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本科生参与科研工作的重要科学意义研究
1
作者 冯世全 杨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3年第11期0040-0042,共3页
随着本科教育的不断普及,本科教育已经不再是精英教育,继续读研读博深造也成为众多大学生本科毕业后选择的重要方向之一。那么,本科阶段提前参与科研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本科生参与科研不仅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和眼界的拓宽有着... 随着本科教育的不断普及,本科教育已经不再是精英教育,继续读研读博深造也成为众多大学生本科毕业后选择的重要方向之一。那么,本科阶段提前参与科研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本科生参与科研不仅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和眼界的拓宽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学生创新、科研能力的培养,团队精神的形成以及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鼓励和激励本科生参与科研越来越引起国内高校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生 研究生教育 科研工作
下载PDF
应用消息传递和卡尔曼模型的无线传感网定位跟踪算法
2
作者 赵恒 袁正道 +2 位作者 孙鹏 张园园 吴胜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8-605,共8页
针对无线传感网系统中传感节点的定位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消息传递和卡尔曼模型的定位跟踪算法。将目标物与多个锚节点之间的测距整理为线性混合模型,通过贝叶斯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建立因子图。假定目标物位置随时间连续移动,相邻的... 针对无线传感网系统中传感节点的定位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消息传递和卡尔曼模型的定位跟踪算法。将目标物与多个锚节点之间的测距整理为线性混合模型,通过贝叶斯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建立因子图。假定目标物位置随时间连续移动,相邻的定位坐标之间存在潜在的缓变关系,并利用卡尔曼模型挖掘该关系,即将测距、定位和卡尔曼模型整体进行优化。在因子图中选择合适的消息更新规则,对每条边上的消息进行更新计算,形成定位跟踪算法。最后,建立虚拟和实测环境对所提算法进行数值验证。由于将测距、跟踪和卡尔曼模型融合为一个整体进行优化,相比文献中已有方法,所提定位跟踪算法在仿真环境中表现出超过2 dB的性能优势,在实测场景下也具有接近1 dB的性能增益,证明了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网(WSN) 定位跟踪 卡尔曼模型 消息传递算法
下载PDF
基于弹丸定位精度分析的传感器布局优化方法
3
作者 徐宏 谢逸林 +1 位作者 高卿粟 陈晓雷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4-272,共9页
能否快速准确地对超声速弹丸在靶面上的弹着点进行定位,是影响智能报靶系统性能的核心因素。在通过建立弹丸入射模型获取弹丸入射点的过程中,传感器的布局形式对弹丸入射精度的求解至关重要。针对如何选取最佳的传感器布局方法,该文提... 能否快速准确地对超声速弹丸在靶面上的弹着点进行定位,是影响智能报靶系统性能的核心因素。在通过建立弹丸入射模型获取弹丸入射点的过程中,传感器的布局形式对弹丸入射精度的求解至关重要。针对如何选取最佳的传感器布局方法,该文提出使用几何精度因子(GDOP)精度分析与优化算法相结合的弹丸入射精度分析方法,通过计算高精度下弹丸入射精度等号线的面积,在特定范围内寻找最佳的传感器布局形式。基于弹丸入射精度分析法进行多组理论可行性仿真实验,实际情况下进行有限入射范围仿真实验及拓展实验等,最后得出基于高精度弹丸入射定位中传感器布局的基本规律。通过多组实验验证可得,该文提出的弹丸定位精度分析法可有效地选取高精度的传感器布局方式,且最优的传感器布局均符合高精度传感器布局的基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丸入射定位 几何精度因子(GDOP) 优化算法 传感器布局 激波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和蛋白质语言模型的抗菌肽预测模型研究
4
作者 王晓 吴洲 +2 位作者 王宏伟 王榕 陈浩然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8,共7页
针对目前已有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预测模型的准确度(ACC)仍有待提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深度学习和蛋白质语言模型的抗菌肽预测模型DeepGlap,该模型分别采用两个蛋白质语言模型对抗菌肽序列进行特征提取,将提取的... 针对目前已有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预测模型的准确度(ACC)仍有待提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深度学习和蛋白质语言模型的抗菌肽预测模型DeepGlap,该模型分别采用两个蛋白质语言模型对抗菌肽序列进行特征提取,将提取的特征向量融合后输入由多层双向长短记忆网络(mBi-LSTM)、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和注意力机制组成的深度学习网络中,并进行性能评估与优化。结果表明:该模型的ACC、皮尔逊相关系数(MCC)和曲线下的面积(AUC)分别为0.739、0.489和0.81,优于已有抗菌肽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预测模型 食源性病原体 蛋白质语言模型 深度学习网络
下载PDF
研究生课程思政构建与教学实践——以《科技论文写作》课程为例
5
作者 刘楠楠 翟凤潇 +2 位作者 刘德伟 冯学超 杨坤 《创新教育研究》 2024年第4期175-182,共8页
科技论文写作是理工科研究生的必修课程,对研究生了解科研过程、科研方法、科研成果的展现形式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基于课程思政构建的主题式教学模式在《科技论文写作》课程中的教学和实践效果,从课程思政构建、教学实施、教学评... 科技论文写作是理工科研究生的必修课程,对研究生了解科研过程、科研方法、科研成果的展现形式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基于课程思政构建的主题式教学模式在《科技论文写作》课程中的教学和实践效果,从课程思政构建、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与反馈等方面进行阐述。基于思政构建的主题式教学法更能满足学生在知识目标、能力培养和价值引导方面的需求,为进入科研环节奠定坚实基础。该研究为光电信息类研究生课程的思政融入与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科技论文写作》 教学模式 研究生教育
下载PDF
高压下磷酸酯类离子液体1-(O,O-二乙基膦酰丙基)-3-辛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的拉曼光谱和粘度研究
6
作者 李海宁 汪俊博 +3 位作者 程学瑞 王征 朱祥 梁永福 《物理化学进展》 2024年第1期65-73,共9页
磷酸酯类离子液体1-(O,O-二乙基膦酰丙基)-3-辛基咪唑六氟磷酸盐([DPPOIM][PF6])是一种新型的润滑剂材料,本文利用拉曼光谱和自制的高压粘度测量装置对其在高压的结构、相变及粘度进行了研究。基于高压拉曼光谱结果和红宝石荧光峰峰位... 磷酸酯类离子液体1-(O,O-二乙基膦酰丙基)-3-辛基咪唑六氟磷酸盐([DPPOIM][PF6])是一种新型的润滑剂材料,本文利用拉曼光谱和自制的高压粘度测量装置对其在高压的结构、相变及粘度进行了研究。基于高压拉曼光谱结果和红宝石荧光峰峰位的分析,推断[DPPOIM][PF6]的玻璃化转变压力约为2.9 GPa,[DPPOIM][PF6]在该压力点由液态转变为玻璃态。采用自制的粘度测量装置测得[DPPOIM][PF6]高压下的粘度数据,并将粘度与压力的关系进行线性拟合,获得[DPPOIM][PF6]的玻璃化转变压力点为2.6 GPa,这与分析红宝石荧光峰获得的结果基本一致。通过研究磷酸酯类离子液体润滑剂在高压下的拉曼光谱和粘度,对于拓宽其在高压等极端条件下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温离子液体 高压 拉曼光谱 相变 粘度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大中物理有效衔接教学探讨--以光电效应为例
7
作者 吴杰 蒋逢春 程学瑞 《科教导刊》 2024年第12期113-115,共3页
大学物理课程作为高校理工专业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在培养具有科学素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中学物理给学生学习大学物理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两者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不同,给大学物理的学习带... 大学物理课程作为高校理工专业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在培养具有科学素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中学物理给学生学习大学物理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两者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不同,给大学物理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文章以光电效应为例,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拓展和挖掘,避免讲解重复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要从教学及考核方式上进行改革,转变学生的学习和思维习惯,从而实现大中物理教学的有效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大学物理 中学物理 光电效应
下载PDF
大数据在本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王海燕 孙敏 +1 位作者 康利平 王伶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4期0176-0179,共4页
大数据的迅猛发展深刻地影响各个领域,教育领域也同样受益。尤其是大数据在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成为当前教育界的热点话题。本科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进行进一步培养,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的迅猛发展深刻地影响各个领域,教育领域也同样受益。尤其是大数据在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成为当前教育界的热点话题。本科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进行进一步培养,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使教师的教学设计更加新颖有效,通过收集分析海量的学生数据,教育工作者能够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为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能够更好地满足本科学生的学习特点,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本文主要探究大数据应用于本科教学的意义以及具体应用,希望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灵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本科教学 应用研究
下载PDF
硫醇-烯交联增强碳量子点发光效率机理研究
9
作者 张培 柴鑫毅 +6 位作者 李少君 任林娇 郑一博 秦自瑞 张吉涛 张庆芳 姜利英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90-2001,共12页
通过溶剂热反应法制备了N和O含量不同的碳量子点(CQDs)溶液,利用“点击”化学反应将CQDs与非计量硫醇-烯(OSTE)聚合物交联固化,形成CQDs/OSTE复合材料。固化后,O-CQDs的荧光量子产率从液态下的2.6%提高到16.5%,增大倍数约为6倍;N,O-CQD... 通过溶剂热反应法制备了N和O含量不同的碳量子点(CQDs)溶液,利用“点击”化学反应将CQDs与非计量硫醇-烯(OSTE)聚合物交联固化,形成CQDs/OSTE复合材料。固化后,O-CQDs的荧光量子产率从液态下的2.6%提高到16.5%,增大倍数约为6倍;N,O-CQDs的荧光量子产率从液态下的4.5%提高到17.6%,增大倍数约为4倍。通过微结构和光学特性分析,我们认为交联固化后与氧相关的非辐射复合中心减少、非辐射跃迁过程抑制以及N和S的协同效应是提高CQDs材料发光效率的主要原因。本文的研究成果有望为CQDs的固态转化、表面功能化以及荧光增强提供一种有效、便捷的方法,从而促进CQDs在发光二极管、激光器和发光太阳能聚光器等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非计量硫醇-烯聚合物 交联增强荧光 表面态 与氧相关的发光中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