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性化健康教育模式在儿童心血管疾病护理中的应用
1
作者 陈庆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S02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模式在儿童心血管疾病健康知识宣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在该科就诊儿童心血管疾病患儿176例。将176例患儿主要照顾者以随机数字表法为2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88例患儿家属。... 目的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模式在儿童心血管疾病健康知识宣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在该科就诊儿童心血管疾病患儿176例。将176例患儿主要照顾者以随机数字表法为2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88例患儿家属。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个性化健康教育模式护理,比较2组患儿主要照顾者对疾病健康知识的知晓率。结果通过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对照组主要照顾者疾病知晓率低于观察组主要照顾者疾病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调查问卷获取主要照顾者的需求并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措施,也可有效提高患儿家属对疾病护理知识的知晓率,更提高家属对护理人员的认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健康教育 儿童 心血管疾病 疾病护理知识知晓率
下载PDF
左束支起搏在儿童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1
2
作者 熊淼 吕铁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6-320,共5页
希氏束区域起搏是生理性的心室起搏方式,能够实现电再同步并使双室同步激动。而左束支起搏(LBBP)弥补了希氏束区域起搏(HBP)的不足,操作简单,起搏参数更优。但LBBP在儿童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尚未得到广泛验证,同时儿童生... 希氏束区域起搏是生理性的心室起搏方式,能够实现电再同步并使双室同步激动。而左束支起搏(LBBP)弥补了希氏束区域起搏(HBP)的不足,操作简单,起搏参数更优。但LBBP在儿童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尚未得到广泛验证,同时儿童生理特点、心脏结构等与成人的差别意味着LBBP在儿童的应用需要作一定调整。文章从左束支起搏的发展历程,左束支起搏的优势、左束支起搏在儿科的应用以及调整进行综述,以探究左束支起搏在儿童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起搏 希氏束区域起搏 左束支起搏 房室传导阻滞 左束支传导阻滞
下载PDF
Akt信号转导通路在心血管系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谢婧雯 刘晓燕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0期3692-3694,共3页
Akt信号转导通路可以介导肿瘤细胞生长、分裂与增殖,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者对Akt信号转导通路的深入研究,其在心血管、神经、免疫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生物学效应,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目前 Akt信号转导... Akt信号转导通路可以介导肿瘤细胞生长、分裂与增殖,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者对Akt信号转导通路的深入研究,其在心血管、神经、免疫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生物学效应,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目前 Akt信号转导通路的构成及其在心血管系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KT 信号通路 心血管系统
下载PDF
文献检索我国心血管疾病健康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玲 张际 蒲晓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2期43-45,共3页
随着整体护理的开展和以人为中心理念的深入,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对提高病人的自我照护能力、疾病的治愈率和康复率、对护士的满意度都大有裨益。心脏是循环系统的动力泵,一旦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威... 随着整体护理的开展和以人为中心理念的深入,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对提高病人的自我照护能力、疾病的治愈率和康复率、对护士的满意度都大有裨益。心脏是循环系统的动力泵,一旦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威胁人的生命。很多心血管系统疾病需服用强心利尿等特殊药物,正确的健康宣教就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健康教育 文献检索 心血管系统疾病 整体护理 护理工作 循环系统 特殊药物
下载PDF
儿童心力衰竭诊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雷诗意(综述) 李晨阳 +2 位作者 刘玲娟 袁宇星 田杰(审校)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32,共6页
心力衰竭是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儿童心力衰竭(pediatric heart failure,PHF)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早期诊断对于PHF的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在临床实践中,各种检验和检查在PHF的诊断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包括不断更新的生物标志物、超声心... 心力衰竭是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儿童心力衰竭(pediatric heart failure,PHF)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早期诊断对于PHF的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在临床实践中,各种检验和检查在PHF的诊断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包括不断更新的生物标志物、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等。该文重点梳理PHF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检查、联合检测及临床模型、分级及分期的相关研究,期望为PHF的诊断提供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诊断 生物标志物 联合检测 临床模型 分级与分期 儿童
下载PDF
儿童后天性冠状动脉瘤的诊治进展
6
作者 王晓 易岂建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1期615-621,共7页
儿童后天性冠状动脉瘤最常见的病因是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其次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多发性大动脉炎、儿童白塞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近年来,由于不完全性川崎病(in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 儿童后天性冠状动脉瘤最常见的病因是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其次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多发性大动脉炎、儿童白塞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近年来,由于不完全性川崎病(in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 iKD)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高,部分临床医师往往将发热、皮疹伴冠状动脉瘤即诊断iKD,导致部分患儿被其误诊和漏诊。本文就儿童后天性冠状动脉瘤的诊断、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等进行综述。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acquired coronary artery aneurysms in children is Kawasaki Disease (KD), followed by chronic active EBV infection, childhood 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multiple aortitis, childhood leukoaraiosis,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etc.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increasing incidence of in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 (iKD) in China, some clinicians tend to diagnose iKD with fever and rash with coronary artery aneurysm, resulting in misdiagnosis and underdiagnosis of some children.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diagnosis, etiology,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acquired coronary artery aneurysms in childr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后天性冠状动脉瘤 诊治进展
下载PDF
儿童血管相关性咯血影响咯血量及术后复发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谢磊 吕铁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 总结儿童血管相关性咯血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咯血量的高危因素,并探讨接受介入治疗后咯血复发的潜在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接受介入治疗的血管相关性咯血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依据咯血量大小分为大咯血组与非... 目的 总结儿童血管相关性咯血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咯血量的高危因素,并探讨接受介入治疗后咯血复发的潜在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接受介入治疗的血管相关性咯血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依据咯血量大小分为大咯血组与非大咯血组,依据术后咯血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对影响咯血量及术后咯血复发的因素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共纳入41例血管相关性咯血患儿,男19例、女22例,中位年龄为8.9(6.9~11.2)岁。胸部血管增强CT检查提示32例患儿异常血管定位在右肺,以右肺下叶为主,3例为双肺,1例为左肺,5例未发现异常血管。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异常血管内径大、肺炎支原体(MP)感染是影响咯血量大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异常血管数量多是咯血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儿童血管相关性咯血中影响咯血量的高危因素是异常血管内径以及MP感染,介入封堵异常血管是儿童血管相关性咯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异常血管数量为介入术后复发的重要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血管畸形 咯血量 复发 儿童
下载PDF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在直立倾斜试验中的特点 被引量:2
8
作者 何爽 童可 +2 位作者 刘晓燕 余更生 吴晓云 《中国处方药》 2020年第2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在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中的特点,寻找VVS在HUTT中发生晕厥的预警指标,以便早期识别VVS阳性反应,降低检查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8月因不明原因晕厥... 目的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在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中的特点,寻找VVS在HUTT中发生晕厥的预警指标,以便早期识别VVS阳性反应,降低检查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8月因不明原因晕厥于某院行HUTT检查的患儿在HUTT中临床表现、心率及心电图等特点。结果①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ased head-up tilt test,BHUT)中,临床表现胸闷在阴性组有1例(2%),VVS组9例(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硝酸甘油激发直立倾斜试验(sublingual nitroglycerin head-up tilt test,SNHUT)中,临床表现头晕、胸闷、面色苍白、恶心、视物模糊、乏力及发热在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HUTT中心电图,阴性组和VVS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④VVS阳性反应平均时间是在SNHUT开始后的5~10 min,且在SNHUT开始后的前3 min心率较试验前基础心率平均上升30.4%。结论通过观察HUTT中临床表现、心率变化及心电图改变,可一定程度上预测VV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立倾斜试验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 预警指标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在儿童心力衰竭中应用
9
作者 陈若瑜(综述) 吕铁伟(审校)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7-372,共6页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作为成人心力衰竭的一种重要非药物治疗手段,在儿童心力衰竭中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及应用,也已被初步证明在部分原发病导致的心力衰竭中有良好的疗效。本文回顾了近年来CRT在先天性心脏病、起搏诱导性心肌...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作为成人心力衰竭的一种重要非药物治疗手段,在儿童心力衰竭中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及应用,也已被初步证明在部分原发病导致的心力衰竭中有良好的疗效。本文回顾了近年来CRT在先天性心脏病、起搏诱导性心肌病等不同病因导致的儿童心力衰竭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植入形式和不良反应,并对其进一步发展做出展望,以期为CRT在儿童心力衰竭中的适时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儿童
下载PDF
106例儿童一过性意识丧失的病因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慧 李章勇 +1 位作者 张蕾 刘晓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一过性意识丧失(transient loss of consciousness,TLOC)的病因、临床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的106例TLOC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总结... 目的探讨小儿一过性意识丧失(transient loss of consciousness,TLOC)的病因、临床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的106例TLOC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06例患儿中,晕厥型89例(84.0%),非晕厥型17例(16.0%)。在晕厥型中,直立不耐受(orthostatic intolerance,OI)42例(39.6%),心源性晕厥(cardiac syncope,CS)16例(15.1%),境遇性晕厥1例(0.9%),不明原因晕厥30例(28.3%);在非晕厥型中,神经源性疾病5例(4.7%),心因性疾病10例(9.4%),代谢性疾病2例(1.9%)。92.9%(39/42)的OI有诱因及先兆,59.5%(25/42)意识丧失<1 min,26.2%(11/42)存在晕厥家族史。CS起病急剧,56.3%(9/16)CS在劳累时诱发,100%(16/16)心电图异常,住院期间死亡3例。10例心因性疾病中8例有明确的诱因,7例意识丧失>10 min。结论 OI是儿童TLOC最常见病因,具有明显临床特征,诊断过程中首先需排除CS,其次应注意与心因性假性晕厥及癫痫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一过性意识丧失 病因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儿童咯血病因分布的系统综述及率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强 况虹宇 +2 位作者 高娅 吕铁伟 易岂建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8-63,共6页
目的了解引起儿童咯血的不同病因的分布率。方法系统检索中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及英文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中描述儿童咯血病因分布的观察性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 目的了解引起儿童咯血的不同病因的分布率。方法系统检索中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及英文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中描述儿童咯血病因分布的观察性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1月1日,采用病例系列报告偏倚评价工具(CARE)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用Stata14.1对各研究中重要病因的分布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筛选到文献11篇,纳入咯血患儿523例。传统数据分析显示,呼吸道感染(肺炎或支气管炎)为儿童咯血最重要的原因(36.4%),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PH)、肺结核和心肺血管异常分别占10.3%、5.0%和5.8%,支气管扩张症5.7%,支气管异物1.9%,外伤1.3%,其他病因10.4%,不明原因咯血占9.1%。Meta分析显示,肺炎或支气管炎在国内外咯血患儿中的分布率为39. 8%(95%CI:35. 4%~44. 1%),IPH 8. 3%(95%CI:4.6%~12.1%),肺结核4.5%(95%CI:2. 5%~6. 5%),支气管扩张症4. 9%(95%CI:2. 7%~7. 1%),心肺血管异常为9. 0%(95%CI:4.9%~13.2%)。国内儿童咯血的病因分布率与整体相比存在一定差异。结论儿童咯血病因以感染性疾病、IPH和心肺血管异常最常见,其他疾病及不明原因咯血约占2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儿童 病因分布 系统综述 META分析
下载PDF
先天性血管环99例病例系列报告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新 吴晓云 +3 位作者 吕铁伟 郑敏 计晓娟 冯川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75-279,共5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血管环(CVR)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CVR病例,从病史中截取CVR分型、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治疗信息;根据出我院时的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 目的探讨先天性血管环(CVR)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CVR病例,从病史中截取CVR分型、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治疗信息;根据出我院时的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或放弃治疗组,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99例CVR患儿进入本文分析。男55例,女44例,中位年龄7.3月龄。肺动脉吊带(PAS)51例,双主动脉弓(DAA)32例,右主动脉弓+左主动脉导管/韧带15例,左主动脉弓+右迷走锁骨下动脉1例。入院时仅呼吸系统表现51例(51.5%),仅心血管系统表现8例(8.1%),仅消化系统表现2例(2.0%),呼吸+心血管系统表现33例(33.3%),5例无临床症状。CVR+心内畸形64例(64.6%),其中单纯房间隔缺损(ASD)31例、室间隔缺损(VSD)2例,ASD+VSD 9例,CVR+其他复杂心脏畸形22例。气管狭窄69例,食管狭窄14例,喉软骨发育不良10例,先天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9例。超声心动图诊断CVR 54/99例(57.4%),CT血管造影诊断CVR 87/95例(91.6%),超声心动图或CT血管造影未诊断病例均通过CT血管造影或超声心动图诊断;26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均发现气道狭窄;14/17例(82.3%)行钡剂食管造影检查示食管受压扭曲、狭窄。手术治疗57例,其中死亡4例,术后脱机困难放弃治疗6例;内科治疗42例,1例死亡,10例脱机困难放弃治疗。死亡或放弃治疗患儿的PAS比例(17/21 vs 34/78)、年龄(6.2 vs 15.5月龄)及合并肺发育不良(6/21 vs 3/78)显著高于存活组。结论超声心动图联合CTA检查可提高CVR诊断率;PAS、年龄、合并肺发育不良是CVR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血管环 超声心动图 CT血管造影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不同评分体系对重庆地区静脉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川崎病预测能效评价 被引量:24
13
作者 叶晓春 张静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37-340,共4页
目的评价4种评分体系对中国儿童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川崎病(KD)的预测能效,并探讨重庆地区儿童发生IVIG无反应KD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符合KD诊断标准并接受IVIG2 g·kg^(-1)联合阿司匹林治疗... 目的评价4种评分体系对中国儿童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川崎病(KD)的预测能效,并探讨重庆地区儿童发生IVIG无反应KD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符合KD诊断标准并接受IVIG2 g·kg^(-1)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首诊患儿,以IVIG无反应KD连续样本为IVIG无反应组;并随机抽取IVIG有反应KD作为IVIG敏感组,样本量与IVIG无反应组1∶1对照。应用Kobayashi、Egami、Sano及Fu等4种评分体系对IVIG敏感组和无反应组进行评分,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重庆地区儿童发生IVIG无反应KD的危险因素,通过对危险因素进行赋值,得出新的评分体系。结果 IVIG无反应组和IVIG敏感组各纳入140例。1Kobayashi、Egami、Sano及Fu法的敏感度分别为0.443、0.364、0.207和0.457,特异度分别为0.843、0.857、0.957和0.75,约登指数分别为0.286、0.221、0.164和0.207。2单因素分析显示颈部淋巴结肿大、多形性皮疹、PLT、中性粒细胞分类、CRP、血清总胆红素和血清白蛋白与IVIG无反应KD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多形性皮疹、PLT和CRP是IVIG无反应KD的危险因素。3新的评分体系多形性皮疹(2分),PLT≤280×10~9·L^(-1)(1分),CRP≥60 mg·L^(-1)(1分),当总分≥3分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和0.6。结论既往4种评价体系在本文重庆地区研究对象中评价IVIG无反应KD的能效不高,可能并不适于中国儿童。新的评分体系有较高的敏感度,但特异度偏低,预测能效仍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静脉丙种球蛋白无反应 评分体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68例儿童植入心脏起搏器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沈娟 易岂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4-467,共4页
目的:探讨植入心脏起搏器儿童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1年9月至2017年10月植入心脏起搏器病例的临床资料,年龄2 h至18岁11个月,平均(66.96±58.14)个月,包括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起搏方式、... 目的:探讨植入心脏起搏器儿童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1年9月至2017年10月植入心脏起搏器病例的临床资料,年龄2 h至18岁11个月,平均(66.96±58.14)个月,包括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起搏方式、植入后心脏大小、心功能改变等情况。结果:共收集68例患儿,初期植入临时起搏器61例,永久起搏器7例。临时起搏器组中心外膜起搏25例,均为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外科手术术中植入),心内膜起搏36例,包括暴发性心肌炎25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degree atrio ventricular block,Ⅲ°AVB)5例,心律失常3例(导管消融术后Ⅲ°AVB、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各1例),心肌病3例(伴Ⅲ°AVB、室上性心动过速);临时起搏器植入同时给予药物综合治疗,46例患儿4周内恢复窦性心律,其中心外膜起搏20例(20/25,80%),心内膜起搏26例,包括暴发性心肌炎20例(20/25,80%),先天性心脏病术后2例(2/5,40%),心律失常3例(3/3,100%),心肌病1例(1/3,33.3%),8例最终植入永久起搏器,6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初期7例植入永久起搏器的患儿病因包括QT间期延长综合征、先天性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各1例,暴发性心肌炎1例(外院已植入临时起搏器),Ⅲ°AVB伴阿-斯综合征(病因不明)4例;临时起搏过程中3例发生电极移位,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1例出现皮肤囊袋感染。临时起搏组植入前、后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Ds)、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Dd)及永久起搏组植入前、后LVDs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时心脏起搏可以保证重要脏器血供,为药物治疗起效赢得时间,保证心功能恢复;在临时起搏器植入4周内仍未恢复窦性心律者则需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心脏起搏器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加强对儿童心脏性猝死的认识与防范 被引量:3
15
作者 白新凤 田杰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14-617,623,共5页
为进一步提高医务工作者对儿童心脏性猝死(SCD)的认识,从而使小儿心脏性猝死得到更好的预防和控制,使高危儿童生活质量得到更大的提高,文章就小儿心脏性猝死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导致SCD的心脏疾病、预防、治疗等作简要概述。
关键词 儿童 心脏性猝死 危险因素 防治
下载PDF
介入封堵治疗13例儿童咯血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历 易岂建 +4 位作者 李谧 吕铁伟 白永虹 计晓娟 蒲晓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3-356,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13例经介入封堵治疗咯血患儿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介入诊疗儿童咯血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治疗等情况。结果:13例患儿共行介入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 目的:总结分析13例经介入封堵治疗咯血患儿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介入诊疗儿童咯血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治疗等情况。结果:13例患儿共行介入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21例次、动脉栓塞治疗14例次。临床表现大量咯血4例,中-少量咯血9例,合并肺炎10例,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阳性7例,贫血9例,介入诊疗前心脏彩超检出侧枝血管形成5例,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出9例。心导管DSA检查总共发现畸形肺血管32支,其中支气管动脉异位起源25支(25/32,78.125%),另有7支(7/32,21.875%)系体循环来源的非支气管动脉。治疗上给予止血、吸氧、维持通气、纠正贫血等常规治疗,经支气管动脉栓塞(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BAE)治疗14例次,术后3 d内均停止咯血,造影剂纵隔渗漏2例、胸痛4例、股动脉血栓1例。结论:对于怀疑血管畸形所致的儿童咯血患儿,心脏彩超联合心脏CT及血管重建检查具有筛查意义,DSA检查是其诊断金标准,利用封堵器栓塞畸形动脉止血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咯血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儿童扩张型心肌病6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强 易岂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2-476,共5页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儿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住院诊断为DCM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年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预后...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儿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住院诊断为DCM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年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预后情况等。结果:68例DCM患儿中男女比1∶1.125,平均发病年龄(86.6±47.6)个月,其中1~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39.7%);发病时心功能Ⅰ级2.9%,Ⅱ级26.5%,Ⅲ级38.2%,Ⅳ级32.4%;心脏超声检查示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为(36.4±9.5)%,左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 shortening,LVFS)为(20±5.3)%;随访1~84个月,其中好转30例(44.1%),恶化5例(7.4%),病情稳定14例(20.6%),死亡12例(17.6%),失访7例(10.3%);第1年、第2年、第3年及第5年生存率分别为80.9%、69.4%、63.4%及62.9%;不同预后组间比较起病时LVEF及LVFS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VEF:F=3.920,P=0.019;LVFS:F=4.720,P=0.005);死亡组及恶化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其他组更高。结论:儿童DCM发病年龄较小,起病时心功能分级、LVEF值及室性心律失常与预后相关,长期随访对儿童DCM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儿童 临床特点 预后
原文传递
血小板体积及分布宽度检测儿童川崎病价值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芮汐 易岂建 《临床荟萃》 2021年第9期824-827,共4页
目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与血小板功能有关,相比血小板数量可能更能成为血小板功能异常的敏感指标。研究血小板参数在川崎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共回顾性分析439例KD患儿和261例健康对照儿童;统计分析... 目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与血小板功能有关,相比血小板数量可能更能成为血小板功能异常的敏感指标。研究血小板参数在川崎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共回顾性分析439例KD患儿和261例健康对照儿童;统计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MPV、PDW、血小板数量(PLT)、WBC、CRP和血沉指标。根据心脏彩色超声有无冠状动脉损伤,将川崎病患儿分为:伴冠状动脉损伤组(CALs组)、不伴冠状动脉损伤组(非CALs组)。同时,比较了完全性川崎病组(cKD)与不完全川崎病组(iKD)各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KD组WBC、PLT、CRP和ESR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MPV与PDW明显下降(P<0.01,<0.05);尤其相比于cKD组,MPV与PDW水平在iKD组明显降低(P=0.003、0.014)。结论提示川崎病患儿急性期MPV与PDW降低,尤其在不完全川崎病降低显著,故低水平的MPV与PDW可能对iKD的诊断有提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平均血小板体积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下载PDF
先天性血管环发生机制及诊治现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新 吴晓云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第17期2675-2677,共3页
先天性血管环(congenital vascular rings,CVR)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占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1%~2%[1]。CVR是一种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胚胎期由于原始动脉弓系统发育异常,主动脉弓及其相关血管相连接而形成异常的血管环样结构,... 先天性血管环(congenital vascular rings,CVR)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占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1%~2%[1]。CVR是一种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胚胎期由于原始动脉弓系统发育异常,主动脉弓及其相关血管相连接而形成异常的血管环样结构,其围绕、挤压气管和食管可引起相关的压迫症状。CVR往往不是单一的心血管畸形,患儿常同时伴其他畸形,如室间隔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畸形 主动脉 胸/畸形 心脏缺损 先天性 综述
下载PDF
儿童室性早搏的治疗及预后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霞 余更生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第14期2138-2141,共4页
室性早搏是儿童常见的心律失常,指窦房结的冲动未达到心室,希氏束分叉以下的异位起搏点提前产生的心室激动,临床症状或轻或重,轻者可无不适,仅于体检时发现,也可因心悸、胸闷、气促等表现影响患儿生活质量,严重时可发生恶性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是儿童常见的心律失常,指窦房结的冲动未达到心室,希氏束分叉以下的异位起搏点提前产生的心室激动,临床症状或轻或重,轻者可无不适,仅于体检时发现,也可因心悸、胸闷、气促等表现影响患儿生活质量,严重时可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心搏骤停等危及生命。可见于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健康儿童、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或其他心脏病患儿,并且室性早搏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其治疗及预后是广泛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室性早搏复合征 治疗 预后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