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4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一流”背景下地方行业高校学科建设经验浅谈——以重庆交通大学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葛显龙 梁永宏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11期125-128,共4页
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龙头,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地方行业院校只有突出自身优势,注重交叉结合,优化学科结构,重视人才建设,抓牢人才培养,才能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学科建设发展之路。重庆交通大学以一流学科和重点学科为引领... 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龙头,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地方行业院校只有突出自身优势,注重交叉结合,优化学科结构,重视人才建设,抓牢人才培养,才能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学科建设发展之路。重庆交通大学以一流学科和重点学科为引领,坚持内涵与特色、建设与创新并重,不断优化体制机制,注重学科体系整体实力的全面提升,促成“强优势”“促交叉”“填空白”“补短板”的学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地方行业高校 学科建设 经验
下载PDF
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研究——以重庆交通大学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雷洋 李豪 曾颖雯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6年第5期134-136,162,共4页
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方式借鉴了理工类实验教学的经验,长期以来其教学手段和载体相对单一,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该文针对经济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需要随着人才培养目标、市场需求的改变而不断优化这一诉求,深入分析重庆交通大学经济学... 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方式借鉴了理工类实验教学的经验,长期以来其教学手段和载体相对单一,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该文针对经济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需要随着人才培养目标、市场需求的改变而不断优化这一诉求,深入分析重庆交通大学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基于全局性和系统性的思考,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提出了"一个核心、三大实验教学平台、十三个实验教学模块、三个层次"的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探究提高其实践教学效果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学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市场需求 优化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交通碳排放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3
作者 刘云龙 刘佳 黄承锋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3期45-49,65,共6页
测算2000年-2020年长江经济带交通碳排放量,应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构建长江经济带交通碳排放关联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碳排放网络整体特征与个体特征,并运用QAP分析法探析整体网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交通碳排放... 测算2000年-2020年长江经济带交通碳排放量,应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构建长江经济带交通碳排放关联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碳排放网络整体特征与个体特征,并运用QAP分析法探析整体网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交通碳排放显著增加,整体网络结构朝着紧密化和复杂化的趋势前进,且存在不均衡性。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人口密度差异、货运周转量差异、行政区面积差异对长江经济带交通碳排放空间溢出效应具有正向的显著影响,地理距离差异、交通碳排放强度差异对其产生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碳排放 社会网络分析 QAP分析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内河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关系研究——以重庆港为例
4
作者 刘梦情 《中国储运》 2024年第2期59-60,共2页
1.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近几年来,我国沿海产业转移大潮势头汹涌。诸如家居、IT等沿海制造业向内地转移,给中西部地区带来了发展机遇。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港口已经成为全球供应链中的关键节点,中西部内河港口物流拥有巨大的发展... 1.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近几年来,我国沿海产业转移大潮势头汹涌。诸如家居、IT等沿海制造业向内地转移,给中西部地区带来了发展机遇。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港口已经成为全球供应链中的关键节点,中西部内河港口物流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有大量文献认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区域经济有积极影响:降低生产成本;贸易增长;规模经济的开发;带来地区凝聚力;劳动分工的改善。大多数研究都支持运输基础设施对区域增长的积极影响,而一些学者根据经验发现,这些关系并不总是合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输基础设施 劳动分工 内河港口物流 重庆港 区域经济发展 交通基础设施投资 全球供应链 沿海产业转移
下载PDF
交通基础设施因素影响下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
5
作者 廖书环 《中国储运》 2024年第3期114-115,共2页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战略部署之一,在大力建设现代交通基础设施的条件下,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将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要素资源在各个领域内的合理配置,并促进生产要素在各区域间的合理流转,从而实现...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战略部署之一,在大力建设现代交通基础设施的条件下,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将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要素资源在各个领域内的合理配置,并促进生产要素在各区域间的合理流转,从而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交通基础设施 要素资源 现代化经济体系 物流业 合理流转 重大战略部署 合理配置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交通运输效率评价
6
作者 冯雪莲 《中国储运》 2024年第1期85-86,共2页
以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从动态角度对2010-2019年交通运输效率进行测算。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交通运输效率呈上升趋势,技术进步是主要动力来源;差异化交通发展、先进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政... 以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从动态角度对2010-2019年交通运输效率进行测算。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交通运输效率呈上升趋势,技术进步是主要动力来源;差异化交通发展、先进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政策是推动长江经济带交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技术水平 产业结构高级化 长江经济带 交通运输效率 差异化 高质量发展 动力来源
下载PDF
快递智能柜网点设置研究——以重庆交通大学南岸校区为例
7
作者 范举 《中国航班》 2020年第7期0131-0131,共1页
电商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网购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要购物方式,由此也带来了大量的快递需求,目前快递智能柜已经在很多地方进行了试点并逐渐推广。本文以重庆交通大学校园快递智能柜设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大学校园的特点和影响校园快递... 电商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网购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要购物方式,由此也带来了大量的快递需求,目前快递智能柜已经在很多地方进行了试点并逐渐推广。本文以重庆交通大学校园快递智能柜设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大学校园的特点和影响校园快递需求的相关因素。以宿舍小区为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划分需求点,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对备选网点进行综合评价。根据最后计算总分在智能柜的不同发展阶段设计具体的智能柜设置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快递 快递智能柜 综合评价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交通驱动作用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联系空间异质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承锋 田少斌 +1 位作者 李元龙 雷洋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6-102,112,共8页
通过改进的城市质量评价体系和距离函数构建引力模型,测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从而构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并以城市经济联系势能为因变量,路网密度、可达性、干线影响度为自变量,在经济联系势能空间相关性检验的基础上... 通过改进的城市质量评价体系和距离函数构建引力模型,测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从而构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并以城市经济联系势能为因变量,路网密度、可达性、干线影响度为自变量,在经济联系势能空间相关性检验的基础上,运用最小二乘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索交通要素对经济联系驱动作用的空间异质性。研究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联系层级现象显著,缺乏高强度的经济联系,西强东弱、南强北弱特征明显;干线影响度对经济联系驱动作用最大,可达性次之,路网密度最小。路网密度对西部城市带驱动作用相对较大,可达性水平对西南地区的驱动作用相对较大,干线影响度对沿江城市带的驱动作用相对较大,驱动因素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驱动 经济联系 GWR模型 空间异质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与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及耦合协调水平研究
9
作者 王才雪 陈坚 +3 位作者 万宇 苗国厚 刘柯良 易彤 《交通运输研究》 2023年第2期82-90,99,共10页
为定量测度和优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利用2014—2018年区域高速公路网络与经济社会发展数据,结合加权时空距离分析法及熵权法,量化测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36个行政区的交通可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构建耦合协调度模... 为定量测度和优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利用2014—2018年区域高速公路网络与经济社会发展数据,结合加权时空距离分析法及熵权法,量化测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36个行政区的交通可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解析两者互动关系。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可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空间分布特征各不相同;研究区域中部与东北部地区耦合协调水平较差;重庆主城区与成都市的辐射效能初步显现,交通可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呈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外部扩散的“核心-外围”分布格局。因此,交通可达性高不等同于经济发展良好,两者协同发展普遍存在错位现象,促进交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仍是成渝地区区域一体化面临的主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城经济圈 交通可达性 区域经济 空间格局 耦合协调度
下载PDF
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及产学研合作路径——第三届重庆与中欧班列沿线国家产学研合作国际论坛综述
10
作者 朱秋秋 余元玲 雷洋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8期176-180,共5页
第三届重庆与中欧班列沿线国家产学研合作国际论坛于2023年11月11日在重庆外事中心成功举办。100余名来自中国、哈萨克斯坦、匈牙利、法国和波兰等国家的产学研专家出席论坛。会议总结了中欧班列在班列运行、国际影响及沿线国家产学研... 第三届重庆与中欧班列沿线国家产学研合作国际论坛于2023年11月11日在重庆外事中心成功举办。100余名来自中国、哈萨克斯坦、匈牙利、法国和波兰等国家的产学研专家出席论坛。会议总结了中欧班列在班列运行、国际影响及沿线国家产学研合作的成果,总结了发展经验。基于班列面临的挑战,为提升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与会专家基于最新研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欧班列 高质量发展 产学研合作 会议综述
下载PDF
基于VMD-BP-GA模型的脆弱航段船舶短时交通流预测
11
作者 陈永军 王腾飞 董朝阳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4,共9页
【目的】针对繁忙航段船舶交通流易受外界环境扰动的难题,提出一种可用于识别船舶交通流脆弱性的预测模型,旨在通过脆弱性辨识,确定最薄弱的航段。【方法】首先采用变分模态分解(VMD)模型将船舶交通流参数序列分解为多个模态分量,然后... 【目的】针对繁忙航段船舶交通流易受外界环境扰动的难题,提出一种可用于识别船舶交通流脆弱性的预测模型,旨在通过脆弱性辨识,确定最薄弱的航段。【方法】首先采用变分模态分解(VMD)模型将船舶交通流参数序列分解为多个模态分量,然后结合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和遗传算法(GA),通过构建约束模型并不断更新各个分量的中心和带宽,实现单个分量的预测,通过应用VMD-BP-GA模型对船舶交通流进行精准预测,并验证其合理性和有效性。【结果】在繁忙航段,本研究提出的VMD-BP-GA模型精准预测船舶交通流脆弱性的方法,相较于传统模型表现出更低的预测误差值,其中在航段流量预测方面,本研究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MAE)最低达到2.095%,均方根误差(RMSE)最低达到2.610%,平均百分比误差(MAPE)最低达到2.114%;在航段密度预测方面,本研究模型的MAE、RSME、MAPE最低分别为0.129%、0.162%、2.112%;并实现了时空两个维度的船舶交通流预测。【结论】本研究模型成功实现对船舶交通流脆弱性的识别和最薄弱航段的确定,具有高效的预测性能,能够精准并快速地预测船舶交通流,可为船舶通航安全保障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交通流 脆弱性 预测 通航船舶 多融合算法
下载PDF
基于门槛模型和空间计量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任晓红 吴杰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7-54,共8页
以2009—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门槛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公路、铁路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公路、铁路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公路投资的门槛特征值为100.552 4,118.934 6,铁路... 以2009—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门槛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公路、铁路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公路、铁路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公路投资的门槛特征值为100.552 4,118.934 6,铁路投资的门槛特征值为1.135 6,1.929 9,2.758 7,公路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随着投资力度的加强前者对后者的弹性系数呈现倒U型曲线变化,铁路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果则是随着投资力度的加强而逐渐削弱,同时铁路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果高于公路投资。从空间角度分析,公路投资对本地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对其他城市却表现出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而铁路投资对本地和其他地区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交通基础设施 经济增长 门槛模型 空间溢出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经济联系的协调度分析
13
作者 任晓红 吴杰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5-267,共13页
区域内部城市之间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状况与其经济联系的耦合协调度是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引力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选取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各个城市数据,在测度城市之间的交通基础... 区域内部城市之间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状况与其经济联系的耦合协调度是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引力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选取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各个城市数据,在测度城市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状态、经济联系强度的基础上,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和经济两个系统之间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现象显著,城市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强度与经济联系强度大多处于低中等水平;②四川省内城市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联通状况和经济联系强度显著优于重庆市;③城市间的交通基础设施联通系统和经济联系体系的耦合度大多处于拮抗和磨合期,且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强度与经济联系强度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不高。可以通过提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建设与经济联系的耦合协调度来促进经济圈内部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经济联系 耦合协调
下载PDF
重庆轨道交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 被引量:6
14
作者 何金财 杨芳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63-68,共6页
重庆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对城市经济增长产生诸多积极推动作用。从直接带动效应来看,轨道交通建设提高了地区生产总值(GDP),促进了城市就业水平,优化了城市空间结构;从间接带动效应来看,大规模的轨道交通建设拉动了相关产业链发展,形... 重庆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对城市经济增长产生诸多积极推动作用。从直接带动效应来看,轨道交通建设提高了地区生产总值(GDP),促进了城市就业水平,优化了城市空间结构;从间接带动效应来看,大规模的轨道交通建设拉动了相关产业链发展,形成旺盛的投资与消费需求,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其经济辐射效应促进了城市商贸业、餐饮业及旅游业的发展,这些产业的发展通过投资乘数效应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经济增长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轨道交通 经济发展 带动效应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交通运输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任晓红 郭依凡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3年第6期1-12,共12页
基于扩展的STIRPAT方程,利用2011—2020年中国除西藏、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以外的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分析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降低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水平,在替... 基于扩展的STIRPAT方程,利用2011—2020年中国除西藏、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以外的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分析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降低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水平,在替换被解释变量、缩短样本期、内生性检验等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交通运输业的碳减排效应在中部、东部地区以及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数高于总体50%分位的地区更加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和缓解交通拥挤的方式来降低交通运输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交通运输 碳排放 技术创新 交通拥挤度
下载PDF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分析与效应检验
16
作者 李红镝 孙朝阳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42-51,86,共11页
梳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并实证检验其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交通基础设施主要通过强化本地市场效应、价格指数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三条路径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并引发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和扩散,从而... 梳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并实证检验其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交通基础设施主要通过强化本地市场效应、价格指数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三条路径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并引发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和扩散,从而表现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溢出效应;省级空间尺度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本地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直接促进效应,产出弹性在0.043~0.057之间;本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会通过经济联系抑制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表现出负空间溢出效应;人力资本水平、人口数量、城市化率、工业集聚等其他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同样表现出显著的促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经济增长 空间溢出效应 空间计量模型
下载PDF
陆海新通道对外贸易对重庆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
17
作者 邱巳林 《特区经济》 2023年第7期58-61,共4页
建设陆海新通道,是深化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需要,也是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重要动力。为了研究陆海新通道对外贸易对重庆经济增长的效应,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学中的ADF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了重庆市1987—201... 建设陆海新通道,是深化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需要,也是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重要动力。为了研究陆海新通道对外贸易对重庆经济增长的效应,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学中的ADF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了重庆市1987—2018年的GDP以及进出口数据,得出了重庆市对外贸易变化与重庆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重庆市的GDP以及进出口总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进出口总额是GDP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一定程度上重庆市进口以及出口增长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文后根据研究结果以及陆海新通道的实际情况,对陆海新通道的对外贸易以及重庆市经济增长协调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海新通道 重庆 对外贸易 经济增长计量分析
原文传递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一体化水平及时空特征
18
作者 任晓红 潘颖 +1 位作者 聂嘉韵 沈佳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4期579-589,共11页
基于经济协同、设施互联互通、创新协同等7个维度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并用熵权法测度2010—2020年发展水平,进而利用社会网络分析、Dagum基尼系数等识别内部各城市和各区域的时空特征,采用QAP回归分析剖析... 基于经济协同、设施互联互通、创新协同等7个维度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并用熵权法测度2010—2020年发展水平,进而利用社会网络分析、Dagum基尼系数等识别内部各城市和各区域的时空特征,采用QAP回归分析剖析各维度对整体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内部驱动作用与特点。研究表明: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部城市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多数为低和中低水平,高质量一体化空间关联网络结构脆弱,城市关联不紧密,核心边缘区总体保持“六强矗立”分布,各城市在网络中拥有不同的作用和地位。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部各区域高质量一体化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重庆、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空间差异不断缩小且主要来自区域间差异。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整体高质量一体化及各分维度发展水平逐渐提升但发展水平均较低,除生态协同,其余因素均对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一体化 时空特征 Dagum基尼系数 社会网络分析 QAP回归分析
下载PDF
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及其时空差异——基于长江经济带74个城市的实证研究
19
作者 张羽 蔡茜 +1 位作者 焦柳丹 唐颖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69,共7页
为缓解城市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突出问题,绿色技术创新已成为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高效发展的关键保障。论文以2014—2018年长江经济带7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来衡量绿... 为缓解城市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突出问题,绿色技术创新已成为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高效发展的关键保障。论文以2014—2018年长江经济带7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来衡量绿色技术创新的效率,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总体水平较低,且各城市的发展极为不均。(2)从空间分布来看,位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表现较好且发展水平也较稳定,而中上游城市的改进空间较大。(3)从动态变化来看,在整个研究期间,样本城市整体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了13.1%,技术创新效率指数提高了4.5%,技术进步变化指数提高了12.1%。通过上述的实证分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绿色技术创新效率 超效率SBM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
原文传递
环境规制、科技创新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机理研究——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城市为例
20
作者 张雨童 张凇瑞 何寿奎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3期401-410,共10页
环境规制与科技创新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以2014-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发展水平综合指数,构建环境规制综合评价指标分析环境规制强度,... 环境规制与科技创新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以2014-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发展水平综合指数,构建环境规制综合评价指标分析环境规制强度,应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环境规制、科技创新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逐步上升但双核城市与周边城市有显著差异;多数城市的环境规制强度总体处于上升趋势,环境规制可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外资注入和人口聚集导致资源环境矛盾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对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中介效应和单门槛效应;同时,环境规制与科技创新可以协同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呈“U”型变化趋势。因此,应加强双核城市联动和引领作用,加强环境规制与区域环境协同治理,实施科技创新链与低碳产业链深度融合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科技创新 经济高质量发展 固定效应模型 门槛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