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中学生抑郁状况及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雷雷 汪洋 +1 位作者 王宏 徐鸣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71-1073,共3页
目的调查重庆市中学生的抑郁状况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TCSQ),对重庆市1596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重庆市中学生抑郁发生率较高(58.4%),抑郁总... 目的调查重庆市中学生的抑郁状况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TCSQ),对重庆市1596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重庆市中学生抑郁发生率较高(58.4%),抑郁总分(41.20±7.83)及各因子[精神性障碍(3.30±1.36)、躯体性障碍(15.19±3.01)、精神运动性障碍(4.43±1.25)及心理障碍(18.27±4.70)]与应对方式[积极应对方式(29.5±8.5)与消极应对方式(23.0±7.8)]在不同性别、年级及学校类型上有所不同;中学生抑郁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与积极应对方式(除精神性障碍因子外,r分别为-0.483、-0.267、-0.272、-0.553,P<0.01)和消极应对方式(r分别为0.242、0.618、0.175、0.190、0.098,P<0.01)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应对方式是中学生抑郁发生的有效预测因子。结论重庆市中学生抑郁状况与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抑郁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特质应对方式 回归分析 横断面调查 心理卫生
原文传递
GAD_(65)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癫痫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刘霞 齐志国 谢鹏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4-56,共3页
目的:将谷氨酸脱羧酶65(GAD65)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到海仁酸颞叶癫痫模型大鼠海马中,检测目的基因在脑内的表达以及基因工程化细胞移植对癫痫的影响。方法:建立海仁酸致癫痫大鼠模型,完全随机分为GAD-NSCs移植组、单纯NSCs移植组... 目的:将谷氨酸脱羧酶65(GAD65)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到海仁酸颞叶癫痫模型大鼠海马中,检测目的基因在脑内的表达以及基因工程化细胞移植对癫痫的影响。方法:建立海仁酸致癫痫大鼠模型,完全随机分为GAD-NSCs移植组、单纯NSCs移植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20只。在移植后1、2、3天,1、2、4、8周各时间点,通过小剂量戊四氮诱发试验检测大鼠的癫痫敏感性;移植l周后,取海马进行WesternBlotting检测GAD65表达;移植8周后,取脑组织,进行海马区HE病理染色及BrdU和GAD65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移植后,GAD-NSCs移植组2天就表现出癫痫敏感性下降,而单纯NSCs移植组术后2周才出现该变化,并且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单纯NSCs移植组Racine评分标准评分高于GAD-NSCs称植组;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明仅有GAD-NSCs移植组海马区GAD65高表达;GAD-NSCs移植组的BrdU阳性标记细胞、GAD65阳性标记细胞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结论:GAD65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到癫痫大鼠海马中,海马区GAD65呈高表达,可持续抑制实验动物癫痫敏感性,并对移植后的宿主神经干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改善实验动物神经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谷氨酸脱羧酶 癫痫 移植 海马
下载PDF
氟西汀促进卒中后神经功能康复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刘霞 Djung Lilya Wati +3 位作者 李雷雷 房亮 牟君 谢鹏 《医学教育探索》 2010年第11期1578-1580,共3页
氟西汀(Fluoxetine)是一种高特异性,高选择性的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抑郁性精神障碍。传统抑郁症的"单胺学说"认为,抑郁的发生主要与单胺类神经递质如5-HT及... 氟西汀(Fluoxetine)是一种高特异性,高选择性的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抑郁性精神障碍。传统抑郁症的"单胺学说"认为,抑郁的发生主要与单胺类神经递质如5-HT及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低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西汀 康复机制 神经功能 抑郁性精神障碍 卒中后 单胺类神经递质 再摄取抑制剂 去甲肾上腺素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现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莉 郑鹏 +1 位作者 王振海 谢鹏 《医学教育探索》 2010年第11期1576-1578,共3页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各种生物病原体侵犯脑或脊髓实质、被膜和血管等,引起急、慢性炎症(或非炎症)性疾病。根据特异性致病因子及受累部位不同可分为病毒性脑炎、细菌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和脑寄生虫病等。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差异蛋白质组学 病毒性脑炎 细菌性脑膜炎 真菌性脑膜炎 生物病原体 脑寄生虫病 慢性炎症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神经胶质细胞的代谢组学研究
5
作者 马丽华 杨宏静 +2 位作者 徐晓艳 石中全 邓榕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34-141,共8页
目的研究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对人类少突胶质细胞(OL细胞)代谢的影响,从而探讨HSV-1感染的分子机制。方法将OL细胞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感染组,感染HSV-1,一组为正常对照组,不感染HSV-1,运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检测二组细胞培养液... 目的研究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对人类少突胶质细胞(OL细胞)代谢的影响,从而探讨HSV-1感染的分子机制。方法将OL细胞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感染组,感染HSV-1,一组为正常对照组,不感染HSV-1,运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检测二组细胞培养液水相代谢产物,最后由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细胞培养液水相代谢物的组成有显著差异:被HSV-1感染的OL细胞的培养液中,亮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增多,丙氨酸、甘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乳酸减少。结论 HSV-1感染改变OL细胞的氨基酸代谢,HSV-1可能通过扰乱宿主细胞的代谢路径,促进自己的繁殖,并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1型 代谢组学 核磁共振氢谱 神经胶质细胞
下载PDF
中心体相关蛋白激酶7在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
6
作者 王琳 曾庆桦 +2 位作者 龙志敏 葛传华 贺桂琼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67-272,共6页
目的:观察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内中心体相关蛋白激酶7(NEK7)的表达和分布情况,为有丝分裂及炎症相关疾病的病理变化和后续治疗靶点提供形态学证据。方法:利用Western Blot检测C57BL/6J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各个区域的NEK7表达,利用免疫组织化... 目的:观察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内中心体相关蛋白激酶7(NEK7)的表达和分布情况,为有丝分裂及炎症相关疾病的病理变化和后续治疗靶点提供形态学证据。方法:利用Western Blot检测C57BL/6J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各个区域的NEK7表达,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方法观察NEK7分布情况;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IHF)方法观察NEK7的细胞定位情况。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EK7在C57BL/6J小鼠嗅球、大脑皮质、海马、间脑、小脑、脑干和脊髓等区域均有表达;IHC结果显示,NEK7在C57BL/6J小鼠大脑皮质、海马、嗅球、杏仁核、丘脑、下丘脑、脉络丛、脊髓等区域广泛分布,但染色强度存在区域特异性;IHF双标结果显示,NEK7与微管相关蛋白2(MAP2)、离子钙接头蛋白(Iba-1)共表达,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少量共表达。结论:C57BL/6J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中NEK7大量表达和分布,与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共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体相关蛋白激酶7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元 小胶质细胞 小鼠
原文传递
姜黄素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许可 李昱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93-98,共6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为老年痴呆症的主要形式之一。姜黄素是从植物姜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黄色色素,属多酚类化合物,因其毒副作用小和广泛的生物学活性等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研究证实姜黄...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为老年痴呆症的主要形式之一。姜黄素是从植物姜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黄色色素,属多酚类化合物,因其毒副作用小和广泛的生物学活性等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研究证实姜黄素能有效改善AD的病理进程和发展。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姜黄素通过调节体内氧化还原平衡,减少氧化应激造成的损伤,从而发挥对AD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此外,它还可以通过调节NF κB、淀粉样前体蛋白、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等信号蛋白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保护 作用机制 进展
下载PDF
Bmal1可能介导了丁酸钠对帕金森病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8
作者 王飞霞 张政 +6 位作者 孙艳 杨柳菁 郭桐彤 潘夜厅 丁嵩涛 蒋林 刘含登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6-884,共9页
目的探究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丁酸钠(NaB)通过肠-脑轴对帕金森病(PD)小鼠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39只7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C)、模型组(PD)和NaB治疗组(NaB),13只/组。除NC组小鼠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外,其... 目的探究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丁酸钠(NaB)通过肠-脑轴对帕金森病(PD)小鼠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39只7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C)、模型组(PD)和NaB治疗组(NaB),13只/组。除NC组小鼠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连续5 d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30 mg/(kg·d)]建立亚急性PD模型。造模完成后NaB组连续灌胃NaB[300 mg/(kg·d)]治疗14 d,其余两组小鼠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治疗结束后进行行为学实验检测小鼠的运动功能。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小鼠纹状体中酪氨酸羟化酶(TH)、α-突触核蛋白(α-syn)的表达和结肠中促炎因子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以及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claudin的表达。通过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的炎性浸润。RNA测序分析筛选出小鼠结肠组织的差异基因。结果行为学实验结果显示,NaB治疗可提高PD小鼠的运动速度(P<0.01)以及四肢拉力(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aB上调PD小鼠纹状体中TH(P<0.01)和下调α-syn(P<0.05)的表达,NaB上调PD小鼠结肠组织中的Occludin和Claudin的表达(P<0.05),下调了NF-κB、TNF-α和IL-6的表达(P<0.05)。HE染色结果显示,NaB改善PD小鼠结肠的炎性浸润。结肠RNA测序结果显示,节律基因Bmal1可能介导了NaB对PD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P<0.05)。总结NaB改善PD小鼠的运动障碍,减少纹状体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并改善PD小鼠的结肠炎症,其机制可能与Bmal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钠 帕金森病 肠-脑轴 BMAL1
下载PDF
靶向敲低腺苷转运体1通过降低炎症反应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保护作用研究
9
作者 张效源 马子腾 +1 位作者 贾云芳 贺桂琼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588-2598,共11页
目的 通过构建腺苷转运体1(equilibrative nucleotide transporter 1,ENT1)过表达和敲低质粒,观察ENT1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利用分子克隆的方式构建ENT1过表达质粒pAAV-ENT1-mCherry和敲... 目的 通过构建腺苷转运体1(equilibrative nucleotide transporter 1,ENT1)过表达和敲低质粒,观察ENT1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利用分子克隆的方式构建ENT1过表达质粒pAAV-ENT1-mCherry和敲低质粒pAAV-ENT1shRNA-ZsGreen。将过表达质粒转染入小鼠神经元N2A细胞,将敲低质粒转染入含瑞士家族人APP695的N2A细胞(N2A-APP)。结合real-time 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ENT1 mRNA和蛋白表达及炎症因子的变化,通过CCK-8试剂盒检测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 测序和real-time qPCR验证结果显示小鼠ENT1过表达和敲低质粒已成功构建。CCK-8检测结果显示,过表达ENT1水平24 h内细胞存活率显著下调(P<0.05),而当敲低ENT1时细胞存活率显著上调(P<0.01)。Real-time qPCR检测进一步发现,ENT1过表达可引起细胞内炎症因子IL-1β、TNF-α、C1q-a和C1q-b水平的显著上调(P<0.05),而敲低ENT1时可逆转N2A-APP细胞内炎症因子水平的上调(P<0.05)。结论 靶向敲低ENT1的蛋白水平可通过降低炎症反应从而减轻AD的病理改变,ENT1可能是AD病理机制的一个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转运体1 阿尔茨海默病 炎症因子 细胞活力
原文传递
Homer1b/c“支架”在CTNND2-/-自闭症模型鼠中的作用研究
10
作者 张翰鸿 王岩 +4 位作者 吕明其 聂应 蔡锦雯 王楚萱 李英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9-414,共6页
目的:观察CTNND2-/-自闭症模型鼠前额叶皮层中支架蛋白荷马1b/c(homer protein homolog 1b and 1c,Homer1b/c)与三磷酸肌醇受体(inositol 1,4,5-trisphosphate receptor,IP3R)、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5,mG... 目的:观察CTNND2-/-自闭症模型鼠前额叶皮层中支架蛋白荷马1b/c(homer protein homolog 1b and 1c,Homer1b/c)与三磷酸肌醇受体(inositol 1,4,5-trisphosphate receptor,IP3R)、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5,mGluR5)和香克3蛋白(sh3 and multiple ankyrin repeat domains 3,Shank3)蛋白相关复合体的变化;前额叶皮层中常见氨基酸的变化,发现自闭症模型鼠中可能参与疾病发生的关键靶点。方法: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法检测CTNND2-/-自闭症模型鼠前额叶皮层中支架蛋白Homer1b/c、突触后密度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 95,PSD-95)、突触素蛋白(synaptophysin,SYP)、囊泡谷氨酸转运体1(vesicular glutamate transporter 1,vGluT1)的表达的变化;通过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观察Homer1b/c与IP3R、mGluR5和Shank3蛋白的表达与共定位;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技术分别观察Homer1b/c与IP3R、mGluR5或Shank3结合的变化;使用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LC)观察前额叶皮层中常见氨基酸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TNND2-/-模型鼠前额叶皮层中Homer1b/c(P=0.003)、PSD-95(P=0.003)以及SYP蛋白(P=0.046)的表达均明显降低;同时,Homer1b/c与IP3R、mGluR5、Shank3蛋白相互之间结合减少;前额叶皮层中常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glutamate,Glu)和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366,P=0.355),组氨酸(histidine,His)(P=0.036),酪氨酸(tyrosine,Tyr)(P=0.030)表达则明显增高。结论:CTNND2-/-自闭症模型鼠中Homer1b/c蛋白低表达,同时Homer1b/c与IP3R、Shank3、mGluR5蛋白复合物的形成减少,并推测低表达的Homer1b/c可能是导致自闭症神经元突触异常发育的关键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mer1b/c 自闭症谱系障碍 CTNND2基因敲除鼠
原文传递
白藜芦醇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自噬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郭倩 余音 +2 位作者 潘乾广 石瑶 叶秀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95-998,共4页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自噬的影响,探讨Res保护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4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Res低剂量(15 mg.kg-1)干预组(R1组...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自噬的影响,探讨Res保护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4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Res低剂量(15 mg.kg-1)干预组(R1组)和Res高剂量(40 mg.kg-1)干预组(R2组),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观察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透射电镜法观察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及其内自噬空泡数量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LC3的蛋白表达;RT-PCR法分别检测LC3和Beclin 1的mRNA表达。结果与M组相比,Res可明显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功能评分(P<0.05);使自噬泡数量明显增加;上调缺血皮质区脑组织LC3和Beclin 1蛋白及mRNA的表达(P<0.05)。结论 Res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诱导自噬的生成,上调LC3和Beclin 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预处理 缺血 再灌注 自噬 LC3 BECLIN 1
下载PDF
大学生的抑郁症状与完美主义、自我和谐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丹 周艳 尹华站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45-549,共5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群抑郁症状和完美主义、自我和谐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678名大学生(男324人,女354人;农村244人,非农村434人;独生子女419人,非独生子女259人),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测评抑郁程度,大学生完美主义问卷(PSC...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群抑郁症状和完美主义、自我和谐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678名大学生(男324人,女354人;农村244人,非农村434人;独生子女419人,非独生子女259人),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测评抑郁程度,大学生完美主义问卷(PSCS)、自我和谐量表(SCCS)测评完美主义、自我和谐水平.结果:大学生的CES-D得分为(19.8±3.8);男生CES-D得分低于女生,农村学生CES-D得分均低于非农村学生,独生子女CES-D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均P<0.001).相关分析显示,PSCS总分与SCCS、CES-D得分均呈正相关(r=0.08~0.26,P<0.01),SCCS得分与CES-D得分呈正相关(r =0.52,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男性(β =0.15)、农村(β=-0.36)、PSCS的“整洁与秩序”因子分(β=-0.43)和SCCS的“自我灵活性”因子分越高(β=-0.41),抑郁得分越低(P<0.001);独生(β=0.39)、PSCS的“在意错误”因子分(β=0.46)和SCCS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因子分越高(β=0.40),抑郁得分越高(P <0.001).结论:大学生抑郁症状与完美主义和自我和谐关系密切,提高整洁与秩序和自我灵活性可能减轻抑郁症状,增强在意错误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可能加重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完美主义 自我和谐 抑郁症状 现况调查
下载PDF
γ-分泌酶组件NCT在痴呆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及表达 被引量:4
13
作者 龙志敏 赵蕾 +2 位作者 贺桂琼 宋冲 楚亚楠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99-2003,共5页
目的研究γ-分泌酶组件蛋白单过性跨膜蛋白(NCT)在APP/PS1双重转基因痴呆小鼠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的分布与表达及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关系。方法对APP/PS1双重转基因AD模型种鼠交配后产下的子代进行基因分型,分别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 目的研究γ-分泌酶组件蛋白单过性跨膜蛋白(NCT)在APP/PS1双重转基因痴呆小鼠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的分布与表达及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关系。方法对APP/PS1双重转基因AD模型种鼠交配后产下的子代进行基因分型,分别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双标及激光共聚焦等技术,检测NCT在APP/PS1双重转基因痴呆小鼠及同窝野生型小鼠CNS内的分布及表达。结果 NCT广泛分布于成年AD小鼠CNS各区域,包括大脑新皮质、海马、嗅脑、丘脑、纹状体、小脑、脑干和脊髓等;而神经元外Aβ的沉积选择性分布于CNS的大脑皮质和海马等区域;大脑皮质及海马内的NCT阳性神经元数量要多于Aβ阳性神经元,且神经元内的Aβ与NCT出现了共存;同时,大脑皮质和海马内的NCT与PS1分布趋势高度一致,且在神经元内出现了共存。痴呆型与同窝野生型新生小鼠大脑皮质内NCT阳性神经元排列致密;随着小鼠的发育,脑组织单位面积内NCT阳性神经元数量逐渐减少;但痴呆小鼠脑内NCT阳性神经元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均浓染;而同窝野生型小鼠脑内的NCT阳性神经元仅细胞膜周围染色较深,而胞质染色极浅甚至不着色。结论 NCT在痴呆小鼠和正常野生型小鼠脑内的分布及表达出现差异,可能与Aβ的生成和AD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过性跨膜蛋白 Γ-分泌酶 中枢神经系统 分布
下载PDF
丙戊酸钠对APP/PS1双重转基因AD模型小鼠脑内老年斑和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龙志敏 赵蕾 +2 位作者 高宝兵 汪克建 贺桂琼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77-481,共5页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 sodium salt,VPA)处理对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早老素1(presenilin1,PS1)双重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是否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对...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 sodium salt,VPA)处理对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早老素1(presenilin1,PS1)双重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是否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对APP/PS1双重转基因AD模型种鼠交配后产下的子代进行基因分型,运用VPA30mg/(kg·d)和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APP/PS1双重转基因小鼠4周。药物处理后采用免疫组化、甲硫素S染色检测VPA对老年斑(senile plapues,SP)的影响,用Nissl染色、Tunel染色观察脑内神经元的变化,并采用ELISA定量检测小鼠脑内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eptide,Aβ)水平。结果免疫组化及甲硫素S染色结果显示:VPA治疗组较生理盐水组的小鼠大脑皮质及海马区域的老年斑数量明显减少(t=7.78,P<0.01)。Nissl染色发现VPA治疗组小鼠皮质及海马内的神经元数目较生理盐水组增加;Tunel染色显示VPA治疗组小鼠脑内凋亡神经元明显减少(t=5.95,P<0.01);ELISA结果提示VPA治疗组小鼠脑内Aβ40(t=4.23,P<0.01)和Aβ42(t=7.51,P<0.0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VPA处理能显著减少AD模型小鼠减少脑内Aβ的沉积和老年斑的形成,通过减少神经元的凋亡来增加神经元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斑神经元
下载PDF
重庆三峡库区部分地域猪博尔纳病病毒自然感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丹 张英英 +8 位作者 展群岭 余建萍 曾志磊 徐鸣明 胡永波 陈晓 彭丹 霍康 谢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2093-2093,2105,共2页
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是一种非细胞溶解的单股负链嗜神经RNA病毒,可引起人畜共患病博尔纳病。目前研究表明,BDV几乎可感染所有的温血动物,但其流行现况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采用改进的巢式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nRT... 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是一种非细胞溶解的单股负链嗜神经RNA病毒,可引起人畜共患病博尔纳病。目前研究表明,BDV几乎可感染所有的温血动物,但其流行现况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采用改进的巢式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nRT-PCR)检测重庆三峡库区部分地域健康猪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BDVP24基因片段,对阳性产物进行测序分析,了解该地域BDV自然感染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尔纳病病毒 巢式RT-PCR TAQMAN探针
原文传递
15例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昱 叶秀峰 +2 位作者 李伟 毕娟娟 何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01-1104,共4页
目的:提高对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认识并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研究经确诊的15例中枢神经细胞瘤。分析了全部患者的症状、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预后和鉴别诊断。结果:8例男性,7例女性,年龄从10~64岁(平均年龄32.93岁)。常见的症状与颅... 目的:提高对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认识并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研究经确诊的15例中枢神经细胞瘤。分析了全部患者的症状、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预后和鉴别诊断。结果:8例男性,7例女性,年龄从10~64岁(平均年龄32.93岁)。常见的症状与颅内压增高有关包括头痛(100%)、视乳头水肿(93%)、呕吐(80%)。所有肿瘤均位于脑室系统内。瘤组织由具有圆形核和细染色质并且一致的细胞组成,在一些区域有带核周空晕的小细胞。尤其是在无核区域有细的原纤维丝(神经毡)。两例分别显示核异型和血管增生。1例可见灶性坏死。免疫组化检测该肿瘤表达Syn(15/15)、NSE(12/15)、GFAP(3/15)。MIB-1标记指数在0.8%~12.5%,15例中有3例超过2%。11个患者获得了随访资料。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通常预后较好,但是一些病例可具有侵袭性。GFAP阳性和MIB-1标记指数增高及血管增殖可能提示更具有恶性的临床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细胞瘤 组织学 免疫组织化 增殖 MIB-1标记指数
下载PDF
两种脑出血动物模型的AQP4表达与磁共振成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波 孙善全 +2 位作者 甘胜伟 伍修宇 钟小燕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9-332,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脑出血(ICH)动物模型磁共振成像(MRI)的差异,并对其分子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将胶原酶和自体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模型,分别于术后6h、12h、1d、2d、3d和7d进行磁共振成像扫描,观察两组脑出血模型血肿体积的大小;运用... 目的比较两种脑出血(ICH)动物模型磁共振成像(MRI)的差异,并对其分子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将胶原酶和自体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模型,分别于术后6h、12h、1d、2d、3d和7d进行磁共振成像扫描,观察两组脑出血模型血肿体积的大小;运用干湿重法、伊文思蓝(EB)测定法和免疫印迹分别检测两组脑出血模型的脑含水量(BWC)、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和AQP4的表达变化。结果胶原酶模型组的血肿体积在脑出血后1d达到最大并持续至3d,自体血组的血肿体积在12h达到最大;胶原酶模型组的BWC在1d达到高峰并持续至3d,而自体血组BWC在2d逐渐降低;胶原酶模型组的EB含量在12h达到高峰并持续至2d,而自体血组EB含量在1d逐渐下降;两组模型的AQP4表达量在6h开始升高,1d达到高峰,2d逐渐降低。两组模型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胶原酶对BBB和细胞外基质的破坏以及AQP4的表达变化是两组脑出血模型血肿体积出现差异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模型 血肿 水通道蛋白-4 SD大鼠
原文传递
大鼠椎管减压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京 孙善全 +3 位作者 朱淑娟 刘辉 张兴业 高宝兵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在大鼠脊髓压迫性损伤后椎管减压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两组:(1)椎管减压组30只,每组10只,采用自制压迫装置于L1水平制做椎管减压模型;(2)假手术组6只,只做全椎板切除不做脊髓压迫。用HE、Ni... 目的:观察在大鼠脊髓压迫性损伤后椎管减压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两组:(1)椎管减压组30只,每组10只,采用自制压迫装置于L1水平制做椎管减压模型;(2)假手术组6只,只做全椎板切除不做脊髓压迫。用HE、Nissl、TUNEL、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等方法,分别于脊髓压迫6、12h和24h后去除压迫装置,观察减压段脊髓组织病理变化、细胞凋亡与caspase-3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TUNEL(+)细胞数于6h减压时开始增高(9.62±3.54),24h减压时达峰值(26.09±4.11),与假手术组(3.38±1.04)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减压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aspase-3免疫反应与TUNEL(+)细胞数量表达变化相符。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改变与脊髓受压时间长度相关;早期进行椎管减压可减少继发性神经细胞凋亡,加快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减压 凋亡 半胱氨酸蛋白酶3
下载PDF
患者性别对抑郁症发生的影响——重庆部分抑郁症患者病例回顾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兰 房亮 +2 位作者 李雷雷 牟君 谢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04-1306,共3页
目的:对585例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探讨不同性别抑郁症患者之间有无差异及相关因素,为抑郁症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查阅2006~2009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85份抑郁症病历,统计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发病... 目的:对585例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探讨不同性别抑郁症患者之间有无差异及相关因素,为抑郁症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查阅2006~2009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85份抑郁症病历,统计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发病诱因、起病形式、病前性格、个人史、家族史、起病年龄、病程、合并疾病、住院天数、疗效以及主要精神症状等相关因素,采用SAS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85例抑郁症患者男女性别比例为0.489:1,男女患者在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个人吸烟饮酒史、自杀观念及自杀行为上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男性高学历者比女性高学历者更易患抑郁症;女性患者更容易受婚姻状况的影响;有吸烟饮酒史的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病;抑郁症患者中女性更容易产生自杀观念和自杀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不同性别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姜黄素通过抑制GSK-3β的活性防治AD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雄 李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07-1512,共6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通过调节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的活性防治AD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HSY5Y细胞,转染pBACE1-mychis和pAPPswe,姜黄素处理细胞后,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GSK-3β、β-链蛋白(β-catenin)和核内转录因...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通过调节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的活性防治AD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HSY5Y细胞,转染pBACE1-mychis和pAPPswe,姜黄素处理细胞后,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GSK-3β、β-链蛋白(β-catenin)和核内转录因子CyclinD1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GSK-3β和β-catenin的定位和阳性表达的变化,ELISA检测淀粉样蛋白(Aβ40/42)水平。结果Curcumin处理后,细胞内GSK-3β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水平都明显减弱;而GSK-3β的磷酸化形式GSK-3β-Ser9蛋白却明显增加,具有浓度-时间依赖性(P<0.05)。β-catenin和CyclinD1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水平增加,呈浓度-时间依赖性(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不但证实了GSK-3β、β-catenin在细胞质内量的变化,而且还发现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β-catenin逐渐向细胞核内转移。Aβ40/42生成水平明显降低,呈浓度-时间依赖性(P<0.05)。结论GSK-3β是一个潜在性的AD治疗靶点,Curcumin能够通过抑制GSK-3β的活性来发挥防治A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采末病 姜黄素 糖原合成激酶-3β Β-链蛋白 细胞周期蛋白D1 Β-淀粉样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