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辅助教学的医学数学课程整合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梁波 罗亚玲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0-102,共3页
生命科学的发展经历了3次革命:分子生物学的创立和发展,基因组学的创立和发展以及生命科学与物理科学、工程科学领域的大融合。
关键词 网络辅助教学 课程整合 医学数学 生命科学 分子生物学 基因组学 工程科学
下载PDF
我国出生缺陷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万素馨 罗亚玲 周天津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939-1941,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制定最佳预防控制决策、实行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分析国内关于出生缺陷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21篇,累计病例6 112例,对照15 741例。据纳入与排除标准... 目的探讨影响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制定最佳预防控制决策、实行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分析国内关于出生缺陷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21篇,累计病例6 112例,对照15 741例。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筛选,由异质性检验结果决定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并对合并结果进行χ2检验。结果单因素分析的主要合并结果 OR值为:先天畸形家族史36.22,孕早期患感染性疾病5.62,孕早期接触化学制剂4.19,父亲吸烟3.89,孕期接触镇静药3.19,妊娠并发症2.94,孕期多食高蛋白食物0.37;多因素分析的主要合并结果OR值为:孕早期感染病毒7.65,孕期精神状态差5.44,孕早期发热4.70,妊娠早期接触化学毒物3.90,流产史3.59,孕期补充复合维生素0.45。结论影响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先天畸形家族史、孕早期患感染性疾病、孕早期接触化学制剂、父亲吸烟、妊娠并发症;出生缺陷的保护因素为孕期多食高蛋白食物、孕期补充复合维生素和服用叶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畸形 META分析 比值比
下载PDF
基于总体架构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万素馨 罗亚玲 邓韧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6期3541-3543,共3页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作用日渐显著,信息化已成为全球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了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已将信息化...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作用日渐显著,信息化已成为全球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了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已将信息化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发展 医疗卫生 第十个五年计划 国民经济 信息技术 社会信息化 社会变革
下载PDF
经介入治疗和手术修补房间隔缺损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万素馨 罗亚玲 周天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37-1442,共6页
目的:采用系统评价方法评估国内经手术修补和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制定检索策略,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进行检索,全面检索... 目的:采用系统评价方法评估国内经手术修补和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制定检索策略,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进行检索,全面检索关于房间隔缺损经介入治疗和手术修补对照研究的临床试验,并对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5.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13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均为非随机对照试验,介入组984例,治疗组890例。结果显示,介入组的成功率低于手术组(13项对照研究,96.65%vs.99.66%,RR=0.97,95%CI=0.96~0.98,P=0.0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手术组(12项对照研究,6.07%vs.20.26%,RR=0.29,95%CI=0.22~0.39,P=0.000),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率高于手术组(10项对照研究,2.31%vs.1.70%,RR=1.45,95%CI=0.75~2.82,P=0.270)。结论:介入治疗的术后并发症低于手术组,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适应证范围内,介入治疗可作为外科手术治疗的替代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手术修补 META分析
下载PDF
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网络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世强 罗亚玲 +2 位作者 梁波 许凤 万素馨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1期3843-3845,共3页
信息时代学习方式的变化以及社会对人才技能的需求,给大学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授课模式,已越来越不能胜任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传达越来越多的学科内容。而伴随信息时代诞生的网络技术,不仅能提供图、文、声... 信息时代学习方式的变化以及社会对人才技能的需求,给大学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授课模式,已越来越不能胜任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传达越来越多的学科内容。而伴随信息时代诞生的网络技术,不仅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知识表达形式,传达更多的学科信息,还能提供形象直观、界面友好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因此,网络教学模式已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教学模式 师生互动 教师 引导 学生 信息时代 学习方式 大学教育
下载PDF
非线性生物模型回归参数计算的一个新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张世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754-757,共4页
目的 :研究变量代换对非线性生物模型回归参数的干扰 ,寻找消除或减少该干扰的新方法。方法 :利用空间变换、泰勒 (Taylor)级数和加权处理的组合方式消除或减少变量代换带来的严重影响。结果 :给出一个计算非线性生物模型回归参数的新... 目的 :研究变量代换对非线性生物模型回归参数的干扰 ,寻找消除或减少该干扰的新方法。方法 :利用空间变换、泰勒 (Taylor)级数和加权处理的组合方式消除或减少变量代换带来的严重影响。结果 :给出一个计算非线性生物模型回归参数的新方法。结论 :新方法消除或减少了变量代换带来的严重影响 ,保留了变量代换便于计算的优点 ;不但显著提高了非线性生物模型回归参数的精度 ,而且还能发现原始数据中隐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模型 最小二乘法 空间变换 非线性参数估计
下载PDF
基于Web方式的免疫学图文检索系统 被引量:1
7
作者 罗亚玲 包建明 +1 位作者 李生林 杨晓燕 《四川兵工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63-66,共4页
建立免疫学图文检索系统,是解决医科大学重点基础课程《免疫学》教学中存在的免疫学知识的图文表达、图文检索以及网络远程教学等诸多问题的重要途径。该论文依托校园网,利用文本切分、图像分析以及智能化知识检索等技术,建立了免疫学... 建立免疫学图文检索系统,是解决医科大学重点基础课程《免疫学》教学中存在的免疫学知识的图文表达、图文检索以及网络远程教学等诸多问题的重要途径。该论文依托校园网,利用文本切分、图像分析以及智能化知识检索等技术,建立了免疫学图文检索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文检索 免疫学 WEB 教学 课程
下载PDF
一种智能化工业控制图形组态系统的构建与实施 被引量:1
8
作者 罗亚玲 邓韧 张世强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2年第5期193-194,共2页
针对工控图形组态软件在智能化方面存在的不足,采用图元智能化特征技术,构建了一种智能化工业控制图形组态系统,该系统包括用户组态、图元对象管理、模型库管理、内部数据库管理和接口管理五个部分。目前,该系统已应用于某油料传输控制... 针对工控图形组态软件在智能化方面存在的不足,采用图元智能化特征技术,构建了一种智能化工业控制图形组态系统,该系统包括用户组态、图元对象管理、模型库管理、内部数据库管理和接口管理五个部分。目前,该系统已应用于某油料传输控制系统中,应用效果良好,为工控图形组态软件的智能化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 工业控制 图形组态 系统
下载PDF
微分中值定理与Newton-Leibniz公式的关系及证明
9
作者 梁波 曾静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3,共3页
在微分中值定理与Newton-leibniz公式可互相证明的基础上用Newton-Leibniz公式证明广义微分中值定理,从而证明了所有的微分中值定理与Newton-Leibniz公式均可相互证明。
关键词 微分中值定理 Newton—Leibniz公式 相互证明
下载PDF
利用支持向量机预测G蛋白偶联受体中潜在的药物靶点
10
作者 王春丽 张世强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61-467,共7页
在已知的药物靶点中,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占绝大多数,它与高血压、哮喘、疼痛、神经和免疫紊乱等多种疾病有着密切联系。但由于GPCR的七次跨膜构象较复杂,其空间结构很难从实验中获取,因此,它们的功能就更... 在已知的药物靶点中,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占绝大多数,它与高血压、哮喘、疼痛、神经和免疫紊乱等多种疾病有着密切联系。但由于GPCR的七次跨膜构象较复杂,其空间结构很难从实验中获取,因此,它们的功能就更难确定了。作者通过对已知蛋白质数据库中数据的分析,构建了两个不同的数据集,并利用蛋白质一级结构、基本理化性质及拓扑描述等特征,训练两组SVM分类器,预测GPCR中潜在的药物靶点。综合分析两组分类器的结果发现,其中有141个GPCR同时被这两组分类器预测为药物靶点。在这141个GPCR中,有39个同时存在于TTD数据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 支持向量机 药物靶点 分类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