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红注射液辅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损伤、血小板活化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刘雅芳 石云琼 +2 位作者 戴军 黄咏梅 南毛球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0期1049-1052,共4页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辅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损伤、血小板活化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回顾治疗方案并分为接受常规治疗的常规组54例、接受丹红注射液辅助治疗的丹红注射液组48例。对比两组...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辅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损伤、血小板活化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回顾治疗方案并分为接受常规治疗的常规组54例、接受丹红注射液辅助治疗的丹红注射液组48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d后、治疗7d后血清神经损伤指标及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含量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中神经损伤指标及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d后、治疗7d后,丹红注射液组患者血清中copeptin、H-FABP、NSE的含量低于常规组,BDNF、bFGF的含量高于常规组;外周血中CD62p、CD42b、PAC-1、PMA的含量低于常规组。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丹红注射液辅助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损伤程度并抑制血小板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丹红注射液 神经损伤 血小板活化标志物
下载PDF
自拟活血化瘀方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38
2
作者 戴军 罗亚明 +3 位作者 曹雄彬 南毛球 周航 刘雅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4期874-877,881,共5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自拟活血化瘀方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水平的变化,探索该药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2组...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自拟活血化瘀方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水平的变化,探索该药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2组均采用西药阿托伐他汀钙片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再此基础上加用自拟活血化瘀方,2组均治疗14 d后,观察血液流变学、血脂水平,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血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黏度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细胞比容、电泳指数及红细胞沉降率K值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仅红细胞变形能力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均较治疗前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而HDL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86.67%,对照组有效率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活血化瘀方治疗后,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且其高黏滞状态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方 自拟 急性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 有效率 血脂代谢 安全性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氟桂利嗪对偏头痛患者血清hs-CRP水平和脑血流速度的影响及效果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刘雅芳 黄咏梅 +3 位作者 匡良洪 曹雄彬 石云琼 戴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评价阿司匹林联合氟桂利嗪对偏头痛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脑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就诊的偏头痛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口服氟桂利嗪胶囊(对照组,45例)和口服氟桂利嗪联合... 目的评价阿司匹林联合氟桂利嗪对偏头痛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脑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就诊的偏头痛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口服氟桂利嗪胶囊(对照组,45例)和口服氟桂利嗪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组(联合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发作频次、持续时间、疼痛强度及疼痛积分。根据治疗后偏头痛各项症状的变化幅度,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速度比浊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血清hs-CRP水平;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监测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和基地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偏头痛各症状指标明显降低,且组间比较结果显示,联合组各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前后血清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联合组的血清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脑血流速度各项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联合组的ACA、MCA、BA的Vm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为期1个月的治疗后,联合组治疗有效率(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6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能有效缓解症状,控制血清hs-CRP水平,降低脑血流速度,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阿司匹林 氟桂利嗪 血清HS-CRP水平 脑血流速度
下载PDF
脑梗死合并肺炎患者微量元素含量、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与感染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雅芳 戴军 +2 位作者 石云琼 黄咏梅 曹雄彬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1期3013-3016,共4页
目的:研究脑梗死合并肺炎患者微量元素含量、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与感染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在黄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脑梗死合并肺炎患者作为研究的感染组,另取同期黄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的对照组。取血清并测... 目的:研究脑梗死合并肺炎患者微量元素含量、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与感染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在黄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脑梗死合并肺炎患者作为研究的感染组,另取同期黄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的对照组。取血清并测定微量元素Zn、Fe、Cu、Se、Ca的含量以及感染指标PCT的含量,取外周血并测定红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结果:感染组患者血清中PCT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感染组患者血清中Zn、Fe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RBC-ICR、RBC-C3bR、FEER、CD58、CD59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外周血中FEIR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u、Se、Ca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感染组中PCT高含量患者血清Zn、Fe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RBC-ICR、RBC-C3bR、FEER、CD58、CD59的水平显著低于PCT低含量患者,外周血中FEIR的水平显著高于PCT低含量患者,Cu、Se、Ca的含量与PCT低含量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脑梗死合并肺炎患者体内微量元素Zn、Fe不足以及红细胞免疫功能减弱与感染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肺炎 降钙素原 微量元素 红细胞免疫
下载PDF
丁苯酞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戴军 罗亚明 +3 位作者 曹雄彬 南毛球 周航 刘雅芳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7期1419-1420,共2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丁苯酞注射液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和脑血流灌注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认知功能评分明显的优于对照组(P〈0.05);脑血流量(CBV)和脑血流速度(CBF)的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CBV和CBF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3%与11.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灌注的改善效果显著,在治疗的过程中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出现,值得临床上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药物疗法 药用制剂/投药和剂量 认知 血液灌注
原文传递
经颅多普勒超声与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卵圆孔未闭诊断价值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毛如雪 李维 +2 位作者 刘雅芳 匡良洪 顾文菊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2年第3期125-130,共6页
目的: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c-TCD)与对比增强经胸超声心动图(c-TTE)对卵圆孔未闭(PFO)右向左分流(RLS)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 CNKI、VIP、WanFang Data及CB... 目的: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c-TCD)与对比增强经胸超声心动图(c-TTE)对卵圆孔未闭(PFO)右向左分流(RLS)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 CNKI、VIP、WanFang Data及CBM数据库等自建库至2021年7月3日的文献,采用统计学软件Stata15.1和RevMan5.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出766篇文献,确定纳入38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c-TCD的合并敏感度(0.96,95%CI 0.93~0.98)高于c-TTE(0.91,95%CI 0.82~0.96),有显著性差异(Z=2.664,P=0.008);c-TCD的合并特异度(0.93,95%CI 0.86~0.97)低于c-TTE(0.95,95%CI 0.90~0.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81,P=0.630);c-TCD的合并DOR(DOR=384,95%CI 156~943)和c-TTE(DOR=180,95%CI 78~415)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74,P=0.441)。c-TCD的sROC AUC大于c-TT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CD的AUC为0.99,95%CI 0.97~0.99;c-TTE的AUC为0.98,95%CI 0.96~0.99;Z=0.357,P=0.507)。结论:c-TCD与c-TTE对PFO-RLS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 对比增强经胸超声心动图 卵圆孔未闭 META分析
下载PDF
留置针与改良中长导管在危重脑卒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熊巍 陈佳 邢思思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年第19期3457-3461,共5页
目的观察危重脑卒中患者应用留置针与改良中长导管的临床效果,总结相关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4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危重脑卒中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进行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 目的观察危重脑卒中患者应用留置针与改良中长导管的临床效果,总结相关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4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危重脑卒中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进行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留置针进行穿刺置管,另外2020年2月至2020年4月进行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改良中等长度导管置管,对比两组输液工具下危重脑卒中患者的留置时间、穿刺次数、患者费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留置天数远远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总穿刺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而平均输液工具费用相比,观察组的总费用比对照组要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情况相比,观察组患者的静脉炎和导管堵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穿刺点渗液和局部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显示,观察组的总满意度95.83%显著优于对照组8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脑卒中患者采用改良中等长度导管置管进行输液不仅能够延长留置时间,减少穿刺次数,减少穿刺费用,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患者发生静脉炎的概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针 改良中等长度导管 危重症脑卒中 护理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