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性早熟儿童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杨红 罗顺清 +7 位作者 唐芳 曾莉 程婷 朱岷 林琴 梁小华 吴迪 马勤香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95-1800,共6页
目的:调查性早熟儿童治疗期间生活质量现状,分析其生活质量影响因素,为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匹配原则为同年龄、同性别、长期居住地为重庆。病例组为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门诊接受治疗的134例5~12... 目的:调查性早熟儿童治疗期间生活质量现状,分析其生活质量影响因素,为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匹配原则为同年龄、同性别、长期居住地为重庆。病例组为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门诊接受治疗的134例5~12岁的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儿童,同期选择在重庆市市区某两所小学就读的210例正常发育、无慢性疾病的儿童为对照组。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PedsQLTM4.0)进行调查。结果:除生理功能维度外,病例组儿童在PedsQLTM4.0量表总分及其余各维度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P<0.05),其中情感维度得分差异最大。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患儿年龄是生活质量总分、社会心理、社交功能和学校表现的影响因素;患儿照护者职业类型是情感功能、社会心理和生活质量总分的影响因素;治疗药物类型是社交功能的影响因素。结论:性早熟儿童治疗期间生活质量下降,医护人员应根据患儿年龄段和不同药物治疗方式采取针对性措施,同时加强对患儿主要照护者心理干预和健康宣教,提高性早熟儿童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早熟 儿童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CACNA1E基因变异致儿童难治性癫痫1例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洁玲 曹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69-272,共4页
目的报道CACNA1E基因变异所致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CACNA1E基因变异所致难治性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男,1岁6个月,因难治性癫痫伴智力运动发育落后就诊。患儿四肢肌张力降低,有严重的癫痫脑病表现,基因检测提... 目的报道CACNA1E基因变异所致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CACNA1E基因变异所致难治性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男,1岁6个月,因难治性癫痫伴智力运动发育落后就诊。患儿四肢肌张力降低,有严重的癫痫脑病表现,基因检测提示患儿携带CACNA1E基因c.4258(exon 30)G>A(NM_001205293)新发杂合变异,而其父母该位点均为野生型。根据ACMG(The 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标准与指南(2015),该变异为可能致病性变异。结论对难治性癫痫伴有智力运动发育落后、四肢肌张力低下的患儿应尽早完善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NA1E基因变异 难治性癫痫 智力运动发育落后 癫痫性脑病
下载PDF
SZT2基因突变所致儿童难治性癫痫3例报告
3
作者 李洁玲 曹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8-291,共4页
目的报道3例SZT2基因突变所致难治性癫痫患儿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分析总结3例SZT2基因突变所致难治性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男2例,女1例,分别于4月龄、10月龄及18月龄时出现难治性癫痫,伴有智力运动发育落后、特殊面容... 目的报道3例SZT2基因突变所致难治性癫痫患儿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分析总结3例SZT2基因突变所致难治性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男2例,女1例,分别于4月龄、10月龄及18月龄时出现难治性癫痫,伴有智力运动发育落后、特殊面容(高前额、睑裂下斜、眼睑下垂、弓形眉)、四肢肌张力低下、头围增大等,均有严重的癫痫性脑病表现,其中1例男性患儿(10月龄发病)因反复惊厥死亡。3例患儿基因检测结果均提示SZT2基因突变。结论对无明显诱因出现难治性癫痫伴有智力运动发育落后的患儿应尽早完善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ZT2基因突变 难治性癫痫 智力运动发育落后 癫痫性脑病
下载PDF
Kabuki综合征2例报告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洁玲 曹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分析2例Kabuki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诊断结果。方法回顾分析2例Kabuki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均为1岁余男性患儿,有特殊面容、发热惊厥表现,基因检测均提示KMT2D(或MLL2)基因突变,但临床表型仍有差异。结论临床疑似Ka... 目的分析2例Kabuki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诊断结果。方法回顾分析2例Kabuki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均为1岁余男性患儿,有特殊面容、发热惊厥表现,基因检测均提示KMT2D(或MLL2)基因突变,但临床表型仍有差异。结论临床疑似Kabuki综合征的患儿可进行基因检测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buki综合征 临床特征 基因检测 KMT2D基因突变
下载PDF
Wolf-Hirschhorn综合征1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欧跃徐 曹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24-529,共6页
目的 探讨Wolf-Hirschhorn综合征(WHS)的临床表现、遗传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等。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6月-2018年6月诊治的11例WH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符合WHS染色体改变诊断标准者15例,其中男6例、女9例,就诊年龄中位数为4月龄。15例... 目的 探讨Wolf-Hirschhorn综合征(WHS)的临床表现、遗传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等。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6月-2018年6月诊治的11例WH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符合WHS染色体改变诊断标准者15例,其中男6例、女9例,就诊年龄中位数为4月龄。15例患儿的染色体检测均有4p结构畸变,主要为单纯4p缺失(46.6%),其他还存在臂间倒位、重复或插入、衍生染色体、环状染色体。其中3例进一步行基因检测确认缺失片段大小。15例中11例资料完整,临床表现明确。首诊原因包括癫痫5例,生后反应差、低体质量5例,肺炎1例。主要核心临床表现为生长/精神发育迟缓、癫痫、希腊武士头盔面容,还可能存在多系统异常。3例在1岁内因肺炎/惊厥死亡,存活者均存在严重智力运动发育落后。结论WHS为4号染色体的结构畸变,4p16.3上的关键基因缺失,导致生长/精神发育迟缓、癫痫、特殊面容、多系统异常,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lf-Hirschhorn综合征 4号染色体 发育迟缓 癫痫
下载PDF
氟康唑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夏旭花 林露 华子瑜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46-453,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使用氟康唑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更好地预防性使用氟康唑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和中国知网,纳入VLBWI... 目的系统评价使用氟康唑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更好地预防性使用氟康唑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和中国知网,纳入VLBWI预防性使用氟康唑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采用Review Manager 5.3统计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RCT研究,合计1679例VLBWI。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使用氟康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安慰剂对照组(RR=0.44,95%CI:0.27~0.71,P<0.001);真菌定植率低于对照组(RR=0.31,95%CI:0.24~0.40,P<0.001);住院期间病死率低于对照组(RR=0.74,95%CI:0.58~0.94,P=0.01)。使用不同预防剂量氟康唑的两组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率和真菌定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在试验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康唑预防VLBWI侵袭性真菌感染有效且相对安全。小剂量给药可取得类似预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康唑 侵袭性真菌感染 META分析 极低出生体重儿
下载PDF
Prader-Willi综合征4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洁玲 曹洁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5-219,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期至青春期Prader-Willi综合征(PWS)患儿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46例PWS患儿临床特点及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PWS患儿,男28例,女18例,男女比例... 目的探讨新生儿期至青春期Prader-Willi综合征(PWS)患儿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46例PWS患儿临床特点及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PWS患儿,男28例,女18例,男女比例3∶2。初次就诊年龄0~9岁,确诊年龄14 d至14岁,病程最长达9年。主要临床表现为肌张力低下28例(60%)、喂养困难20例(44%)、哭声低下18例(40%)、智能障碍42例(92%)、肥胖25例(55%)及身材矮小26例(57%)等。各年龄段临床表现不同:新生儿(0~28 d)主要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哭声弱、吸吮力差;婴儿(>28 d至1岁)主要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肌张力低下、哭声弱、吸吮力差、特殊面容及皮肤色素减退等;幼儿(>1~3岁)主要表现为运动智力发育落后、肌张力低下、皮肤色素减退等;3岁以上患儿出现智力发育落后、食欲亢进及肥胖、身材矮小、外生殖器发育不全。44例为父源性15q11-13区域缺失(96%),2例为母源单亲二倍体(4%)。结论各年龄段PWS患儿临床表现不同,尽早行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ADER-WILLI综合征 临床特点 基因检测 单亲二倍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