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在道路养护工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马悦帆 高俊锋 《市政技术》 2024年第2期75-80,共6页
水性环氧乳化沥青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道路工程养护材料,因其优异的粘结性和路用性能逐渐受到关注。近年来,针对水性环氧树脂的制备、水性环氧乳化沥青的开发及其在道路养护工程中的应用已取得了部分研究成果。基于此,梳理对比了水... 水性环氧乳化沥青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道路工程养护材料,因其优异的粘结性和路用性能逐渐受到关注。近年来,针对水性环氧树脂的制备、水性环氧乳化沥青的开发及其在道路养护工程中的应用已取得了部分研究成果。基于此,梳理对比了水性环氧树脂体系及水性环氧乳化沥青研究现状及其制备方法,阐述分析了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及其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调查总结了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在道路养护工程中的应用情况,为进一步推广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环氧树脂 水性环氧乳化沥青 乳化沥青混合料 道路养护工程
下载PDF
组成材料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性能影响研究综述
2
作者 杨克 高俊锋 《市政技术》 2024年第1期200-205,共6页
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实现了沥青路面大中修过程中产生的废旧料资源化再利用,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与碳排放,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简要分析了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强度形成机理,探讨分析了组成材料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 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实现了沥青路面大中修过程中产生的废旧料资源化再利用,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与碳排放,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简要分析了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强度形成机理,探讨分析了组成材料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性能的影响;梳理了现有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研究中各组成成分参数,并提出相应措施,以期获得拌和性能、路用性能和耐久性优良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从而为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成材料 乳化沥青冷再生 混合料 性能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沥青路面内部缺陷无损检测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2
3
作者 朱洪洲 阳绪缘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10588-10604,共17页
为了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沥青路面内部缺陷和病害,以便及时采取养护或其他处理措施,保障道路行车安全。同时,为促进沥青路面内部隐性病害和缺陷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对现有沥青路面内部缺陷的无损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分别综述了探地雷达... 为了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沥青路面内部缺陷和病害,以便及时采取养护或其他处理措施,保障道路行车安全。同时,为促进沥青路面内部隐性病害和缺陷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对现有沥青路面内部缺陷的无损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分别综述了探地雷达的基本原理、在沥青路面检测中的应用以及探地雷达图谱的智能识别,超声波检测技术的检测原理、超声波的衰减规律研究和其在路面内部缺陷检测中的应用与研究,红外热成像技术、核子密度仪、无核密度仪和瑞利波法的检测原理和在沥青路面内部缺陷检测中的应用与研究,最后汇总了各检测技术的检测原理、检测缺陷类型和优缺点等,并探讨了各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沥青路面内部缺陷无损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应用与研究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内部缺陷 无损检测 探地雷达 超声波 红外热成像 无核密度仪 瑞利波
下载PDF
机制砂特性及其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朱洪洲 杜俊池 +2 位作者 陈祥 杨耸 谭祺琦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911-3922,共12页
随着天然砂开采的受限,机制砂的使用成为必然趋势。机制砂与天然砂的成砂过程差别较大,导致二者性能有着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影响了机制砂混凝土的性能。为了推进机制砂的应用,使制备的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满足应用要求,本文... 随着天然砂开采的受限,机制砂的使用成为必然趋势。机制砂与天然砂的成砂过程差别较大,导致二者性能有着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影响了机制砂混凝土的性能。为了推进机制砂的应用,使制备的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满足应用要求,本文从机制砂的制备方法、颗粒特性及混凝土配合比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展开分析,系统地总结了机制砂母岩岩性、石粉含量、颗粒形貌、级配以及混凝土配合比等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提出了现有研究的局限性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砂 石粉 岩性 颗粒形貌 级配 配合比
下载PDF
牡蛎壳粉沥青胶浆路用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博 周波 +2 位作者 程逸寰 张萌 唐乃膨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0,45,共6页
基于“双碳”背景下,以拓宽牡蛎壳绿色废物利用为途径,探索其用作沥青矿粉的可行性。通过制备牡蛎壳矿粉进行微观特性分析发现,与白云岩矿粉相比,牡蛎壳粉末颗粒更细,比表面积更大,表面更粗糙,密度更低,具有更优的黏结力。在此基础上进... 基于“双碳”背景下,以拓宽牡蛎壳绿色废物利用为途径,探索其用作沥青矿粉的可行性。通过制备牡蛎壳矿粉进行微观特性分析发现,与白云岩矿粉相比,牡蛎壳粉末颗粒更细,比表面积更大,表面更粗糙,密度更低,具有更优的黏结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动态剪切流变、多重应力蠕变恢复和弯曲梁流变等试验对比了5种粉胶比条件下牡蛎壳粉沥青胶浆的路用性能,从而确定了最佳粉胶比掺量和施工温度。研究结果表明:与白云岩矿粉沥青胶浆相比,牡蛎壳粉沥青胶浆具有更优的高温抗车辙性能和力学稳定性,其低温性能虽略逊于白云岩矿粉沥青胶浆,但仍满足较好的低温抗裂性能要求。鉴于牡蛎壳粉具备良好的路用性能、经济性与环保性,其在路面新建及养护工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牡蛎壳粉 沥青胶浆 路用性能 微观机理 粉胶比
下载PDF
生物沥青的制备方法与性能研究进展
6
作者 高俊锋 周奕池 +1 位作者 储晨骏 黄诗迪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2-170,共9页
基于石油沥青供应量的限制和环保考虑,发展环境友好的可再生生物沥青逐渐成为关注的热点。由于生物质原料的种类和生物质重油的提炼方法对生物沥青的性能有较大影响,同时生物沥青高温易老化、低温易脆化的性能不足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因... 基于石油沥青供应量的限制和环保考虑,发展环境友好的可再生生物沥青逐渐成为关注的热点。由于生物质原料的种类和生物质重油的提炼方法对生物沥青的性能有较大影响,同时生物沥青高温易老化、低温易脆化的性能不足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因此,深入了解生物沥青的来源、组成、结构和性能特点,并选用适宜的方法对生物沥青进行改性,对发展高性能生物沥青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从生物质重油的提炼工艺、生物沥青的制备特点出发,综合阐述和分析了生物质重油及生物沥青的制备工艺、组成和性能特征,并深入总结了生物沥青的改性方法和改性机理,以期为生物沥青改性技术的发展和生物沥青的广泛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沥青 生物质重油 天然纤维 聚合物 纳米材料
下载PDF
沥青路面温度应力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朱洪洲 雷蕾 +1 位作者 陈瑞璞 刘玉峰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4-53,共10页
温度作为沥青路面服役过程中不可忽略的环境因素,已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温度变化会导致路面结构内部产生不同的温度应力,为掌握其主要研究方法及现状,从理论解析、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三方面展开分析,系统总结了不同方法的应用场景... 温度作为沥青路面服役过程中不可忽略的环境因素,已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温度变化会导致路面结构内部产生不同的温度应力,为掌握其主要研究方法及现状,从理论解析、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三方面展开分析,系统总结了不同方法的应用场景及局限性,为后续完善研究方法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理论解析法中先后考虑了材料黏弹性、应力历史和松弛效应,研究趋于逐渐完善,其中Judycki解析方法考虑了材料流变特性及黏弹特性,较Monismith解析方法、Hills&Brien解析方法更符合路面实际受力特性,但由于理论解析均存在部分假定,使得温度应力预估模型与实际数值存在偏差,后续研究可从沥青混合料材料特性入手,如考虑材料黏弹特性、完善理论模型、提高理论公式的使用范围及精度等;数值模拟法可以科学高效研究不同应力状态、参数取值及环境因素对沥青路面服役性能的影响规律,但模型的合理性依赖于材料参数的选取,后续研究应以科学定义、全面获取材料参数为切入点;室内试验TSRST的国际承认度高,常被用作解析方法合理与否的衡量标准,足尺路面试验环道较室内试验更科学,具有空间便利性、技术便利性及时间便利性,是进行路面结构实际响应研究最有效的方法,针对足尺路面试验环道数据的分析或将成为后续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路面 温度应力 进展
下载PDF
沥青路面薄层环氧铺装材料抗滑性能衰变规律
8
作者 谭祺琦 朱洪洲 +2 位作者 代思 马涛 葛琦 《公路交通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26,共9页
为研究薄层环氧铺装材料路面抗滑性能的衰变规律,采用4种粒径在1~4 mm范围内的骨料颗粒并结合双组份环氧树脂材料组成了抗滑磨耗层。经过10 h的小型加速加载试验后,分析了不同粒径耐磨颗粒、不同岩性抗滑骨料及不同施工工艺条件下薄层... 为研究薄层环氧铺装材料路面抗滑性能的衰变规律,采用4种粒径在1~4 mm范围内的骨料颗粒并结合双组份环氧树脂材料组成了抗滑磨耗层。经过10 h的小型加速加载试验后,分析了不同粒径耐磨颗粒、不同岩性抗滑骨料及不同施工工艺条件下薄层抗滑性能的衰变规律。利用数学模型对摩擦系数和构造深度值进行了拟合与回归分析,通过分析数学模型中参数a的绝对值得到了对环氧树脂薄层抗滑耐久性能影响程度最大的关键因素。最后提出了基于荷载作用次数和抗滑指标的稳态方程及抗滑衰变通用模型。结果表明:抗滑骨料粒径越大,薄层的抗滑性能越好;选择玄武岩或辉绿岩作为骨料的薄层,其抗滑能力的综合表现好于金刚砂和陶瓷颗粒;在单层砂浆涂抹工艺下制作成型的薄层试件其抗滑性能衰减幅度虽然不大,但由于抗滑骨料与黏结剂混合搅拌后导致薄层表面的抗滑性能下降,综合来看,在双层铺洒工艺下制作成型的薄层试件其抗滑性能最好;不同岩性的骨料对薄层抗滑耐久性能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不同施工工艺,而粒径大小的影响程度最小;该稳态方程能够缩短40%左右的测试时间,显著提高了试验效率。所提出的抗滑衰变通用模型能够为相关实际工程案例中抗滑耐久性能的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抗滑衰变通用模型 试验研究 小型加速加载 薄层环氧铺装材料 抗滑性能 稳态方程
原文传递
基于PFC集料模型构建研究
9
作者 石含雍 马瑞卿 +2 位作者 鲜江林 陈戈雨 郭鹏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9-74,共6页
在离散元程序PFC3D内,采用随机切割圆球颗粒的方法建立粗集料颗粒的离散元数字模型,利用clump簇模拟粗集料的形态,提取clump的surface表征集料的结构特性。其次,进行虚拟筛分试验,通过跟踪集料的通过率验证数字集料的可靠性,以此验证随... 在离散元程序PFC3D内,采用随机切割圆球颗粒的方法建立粗集料颗粒的离散元数字模型,利用clump簇模拟粗集料的形态,提取clump的surface表征集料的结构特性。其次,进行虚拟筛分试验,通过跟踪集料的通过率验证数字集料的可靠性,以此验证随机切割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通过模拟振动筛分试验,可以验证采用随机切割生成的数字集料尺寸与真实集料的粒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和准确性,采用振动筛分试验评价PFC3D随机生成数字集料的品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集料 离散元 振动筛分
下载PDF
基于复合分形的路面抗滑随机森林评估模型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毅 张政奇 +1 位作者 李强 杨广伟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3-457,共15页
路面抗滑性能直接影响着道路交通安全,而基于路表纹理特征的路面抗滑性能评估方法目前存在着可解释性差、准确度不高的问题.该研究使用精度为0.05 mm的便携式三维激光表面分析仪采集了185组路面纹理数据,通过动态摩擦因数测试仪获得了... 路面抗滑性能直接影响着道路交通安全,而基于路表纹理特征的路面抗滑性能评估方法目前存在着可解释性差、准确度不高的问题.该研究使用精度为0.05 mm的便携式三维激光表面分析仪采集了185组路面纹理数据,通过动态摩擦因数测试仪获得了相应路段0~80 km/h速度范围内的路面摩擦数据,构建了综合表征路面纹理空间、横剖、深度方向复杂度的复合分形维数指标,建立了10 km/h和70 km/h速度下的路面抗滑性能随机森林评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分形维数具备独立描述纹理复杂程度的能力,但与路面动态摩擦因数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复合分形维数对70 km/h速度下动态摩擦因数预估的准确度为0.78,可用于评价轮胎橡胶快速滑动状态下的路面抗滑性能;复合分形指标中的空间、横剖、表层、浅层、深层剖面分形特征共同影响着路面抗滑性能,在进行路面纹理形貌评价时,应从多种空间视角下进行纹理特征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路面纹理 抗滑性能 分形维数 随机森林
下载PDF
基于性能演变的富油胶粉再生剂-老化沥青融合行为分析
11
作者 张军 徐宁 +4 位作者 田英 胡家俊 杨祖建 李文锐 陈玉 《河南科学》 2024年第6期874-880,共7页
富油胶粉(ORR)再生剂是由餐饮废油(CWO)与胶粉(RP)在一定的工艺下共混制备的环保型生物再生剂,其综合利用了CWO和RP的优势,有助于实现老化沥青再生过程中的高低温性能均衡.然而,油胶两相的特征导致ORR再生剂与老化沥青的融合行为较为复... 富油胶粉(ORR)再生剂是由餐饮废油(CWO)与胶粉(RP)在一定的工艺下共混制备的环保型生物再生剂,其综合利用了CWO和RP的优势,有助于实现老化沥青再生过程中的高低温性能均衡.然而,油胶两相的特征导致ORR再生剂与老化沥青的融合行为较为复杂,不利于洞察ORR再生剂的应用潜力.本研究设计了再生剂-老化沥青融合试验,依据不同取样深度老化沥青样品的性能演变分析了温度和时间影响下ORR再生剂-老化沥青的融合效率及特征,并通过红外光谱检测技术进行了验证.同时,对比了ORR再生剂和CWO与老化沥青融合行为的差异,以期更加明晰地展现ORR再生剂-老化沥青的融合特征.结果表明,升高温度及延长时间有利于ORR再生剂-老化沥青的融合.与130℃融合温度相比,在150℃融合温度下延长融合时间更有利于ORR再生剂与老化沥青的融合.此外,130℃的融合温度下,ORR再生剂中降解RP成分进入老化沥青滞后于CWO成分.但在150℃的融合温度下,降解RP成分进入老化沥青滞后于CWO成分的现象并不明显.整体来说,ORR再生剂与老化沥青的融合效率不及CWO,但两者的差异并不显著.建议在150℃以上拌合ORR再生剂与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以确保ORR再生剂尽可能充分发挥再生作用.研究成果可以促进ORR再生剂的工程应用,研究方法也可以为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餐饮废油 胶粉 生物再生剂 融合行为 老化沥青
下载PDF
不同基层类型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应力的差异 被引量:9
12
作者 朱洪洲 张瑞 +2 位作者 吴小军 李思李 田波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16,共9页
为了研究不同基层类型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温度效应,基于北京足尺环道对半刚性基层与柔性基层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温度场、温度应变及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柔性基层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温度和温度梯度均比半刚性基层水泥... 为了研究不同基层类型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温度效应,基于北京足尺环道对半刚性基层与柔性基层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温度场、温度应变及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柔性基层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温度和温度梯度均比半刚性基层水泥混凝土路面高,且半刚性基层水泥混凝土路面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使用半刚性基层作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可以减小水泥混凝土板内的温度波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基层类型不同,水泥混凝土板不同位置处的温度应变不同,滞回圈的分布与开闭状态也不同;虽然半刚性基层水泥混凝土路面会略微增大板中心处的温度应变,但可以大大减小板纵缝边缘中部处的温度应变,所以使用半刚性基层作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能有效降低水泥混凝土板内温度应变;虽然半刚性基层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中心处的平均温度应力增量略大,但其板纵缝边缘中部处的平均应力增量较小,且半刚性基层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温度应力值及温度应力随时间的波动均较小,同时两种基层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板中心和板纵缝边缘中部处的最大温度应力值分别出现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板顶和板中,所以使用半刚性基层作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有利于减小水泥混凝土板内温度应力。综上所述,与柔性基层水泥混凝土路面相比,半刚性基层水泥混凝土路面受温度场、温度应变及温度应力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水泥混凝土路面 北京足尺环道 基层类型 温度场 温度应力
原文传递
云南SRX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研究
13
作者 朱洪洲 代思 +2 位作者 杨孝思 陈瑞璞 朱真景 《公路交通科技》 2025年第4期41-47,共7页
【目标】为推进SRX聚合物材料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结合云南省的交通条件与气候特点,提出SRX聚合物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的典型结构。【方法】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分析SRX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规律,运用BISAR3.0软件计算分析... 【目标】为推进SRX聚合物材料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结合云南省的交通条件与气候特点,提出SRX聚合物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的典型结构。【方法】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分析SRX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规律,运用BISAR3.0软件计算分析SRX聚合物稳定碎石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在车辆荷载下的力学响应规律。结合云南气候特点,划分云南省的气候区域图,通过结构设计计算,由不同路面结构参数产生的力学效应大致相同;划分土基强度等级、交通等级和SRX聚合物基层模量等级,在此基础上设计并推荐了适用于不同公路等级、交通等级、土基等级与不同气候下的SRX聚合物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结果】沥青混合料层层底拉应变随着面层和底基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基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当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厚度达到25 cm后,对沥青混合料层层底拉应变的影响甚微。无机结合料稳定层层底拉应力随着面层、基层、底基层的厚度的增加而减小,且SRX聚合物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厚度达到30 cm后层底拉应力迅速降低。【结论】考虑工程经济性确定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最佳厚度为25 cm。研究结果为SRX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工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典型结构 力学响应分析 SRX聚合物 柔性基层
原文传递
基于响应面法的富油胶粉再生剂制备参数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健宇 徐宁 +2 位作者 景律灵 李阳 陈玉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74-81,共8页
为了研究不同制备参数下富油胶粉(ORR粉)再生剂的再生功效,采用响应面法建立了制备参数(制备温度、制备时间和胶粉掺量)与ORR粉再生沥青性能(针入度、软化点和10℃延度)的响应模型,优化了ORR粉再生剂的制备参数,探究了优化制备参数下OR... 为了研究不同制备参数下富油胶粉(ORR粉)再生剂的再生功效,采用响应面法建立了制备参数(制备温度、制备时间和胶粉掺量)与ORR粉再生沥青性能(针入度、软化点和10℃延度)的响应模型,优化了ORR粉再生剂的制备参数,探究了优化制备参数下ORR粉再生剂的性能及其再生功效。结果表明:制备温度、制备时间、胶粉掺量及其交互作用影响ORR粉再生剂对老化沥青的再生功效,单因素影响程度排序为:RP掺量>制备温度>制备时间。建议在224℃下将39%的胶粉(与WCO的质量比)与WCO共混61 min后制备ORR粉再生剂。此时,ORR粉再生剂基本满足RA-25型再生剂的技术要求,其可以显著软化老化沥青且有效恢复老化沥青的低温性能,但不明显削弱老化沥青的高温性能,使再生沥青达到70#基质沥青的性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再生剂制备 响应面法 生物再生剂 制备参数
原文传递
胶粉改性沥青老化机理及表征评价研究综述 被引量:6
15
作者 唐乃膨 薛晨阳 +2 位作者 刘少鹏 朱洪洲 李睿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43,共22页
综述了国内外对胶粉改性沥青老化机理、表征及评价的研究现状。胶粉改性沥青的老化过程伴随着胶粉的溶胀、降解反应以及沥青与胶粉之间的物质交互作用;胶粉改性沥青老化行为的表征主要从化学组分、分子结构、分子量、表面形貌入手,并解... 综述了国内外对胶粉改性沥青老化机理、表征及评价的研究现状。胶粉改性沥青的老化过程伴随着胶粉的溶胀、降解反应以及沥青与胶粉之间的物质交互作用;胶粉改性沥青老化行为的表征主要从化学组分、分子结构、分子量、表面形貌入手,并解释其对宏观性能的影响;胶粉改性沥青老化性能评价主要采用黏度、复数模量、低温蠕变劲度、疲劳寿命等流变学指标,且通常与微观表征及化学方法相结合。然而,当前国内外对胶粉改性沥青老化过程中填料迁移行为关注较少,特别是炭黑、白炭黑等填料的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挖掘;缺乏胶粉改性沥青多组分老化特征同步表征方法;缺乏统一的老化评价指标,且大多研究在混合料老化性能验证方面存在不足。最后,提出了胶粉改性沥青老化机理及表征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胶粉改性沥青 综述 老化机理 老化表征 老化评价
原文传递
基于灰色理论的沥青路面预防养护技术后评估
16
作者 金学勤 李封疆 +2 位作者 李彬 邹晓翎 毕研秋 《公路》 2025年第4期445-454,共10页
科学合理的沥青路面预防养护使用性能后评估,对路面养护科学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相邻两条高速公路上进行养护技术调查,参照赣粤高速公司提供的技术指标以及现场调研路面状况,依据灰色理论预测方法建立GM(1,1)模型,对江西省... 科学合理的沥青路面预防养护使用性能后评估,对路面养护科学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相邻两条高速公路上进行养护技术调查,参照赣粤高速公司提供的技术指标以及现场调研路面状况,依据灰色理论预测方法建立GM(1,1)模型,对江西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所应用的6种预防养护技术进行路面使用性能后评估。根据各指标随时间的衰变特征,结合交通等影响因素,评估其使用性能。结果表明,就地热再生技术使用性能较好,但抗滑性能受到旧集料质量的影响,SRI年均衰减速率约为3.0%,衰减较快;微表处技术PCI与SRI年均衰减率约为3.9%,相比与其他养护技术衰减得较快;罩面类养护技术在技术指标不同的原路面进行养护,其指标衰减相差不大,存在养护技术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预防养护技术 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 使用性能 后评估
原文传递
胶粉改性沥青排放物采样及定量分析方法
17
作者 朱洪洲 苏春力 +2 位作者 唐乃膨 魏俊尧 孙宏军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22-2929,共8页
为定量分析胶粉改性沥青排放物,本文采用自研烟气采样方法与气相色谱质谱分析(GC-MS)内标法对胶粉改性沥青的排放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烟气样品加标回收率良好,未出现吸附穿透,试验变异性较低,标准曲线线性相关性良好;胶粉掺入显著... 为定量分析胶粉改性沥青排放物,本文采用自研烟气采样方法与气相色谱质谱分析(GC-MS)内标法对胶粉改性沥青的排放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烟气样品加标回收率良好,未出现吸附穿透,试验变异性较低,标准曲线线性相关性良好;胶粉掺入显著提高了苯系物与苯并噻唑、三甲基二氢喹啉等胶粉改性沥青特征排放物的排放量;胶粉改性沥青相较于基质沥青,正构烷烃排放有所下降,PAHs排放与基质沥青相当,其中萘为主要的PAHs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胶粉改性沥青 特征排放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内标法
原文传递
多孔沥青混合料堵塞规律离散元仿真 被引量:5
18
作者 何亮 周子栋 +9 位作者 VAN DEN BERGH Wim BALIEU Romain CANNONE FALCHETTO Augusto 朱继青 ALEXIADIS Alessio KOWALSKI Karol VALENTIN Jan 蔡皓东 李后君 乔亚宁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8-91,共14页
为揭示多孔沥青混合料孔隙堵塞机理,开展了多孔沥青混合料堵塞模型试验与仿真模拟结合研究;基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与离散元软件PFC3D V5.0分析了多孔沥青混合料孔隙特征,得到了多孔沥青混合料的孔隙数据;在PFC3D V5.0中投放各粒径集料... 为揭示多孔沥青混合料孔隙堵塞机理,开展了多孔沥青混合料堵塞模型试验与仿真模拟结合研究;基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与离散元软件PFC3D V5.0分析了多孔沥青混合料孔隙特征,得到了多孔沥青混合料的孔隙数据;在PFC3D V5.0中投放各粒径集料并根据孔隙特征生成压实虚拟试件,以MATLAB切片对比实际试件孔隙图像验证模型准确性;在自重条件下设置特定级配组成堵塞物侵入多孔沥青混合料试件模拟仿真,并以室内试验结果对照验证,改变投放堵塞物粒径,分析了试件孔隙衰变率,找出了堵塞敏感颗粒;在自重条件下引入流体模拟仿真试验,改变了流体渗流速度,分析了试件堵塞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PFC3D V5.0生成的虚拟试件具备较高的精确度,仿真揭示了试件堵塞规律,小颗粒除堆积于喉孔处产生堵塞外,还会在嵌挤成型后与大粒径颗粒积聚产生堵塞;自重条件下的堵塞主要集中在混合料试件上层30 mm处,相应堵塞敏感颗粒粒径分布为0.150~0.600 mm,堵塞颗粒粒径分布对堵塞结果影响较大;在重力与流体条件下,随着渗流速度从0.005 m·s^(-1)增加到0.030 m·s^(-1),孔隙衰变率变化速度增加,残留在混合料内部的堵塞物减少,孔隙衰变率减小,排水沥青路面在设计与养护时也需将当地降雨条件带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工程 多孔沥青混合料 孔隙特征 孔隙堵塞 离散元仿真 堵塞敏感颗粒
原文传递
融合动静态变量的滑坡多步位移预测方法
19
作者 唐菲菲 周海莲 +2 位作者 唐天俊 朱洪洲 温永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33-1841,I0001,共10页
针对目前滑坡位移预测模型多以结合降雨、形变等动态变量的单步预测为主,缺乏对多步位移影响因素相关的时间周期等静态变量考虑的问题,提出了融合动静态变量的滑坡多步位移预测模型。首先,运用变量选择网络对初始输入变量进行选择,挖掘... 针对目前滑坡位移预测模型多以结合降雨、形变等动态变量的单步预测为主,缺乏对多步位移影响因素相关的时间周期等静态变量考虑的问题,提出了融合动静态变量的滑坡多步位移预测模型。首先,运用变量选择网络对初始输入变量进行选择,挖掘与滑坡日位移相关度高的变量,削弱冗余变量对模型的影响。然后,将静态变量集成于网络中,通过对上下文编码进行时间动态相关性调节。最后,以多头注意力模块捕获时序长期依赖关系,实现滑坡多步位移预测。以重庆市新铺滑坡为例,将本文方法与DeepAR、长短期记忆(LSTM)模型进行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实现较为稳健的高精度滑坡多步位移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滑坡位移 动静态变量融合 注意力机制 多步预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