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郴州市4360名中小学生错畸形的调查 被引量:3
1
作者 严国南 杨寿康 黄勉芳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2年第3期221-222,共2页
目的 了解郴州市中小学生错牙合畸形的发病情况。 方法  2 0 0 1年 3月~ 11月对郴州市 7~ 18岁中小学生进行错牙合畸形的调查。 结果 以个别正常牙合为标准 ,患病率为 37.38%。 结论 湖南郴州市中小学生错牙合畸形的患病率与... 目的 了解郴州市中小学生错牙合畸形的发病情况。 方法  2 0 0 1年 3月~ 11月对郴州市 7~ 18岁中小学生进行错牙合畸形的调查。 结果 以个别正常牙合为标准 ,患病率为 37.38%。 结论 湖南郴州市中小学生错牙合畸形的患病率与国内文献报道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HE畸形 青少年 流行病学
下载PDF
郴州市中小学生龋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
2
作者 严国南 杨寿康 +1 位作者 黄勉芳 胡石莲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4年第3期532-532,共1页
目的 了解郴州市中小学生龋病的发病情况及龋齿的充填情况 ,为制定防治计划提供依据。 方法 对郴州市内中小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结果 患龋率为 43 % ,其中男性为 41.9% ,女性为 44 .1%。龋均 (DMF) 1.812 ;龋充填率为 41.2 %... 目的 了解郴州市中小学生龋病的发病情况及龋齿的充填情况 ,为制定防治计划提供依据。 方法 对郴州市内中小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结果 患龋率为 43 % ,其中男性为 41.9% ,女性为 44 .1%。龋均 (DMF) 1.812 ;龋充填率为 41.2 %。 结论 小学阶段为龋病的多发年龄 ,尤其是乳牙龋 ,在这类人群中应加强初级口腔卫生保健宣教 ,对乳牙龋的治疗意识要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生 龋病 患龋率 龋均
下载PDF
郴州市6~13岁学生3557名患龋情况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谢华 方莉 +2 位作者 张绍芳 童琳 崔颖秋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5年第2期45-46,共2页
目的了解郴州市6-13岁学生患龋状况,为儿童龋病防治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方案》和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第4版),抽取郴州市6-13岁学生3 557名,对口腔龋齿进行检查。结果 3 557名6-13岁学生的患龋率... 目的了解郴州市6-13岁学生患龋状况,为儿童龋病防治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方案》和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第4版),抽取郴州市6-13岁学生3 557名,对口腔龋齿进行检查。结果 3 557名6-13岁学生的患龋率为64.94%,龋均为1.88,其中男生患龋率为61.76%,女生患龋率68.77%,龋补构成比为6.76%,患龋率及龋均与性别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郴州市6-13岁学生患龋率比较高,龋齿充填率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郴州市 龋病 流行病学 调查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促进局部丹参和确炎舒松注射治疗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蒋校文 鲁坤 +2 位作者 张号 杨寿康 孙国良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能否促进丹参和确炎舒松局部注射治疗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设计随机临床试验,对随机分成3组的46名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患者进行单纯高压氧治疗、单纯注射丹参和确炎舒松治疗及联合两种治疗...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能否促进丹参和确炎舒松局部注射治疗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设计随机临床试验,对随机分成3组的46名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患者进行单纯高压氧治疗、单纯注射丹参和确炎舒松治疗及联合两种治疗共8周。在治疗结束和治疗结束后12周进行最大开口度及口腔粘膜感觉的检查。结果:经过8周治疗,3组患者表现出不同的治疗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A组在治疗结束时和随访12周后最大开口度分别为(2.94±1.01)mm和(1.98±0.78)mm,B组分别为(3.89±0.67)mm和(3.18±0.66)mm,C组分别为(6.14±1.46)mm和(5.42±1.53)mm。A组在治疗结束时和随访12周后口腔粘膜感觉改善分别为(2.00±0.72)和(1.15±0.31),B组为(3.08±0.73)和(2.08±0.60),C组为(3.38±0.94)和(2.80±0.78)。结论:高压氧治疗能够促进丹参和确炎舒松局部注射治疗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的治疗效果且具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丹参 确炎舒松 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
下载PDF
bFGF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蒋校文 翦新春 +3 位作者 胡延佳 孙国良 李芬芳 彭海燕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6期570-573,共4页
目的: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在正常颊黏膜(normal buccalmucosa,NBM)、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上皮组织中的表达,探讨bFGF在OSF发生发展中可能发生的作用。方法:收... 目的: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在正常颊黏膜(normal buccalmucosa,NBM)、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上皮组织中的表达,探讨bFGF在OSF发生发展中可能发生的作用。方法:收集10例NBM、30例颊部OSF上皮组织,利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Western Blotting(WB)的方法研究bFGF在其中的分布和表达情况。结果:IHC提示:bFGF在NBM和OSF上皮组织中均有表达。在正常黏膜中,bFGF主要表达在黏膜下层的成纤维细胞胞浆中。在OSF早期,bFGF主要表达在上皮细胞间隙,基底膜和细胞浆中,发展到中晚期后则逐渐扩大表达,广范分布在细胞核中。bFGF的阳性表达率与其病理级别呈正相关。PCR提示正常黏膜组织中有bFGF mRNA的表达。在OSF组织中,bFGF mRNA随病变的加重而表达增加。WB提示:NBM上皮组织中未探及bFGF蛋白的表达,在OSF标本中bFGF随病变的加重而表达增强。结论:bFGF在OSF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IHC PCR WB
下载PDF
大蒜素凝胶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蒋校文 李芬芳 +1 位作者 朱亚丽 彭海艳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3年第3期162-164,共3页
目的研究大蒜素凝胶局部应用治疗轻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临床试验,对102例轻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大蒜素组51例,用含1%大蒜素的凝胶局部涂抹,安慰剂组51例,用不含大蒜素的凝胶局部涂抹,均为每天4... 目的研究大蒜素凝胶局部应用治疗轻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临床试验,对102例轻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大蒜素组51例,用含1%大蒜素的凝胶局部涂抹,安慰剂组51例,用不含大蒜素的凝胶局部涂抹,均为每天4次,连续5d。在0、2、4和6d分别记录溃疡的大小和疼痛评分。结果治疗过程中各组失访2例,每组49例轻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完成试验。相对安慰剂组,大蒜素组在治疗的各个时段都显著减小溃疡面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轻溃疡疼痛效果方面,大蒜素组各个时段也优于安慰剂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蒜素凝胶能有效缓解轻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疼痛症状及促进溃疡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凝胶 复发性口腔溃疡
下载PDF
牵张力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7
作者 张志明 叶芝魁 蒋校文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71-176,共6页
目的:探讨牵张力作用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分离并培养小鼠BMSCs,并将BMSCs分为对照组、牵张力作用6 h组、牵张力作用12 h组和牵张力作用12 h+雷帕霉素(Rap)组,采用多单元细胞拉伸装置... 目的:探讨牵张力作用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分离并培养小鼠BMSCs,并将BMSCs分为对照组、牵张力作用6 h组、牵张力作用12 h组和牵张力作用12 h+雷帕霉素(Rap)组,采用多单元细胞拉伸装置施加动态牵张力进行干预。生化法检测细胞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骨膜蛋白(POSTN)含量;RT-qPCR检测细胞中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钙素(OCN)、Osterix和骨桥蛋白(OPN)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RUNX2、OCN、Osterix、OPN、POSTN、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磷酸化mTOR(p-mTO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牵张力作用6 h组和12 h组细胞中ALP活性及RUNX2、Osterix、OCN和OPN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上清液POSTN含量、细胞中POSTN蛋白及p-mTOR/mTOR蛋白比值也显著升高(均P<0.05),且牵张力作用12 h组更明显。与牵张力作用12 h组比较,牵张力作用12 h+Rap组细胞中ALP活性和RUNX2、OCN、Osterix、OP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而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的POSTN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牵张力通过介导POSTN表达调控mTOR信号通路激活,从而促进BMSCs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张成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膜蛋白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成骨分化
下载PDF
口腔扁平苔藓65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敦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年第6期725-726,共2页
目的总结扁平苔藓(OLP)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5例OLP患者的诊疗资料。结果89.23%的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OLP安全有效。
关键词 OLP 中西医结合 研究 报告
下载PDF
阿仑膦酸钠促进兔快速下颌骨牵张成骨的作用机制
9
作者 叶芝魁 张志明 +1 位作者 崔琳娜 蒋校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642-3647,共6页
背景:有研究发现局部应用阿仑膦酸钠能够促进成骨,但少见其在牵张成骨过程中的尝试及探讨。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对快速兔下颌骨牵张成骨的促进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36只新西兰雄性白兔在经过3 d的滞留期后以1.5 mm/12 h(3 d)的牵张... 背景:有研究发现局部应用阿仑膦酸钠能够促进成骨,但少见其在牵张成骨过程中的尝试及探讨。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对快速兔下颌骨牵张成骨的促进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36只新西兰雄性白兔在经过3 d的滞留期后以1.5 mm/12 h(3 d)的牵张速率进行快速牵张,随后实验动物被随机分为A、B和C组,每组12只。在固定期第1,3和7天,A组动物牵张间隙注射200μg/kg阿仑膦酸钠,B组动物牵张间隙注射100μg/kg阿仑膦酸钠,C组动物作为对照组。在固定期第4,8周,进行CT和双能量X射线骨密度测量。在第4周完成核素扫描后处死部分动物收集标本进行Western Blotting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在第8周处死剩余动物后进行三点弯曲力学试验。结果与结论:①CT结果发现B组兔牵张间隙新生骨质明显优于A、C组;②在第4周时B组的骨密度计数为(0.092±0.010)g/cm^(2),是A组的1.26倍(P<0.001)、C组的1.28倍(P<0.001);在第8周时B组的骨密度为(0.175±0.029)g/cm^(2),是A组的1.38倍(P<0.001)、C组的1.45倍(P<0.001);③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发现C组切片破骨样细胞计数是A组的2.83倍(P<0.001)、B组的2.21倍(P<0.001);④C组牵张间隙核浓集强度高于A、B组;⑤Western Blotting结果发现B组成骨信号蛋白Runx2表达明显强于A、C组;⑥B组牵张间隙的最大力学负载(158.48±23.21)N是A组的1.26倍(P=0.007)、C组的1.31倍(P=0.003);⑦结果表明低浓度阿仑膦酸钠可能通过抑制破骨信号来促进兔下颌骨快速牵张成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张成骨 阿仑膦酸钠 下颌骨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破骨细胞
下载PDF
1450例儿童口腔初诊疾患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尹文国 孙国良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8年第23期34-37,共4页
目的了解儿童口腔疾病的流行病学规律,为儿童口腔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一些参考资料。方法通过对1450例儿童口腔疾病初诊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儿童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就诊规律、疾病与气候的联系。结果龋... 目的了解儿童口腔疾病的流行病学规律,为儿童口腔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一些参考资料。方法通过对1450例儿童口腔疾病初诊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儿童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就诊规律、疾病与气候的联系。结果龋性疾病占儿童口腔疾病就诊第1位,但社会及家长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儿童口腔疾患发病与气候有关。结论儿童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就诊有其自身的规律,儿童口腔卫生保健的宣教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口腔疾患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非霍奇金淋巴瘤25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11
作者 杨寿康 孙国良 +1 位作者 胡玉林 张号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33期30-31,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分型、临床分期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近年来我科收治的25例原发于口腔颌面部的NHL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NHL中,T淋巴细胞瘤10例,B淋巴细胞瘤15例。死亡6例,4例为T-ML,2例为B-...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分型、临床分期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近年来我科收治的25例原发于口腔颌面部的NHL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NHL中,T淋巴细胞瘤10例,B淋巴细胞瘤15例。死亡6例,4例为T-ML,2例为B-ML;Ⅰ期2例(2/14),Ⅲ期2例(2/2),Ⅳ期2例(2/2),Ⅲ、Ⅳ期病例均在确诊后1年内死亡。结论口腔颌面部NHL的病理分型和临床分期与预后有关,T-ML预后较B-ML差;临床分期越高,愈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下载PDF
维生素K缺乏致口腔出血2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梁虹 张涛 孙国良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0年第1期50-50,共1页
我科2007年至现在收治2例因维生素K缺乏致口腔内出血病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维生素K 口腔出血
下载PDF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患者治疗前后血液中H2S信号的表达 被引量:4
13
作者 彭海艳 蒋校文 +2 位作者 陈彦泽 黄华庆 陈金勇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0年第5期279-283,共5页
目的研究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患者血浆中H2S信号的表达变化。方法 83名OSF患者根据临床分期分为三组,对所有患者进行每周1次局部黏膜下确炎舒松及丹参注射液联合注射共8周。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及治疗结束后12周对患者抽血检测血浆硫化氢... 目的研究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患者血浆中H2S信号的表达变化。方法 83名OSF患者根据临床分期分为三组,对所有患者进行每周1次局部黏膜下确炎舒松及丹参注射液联合注射共8周。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及治疗结束后12周对患者抽血检测血浆硫化氢及H2S合成酶(CSE)含量。结果正常人血浆中H2S信号表达明显高于OSF患者。H2S信号表达与OSF病变级别呈负相关。通过治疗后所有患者开口度明显有增加,在第20周晚期OSF患者CSE含量明显增高。结论 H2S信号系统表达的减弱可能是OSF发病机制之一,补充外源性的H2S可考虑作为OSF的辅助治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确炎舒松 丹参 硫化氢 血浆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性20例体会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海文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6年第1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高压氧 口腔粘膜 纤维变性
下载PDF
腭侧与颊侧微种植体支抗远移上颌磨牙的临床疗效及对侧貌美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童琳 高蕾 +2 位作者 吴松松 谷达玮 张绍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腭侧与颊侧微种植体支抗远移上颌磨牙的临床疗效及对侧貌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诊治的非拔牙不完全Ⅱ类关系错(牙合)畸形患者9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腭侧组与颊侧组,每组49例,两组分别采取腭侧与颊侧植... 目的:探讨腭侧与颊侧微种植体支抗远移上颌磨牙的临床疗效及对侧貌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诊治的非拔牙不完全Ⅱ类关系错(牙合)畸形患者9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腭侧组与颊侧组,每组49例,两组分别采取腭侧与颊侧植入微种植体支抗行正畸治疗,观察患者植入成功率,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时上颌磨牙远移效果及侧貌美学标志点变化。结果:腭侧组共植入116枚微种植钉,种植成功率为89.66%,颊侧组共植入108枚微种植钉,植入成功率为79.66%,两组植入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翼上颌-上第一恒磨牙(Ptm-6)值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腭侧组Ptm-6值改善程度优于颊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鼻唇角、面型角、上唇突度明显改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唇突度治疗前后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微种植体支抗远移磨牙时采取腭侧入路植入较颊侧颊侧入路植入成功率高,远移效果更好,软组织侧貌美学均较治疗前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侧 颊侧 微种植体支抗 上颌磨牙 疗效 侧貌美学效果
下载PDF
杜仲醇提取物对兔下颌牵张成骨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蒋校文 张翼 +1 位作者 范晓升 邓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2期6725-6729,共5页
背景:目前牵张成骨由于治疗周期长、并发症较多成为临床广泛运用的瓶颈,不能满足临床推广需要。目的:以兔下颌骨牵张动物模型为实验平台,观察全身运用杜仲醇提取物对牵张新骨再生的影响。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 背景:目前牵张成骨由于治疗周期长、并发症较多成为临床广泛运用的瓶颈,不能满足临床推广需要。目的:以兔下颌骨牵张动物模型为实验平台,观察全身运用杜仲醇提取物对牵张新骨再生的影响。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建立兔下颌单侧牵张模型,牵张速率为每12 h 1 mm。在牵张期2次/d,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予以灌胃杜仲醇提取物及等量生理盐水,牵张结束后6周处死动物收集标本行成骨检测。结果与结论:两组动物牵张间隙内均可观察到新骨生成。牵张成骨结束后6周下颌骨CT图像显示实验组兔牵张间隙舌侧骨皮质生成良好,颊侧骨皮质连续,牵张间隙可见均匀骨质生成桥接;下颌骨核素扫描显示实验组兔下颌骨牵张间隙表现为核浓集,强度明显强于对照组;X射线显示实验组牵张间隙完全桥接,新生成骨质密度均匀,可见上下侧骨皮质形成良好;Micro-CT图像显示实验组骨皮质部分形成较好,骨小梁分布较为均匀,骨小梁明显较对照组粗壮,对照组部分区域仍有囊性变;Micro-CT微结构参数检测显示实验组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和连接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织学观察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牵张间隙中有较为成熟的束状骨,骨小梁方向较为规律。实验结果显示全身运用杜仲醇提取物可有效促进兔下颌快速骨牵张的新骨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杜仲 下颌骨 牵张成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bFGF-in vivo基因治疗促进兔下颌牵张成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汶洋 蒋校文 +3 位作者 祝颂松 宋冬惠 王雪梅 胡静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52-554,共3页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促进兔下颌牵张成骨的可行性。方法:选用16只新西兰白兔,建立下颌牵张模型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牵张结束的最后1d,对实验组的牵张间隙内注入转染重组腺病毒(Ad5-bFGF),而对照组的牵...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促进兔下颌牵张成骨的可行性。方法:选用16只新西兰白兔,建立下颌牵张模型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牵张结束的最后1d,对实验组的牵张间隙内注入转染重组腺病毒(Ad5-bFGF),而对照组的牵张间隙内则注入生理盐水。并于牵张结束后4周处死所有实验动物,将取下的下颌骨标本分别进行影像学和组织学分析。结果:影像学、组织学以及三维CT重建结果证实:实验组牵张间隙内新骨形成的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双能X线(DXA)分析也显示实验组牵张间隙内新骨的骨密度(BMD)和骨矿物质含量(BM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bFGF-in vivo基因治疗可有效地促进DO过程中的新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张成骨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基因治疗 下颌骨
下载PDF
张应力下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硫化氢信号系统的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蒋校文 张翼 +1 位作者 范晓升 邓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3291-3294,共4页
目的:研究张应力下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BMMCs)成骨向分化过程中硫化氢(H2S)信号系统的作用。方法:利用四点弯曲加力系统对大鼠BMMCs施加4 000μstrain的单一周期张应力60 min,同时利用工具药物改变单元系统的H2S信号系统表达(A组细胞单... 目的:研究张应力下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BMMCs)成骨向分化过程中硫化氢(H2S)信号系统的作用。方法:利用四点弯曲加力系统对大鼠BMMCs施加4 000μstrain的单一周期张应力60 min,同时利用工具药物改变单元系统的H2S信号系统表达(A组细胞单元中加入炔丙基甘氨酸;B组细胞单元中加入磷酸缓冲液;C组细胞单元中加入GYY3147),4 h后检测H2S和胱硫醚-γ-裂解酶的表达量,同时检测碱性磷酸酶、骨钙素表、总骨Ⅰ型前胶原氨基酸延长链和成骨细胞转录因子-2表达水平。结果:上调H2S的表达可促进张应力下BMMCs成骨标记物的上调表达,抑制内源性H2S后,成骨标记物的含量明显下降。结论:内源性H2S信号系统在张应力下BMMCs成骨向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上调H2S表达可促进成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应力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硫化氢
下载PDF
硫化氢通过缺氧诱导因子1α促进张应力下骨髓间充质细胞的成骨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校文 张翼 +1 位作者 范晓升 陈彦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3281-3286,共6页
背景:有研究表明,硫化氢信号能够促进牵张成骨,而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观察硫化氢气体信号在促进张应力下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与缺氧诱导因子1α的关系。方法:应用四点弯曲细胞加力装置系统,对体外分离培养的大鼠骨髓... 背景:有研究表明,硫化氢信号能够促进牵张成骨,而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观察硫化氢气体信号在促进张应力下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与缺氧诱导因子1α的关系。方法:应用四点弯曲细胞加力装置系统,对体外分离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施加2 000μstrain的单一周期张应力,同时通过使用工具药物改变加力单元中硫化氢及缺氧诱导因子1α的含量水平,加力后检测成骨标志物的变化。结果与结论:(1)细胞成骨:外源性硫化氢信号能够促进张应力下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成骨,而抑制加力单元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则会减弱硫化氢信号的促进成骨作用;(2)结果说明:硫化氢信号系统可能通过缺氧诱导因子1α促进张应力下大鼠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成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硫化氢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缺氧诱导因子 骨髓间充质细胞 张应力 大鼠 成骨 GYY4137 YC-1 牵张成骨 四点弯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