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口腔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的制订与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琳 陈守会 +1 位作者 焦慧勤 徐俊丽 《中华护理教育》 2017年第11期876-880,共5页
目的制订重庆市口腔专科护士培训方案,探讨其应用效果,为建立口腔专科护士的长效使用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的口腔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结合医院院校一体化培养优势,进行3个月全脱产式理论与临床实践培训,通过学员考核成绩、对培训的... 目的制订重庆市口腔专科护士培训方案,探讨其应用效果,为建立口腔专科护士的长效使用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的口腔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结合医院院校一体化培养优势,进行3个月全脱产式理论与临床实践培训,通过学员考核成绩、对培训的满意度、培训后专科知识掌握情况和职业发展情况评价培训效果。结果 2期共培训口腔专科护士27名,学员考核合格率均为100%,对培训满意度为96.2%,培训后职业发展良好。结论重庆市口腔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的实施初步达到预期效果,为今后口腔专科护理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专科护士 培训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口腔门诊护理管理实践 被引量:4
2
作者 明琼 刘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3期3479-3482,共4页
目的总结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该院口腔门诊护理管理经验,为国内口腔医疗机构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根据疫情期间的门诊模式的调整,采取了护理工作岗位的设置,护理人力资源的储备与培训、口腔门诊... 目的总结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该院口腔门诊护理管理经验,为国内口腔医疗机构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根据疫情期间的门诊模式的调整,采取了护理工作岗位的设置,护理人力资源的储备与培训、口腔门诊护理工作规范的制订,护理质量督查等方面的护理管理措施。结果2020年2月医院共筛查来院人员5231例,预检分诊口腔患者4491例,完成口腔急诊患者操作治疗1984例,排除发热患者18例,未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医护人员未发生院内职业暴露,完成29次现场督查。结论一系列的护理管理措施确保了疫情期间医院门诊护理工作顺利进行,在守卫了重庆市公众口腔健康的同时,对高效落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口腔 门诊 护理管理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提升口腔外科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郑田 焦慧勤 +1 位作者 张凤琴 陈守会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920-2921,2925,共3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颌面外科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 20名颌面外科护士通过运用品管圈活动步骤和方法,分析影响其学习自主性的相关因素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活动周期为12个月,包括40次理论授课和40次课堂互动,比较活动前...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颌面外科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 20名颌面外科护士通过运用品管圈活动步骤和方法,分析影响其学习自主性的相关因素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活动周期为12个月,包括40次理论授课和40次课堂互动,比较活动前后护士自主学习能力评价量表评分,以及医生、患者对颌面外科护士的满意度。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士自主学习能力评价量表中自我动机信念、自我评价2个维度得分较开展前提高,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较开展前均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激发颌面外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帮助护士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护士 自主学习能力
下载PDF
PBL联合情景模拟混合式教学法在口腔科实习生职业防护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4
作者 文钦 明琼 +3 位作者 王燕逍翔 陈守会 刘琳 骆书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7期988-990,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PBL)联合情景模拟混合式教学法在口腔科实习生职业防护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择重庆市某口腔专科医院2016级口腔临床医学专业76名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 目的探讨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PBL)联合情景模拟混合式教学法在口腔科实习生职业防护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择重庆市某口腔专科医院2016级口腔临床医学专业76名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采用PBL联合情景模拟混合式教学法。课程结束后通过理论、操作测试对教学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的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和总成绩分别为(56.37±1.42)、(33.84±2.67)、(90.21±3.1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45±2.33)、(30.80±2.34)、(83.24±2.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联合情景模拟混合式教学法有利于提升口腔科实习生职业防护教学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 情景模拟 混合式教学 职业防护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林莉 徐俊丽 彭春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44-949,共6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国内某三甲口腔专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接受手术治疗的90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访谈、问卷调查及数据测量等方式采集人口学、社会心理...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国内某三甲口腔专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接受手术治疗的90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访谈、问卷调查及数据测量等方式采集人口学、社会心理学及医疗护理方面共29个因素,利用头颈部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第4版生活质量问卷评估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再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术后生存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下颌骨节段切除(OR=50.897,P=0.035,95%CI=1.319~1 964.684)、中文版安德森吞咽困难量表评分(OR=1.260,P=0.002,95%CI=1.086~1.462)、社会支持好(OR=677.074,P=0.045,95%CI=1.166~381 787.087)、微型营养评估记录表评分(OR=28.788,P=0.041,95%CI=1.151~719.778)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保留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下颌骨连续性、重建吞咽功能、改善营养状况以及社会支持是提高术后生存质量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生存质量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正畸矫治患者牙周炎的预防效果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楠楠 赵彩均 王媛媛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正畸矫治患者牙周炎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在笔者医院正畸科进行正畸矫正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80)和对照组(n=80)。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采...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正畸矫治患者牙周炎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在笔者医院正畸科进行正畸矫正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80)和对照组(n=80)。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采取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牙周炎发生率、牙龈指数(GI)和牙菌斑指数(PLI)以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牙周炎发生率(30.00%)显著低于对照组(4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半个月、1个月、3个月时,观察组GI和PL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6.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正畸矫治患者GI和PLI显著下降,牙周炎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对正畸矫治患者牙周炎的发生有显著的预防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平台 延续性护理 正畸矫治 牙周炎 预防
下载PDF
改良胃管固定器在口腔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唐漪 刘琳 +1 位作者 熊先苹 邹燕静 《当代医学》 2020年第35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胃管固定器在口腔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历史性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口腔癌术后需留置胃管患者66例为实验组,采用改良胃管固定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同类患者73例为对照组,采用粘贴胶布的... 目的探讨改良胃管固定器在口腔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历史性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口腔癌术后需留置胃管患者66例为实验组,采用改良胃管固定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同类患者73例为对照组,采用粘贴胶布的常规胃管固定方法。观察两组胃管并发症、鼻部舒适度和易清洁程度。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鼻部皮肤改变发生率分别为0.0%和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胃管期间脱管发生率为16.6%和2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在鼻部舒适度、易清洁程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胃管固定器能有效提高胃管固定质量,具有操作简便、降低鼻部皮肤损伤、保持鼻面部皮肤清洁,提高患者舒适度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胃管 固定方法 清洁度 舒适度
下载PDF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口腔门诊护理教学查房模式的构建
8
作者 牟思圆 刘琳 +1 位作者 陈守会 邱莹茜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4年第5期702-707,共6页
目的:构建口腔门诊护理教学查房,为口腔门诊护理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借鉴。方法: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框架,通过文献回顾、现况调查和头脑风暴结果拟定口腔门诊护理教学查房模式初稿,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来自全国各地的21名专家进... 目的:构建口腔门诊护理教学查房,为口腔门诊护理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借鉴。方法: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框架,通过文献回顾、现况调查和头脑风暴结果拟定口腔门诊护理教学查房模式初稿,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来自全国各地的21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确定口腔门诊护理教学查房模式。采用Excel 2016、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结果:对21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5、0.873,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16、0.164,最终确立的口腔门诊护理教学查房模式包含一级条目7项,二级条目22项。结论:构建的口腔门诊护理教学查房模式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及实用性,可为口腔门诊开展护理教学查房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查房 口腔门诊 护理教育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德尔菲技术
原文传递
行为转变理论口腔健康教育方案在5~6岁儿童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袁梦 张欣 段小燕 《中国学校卫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0-214,共5页
目的 验证基于行为转变(BCW)理论构建的儿童口腔健康教育方案的应用效果,为提高儿童口腔自我管理意识、养成健康的口腔行为习惯提供参考。方法 2023年9月—2024年3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重庆市渝北区2所幼儿园共120名5~6岁儿童,按学... 目的 验证基于行为转变(BCW)理论构建的儿童口腔健康教育方案的应用效果,为提高儿童口腔自我管理意识、养成健康的口腔行为习惯提供参考。方法 2023年9月—2024年3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重庆市渝北区2所幼儿园共120名5~6岁儿童,按学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名)。试验组儿童在常规口腔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基于BCW理论的口腔健康教育方案(促进健康意识、培养健康行为能力、强化意识与能力、提供机会),对照组儿童给予常规口腔健康教育;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收集研究对象资料。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干预前,试验组和对照组菌斑指数[2.00(1.00,2.00),2.00(1.00,2.00)]、充填牙数[0.00(0.00,1.00),0.00(0.00,1.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88,-0.42,P值均>0.05);干预后,试验组菌斑指数[1.00(0.00,1.00)]低于对照组[1.00(0.25,2.00)]和干预前,试验组充填牙数[1.00(0.00,2.00)]高于对照组[1.00(0.00,1.00)]和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14,-5.48;-2.08,-3.02,P值均<0.05)。干预前,两组儿童的口腔健康行为报告率和口腔健康知识掌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30~0.91,0.15~1.43,P值均>0.05);干预后,试验组健康刷牙(方法、次数、时长)、预防行为(使用含氟牙膏、有进行窝沟封闭预防和涂氟预防)报告率均优于对照组和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88~9.38,9.13~22.63,P值均<0.05);试验组口腔健康知识掌握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2~8.54,P值均<0.05)。结论 基于BCW理论的口腔健康教育方案更有利于改善儿童口腔卫生状况,提升儿童口腔基础知识以及促进其口腔健康行为的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 口腔保健 干预性研究 儿童
原文传递
重庆市口腔护士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及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琳 陈守会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2年第4期484-487,共4页
为了建设重庆市口腔护士规范化培训基地,探索完善口腔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口腔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领导小组通过构建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培训方案、建立以仿真口腔诊室为基础的临床能力实训中心、提升口腔护理师资队伍综合能力、落实"... 为了建设重庆市口腔护士规范化培训基地,探索完善口腔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口腔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领导小组通过构建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培训方案、建立以仿真口腔诊室为基础的临床能力实训中心、提升口腔护理师资队伍综合能力、落实"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考核体系,以及提供全面保障等措施逐步建设基地。基地经过6年建设,共完成了139名口腔护培学员的培养,平均结业考核通过率达91.21%。92.81%(129/139)的学员从事了口腔专业护理工作,并有14.73%(19/129)的学员成长为护理骨干。今后需进一步加强口腔护士规范化培训宣传力度,扩大辐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护士 新入职护士 规范化培训 基地建设
原文传递
无痛口腔门诊优质护理的质量管理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媛媛 陈守会 +1 位作者 郁葱 赵钰琪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651-654,共4页
牙科焦虑症是一种在口腔治疗中常见的心理障碍性疾病,是一直困扰口腔医生和患者的难题.“舒适化医疗”理念的提出既是为解决牙科焦虑症,更是为满足当前人们日益增长的自身健康水平的需求.文章拟从“以患者为中心”理念、风险管理、护理... 牙科焦虑症是一种在口腔治疗中常见的心理障碍性疾病,是一直困扰口腔医生和患者的难题.“舒适化医疗”理念的提出既是为解决牙科焦虑症,更是为满足当前人们日益增长的自身健康水平的需求.文章拟从“以患者为中心”理念、风险管理、护理人员执行力3个方面讨论无痛口腔门诊优质护理的质量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口腔 优质护理 质量管理
原文传递
口腔门诊护士信息化绩效管理方案的制订及应用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琳 陈守会 焦慧勤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0-84,共5页
目的制订口腔门诊护士信息化绩效管理方案,为口腔门诊护士的绩效合理分配提供借鉴。方法以口腔专科护理工作范畴为基础,通过小组讨论、问卷调查,制订口腔门诊护士信息化绩效管理方案,于2016年3月开始正式应用,分别比较方案实施前后护士... 目的制订口腔门诊护士信息化绩效管理方案,为口腔门诊护士的绩效合理分配提供借鉴。方法以口腔专科护理工作范畴为基础,通过小组讨论、问卷调查,制订口腔门诊护士信息化绩效管理方案,于2016年3月开始正式应用,分别比较方案实施前后护士满意度和绩效考核统计时间。结果绩效管理方案包括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21个三级指标。临床应用后,护士绩效满意度从(86.19±1.26)分提高到(88.04±1.45)分,护理绩效统计时间从(246.17±9.38) min降低到(113.17±10.75)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口腔门诊护士信息化绩效管理方案体现了口腔专科护理工作特性,提高了护士满意度和护理管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管理研究 信息化管理 口腔专科护理
原文传递
家长陪同对口腔门诊患儿七氟烷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媛媛 樊林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678-680,共3页
目的研究家长陪同对口腔门诊患儿七氟烷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行七氟烷全身麻醉口腔治疗患儿120例,随机分为陪同组和未陪同组,每组60例。陪同组患儿在治疗前麻醉诱导期及治疗后苏... 目的研究家长陪同对口腔门诊患儿七氟烷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行七氟烷全身麻醉口腔治疗患儿120例,随机分为陪同组和未陪同组,每组60例。陪同组患儿在治疗前麻醉诱导期及治疗后苏醒期均有家长陪同,未陪同组患儿在麻醉诱导期及苏醒期均无家长陪同。采用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量化评分表(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 scale,PAED)对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进行评分,并计算躁动发生率。结果陪同组PAED评分为(9.18±3.41)分,未陪同组PAED评分为(10.57±3.62)分,两组PAE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P=0.03)。陪同组躁动发生率(26.67%)明显低于非陪同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1,P=0.01)。结论治疗前麻醉诱导期及治疗后苏醒期有家长陪同,可减少患儿躁动的发生,提高家长对口腔治疗的满意度,促进良好的医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 学龄前患儿 七氟烷 躁动 陪同
原文传递
促进护生学习获得感和实践能力:探究式学习社区的构建及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冰 李福英 +4 位作者 谢世麒 张云美 杨思源 牟绍玉 刘玮楚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3年第2期315-320,共6页
目的在《护理临床综合实验》课程中构建以学习体验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社区,验证该教学模式对护生学习获得感和实践能力的影响。方法纳入重庆医科大学护理专业本科三年级的132名学生,使用Minitab 14.0软件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学习社区组(n... 目的在《护理临床综合实验》课程中构建以学习体验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社区,验证该教学模式对护生学习获得感和实践能力的影响。方法纳入重庆医科大学护理专业本科三年级的132名学生,使用Minitab 14.0软件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学习社区组(n=69)和对照组(n=63)。学习社区组学生构建按照课程地图进行线上自主学习、小组主题讨论和技能练习相结合的探究式学习社区;对照组接受线下理论讲授、操作示教及技能练习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学干预后两组学生均接受学习收获评估问卷调查及综合实验能力测评。使用SPSS 23.0进行卡方检验或配对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学习社区组学生报告学习获得感增强(P<0.001,Cohen d=0.97),子条目显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P<0.001,Cohen d=1.22)、课程总体情况(P<0.001,Cohen d=0.90)、课程活动(P<0.001,Cohen d=0.83)、获取的信息(P<0.001,Cohen d=1.16)效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习社区组学生综合实验的实践能力测评总分明显提升(P=0.005,Cohen d=0.51),其中实验情景演示(P=0.002,Cohen d=0.55)及实验效果(P=0.006;Cohen d=0.49)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学生在实验准备和案例分析表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护理临床综合实验中创建探究式学习社区可有效增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感并促进临床实践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究式学习社区 护理 课程地图 学习获得感 实践能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