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贝沙罗汀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海林 李明航 +2 位作者 饶江艳 田晓翠 董志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0年第8期610-615,共6页
目的探讨贝沙罗汀(Bexarotene)对脑缺血再灌注(CIR)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5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贝沙罗汀组(5 mg/kg),每组15只。采用线栓法建立短暂小鼠中动脉栓塞(t MCAO)模型,再灌注后通过神... 目的探讨贝沙罗汀(Bexarotene)对脑缺血再灌注(CIR)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5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贝沙罗汀组(5 mg/kg),每组15只。采用线栓法建立短暂小鼠中动脉栓塞(t MCAO)模型,再灌注后通过神经行为学评分观察小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HE染色观察脑部皮层损伤侧神经元病理变化;TUNEL染色检测脑部皮层损伤侧神经元凋亡;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损伤部位Cleaved Caspase-3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损伤脑组织中JN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C-Jun、P-JNK及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贝沙罗汀组小鼠神经功能缺损明显较重(P <0.05),皮层神经元损伤分级明显增加(P <0.05),损伤部位TUNEL阳性细胞数及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明显较高(P <0.05),同时损伤侧小鼠脑组织JNK、C-Jun、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 <0.05);与模型组相比,贝沙罗汀组小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较低(P <0.05),贝沙罗汀可有效阻止t MCAO后脑组织形态学的改变(P <0.05),降低小鼠损伤侧脑组织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及P-JNK、P-C-Jun、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P <0.05)。结论贝沙罗汀对CIR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该作用可能通过抑制JNK/Caspase-3信号通路的激活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沙罗汀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神经保护作用 细胞凋亡 JNK/Caspase-3信号通路
下载PDF
二肽基肽酶抑制剂类似物对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颖菊 王松 +6 位作者 刘海林 周春巧 彭红梅 文君 陈宇 黄冬梅 范治国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二肽基肽酶抑制剂类似物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取新生SD大鼠进行小胶质细胞的原代培养并分离纯化。本研究分为空白组、阴性对照组、LPS组、药物组(每组平行测定3次),药物提前48 h预处理... 目的探讨二肽基肽酶抑制剂类似物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取新生SD大鼠进行小胶质细胞的原代培养并分离纯化。本研究分为空白组、阴性对照组、LPS组、药物组(每组平行测定3次),药物提前48 h预处理。使用MTT法筛选LPS诱导小胶质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观察不同浓度下二肽基肽酶抑制剂类似物对LPS刺激小胶质细胞的作用。使用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Toll样受体4(TLR-4)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NF-κB mRNA的表达。结果经LPS刺激后,SD大鼠小胶质细胞生长迅速,并可检测到大量炎性因子释放。与空白组相比,加入二肽基肽酶抑制剂类似物后,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增殖被明显抑制,处理48 h后对小胶质细胞的IC50为1.014×10-2μmol/L。二肽基肽酶抑制剂类似物能明显抑制小胶质细胞TNF-α和IL-1β的释放(P<0.01),并降低小胶质细胞TLR-4和NF-κB的表达。结论二肽基肽酶抑制剂类似物对LPS刺激的小胶质细胞增殖及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小胶质细胞TLR-4、NF-κB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肽基肽酶抑制剂类似物 小胶质细胞 脂多糖 TLR-4 NF-ΚB
下载PDF
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上市后不良反应信号的挖掘与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刘海林 袁红梅 +6 位作者 王虎 刁俊林 周春巧 丁晓莉 张雪林 董志 王松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18-1123,共6页
目的:挖掘唑类抗真菌药物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上市后的安全警戒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2004年1月1日-2019年3月30日接收的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药... 目的:挖掘唑类抗真菌药物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上市后的安全警戒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2004年1月1日-2019年3月30日接收的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数据挖掘方法对这4种唑类药物进行不良反应(ADR)信号挖掘,重点分析该类药品说明书安全性信息所涉及的主要ADR。结果:提取FAERS数据库信息得到氟康唑ADE报告27 831例、酮康唑ADE报告5 712例、伊曲康唑ADE报告5 381例、伏立康唑ADE报告11 333例。经ROR法检测,上述4种唑类药物在医学检查、血液和淋巴系统疾病、肾脏和泌尿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与肝胆疾病中均出现ADR强信号。其中,氟康唑、伏立康唑肝毒性ADR信号较强(氟康唑ROR=6.51,伏立康唑ROR=14.65);伊曲康唑类库欣综合征(ROR=24.86)和肾上腺抑制(ROR=44.06)ADR检测结果显示为强信号;酮康唑、伊曲康唑在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中ADR信号较强(酮康唑ROR=15.64,伊曲康唑ROR=23.26),而酮康唑在皮肤及皮下组织疾病中ADR信号强度(ROR=2.81)明显强于其他药物。此外,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引起出血性膀胱炎在其说明书中尚未收录(氟康唑ROR=17.73,伊曲康唑ROR=31.43,伏立康唑ROR=17.06);氟康唑引起网状青斑(ROR=10.50)在其说明书中尚未收录。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相关主要ADR差异性的认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引起出血性膀胱炎,氟康唑引起网状青斑等说明书中未提及、但真实世界发生率又较高的ADR,以及伊曲康唑导致的类库欣综合征和肾上腺抑制等虽然说明书中有提及、但检测结果呈异常强信号的ADR应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康唑 酮康唑 伊曲康唑 伏立康唑 不良反应 信号挖掘 报告比值比
下载PDF
基于文本挖掘技术分析抗生素后效应及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唐金凤 杨武斌 +2 位作者 王松 刘海林 周春巧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2680-2683,共4页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技术分析抗生素后效应(PAE),为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抗生素后效应""抗菌后效应""抗菌药物后效应"为关键词,检索1996年1月1日-2017年10月13日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技术分析抗生素后效应(PAE),为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抗生素后效应""抗菌后效应""抗菌药物后效应"为关键词,检索1996年1月1日-2017年10月13日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等数据库中发表的有关具有PAE的抗生素及其作用的细菌、联合用药对PAE的影响、影响PAE持续时间的因素,分析临床合理应用等信息,提出其合理应用的建议。结果:共检索出文献349篇,涉及到62种具有PAE的抗生素及其复合剂。具有PAE的抗生素种类主要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酰胺醇类和其他类等;频数排名前10位的抗生素依次为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奈替米星、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庆大霉素、加替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和磷霉素;具有PAE的抗生素作用的细菌频数排名前8位的依次是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溶血葡萄球菌;共涉及27种联合用药,其中常见的是环丙沙星+磷霉素、奈替米星+头孢他啶、阿莫西林+奈替米星。影响PAE的持续时间因素频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抗生素种类、抗生素浓度、联用、细菌种类、细菌浓度,机体状态,药物接触时间,药动学参数,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析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主要措施包括设计科学合理的给药方案,调整、制订治疗方案和评价新的抗生素。结论:文本挖掘技术可以比较客观、系统地总结出PAE的发生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临床医师、药师应根据各类抗生素PAE的长短、结合药动学参数设计和调整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挖掘技术 抗生素 抗生素后效应 细菌 合理应用
下载PDF
蒙特卡洛模拟法在抗菌药物治疗ICU患者大肠埃希菌感染时初始给药方案制订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姚欣凯 吴洪文 +1 位作者 刘海林 凌宙贵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394-2398,共5页
目的:为抗菌药物治疗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患者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 coli)感染时初始给药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基于CHINET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2016年发布的关于医院的E. coli耐药监测报告,收集全国19所三级甲等医院标示... 目的:为抗菌药物治疗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患者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 coli)感染时初始给药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基于CHINET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2016年发布的关于医院的E. coli耐药监测报告,收集全国19所三级甲等医院标示为ICU病区临床分离的E. coli,选取对E. coli耐药率低于40%且临床实际工作中使用率较高的抗菌药物为研究对象,拟定模拟给药方案,运用蒙特卡洛模拟法模拟不同给药方案对ICU病区"E. coli感染患者"中10 000"例"的临床疗效,以%f T>MIC>5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f T>MIC>40%(美罗培南)、fcmax/MIC>10(阿米卡星)为目标阈值,计算"群体患者"达到目标阈值的累积响应百分率(CFR),最佳给药方案要求CFR≥90%。并与临床ICU病区275例病例进行对照。结果:确定了4种抗菌药物,分别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共模拟了16种给药方案,其中头孢哌酮舒巴坦1种"3.0 g,q8 h",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种"2.25 g,q6 h""3.375 g,q8 h""3.375 g,q6 h",美罗培南2种"0.5 g,q8 h""1.0 g,q8 h",阿米卡星3种"0.4 g,q24 h""0.6 g,q24 h""0.8 g,q24 h",其CFR均大于90%,均可作为初始给药方案。临床结果与模拟结果基本一致。结论:上述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给药方案均可作为ICU患者E. coli感染时的初始经验药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动学 药效学 蒙特卡洛模拟 抗菌药物 大肠埃希菌 初始给药方案
下载PDF
对甲苯磺酰维达列汀抑制巨噬细胞焦亡和促进其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聂颖青 熊宝萍 +1 位作者 刘海林 刘颖菊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02-710,共9页
目的:探讨对甲苯磺酰维达列汀(PV)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焦亡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抗炎机制。方法:MTT法检测RAW264.7的细胞活力;细胞流式术检测RAW264.7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和caspase-1蛋白的表达;E... 目的:探讨对甲苯磺酰维达列汀(PV)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焦亡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抗炎机制。方法:MTT法检测RAW264.7的细胞活力;细胞流式术检测RAW264.7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和caspase-1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浓度;RT-qPCR法检测NLRP3、caspase-1、GSDMD、IL-1β、IL-18、caspase-11、caspase-3和Bax mRNA的表达。结果:PV显著抑制LPS刺激的巨噬细胞的活力,且呈剂量依赖性,同时促进RAW264.7巨噬细胞的凋亡(P<0.01);显著减少巨噬细胞上清液释放TNF-α、IL-1β和IL-6(P<0.01);减少caspase-1并增加caspase-3蛋白的表达(P<0.01);下调细胞中NLRP3、caspase-1、GSDMD、IL-1β、IL-18和caspase-11并上调caspase-3和Bax mRNA的表达(P<0.01)。结论:PV可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发生细胞焦亡并促进其凋亡,使炎症因子释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细胞凋亡 脂多糖 细胞焦亡 对甲苯磺酰维达列汀
下载PDF
达原饮的临床应用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7
作者 刘爽 晋臻 +3 位作者 刘海林 梁翠 陈宇 王松 《中南药学》 CAS 2021年第8期1695-1699,共5页
达原饮是治疗瘟疫初起邪伏膜原的要方,也是治疗湿邪内伏膜原证的要方。临床上通过加减化裁,可用于治疗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肝炎、发热等疾病。现代研究表明达原饮具有抗病毒、解热、抗炎等药理作用... 达原饮是治疗瘟疫初起邪伏膜原的要方,也是治疗湿邪内伏膜原证的要方。临床上通过加减化裁,可用于治疗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肝炎、发热等疾病。现代研究表明达原饮具有抗病毒、解热、抗炎等药理作用。本文主要对达原饮临床应用以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原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原文传递
贝沙罗汀上调线粒体自噬减轻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8
8
作者 饶江燕 李明航 +4 位作者 刁俊玲 王松 赵攀 张兴渝 刘海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40-945,共6页
目的探讨贝沙罗汀(Bexarotene)对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将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I/R)、药物组(Bexarotene),运用线栓法构建小鼠中动脉栓塞(transi... 目的探讨贝沙罗汀(Bexarotene)对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将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I/R)、药物组(Bexarotene),运用线栓法构建小鼠中动脉栓塞(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tMCAO)模型。术前连续5 d,每日一次腹腔注射给药。术后24 h对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进行评价;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病理改变;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P62及线粒体膜蛋白TOM20表达;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变化;检测线粒体ATP含量及膜电位水平评估各组线粒体功能。结果与I/R组相比,Bexarotene干预后可明显改善tMCAO小鼠神经行为学的评分,有效阻止tMCAO后脑组织形态学的改变,降低脑梗死体积,下调tMCAO小鼠脑组织P62、TOM20表达,上调LC3的表达,增加损伤部位自噬小体,维持了更好的线粒体功能。结论贝沙罗汀通过适度上调线粒体自噬,及时清除脑I/R后受损线粒体,减轻小鼠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沙罗汀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神经保护 线粒体自噬 LC3 MMP
下载PDF
龙胆泻肝汤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9
作者 周春巧 文君 陈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33期180-181,共2页
龙胆泻肝汤属于传统的中医汤药,包括10味中药,有泻肝但不伤肝、利湿但不伤阴的功效,诸药配伍应用相辅相成,疗效确切。龙胆泻肝汤主要用于治疗皮肤科疾病,具有抗菌、解热、利胆、消炎、安神、利尿等作用。近年来,随着对龙胆泻肝汤的深入... 龙胆泻肝汤属于传统的中医汤药,包括10味中药,有泻肝但不伤肝、利湿但不伤阴的功效,诸药配伍应用相辅相成,疗效确切。龙胆泻肝汤主要用于治疗皮肤科疾病,具有抗菌、解热、利胆、消炎、安神、利尿等作用。近年来,随着对龙胆泻肝汤的深入研究,其药理作用不断增多,本文就龙胆泻肝汤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泻肝汤 皮肤病 疱疹 药理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家庭药师服务模式对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的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丁晓莉 王松 +4 位作者 周春巧 王虎 刘海林 张雪林 刘焕云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32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索家庭药师制服务模式对心房颤动(AF)患者服用抗凝药物华法林治疗的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两江新区第一人民医院于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120例A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64... 目的探索家庭药师制服务模式对心房颤动(AF)患者服用抗凝药物华法林治疗的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两江新区第一人民医院于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120例A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和随访,观察组实施家庭药师制服务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1年后的华法林抗凝知识问卷得分、服药依从性问卷得分、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达标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出院后1年,观察组华法林抗凝知识问卷得分、服药依从性问卷得分和INR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出血和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药师制服务模式能提高AF患者华法林抗凝知识的知晓率、治疗依从性和INR的达标率,同时可以降低患者出血及血栓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药师制 心房颤动 华法林 抗凝 依从性 预后
下载PDF
基因检测指导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的病例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丁晓莉 王娜 王松 《现代医药卫生》 2019年第6期956-958,共3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冠心病发病的最根本原因,血浆中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对动脉粥样...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冠心病发病的最根本原因,血浆中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他汀类药物主要降低LDL-C、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其降脂疗效和使心血管获益已经得到反复证实和充分肯定[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剂师 瑞舒伐他汀 基因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贝沙罗汀对氧糖剥夺/再灌注诱导HT22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12
作者 张雪林 王松 +2 位作者 田晓翠 董志 刘海林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2年第9期753-758,共6页
目的探究贝沙罗汀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诱导的海马神经元细胞系HT22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体外培养HT22,并将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OGD/R组)、药物干预组(OGD/R+Bex组)、JNK特异性抑制剂(SP)组(OGD/R+SP... 目的探究贝沙罗汀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诱导的海马神经元细胞系HT22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体外培养HT22,并将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OGD/R组)、药物干预组(OGD/R+Bex组)、JNK特异性抑制剂(SP)组(OGD/R+SP组)及药物干预合并SP组(OGD/R+Bex+SP组),使用不同浓度贝沙罗汀(0.1~9μmol·L^(-1))或SP干预细胞,MTT检测HT22的生存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水平,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JN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在体外模拟的HT22损伤的OGD/R模型中,与OGD/R组相比,9μmol·L^(-1)贝沙罗汀能显著提高OGD/R状态下HT22生存率(P<0.05),减少HT22凋亡(P<0.05)。与OGD/R组相比,9μmol·L^(-1)贝沙罗汀能显著降低凋亡相关蛋白P-JNK、P-C-Jun、Bax、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P<0.05),减轻HT22损伤。结论贝沙罗汀在体外对OGD/R引起的HT22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JNK/Caspase-3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沙罗汀 氧糖剥夺/再灌注 HT22 细胞调亡 JNK/Caspase-3
下载PDF
人参皂苷Rh2和Rg3对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元媛 王欢 +1 位作者 周平 刘海林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2年第5期539-543,共5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h2和Rg3在免疫微环境中通过调节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对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将胃癌细胞MGC-803分为三组,即对照组、Rh2+Rg3组(采用40μg/mL混合有人参皂苷Rh2和Rg3的培养基)和Rh2+Rg3+PD-L1组(将转...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h2和Rg3在免疫微环境中通过调节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对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将胃癌细胞MGC-803分为三组,即对照组、Rh2+Rg3组(采用40μg/mL混合有人参皂苷Rh2和Rg3的培养基)和Rh2+Rg3+PD-L1组(将转染PD-L1载体质粒以3×10^(3)的密度经过质量浓度为40μg/mL的人参皂苷Rh2和Rg3处理)。采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D-L1的表达;采用Annexin-V检测胃癌细胞MGC-803的凋亡情况;采用EdU方法检测胃癌细胞MGC-803的增殖情况;采用Transwell检测胃癌细胞MGC-803的迁移和侵袭情况。结果:Rh2+Rg3组的PD-L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Rh2+Rg3+PD-L1组的PD-L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Rh2+Rg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h2+Rg3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Rh2+Rg3+PD-L1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Rh2+Rg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h2+Rg3组的细胞克隆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Rh2+Rg3+PD-L1组的细胞克隆数量明显高于Rh2+Rg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h2+Rg3组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Rh2+Rg3+PD-L1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Rh2+Rg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h2+Rg3组的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Rh2+Rg3+PD-L1组的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明显多于Rh2+Rg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皂苷Rh2和Rg3通过调节PD-L1的表达抑制胃癌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H2 人参皂Rg3 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 胃癌 增殖
下载PDF
我院医师对超说明书用药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雪林 王虎 +4 位作者 周春巧 刘海林 丁晓莉 文君 王松 《海峡药学》 2020年第2期183-187,共5页
目的了解医师对超说明书用药的认知情况,促进对超说明书用药的管理。方法通过纸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全院范围内的临床医师和实习医师进行超说明书用药认知情况调查,并用SPSS 19.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共回收到有效问卷20... 目的了解医师对超说明书用药的认知情况,促进对超说明书用药的管理。方法通过纸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全院范围内的临床医师和实习医师进行超说明书用药认知情况调查,并用SPSS 19.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共回收到有效问卷204份。受访医师中认为超说明书用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占73.53%,超说明书用药的原因为药品说明书修订滞后于药品研究的占86.76%,认为缺乏科学依据是说明书用药存在问题的占65.20%,认为具有充分文献报告支撑方可实施超说明书用药的占89.71%,认为患者对超说明书用药有必要知道的占92.71%,认为厂家应该对说明书及时修订规范超说明书用药管理的占81.37%,认为超说明书有效的占48.04%,知道申请院内超说明书用药具体流程的仅占10.29%,为患者实施超说明书用药时考虑到患者用药效果的占94.12%。结论超说明书用药情况与医师对其认知有着直接的关系。应加强对医师的合理用药教育和对超说明书用药管理,促进超说明书用药走向科学、合理和规范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师 超说明书用药 认知 调查分析 合理用药
下载PDF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3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明航 刘海林 +2 位作者 刁俊玲 周春巧(综述) 王松(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第11期1896-1899,共4页
Claudin-3是Claudin紧密连接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也是组成细胞间紧密连接的重要蛋白分子,在组成紧密连接的血脑物理屏障和维持细胞环境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表达的失衡会导致紧密连接遭到破坏,血脑物理屏障功能和分子之间的传递... Claudin-3是Claudin紧密连接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也是组成细胞间紧密连接的重要蛋白分子,在组成紧密连接的血脑物理屏障和维持细胞环境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表达的失衡会导致紧密连接遭到破坏,血脑物理屏障功能和分子之间的传递功能受到损伤,导致多种组织和细胞发生相应疾病,尤其和神经系统、胆固醇结石和肿瘤等疾病的关系显著。作者就目前有关Claudin-3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便临床了解Claudin-3在相关疾病检测、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方面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密连接蛋白 CLAUDIN-3 血脑屏障 神经系统 胆固醇结石 肿瘤 综述
下载PDF
我院33例α-硫辛酸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周春巧 张雪林 +2 位作者 王虎 刘海林 王松 《海峡药学》 2018年第10期259-261,共3页
目的分析我院α-硫辛酸注射液不良反应以及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对2015年~2017年我院33例使用α-硫辛酸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和总结。结果临床使用α-硫辛酸注射液存在的不良反应涉及多器官/系统,... 目的分析我院α-硫辛酸注射液不良反应以及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对2015年~2017年我院33例使用α-硫辛酸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和总结。结果临床使用α-硫辛酸注射液存在的不良反应涉及多器官/系统,且发生不良反应可能与多因素有关。结论α-硫辛酸注射液在临床使用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推荐的适应症、溶媒、浓度、滴速、滴注时长、遮光规范使用等要求,从而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硫辛酸注射液 不良反应 相关因素
下载PDF
复方脑肽节苷脂治疗3884例颅脑损伤患者安全性再评价
17
作者 谭安军 文君 +2 位作者 文娟 胡浪 毕晓梅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10期1680-1684,共5页
目的评价并探究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治疗3 884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安全性。方法 应用多中心、前瞻性、大样本医院集中监测方式评估颅脑损伤患者复方脑肽节苷脂治疗安全性,主要评价指标为患者治疗相关情况、转归、不良事件/反应发生率及严... 目的评价并探究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治疗3 884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安全性。方法 应用多中心、前瞻性、大样本医院集中监测方式评估颅脑损伤患者复方脑肽节苷脂治疗安全性,主要评价指标为患者治疗相关情况、转归、不良事件/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用药前后生命体征及血常规变化。结果 患者用药剂量为6(4,16)mL,注射时间为90(60,125)min,用药时间为7(4,11)d;3 884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92%;患者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13%与0.28%,轻度、中度、重度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12%、2.78%、0.41%,轻度、中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18%、0.10%,不良事件及反应涉及机体多个系统;患者用药前后体温、脉搏、呼吸频率、收缩压以及舒张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62,1.299,1.208,1.852,0.767;P>0.05);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42,3.170,3.471;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复方脑肽节苷脂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脑肽节苷脂 颅脑损伤 安全性
下载PDF
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用于4239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安全性再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曾钰 姚寅 +2 位作者 唐勇胜 孙玲 文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1期96-100,共5页
目的:评价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上市后用于4239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安全性,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非对照的临床研究设计方法,对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全国46家医疗机构中使用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 目的:评价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上市后用于4239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安全性,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非对照的临床研究设计方法,对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全国46家医疗机构中使用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的4239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基本情况、用药信息、药物不良反应及疾病转归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239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平均用药时间(13.62±2.22)d。用药期间仅13例经研究判断为药物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07%,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是集中在胃肠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4239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后有190例痊愈,3109例好转,912例无明显变化,27例病情加重,1例死亡。13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中10例患者治疗后出现好转,3例患者治疗后无明显变化。4239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用药情况中,49.99%患者药物使用剂量≤6 mL,50.0%患者药物使用剂量≧8 mL,不同药物使用剂量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溶媒种类以0.9%生理盐水为主,其次为5%葡萄糖,不同溶媒种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药物注射后81.17%患者未冲管,17.65%患者冲管,1.18%患者更换输液器,不同措施药物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92.19%患者未出现不合理用药,7.81%患者存在不合理用药,二者之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上市后在4239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风险可控,同时其不良反应症状均为前期已知或注射剂常见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 出血性脑卒中 安全性 评价
原文传递
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安全性
19
作者 谭安军 文君 +2 位作者 文娟 胡浪 毕晓梅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4844-4846,共3页
目的评价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CPCGI)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临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登记式的临床研究设计方法,收集463例AD患者,完成CPCGI的临床安全性再评价。结果患者中位CPCGI使用剂量为4.00 ml,中位CPCGI使用天数为... 目的评价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CPCGI)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临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登记式的临床研究设计方法,收集463例AD患者,完成CPCGI的临床安全性再评价。结果患者中位CPCGI使用剂量为4.00 ml,中位CPCGI使用天数为8.00 d,433例(93.52%)不存在不合理用药。用药过程中,51例(11.02%)出现用药不良事件,其中7例(1.51%)不良事件经研究判定为药物不良反应,属于少见级别,其中轻度6例(1.30%),中度1例(0.22%),不同特征AD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痊愈26例(5.62%),好转364例(78.62%),无明显变化73例(15.77%),未发现病情加重或死亡的患者;7例有药物不良反应者在治疗后有4例好转(57.14%),痊愈、无明显变化及不详各1例(14.29%)。结论CPCGI药物不良反应少见,且程度轻,其用于治疗AD的临床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 阿尔茨海默病(AD) 安全性
下载PDF
米托坦治疗肾上腺皮质癌的药理作用及安全性
20
作者 唐彦 张雪林 +7 位作者 刘鑫 梅丹 付强 李建涛 张谦 张鹏霄 左玮 张波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年第10期68-71,共4页
肾上腺皮质癌是罕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米托坦可选择性地破坏肾上腺皮质,为多个指南和共识所推荐的肾上腺皮质癌首选辅助治疗药物。米托坦片已在全球多个国家上市,并被欧洲药品管理局列为罕见病用药。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米托坦药理作用... 肾上腺皮质癌是罕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米托坦可选择性地破坏肾上腺皮质,为多个指南和共识所推荐的肾上腺皮质癌首选辅助治疗药物。米托坦片已在全球多个国家上市,并被欧洲药品管理局列为罕见病用药。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米托坦药理作用机制、血药浓度监测、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癌 米托坦 治疗药物监测 安全性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