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大脑白质及白质内有髓神经纤维老年性改变的体视学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杨姝 李琛 +2 位作者 张伟 汪维伟 唐勇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1-655,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大鼠大脑白质及白质内有髓神经纤维的改变。方法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体视学方法分别对年轻组和老年组Long-Evans大鼠大脑白质及其内有髓神经纤维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老年组大鼠大脑白质总体积,有髓神经纤维总长度分别下降了... 目的探讨老年大鼠大脑白质及白质内有髓神经纤维的改变。方法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体视学方法分别对年轻组和老年组Long-Evans大鼠大脑白质及其内有髓神经纤维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老年组大鼠大脑白质总体积,有髓神经纤维总长度分别下降了24.1%和41%;老年组大鼠有髓神经纤维体积密度、髓鞘体积密度和纤维直径分别增加了30%、23.9%和31%,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有髓神经纤维长度密度、有髓神经纤维总体积和髓鞘的总体积没有显著老年性改变。结论正常老年大脑的萎缩主要是由白质体积的下降引起的。正常老年大脑白质的有髓神经纤维总长度显著性降低,并且主要是由于白质内细小直径的有髓神经纤维丢失所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质 有髓神经纤维 老年改变 体视学 大鼠
原文传递
参附注射液治疗犬心源性休克的细胞因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柯大智 陈庆伟 +1 位作者 李春莉 李桂琼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2273-2277,共5页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犬心源性休克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15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糖水组,参附组。建立犬心源性休克模型。同步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心室等容收...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犬心源性休克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15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糖水组,参附组。建立犬心源性休克模型。同步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心室等容收缩内压上升最大速率/心室等容舒张内压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用放免法测定各时点血浆TNF-α,IL-1β的含量;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心肌TNF-αmRNA,IL-1βmRNA的表达。结果:心源性休克时,MAP,LVSP,±dp/dtmax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明显降低,血浆TNF-α,IL-1β含量显著升高,心肌TNF-αmRNA,IL-1βmRNA表达均异常升高。参附组在用药后MAP,LVSP,±dp/dtmax明显回升(P<0.05),血浆TNF-α,IL-1β含量显著下降(P<0.05);而糖水组在用药后MAP,LVSP,±dp/dtmax统计无明显差异,血浆TNF-α,IL-1β含量经统计无明显差异。参附组心肌TNF-αmRNA,IL-1βmRNA的表达低于糖水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能是在TNF-α,IL-1β的转录水平下调TNF-αmRNA,IL-1βmRNA的异常表达。参附注射液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过度产生发挥抗心源性休克作用,减轻其对心源性休克犬心脏的损伤,从而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心源性休克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1Β
下载PDF
当归多糖对K562细胞增殖抑制与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0
3
作者 郑敏 王亚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 :探讨中药当归的主要有效成分当归多糖 (APS)在白血病分化疗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细胞计数、流式细胞术、形态学、细胞化学、细胞分化免疫表型等现代实验血液学检测技术 ,研究APS对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 6 2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目的 :探讨中药当归的主要有效成分当归多糖 (APS)在白血病分化疗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细胞计数、流式细胞术、形态学、细胞化学、细胞分化免疫表型等现代实验血液学检测技术 ,研究APS对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 6 2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的作用。结果 :APS对K5 6 2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 (P <0 0 5 ) ;经APS诱导后K5 6 2细胞向红系、粒单系细胞方向分化增加 ,联苯胺染色、糖原染色和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率、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5表达明显增强 (P <0 0 5 ) ;APS诱导后K5 6 2细胞表达C MYC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APS体外可抑制K5 6 2细胞增殖 ,并诱导其向红系、粒系细胞方向分化 ,是较有开发和应用前景的天然诱导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多糖 K562细胞 诱导 增殖 分化 当归 中药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当归多糖对人髓系多向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52
4
作者 郑敏 王亚平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 :研究“补血活血”要药当归的主要有效成分 当归多糖 (APS)对人早期血细胞发生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方法 :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造血生长因子生物学活性检测、免疫细胞化学、核酸探针原位杂交等实验技术。结果 :APS在体外可促... 目的 :研究“补血活血”要药当归的主要有效成分 当归多糖 (APS)对人早期血细胞发生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方法 :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造血生长因子生物学活性检测、免疫细胞化学、核酸探针原位杂交等实验技术。结果 :APS在体外可促进髓系多向造血祖细胞CFU GEMM增殖分化 ;APS诱导制备的骨髓基质细胞、内皮细胞、单核细胞培养上清液富含造血生长因子活性 ;APS可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表达GM CSF、IL 3蛋白 ,并对骨髓基质细胞表达GM CSF、IL 3mRNA有上调作用。结论 :APS可能通过促进造血微环境中的基质细胞表达和分泌GM CSF、IL 3等造血生长因子 ,促进人早期造血细胞发生 ,这可能是当归“补血活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多糖 多向造血祖细胞 造血生长因子 造血调控 药理学
下载PDF
当归多糖对小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7
5
作者 胡晶 吴宏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835-1838,共4页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APS)对小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作用。方法采用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淋巴细胞(LC)计数、免疫细胞化学、流式细胞术、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等实验技术观察APS的动员作用。结果APS动员后小鼠外周血的WBC、LC数明显...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APS)对小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作用。方法采用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淋巴细胞(LC)计数、免疫细胞化学、流式细胞术、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等实验技术观察APS的动员作用。结果APS动员后小鼠外周血的WBC、LC数明显高于生理盐水(NS)组(P<0.05);APS动员后外周血中CD34+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NS组(P<0.05);APS组CFU-Mix产率显著高于NS组(P<0.01);并且APS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联合动员后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单用APS或单用rhG-CSF组。结论APS对小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有一定的动员作用,并且APS和rhG-CSF联合动员的效果好于单用APS或单用rhG-CSF的动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多糖(APS)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动员
下载PDF
铝负荷致小鼠神经元退行性病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何百成 滕永珍 +1 位作者 杨俊卿 周岐新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3-157,共5页
目的研究铝负荷致小鼠神经元退行性病变的量-效和时-效关系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小鼠侧脑室内注射3μl AlCl3建立铝负荷致神经元退行性变模型。以跳台和水迷宫法评价学习记忆成绩;以常规HE染色观察海马病理变化;以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 目的研究铝负荷致小鼠神经元退行性病变的量-效和时-效关系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小鼠侧脑室内注射3μl AlCl3建立铝负荷致神经元退行性变模型。以跳台和水迷宫法评价学习记忆成绩;以常规HE染色观察海马病理变化;以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脑内总铝与总锰水平;以海马胆碱酯酶(ChE)和单胺氧化酶B(MAOB)活力作为生化评价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铝负荷组小鼠下台潜伏期和寻台时间分别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明显缩短或延长;海马ChE和MAOB活力明显升高,脑总锰水平也明显升高;病理切片显示,铝负荷组小鼠海马CA1和CA3区出现神经元核固缩和神经元减少,且表现出与铝负荷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相关的加重趋势。结论铝过负荷致小鼠出现明显神经元退行性病变和学习记忆能力障碍;这些变化至少可能与脑ChE和MAOB活力增强及脑内锰水平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退行性变 实验
下载PDF
当归多糖诱导胎儿胸腺细胞、脾细胞表达GM-CSF、IL-3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郑敏 王亚平 +1 位作者 姜蓉 吴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73-375,共3页
目的:研究“补血活血”要药当归的主要有效成分-当归多糖(APS)对胎儿胸腺细胞、脾细胞表达造血生长因子GM-CSF、IL-3的影响。方法: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造血生长因子生物学活性检测、免疫细胞化学、核酸探针原位杂交等实验技术... 目的:研究“补血活血”要药当归的主要有效成分-当归多糖(APS)对胎儿胸腺细胞、脾细胞表达造血生长因子GM-CSF、IL-3的影响。方法: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造血生长因子生物学活性检测、免疫细胞化学、核酸探针原位杂交等实验技术。结果:APS诱导的胸腺细胞、脾细胞培养上清液可促进早期造血祖细胞CFU-Mix增殖分化;APS诱导可促进胸腺细胞、脾细胞表达GM-CSF、IL-3蛋白及mRNA。结论:APS可促进淋巴细胞表达造血生长因子GM-CSF、IL-3,进而促进人早期造血细胞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多糖 胎儿 胸腺细胞 脾细胞 GM-CSF IL-3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姜黄素通过Wnt信号转导通路抑制肺癌细胞A549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岳秀 蒋幼凡 +1 位作者 刘晓 刘翩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454-1457,共4页
目的:从研究Wnt信号通路的关键因子-核蛋白β-catenin入手,探讨姜黄素(Curcumin,Cur)可能存在的抑制肺癌细胞增殖的分子学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Cur对肺癌细胞A549的生长抑制情况,分析药物浓度和细胞增殖抑制率之间的关系;West... 目的:从研究Wnt信号通路的关键因子-核蛋白β-catenin入手,探讨姜黄素(Curcumin,Cur)可能存在的抑制肺癌细胞增殖的分子学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Cur对肺癌细胞A549的生长抑制情况,分析药物浓度和细胞增殖抑制率之间的关系;Western blot法检测Cur作用后,A549细胞核蛋白β-catenin含量的变化;RT-PCR方法验证Cur对细胞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流式细胞仪观察经Cur作用后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Cur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肺癌细胞A549的增殖,该药物浓度与抑制率之间有明显的线性相关性(r=0.9333)。细胞经Cur干预48h后,核蛋白β-catenin的含量和促癌基因c-myc的表达含量均有所下降。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周期的结果提示,Cur能够阻止肺癌细胞A549由G1期进入S期,提高G0/G1期细胞的百分比。结论:Cur能够抑制A549细胞胞浆内β-catenin蛋白进入胞核,阻断Wnt信号转导通路,进而抑制下游靶基因c-myc的表达,阻止肺癌细胞A549由G1期进入S期,有效抑制了A549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Β-CATENIN WNT信号转导通路 A549细胞
下载PDF
口腔鳞癌对卡铂联合5-Fu新辅助化疗方案敏感性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凯 吴明军 +1 位作者 孙德平 陈睿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6期798-800,共3页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前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P53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卡铂联合5-氟脲嘧啶化疗方案(CF方案)敏感性预测的价值。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50例T2~T4口腔鳞癌患者用CF方案行2疗程新辅助化疗前后PCNA和P53的...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前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P53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卡铂联合5-氟脲嘧啶化疗方案(CF方案)敏感性预测的价值。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50例T2~T4口腔鳞癌患者用CF方案行2疗程新辅助化疗前后PCNA和P53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其表达水平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①化疗前口腔鳞癌中PCNA和P53的表达水平与化疗疗效显著相关(P<0.05);②化疗前PCNA高表达同时P53表达阴性患者行CF方案化疗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其它表达类型(P<0.05),PCNA低表达同时P53表达阳性的患者,CF方案化疗的有效率为14.29%,显著低于其它表达类型(P<0.05)。结论:化疗前PCNA和P53的表达水平均可作为预测口腔鳞癌对CF化疗方案敏感性的分子标记物,但用PCNA和P53两项指标的表达水平来联合预测显著高于单项指标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辅助化疗 化学治疗 增殖细胞核抗原 P^53 口腔鳞癌 敏感性 疗效
下载PDF
新鲜羊膜致I型超敏反应的变应原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敏 张琪 +5 位作者 曹唯希 滕永真 张晓萍 胡柯 鲁静 秦应祥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28-1331,共4页
研究新鲜人羊膜的变应原性及其致敏后发生I型超敏反应的可能性。建立豚鼠全身主动过敏实验模型。分新鲜羊膜组、新鲜蛋清组(阳性对照)和PBS液组(阴性对照),每组10只豚鼠。观察豚鼠在致敏期和激发后的反应,采用化学荧光法检测外周血组胺... 研究新鲜人羊膜的变应原性及其致敏后发生I型超敏反应的可能性。建立豚鼠全身主动过敏实验模型。分新鲜羊膜组、新鲜蛋清组(阳性对照)和PBS液组(阴性对照),每组10只豚鼠。观察豚鼠在致敏期和激发后的反应,采用化学荧光法检测外周血组胺含量,血液流变分析系统检测4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变率黏度、全血低切变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致敏期间各组豚鼠的体重变化无明显差别(P>0.05);激发后羊膜组豚鼠与阴性组表现一致,无异常反应;羊膜组外周血组胺含量及4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与阴性对照无明显差别(P>0.05),与阳性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规范化无菌处理后的新鲜羊膜,一般不具有变应原性,不会引起I型超敏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羊膜 变应原 Ⅰ型超敏反应
下载PDF
人肝癌细胞株QGY-7701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及二维电泳图谱的建立 被引量:2
11
作者 袁拥华 李伟 +4 位作者 杨晓兰 李龙江 汤为学 黄开顺 余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1233-1236,共4页
目的:建立人肝癌细胞株QGY-7701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方法:利用两种不同的裂解液提取细胞蛋白,进行双向电泳,经PDQuest软件分析与比较后,挑选匹配良好的10个蛋白点,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的鉴定。结果:... 目的:建立人肝癌细胞株QGY-7701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方法:利用两种不同的裂解液提取细胞蛋白,进行双向电泳,经PDQuest软件分析与比较后,挑选匹配良好的10个蛋白点,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的鉴定。结果:建立了稳定的人肝癌细胞株QGY-7701的双向电泳图谱,裂解液Ⅱ比裂解液Ⅰ提取的蛋白质量多25%,2-DE胶上蛋白点数多32%,从10个候选蛋向中鉴定出9个有意义的蛋白(P<0.05)。结论:初步建立了人肝癌细胞株QGY-7701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为进一步开展药物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肝癌细胞株QGY-7701 蛋白质组学 双向电泳
下载PDF
抗坏血酸定向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敏 王冬梅 +6 位作者 侯玲玲 谢超 李海民 焦文仓 白慈贤 王亚平 裴雪涛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160-1164,共5页
神经干细胞(NSCs)是神经系统发生的始祖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NSCs的研究不仅对阐明神经系统发育有重要意义,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也提出了新的思路.研究NSCs定向分化的诱导因素和机制对NSCs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在体... 神经干细胞(NSCs)是神经系统发生的始祖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NSCs的研究不仅对阐明神经系统发育有重要意义,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也提出了新的思路.研究NSCs定向分化的诱导因素和机制对NSCs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在体外神经干细胞培养鉴定和扩增的基础上,观察了抗坏血酸(从)对NSCs定向诱导分化作用,并探讨了分化过程中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和可能的信号传递途径.结果表明AA诱导能明显促进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特异性酪氨酸羟化酶(TH)、多巴胺转运子(DAT)mRNA和蛋白表达;NSCs表达Ptx3和较弱的Nurr1,不表达TH,DAT和Shh;诱导后Ptx3表达无变化,Nurr1,Shh,TH和DAT表达增强.Erk阻断剂PD98059能阻断AA对Nurr1,TH,DAT mRNA的作用.提示Nurr1参与AA定向诱导,从可能通过Erk1/2信号转导途径起作用.研究为获得足够的治疗帕金森氏病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提供了新的思路,并对AA定向诱导的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对更好地发挥NSCs移植治疗帕金森氏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多巴胺能神经细胞 抗坏血酸 分化 帕金森氏病 信号传递 定向诱导
下载PDF
肝癌细胞线粒体蛋白的MALDI-TOF质谱鉴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蒋代凤 邱宗荫 +3 位作者 李兴 黄开顺 滕永真 张晓萍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85-488,共4页
目的:探索胶上蛋白原位酶切、肽质量指纹图(PMF)分析以及数据库检索方法的优化条件,建立适合于亚细胞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质谱鉴定策略。方法:从考马斯亮蓝染色的2-DE胶上取下牛血清白蛋白(BSA)标准蛋白进行胶内原位酶切,与基质(CHCA)... 目的:探索胶上蛋白原位酶切、肽质量指纹图(PMF)分析以及数据库检索方法的优化条件,建立适合于亚细胞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质谱鉴定策略。方法:从考马斯亮蓝染色的2-DE胶上取下牛血清白蛋白(BSA)标准蛋白进行胶内原位酶切,与基质(CHCA)混匀后进行MALDI-TOF MS分析;对来源于人肝细胞癌细胞株QGY-7703线粒体的差异表达的候选蛋白点L9,按照通过BSA标准蛋白优化的条件进行MALDI-TOF质谱鉴定;其肽质量指纹图(PMF)经MS-Fit检索。结果:经数据库检索,BSA的肽质量指纹图(PMF)匹配肽质量数为10/11,序列覆盖率为19%,说明实验条件完全可信。候选蛋白点L9的PMF数据经数据库检索后,排名前两位的蛋白均为OXCT(3-oxoacid CoA transferase 1 precursor),其匹配肽段为9/13,序列覆盖率为24%;且OXCT的理论分子量(56kda),理论等电点(7.1),与胶上L9蛋白的位置相符。故候选蛋白点L9确认为OXCT(3-oxoacid CoA transferase 1 precursor)。结论:本文所确定的鉴定策略适用于线粒体比较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蛋白质组学 肽质量指纹图(PMF)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ASS) 二维电泳(2-DE)
下载PDF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在食管鳞癌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俊材 傅仲学 +4 位作者 汪斌 周建荣 白晓苏 董蒲江 黄开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 system,LCM)在获得较单一食管鳞癌细胞中的价值,为食管癌组织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获取食管鳞癌和正常食管上皮细胞,采用双向凝胶电... 目的:探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 system,LCM)在获得较单一食管鳞癌细胞中的价值,为食管癌组织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获取食管鳞癌和正常食管上皮细胞,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方法分离蛋白质,采用计算机辅助的图像分析技术比较分析凝胶图像。结果:激光捕获了较纯的目的细胞,获得到了分辨率和重复性较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比较分析发现38个蛋白点的表达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新增蛋白点3个,缺失5个,20个蛋白点明显上调,10个蛋白点发生明显下调。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LCM技术能较好地获取较为均一的目的细胞,并发现食管鳞癌与正常食管上皮细胞蛋白质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可能与食管鳞癌发生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蛋白质组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
下载PDF
当归多糖对人骨髓早期血细胞发生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敏 王亚平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1年第1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当归多糖 骨髓基质细胞 APS 单核细胞 基质(细胞) 白细胞 人骨髓 血管内皮细胞 血细胞
下载PDF
人类不同类型细胞中X-盒结合蛋白1转录活性研究(英文)
16
作者 郭风劲 宋方洲 +2 位作者 张静 李婧 唐勇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90-799,共10页
人类X-盒结合蛋白1(X-box binding protein1,XBP1)作为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在细胞中涉及了广泛的信号调控过程。为进一步研究XBP1的生物学功能,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确定XBP1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和2个缺失突变体的基因序列,聚合酶链反应... 人类X-盒结合蛋白1(X-box binding protein1,XBP1)作为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在细胞中涉及了广泛的信号调控过程。为进一步研究XBP1的生物学功能,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确定XBP1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和2个缺失突变体的基因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扩增XBP1启动子和2个缺失突变体的基因序列,分别克隆至真核报告载体pCAT3-Basic中,构建3个报告载体p1-XBP1p、p2-XBP1p和p3-XBP1p,确定启动子活性最强的序列,并以该序列分别转染正常人肝细胞L02、人肝母细胞瘤细胞HepG2、人肝癌细胞SMMC-7721、人类红白血病细胞K562、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和人贮脂细胞Lipocyte Ito Cell 6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后(FuGENE 6 transfection reagents),CAT-ELISA方法检测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在不同细胞系中的表达活性。每一组CAT结果反应了XBP1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大小,其中p3-XBP1p在HepG2细胞中活性最强,是pCAT3-Basic的12.4倍,其次是K562和SMMC-7721,分别是10.9倍和10.0倍;在L02细胞中CAT酶活性低于上述3种异常细胞,在HSF和Ito细胞中CAT酶活性低或没有活性。运用适时荧光PCR方法和免疫印迹分别从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了XBP1在不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均显示XBP1在HepG2、K562和SMMC-7721细胞中的转录和表达强于L02、HSF和Ito细胞,在HSF细胞和L02细胞中转录和表达较低,在Ito细胞中几乎检测不到XBP1的表达,与CAT-ELISA检测结果一致。因此,XBP1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在不同细胞中是具有差异的,而XBP1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大小直接调控下游基因XBP1的表达,导致不同细胞中XBP1的表达丰度也不相同,XBP1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和表达与细胞类型、细胞周期和组织特异性密切相关。本研究发现XBP1启动子的ATG上游-227bp~66bp区域与XBP1的转录活性密切相关,属于XBP1启动子的核心区域;进一步比较XBP1基因核心启动子区在不同细胞中转录活性的差别和XBP1基因表达丰度的差异,为揭示真核细胞中XBP1的转录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 XBP1启动子 CATELISA 转录调控
下载PDF
培高利特对帕金森病大鼠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17
作者 王健 彭国光 +1 位作者 郑敏 罗海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273-1276,共4页
目的 探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培高利特 (pergolide)对帕金森病 (PD)模型大鼠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4组 (对照组和 3个实验组 ) ,实验组预先于腹腔内分别注射培高利特 (1 0mg·kg-1)、选择性D2 受体拮抗剂... 目的 探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培高利特 (pergolide)对帕金森病 (PD)模型大鼠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4组 (对照组和 3个实验组 ) ,实验组预先于腹腔内分别注射培高利特 (1 0mg·kg-1)、选择性D2 受体拮抗剂氨黄酰基苯甲酰胺化合物 (Sulpiride ,2 5mg·kg-1)及培高利特 +Sulpiride。各组预处理均 1次 /天 ,连续 7d后 ,每组大鼠各取 6只分离纹状体 ,测定抗氧化物SOD及GSH活性。各组所剩大鼠则通过立体定位注射 6 羟基多巴胺 (6 OHDA)制作PD模型 ,两周后比较各组阿朴吗啡诱导的旋转行为 ,并取损伤侧纹状体测定多巴胺 (DA)及其代谢产物多巴克 (DOPAC)、高香草酸 (HVA)的含量。结果 大鼠预先连续注射培高利特 7天 ,可明显增强纹状体SOD及GSH的活性 (P <0 0 5 ) ,并对抗 6 OHDA损伤后纹状体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下降 (P <0 0 1) ,降低阿朴吗啡诱导的旋转行为 (P <0 0 5 )。而同时应用Sulpiride可抑制培高利特的促纹状体抗氧化作用 ,并消除其对DA能神经元的保护效应。结论 培高利特可通过增加纹状体抗氧化能力 ,对纹状体DA能神经元提供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主要与刺激DAD2 受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高利特 帕金森病 抗氧化作用 D2受体
下载PDF
口腔鳞癌对CPM新辅助化疗方案敏感性的预测研究
18
作者 杨凯 陈睿 +1 位作者 吴明军 李雅冬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8期856-859,共4页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前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p53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卡铂联合平阳霉素和甲氨蝶呤化疗方案(CPM方案)敏感性预测的价值。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56例T2-T4口腔鳞癌患者用CPM方案行两疗程新辅助化疗前后PCNA...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前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p53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卡铂联合平阳霉素和甲氨蝶呤化疗方案(CPM方案)敏感性预测的价值。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56例T2-T4口腔鳞癌患者用CPM方案行两疗程新辅助化疗前后PCNA和p53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其表达水平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①化疗前口腔鳞癌PCNA高表达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PCNA低表达患者(P<0.05)、p53表达阴性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p53表达阳性患者(P<0.05);②化疗前PCNA高表达同时P53表达阴性患者行CPM方案化疗有效率为90.91%,显著高于其他表达类型(P<0.05),化疗前PCNA低表达同时p53表达阳性的患者,CPM方案化疗的有效率为14.29%,显著低于其他表达类型(P<0.05)。结论化疗前PCNA和p53的表达水平可作为预测CPM方案对口腔鳞癌化疗敏感性的分子标记物,但用PCNA和p53两项指标的表达水平来联合预测显著高于单项指标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辅助疗法 药物疗法 增殖细胞核抗原 p53 口腔肿瘤 肿瘤 鳞状细胞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运用体视学方法探讨老年大脑白质萎缩机制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李琛 唐勇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48-652,共5页
年老是人生命发展不可避免的过程,但如何让人类在有限的生命中有质量的生活是现今科学研究关注的热点。而在这一切研究之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对于老年大脑的研究,发现其衰老的秘密,并在此基础上找到延缓其衰老的方法。20世纪50年代,Br... 年老是人生命发展不可避免的过程,但如何让人类在有限的生命中有质量的生活是现今科学研究关注的热点。而在这一切研究之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对于老年大脑的研究,发现其衰老的秘密,并在此基础上找到延缓其衰老的方法。20世纪50年代,Brody发现老年大脑皮质的神经元死亡高达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白质 体视学方法 老年 神经元死亡 科学研究 大脑皮质 生命 衰老
下载PDF
实验大鼠斜方肌肌纤维型组成及分布研究
20
作者 章涛 张潜 +2 位作者 王正义 薛黔 陈代雄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8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斜方肌的肌纤维型组成和分布,借以了解该肌功能。方法取成年SD大鼠斜方肌升部肌组织进行冰冻切片(8μm厚),采用Guth-Samaha肌球蛋白ATP酶组织化学染色法并稍做改良,对其进行肌纤维分型研究。结果SD大鼠斜方肌经肌球蛋白ATP... 目的探讨大鼠斜方肌的肌纤维型组成和分布,借以了解该肌功能。方法取成年SD大鼠斜方肌升部肌组织进行冰冻切片(8μm厚),采用Guth-Samaha肌球蛋白ATP酶组织化学染色法并稍做改良,对其进行肌纤维分型研究。结果SD大鼠斜方肌经肌球蛋白ATP酶组织化学染色后可明确分出2种肌纤维型,即白色的Ⅰ型纤维(慢缩纤维)和深褐色的Ⅱ型纤维(快缩纤维),2种肌纤维在肌内呈棋盘样均匀分布;图像分析计数其Ⅰ型纤维占(48.8±6.9)%,Ⅱ型纤维比例为(51.2±6.9)%,2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D大鼠斜方肌2型肌纤维所占比例均等,与其维持颈背部姿势的作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方肌 肌纤维型 肌球蛋白A Tp酶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