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5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招聘启事
1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F005-F005,共1页
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设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同时也是重庆市肝病治疗中心。研究所始建于1979年,正式成立于1985年,1979年成为硕士点,1988年成为博士点,是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予点。现在有博士导师7名,培养硕士生40名,博... 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设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同时也是重庆市肝病治疗中心。研究所始建于1979年,正式成立于1985年,1979年成为硕士点,1988年成为博士点,是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予点。现在有博士导师7名,培养硕士生40名,博士10余名,并已建立博士后流动站。1985年被卫生部指定为全国肝炎药物临床药理基地之一,从事新药的研究与评价,上市药物再评价。近年来共开展新药临床前研究15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所 编辑部 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医科大 病毒性肝炎 病毒传染性肝炎 病毒病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华肝脏病杂志 招聘启事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低病毒血症的研究现状及挑战
2
作者 王娇娇 蔡大川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23-29,共7页
虽然新生儿普遍接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疫苗,HBV的感染率开始大幅下降,但2016年我国慢性HBV感染者仍有8600万例。2019年,全球有2.96亿例慢性HBV感染者,且每年约有82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或肝细胞癌... 虽然新生儿普遍接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疫苗,HBV的感染率开始大幅下降,但2016年我国慢性HBV感染者仍有8600万例。2019年,全球有2.96亿例慢性HBV感染者,且每年约有82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或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等相关疾病。多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丙酚替诺福韦等规范抗病毒治疗后,可以取得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的疗效。但随着人们对疾病更深层次的认识及检测技术的提升,临床发现部分患者经规范治疗48周后,血清HBV DNA低于2000 IU/mL,但持续或间歇地高于检测下限,即为低病毒血症状态。低病毒血症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相关研究已经表明,HBV低病毒血症影响患者的临床预后,主要表现为促进肝脏炎症、肝纤维化的进展及发生肝硬化失代偿、肝细胞癌、耐药的风险升高。对于HBV低病毒血症患者的治疗方案也尚未有明确建议。本文将对HBV低病毒血症的定义、可能的发生机制、临床意义及临床管理策略等方面进行介绍,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低病毒血症 核苷(酸)类似物
原文传递
重庆麻鸭乙肝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应用——21种中药抗鸭乙型肝炎病毒初筛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陈压西 郭树华 +1 位作者 张定凤 陈学华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4年第3期25-27,共3页
采用斑点杂交法检测了重庆地区263份2~3月龄麻鸭血清中的DHBV DNA,用筛选出的阳性病毒血清经腹腔感染1~2日龄的血清DHBV DNA阴性雏鸭,并用该模型进行了21种中药抗乙肝病毒初(?)。结果表明:(1)重庆地区2~3日龄麻鸭DHBV自然感染率为25... 采用斑点杂交法检测了重庆地区263份2~3月龄麻鸭血清中的DHBV DNA,用筛选出的阳性病毒血清经腹腔感染1~2日龄的血清DHBV DNA阴性雏鸭,并用该模型进行了21种中药抗乙肝病毒初(?)。结果表明:(1)重庆地区2~3日龄麻鸭DHBV自然感染率为25.48%.(2)经腹腔感染的1~2日龄雏鸭的血清DHBV DNA阳性率1周后为82.90%,并可持续至少2个月。(3)抗乙肝病毒中药初(?)发现用广西叶下珠、苦参治疗2周可使DHBV DNA滴度下降,其余的经体外实验认为有效的抗乙肝病毒中药,动物实验并未获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乙型肝炎病毒 动物模型 乙型肝炎 中药
下载PDF
IL-21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胡春蓉 石统东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13-917,共5页
白细胞介素21是一类具有潜在的免疫调节作用、含有4个α螺旋结构的Ⅰ型细胞因子,主要由CD4+T和NKT细胞分泌产生。其受体分布极其广泛,通过与IL-21R结合后,IL-21参与子机体的多重免疫调节。如:促进Tfh、Th17等淋巴细胞增殖,增强CD8+T和N... 白细胞介素21是一类具有潜在的免疫调节作用、含有4个α螺旋结构的Ⅰ型细胞因子,主要由CD4+T和NKT细胞分泌产生。其受体分布极其广泛,通过与IL-21R结合后,IL-21参与子机体的多重免疫调节。如:促进Tfh、Th17等淋巴细胞增殖,增强CD8+T和NK细胞的细胞毒性,诱导B分化为浆细胞;同时又可抑制DC细胞的效应,促进B细胞和NK细胞调亡,以及负性调节Teg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免疫耐受是HBV病毒持续感染的根本原因,而IL-21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清除及病毒抗原的血清学转换中可能发挥一定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1 HBEAG血清转换 慢性乙型肝炎 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 白介素17分泌T细胞
原文传递
直接抗病毒药物在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5
作者 冉锡萍 蔡大川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82-1687,共6页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导致肝硬化的发生,肝硬化后出现肝细胞癌等并发症是慢性肝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抗病毒治疗可以实现持续病毒学应答,改善肝炎、肝纤维化,进而延缓病程进展。直接抗病毒药物(DAA)在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安全性...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导致肝硬化的发生,肝硬化后出现肝细胞癌等并发症是慢性肝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抗病毒治疗可以实现持续病毒学应答,改善肝炎、肝纤维化,进而延缓病程进展。直接抗病毒药物(DAA)在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被证实,其是否能改善肝硬化患者疾病并发症和预后逐渐成为讨论和研究的热点。相关数据主要由国外学者报告,我国DAA上市较晚,尚缺乏中远期数据。本文回顾了最新的相关研究,对DAA在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属 肝硬化 直接抗病毒药物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不同产地叶下珠及其联合用药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陈压西 郭树华 +1 位作者 张定凤 陈学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25-227,共3页
本文应用重庆麻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进行了不同产地中草药叶下珠及其联合中药苦参及抗菌药环丙沙星的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uckhepatitisBVirus,DHBV)疗效初探,连续用药1个月后,结果表明:广西叶下珠、云南叶... 本文应用重庆麻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进行了不同产地中草药叶下珠及其联合中药苦参及抗菌药环丙沙星的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uckhepatitisBVirus,DHBV)疗效初探,连续用药1个月后,结果表明:广西叶下珠、云南叶下珠能使鸭血清中鸭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DHBVDNA)滴度下降(P<0.05),而重庆叶下珠无此作用(p>0.05);云南叶下珠停药后有血清DHBVDNA回升现象;广西叶下珠与苦参合用,无明显协同作用,但与环丙沙星合用,似有增强抗病毒的作用(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下珠 动物模型 乙型肝炎 环丙沙星 治疗
下载PDF
广西叶下珠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陈压西 郭树华 +1 位作者 齐珍元 张定凤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9-40,共2页
用重庆麻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观察广西叶下珠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作用。用广西叶下珠治疗1月,检测用药前后血清中的DHBV DNA及转氨酶、肝组织病理等。广西叶下珠用药2周、1月能使血清DHBV DNA总体水... 用重庆麻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观察广西叶下珠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作用。用广西叶下珠治疗1月,检测用药前后血清中的DHBV DNA及转氨酶、肝组织病理等。广西叶下珠用药2周、1月能使血清DHBV DNA总体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停药后DNA滴度回升不明显。血清转氨酶检查及肝脏常规HE染色病理检查未发现叶下珠对肝脏有明显的毒性损害。广西叶下珠在体内有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叶下珠 鸭乙型肝炎病毒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肝苏颗粒浸膏粉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压西 齐珍元 +2 位作者 郭树华 黄爱龙 吴会林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62-164,共3页
目的:观察肝苏颗粒浸膏粉(以下简称肝苏)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作用,为临床治疗乙肝病毒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重庆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用肝苏口服治疗4W,停药观察1W,检测用药前后血清的DHBV DNA、DHBsAg、转氨酶(ALT、AST... 目的:观察肝苏颗粒浸膏粉(以下简称肝苏)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作用,为临床治疗乙肝病毒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重庆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用肝苏口服治疗4W,停药观察1W,检测用药前后血清的DHBV DNA、DHBsAg、转氨酶(ALT、AST)及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肝苏各剂量组用药后血清DHBV DNA滴度显著降低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停药1W后中、小剂量组血清DHBV DNA有明显回升现象,而大剂量组DHBV DNA回升现象不明显。其抗病毒效果与剂量大小有一定的关系。用药前后血清DHBsAg O.D值(490nm)的变化与DNA滴度改变相似;此外,肝脏病理学检查及治疗4W、停药1W后血清ALT、AST检查未发现该药对鸭肝组织有明显的毒性损害。结论:连续用肝苏1个月在鸭体内有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苏 鸭乙型肝炎病毒 动物模型 中医药疗法 药理 中药
下载PDF
核苷(酸)类似物经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低病毒血症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3
9
作者 鲁凤民 封波 +15 位作者 郑素军 蒋素贞 杨瑞锋 福军亮 纪冬 党双锁 鲁晓擘 陈红松 陈新月 任红 高志良 南月敏 徐小元 牛俊奇 张文宏 庄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68-1274,共7页
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线抗HBV药物核苷(酸)类似物(NAs)可有效地抑制HBV DNA复制,显著减缓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疾病进展,减少包括肝衰竭和肝癌在内的终末期肝病的发生。然而,临床上有一部分CHB患者在接受一线NAs治疗48周或更长时间后,... 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线抗HBV药物核苷(酸)类似物(NAs)可有效地抑制HBV DNA复制,显著减缓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疾病进展,减少包括肝衰竭和肝癌在内的终末期肝病的发生。然而,临床上有一部分CHB患者在接受一线NAs治疗48周或更长时间后,其血清HBV DNA仍持续或间歇性地高于灵敏核酸试剂的检测下限。本文作者经讨论对低病毒血症(LLV)形成如下定义:持续性LLV,指对接受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酯或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治疗48周及以上的CHB患者,用灵敏的定量PCR方法至少连续检测2次,每次间隔3~6个月,HBV DNA均阳性,但<2000 IU/ml;间歇性LLV是指用灵敏的qPCR法至少连续检测3次,每次间隔3~6个月,HBV DNA为间歇性阳性,但<2000 IU/ml。诊断LLV应注意排除患者存在用药依从性和耐药突变的问题。LLV可能与NAs治疗下肝纤维化进展及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癌风险增加有关,但目前对LLV发生后原治疗方案是否需要调整仍存在争议。综述了NAs治疗下LLV的发生率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并分析了LLV发生的可能机制,以期为今后NAs经治LLV患者的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核苷类 核苷酸类 低病毒血症
下载PDF
鸭γ干扰素体外抑制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唐霓 黄爱龙 +2 位作者 郭树华 齐珍元 张定凤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33-436,共4页
目的 在体外模型中系统研究DuIFN γ对鸭乙型肝炎病毒 (DHBV)复制的影响 ,探讨其抑制病毒复制的可能机制。方法 用重组DuIFN γ及DHBV特异抗原刺激的PBMC上清液 ,分别作用于DHBV慢性感染的原代鸭肝细胞 (PDH) ,检测PDH上清液中DHBVDNA... 目的 在体外模型中系统研究DuIFN γ对鸭乙型肝炎病毒 (DHBV)复制的影响 ,探讨其抑制病毒复制的可能机制。方法 用重组DuIFN γ及DHBV特异抗原刺激的PBMC上清液 ,分别作用于DHBV慢性感染的原代鸭肝细胞 (PDH) ,检测PDH上清液中DHBVDNA、DHBsAg浓度和胞内病毒复制水平。结果  1U mL、1 0U mL重组DuIFN γ可以抑制培养细胞上清液中DHBVDNA和DHBsAg的分泌 ,与慢性感染对照组比较 ,P <0 .0 5。病毒复制的抑制水平 (包括细胞内DHBV总DNA、闭合环状DNA以及上清液中病毒颗粒和DHBsAg)与DuIFN γ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 ,但DHBV特异抗原刺激的PBMC上清液无明显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结论 DuIF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复制 实验研究 鸭乙型肝炎病毒 鸭γ干扰素 原代鸭肝细胞 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下载PDF
小柴胡汤胶囊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陈压西 郭树华 +1 位作者 齐珍元 张定凤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17-19,共3页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胶囊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作用。方法:采用重庆麻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用小柴胡汤胶囊口腔灌服治疗1个月,检测用药前后血清中的DHBV DNA及血清转氨酶(ALT、AST)、肝组织HE染色病理检查。结果:小柴胡汤胶囊大剂...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胶囊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作用。方法:采用重庆麻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用小柴胡汤胶囊口腔灌服治疗1个月,检测用药前后血清中的DHBV DNA及血清转氨酶(ALT、AST)、肝组织HE染色病理检查。结果:小柴胡汤胶囊大剂量组用药2周、1个月及中、小剂量组用药1个月能使血清中DHBV DNA滴度总体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极显著降低(P>0.01),但停药1周后有DNA滴度回升现象;其抗病毒效果与剂量大小有关,中、小剂量组用药2周后无明显的抑制病毒DNA的效果,而大剂量组用药2周后有明显的降低病毒DNA的效果。此外,肝脏病理检查及治疗1个月、停药1同后血清转氨酶检查未发现该药对鸭肝组织学和转氨酶有明显的影响。结论:小柴胡汤胶囊在鸭体内有一定的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柴胡汤 动物模型 乙型肝炎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阿的福韦在鸭乙型肝炎模型及2.2.15细胞中抗乙型肝炎病毒的药效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压西 黄爱龙 +1 位作者 郭晖 齐珍元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618-621,共4页
目的 :观察阿的福韦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 (DHBV)的作用及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 (HBV)效果。方法 :采用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 ,用阿的福韦口服治疗 10天 ,检测用药前后血清中的DHBVDNA、DHBsAg ,并取肝脏样本提取总DNA ,作SouthernBlot分析... 目的 :观察阿的福韦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 (DHBV)的作用及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 (HBV)效果。方法 :采用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 ,用阿的福韦口服治疗 10天 ,检测用药前后血清中的DHBVDNA、DHBsAg ,并取肝脏样本提取总DNA ,作SouthernBlot分析。此外 ,以 2 .2 .15细胞为靶细胞 ,给药后通过检测细胞培养液中HBsAg、HBeAg和HBVDNA观察阿的福韦抗HBV效果。结果 :阿的福韦各剂量组用药后均能使血清中的DHBVDNA显著降低或极显著降低 (P <0 .0 5或P <0 .0 1) ,但停药后有DHBVDNA回升现象 ;用药前后DHBsAg无明显改变。肝组织SouthernBlot分析亦显示用药后肝脏中DHBVDNA有明显降低 ,停药后DHBVDNA反跳明显。大剂量阿的福韦加入细胞培养 12天 ,对HBsAg抑制率为 17.0 1% ,对HBeAg抑制率为 2 6 .80 % ,对HBVDNA抑制率为 2 6 .92 %。结论 :阿的福韦在鸭体内有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但停药后DHBVDNA有“反跳”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的福韦 鸭乙型肝炎病毒 动物模型 2.2.15细胞
下载PDF
叶下珠有效部位抗鸭乙型肝炎病毒及体外抗HBV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压西 郭树华 +3 位作者 齐珍元 温志坚 彭龙玲 曹毓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9年第6期16-18,共3页
本文观察了叶下珠有效部位总提取物对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的影响,结果150 、300 、600 mg/kgig 2 周和1 个月均可使血清DHBVDNA 滴度总体水平明显降低,停药后回升不明显。用药1 个月还可使ALT 明显降低,肝组织病理改变减轻。体外试... 本文观察了叶下珠有效部位总提取物对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的影响,结果150 、300 、600 mg/kgig 2 周和1 个月均可使血清DHBVDNA 滴度总体水平明显降低,停药后回升不明显。用药1 个月还可使ALT 明显降低,肝组织病理改变减轻。体外试验70 、100μg/ml 能抑制2-2-15 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HBeAg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下珠 2.2.15细胞 鸭乙型肝炎病毒 DHBV 动物实验 有效部位提取物 抗HBV活性
下载PDF
病毒性肝炎肝衰竭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石小枫 徐宁 +3 位作者 张丽旦 郭树华 刘杞 任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1291-1295,共5页
目的:分析病毒性肝炎所致肝衰竭死亡患者的原因,以期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我科5年的病毒性肝炎肝衰竭住院死亡病例115例,摘录每例病例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数据,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数据的采集选用明确... 目的:分析病毒性肝炎所致肝衰竭死亡患者的原因,以期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我科5年的病毒性肝炎肝衰竭住院死亡病例115例,摘录每例病例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数据,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数据的采集选用明确诊断时的检查和死亡前的最后1次检查作为研究资料。结果:年龄平均45.7岁,男性103例;慢性重型肝炎89例;肝硬化20例;114例乙肝标志物阳性,其中12例重叠其它嗜肝病毒感染;110例病例中,HBeAg阳性有24例(24/110,21.8%),HBeAb阳性有61例(61/110,55.5%);85例病例中,HBVDNA定量>1×105copies/ml者有68例(68/85,80%),HBVDNA定量<1×105copies/ml者有17例(17/85,20%);入院时TBil、PTA、ALT分别为403.17±219.43、38.33±19.14、496.78±801.56;死亡时TBil、PTA、ALT分别为478.03±234.89、32.39±16.54、218.04±426.58。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病毒性肝炎肝衰竭病人主要以慢性重型肝炎和肝硬化为主,HBVDNA的活跃复制及病毒的变异对病情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应积极寻求早期的抗病毒治疗;并发症发生率高,应积极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病情的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肝衰竭 死亡病例
下载PDF
急性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毒清除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唐霓 黄爱龙 +2 位作者 齐珍元 郭树华 张定凤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 :进一步阐明嗜肝病毒自然感染过程中病毒清除机理。方法 :7只 2~ 3月龄成年重庆麻鸭静脉接种 10~ 2 0mlDHBV阳性血清 (5× 10 8~ 1× 10 9genome) ,接种后每周采血检测外周血中DHBVDNA、DHBsAg和特异抗体的产生 ;感染后... 目的 :进一步阐明嗜肝病毒自然感染过程中病毒清除机理。方法 :7只 2~ 3月龄成年重庆麻鸭静脉接种 10~ 2 0mlDHBV阳性血清 (5× 10 8~ 1× 10 9genome) ,接种后每周采血检测外周血中DHBVDNA、DHBsAg和特异抗体的产生 ;感染后第10、35天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于抗原特异细胞增殖实验 ;第 5、30、6 0天取肝组织标本进行DHBVDNASouthern杂交、DHB sAg免疫组化及肝组织病理检测。结果 :DHBV感染成年鸭在 1~ 2w潜伏期后出现急性、一过性感染 ,感染高峰期肝内存在多拷贝的DHBV所有复制中间体形式 ,包括cccDNA。进一步分析显示病毒血症的消失是在快速抗原特异细胞增殖反应和高滴度特异抗体产生之后 ;与此同时 ,整个急性感染期间 ,肝细胞并无明显的损害。结论 :非细胞直接损伤机制在嗜肝病毒清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急性感染 病毒清除 动物实验 免疫
下载PDF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乙肝病毒C基因变异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秦波 陈秋云 +1 位作者 黄爱龙 任红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5期728-729,共2页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C基因变异与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对 2份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及 1份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血清进行C基因扩增和克隆 ,经核苷酸序列分析 ,与我国HBV克隆株pADR 1比较。结果 乙肝...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C基因变异与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对 2份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及 1份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血清进行C基因扩增和克隆 ,经核苷酸序列分析 ,与我国HBV克隆株pADR 1比较。结果 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的C基因与pADR 1的基因相似 ;而慢重肝患者C基因变异率较高 ,各有 1 9和 1 4个核苷酸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HBV) C基因 变异 慢性重型肝炎
下载PDF
万乃洛韦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压西 郭树华 +1 位作者 齐珍元 张定凤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1期6-7,10,共3页
目的 观察万乃洛韦在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 (DHBV)的作用 ,为临床治疗乙型肝炎病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重庆麻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 ,用万乃洛韦治疗 1个月 ,检测用药前后血清中的DHBVDNA及转氨酶、肝组织病理、肝组织中的DHBVDNA... 目的 观察万乃洛韦在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 (DHBV)的作用 ,为临床治疗乙型肝炎病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重庆麻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 ,用万乃洛韦治疗 1个月 ,检测用药前后血清中的DHBVDNA及转氨酶、肝组织病理、肝组织中的DHBVDNA等。结果 万乃洛韦用药 1月能使血清DHBVDNA总体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5或P <0 .0 1) ,各剂量组血清DHBVDNA有阴转现象。肝脏病理检查及血清转氨酶检查发现 ,万乃洛韦对肝组织无明显影响 ,大剂量用药组ALT虽有轻度升高 ,但停药后即恢复正常。SouthernBlot检测肝组织内DHBVDNA ,提示该药能抑制病毒在肝内的复制 ,但不能彻底清除超螺旋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乃洛韦 鸭乙型肝炎病毒 实验研究 抗病毒药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滤泡辅助T淋巴细胞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殷文伟 童师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25-829,共5页
目的研究滤泡辅助T淋巴细胞(TFH细胞)在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外周血的变化特点及其与疾病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20名健康对照者和23例HCV感染者,其中4例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XCR... 目的研究滤泡辅助T淋巴细胞(TFH细胞)在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外周血的变化特点及其与疾病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20名健康对照者和23例HCV感染者,其中4例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XCR5^+TFH细胞比例变化。结果慢性HCV感染者外周血CD4^+CXCR5^+TFH细胞占单个核细胞的比例为5.845%(2.680%~14.200%),健康对照组为3.765%(1.200%~8.520%)(u=124.5,P=0.010 6);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感染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4.800%(8.440%~36.600%)和9.550%(2.700%~21.800%)(u=132.0,P=0.017 6)。CD4^+CXCR5^+TFH细胞比例与HCV RNA载量呈负相关(r=-0.432 8,P=0.039 1),与GPT和GOT无相关性。抗病毒治疗后HCV感染者TFH细胞比例降低。结论 CD4^+CXCR5^+TFH细胞可能参与了慢性HCV感染机体抗病毒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滤泡辅助T细胞 病毒载量 谷丙转氨酶
下载PDF
人MxA基因重组真核载体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的实验室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琴 彭明利 +3 位作者 赵瑞秋 刘爱平 任红 许红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研究重组真核载体PcDNA3.1-MxA体外抗HBV的作用,为研究MxA基因(myxovirus-resistant A)治疗慢性HBV感染奠定基础。方法:将构建成功的重组真核载体PcDNA3.1-MxA转染入HepG2.2.15。将HepG2.2.15分为实验组(转染PcDNA3.1-MxA的HepG2.2... 目的:研究重组真核载体PcDNA3.1-MxA体外抗HBV的作用,为研究MxA基因(myxovirus-resistant A)治疗慢性HBV感染奠定基础。方法:将构建成功的重组真核载体PcDNA3.1-MxA转染入HepG2.2.15。将HepG2.2.15分为实验组(转染PcDNA3.1-MxA的HepG2.2.15)和对照组(转染PcDNA3.1的HepG2.2.15),应用RT-PCR方法检测两组HepG2.2.15内MxA mRNA(P<0.01),并应用ELISA法检测两组HepG2.2.15内HBsAg、HBeAg的水平。结果:RT-PCR扩增结果显示实验组的MxA mRNA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实验组HBsAg、HBeA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转染重组真核载体PcDNA3.1-Mx AHepG2.2.15内MxA蛋白明显抑制了HBV DNA的复制及表达,为进一步研究MxA蛋白体内抗病毒作用提供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DNA3.1-MxA HEPG2.2.15 HBV复制及表达
下载PDF
叶下珠制剂抑制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张大志 任红 张定凤 《现代医药卫生》 2001年第7期512-513,共2页
目的:观察四川叶下珠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作用。方法:HepG2.2.15细胞培养36小时后,再用含不同浓度叶下珠的培养液培养48小时,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的 HBeAg含量。结果:四川叶下珠可有效地抑制 HepG2.... 目的:观察四川叶下珠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作用。方法:HepG2.2.15细胞培养36小时后,再用含不同浓度叶下珠的培养液培养48小时,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的 HBeAg含量。结果:四川叶下珠可有效地抑制 HepG2.2.15细胞HBeAg的表达,其中100、150μg/ml两个浓度组的作用最强。结论:四川叶下珠具有一定的抗HBV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下珠 乙型肝炎病毒 细胞模型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