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4家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压力性损伤知识现况与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蒋琪霞 祝文君 +10 位作者 倪娟 李丽 王亚玲 宋彩萍 王静 郑喜灿 罗丽琴 唐永利 嵇会明 蒋炜 李丽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调查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掌握压力性损伤预防和护理知识的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在职培训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4月30日至7月30日,采用目的抽样法纳入14家三级甲等医院中符合条件的ICU护士,使用中文版ICU护士压力性损伤相关知识... 目的:调查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掌握压力性损伤预防和护理知识的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在职培训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4月30日至7月30日,采用目的抽样法纳入14家三级甲等医院中符合条件的ICU护士,使用中文版ICU护士压力性损伤相关知识测试问卷对其进行测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问卷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1020份,问卷24个题目的答对率为34.3%~89.7%,得分为4~24(16.10±5.58)分,答对率<60%的题目有9题(37.5%),包括2期压力性损伤的局部处理1题、看图识别压力性损伤分期4题、高危患者减压床垫的选择与使用1题、翻身频率1题和ICU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2题。问卷的及格率为50.5%(515例),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护士类别和ICU类型是其影响因素。结论:14家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压力性损伤知识及格率仅半数,受性别、护士类别和ICU类型影响,主要缺乏压力性损伤分期知识、局部处理、减压垫和翻身频次以及流行病学知识。建议制定在职培训计划时,针对ICU护士主要缺乏的相关知识,并考虑性别、护士类别和ICU类型的影响,以增强培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护理 压力性损伤 问卷调查 在职培训
原文传递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表面温度变化的观测 被引量:17
2
作者 邓忠良 安洪 +2 位作者 任广军 陈富 黄朝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98-99,共2页
目的:了解椎体成形术中注入椎体内骨水泥表面的温度变化情况。方法:对5例(6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在治疗过程中用计算机控制热电偶型温度传感穿刺针动态检测骨水泥(PMMA)表面部位温度变化。结果:... 目的:了解椎体成形术中注入椎体内骨水泥表面的温度变化情况。方法:对5例(6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在治疗过程中用计算机控制热电偶型温度传感穿刺针动态检测骨水泥(PMMA)表面部位温度变化。结果:5例(6个椎体)注射骨水泥平均3.1ml(1.5l~4.8ml),2~3min后骨水泥表面温度开始升高,10~18min恢复正常。峰值温度为38.5~45.0℃,持续峰温时间0.5~2.5min。峰值温度与注射PMMA量呈正相关(r=0.98,P<0.005)。结论:椎体成形术中注射5ml以内PMMA不会产生对椎体组织损害的高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骨水泥 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骨折
原文传递
骨水泥阻塞骨干髓腔后远侧骨干骨内压和骨血流改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宏宇 安洪 +3 位作者 梁斌 李荣祝 田文 韦敏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62-765,共4页
[目的]探讨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对股骨远端骨内压和骨血流的影响。[方法]采取兔左侧股骨髓腔内灌注PMMA骨水泥而右侧不灌注作为正常对照的方法,制作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的兔动物模型。将32只实验兔分成5组,随机取出... [目的]探讨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对股骨远端骨内压和骨血流的影响。[方法]采取兔左侧股骨髓腔内灌注PMMA骨水泥而右侧不灌注作为正常对照的方法,制作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的兔动物模型。将32只实验兔分成5组,随机取出8只不做模型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24只制作模型后,根据不同的观察时间段随机分成术后当天(T0)、术后4周(T4)、术后8周(T8)、术后16周(T16)4个观察组,每组6只。使用生理测压仪,对正常和模型动物双侧股骨远端骨内压进行测量和比较。采用核素骨显像(ECT)方法,对模型动物双侧股骨远端动态和静态显像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1)骨内压:正常兔股骨远端双侧骨内压无差异性(P>0.05):T0、T4、T8、T16实验侧骨内压明显增高,双侧有差异性(P<0.01)。造模后在不同观察时间段对照侧骨内压均无差异性(P>0.05),实验侧处于持续骨内高压状态,T0与T4、T0与T8、T0与T16、T4与T8、T8与T16均无差异性(P>0.05),T4与T16有差异性(P<0.05);(2)核素骨显像:T0、T4实验侧核素计数均比对照侧明显降低,T8、T16实验侧核素计数均超过对照侧,T16最高;各时间段实验侧/对照侧核素计数比值中T0与T8、T0与T16、T4与T16、T8与T16、T4与T8均有差异性(P<0.05),而T0与T4无差异性(P>0.05)。核素骨动态和静态显像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结论]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严重破坏了骨内和髓内的血液循环状态,引起了局部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导致股骨远端的骨内压和骨血流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骨内压持续升高并长期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 远侧骨干 骨内压 骨血流 骨代谢
下载PDF
~99Tc^m-MDP骨显像观察骨水泥阻塞兔骨干髓腔后远侧骨血流和代谢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宏宇 安洪 +3 位作者 梁斌 李荣祝 田文 韦敏克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01-303,共3页
目的用^(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显像观察骨水泥阻塞兔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对其股骨远端骨血流和代谢的近、远期影响。方法兔左侧后肢股骨髓腔内灌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TJ 骨水泥(PMMA),而右侧不灌注作为正常对照,制作骨水泥阻塞股骨... 目的用^(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显像观察骨水泥阻塞兔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对其股骨远端骨血流和代谢的近、远期影响。方法兔左侧后肢股骨髓腔内灌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TJ 骨水泥(PMMA),而右侧不灌注作为正常对照,制作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的兔模型。将24只实验兔根据不同的观察时间段随机分成术后当天(T_0)、术后4周(T_4)、术后8周(T_8)、术后16周(T_(16))4组,每组6只。对模型兔双侧后肢股骨行动态(血流相)和静态(骨相)显像,选取双侧后肢股骨远端相同的感兴趣区(ROI),算出实验侧/对照侧放射性比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T_0、T_4组实验侧放射性计数均比对照侧明显降低,T_8、T_(16)组实验侧放射性计数均超过对照侧,T_(16)组最高;实验侧/对照侧各时间段放射性比值比较:T_0与 T_8、T_0与 T_(16)、T_4与 T_(16)、T_8与 T_(16)、T_4与 T_8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 均<0.05),而 T_0与 T_4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骨动态显像和静态显像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结论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严重破坏了骨内和髓内的血液循环状态,引起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股骨远端的血供和代谢状况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 甲基丙烯酸甲酯类 骨骼 放射性核素显像 局部血流
下载PDF
国人正常肱骨头形态学与假体设计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段满生 蒋电明 +1 位作者 舒勇 黄山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57-259,共3页
目的 :测量国人肱骨头相关解剖数据 ,为设计适合中国人的肱骨头假体提供参考值。方法 :10 0根成对防腐肱骨 (男 2 8对 ,女 2 2对 ) ,用CT软件测量头心 -干轴距、头干角、头 -结节高度差、头半径、关节面张角等共 13项参数。结果 :所得... 目的 :测量国人肱骨头相关解剖数据 ,为设计适合中国人的肱骨头假体提供参考值。方法 :10 0根成对防腐肱骨 (男 2 8对 ,女 2 2对 ) ,用CT软件测量头心 -干轴距、头干角、头 -结节高度差、头半径、关节面张角等共 13项参数。结果 :所得数据行统计学处理 ,得出各参数分布规律及其间的相关性 ,性别间比较有显著差异 ,而左右间差异不显著 ,除头干角比西方人稍大外 ,其余参数均较西方人小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有必要设计符合国人肱骨解剖特点的假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 肱骨头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假体设计 形态学 解剖结构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注入椎体成形的生物力学变化 被引量:9
6
作者 赵刚 胡侦明 +1 位作者 许建波 彭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9期9655-9658,共4页
背景:已证实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能很好地恢复椎体的强度和刚度,在此基础上从形态学方面进一步验证置入骨水泥后界面骨增生修复情况。目的:观察兔椎体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后不同时间生物力学性能变化及置入... 背景:已证实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能很好地恢复椎体的强度和刚度,在此基础上从形态学方面进一步验证置入骨水泥后界面骨增生修复情况。目的:观察兔椎体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后不同时间生物力学性能变化及置入物周围骨组织的修复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8/2007-04在昆明医学院重点实验室及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生物力学实验室完成。材料:48只骨质疏松老年兔随机分为骨质疏松对照组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组各24只;24只壮年兔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均分为置入后1h,24h,3d,7d,4周,12周亚组,每亚组4只。方法:模仿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技术,在兔椎体制成0.5cm×0.5cm×0.5cm的骨缺损模型,骨质疏松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只行手术操作,不注入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组随机选择腰椎节段置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主要观察指标:在材料力学实验机上分别测定各时间点椎体最大载荷、最大压应力和弹性模量。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周围骨组织坏死及增生修复情况。结果: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组置入后1h,24h,3d,7d最大载荷值、最大应力值和弹性模量值逐渐增高,且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及骨质疏松对照组(P<0.01);置入后4周有所下降,但与之前4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此时亦高于正常对照组及骨质疏松对照组(P<0.05)。置入后12周继续下降,与置入后1h,24h,3d,7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仍高于骨质疏松对照组(P<0.05)。骨质疏松对照组最大应力值最低,各个时间点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置入后24h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3d时达高峰,7d后炎性细胞逐渐减少,4周时可见软骨化骨形成,12周则有板层骨形成。结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置入椎体后能迅速重建椎体稳定性,生物力学性能恢复好,生物相容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诱导小鼠破骨前体细胞成熟分化的实验条件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王信 汪洋 +5 位作者 朱勇军 翁玄 周园东 李平 姜蓉 张健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90-194,共5页
目的探讨小鼠单核细胞RAW264.7能否在RANKL诱导下向破骨细胞成熟分化。方法 RANKL作用RAW264.7细胞7天~9天,光镜、透射电镜、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分别观察其细胞形态学变化,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 目的探讨小鼠单核细胞RAW264.7能否在RANKL诱导下向破骨细胞成熟分化。方法 RANKL作用RAW264.7细胞7天~9天,光镜、透射电镜、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分别观察其细胞形态学变化,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法观察TRAP阳性的多核细胞,RT-PCR检测破骨细胞表型和功能基因表达变化情况,扫描电镜观察破骨细胞在骨片上形成骨吸收陷窝。结果光镜、透射电镜下可见细胞胞体增大,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胞核5~10个,扫描电镜下可见细胞表面大量的伪足样突起;此外,RANKL能诱导RAW264.7细胞分化为TRAP染色阳性的多核破骨细胞,细胞多为超过5个核的多核巨细胞;RAW264.7细胞成熟分化后具有骨吸收功能,并且能上调Cathepsin-K、TRAP、RANK等典型破骨细胞表型和功能基因mRNA的表达。结论 RAW264.7细胞是一种较好的破骨前体细胞模型,单用50ng/ml的RANKL体外连续诱导7天以上,能明显促进它向成熟的破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骨细胞 RAW264.7细胞 RANKL
下载PDF
骨水泥阻塞髓腔后骨内压升高对远侧关节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宏宇 安洪 +3 位作者 梁斌 李荣祝 田文 韦敏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94-697,I0003,共5页
[目的]探讨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骨内压升高对远侧关节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将26只实验兔分成4组,随机取出8只不做模型而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18只采取左侧股骨髓腔内灌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而右侧不灌注,制作骨... [目的]探讨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骨内压升高对远侧关节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将26只实验兔分成4组,随机取出8只不做模型而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18只采取左侧股骨髓腔内灌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而右侧不灌注,制作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的动物模型,根据不同观察时间段随机分成术后4(T4)、8(T8)和16周(T16)3个观察组。对正常对照和模型动物实验侧股骨远端软骨、软骨下骨和滑膜组织标本,采用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及透射电镜方法进行组织结构观察。[结果](1)HE染色: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和关节滑膜组织损害随时间呈进行性加重,造模16周关节软骨破坏,骨组织结构损害,滑膜组织增生、肿胀。(2)甲苯胺蓝染色:造模16周关节软骨全层失染。(3)免疫组化:①Ⅱ型胶原:造模16周软骨细胞染色阳性。②TGF-β1:造模16周软骨细胞染色阳性,关节滑膜细胞染色阳性。(4)透射电镜:关节软骨和骨细胞损害随时间呈进行性加重,造模16周部分软骨细胞和骨细胞坏死、崩解。[结论]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导致股骨远端血循环障碍,骨内压升高,持续骨内高压加重了股骨远端的缺血缺氧状态,使股骨远端骨代谢发生紊乱,最终造成股骨远端骨、软骨和滑膜组织发生了退变或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 骨内高压 远侧关节 退变或坏死
下载PDF
PFNA与DHS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米宁 高仕长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8期3353-3354,共2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两种方法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60例,其中PFNA组32例,DHS组28例。根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两种方法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60例,其中PFNA组32例,DHS组28例。根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5个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0例患者随访10~25个月,平均17个月,与DHS组相比,PFN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发生低,骨折愈合时间短,按Harris评分标准,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结论PFNA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好,是手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髋骨折
下载PDF
肱骨近段髓腔CT测量与假体柄设计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段满生 蒋电明 +1 位作者 舒勇 韩智敏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 :为设计适合国人的肱骨头假体柄提供相关髓腔参数。方法 :10 0根成对防腐肱骨 (男 2 8对 ,女 2 2对 )按肱骨头扭转角置于冠状位 ,行解剖颈下缘及其下 2 0、40mm和髓腔狭窄部 4平面CT扫描 ,由CT软件测量冠 (ML)、矢状位 (AP)髓腔内... 目的 :为设计适合国人的肱骨头假体柄提供相关髓腔参数。方法 :10 0根成对防腐肱骨 (男 2 8对 ,女 2 2对 )按肱骨头扭转角置于冠状位 ,行解剖颈下缘及其下 2 0、40mm和髓腔狭窄部 4平面CT扫描 ,由CT软件测量冠 (ML)、矢状位 (AP)髓腔内参数。结果 :测得部分参数值为狭窄位置 ( 166.3 7± 17.14 )mm ,颈下缘髓腔宽ML( 3 2 .85± 4.2 1)mm ,AP( 2 8.45± 4.3 8)mm ,狭窄部髓腔宽ML( 10 .2 9± 2 .0 8)mm ,AP( 13 .0 9± 2 .97)mm ;进一步分组比较提示性别间多数参数差异显著 ,而左右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本文结果可供设计适合国人的人工肱骨假体柄提供参考值 ,在设计和选择假体时需考虑干骺端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 髓腔宽度 体层摄影术 假体
下载PDF
术前体位复位结合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新鲜胸腰椎骨质疏松严重压缩骨折24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钟斌 倪卫东 +3 位作者 邵高海 李波 卢旻鹏 余雨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3629-3631,共3页
目前老年人口占社会总人口的比例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因骨质疏松出现胸腰椎压缩骨折,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随着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日渐成熟,已成为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重要治疗手段。但对部分椎体压缩严重,椎... 目前老年人口占社会总人口的比例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因骨质疏松出现胸腰椎压缩骨折,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随着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日渐成熟,已成为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重要治疗手段。但对部分椎体压缩严重,椎体高度丢失超过2/3以上的病例,该术式存在穿刺困难、难以有效改善椎体高度、骨水泥渗漏等问题。本文对24例新鲜胸腰椎骨质疏松严重压缩骨折患者采用术前体位复位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并进行临床疗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复位 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新鲜胸腰椎骨折
下载PDF
骨水泥阻塞兔骨干髓腔后远侧骨干骨内压和骨血流的改变(英文)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宏宇 安洪 +3 位作者 梁斌 李荣祝 田文 韦敏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2785-2788,共4页
背景:骨水泥固定型人工关节假体骨腔内的植入必然涉及受区骨髓腔的长期闭塞和髓内血管的破坏,由此而产生的髓内压和血流的变化是材料本身的影响所致,很有研究价值。目的:观察骨水泥阻塞兔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远侧骨干骨内压和骨血流的... 背景:骨水泥固定型人工关节假体骨腔内的植入必然涉及受区骨髓腔的长期闭塞和髓内血管的破坏,由此而产生的髓内压和血流的变化是材料本身的影响所致,很有研究价值。目的:观察骨水泥阻塞兔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远侧骨干骨内压和骨血流的改变。设计:对照观察。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材料:实验于2002-07/2003-04在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用32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摸球法取24只为模型组,其余8只不造模,作为对照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TJ骨水泥由天津市合成材料工业研究所提供。方法:模型组采用兔左侧股骨髓腔内灌注骨水泥进行造模。采用髋后外方入路,从股骨后外方肌间隙进入,在第3转子上方仅切除大转子外侧部分而不打断股骨颈,暴露转子间窝,找到骨髓腔入口,扩髓(深度为股骨长度的1/2),反复冲洗创面,冲出破坏的骨髓组织,沙布条沾干。按粉、液比2∶1比例调配骨水泥,首先将一小块面团状骨水泥作为髓腔塞填入髓腔内至股骨中段狭窄处,待10min骨水泥基本固化后,继续填入调配好呈面团状骨水泥,直至填满为止。待骨水泥完全固化后,缝合关闭切口。将24只模型组兔再根据不同的观察时间段随机分成术后当天、4,8,16周4个时间点,每时间点6只。主要观察指标:①使用生理测压仪,测量对照组和模型组术后不同时间点动物双侧股骨远端骨内压,并进行比较。②采用核素骨显像方法,对模型组术后不同时间点动物双侧股骨远端动态和静态显像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32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骨内压:正常兔股骨远端双侧骨内压差异不显著(P>0.05);各时间点实验侧骨内压高于对照侧(P<0.01)。模型组对照侧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实验侧处于持续骨内高压状态,术后4周高于术后16周(P<0.05),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②核素骨显像:术后当天及术后4周实验侧核素计数均比对照侧明显降低,术后8,16周实验侧均超过对照侧,术后16周最高;各时间段实验侧/对照侧核素计数比值中除术后当天及术后4周比较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0.05)。核素骨动态和静态显像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结论: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严重破坏了骨内和髓内的血液循环状态,引起了局部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导致股骨远端的骨内压和骨血流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使骨内压持续升高并长期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 人工关节 远侧骨干 骨内压 骨血流
下载PDF
两种不同复位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3
作者 郑佳状 张亨闰 +5 位作者 蒋电明 张智 蔡奇霖 陈宇 汪凡栋 邓文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6期27-29,共3页
目的比较经伤椎与跨伤椎椎弓根复位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1年6月至2009年3月,共收治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单椎体爆裂性骨折79例,按不同复位固定方式分为A、B两组,A组41例为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采用经伤椎椎弓... 目的比较经伤椎与跨伤椎椎弓根复位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1年6月至2009年3月,共收治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单椎体爆裂性骨折79例,按不同复位固定方式分为A、B两组,A组41例为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采用经伤椎椎弓根复位固定,其中男22例,女19例;平均年龄38.7岁,伤椎平均高度48.3%,后凸角平均28.8°。B组38例为2001年6月至2006年1月采用跨伤椎椎弓根复位固定,其中男25例,女13例;平均年龄37.6岁,伤椎平均高度49.1%,后凸角平均27.6°。结果 A组术后伤椎高度恢复至平均96.2%,后凸角矫正至前凸角平均5.8°,3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5个月,平均25.6月,最后一次随访时伤椎高度平均为94.6%,前凸角平均为5.3°;B组术后伤椎高度恢复至平均90.7%,后凸角矫正至前凸角平均2.4°,3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56个月,平均27.8月,最后一次随访时伤椎高度平均为85.4%,前凸角平均为0.3°。结论经伤椎椎弓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够恢复和维持伤椎高度和脊柱生理曲度,临床疗效优于跨伤椎复位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椎弓根
下载PDF
脊柱手术术后感染防治中抗菌药物的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何鱼(综述) 权正学(审校)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5期3772-3774,共3页
脊柱外科手术一直有着比其他骨科手术更高的术后感染率,其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0.70%~11.90%[1-2]。手术部位感染是一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支出并造成患者严重损伤的并发症。自从1975年Horwitz等[3]对脊柱手术规范化处理的研究以... 脊柱外科手术一直有着比其他骨科手术更高的术后感染率,其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0.70%~11.90%[1-2]。手术部位感染是一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支出并造成患者严重损伤的并发症。自从1975年Horwitz等[3]对脊柱手术规范化处理的研究以来,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antimicrobial prophylaxis AMP)以防止术后感染已成为脊柱手术的标准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感染 抗菌药
下载PDF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杀灭作用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成琼辉 陈年 +3 位作者 欧东 刘渤 伍津津 雷霞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2-124,共3页
目的:研究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5-ALA)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杀灭作用。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ATCC27853为研究对象,采用ALA为光敏剂,用630nm的红光为光源,按不同的浓度剂量组... 目的:研究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5-ALA)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杀灭作用。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ATCC27853为研究对象,采用ALA为光敏剂,用630nm的红光为光源,按不同的浓度剂量组合分为6组,用细菌涂板法观察细菌浓度,同时利用氯仿萃取法测定照射后48小时的绿脓毒素;结果:仅有光敏剂实验组与对照组(无ALA,无红光)细菌量相比,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杀灭作用,仅有红光照射(90J/cm2×40分钟)组有轻度杀菌作用,抑制率为18.9%,而ALA与红光组合的三个ALA-PDT实验组对铜绿假单胞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杀菌作用(10nMALA+90J/cm2红光×20分钟组的抑制率为82.0%,20nMALA+90J/cm2红光×20分钟组的抑制率为96.4%,而20nMALA+90J/cm2红光×40分钟组抑制率为100%),ALA-PDT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杀灭作用随ALA浓度增高和红光能量增高作用加强;绿脓毒素的量在光动力治疗组也有明显下降,随剂量增加明显下降。结论:ALA-PDT对体外培养的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具有明确的杀灭作用,能减少绿脓毒素分泌,且与剂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酮戊酸散 铜绿假单胞菌 光动力治疗 绿脓毒素
下载PDF
尤文肉瘤EWS-FLI1基因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文昭 黄路 +4 位作者 黄山虎 曹凯 舒勇 韩智敏 安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45-648,共4页
目的:构建尤文肉瘤EWS-FLI1基因原核表达质粒。方法:从人尤文肉瘤A673细胞中提取总RNA,以RT-PCR法扩增EWS-FLI1基因序列,目的基因两侧引入SacⅠ和HindⅢ酶切位点,克隆至pMD18-T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JM109,筛选阳性克隆作PCR鉴定、酶切鉴... 目的:构建尤文肉瘤EWS-FLI1基因原核表达质粒。方法:从人尤文肉瘤A673细胞中提取总RNA,以RT-PCR法扩增EWS-FLI1基因序列,目的基因两侧引入SacⅠ和HindⅢ酶切位点,克隆至pMD18-T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JM109,筛选阳性克隆作PCR鉴定、酶切鉴定及测序鉴定。再将EWS-FLI1基因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QE30中,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QE30-EWS-FLI1,酶切及测序鉴定。所构建的重组质粒转化JM109,IPTG诱导表达,经SDS-PAGE电泳后转印到NC膜上,进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PCR结果显示扩增片段大小约为1.5kb,双酶切鉴定目的基因片段大小约为1.5kb,阳性克隆测序结果显示目的基因序列与预期相同。所构建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与预期大小相符的54kD蛋白,经鉴定系EWS-FLI1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pQE30-EWS-FLI1,并进行了原核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WS-FLI1融合基因 尤文肉瘤 原核表达质粒
下载PDF
骨水泥阻塞兔骨干髓腔后远侧关节的改变(英文)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宏宇 安洪 +3 位作者 梁斌 李荣祝 田文 韦敏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1期8389-8393,共5页
背景:临床上对骨水泥型人工关节并发症的研究已经很多,但骨水泥型人工关节植入后对远侧关节组织结构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观察。目的:观察骨水泥阻塞兔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远侧关节组织结构的改变。设计:对照观察。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 背景:临床上对骨水泥型人工关节并发症的研究已经很多,但骨水泥型人工关节植入后对远侧关节组织结构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观察。目的:观察骨水泥阻塞兔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远侧关节组织结构的改变。设计:对照观察。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材料:选用26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拘,体质量2.6~3.5kg,实验动物由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国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TJ骨水泥、16#上颌窦穿刺针(外径1.6mm,内径1.05mm,长80mm)、日本Olympus公司光学显微镜(BH-2型,LM)、日本Hitachi公司透射电子显微镜(H-600,SEM)。方法:实验于2005-07/2006-04在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随机摸球法取18只实验兔为模型组,其余8只不造模,作为对照组。模型组采用兔左侧股骨髓腔内灌注骨水泥进行造模,实验兔麻醉后,采用髋后外方入路,根据兔存在第3转子这个特殊的解剖结构,从股骨后外方肌间隙进入,在第3转子上方仅切除大转子外侧部分而不打断股骨颈,暴露转子间窝,找到骨髓腔入口,用自制的大小合适、粗细不同的髓腔锉反复扩髓后(深度为股骨长度的1/2),反复冲洗创面,冲出破坏的骨髓组织,纱布条蘸干。按粉、液比2∶1比例调配骨水泥,持续手工搅拌,待聚合至面团状态后使用,为避免骨水泥填入股骨骨髓腔后深度无法控制,首先将一小块面团状骨水泥作成髓腔大小塞状物,用器械轻轻填入髓腔内至股骨中段狭窄处,作为髓腔塞,待10min骨水泥基本固化后,再将其重新调配好呈面团状骨水泥,用器械填入股骨髓腔内,直至填满为止。待骨水泥完全固化后,缝合关闭切口,分别于术后4,8及16周取材观察,每次取6只,对照组直接取材,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两组实验兔实验侧远侧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和滑膜组织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同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左侧股骨远端关节软骨、软骨下骨标本组织学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苏木精-伊红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实验兔实验侧远侧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和滑膜组织学观察结果。②透射电镜下左侧股骨远端关节软骨、软骨下骨标本组织学变化。结果:①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模型组实验兔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和关节滑膜组织损害随时间呈进行性加重,造模后16周关节软骨破坏,骨组织结构损害,滑膜组织增生、肿胀;甲苯胺蓝染色显示造模后16周实验兔关节软骨全层失染;免疫组织化学结果:造模后16周软骨细胞Ⅱ型胶原染色阳性,关节滑膜细胞及软骨细胞TGF-β1染色阳性。②透射电镜下模型组实验兔关节软骨和骨细胞损害随时间呈进行性加重,造模16周部分软骨细胞和骨细胞坏死、崩解。结论: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导致股骨远端血循环障碍,使股骨远端骨代谢发生紊乱,最终造成远侧关节骨、软骨和滑膜组织发生了退行性病变或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 人工关节 骨内高压 远侧关节
下载PDF
咖啡因增强UVB辐射诱导的HaCaT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雷霞 刘渤 +2 位作者 何玉英 伍津津 成琼辉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7期1105-1107,共3页
目的:观察咖啡因对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B,UVB)辐射诱导的HaCaT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在DMEM中培养HaCaT细胞,将细胞分成空白对照组(A组),1mM咖啡因处理组(B组),5mM咖啡因处理组(C组),UVB(20mJ/cm2)辐射组(D组),UVB辐射(20mJ/cm2)+1m... 目的:观察咖啡因对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B,UVB)辐射诱导的HaCaT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在DMEM中培养HaCaT细胞,将细胞分成空白对照组(A组),1mM咖啡因处理组(B组),5mM咖啡因处理组(C组),UVB(20mJ/cm2)辐射组(D组),UVB辐射(20mJ/cm2)+1mM咖啡因处理组(E组),UVB辐射(20mJ/cm2)+5mM咖啡因处理组(F组),Annexi n V/PI观察各组细胞凋亡比例,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p21和BCL-2表达情况。结果:20mJ/cm2UVB能诱导HaCaT细胞凋亡增加(A组凋亡率5.43%,D组凋亡率20.67%),而1mM和5mM咖啡因能进一步促进HaCaT细胞凋亡(E组凋亡率22.25%,F组凋亡率36.61%),UVB抑制细胞p21和BCL-2蛋白表达,咖啡因能进一步抑制21和BCL-2蛋白表达。结论:UVB辐射能诱导HaCaT细胞凋亡,抑制p21和BCL-2蛋白表达,咖啡因则能进一步促进凋亡,抑制p21和BCL-2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因 中波紫外线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扩大颈前路椎管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佳状 康小平 +1 位作者 蒋电明 安洪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9-501,共3页
目的探讨扩大颈前路椎管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2月-2006年8月,收治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5例,采用扩大颈前路椎管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55~77岁,平均61.5岁。病程6~45个月,... 目的探讨扩大颈前路椎管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2月-2006年8月,收治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5例,采用扩大颈前路椎管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55~77岁,平均61.5岁。病程6~45个月,平均19.2个月。单节段36例,双节段9例,其中相邻节段不稳11例。JOA脊髓功能评分为(10.60±0.32)分,其中5~8分24例,9~12分18例,13~16分3例。结果所有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未发生椎动脉损伤、神经损伤、脑脊液漏、血肿、感染、钛板螺钉折断、植入物滑脱等并发症。45例获10~51个月随访,平均24.6个月。植骨均于术后6~9个月骨性融合,融合率100%。JOA脊髓功能评分为(15.20±0.17)分,其中5~8分3例,9~12分10例,13~16分28例,17分4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扩大颈前路椎管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操作简便、减压彻底、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椎管减压 扩大颈前路术 融合
下载PDF
钙磷骨水泥/复合脱蛋白骨关节移植修复兔股骨远端关节缺损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歌 蒋电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2期8265-8268,共4页
背景:研制有生物活性的人工关节是当前的重要课题,而载体+骨诱导因子+生长因子模式人工骨已被证实是理想的人工骨材料。目的:课题组创新性地采用钙磷骨水泥为载体,将其与骨形态发生蛋白及生长因子复合,并观察新型钙磷骨水泥/复合脱蛋白... 背景:研制有生物活性的人工关节是当前的重要课题,而载体+骨诱导因子+生长因子模式人工骨已被证实是理想的人工骨材料。目的:课题组创新性地采用钙磷骨水泥为载体,将其与骨形态发生蛋白及生长因子复合,并观察新型钙磷骨水泥/复合脱蛋白骨关节移植修复兔股骨远端关节缺损模型的成骨及血供重建能力。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3-01/2006-06在重庆医科大学动物实验室完成。材料:取新鲜新西兰大白兔股骨远端(15mm)制作脱蛋白骨关节,将人重组肿瘤坏死因子α、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分别与钙磷骨水泥和脱蛋白骨关节复合,冷冻干燥,环氧乙烷消毒备用。方法:手术造成兔股骨远端15mm关节缺损实验模型,将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成两组:实验组将混合有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人重组肿瘤坏死因子α的钙磷骨水泥在异体脱蛋白骨关节表面涂层和髓腔内填塞后,置换一侧股骨远端;对照组进行单纯异体脱蛋白关节股骨远端移植。主要观察指标:植入后4,8,12,16周分别行X射线摄片以及组织学检查,观察骨缺损愈合情况、移植关节端成骨与成软骨情况;并于16周行血管造影,了解局部血供重建情况。结果:实验组在移植后第4周可观察到大量新生血管出现,网织状骨形成。至第12~16周时,复合脱蛋白骨关节完全存活,断端愈合。光镜下各时期的成骨面积实验组均大于对照组。股动脉血管造影示实验组移植部位周围血管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钙磷骨水泥/复合脱蛋白骨关节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在体内能促进股骨远端关节缺损的血供重建、愈合和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移植 脱蛋白骨 骨形态发生蛋白 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