装备的特点设置选题、强化毕...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思考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郑州轻工业大学为例,分析了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并从设置基于特色人才培养需求的先进制造技术课程、结合轻工装备的特点设置选题、强化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工程素养、关注学生毕业设计内容的起点选择与衔接、设置毕业设计过程控制节点等方面做出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专业建设 轻工机械 毕业设计 持续改进
下载PDF
地方应用型高校机电类新工科专业研究性教学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5
作者 马世榜 秦怡 +2 位作者 卢志文 李浩 程艺苑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79-82,共4页
分析了地方应用型高校机电类新工科专业在开展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并给出了解决这些障碍的有效途径。通过对管理评价模式、培养模式、师资队伍、硬件资源配置、平台构建等进行改革创新,可以充分调动师生参与研究性教学的积极性... 分析了地方应用型高校机电类新工科专业在开展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并给出了解决这些障碍的有效途径。通过对管理评价模式、培养模式、师资队伍、硬件资源配置、平台构建等进行改革创新,可以充分调动师生参与研究性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开展研究性教学,增强教师的教学培养水平,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推动机电类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类专业 新工科 研究性教学 教学实践
下载PDF
新时代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基地思政育人模式与方法探索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浩 胡怀谷 +2 位作者 吴深 文笑雨 陈璐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95,共6页
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基地是研究生培养单位与行业、企业等共同建立的人才培养平台,是研究生进行专业实践的主要场所,加强新时代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十分必要。在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相结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基础上,... 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基地是研究生培养单位与行业、企业等共同建立的人才培养平台,是研究生进行专业实践的主要场所,加强新时代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十分必要。在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相结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基础上,阐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基地的模式。提出了在联合培养基地培植典型思政育人元素的方法,将政治素养、“揭榜挂帅”探索精神、优秀文化、工匠精神、工程伦理、学术诚信等融入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中。所作探索可为新时代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基地的思政育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产教融合 培养基地 思政育人
下载PDF
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以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课程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赵登峰 翟洪飞 +2 位作者 侯俊剑 张柳 付志军 《汽车实用技术》 2024年第22期127-130,150,共5页
汽车虚拟仿真实验有效融入课程教学过程是提升车辆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亦为任课教师亟须解决的专业难题。文章以郑州轻工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专业课程为试点,介绍课程定位和目标,针对该课程教学中发... 汽车虚拟仿真实验有效融入课程教学过程是提升车辆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亦为任课教师亟须解决的专业难题。文章以郑州轻工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专业课程为试点,介绍课程定位和目标,针对该课程教学中发现的理论推导学习枯燥、教学硬件设施过时、产教之间脱节等问题,通过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完善课程教学模式、改进课程考评体系等教学改革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改革效果,可为后续虚拟仿真实验更好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实验 教学改革 车辆工程 振动与噪声控制
下载PDF
工程机械用液压缸活塞杆的仿生轻量化设计 被引量:4
8
作者 钟国坚 杨元慧 王红卫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1-97,共7页
对竹子进行了随机采样,并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进行了结构观测。在此基础上,提取出了宏观变壁厚带节特征和微观多胞分布特征,并将这些结构特征应用至工程机械用液压缸活塞杆的轻量化设计上,得到了变壁厚带结活塞杆、多胞薄壁活塞杆... 对竹子进行了随机采样,并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进行了结构观测。在此基础上,提取出了宏观变壁厚带节特征和微观多胞分布特征,并将这些结构特征应用至工程机械用液压缸活塞杆的轻量化设计上,得到了变壁厚带结活塞杆、多胞薄壁活塞杆及多胞变壁厚带结叠加结构活塞杆等三种仿生结构活塞杆。与传统轻量化设计方法得到的空心活塞杆相比,三种仿生结构活塞杆的质量分别减轻了22.652%,54.927%和6.326%。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别对各结构活塞杆进行了最大受压条件下的静力学数值模拟。应力结果表明:变壁厚带结活塞杆和多胞变壁厚带结叠加结构活塞杆上的最大压应力均未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满足强度要求,且仿生活塞杆的应力集中面积均较小。变形结果表明:三种仿生活塞杆均能满足合理变形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子 仿生设计 液压缸活塞杆 多孔结构 梯度壁厚
下载PDF
WC含量对铁基自熔合金涂层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吴菲菲 张玺 +2 位作者 刘曦茗 解芳 翟长生 《电镀与涂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8-144,共7页
[目的]以铁基自熔合金涂层来改善45钢的耐磨损性能。[方法]采用火焰喷涂−真空重熔复合工艺在45钢表面制备了不同配比的NF6铁基自熔合金+WC复合涂层。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显微硬度计及摩擦磨损试验机,探... [目的]以铁基自熔合金涂层来改善45钢的耐磨损性能。[方法]采用火焰喷涂−真空重熔复合工艺在45钢表面制备了不同配比的NF6铁基自熔合金+WC复合涂层。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显微硬度计及摩擦磨损试验机,探究了WC含量对复合涂层表面形貌、元素分布、物相组成、显微硬度及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结果]NF6铁基自熔合金+WC复合涂层由富Cr树枝晶和富Fe、Si、W的基体组成,生成了Cr_(7)C_(3)、Fe_(2)Si、WC、W_(2)C、Ni–Cr–Fe、Fe–Cr等硬质相。WC含量增加有利于提高涂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使涂层的磨损机制由粘着磨损转变为磨粒磨损。但WC含量过高时涂层界面结合效果变差,涂层一侧出现明显的未熔合裂纹和未熔化颗粒,造成显微硬度和耐磨性下降。WC含量为15%时,涂层的平均显微硬度约为1079.15 HV0.5,摩擦因数约为0.58。[结论]适宜的WC含量有利于获得综合性能较好的铁基自熔合金复合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钢 铁基自熔合金 碳化钨 复合涂层 显微硬度 摩擦磨损行为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快淬NdFeB磁体永磁性能分析与预测
10
作者 温晋太 胡怀谷 +3 位作者 安江山 韩婷 李欣俞 胡季帆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6-152,共7页
NdFeB磁体的永磁性能受合金成分以及工艺参数影响大,机器学习基于数学和信息科学方法,使用现有快淬NdFeB磁体数据来预测NdFeB磁体的磁性能。在本工作中,利用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算法对快淬NdFeB磁体永磁性能进行分析。... NdFeB磁体的永磁性能受合金成分以及工艺参数影响大,机器学习基于数学和信息科学方法,使用现有快淬NdFeB磁体数据来预测NdFeB磁体的磁性能。在本工作中,利用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算法对快淬NdFeB磁体永磁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机器学习模型,利用集成学习XGBoost算法开发出的机器学习模型对快淬NdFeB磁体永磁性能的预测结果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好。同时还利用该XGBoost模型,优化预测出新的具有较高永磁性能的快淬NdFeB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钕铁硼 磁性能 合金成分 工艺参数 极端梯度提升
下载PDF
前卡式液压千斤顶往复密封摩擦生热分析
11
作者 刘新锋 王俊超 +4 位作者 尚廷东 刘威 张钰松 刘旭玲 李松晶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4-173,共10页
针对千斤顶内油膜摩擦生热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前卡式液压千斤顶内活塞往复密封摩擦生热分析方法。首先,在摩擦生热热源条件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计算规则,根据活塞往复运动方程进行了用户自定义函数(UDF)编程;然后,结合油液黏... 针对千斤顶内油膜摩擦生热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前卡式液压千斤顶内活塞往复密封摩擦生热分析方法。首先,在摩擦生热热源条件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计算规则,根据活塞往复运动方程进行了用户自定义函数(UDF)编程;然后,结合油液黏温特性建立了千斤顶往复密封摩擦生热仿真计算模型,并给出了千斤顶活塞往复运动油膜摩擦生热建模分析方法;最后,分析了千斤顶油缸内摩擦阻力,并对千斤顶摩擦生热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了千斤顶内温度场分布,并把关键点温度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前卡式液压千斤顶进行多次张拉工作时,其温度上升趋势和理论分析以及仿真数据基本吻合,在初次张拉工作时,温度上升速度较快;但是在张拉15次后,温度达到29℃左右时,后续温度上升趋势基本相同。前卡式液压千斤顶内温度场分布规律可以为液压千斤顶密封材料选取、结构改进和张拉系统油压表温度补偿提供理论和技术方面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卡式液压千斤顶 往复密封 油膜摩擦生热 仿真计算模型 温度场分布规律 油液黏温特性
下载PDF
柔性连杆伺服系统多容惯性PI控制
12
作者 陆泽冲 唐传胜 +2 位作者 王辉 蔡广宇 付志军 《制造业自动化》 2025年第3期33-42,共10页
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柔性连杆机构是一个复杂的强耦合非线性系统,在柔性机械臂、太阳能帆板、自动化生产线等结构轻、自重比高的场合得到广泛应用。柔性环节的存在会产生明显变形,引起谐振、降低系统的精度甚至导致失稳,给系统的建模和控... 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柔性连杆机构是一个复杂的强耦合非线性系统,在柔性机械臂、太阳能帆板、自动化生产线等结构轻、自重比高的场合得到广泛应用。柔性环节的存在会产生明显变形,引起谐振、降低系统的精度甚至导致失稳,给系统的建模和控制增加难度;同时,柔性连杆系统模型参数难以完全获得。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多新息模型参数辨识的多容惯性PI(Multiple Capacity Process PI,MCP-PI)控制方法。首先,根据柔性连杆系统的结构特点,建立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其次,对柔性连杆伺服系统模型离散化处理,采用多新息随机梯度算法(Multi-Innovation Stochastic Gradient,MISG)对柔性连杆进行参数辨识;然后,采用多容惯性方法分别对柔性连杆伺服系统的电流环和转速环PI控制参数进行设计;最后,通过数值仿真说明所用方法的快速性和精确性,并将所提出的MCP-PI控制方法与工程设计方法、极点配置方法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出控制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连杆伺服系统 参数辨识 多新息随机梯度 多容惯性 PI控制
下载PDF
压电叠堆致动器在大刚度负载下位移损失因素分析
13
作者 张段芹 杨闻涛 +2 位作者 张敬航 陈瑶瑶 刘旭玲 《压电与声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34,共6页
通过测量大刚度负载下压电叠堆微动台的位移输出特性,表明其输出位移明显小于商用压电叠堆说明书中的预期值,且随着压电叠堆上预压力的增大,其输出位移先增大后减小。经分析发现,在大刚度负载、低预压力下,压电叠堆与负载之间的机械接... 通过测量大刚度负载下压电叠堆微动台的位移输出特性,表明其输出位移明显小于商用压电叠堆说明书中的预期值,且随着压电叠堆上预压力的增大,其输出位移先增大后减小。经分析发现,在大刚度负载、低预压力下,压电叠堆与负载之间的机械接触刚度与叠堆刚度在同一数量级,驱动端有效刚度的减小将导致输出位移损失;随着预压力的增大,压电叠堆内非180°畴重定向增强了压电效应,且机械接触刚度增大直至极限值。但叠堆的压电系数在压力过大时会因退极化而降低,故微动台总体上将有较大的位移损失,且在接触刚度和退极化两种因素作用下,位移在某预压力时达到极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叠堆致动器 大刚度负载 位移损失 预压力 微动台
下载PDF
遥操作移动机械臂的虚拟仿真预测位姿修正
14
作者 李俊颖 郑华栋 +1 位作者 陈鹿民 霍亚奇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0-314,319,共6页
针对网络时延造成遥操作服务机器人控制信号中断和时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机器人运动预判模型的位姿修正方法。采用主从控制模式建立了服务机器人虚拟仿真预测平台,在主端建立了高度仿真的孪生模型,使用RRT算法进行避障路径规划;在从端... 针对网络时延造成遥操作服务机器人控制信号中断和时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机器人运动预判模型的位姿修正方法。采用主从控制模式建立了服务机器人虚拟仿真预测平台,在主端建立了高度仿真的孪生模型,使用RRT算法进行避障路径规划;在从端通过多种传感器获取真实机器人的位姿数据信息。利用主端和从端数据的双向传输修正机器人的位姿,实现了孪生模型和真实机器人的位姿同步。通过虚拟机械臂路径规划实验验证了预判模型避障算法的有效性。通过虚实交互实验验证了机器人位姿的修正效果,提高了虚实机器人状态的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孪生模型 仿真预测 虚实交互 位姿修正 移动机械臂
下载PDF
基于改进RetinaNet模型速冻水饺表面缺陷检测
15
作者 费致根 郭兴 +2 位作者 宋晓晓 鲁豪 赵鑫昌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9,共11页
目的:提升速冻水饺表面缺陷检测的精度。方法:制作了包含五种冻饺形态(正常、露馅、半饺、破肚、粘连)的数据集,提出了用于速冻水饺表面缺陷检测与定位的网络模型GX-RetinaNet。该模型基于RetinaNet网络改进,主干特征提取网络采用ResNeX... 目的:提升速冻水饺表面缺陷检测的精度。方法:制作了包含五种冻饺形态(正常、露馅、半饺、破肚、粘连)的数据集,提出了用于速冻水饺表面缺陷检测与定位的网络模型GX-RetinaNet。该模型基于RetinaNet网络改进,主干特征提取网络采用ResNeXt-50模型,增强网络特征提取能力,引入卷积块注意力模块(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CBAM)与Swish激活函数有效抑制背景噪声,通过在特征金字塔模块(Feature Pyramid Networks,FPN)后增加PAN结构(Path Aggregation Network)组成双向特征融合模块,可以提升对目标多尺度特征信息的融合能力。结果:GX-RetinaNet网络对工业现场条件下速冻水饺表面缺陷的在线检测精度优于主流的几种目标检测网络,其平均精度均值(mAP)为94.8%,召回率(Recall)为77.0%,F1分数(F1-score)为84.9%。与RetinaNet网络相比,mAP、Recall和F1-score分别提高了2.6%、2.6%、2.4%。结论:GX-RetinaNet网络模型可以满足冻饺表面缺陷检测精度的要求,本研究为深度学习理论在速冻水饺表面缺陷检测方面的应用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冻水饺表面缺陷检测 RetinaNet ResNeXt-50 卷积块注意力模块 双向特征融合模块
下载PDF
面向遗传算法的斜齿轮修形及动态特性分析
16
作者 张德海 周盛茂 +3 位作者 李艳芹 许宸语 马选雄 浮绍椿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5-171,共7页
斜齿轮在制造、安装及工作时受力受热,导致实际啮合点偏离理论啮合点,从而产生偏载振动,为解决该问题,以斜齿轮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集中质量法建立8自由度斜齿轮传动系统弯-扭-轴耦合动力学模型,应用4阶龙格库塔法求解斜齿轮动力学... 斜齿轮在制造、安装及工作时受力受热,导致实际啮合点偏离理论啮合点,从而产生偏载振动,为解决该问题,以斜齿轮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集中质量法建立8自由度斜齿轮传动系统弯-扭-轴耦合动力学模型,应用4阶龙格库塔法求解斜齿轮动力学模型,获得斜齿轮传动系统在啮合点法线方向的振动幅值、振动速度等动力学特征,并据此说明以ISO传统方案为基础的遗传算法修形相较于传统方案修形的优势。结果表明:采用传统方案修形对齿轮传动误差的减小量为68.5%,对振动幅值的减小量为34.38%;以ISO传统方法为基础的遗传算法修形对齿轮传动误差的减小量可达81.4%,对振动幅值的减小量可达43.6%,修形效果远高于传统修形。本研究对齿轮传动系统的减振降噪及降低生产成本具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扭-轴耦合 遗传算法修形 传动误差 振动幅值
下载PDF
多晶金刚石片的机械磨抛工艺
17
作者 李蛟 张晓秋 +2 位作者 王紫光 张昕 张瑜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2,共7页
使用游离磨料进行机械研磨是金刚石平坦化的主流加工手段之一。针对多晶金刚石的材料特性,开展变参数的游离磨料机械研磨实验。通过改变磨料粒度、研磨压力、研磨液浓度,研究其对多晶金刚石片机械研磨的材料去除率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 使用游离磨料进行机械研磨是金刚石平坦化的主流加工手段之一。针对多晶金刚石的材料特性,开展变参数的游离磨料机械研磨实验。通过改变磨料粒度、研磨压力、研磨液浓度,研究其对多晶金刚石片机械研磨的材料去除率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材料去除率随磨料粒度和研磨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随研磨液浓度的增大先增大后趋于稳定,其中磨料粒度是对去除率影响最显著的因素;而表面粗糙度随磨料粒度的减小而降低,随研磨压力和研磨液浓度的增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其中磨料粒度对多晶金刚石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最为显著。据此可以确定最适合加工多晶金刚石的工艺参数为研磨压力0.3 MPa、磨粒粒度W10(7.5~10μm)、研磨液浓度4%,此条件下加工的多晶金刚石片表面粗糙度最优,R_(a)约为96 nm,材料去除率为7.097μm/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研磨液 机械研磨 研磨压力 磨粒
下载PDF
一种新型桥梁索力直接检测方法研究
18
作者 王立 尚廷东 +2 位作者 邵景干 刘威 刘旭玲 《中国设备工程》 2025年第6期194-196,共3页
索力检测在斜拉桥日常维护检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利于确保斜拉桥的安全稳定运营。本文提出了一种斜拉桥拉索索力直接测量方法,阐述了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结构设计、安装方式与实验平台搭建方法,给出了测量装置螺旋副力的传递数... 索力检测在斜拉桥日常维护检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利于确保斜拉桥的安全稳定运营。本文提出了一种斜拉桥拉索索力直接测量方法,阐述了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结构设计、安装方式与实验平台搭建方法,给出了测量装置螺旋副力的传递数学模型,并对检测装置测力方式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测量装置结构紧凑,重量轻,操作强度低,无用电要求,适合外业作业。而且,该检测方法不需要改变拉索构件的安装和连接关系,可在不影响桥梁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进行索力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力直接检测装置 结构设计 穿心式压力传感器 机构螺母
下载PDF
地方高校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6
19
作者 文笑雨 李浩 +4 位作者 张玉彦 王昊琪 乔东平 孙春亚 罗国富 《高教学刊》 2023年第23期82-86,共5页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新工科专业的典型代表,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兴复合型专业。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及学校办学特色,以郑州轻工业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及实践教学平台搭建等方面的一些...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新工科专业的典型代表,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兴复合型专业。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及学校办学特色,以郑州轻工业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及实践教学平台搭建等方面的一些探索与实践工作,主要包括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传统课程的升级改造及特色专业课程的开发设计、“科教融合、产教协同、竞教结合”的创新实践教学平台搭建等,形成一套服务河南省地方经济及制造业发展的智能制造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工程 模块化课程体系 特色课程 创新实践 教学平台搭建
下载PDF
高校工程材料实验课程教学与考核方法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樊江磊 李莹 +2 位作者 王艳 吴深 周向葵 《大学教育》 2021年第5期68-70,共3页
如何适应当前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强化基础知识,突出学以致用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我国高等院校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教学中面临的难题之一。课题组结合郑州轻工业大学的实际办学条件,对工程材料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方法以及考核进行... 如何适应当前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强化基础知识,突出学以致用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我国高等院校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教学中面临的难题之一。课题组结合郑州轻工业大学的实际办学条件,对工程材料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方法以及考核进行了改革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材料 实验教学 考核方法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