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2022年国际药物流行病学与治疗风险管理会议研究热点分析
1
作者 杨子铭 孟祥龙 +2 位作者 崔浩亮 王胜锋 詹思延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408-1416,共9页
目的描述2022年国际药物流行病学与治疗风险管理会议(ICPE)提及的药物流行病学领域研究热点和作者合作关系,并与2021年结果进行比较。方法以2021—2022年ICPE会议摘要为数据源,利用Python提取文献信息,利用R软件networkD3包绘制作者和... 目的描述2022年国际药物流行病学与治疗风险管理会议(ICPE)提及的药物流行病学领域研究热点和作者合作关系,并与2021年结果进行比较。方法以2021—2022年ICPE会议摘要为数据源,利用Python提取文献信息,利用R软件networkD3包绘制作者和机构合作关系网络图,tidytext包对词条频率进行加权统计,获得热点疾病、药物和数据库等。结果共纳入2086篇ICPE会议文献。与2021年相比,2022年文献、作者和机构数量分别增加了58.8%,42.3%,24.9%。2022年共387位核心作者(含中国14位,均来自港台地区),构成26个密切合作群(含国内合作群2个);共161个核心研究机构(含中国8个),构成18个密切合作群(含中外合作群和国内合作群各1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2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热度一直很高,乳腺癌、帕金森病和痴呆的热度明显上升。阿片类药物、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抑制剂、抗精神病药等药物热度一直很高,抗抑郁药、COVID-19疫苗和抗高血压药的热度明显上升。热点数据库为英国临床实践研究数据链、IBM MarketScan商业索赔与遭遇数据库、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等。结论2021—2022年间,ICPE会议规模有所扩大,学者合作更加广泛和深入。然而,中国内地学者的参会交流合作状况与国外仍存在较大差距。乳腺癌、帕金森病、痴呆、抗抑郁药和COVID-19疫苗是2022年ICPE的新热点话题。本文展示的研究热点、合作网络对国内药物流行病学学者的未来研究选题与合作对象选择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药物流行病学与治疗风险管理会议 药物流行病学 文献计量学 社会网络分析
原文传递
1990—2019年中国龋病的疾病负担现状及变化趋势研究
2
作者 黄港 曹桂莹 刘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735-1741,共7页
背景龋病是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影响着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分析其疾病负担现状及变化趋势能够为龋病的防治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目的分析中国龋病的发病、患病和伤残损失寿命年(YLD)现状及变化趋势,为我国制订龋病防治策略... 背景龋病是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影响着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分析其疾病负担现状及变化趋势能够为龋病的防治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目的分析中国龋病的发病、患病和伤残损失寿命年(YLD)现状及变化趋势,为我国制订龋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提取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中1990—2019年中国乳牙龋病和恒牙龋病的发病、患病和YLD数据,计算1990—2019年中国乳牙龋病和恒牙龋病的发病人次、患病人数和YLD人年数的变化百分比,并应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1990—2019年中国乳牙龋病和恒牙龋病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患病率和YLD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与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与1990年相比,2019年中国乳牙龋病的发病人次、患病人数和YLD人年数分别减少了25.69%、28.74%和28.63%;恒牙龋病的发病人次、患病人数和YLD人年数分别增加了17.41%、15.84%和15.07%。2019年,在各年龄组中,5~9岁儿童乳牙龋病发病率(118.96%)最高,1~4岁儿童乳牙龋病患病率(53.08%)和YLD率(20.40/10万)最高;20~24岁成年人恒牙龋病的发病率(62.30%)、患病率(32.19%)和YLD率(32.41/10万)均最高。Joinpoint回归模型结果显示:1990—2019年,中国乳牙龋病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APC=0.21%,95%CI=0.19%~0.22%)、患病率(AAPC=0.03%,95%CI=0.01%~0.05%)和YLD率(AAPC=0.03%,95%CI=0.01%~0.05%)整体呈上升趋势;恒牙龋病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APC=-0.05%,95%CI=-0.05%~-0.04%)、患病率(AAPC=-0.23%,95%CI=-0.32%~-0.14%)和YLD率(AAPC=-0.22%,95%CI=-0.31%~-0.13%)整体呈下降趋势。结论中国1990—2019年乳牙龋病疾病负担呈现出加重趋势,尽管恒牙龋病的疾病负担有所下降但依旧严峻,预防龋病不能仅局限于儿童,而应该包括所有年龄段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龋病 恒牙龋病 牙科生理学现象 Joinpoint回归模型 2019全球疾病负担研究
下载PDF
效应修饰作用分析方法与案例解析系列(一):流行病学和经典Meta分析中的效应修饰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凤琪 杨智荣 +3 位作者 武珊珊 赵厚宇 詹思延 孙凤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8-154,共7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流行病学研究中效应修饰作用的定义、分类、特征及其研究意义,阐述效应修饰作用因子与混杂因素的区别与联系,并分别分析了效应修饰作用在流行病学原始研究及Meta分析中对结果的影响,通过图表展示了Meta分析中效应修饰作... 本文简要介绍了流行病学研究中效应修饰作用的定义、分类、特征及其研究意义,阐述效应修饰作用因子与混杂因素的区别与联系,并分别分析了效应修饰作用在流行病学原始研究及Meta分析中对结果的影响,通过图表展示了Meta分析中效应修饰作用可能出现的场景及其对应决策,旨在引起研究者对效应修饰作用的重视。本文通过“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这一实际案例展示经典Meta分析中如何识别和处理效应修饰作用,分别展示了亚组分析和Meta回归2种方法的分析思路和结果解读,并总结2种方法在探讨效应修饰作用方面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为未来研究者的方法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效应修饰作用 亚组分析 Meta回归
原文传递
中国10个地区成年人腌制蔬菜摄入情况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4
作者 喻唯 兰勇兵 +8 位作者 吕筠 孙点剑一 裴培 杜怀东 陈君石 陈铮鸣 李立明 余灿清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协作组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5,共7页
目的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队列10个地区不同种类腌制蔬菜摄入的地区、时间和人群分布特征。方法CKB项目分别在2004-2008年、2008年和2013-2014年开展了基线调查、第一次和第二次重复调查。根据10个地区第二次重复调查对象的咸... 目的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队列10个地区不同种类腌制蔬菜摄入的地区、时间和人群分布特征。方法CKB项目分别在2004-2008年、2008年和2013-2014年开展了基线调查、第一次和第二次重复调查。根据10个地区第二次重复调查对象的咸菜和酸泡菜平均摄入频率,将调查地区分为摄入咸菜为主地区、摄入酸泡菜为主地区和几乎不摄入腌制蔬菜地区。然后分别在前两组地区中运用logistic回归描述腌制蔬菜摄入的时间变化趋势和人群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他膳食特征的分布情况。结果摄入咸菜为主地区包括青岛、哈尔滨、苏州、浙江项目点,而摄入酸泡菜为主地区包括甘肃、四川项目点,两类地区分别纳入204036和105573名基线调查对象。摄入咸菜为主地区在基线调查、第一次和第二次重复调查腌制蔬菜的平均摄入频率分别为3.1、3.3、1.8 d/周;摄入酸泡菜为主地区相应的频率为2.8、2.7、1.6 d/周,均呈下降趋势(P<0.001)。基线调查时两类地区的已婚、文化程度较低者腌制蔬菜摄入频率均更高;摄入咸菜为主地区年龄较大者腌制蔬菜摄入频率更高,而摄入酸泡菜为主地区相反(P<0.001)。随着腌制蔬菜摄入频率的增加,两类地区经常摄入辣食、口味偏咸等人群比例也呈增加趋势(P<0.05)。结论CKB项目人群的腌制蔬菜摄入种类和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区和人群分布差异,摄入频率呈下降趋势,且与其他膳食特征存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腌制蔬菜 咸菜 酸泡菜 趋势分析 地区差异 人群差异
原文传递
中国10个地区成年男性Y染色体嵌合缺失流行病学分布及其与肺癌的前瞻性关联研究
5
作者 赵禹碹 宋明钰 +8 位作者 吕筠 余灿清 裴培 杜怀东 陈君石 陈铮鸣 李立明 孙点剑一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协作组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2,共7页
目的描述和分析中国10个地区成年男性Y染色体嵌合缺失(mLOY)携带者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并探究mLOY与肺癌的前瞻性关联。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基线调查(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体格指标等)、遗传分型及随访监测(截至2018... 目的描述和分析中国10个地区成年男性Y染色体嵌合缺失(mLOY)携带者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并探究mLOY与肺癌的前瞻性关联。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基线调查(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体格指标等)、遗传分型及随访监测(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健康结局),采用嵌合染色体变异工作流检测识别mLOY携带者,分年龄、地区、基线生活方式及疾病特征描述其流行病学分布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LOY的影响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究mLOY和肺癌的前瞻性关联,在不同年龄段及不同吸烟状况人群中进行分层研究,并采用乘积分布法分析mLOY在吸烟与肺癌关联间潜在的中介作用。结果研究纳入42859名成年男性,共检出2458名mLOY携带者(检出率为5.7%),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P<0.05),城市地区检出率(7.3%±0.2%)高于农村地区(4.7%±0.1%),吸烟可能是mLOY检出的危险因素(OR=1.49,95%CI:1.36~1.64)。经过平均11.1年随访,共累计观察到1041名肺癌新发病例,mLOY携带者新发肺癌的风险增加了24%(HR=1.24,95%CI:1.01~1.52),扩增性mLOY携带者(携带mLOY细胞分数≥10%)肺癌发生风险增加了50%(HR=1.50,95%CI:1.13~2.00),未发现年龄或吸烟状况的修饰效应作用(交互作用P>0.05)。mLOY在吸烟和肺癌关联中的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的点估计值(95%CI)为0.09(0.01~0.17)。结论我国10个地区成年男性mLOY检出率存在明显的社会人口经济学及生活方式分布差异,携带mLOY尤其是扩增性mLOY会显著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且mLOY可能在吸烟与肺癌的关联中起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染色体嵌合缺失 流行病学分布 肺癌 前瞻性关联
原文传递
数字教材在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应用及进展
6
作者 杨昕昱 董子奇 +3 位作者 王肖群 刘云涛 詹思延 王胜锋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7-601,共5页
本文旨在调查国内外流行病学领域的数字教材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发展情况。研究采用网站和文献库检索,梳理了国内外流行病学数字教材的建设情况。目前我国流行病学数字教材主要采用纸质书附加二维码的形式,提供视频、习题等教学资源,但... 本文旨在调查国内外流行病学领域的数字教材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发展情况。研究采用网站和文献库检索,梳理了国内外流行病学数字教材的建设情况。目前我国流行病学数字教材主要采用纸质书附加二维码的形式,提供视频、习题等教学资源,但存在交互程度不足等问题。国外较好的流行病学数字教材更注重个性化、交互性和富媒体技术的应用,通过实时笔记、互动动画、答题等功能提升教材的数字化程度和学习效果,值得借鉴。本研究为流行病学教学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教学 数字教材 交互性 应用与进展
原文传递
机器学习方法在预测麻精药品不合理使用风险中的应用现状和思考 被引量:2
7
作者 周虎子威 张云静 +3 位作者 于玥琳 聂晓璐 詹思延 王胜锋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446-457,共12页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不合理用药在欧美国家已造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评估麻精药品的滥用及其他不合理用药模式风险、监督麻精药品全流程合理合规使用是监管工作的重点难点。近年来,国外借助真实世界数据,采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预测模...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不合理用药在欧美国家已造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评估麻精药品的滥用及其他不合理用药模式风险、监督麻精药品全流程合理合规使用是监管工作的重点难点。近年来,国外借助真实世界数据,采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预测模型以快速识别药物滥用和药物使用障碍,以及预测药物依赖、持续使用等不合理使用模式和不良反应等研究日益增多,然而我国学者对类似研究范式关注仍较少。通过梳理麻精药品预测模型研究现状,集中关注阿片类药物用药风险预测相关研究,概括研究场景和研究设计要点,提出对模型转化和我国监管重点的思考,以期为将机器学习用于中国麻精药品监管领域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品 精神药品 药物滥用 物质使用障碍 药物不良反应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乳腺癌患者新发心血管疾病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基于内蒙古区域医疗数据
8
作者 张云静 乔丽颖 +6 位作者 祁萌 严颖 亢伟伟 刘国臻 王明远 席云峰 王胜锋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1-479,共9页
目的:开发和验证乳腺癌患者新发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3年预测模型。方法:基于内蒙古区域医疗数据,纳入接受抗肿瘤治疗的18岁以上乳腺癌女性患者。多因素Fine&Gray模型纳入预测因子后,使用Lasso回归筛选变量,在... 目的:开发和验证乳腺癌患者新发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3年预测模型。方法:基于内蒙古区域医疗数据,纳入接受抗肿瘤治疗的18岁以上乳腺癌女性患者。多因素Fine&Gray模型纳入预测因子后,使用Lasso回归筛选变量,在训练集上拟合Cox比例风险、Logistic回归、Fine&Gray、随机森林和XGBoost模型,在测试集上分别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和校准曲线评价模型区分度和校准度。结果:共纳入19325例接受抗肿瘤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平均年龄(52.76±10.44)岁,中位随访时间1.18年[四分位距(interquartile range,IQR):2.71]。7856例患者(40.65%)在乳腺癌诊断3年内发生CVD。Lasso回归筛选的预测因子为乳腺癌诊断年龄、居住地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肿瘤分期、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及脑血管疾病既往史、手术类型、化疗类型、放疗类型。不考虑生存时间时,XGBoost模型的AUC显著高于随机森林模型[0.660(95%CI:0.644~0.675)vs.0.608(95%CI:0.591~0.624),P<0.001]和Logistic回归[0.609(95%CI:0.593~0.625),P<0.001],Logistic回归和XGBoost模型的校准度更好。考虑生存时间时,Cox比例风险模型和Fine&Gray模型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00(95%CI:0.584~0.616)vs.0.615(95%CI:0.599~0.631),P=0.188],但Fine&Gray模型的校准度更好。结论:基于区域医疗数据建立乳腺癌新发CVD的预测模型具有可行性。不考虑生存时间时,Logistic回归和XGBoost模型的预测性能更好;考虑生存时间时,Fine&Gray模型的预测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心血管疾病 风险预测模型 危险性评估 计算机化病案系统
下载PDF
润燥止痒胶囊与氯雷他定片所致药物性肝损伤比较的真实世界队列研究
9
作者 龙子临 赵厚宇 +2 位作者 郑泳祺 王连心 孙凤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41-250,共10页
目的 比较润燥止痒胶囊与氯雷他定片所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风险差异。方法 基于药品安全性主动监测获取的电子病历数据,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提取2004—2021年口服润燥止痒胶囊或氯雷他定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12组的混杂因素后,采用... 目的 比较润燥止痒胶囊与氯雷他定片所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风险差异。方法 基于药品安全性主动监测获取的电子病历数据,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提取2004—2021年口服润燥止痒胶囊或氯雷他定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12组的混杂因素后,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2组人群DILI的发生风险。同时对匹配前及逆概率加权法后的数据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31 636例患者,其中口服润燥止痒胶囊的患者26 840例。匹配后2组各4 072例,润燥止痒胶囊组发生DILI的风险明显低于氯雷他定片组(0.12%vs.0.83%),OR=0.15 [95%CI(0.06,0.38)]。匹配前及逆概率加权后,润燥止痒胶囊组DILI发生率仍低于氯雷他定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润燥止痒胶囊在肝损伤安全性方面优于氯雷他定片。科学评价并理性对待何首乌及其制剂的肝毒性对于保障用药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燥止痒胶囊 氯雷他定片 药物性肝损伤 真实世界研究 回顾性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10
作者 曾保起 章萌 +2 位作者 刘晓智 盛凤 孙凤 《中国药师》 CAS 2024年第1期135-144,共10页
目的系统评价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酒精性肝病(AL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Trial.gov、中国知网、SinoMed、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搜集有关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ALD的随... 目的系统评价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酒精性肝病(AL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Trial.gov、中国知网、SinoMed、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搜集有关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ALD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使用Stata 17.0软件进行随机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个RCT,包含80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12,95%CI(1.04,1.20),P=0.0038];与对照组相比,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可以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MD=-18.92 U/L,95%CI(-27.75,-10.09),P<0.00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MD=-31.19 U/L,95%CI(-46.27,-16.11),P=0.0001]、总胆红素(TBiL)水平[MD=-7.31μmol/L,95%CI(-10.75,-3.88),P<0.001]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MD=-48.93 U/L,95%CI(-54.64,-43.21),P<0.001]。仅1项研究报告了轻度的不良反应,6项研究均报告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当前证据显示,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ALD可以提高有效率,改善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GGT)的水平,不良反应较少。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烯磷脂酰胆碱 酒精性肝病 有效性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的队列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于欢 杨若彤 +7 位作者 王斯悦 吴俊慧 王梦莹 秦雪英 吴涛 陈大方 武轶群 胡永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56-464,共9页
目的:探索2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二甲双胍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关联。方法:基于“北方农村地区居民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家系队列”工作,采用队列研究设计,选取北京市房山区2625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进入队列时是否使用二甲双胍,利用... 目的:探索2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二甲双胍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关联。方法:基于“北方农村地区居民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家系队列”工作,采用队列研究设计,选取北京市房山区2625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进入队列时是否使用二甲双胍,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比较不同组别随访过程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情况。使用二甲双胍的研究对象首先与所有未使用二甲双胍者进行比较,然后进一步分别与未使用降糖药者及使用其他降糖药者进行比较。结果:纳入的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为(59.5±8.7)岁,男性占41.9%。中位随访时间为4.5年,共发生84例缺血性脑卒中,粗发病率为6.4(95%CI:5.0~7.7)/1000人年。研究对象中有1149例使用二甲双胍,1476例未使用二甲双胍(其中593例使用其他降糖药物,883例未使用降糖药物)。与未使用二甲双胍者相比,使用二甲双胍者发生缺血型脑卒中的风险比(hazard ratio,HR)为0.58(95%CI:0.36~0.93;P=0.024)。与使用其他降糖药组相比,HR为0.48(95%CI:0.28~0.84;P<0.01);与未使用降糖药组相比,HR为0.65(95%CI:0.37~1.13;P=0.13)。在≥60岁患者中,与所有未使用二甲双胍者及使用其他降糖药者比较,二甲双胍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HR:0.48,95%CI:0.25~0.92;P<0.05)。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中,二甲双胍使用和较低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相关(HR:0.32,95%CI:0.13~0.77;P<0.05);在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中,该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HR:0.97,95%CI:0.53~1.79;P>0.05);血糖控制与二甲双胍的使用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存在交互作用(P_(交互)<0.05)。结论:在我国北方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二甲双胍的使用和较低的缺血性脑卒发病风险相关;血糖控制水平和二甲双胍使用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可能存在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队列研究 二甲双胍 缺血性脑卒中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不同策略比较:一项马尔可夫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明露 刘秋萍 +7 位作者 巩超 王佳敏 周恬静 刘晓非 沈鹏 林鸿波 唐迅 高培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0-487,共8页
目的:在中国鄞州电子健康档案研究(Chinese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Research in Yinzhou,CHERRY)中,比较实施不同指南推荐的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策略预期的获益与风险。方法:采用马尔可夫(Markov)模型模拟所比较的不同策略... 目的:在中国鄞州电子健康档案研究(Chinese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Research in Yinzhou,CHERRY)中,比较实施不同指南推荐的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策略预期的获益与风险。方法:采用马尔可夫(Markov)模型模拟所比较的不同策略:策略(1):对40~69岁心血管病高风险人群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干预(2020年《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策略(2):对40~59岁心血管病高风险人群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干预(2022年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推荐声明》);策略(3):对40~69岁心血管病高风险且基线血压控制良好(150/90 mmHg以下)的人群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干预(2019年《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循环周期设为1年,模拟10年,获益指标包括增加的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QALY)和每预防一例缺血性事件的需治疗人数(number needed to treat,NNT),风险指标包括每增加一例出血性事件的需应对危害人数(number needed to harm,NNH),计算人群净获益(可预防的缺血性事件数减去增加的出血性事件数)及其NNT。结果:共纳入212153名研究对象,采用策略(1)~(3)进行阿司匹林干预的人数分别为34235、2813和25111。策略(3)预期增加的QALY最多,为403[95%不确定性区间(uncertainty interval,UI):222~511]年,其获益指标的NNT仅比策略(1)增加了4(95%UI:3~4)人,但风险指标的NNH增加了39(95%UI:19~132)人,显示策略(3)的安全性更好。三种策略净获益的NNT分别为131(95%UI:102~239)人、256(95%UI:181~737)人和132(95%UI:104~232)人,在净获益效率相似时,QALY和安全性更好的策略(3)具有优势。结论:采用三种策略在CHERRY人群中均能获得净获益,相比之下考虑血压控制水平的策略可兼顾效果获益与安全性风险,并获得较好的干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一级预防 阿司匹林 马尔可夫模型
下载PDF
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相关研究现状 被引量:4
13
作者 缪珂 高文静 +2 位作者 秦雪英 吴涛 詹思延 《医学教育管理》 2023年第2期173-178,190,共7页
课程思政是为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教育教学理念,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是课程思政实践的重要参考。目前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仍处于摸索阶段,本文在通过初步归纳课程思政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资源库建设流程,即明确课程思政目标、... 课程思政是为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教育教学理念,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是课程思政实践的重要参考。目前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仍处于摸索阶段,本文在通过初步归纳课程思政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资源库建设流程,即明确课程思政目标、挖掘思政元素、选取思政资源、融合思政资源与课程内容这4个环节,为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提供参考;并提出为促进资源库的共享与使用,可以建设云储存形式的开放资源库并对资源库进行定期更新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资源库 建设流程
下载PDF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随机对照试验模拟研究设计、评价与实例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佐相 龙子临 +3 位作者 赵厚宇 詹思延 宋海波 孙凤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3年第10期124-131,共8页
目前开展的真实世界研究(real world study,RWS)仍存在诸多局限性,而未能在卫生技术评估方面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有必要改进传统RWS设计,以产生高质量的医学证据。策略之一是仿照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 目前开展的真实世界研究(real world study,RWS)仍存在诸多局限性,而未能在卫生技术评估方面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有必要改进传统RWS设计,以产生高质量的医学证据。策略之一是仿照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开展观察性研究(又称RCT仿真或模拟研究),既借鉴了RCT设计优势,增强了因果推断的强度,又保留了RWS的代表性,可以作为打通药品上市前与上市后证据链的桥梁,以期为医疗决策提供合理的证据支撑。仿照RCT开展观察性研究分为两步:第一步,基于临床问题构建一个目标试验,参照目标试验关键特征构建相应的RWS方案(包括纳排标准、治疗策略、分配程序、随访、结局定义、因果对比和统计分析策略),特别注意减小模拟差异和控制相关偏倚;第二步,使用真实世界数据(real world data,RWD)按照既定研究方案进行数据分析,得到相应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对照试验 随机对照试验仿真/模拟研究 目标试验 真实世界证据 效力-效果差距
下载PDF
真实世界数据在疫苗上市后安全性主动监测中适用性评价分析
15
作者 吴昀效 于玥琳 +3 位作者 王胜锋 孙凤 孟若谷 詹思延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10期1081-1089,1098,共10页
目的梳理真实世界数据(real-world data,RWD)在疫苗上市后安全性主动监测的适用性评价内容和方法,初步搭建符合我国RWD特点的适用性评价指标框架。方法采用概括性评价方法,检索和筛选RWD在疫苗上市后主动监测中适用性评价的相关研究和... 目的梳理真实世界数据(real-world data,RWD)在疫苗上市后安全性主动监测的适用性评价内容和方法,初步搭建符合我国RWD特点的适用性评价指标框架。方法采用概括性评价方法,检索和筛选RWD在疫苗上市后主动监测中适用性评价的相关研究和指南性文件,提取并标绘适用性评价指标及内容,结合框架整合法初步确定层级化的适用性评价指标结构。结果纳入文献51篇,中国8篇(15.69%)。共提取出229条评价指标,形成了RWD在疫苗上市后安全性主动监测中适用性评价框架,包括3个一级指标(数据溯源、数据可靠性和数据相关性)、8个二级指标(数据源基本特征、数据收集、数据治理、完整性、准确性、数据内容、数据覆盖范围、数据特征)和31个三级指标。关键变量的准确性(60.78%)、人群覆盖规模(45.10%)、及时性(39.22%)和关键变量的完整性(35.29%)是在纳入文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三级指标。三级指标的分布情况根据RWD类型、疫苗种类和医疗体系划分而不同。结论疫苗主动监测领域尚缺少标准化的RWD适用性评价维度和方法,初步构建的适用性评价指标框架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未来仍需开展专家论证确保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从而推进我国疫苗主动监测系统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世界数据 疫苗 上市后 主动监测 数据 适用性 评价
下载PDF
广州市老年人口预期寿命的宏观影响因素研究
16
作者 席俊彦 林晓 +2 位作者 梁伯衡 顾菁 郝元涛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23年第2期191-196,共6页
目的探索广州市宏观因素与老年人口预期寿命的相关性。方法使用广州市户籍人口死因监测数据,测算2011—2020年广州市11个行政区的老年人口预期寿命。引入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提取宏观因素的主要信息,构建混合效应模型估计宏观因素对老年... 目的探索广州市宏观因素与老年人口预期寿命的相关性。方法使用广州市户籍人口死因监测数据,测算2011—2020年广州市11个行政区的老年人口预期寿命。引入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提取宏观因素的主要信息,构建混合效应模型估计宏观因素对老年人口预期寿命的作用方向和强度。结果2011年广州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预期寿命为24.3岁(95%CI:24.2~24.4岁),2020年为25.4岁(95%CI:25.3~25.5岁),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0.6%(95%CI:0.4%~0.7%)。混合效应模型结果显示,主成分1(经济密度、户籍密度、每千人病床数、每千人执业医师数)和主成分2(净迁移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份和主成分3(自然增长率、城镇化率)的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城市宏观因素对老年人口的预期寿命存在健康效应,需要在制定公共政策时予以充分考虑,助力推进健康老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预期寿命 宏观影响因素
下载PDF
取暖固体燃料暴露及其时长对30~79岁居民呼吸系统疾病发病风险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17
作者 张松 陈晓芳 +7 位作者 陈小芳 伍霞 常晓宇 吕筠 余灿清 裴培 孙点剑一 吴先萍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0-497,共8页
目的探讨取暖固体燃料暴露及其时长与呼吸系统疾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方法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四川省彭州市项目点数据,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取暖固体燃料暴露及其时长与总呼吸系统疾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进一步分析其... 目的探讨取暖固体燃料暴露及其时长与呼吸系统疾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方法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四川省彭州市项目点数据,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取暖固体燃料暴露及其时长与总呼吸系统疾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进一步分析其与呼吸系统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炎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结果共纳入46082名30~79岁研究对象,冬季11634名(25.25%)进行取暖,其中8885名(19.28%)使用清洁燃料,2749名(5.97%)使用固体燃料;34448名(74.75%)不取暖。控制多个混杂因素后,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与清洁燃料相比,不取暖降低总呼吸系统疾病(HR=0.81,95%CI:0.77~0.86)、COPD(HR=0.86,95%CI:0.78~0.95)、肺炎(HR=0.80,95%CI:0.74~0.86)的发病风险;固体燃料暴露增加总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HR=1.10,95%CI:1.01~1.20),与COPD、肺炎的发病风险无统计学关联。与没有固体燃料暴露相比,随着固体燃料暴露时长增加,总呼吸系统疾病(1~19年:HR=1.23,95%CI:1.10~1.37;20~39年:HR=1.25,95%CI:1.16~1.35;≥40年:HR=1.26,95%CI:1.15~1.39)及肺炎(1~19年:HR=1.21,95%CI:1.03~1.42;20~39年:HR=1.30,95%CI:1.16~1.46;≥40年:HR=1.35,95%CI:1.18~1.54)发病风险增加(趋势检验均P<0.001);固体燃料暴露时长1~19、20~39年使COPD的发病风险增加23%(HR=1.23,95%CI:1.02~1.49)、16%(HR=1.16,95%CI:1.00~1.35)。结论取暖固体燃料暴露增加了总呼吸系统疾病、COPD、肺炎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燃料 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炎 发病风险
原文传递
苏州市成年人睡眠时长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风险关联的前瞻性研究
18
作者 杨梦诗 范习康 +11 位作者 苏健 宛星霖 俞浩 陆艳 华钰洁 金建荣 裴培 余灿清 孙点剑一 吕筠 陶然 周金意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1-338,共8页
目的探讨苏州市成年人睡眠时长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的前瞻性关联。方法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苏州市吴中区项目点53269名30~79岁调查对象的基线和随访信息,基线调查开展于2004-2008年,本研究使用的数据随访截至2017年12月3... 目的探讨苏州市成年人睡眠时长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的前瞻性关联。方法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苏州市吴中区项目点53269名30~79岁调查对象的基线和随访信息,基线调查开展于2004-2008年,本研究使用的数据随访截至2017年12月31日。剔除基线气流阻塞者、基线调查时自报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数据异常或缺失的研究对象后,最终纳入分析45336名。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睡眠时长与COPD发病风险的关联,并计算发病风险比(HR)值及其95%CI。按照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进行分层分析,根据吸烟状况和每日睡眠时长交叉分组进行联合分析。结果研究对象中位随访时间为11.12年,随访期间共诊断COPD 515名。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每日睡眠时长≥10 h增加COPD发病风险(HR=1.42,95%CI:1.03~1.97)。联合分析结果显示,睡眠时长过长(≥10 h)可显著增加吸烟者COPD发病风险(HR=2.49,95%CI:1.35~4.59,交互作用P<0.001)。结论每日睡眠时长过长(≥10 h)可以增加苏州市成年人中COPD发病风险,在吸烟者中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睡眠时长 前瞻性研究
原文传递
临床干预措施效力-效果差距弥合的方法学研究进展(一):改善真实世界研究的效果估计
19
作者 刘佐相 龙子临 +9 位作者 杨智荣 石舒原 许欣然 赵厚宇 杨祖耀 符祝 宋海波 林腾飞 詹思延 孙凤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6-293,共8页
目的干预措施在临床实践中的实际干预效果与随机对照试验(RCT)中表现的效力存在差异,即效力-效果差距。RCT结果与真实世界研究(RWS)结果的差异可能无法代表真实的效力-效果差距,这是因为当RWS与RCT在研究设计上有较大差异,或RWS结果估... 目的干预措施在临床实践中的实际干预效果与随机对照试验(RCT)中表现的效力存在差异,即效力-效果差距。RCT结果与真实世界研究(RWS)结果的差异可能无法代表真实的效力-效果差距,这是因为当RWS与RCT在研究设计上有较大差异,或RWS结果估计存在偏倚时,效力-效果的估计可能是有偏的。其次,当发现干预措施存在效力-效果差距,不能对所有患者实行一刀切的临床决策,而需要进一步评估影响干预措施效果的真实世界因素,识别可能取得期望效用的患者群体。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6个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的中英文文献,采用概括性综述的方法,对如何改进RWS设计从而弥合效力-效果差距的方法进行归纳整合和定性描述。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探讨如何以RCT研究方案为模板,制定相应的RWS方案,在正确估计效力-效果差距的基础上,进一步评估干预措施在患者亚群中的效果,选取能获得预期收益风险比的患者亚群,从而弥合效力-效果差距。结论使用医疗大数据,模拟目标试验方案关键特征,可以提高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弥合效力-效果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对照试验 真实世界证据 目标试验 效力 效果
原文传递
临床干预措施效力-效果差距弥合的方法学研究进展(二):增强临床试验结果的外推性
20
作者 刘佐相 龙子临 +9 位作者 杨智荣 石舒原 许欣然 赵厚宇 杨祖耀 符祝 宋海波 林腾飞 詹思延 孙凤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9-584,共6页
目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通常具有严格的实施标准,纳入的研究对象特征以及干预实施条件与真实临床环境具有较大差异,这会导致干预措施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的风险-效益与RCT中表现出的风险-效益存在差异,结果的外推性受到很大限制。因此需要... 目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通常具有严格的实施标准,纳入的研究对象特征以及干预实施条件与真实临床环境具有较大差异,这会导致干预措施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的风险-效益与RCT中表现出的风险-效益存在差异,结果的外推性受到很大限制。因此需要一些方法增强RCT结果的外推性,以评估药物在真实人群和真实临床实践环境中的真实效果。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6个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的中英文文献。采用概括性综述的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归纳整合和定性描述。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纳入文献中增强效力外推性的方法可以归纳为3类:①改善传统RCT设计,增强人群代表性;②将RCT数据与真实世界数据(RWD)结合分析;③根据真实世界患者特征,校准RCT结果。结论改进RCT设计,增强人群代表性,可提高RCT结果的外推性;将RCT数据与RWD结合分析,可发挥不同来源数据的优势;根据真实世界人群特征校准RCT结果,可预估干预措施在真实世界患者群体中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对照试验 真实世界数据 效力-效果差距 外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