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JCI标准下检验危急值报告的实践与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杨浩 付靖瑜 汪宏良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6期2400-2402,共3页
目的 了解JCI标准实施过程中,检验危急值报告的实践与应用,为危急值报告的持续改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信息化方式对检验危急值进行报告和追踪,从实验室信息系统中筛选出2015年1~6月的危急值项目数据,计算出危急值确认时间、处理时... 目的 了解JCI标准实施过程中,检验危急值报告的实践与应用,为危急值报告的持续改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信息化方式对检验危急值进行报告和追踪,从实验室信息系统中筛选出2015年1~6月的危急值项目数据,计算出危急值确认时间、处理时间、确认率、处理率等指标。结果 危急值发生率0.694%,主要分布于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等项目,临床科室分布主要以血液内科、新生儿科、肾内科等科室为主。危急值项目确认时间中位数,红细胞计数(RBC)最长,需26分钟,血液酸碱度(PH)时间最短,需5分钟。红细胞计数(RBC)、凝血酶原时间(PT)的15分钟内确认率确认率低于80%,危急值项目60分钟内处理率,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钠(NA)、葡萄糖(GLU)低于80%,临床科室中产科危急值确认率低于80%,产科、老年病科、乳甲胰腺外科的危急值处理率低于80%。结论 JCI标准实施过程中,信息化方式可以提高检验危急值的报告和追踪的效率;检验危急值报告的持续改进、需要多部门协调合作;运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目标数据监测,根据数据监测的结果及时进行原因分析,是促进检验与临床的有效沟通,保障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CI 危急值报告 患者安全
下载PDF
双色谱柱/双检测器顶空气相色谱法检验全血乙醇的性能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林传俊 刘永粉 +1 位作者 杨浩 汪宏良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23-27,共5页
为评估双色谱柱/双检测器顶空气相色谱法对全血乙醇的检验性能,采用顶空进样器进样,以叔丁醇为内标,通过2根色谱柱和2个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对样品进行分析,以保留时间定性,以内标法定量,展开了比对实验、精密度验证以及回收试验。分析发... 为评估双色谱柱/双检测器顶空气相色谱法对全血乙醇的检验性能,采用顶空进样器进样,以叔丁醇为内标,通过2根色谱柱和2个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对样品进行分析,以保留时间定性,以内标法定量,展开了比对实验、精密度验证以及回收试验。分析发现,前检测器和后检测器中乙醇和叔丁醇的保留时间相对偏差小于2%,变异系数小于0.15%,满足行业标准。其定量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200 mg/100 mL,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95和0.9994。2套检测器在高、中、低浓度时的相对偏倚均小于10%,批内变异系数和实验室内变异系数均小于5%,平均回收率为99.47%~108.10%,表明双色谱柱/双检测器顶空气相色谱法检验全血乙醇结果稳定、定量准确,能满足实验室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乙醇 双色谱柱/双检测器顶空气相色谱法 性能评估
下载PDF
糖化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与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24
3
作者 杨浩 孔德宝 +2 位作者 付靖瑜 柯俊 高琨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13期1989-1992,共4页
目的分析糖化白蛋白(GA)、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与2型糖尿病患者(T2DM)肾损伤的关系。方法将96例T2DM患者按是否合并糖尿病肾病(DN)分为早期DN组(n=54)与非DN组(n=42),选取同期体检的4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各组均抽取清晨空腹静脉... 目的分析糖化白蛋白(GA)、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与2型糖尿病患者(T2DM)肾损伤的关系。方法将96例T2DM患者按是否合并糖尿病肾病(DN)分为早期DN组(n=54)与非DN组(n=42),选取同期体检的4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各组均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收集晨尿标本,测定GA、Hb A1C、尿微量白蛋白(U-m ALB)、尿液转铁蛋白(U-TRF)、尿液α1微球蛋白(U-α1MG)、尿液IGg(UIg G)、血清肌酐(Cr)、血清尿素(UREA)等指标,分析GA及Hb A1C与糖尿病并发肾损伤的相关性。结果非DN组、早期DN组GA、Hb A1C均高于对照组(P<0.05);早期DN组GA、Hb A1C水平高于非DN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A、Hb A1C、U-m ALB、U-TRF是早期DN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且Hb A1C的相关度(OR值=1.551,P<0.05)高于GA(OR值=1.224,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GA和Hb A1C对糖尿病患者DN诊断的最佳切点为18.5%(敏感度0.854,特异度0.827)和7.7%(敏感度0.976,特异度0.613),而当GA与Hb A1C联合检测时,则具有更高的ROC曲线下面积(0.976)。结论 GA、Hb A1C、U-m ALB、UTRF等参数均与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有密切关联,且GA与Hb A1C均为影响早期DN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当GA与Hb A1C联合检测时,其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预测和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白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下载PDF
抗CCP抗体、RF与CRP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34
4
作者 胡芳 尚小玲 +2 位作者 戴海英 冯琴 汪宏良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9年第7期1124-1125,114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抗环胍氨酸肽抗体(A-CCP)、类风湿因子(RF)与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RA患者110例(RA组),同时选取其他风湿病患者97例(非RA组),健康体检... 目的探讨血清中抗环胍氨酸肽抗体(A-CCP)、类风湿因子(RF)与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RA患者110例(RA组),同时选取其他风湿病患者97例(非RA组),健康体检者95例(健康组)的临床样本为试验材料。采用北京九强试剂定量检测A-CCP、RF及CRP水平,比较3种指标在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RA组A-CCP、RF及CRP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RA组及健康组,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与单独检测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CCP抗体、RF和CRP三者联合检测可大大提高早期诊断RA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对早期诊断RA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抗CCP抗体 类风湿因子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Foxp3 mRNA和SCCA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伟 蔡小凤 +3 位作者 汪宏良 胡芳 朱杰稳 肖苏 《微循环学杂志》 2021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回顾分析宫颈癌患者外周血叉状头螺旋转录因子3(Foxp3)mRN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等的水平变化,相关性及联合检测对诊断宫颈癌的价值。方法:92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和87例体检健康女性(对照组)分别采用RT-PCR和化学发光法检测... 目的:回顾分析宫颈癌患者外周血叉状头螺旋转录因子3(Foxp3)mRN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等的水平变化,相关性及联合检测对诊断宫颈癌的价值。方法:92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和87例体检健康女性(对照组)分别采用RT-PCR和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外周血Foxp3 mRNA和SCCA以及糖类抗原CA50、CA125水平;Pearson法分析Foxp3 mRNA与SCCA和CA50、CA125水平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分析Foxp3 mRNA联合SCCA检测对诊断宫颈癌的价值。结果:宫颈癌组Foxp3 mRNA、SCCA、CA50和CA12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3.71±5.27 vs 2.09±1.51、13.07±1.82 vs 2.85±0.08ng/ml、49.2±13.29 vs 15.61±6.94IU/ml、51.72±15.26 vs 11.57±7.64U/ml,均P<0.01)。宫颈癌患者Foxp3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SCCA含量呈正相关(r=0.577,P<0.05),但与CA50和CA125无明显相关性(r=0.013和0.085,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Foxp3 mRNA联合SCCA诊断宫颈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1(95%CI:0.760—0.995),灵敏度为93.10%,特异度为84.70%,明显高于单检Foxp3mRNA或SCCA(均P<0.05)。结论:Foxp3 mRNA与SCCA联合检测可提高对宫颈癌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叉状头转录因子信使核糖核酸 鳞状细胞癌抗原 诊断效能
下载PDF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试剂盒性能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胡芳 尚小玲 +2 位作者 冯琴 戴海英 汪宏良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9年第5期884-886,896,共4页
目的评价北京九强生物免疫比浊法尿微量白蛋白检测试剂盒的性能。方法评价九强生物免疫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的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最大稀释倍数、前带性能以及特异性。结果精密度实验显示,日内不精密度高低浓度质控的变异系数... 目的评价北京九强生物免疫比浊法尿微量白蛋白检测试剂盒的性能。方法评价九强生物免疫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的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最大稀释倍数、前带性能以及特异性。结果精密度实验显示,日内不精密度高低浓度质控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0.61%和0.70%,日间精密度高低浓度质控的CV分别为1.95%和2.83%;准确度实验结果显示,九强生物与罗氏尿微量白蛋白检测试剂盒的检测结果回归方程为Y=1.0169X+5.7251,相关系数(r)为0.9987;测量线性范围与厂家提供的范围一致;最大稀释倍数最大可达40倍;检测样本浓度43000mg/L时前带样本仍在可控范围;在厂家说明书标示的干扰物浓度范围内,对检测结果没有明显影响。结论九强生物的mALB检测试剂盒精密度好、准确度高、线性范围宽、前带性能好,性能完全能满足临床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微量白蛋白 试剂性能验证
下载PDF
血清淀粉样蛋白A对发热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胡芳 袁剑峰 +2 位作者 顾佩 汪宏良 汪玉芳 《实用医技杂志》 2018年第5期469-470,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发热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对120名体检健康者及140例发热患者采用罗氏Cobas 6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SAA、C反应蛋白(CRP),采用希森美康XS800i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全血白细胞计数水平。结果...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发热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对120名体检健康者及140例发热患者采用罗氏Cobas 6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SAA、C反应蛋白(CRP),采用希森美康XS800i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全血白细胞计数水平。结果发热患者组血清SAA、CRP、白细胞均高于健康对照组。3种检测指标联合检测发热患者感染阳性率达99.3%,较CRP、白细胞单项检测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A在病毒感染早期即可升高,敏感性高于CRP,可为临床提供更好的参考价值。SAA、CRP、白细胞3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对发热患者的初步病因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淀粉样蛋白A C反应蛋白质 白细胞计数
下载PDF
循环增强荧光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的性能分析
8
作者 袁晓华 尚小玲 +1 位作者 刘佳栋 袁科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2期2121-2124,共4页
目的评价循环增强荧光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的性能。方法用循环增强荧光免疫发光法和电化学发光法(ECLIA)平行检测554例血清样本IL-6的水平。(1)定性检验,设临界值为2pg/mL,以ECLIA法作为确认方法,计算循环增强荧光免疫发光... 目的评价循环增强荧光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的性能。方法用循环增强荧光免疫发光法和电化学发光法(ECLIA)平行检测554例血清样本IL-6的水平。(1)定性检验,设临界值为2pg/mL,以ECLIA法作为确认方法,计算循环增强荧光免疫发光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符合率。用成组χ^(2)检验进行关联分析。用配对χ^(2)检验观察两种方法对定性结果的差异。(2)定量检验,对于结果范围在2~50000pg/mL的样本,用循环增强荧光免疫发光法和ECLIA进行配对资料的t检验,并以ECLIA法为比对方法(X),以循环增强荧光免疫发光法为实验方法(Y),结果进行线性回归和相关系数(r)的计算。结果(1)循环增强荧光免疫发光法检测IL-6的灵敏度为99.2%,特异性为92.6%,阳性预测值为99.6%,阴性预测值为86.2%,总符合率为98.9%。成组χ^(2)检验,χ^(2)值=436.646,P<0.001,配对McNemarχ^(2)检验,P=0.687。(2)配对资料的t检验,t值=0.532,P值=0.595。直线回归方程为Y=0.990 X-0.344,r=0.996。结论循环增强荧光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在低、中、高各种水平上和ECL IA法检测的结果相关性高,吻合度好,是一种准确、快速的方法,能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血清白介素6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6 循环增强荧光免疫发光法 电化学发光法
下载PDF
慢性肾脏疾病晚期患者的尿代谢组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冯琴 尚小玲 +1 位作者 李智 胡芳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93-96,共4页
目的研究尿代谢物在慢性肾脏疾病(CKD)晚期患者中的变化及与肾脏疾病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通过NMR分析15例患者和15例健康人的尿代谢组分,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检验,并进一步运用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分析另外16例CKD患者和15例对照... 目的研究尿代谢物在慢性肾脏疾病(CKD)晚期患者中的变化及与肾脏疾病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通过NMR分析15例患者和15例健康人的尿代谢组分,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检验,并进一步运用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分析另外16例CKD患者和15例对照的尿液样本进行验证,并鉴定CKD和非CKD尿样之间的尿代谢物。结果发现CKD和非CKD尿样之间有七种尿代谢物显著不同(P<0.05),其中枸橼酸盐、牛磺酸、5-羟脯氨酸在CKD患者中显著降低(P<0.05),而谷氨酸、鸟苷酸乙酸酯、α-苯乙酰谷氨酰胺和N-氧化三甲胺显著上升(P<0.05)。根据这些代谢物的变化趋势,5例CKD患者中有4例被鉴定为CKD患者(80%准确性),7例健康人中有6例被划分到对照区(86%准确性)。结论该方法特异度高,可以用来预测CKD,其临床引用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病 质谱 代谢组学
下载PDF
结核抗体、结核杆菌培养联合结核感染T细胞监测对肿瘤患者合并结核感染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佳栋 汪宏良 +1 位作者 朱杰稳 雷文佳 《临床肺科杂志》 2019年第4期592-595,共4页
目的探讨结核抗体、结核杆菌培养联合结核感染T细胞监测对肿瘤患者合并结核感染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肿瘤患者432例,均给予结核抗体、结核杆菌培养、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以临床细菌学检查为对照,分析结核... 目的探讨结核抗体、结核杆菌培养联合结核感染T细胞监测对肿瘤患者合并结核感染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肿瘤患者432例,均给予结核抗体、结核杆菌培养、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以临床细菌学检查为对照,分析结核抗体、结核杆菌培养、结核感染T细胞及三者联合对肿瘤患者合并结核感染的诊断情况。结果临床细菌学检查显示,肿瘤患者合并结核感染有80例(18.52%);在诊断肿瘤患者合并结核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方面,结核抗体分别为87.50%、76.70%、78.70%,结核杆菌培养分别为37.50%、92.61%、82.41%,结核感染T细胞分别为82.50%、88.64%、87.50%,三者联合时分别为97.50%、98.30%、98.15%,三者联合时明显高于三者单独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是结核感染的高危人群,结核抗体、结核杆菌培养、结核感染T细胞监测可作为诊断患者合并结核感染的重要方法,三者联合时,对诊断患者合并结核感染具有更佳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抗体 结核杆菌 结核感染T细胞 肿瘤 结核感染 指导
下载PDF
抗菌肽LL-37及其衍生物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浩 柯俊 +2 位作者 付靖瑜 汪宏良 罗鹏程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34期6622-6625,共4页
目的:比较抗菌肽LL-37及其衍生物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以肝癌细胞HepG-2为靶细胞,采用不同浓度抗菌肽LL-37及其衍生物处理后,通过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双染色测定... 目的:比较抗菌肽LL-37及其衍生物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以肝癌细胞HepG-2为靶细胞,采用不同浓度抗菌肽LL-37及其衍生物处理后,通过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双染色测定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随着抗菌肽LL-37及其衍生物作用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二者的浓度都达到300μg/m L时作用72 h,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最大(P<0.01),且抗菌肽LL-37衍生物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率高于抗菌肽LL-37。流式检测结果显示:抗菌肽LL-37衍生物诱导的细胞凋亡率高于抗菌肽LL-37。结论:抗菌肽LL-37衍生物在抗肝癌细胞增殖和促进其凋亡方面的作用优于抗菌肽LL-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LL-37 衍生物 细胞凋亡 肝癌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