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学指南(第2版)》的制订/修订过程 被引量:1
1
作者 颜济南 吴昀效 +3 位作者 聂晓璐 赵厚宇 詹思延 孙凤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21-135,共15页
药物流行病学是运用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中药品的利用及其效应的科学,对于促进合理用药和提升人群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高质量的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离不开规范的方法学支撑。2024年,中国药学会正式启动了《中国药物流行病学研... 药物流行病学是运用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中药品的利用及其效应的科学,对于促进合理用药和提升人群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高质量的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离不开规范的方法学支撑。2024年,中国药学会正式启动了《中国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学指南(第2版)》的制订/修订工作。本次指南的制订/修订依托于中国药学会药物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牵头并提供方法学指导,联合全国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基于指南第1版的制订经验,工作组通过定性系统综述,汇总全球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相关指南的关键信息,初步形成指南第2版的制订/修订意见;随后通过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和定性访谈,结合工作组的充分讨论,完善并形成指南修订稿,最后通过名义小组法专家共识会达成共识,完成定稿,形成一套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适用性的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学指南。指南第2版共包含41个条目,其中8个一级条目、20个二级条目、13个三级条目,全面覆盖研究方案的制定、研究实施、不良事件报告、研究报告撰写、研究结果发表等核心环节,同时涵盖具体应用场景、特定应用主题,以及人工智能的应用、真实世界研究等专题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 方法学 指南 专家咨询 共识
原文传递
《中国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学指南(第2版)》及其系列解读(1):概述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昀效 颜济南 +3 位作者 聂晓璐 赵厚宇 詹思延 孙凤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25年第1期2-11,共10页
药物流行病学是一门运用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评估药物在人群中的应用和效果的交叉学科。规范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是保障研究质量、促进学科发展的关键。中国药学会药物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在2019年制订了《中国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学指... 药物流行病学是一门运用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评估药物在人群中的应用和效果的交叉学科。规范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是保障研究质量、促进学科发展的关键。中国药学会药物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在2019年制订了《中国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学指南(第1版)》,但至今已超过5年未更新。国际上,欧美日韩等国家/地区在指南制订与更新方面已取得较多进展。因此,考虑我国药物流行病学领域的快速发展以及与国际接轨的广泛需求,更新指南极为必要。本次指南更新经系统综述、实践调研和多学科协作等过程形成第2版,相比第1版,在研究设计、数据源、具体应用场景等方面有诸多重要变更,并增加了人工智能的应用等全新内容。本文旨在强调指南更新的必要性,并遴选重要变更内容制定解读计划,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全面理解与应用新版指南提供参考,以期推动我国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规范化发展和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科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流行病学 方法学 指南 解读 概述
原文传递
《中国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学指南(第2版)》系列解读(3):全球指南的对比
3
作者 颜济南 吴昀效 +3 位作者 聂晓璐 赵厚宇 詹思延 孙凤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25年第3期241-259,共19页
自2019年中国药学会药物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制订《中国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学指南(第1版)》以来,已近5年未更新,亟待修订完善。本研究采用系统综述方法,全面检索全球药物流行病学方法学指南,梳理其制定情况,提取各指南的框架与核心要... 自2019年中国药学会药物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制订《中国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学指南(第1版)》以来,已近5年未更新,亟待修订完善。本研究采用系统综述方法,全面检索全球药物流行病学方法学指南,梳理其制定情况,提取各指南的框架与核心要素进行对比,分析我国指南的不足之处,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务实可行的完善建议,为我国指南的更新提供参考。本研究检索PubMed、Embase、CNKI和WanFang Data等数据库,以及17个国际药物流行病学术组织、欧美日中等国家/地区监管机构的官方网站,根据事先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相关指南或标准的筛选,最终纳入33篇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学指南或标准。采用定性整合方法,通过主题归纳和内容总结,提炼各指南的核心要素,并进行描述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指南第1版在不良反应报告和研究结果发表方面的指导较为完善,但在研究方案的制订、研究实施中的数据分析、研究报告的撰写、具体研究场景等方面还缺乏部分或全部指导。本研究综合借鉴各国最新的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学指南或标准,平衡全面性、实用性与用户友好等各方面,为我国指南的更新提出了修订推荐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流行病学 方法学指南 系统综述
原文传递
北京大学医学部循证医学课程选课研究生课前学情调查
4
作者 章萌 刘凤琪 +2 位作者 武珊珊 吴涛 孙凤 《医学新知》 CAS 2024年第7期825-832,共8页
目的了解北京大学医学部网状Meta分析课程选课研究生课程前基础知识掌握、学习态度等学情情况。方法以2021—2023年选修《证据整合及应用:网状Meta分析》课程的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评估选课研究生课程前对网状Meta分析的相关知识... 目的了解北京大学医学部网状Meta分析课程选课研究生课程前基础知识掌握、学习态度等学情情况。方法以2021—2023年选修《证据整合及应用:网状Meta分析》课程的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评估选课研究生课程前对网状Meta分析的相关知识掌握、学习态度等情况,使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对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差异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共84位研究生参与调查,其中硕士研究生54人,博士研究生30人。课程前选课研究生均具备一定的文献检索、阅读能力,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选课研究生对基本术语均有一定了解,但是对Meta分析的具体应用等知识掌握相对薄弱,不了解的比例为46.67%~61.11%。与博士研究生相比,硕士研究生对系统综述与传统综述的区别(P=0.014)、实施循证医学的基本步骤(P<0.001)理解较差,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选课研究生整体具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结论《证据整合及应用:网状Meta分析》选课研究生文献检索及阅读能力较优,且准备以认真的态度进行此课程的学习,但仍需提升对Meta分析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调查结果为课程教学内容和模式的持续改进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META分析 混合式教学法 课程前评价 学情调查
下载PDF
中国某健康体检人群痔的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郭呈华 车晓玉 +8 位作者 林芝 蔡珊 刘国臻 潘烺 吕筠 李立明 满塞丽麦 王波 余灿清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5-819,共5页
目的:分析我国某健康体检人群中痔的分布特点,为痔的精准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在某全国连锁的体检中心接受健康检查的18岁以上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及直肠... 目的:分析我国某健康体检人群中痔的分布特点,为痔的精准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在某全国连锁的体检中心接受健康检查的18岁以上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及直肠检查结果,描述痔的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以2010年第6次人口普查作为标准人口,对年龄和地区进行直接标化,报告分为性别、年龄组的痔标化检出率。结果:共纳入2 940 295名健康体检者,平均年龄(41.7±14.0)岁,其中女性占52.6%。在全年龄组人群中,男、女性痔的标化检出率分别为17.7%和43.7%(P<0.001)。从年龄分布来看,女性痔标化检出率呈倒U型,30~39岁年龄组的痔标化检出率最高(63.5%);男性痔标化检出率随年龄增加,以50~59岁年龄组最高(17.2%),60岁及以上年龄组检出率略有降低(趋势检验P<0.001)。此外,男性痔标化检出率随体重指数升高呈上升趋势(趋势检验P<0.001),高血压人群痔标化检出率在男性和女性中均显著高于正常血压人群(P<0.001)。结论:我国成人痔检出率与性别、年龄、肥胖及高血压等因素密切相关,但本研究基于体检人群开展,结论外推到一般人群时需慎重;识别出痔患病的高危人群和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宣教工作和早期筛查,可以减少痔的发生,提升我国居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检查 检出率
下载PDF
以患者为中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参与医疗质量改进的实施现状:一项范围综述
6
作者 褚红玲 李姝润 +1 位作者 李信麟 陈亚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8-233,共6页
背景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质量改进中,将患者从医疗服务的接受者转变为合作者,将患者在医疗全流程中的体验和需求整合到医疗服务实践中,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有效性、效率和质量。然而,已被证明有效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患者参与医疗质量改进策略... 背景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质量改进中,将患者从医疗服务的接受者转变为合作者,将患者在医疗全流程中的体验和需求整合到医疗服务实践中,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有效性、效率和质量。然而,已被证明有效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患者参与医疗质量改进策略在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领域中如何实施尚有待探索。目的对国内外慢阻肺患者参与医疗质量改进策略的实施现状进行范围综述,旨在为构建适合我国环境的慢阻肺患者参与实施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的范围综述指南为方法学框架,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11-29。采用主题分析法梳理慢阻肺患者参与的实施现状。结果共纳入37篇文献。根据参与类别分为患者参与直接的诊疗过程、患者参与组织层面的设计与管理及患者参与临床研究三类。根据参与程度分为咨询、参与和合作领导三层。参与程度与类别交叉为9类参与行为矩阵。慢阻肺患者参与实施主要体现在5类8项行为:包括患者参与直接的诊疗过程(患者对治疗计划提出意愿和偏好);患者参与组织管理层面的咨询(调查了解患者治疗体验、组织患者讨论其关注的问题)和参与(参与医疗质量改进工具开发);以及患者参与临床研究层面的咨询(倾听患者需求)和参与(对干预措施提出意愿和偏好、参与评估工具开发、参与研究设计与实施讨论)。调查了解患者治疗体验(10/37,27.03%)及收集患者对研究干预措施的意愿和偏好(10/37,27.03%)是实施较多的两类慢阻肺患者参与行为。结论患者参与医疗质量改进的行为措施较多,但在慢阻肺领域落地实践的尚较少,且极少见患者参与对临床结局及生活质量的改善评估,如何促进我国乃至全球慢阻肺患者参与医疗质量改进的实施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患者参与 医疗质量 实施 范围综述
下载PDF
客观测量睡眠模式与各系统疾病谱系风险:英国生物银行87617人队列研究
7
作者 王艺蒙 陈卿 +7 位作者 罗斯文 史富全 何孟超 王圣峰 温俏睿 代应忠 屈壕 曹佳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8-325,共8页
目的探究睡眠模式对各系统疾病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英国生物银行一个含有87617名志愿者的子样本数据,使用加速度计获得3个维度(睡眠时长和入睡时间;睡眠节律;睡眠质量)6项睡眠指标,采用潜在剖面分析(latentprofile analy... 目的探究睡眠模式对各系统疾病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英国生物银行一个含有87617名志愿者的子样本数据,使用加速度计获得3个维度(睡眠时长和入睡时间;睡眠节律;睡眠质量)6项睡眠指标,采用潜在剖面分析(latentprofile analysis,LPA)的方法探究人群中存在的睡眠模式,并结合纵向随访医疗记录,分析睡眠模式与467种疾病发生风险的关联。结果LPA将人群分成5个不同睡眠模式的亚群,与参考亚群4相比,其他亚群分别在不同的睡眠维度表现出差异,至少1种睡眠指标呈现不良趋势。不同睡眠模式的亚群在人种构成、倒班工作、社会剥夺指数等方面存在差异。不同亚群在各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上也有明显差异(P<0.05)。与参考亚群4相比,其余各亚群均表现出某些疾病(共计126种)风险上升,以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骨骼肌肉系统关联病种最多;各亚群中,亚群2(睡眠时长较短,入睡较晚)和亚群5(节律指标较差)关联的风险病种最多(分别为85和91种),且两者关联的病种在系统构成上也有一定差异。结论人群中存在不同睡眠模式的群体,其与多系统疾病风险上升有关。针对睡眠的整体模式而非单个维度进行综合干预,可能形成显著的健康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计 潜在剖面分析 英国生物银行 疾病风险
原文传递
2021—2022年国际药物流行病学与治疗风险管理会议研究热点分析
8
作者 杨子铭 孟祥龙 +2 位作者 崔浩亮 王胜锋 詹思延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408-1416,共9页
目的描述2022年国际药物流行病学与治疗风险管理会议(ICPE)提及的药物流行病学领域研究热点和作者合作关系,并与2021年结果进行比较。方法以2021—2022年ICPE会议摘要为数据源,利用Python提取文献信息,利用R软件networkD3包绘制作者和... 目的描述2022年国际药物流行病学与治疗风险管理会议(ICPE)提及的药物流行病学领域研究热点和作者合作关系,并与2021年结果进行比较。方法以2021—2022年ICPE会议摘要为数据源,利用Python提取文献信息,利用R软件networkD3包绘制作者和机构合作关系网络图,tidytext包对词条频率进行加权统计,获得热点疾病、药物和数据库等。结果共纳入2086篇ICPE会议文献。与2021年相比,2022年文献、作者和机构数量分别增加了58.8%,42.3%,24.9%。2022年共387位核心作者(含中国14位,均来自港台地区),构成26个密切合作群(含国内合作群2个);共161个核心研究机构(含中国8个),构成18个密切合作群(含中外合作群和国内合作群各1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2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热度一直很高,乳腺癌、帕金森病和痴呆的热度明显上升。阿片类药物、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抑制剂、抗精神病药等药物热度一直很高,抗抑郁药、COVID-19疫苗和抗高血压药的热度明显上升。热点数据库为英国临床实践研究数据链、IBM MarketScan商业索赔与遭遇数据库、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等。结论2021—2022年间,ICPE会议规模有所扩大,学者合作更加广泛和深入。然而,中国内地学者的参会交流合作状况与国外仍存在较大差距。乳腺癌、帕金森病、痴呆、抗抑郁药和COVID-19疫苗是2022年ICPE的新热点话题。本文展示的研究热点、合作网络对国内药物流行病学学者的未来研究选题与合作对象选择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药物流行病学与治疗风险管理会议 药物流行病学 文献计量学 社会网络分析
原文传递
1990—2019年中国龋病的疾病负担现状及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黄港 曹桂莹 刘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735-1741,共7页
背景龋病是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影响着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分析其疾病负担现状及变化趋势能够为龋病的防治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目的分析中国龋病的发病、患病和伤残损失寿命年(YLD)现状及变化趋势,为我国制订龋病防治策略... 背景龋病是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影响着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分析其疾病负担现状及变化趋势能够为龋病的防治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目的分析中国龋病的发病、患病和伤残损失寿命年(YLD)现状及变化趋势,为我国制订龋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提取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中1990—2019年中国乳牙龋病和恒牙龋病的发病、患病和YLD数据,计算1990—2019年中国乳牙龋病和恒牙龋病的发病人次、患病人数和YLD人年数的变化百分比,并应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1990—2019年中国乳牙龋病和恒牙龋病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患病率和YLD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与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与1990年相比,2019年中国乳牙龋病的发病人次、患病人数和YLD人年数分别减少了25.69%、28.74%和28.63%;恒牙龋病的发病人次、患病人数和YLD人年数分别增加了17.41%、15.84%和15.07%。2019年,在各年龄组中,5~9岁儿童乳牙龋病发病率(118.96%)最高,1~4岁儿童乳牙龋病患病率(53.08%)和YLD率(20.40/10万)最高;20~24岁成年人恒牙龋病的发病率(62.30%)、患病率(32.19%)和YLD率(32.41/10万)均最高。Joinpoint回归模型结果显示:1990—2019年,中国乳牙龋病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APC=0.21%,95%CI=0.19%~0.22%)、患病率(AAPC=0.03%,95%CI=0.01%~0.05%)和YLD率(AAPC=0.03%,95%CI=0.01%~0.05%)整体呈上升趋势;恒牙龋病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APC=-0.05%,95%CI=-0.05%~-0.04%)、患病率(AAPC=-0.23%,95%CI=-0.32%~-0.14%)和YLD率(AAPC=-0.22%,95%CI=-0.31%~-0.13%)整体呈下降趋势。结论中国1990—2019年乳牙龋病疾病负担呈现出加重趋势,尽管恒牙龋病的疾病负担有所下降但依旧严峻,预防龋病不能仅局限于儿童,而应该包括所有年龄段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龋病 恒牙龋病 牙科生理学现象 Joinpoint回归模型 2019全球疾病负担研究
下载PDF
药品上市后安全性主动监测文献计量学分析
10
作者 王聪慧 杨子铭 +6 位作者 王振兴 世伟 阿拉腾花 席成伟 皮松宁 袁新敏 詹思延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054-1063,共10页
目的对国内外药品上市后安全性主动监测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展示领域热点现状与趋势,为未来我国研究开展和主动监测管理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中药品上市后安全性主动监测的英文与中文... 目的对国内外药品上市后安全性主动监测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展示领域热点现状与趋势,为未来我国研究开展和主动监测管理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中药品上市后安全性主动监测的英文与中文文献,导入CiteSpace 6.3.R2软件进行发文量、作者、机构和国家合作网络分析,并进行关键词共现、聚类和突现分析。结果经筛选共纳入中文文献415篇,英文文献676篇,年发文量整体呈增加趋势。中文文献作者合作网络相对于英文文献规模较小,合作关系网络较为稀疏,无强中心性机构。中文文献中,国内药品监管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药企对自身产品的监测研究仍较少。研究内容涵盖主动监测体系与技术方法研究和特定药物与疾病的药品安全性主动监测实践研究。结论药品上市后安全性主动监测被世界各国广泛关注,我国研究活动热度呈现明显增长趋势,但与国际前沿相比仍有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促进我国主动监测管理体系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监测 主动监测 药物警戒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原文传递
以数智化驱动为导向的中国罕见病多重保障机制建设现状与挑战
11
作者 詹思延 张抒扬 《罕见病研究》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当前中国医疗、医药、医保多部门决策的依据、目标和方法各异导致的决策不一致是罕见病保障设计优化的最大阻碍,亟需借助数智化驱动实现数据共享及数智赋能、顶层设计及系统决策、权责共担及奖惩考核,迫切需要将协同治理理论、数字治理... 当前中国医疗、医药、医保多部门决策的依据、目标和方法各异导致的决策不一致是罕见病保障设计优化的最大阻碍,亟需借助数智化驱动实现数据共享及数智赋能、顶层设计及系统决策、权责共担及奖惩考核,迫切需要将协同治理理论、数字治理理论和全生命周期理论纳入罕见病的患者分级诊疗、医疗救助、用药保障及医保基金管理等全过程,为三医联动、改善公共部门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化 罕见病 多重保障机制
原文传递
《中国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学指南(第2版)》及其系列解读(4):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问题来源与方案制定
12
作者 程吟楚 何娜 +2 位作者 闫盈盈 詹思延 孙凤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25年第4期365-372,共8页
在药物流行病学研究中,提出合理的研究问题并制定科学的研究方案是确保研究质量的关键。本文基于《中国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学指南(第2版)》(以下简称“指南第2版”),对其中关于研究问题来源与研究方案制定的相关内容进行解读。首先,... 在药物流行病学研究中,提出合理的研究问题并制定科学的研究方案是确保研究质量的关键。本文基于《中国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学指南(第2版)》(以下简称“指南第2版”),对其中关于研究问题来源与研究方案制定的相关内容进行解读。首先,明确了研究问题的来源和范畴,从提出问题和定义问题两个步骤阐述了构建研究问题的方法,并介绍了相应的评价工具和定义框架。其次,对研究方案的构成要素进行了逐条解读,并重点分析了研究方法的内容和关键点。最后,强调了可行性评估的重要性,指出研究问题和方案的确定是一个动态迭代的过程。指南第2版相较于前版,针对研究问题构建和方案制定进行了细化和更新,新增了“方案的存档或注册”等三项方案构成要素及“研究目标”等三个内容条目,扩充了研究方法的内涵并强化了可行性评估等内容,进一步提升了指导实践时的全面性和严谨性。本文结合指南内容和实践经验,解读其对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指导意义,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流行病学 方法学 指南 研究问题 研究方案
原文传递
整合式医学课程体系对我国临床医学本科生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课程改革的启示
13
作者 庞元捷 丛雪 +6 位作者 廖春晓 高文静 余灿清 吕筠 吴涛 詹思延 李立明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98-1604,共7页
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是临床医学本科生的必修课程,也是临床工作者不可或缺的核心技能。国内外高水平医学院在两学科的课程体系、授课形式和教学模式方面积累了诸多成功经验,并围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探索。本文梳... 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是临床医学本科生的必修课程,也是临床工作者不可或缺的核心技能。国内外高水平医学院在两学科的课程体系、授课形式和教学模式方面积累了诸多成功经验,并围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探索。本文梳理了临床医学本科生整合课程体系中国内外代表性医学院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的教学现状,提出了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的建议,旨在为我国积极探索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与临床医学课程体系的整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 医学统计学 临床医学生 课程整合
原文传递
中国10个地区成年男性Y染色体嵌合缺失流行病学分布及其与肺癌的前瞻性关联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禹碹 宋明钰 +8 位作者 吕筠 余灿清 裴培 杜怀东 陈君石 陈铮鸣 李立明 孙点剑一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协作组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2,共7页
目的描述和分析中国10个地区成年男性Y染色体嵌合缺失(mLOY)携带者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并探究mLOY与肺癌的前瞻性关联。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基线调查(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体格指标等)、遗传分型及随访监测(截至2018... 目的描述和分析中国10个地区成年男性Y染色体嵌合缺失(mLOY)携带者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并探究mLOY与肺癌的前瞻性关联。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基线调查(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体格指标等)、遗传分型及随访监测(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健康结局),采用嵌合染色体变异工作流检测识别mLOY携带者,分年龄、地区、基线生活方式及疾病特征描述其流行病学分布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LOY的影响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究mLOY和肺癌的前瞻性关联,在不同年龄段及不同吸烟状况人群中进行分层研究,并采用乘积分布法分析mLOY在吸烟与肺癌关联间潜在的中介作用。结果研究纳入42859名成年男性,共检出2458名mLOY携带者(检出率为5.7%),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P<0.05),城市地区检出率(7.3%±0.2%)高于农村地区(4.7%±0.1%),吸烟可能是mLOY检出的危险因素(OR=1.49,95%CI:1.36~1.64)。经过平均11.1年随访,共累计观察到1041名肺癌新发病例,mLOY携带者新发肺癌的风险增加了24%(HR=1.24,95%CI:1.01~1.52),扩增性mLOY携带者(携带mLOY细胞分数≥10%)肺癌发生风险增加了50%(HR=1.50,95%CI:1.13~2.00),未发现年龄或吸烟状况的修饰效应作用(交互作用P>0.05)。mLOY在吸烟和肺癌关联中的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的点估计值(95%CI)为0.09(0.01~0.17)。结论我国10个地区成年男性mLOY检出率存在明显的社会人口经济学及生活方式分布差异,携带mLOY尤其是扩增性mLOY会显著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且mLOY可能在吸烟与肺癌的关联中起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染色体嵌合缺失 流行病学分布 肺癌 前瞻性关联
原文传递
效应修饰作用分析方法与案例解析系列(一):流行病学和经典Meta分析中的效应修饰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凤琪 杨智荣 +3 位作者 武珊珊 赵厚宇 詹思延 孙凤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8-154,共7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流行病学研究中效应修饰作用的定义、分类、特征及其研究意义,阐述效应修饰作用因子与混杂因素的区别与联系,并分别分析了效应修饰作用在流行病学原始研究及Meta分析中对结果的影响,通过图表展示了Meta分析中效应修饰作... 本文简要介绍了流行病学研究中效应修饰作用的定义、分类、特征及其研究意义,阐述效应修饰作用因子与混杂因素的区别与联系,并分别分析了效应修饰作用在流行病学原始研究及Meta分析中对结果的影响,通过图表展示了Meta分析中效应修饰作用可能出现的场景及其对应决策,旨在引起研究者对效应修饰作用的重视。本文通过“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这一实际案例展示经典Meta分析中如何识别和处理效应修饰作用,分别展示了亚组分析和Meta回归2种方法的分析思路和结果解读,并总结2种方法在探讨效应修饰作用方面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为未来研究者的方法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效应修饰作用 亚组分析 Meta回归
原文传递
数智化技术在溶酶体贮积病辅助诊断中的应用现状
16
作者 杜欣羽 王胜锋 +2 位作者 谢静 郭健 张抒扬 《罕见病研究》 2025年第1期112-121,共10页
目的系统梳理数智化技术在溶酶体贮积病辅助诊断中的应用现状,探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数智化驱动辅助诊断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通过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 目的系统梳理数智化技术在溶酶体贮积病辅助诊断中的应用现状,探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数智化驱动辅助诊断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通过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纳入关于数智化技术在溶酶体贮积病诊断中应用的研究,定性分析其方法和结果,并根据类别归纳总结数智化技术在溶酶体贮积病辅助诊断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和挑战。结果数智化技术在溶酶体贮积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中具有巨大潜力,尤其是大数据存储及管理技术、大数据挖掘及分析技术、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等数智化技术,可以识别潜在患者、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识别并定量分析溶酶体贮积病症状、探索基因与溶酶体贮积病之间的关系等,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结论数智化技术能够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在溶酶体贮积病的诊断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应在DI-HEALTH理论框架指导下,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溶酶体贮积病辅助诊断体系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酶体贮积病 罕见病 数智化技术 诊断
原文传递
数智化技术在罕见病药物警戒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17
作者 曹颖 刘欣茹 +1 位作者 王胜锋 卓琳 《罕见病研究》 2025年第1期22-29,共8页
目的梳理数智化技术在药物警戒尤其是罕见病领域的应用现状,为罕见病药物警戒的方法选择及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Embase 5个数据库,筛选、总结数智化技术在罕见病药... 目的梳理数智化技术在药物警戒尤其是罕见病领域的应用现状,为罕见病药物警戒的方法选择及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Embase 5个数据库,筛选、总结数智化技术在罕见病药物警戒领域的应用并提取相关信息,进行范围综述。结果数智化技术在药物警戒领域的应用暂未能推广到罕见病这一特殊场景中,相关实例研究匮乏,存在数据来源不足及技术局限性两大困境,有待突破。结论结合罕见病药物特点指出适用于罕见病药物警戒领域的数据来源和数智化技术,并提出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和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化技术 罕见病 药物警戒 数据资源
原文传递
区块链用于罕见病药品供应链的现状、趋势及机遇
18
作者 李文衍 游以勒 +3 位作者 伍锦东 李昕睿 蒋云赟 王胜锋 《罕见病研究》 2025年第1期14-21,共8页
区块链用于药品供应链的探索和试点展现了其在促进信息共享、提高主体间协作能力和提高监管效率等方面的巨大潜力,未来有望借助区块链实现罕见病药品供应链的全环节优化,而目前国内尚无相关探索。本文系统梳理了罕见病药品供应链全流程... 区块链用于药品供应链的探索和试点展现了其在促进信息共享、提高主体间协作能力和提高监管效率等方面的巨大潜力,未来有望借助区块链实现罕见病药品供应链的全环节优化,而目前国内尚无相关探索。本文系统梳理了罕见病药品供应链全流程及其现存问题,研究发现,当前区块链主要应用于药品供应链的“流通”和“使用”两个环节,具有提高药品可追溯性、应对假药问题、使药品供应链各主体形成协作网络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供应链的运行和监管效率等作用,未来落地应用面临着系统转换成本高昂、人员认知不足和配套制度不全等挑战。本文基于技术、实践和研究3个层面提出了一系列未来区块链用于罕见病药品供应链的展望和建议,创新性地构建了罕见病药品供应链实践模型(DI-GIVE),助力中国罕见病患者的用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罕见病药品 药品供应链 用药保障
原文传递
中国10个地区成年人腌制蔬菜摄入情况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19
作者 喻唯 兰勇兵 +8 位作者 吕筠 孙点剑一 裴培 杜怀东 陈君石 陈铮鸣 李立明 余灿清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协作组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5,共7页
目的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队列10个地区不同种类腌制蔬菜摄入的地区、时间和人群分布特征。方法CKB项目分别在2004-2008年、2008年和2013-2014年开展了基线调查、第一次和第二次重复调查。根据10个地区第二次重复调查对象的咸... 目的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队列10个地区不同种类腌制蔬菜摄入的地区、时间和人群分布特征。方法CKB项目分别在2004-2008年、2008年和2013-2014年开展了基线调查、第一次和第二次重复调查。根据10个地区第二次重复调查对象的咸菜和酸泡菜平均摄入频率,将调查地区分为摄入咸菜为主地区、摄入酸泡菜为主地区和几乎不摄入腌制蔬菜地区。然后分别在前两组地区中运用logistic回归描述腌制蔬菜摄入的时间变化趋势和人群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他膳食特征的分布情况。结果摄入咸菜为主地区包括青岛、哈尔滨、苏州、浙江项目点,而摄入酸泡菜为主地区包括甘肃、四川项目点,两类地区分别纳入204036和105573名基线调查对象。摄入咸菜为主地区在基线调查、第一次和第二次重复调查腌制蔬菜的平均摄入频率分别为3.1、3.3、1.8 d/周;摄入酸泡菜为主地区相应的频率为2.8、2.7、1.6 d/周,均呈下降趋势(P<0.001)。基线调查时两类地区的已婚、文化程度较低者腌制蔬菜摄入频率均更高;摄入咸菜为主地区年龄较大者腌制蔬菜摄入频率更高,而摄入酸泡菜为主地区相反(P<0.001)。随着腌制蔬菜摄入频率的增加,两类地区经常摄入辣食、口味偏咸等人群比例也呈增加趋势(P<0.05)。结论CKB项目人群的腌制蔬菜摄入种类和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区和人群分布差异,摄入频率呈下降趋势,且与其他膳食特征存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腌制蔬菜 咸菜 酸泡菜 趋势分析 地区差异 人群差异
原文传递
数字教材在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应用及进展
20
作者 杨昕昱 董子奇 +3 位作者 王肖群 刘云涛 詹思延 王胜锋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7-601,共5页
本文旨在调查国内外流行病学领域的数字教材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发展情况。研究采用网站和文献库检索,梳理了国内外流行病学数字教材的建设情况。目前我国流行病学数字教材主要采用纸质书附加二维码的形式,提供视频、习题等教学资源,但... 本文旨在调查国内外流行病学领域的数字教材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发展情况。研究采用网站和文献库检索,梳理了国内外流行病学数字教材的建设情况。目前我国流行病学数字教材主要采用纸质书附加二维码的形式,提供视频、习题等教学资源,但存在交互程度不足等问题。国外较好的流行病学数字教材更注重个性化、交互性和富媒体技术的应用,通过实时笔记、互动动画、答题等功能提升教材的数字化程度和学习效果,值得借鉴。本研究为流行病学教学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教学 数字教材 交互性 应用与进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