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节苷酯钠联合新生儿抚触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胡晓燕 张运欢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10期1517-1518,共2页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联合新生儿抚触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73例足月轻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及对照组35例,...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联合新生儿抚触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73例足月轻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及对照组3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统一的治疗喂养策略,治疗组在统一治疗基础上静注神经节苷酯钠并联合新生儿抚触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结果治疗组患儿出生后12 d NBN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临床神经系统症状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1%,对照组为6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结论早期应用神经节苷酯钠联合新生儿抚触治疗新生儿HIE,能有效改善新生儿神经系统症状,减轻功能障碍,减少后遗症发生,值得在新生儿科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抚触 神经节苷酯钠
下载PDF
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对窒息后肾损害新生儿靶器官功能指标及分子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程远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8期2112-2114,共3页
目的:分析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对窒息后肾损害新生儿靶器官功能指标及分子指标的影响。方法:2012年8月-2015年8月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0例窒息后肾损害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常规疗法... 目的:分析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对窒息后肾损害新生儿靶器官功能指标及分子指标的影响。方法:2012年8月-2015年8月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0例窒息后肾损害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常规疗法+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肾血流参数、尿微量蛋白及血清肾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Vmax、Vmin、TAMX水平高于对照组,RI、PI值低于对照组(P〈0.05);尿液α1-MG、Alb、RBP、Ig G、TR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BUN、Cr、ET-1、Cystatin 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是治疗新生儿窒息后肾损害的可靠方式,在优化肾血流及肾功能方面均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肾损害 多巴胺 多巴酚丁胺
下载PDF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治疗前后血t-PA、PAI-1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胡晓燕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5-325,共1页
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导致我国新生儿死亡和儿童神经系统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脑缺血缺氧时大脑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造成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继而刺激脑血管微血栓形成,激活纤溶酶原系统,脑血流出现低灌注或过度灌注。研究表明... 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导致我国新生儿死亡和儿童神经系统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脑缺血缺氧时大脑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造成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继而刺激脑血管微血栓形成,激活纤溶酶原系统,脑血流出现低灌注或过度灌注。研究表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参与了上述病理生理过程。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HIE新生儿治疗前后血清中t-PA、PAI一1水平,探讨其在HIE新生儿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PAI-1 新生儿死亡 治疗前后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下载PDF
新生儿腹膜炎合并消化道出血1例临床分析
4
作者 胡晓燕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22期2801-2802,共2页
新生儿细菌性腹膜炎因新生儿期免疫功能不完善,感染灶不易局限容易扩散而导致弥漫性腹膜炎。常以起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病情危重为其特点,可同时发生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超过40%。现将我院2012... 新生儿细菌性腹膜炎因新生儿期免疫功能不完善,感染灶不易局限容易扩散而导致弥漫性腹膜炎。常以起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病情危重为其特点,可同时发生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超过40%。现将我院2012年3月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腹膜炎 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新生儿剥脱性皮炎的护理体会
5
作者 龙琼芳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2年第6期2034-2034,共1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剥脱性皮炎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患儿加强皮肤护理和日常护理,做好院感的控制和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结果患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治疗效果明显,家属能安心配合治疗。结论有效的治疗和耐心细致的护理是患儿痊愈的关键。
关键词 剥脱性皮炎 新生儿 护理体会
下载PDF
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害40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余艾霞 陈杨 《中国民康医学》 2009年第15期1838-1839,共2页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伤的疗效。方法:将7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应用FDP 250-300mg/(kg·d)0.5h内静脉滴注。1次/d,7d为1个疗程。两组治疗前后分别做心肌...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伤的疗效。方法:将7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应用FDP 250-300mg/(kg·d)0.5h内静脉滴注。1次/d,7d为1个疗程。两组治疗前后分别做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检查。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复查心肌酶谱,治疗组心肌酶谱恢复正常病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外源性FDP能显著改善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害患儿的临床表现,并可改善预后,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窒息 心肌损害 1 6-二磷酸果糖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余艾霞 《中国民康医学》 2010年第15期1944-1944,1946,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75例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36例,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神经节苷脂20 mg/d,10 d为1疗程。观察两组疗效及新生...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75例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36例,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神经节苷脂20 mg/d,10 d为1疗程。观察两组疗效及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疗效和NBNA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好,能促进临床症状的缓解,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治疗
下载PDF
派瑞松联合辐射台治疗新生儿臀红的效果观察
8
作者 廖青芳 龙琼芳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5期200-201,共2页
目的派瑞松乳膏联合辐射抢救台治疗新生儿臀红的效果观察。方法将64例新生儿臀红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观察组局部用派瑞松涂抹,对照组局部涂炉甘石,两组都远红外辐射台俯卧位照射。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派瑞松联合辐射抢救... 目的派瑞松乳膏联合辐射抢救台治疗新生儿臀红的效果观察。方法将64例新生儿臀红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观察组局部用派瑞松涂抹,对照组局部涂炉甘石,两组都远红外辐射台俯卧位照射。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派瑞松联合辐射抢救台治疗新生儿臀红的效果明显,操作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派瑞松 辐射抢救台 新生儿 臀红
下载PDF
自拟清热利湿汤联合西药治疗儿童急性亚急性面部湿疹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李程远 柯绍君 +1 位作者 卢冉冉 张运欢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609-611,共3页
目的探究自拟清热利湿汤联合西药治疗儿童急性亚急性面部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06~2018-07鄂州市中心医院儿科168例急性、亚急性面部湿疹(湿热内蕴证)患儿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88例,自拟清热利湿汤内服、外洗联合西药复方醋... 目的探究自拟清热利湿汤联合西药治疗儿童急性亚急性面部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06~2018-07鄂州市中心医院儿科168例急性、亚急性面部湿疹(湿热内蕴证)患儿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88例,自拟清热利湿汤内服、外洗联合西药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氧化锌软膏外用)和对照组(80例,仅外用西药)。治疗14 d后评定疗效,并评估皮损情况和检测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治疗组急性、亚急性患儿临床总有效率达92.31%和91.6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8.00%与73.33%(P<0.05)。治疗后两组红斑、丘疹/丘疱疹、糜烂/渗出、鳞屑/结痂、面积受损各项评分及总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项评分与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gE、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IL-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清热利湿汤联合西药治疗儿童急性亚急性面部湿疹可有效改善皮损状况,调节免疫功能及减轻炎症反应,继而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利湿汤 儿童 急性 亚急性 面部湿疹
下载PDF
新生儿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二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运欢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3年第3期71-71,共1页
我科6个月内收治2例新生儿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患儿,现报道如下。例1男,12d。因“发热伴颜面皮肤潮红10h”于2011年11月2日人院。孕36周,剖宫产出生。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2℃,呼吸35次/min,脉搏116次/rain,体... 我科6个月内收治2例新生儿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患儿,现报道如下。例1男,12d。因“发热伴颜面皮肤潮红10h”于2011年11月2日人院。孕36周,剖宫产出生。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2℃,呼吸35次/min,脉搏116次/rain,体重2980g。反应欠佳,口腔见小溃疡面。颜面皮肤潮红,表皮起皱。洗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新生儿 皮肤潮红 体格检查 剖宫产 溃疡面 颜面
原文传递
少量灌肠对早产儿肠胃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2
11
作者 龙琼芳 王丽 《现代护理》 2006年第19期1818-1818,共1页
目的观察少量灌肠对早产儿肠胃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用少量开塞露对38例早产儿每天晨间灌肠1次.观察患儿大便次数、黄疸进展以及喂养耐受情况。结果38例惠儿每天排便1~2次。喂养能耐受.黄疸逐渐消退。结论少量灌肠对早产儿肠胃功能... 目的观察少量灌肠对早产儿肠胃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用少量开塞露对38例早产儿每天晨间灌肠1次.观察患儿大便次数、黄疸进展以及喂养耐受情况。结果38例惠儿每天排便1~2次。喂养能耐受.黄疸逐渐消退。结论少量灌肠对早产儿肠胃功能恢复很有帮助.此法操作简单.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消化功能 灌肠 护理
下载PDF
发育支持护理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龙琼芳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5年第12期59-60,共2页
目的 探讨发育支持护理在早产儿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0年1月-2010年12月出院的66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2013年1月-2013年12月出院的62例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在早产儿住院期间和出院后给予发育支持护理,针对每个患儿具体情况情况... 目的 探讨发育支持护理在早产儿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0年1月-2010年12月出院的66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2013年1月-2013年12月出院的62例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在早产儿住院期间和出院后给予发育支持护理,针对每个患儿具体情况情况,给予患儿及家属进行相应的指导。比较2组患儿的短期内生病再次入院情况、体重增长情况以及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再次入院率明显下降,体重增长基本正常,未发生死亡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育支持护理在早产儿生长发育过程中有着积极作用,可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支持护理 早产儿 生存质量
下载PDF
窒息新生儿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检测及临床意义
13
作者 胡晓燕 张运欢 张伟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84-185,共2页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血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变化。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足月窒息新生儿为观察组,同期本院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血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变化。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足月窒息新生儿为观察组,同期本院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各组新生儿血清t-PA、PAI-1含量。结果轻度窒息组(36例)和重度窒息组(26例)血清t-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0例)[(35.7±3.2)ng/ml、(41.2±2.5)ng/ml比(19.0±2.1)ng/ml,P<0.05],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血清PAI-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39.6±3.7)ng/ml、(64.1±4.2)ng/ml比(23.7±2.2)ng/ml,P<0.05],重度窒息组高于轻度窒息组(P<0.05)。结论窒息新生儿血清t-PA、PAI-1水平与健康新生儿比较均有增高,检测t-PA、PAI-1含量可帮助判断新生儿窒息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窒息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高危新生儿低血糖检测分析及防治 被引量:2
14
作者 余艾霞 李程远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8年第11期83-84,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德国罗氏公司生产的血糖仪足跟采血,测定389例有围生期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血糖,并以203例正常足月儿作为对照。结果高危儿发生低血糖102例占26%,正常足月儿7例占3...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德国罗氏公司生产的血糖仪足跟采血,测定389例有围生期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血糖,并以203例正常足月儿作为对照。结果高危儿发生低血糖102例占26%,正常足月儿7例占3.4%。2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危因素中以母患糖尿病的新生儿,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窒息,感染,喂养困难,孕母妊高征发病率高。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与正常出生体重儿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对有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在生后24h内要连续检测血糖,尤其是8h内应常规检测血糖水平,以便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发生伤残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因素 低血糖症 新生儿
原文传递
新生儿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余艾霞 陈杨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9年第12期82-82,95,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55例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应激性溃疡为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其常见的高危因素有: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重症肺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 目的探讨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55例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应激性溃疡为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其常见的高危因素有: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重症肺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结论应尽早去除应激因素,做好围产期保健,降低早产儿的出生率,减少围产期窒息,积极治疗原发病,可减少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危险因素 新生儿
原文传递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
16
作者 王生浩 王建平 +4 位作者 文师俊 陈炎松 杜小兵 秦宇红 刘双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29-36,共8页
目的:探讨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成人患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3月,鄂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COVID-19患者,将入院后完成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检测的患者纳入研究,分为合并支原体感染组(MP组)和... 目的:探讨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成人患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3月,鄂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COVID-19患者,将入院后完成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检测的患者纳入研究,分为合并支原体感染组(MP组)和未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组(MONO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发病时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胸部CT影像、主要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共纳入了符合条件的356例患者,80例(22.5%)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与MONO组相比,MP组平均年龄明显小于MONO组(47 vs.55岁,P=0.003),且女性明显多于男性(65%vs.35%,P=0.001),肌肉酸痛症状发生率高(OR=2.46,95%CI:1.02~5.91,P=0.044),两组患者的基础疾病、胸部CT影像、临床分型和预后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亚组分析显示,与MONO组相比,MP组D-二聚体水平升高(P=0.04)、应用机械通气的比例增加(P=0.031)、住院时间明显延长(28 d vs.21.5 d,P=0.045)。结论:COVID-19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不少见,年轻者、女性易合并感染,合并感染会延长老年患者的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肺炎支原体 合并感染 老年
下载PDF
PS 联合双水平持续正压通气治疗NRDS 早产儿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文师俊 张运欢 李程远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6期755-759,共5页
目的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双水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的效果及对患儿肺氧合、肺泡灌洗液B细胞淋巴瘤基因⁃2(Bcl⁃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 目的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双水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的效果及对患儿肺氧合、肺泡灌洗液B细胞淋巴瘤基因⁃2(Bcl⁃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3月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99例NRDS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A组56例(PS+双水平CPAP)、B组43例(PS+常规CPAP),比较两组患儿无创呼吸支持不同时间肺氧合功能的变化,记录无创通气时间、氧支持时间、住院时间、PS应用情况、气管插管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测定肺泡灌洗液Bcl⁃2、Caspase⁃3、TGF⁃β1表达情况。结果A组上机12、24 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B组,上机12 h动脉血氧分压(PaO2)高于B组,上机12、24、48 h吸入氧浓度(FiO2)均低于B组,上机12 h氧合指数(OI)高于B组(P<0.05);A组氧支持时间短于B组,气管插管率、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上机48 h,A组Caspase⁃3、TGF⁃β1低于B组,Bcl⁃2高于B组(P<0.05)。结论PS联合双水平CPAP治疗NRDS早产儿安全有效,可快速改善患儿肺氧合功能,减轻肺泡炎症及氧化损伤,缩短氧暴露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 早产儿 氧合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