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黄石地区妊娠梅毒流行特征及新生儿结局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是 蔡光辉 《中国性科学》 2019年第6期136-139,共4页
目的研究黄石地区妊娠梅毒流行特征及新生儿结局,为妊娠梅毒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黄石地区共3家综合医院诊治的364例妊娠梅毒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统计新生儿终止妊娠、高危分娩、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目的研究黄石地区妊娠梅毒流行特征及新生儿结局,为妊娠梅毒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黄石地区共3家综合医院诊治的364例妊娠梅毒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统计新生儿终止妊娠、高危分娩、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早产、死胎、畸形儿、胎传梅毒等妊娠不良结局,同时统计患者的相关特征信息,并分析相应防治对策。结果 364例妊娠梅毒患者新生儿中有220例单一或合并多种妊娠结局不良,其中76例为高危分娩、70例就诊时梅毒晚期出现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行引产手术终止妊娠、死胎6例、早产和胎儿宫内生长受限30例、胎传梅毒50例、畸形儿2例。364例妊娠梅毒患者中,年龄<25岁304人、无业218例、离婚104例、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74例、对梅毒相关认知不合格344例、未行产前保健体检256例、外来人员116例、就诊时76例为2期或3期梅毒症状、284例为隐性梅毒。结论黄石地区妊娠梅毒具有患者年龄较小、无业程度高、梅毒相关知识不足、产前保健未实施、多为隐形感染等流行特征,且严重影响新生儿结局,建议可针对性制定防控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梅毒 流行特征 新生儿结局
下载PDF
PCMC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技术在皮肤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2
作者 王今朝 陈用军 +2 位作者 石年 毛辉 邹爱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2年第6期207-210,共4页
研究分析PCMC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技术在皮肤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方式 选取2021年1—2021年12月在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实习的临床医学本科学生80名,通过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PCMC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技术)及对照组(传统教学),每... 研究分析PCMC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技术在皮肤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方式 选取2021年1—2021年12月在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实习的临床医学本科学生80名,通过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PCMC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技术)及对照组(传统教学),每组各40人,比对不同组别学生学习成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理论知识与技能考核成绩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整体带教方法评价、典型病例掌握程度、临床操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学习兴趣效果以及总体评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病情观察能力、应急配合能力、应急动手能力、应急调度能力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皮肤科临床带教中实施PCMC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技术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应急能力、自学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MC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 皮肤科 临床带教
下载PDF
“皮肤性病学”课程的线上PBL教学实践 被引量:4
3
作者 陈用军 王今朝 +2 位作者 石年 曹中兵 易海志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69-72,共4页
为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利用QQ平台和腾讯会议进行“皮肤性病学”课程PBL教学的效果,以湖北理工学院第一临床学院2016级临床医学本科班的106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利用QQ平台和腾讯会议进行“皮肤性病学”课程PBL线上教学,并对教学效果进行... 为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利用QQ平台和腾讯会议进行“皮肤性病学”课程PBL教学的效果,以湖北理工学院第一临床学院2016级临床医学本科班的106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利用QQ平台和腾讯会议进行“皮肤性病学”课程PBL线上教学,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发现通过QQ群功能和腾讯课堂可以较好地完成PBL教学的5个阶段,能保证教学质量。但是,与传统的线下教学方式相比较,PBL线上教学存在网络卡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很多操作不能现场示范等问题。QQ平台和腾讯会议进行“皮肤性病学”课程PBL教学效果较好,但开展PBL线上教学活动面临很多挑战,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性病学”课程 QQ平台 腾讯会议 PBL教学法
下载PDF
光子嫩肤与调Q激光治疗黄褐斑疗效对比 被引量:8
4
作者 黄朝卫 解翠林 +2 位作者 石年 石娴 杨洋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8年第10期45-48,共4页
目的:比较光子嫩肤技术与调Q1 064nm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科室门诊收治的90例黄褐斑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光子嫩肤治疗,对照组给予调Q1 064nm激光治疗... 目的:比较光子嫩肤技术与调Q1 064nm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科室门诊收治的90例黄褐斑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光子嫩肤治疗,对照组给予调Q1 064nm激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ISIA皮肤图像分析结果、SOFT5.5皮肤性质测试结果以及总治疗时间,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ISIA和SOFT5.5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VISIA各个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OFT5.5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P=0.02);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炎性反应色素沉着发生率分别为2.2%和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3,P=0.01);随访2年,观察组和对照组黄褐斑复发率分别为17.8%和1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4,P=0.18)。结论:与光子嫩肤技术相比,调Q激光治疗黄褐斑可以改善患者肤质,提高临床效果,减少术后炎性反应色素沉着的发病率,但术后复发率与光子嫩肤技术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嫩肤 调Q1064nm激光 黄褐斑 色素沉着 复发率 肤质
下载PDF
头孢曲松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晚期梅毒血清固定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邹爱玲 石娴 +2 位作者 付曼妮 解翠林 石年 《中国性科学》 2017年第10期75-77,共3页
目的:考察头孢曲松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晚期梅毒血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晚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曲松单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 目的:考察头孢曲松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晚期梅毒血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晚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曲松单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TRUST滴度变化及T淋巴细胞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TRUST下降滴度个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4^+T细胞显著增加、CD8^+T细胞显著降低(P<0.05)。结论:头孢曲松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晚期梅毒血清固定的临床疗效优秀,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血清固定 头孢曲松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206例男性尖锐湿疣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蔡光辉 王是 《中国性科学》 2019年第3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讨206例男性尖锐湿疣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男性尖锐湿疣患者206例作回顾性分析。其中复发118例,复发率57.... 目的探讨206例男性尖锐湿疣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男性尖锐湿疣患者206例作回顾性分析。其中复发118例,复发率57.3%,不复发88例。对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嗜酒、吸烟、熬夜、性伴侣、安全套使用、皮损数量、包皮过长、睡眠时间等资料进行调查统计,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男性尖锐湿疣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复发、未复发)人群在文化程度、年龄、吸烟、嗜酒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复发组在性伴侣2个及以上、熬夜、皮损数量多发、未使用安全套、T细胞亚群异常方面均多于未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性伴侣2个及以上、熬夜、皮损数量多发、未使用安全套、T细胞亚群异常均为尖锐湿疣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男性尖锐湿疣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包括性伴侣2个及以上、熬夜、皮损数量多发、未使用安全套、T细胞亚群异常等,临床上建议针对上述因素做出针对性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尖锐湿疣 复发 危险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CO2激光治疗难治性尖锐湿疣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是 蔡光辉 《中国性科学》 2019年第7期141-144,共4页
目的研究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CO2激光治疗难治性尖锐湿疣的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168例难治性尖锐湿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研究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CO2激光治疗难治性尖锐湿疣的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168例难治性尖锐湿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平均分为2组。其中84例为对照组,采用CO2激光治疗;84例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ALA-PDT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满意率及围治疗期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及CD4+/CD8+等T淋巴细胞亚群增加,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相比,观察组治愈率为76.2%高于对照组的54.8%,复发率为23.8%低于对照组的45.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相比,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5.2%高于对照组的7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CO2激光治疗难治性尖锐湿疣,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使复发率降低,且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CO2激光 难治性尖锐湿疣
下载PDF
三氯醋酸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妊娠合并尖锐湿疣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成林 林汉云 江华 《中国性科学》 2017年第5期144-147,共4页
目的:研究57例妊娠合并尖锐湿疣患者应用三氯醋酸与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114例从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我院接诊的尖锐湿疣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随机均分为两组。将两组患者外阴... 目的:研究57例妊娠合并尖锐湿疣患者应用三氯醋酸与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114例从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我院接诊的尖锐湿疣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随机均分为两组。将两组患者外阴及分泌物擦净。对照组仅用蘸有50%三氯醋酸的棉棒涂于患者患处。观察组采用三氯醋酸与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进行治疗。观察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对妊娠的影响。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治愈率为78.9%低于观察组的治愈率93.0%。在后期随访调查中,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后的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4.04%、12.28%、7.02%、12.28%、7.02%;观察组复发率分别为3.5%、1.75%、0.00%、1.75%、0.00%。对照组的总复发率为52.63%,远高于观察组的复发率7.0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过程中,两组患者未见明显影响妊娠进展新生儿HPV感染、新生儿畸形病例发生。结论:三氯醋酸与重组人α-2b干扰素凝胶联合对妊娠期尖锐湿疣患者的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减少了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过程中,孕妇的妊娠进展能正常进行,不受影响,胎儿发育情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妊娠 三氯醋酸 重组人干扰素Α-2B
下载PDF
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类型与复发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是 蔡光辉 《中国性科学》 2019年第8期139-141,共3页
目的研究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类型与复发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238例女性外阴尖锐湿疣HPV感染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分... 目的研究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类型与复发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238例女性外阴尖锐湿疣HPV感染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分析HPV感染类型及HPV亚型基因检测结果,并随访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复发情况,观察各感染类型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 HPV感染类型中,单一感染224例占94.1%,双重感染12例占5.1%,三重感染2例占0.8%。HPV亚型基因检测中,低危型144例占60.5%,高危型80例占33.6%,混合型14例占5.9%。且低危型中,以HPV6和HPV11感染患者较多,分别为100例和36例。随访12个月显示,高危型总复发率为77.5%高于混合型的57.1%,且混合型高于低危型的2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HPV感染类型以单一感染为主,且低危型居多,不同感染类型对应不同复发率,其中高危型复发率较高,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外阴尖锐湿疣 人乳头状瘤病毒 感染类型 复发
下载PDF
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光动力联合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和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香春 昌玲 石年 《中国性科学》 2018年第4期44-47,共4页
目的:评价应用光动力联合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的效果,以及对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和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来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光动力组、... 目的:评价应用光动力联合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的效果,以及对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和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来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光动力组、激光组和联合治疗组,并选择26例年龄配对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光动力组、激光组和联合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治疗相关并发症和3个月、6个月及1年的复发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CD4^+/CD8^+和Th1/Th2比值)和调节性T细胞(T-reg的百分比)的分布情况。结果:光动力组、激光组和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9.23%,65.38%和92.31%,联合治疗组显著高于光动力足和激光组。联合治疗组的治疗相关并发症和复发率的效果显著高于光动力足和激光组。治疗前,尖锐湿疣患者的CD4^+/CD8^+比值、Th1/Th2比值和T-reg的百分比与健康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改善效果最为明显,与光动力组和激光组相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中应用光动力联合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效果安全确切,可以显著降低复发风险,调节患者免疫功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尖锐湿疣 光动力治疗 激光治疗 免疫功能
下载PDF
184例梅毒检验假阳性及假阴性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蔡光辉 王是 《中国性科学》 2019年第4期121-123,共3页
目的研究184例梅毒检验假阳性及假阴性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为提高临床梅毒诊断准确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7年11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2536例梅毒筛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出现假阳性... 目的研究184例梅毒检验假阳性及假阴性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为提高临床梅毒诊断准确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7年11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2536例梅毒筛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出现假阳性及假阴性患者共184例,按照检验符合情况将2536例患者分为三组,即对照组(真阳性+真阴性)2352例,假阳性组88例、假阴性组96例。对比三组受检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受检前1个月抗菌药物应用频次、人员操作、设备设施、试剂试液、标准处理和相关疾病等6方面因素分析原因。结果 2536份标本中,184例检验结果出错,假阳性组及假阴性为7.3%。假阳性组患者受检前1个月抗菌药物应用频次、相关疾病发生率、标准处理失误率明显高于假阴性及对照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与假阴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阴性组患者人员操作、设备设施、试剂试液等系统误差率明显高于假阳性组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假阳性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受到人员操作、设备设施、试剂试液、标准处理和相关疾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实际检验中可针对性地设计预防方案,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检验 假阳性 假阴性 检验准确率
下载PDF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1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邹爱玲 石年 石娴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5-97,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26岁。因面部红色丘疹1月余,于2018年8月26日就诊。1月前无明显诱因左眼周出现少量红色丘疹,后渐增多发展至全面部伴瘙痒,外院先后按“过敏性皮炎、寻常痤疮”治疗,给予“左西替利嗪口服液、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 1临床资料患者,男,26岁。因面部红色丘疹1月余,于2018年8月26日就诊。1月前无明显诱因左眼周出现少量红色丘疹,后渐增多发展至全面部伴瘙痒,外院先后按“过敏性皮炎、寻常痤疮”治疗,给予“左西替利嗪口服液、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异维A软胶囊、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水氯酊”,无明显效果。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炎 脓疱性 嗜酸性
下载PDF
丙酸氯倍他索联合他扎罗汀乳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石娴 石年 +1 位作者 黄朝卫 邹爱玲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11期1640-1642,共3页
目的:探讨丙酸氯倍他索联合他扎罗汀乳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寻常型银屑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联合组(丙酸氯倍他索联合他扎罗汀乳膏治疗,41例)和常规组(他扎罗汀乳膏治疗,41例),比... 目的:探讨丙酸氯倍他索联合他扎罗汀乳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寻常型银屑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联合组(丙酸氯倍他索联合他扎罗汀乳膏治疗,41例)和常规组(他扎罗汀乳膏治疗,41例),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烧灼感、红斑、干燥、瘙痒、脱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酸氯倍他索联合他扎罗汀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及较高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型银屑病 丙酸氯倍他索 他扎罗汀
下载PDF
干扰素注射联合5-氟尿嘧啶局部外用治疗巨大尖锐湿疣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蔡光辉 王是 《中国性科学》 2019年第5期151-153,共3页
目的研究干扰素注射联合5-氟尿嘧啶(5-Fu)局部外用治疗巨大尖锐湿疣的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164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 目的研究干扰素注射联合5-氟尿嘧啶(5-Fu)局部外用治疗巨大尖锐湿疣的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164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4例患者给予干扰素注射联合5-Fu局部外用治疗,对照组80例患者采用LEEP刀联合干扰素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率和不良反应,以及伤口结痂、愈合、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清除时间及疣体清除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4.8%,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2.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红斑、水肿、糜烂等不良反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伤口结痂、愈合、HPV清除的时间分别为(3.2±1.2)d、(7.3±1.3)d和(32.5±12.5)d,均小于对照组患者相应的时间,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第1周、第2周疣体清除率为77.7%和100.0%,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8.0%和85.6%,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干扰素注射联合5-Fu局部外用治疗巨大尖锐湿疣,临床疗效显著,疣体清除率高,且复发率低,并发症较少,患者伤口结痂、愈合、HPV清除均可以得到有效改善,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5-氟尿嘧啶 巨大尖锐湿疣
下载PDF
白介素-6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诊断尖锐湿疣的检验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毛辉 叶敏欢 《中国性科学》 2019年第6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诊断尖锐湿疣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81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81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2015...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诊断尖锐湿疣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81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81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接待的5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再将观察组81例患者中的尖锐湿疣初发患者30例设为初发组,尖锐湿疣复发患者51例设为复发组。入组研究对象均于清晨空腹抽取3 mL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和IL-6含量。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组间血清TNF-α和IL-6含量变化,观察组组内所分的初发组和复发组血清TNF-α和IL-6含量变化,及TNF-α+IL-6诊断方法学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TNF-α和IL-6含量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组血清TNF-α和IL-6含量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IL-6诊断特异度和灵敏度高于TNF-α和IL-6单项检测。结论尖锐湿疣患者血清TNF-α和IL-6含量均降低,TNF-α+IL-6诊断特异度和灵敏度较高,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尖锐湿疣
下载PDF
CO_2激光联合ALA-PDT治疗男性尿道内尖锐湿疣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毛辉 叶敏欢 《中国性科学》 2018年第3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CO_2激光联合5-氨基酮戊酸制剂(ALA-PDT)治疗尿道内尖锐湿疣的临床研究。方法:选自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尿道内尖锐湿疣患者84例,均为男性。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CO_2激光治疗... 目的:探讨CO_2激光联合5-氨基酮戊酸制剂(ALA-PDT)治疗尿道内尖锐湿疣的临床研究。方法:选自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尿道内尖锐湿疣患者84例,均为男性。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CO_2激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ALAPDT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总满意率及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95.24%)高于对照组(76.19%),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D3^+、CD4^+及CD4^+/CD8^+增加(观察组t=17.7073、13.2775、9.0742,对照组t=9.0845、6.9788、4.6871,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3^+、CD4^+及CD4^+/CD8^+高于对照组(t=7.2674、6.4398、4.4510,P<0.05)。结论:CO_2激光联合ALA-PDT治疗尿道内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明显,可降低复发,且可明显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激光 5-氨基酮戊酸制剂 尿道内尖锐湿疣
下载PDF
女性黄褐斑的临床特点及点阵激光治疗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朝卫 解翠林 +2 位作者 石年 石娴 杨洋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85-87,共3页
目的:探究女性黄褐斑患者的临床特点、易感因素及点阵激光治疗的美容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笔者科室门诊确诊的女性黄褐斑患者130例,分析其年龄、职业、皮损情况等一般临床特点及易感因素,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8例,... 目的:探究女性黄褐斑患者的临床特点、易感因素及点阵激光治疗的美容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笔者科室门诊确诊的女性黄褐斑患者130例,分析其年龄、职业、皮损情况等一般临床特点及易感因素,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8例,给予点阵激光治疗;对照组:62例,给予强脉冲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结果:女性黄褐斑好发于中青年,皮损多位于面颊部呈蝶形分布,易感因素包括:阳性家族史,合并妇科疾病,口服避孕药,日晒及光辐射,精神紧张,不正当使用化妆品。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间为(59.4±11.7)min,愈合时间为(3.2±1.5)d;对照组患者治疗时间为(38.2±9.1)min,愈合时间为(2.2±0.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6%和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3,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5.6%和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5,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834,P<0.05)。观察组半年后的复发率为2.9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32,P<0.05)。结论:该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发病与遗传、内分泌、物理及精神等多种因素有关,点阵激光治疗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黄褐斑 点阵激光技术 强脉冲光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不同波长调Q激光治疗颧部褐青色痣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朝卫 解翠林 +2 位作者 聂刚 石年 杨洋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20-22,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波长调Q激光对褐青色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科室2012年6月-2015年9月收治的120例面部褐青色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波长1 064nm调Q激光治疗,脉冲频率10~15Hz,能量密度4~5.5/cm^2,光斑直径3~4mm;对照组...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波长调Q激光对褐青色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科室2012年6月-2015年9月收治的120例面部褐青色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波长1 064nm调Q激光治疗,脉冲频率10~15Hz,能量密度4~5.5/cm^2,光斑直径3~4mm;对照组:采用波长532nm调Q激光,脉冲频率2.5~4Hz,能量密度1.8~21J/cm^2,光斑直径2~3mm,分析不同治疗次数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次数越多,疗效越好;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波长调Q激光治疗褐青色痣,其波长越长、治疗次数越多,效果越明显,同时其副作用小,不产生瘢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调Q开关 褐青色痣 颧部 疗效
下载PDF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CRP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治疗效果的关系 被引量:3
19
作者 石娴 石年 +1 位作者 黄朝卫 邹爱玲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14期2130-2131,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CRP(C反应蛋白)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氯雷他定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7月我院诊治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102例作为研究组,根据荨麻疹严重程度评分(UAS7)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 目的:探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CRP(C反应蛋白)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氯雷他定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7月我院诊治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102例作为研究组,根据荨麻疹严重程度评分(UAS7)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选取同期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自愿者5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CRP水平,研究组患者采用氯雷他定治疗,比较治疗前、后CRP水平及疗效。结果: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CRP水平依次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分析得出,CRP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64,P<0.05)。研究组102例患者经氯雷他定治疗1月后,显效72例,有效2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2.16%。治疗后,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CRP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给予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治疗可获得显著临床疗效,并能降低CR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C-反应蛋白 氯雷他定
下载PDF
过敏性紫癜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25
20
作者 王今朝 石年 毛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8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前过敏性紫癜(HSP)的治疗多以抗过敏、补充维生素和钙剂等对症治疗为主,出现严重关节和(或)消化道症状及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时应给予个体化治疗,包括激素、免疫抑制剂、抗凝、血浆置换和中药等。本文对HSP治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