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死亡在口腔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傅豫 何薇 黄兰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4,共9页
铁死亡是一种可调控的,具有铁依赖性的,由脂质过氧化驱动的细胞死亡形式,是一种重要的细胞死亡形式,在多种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铁死亡在癌症、缺血/再灌注损伤疾病、各类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口腔疾病... 铁死亡是一种可调控的,具有铁依赖性的,由脂质过氧化驱动的细胞死亡形式,是一种重要的细胞死亡形式,在多种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铁死亡在癌症、缺血/再灌注损伤疾病、各类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口腔疾病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关注。铁死亡是口腔癌的新兴治疗靶点。许多炎症损伤疾病与铁死亡相关,牙周炎作为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与铁死亡的发生过程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就目前铁死亡与口腔疾病的相关研究及发现进行综述,旨在为探索口腔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口腔疾病 口腔癌 牙周炎 肿瘤治疗
下载PDF
口腔正畸传动直丝弓固定矫治技术规范 被引量:1
2
作者 林久祥 陈莉莉 +16 位作者 韩冰 陈斯 李巍然 金作林 房兵 白玉兴 王林 王军 贺红 刘月华 胡敏 宋锦璘 曹阳 孙燕楠 刘晓默 张杰铌 张云帆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17-1226,共10页
错畸形是患病率较高的一类口腔疾病,口腔正畸治疗的目标是健康、美观、功能及稳定。传动直丝弓矫治器及技术是林久祥教授团队总结数十年临床经验而提出的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矫治体系,为较疑难的骨性错畸形,特别是骨性Ⅲ类错... 错畸形是患病率较高的一类口腔疾病,口腔正畸治疗的目标是健康、美观、功能及稳定。传动直丝弓矫治器及技术是林久祥教授团队总结数十年临床经验而提出的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矫治体系,为较疑难的骨性错畸形,特别是骨性Ⅲ类错畸形的非手术矫治开辟了新的途径,是实施健康矫治理念的良好载体。关于正畸医师应如何规范应用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国内尚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南和规范。本技术规范由林久祥教授指导,多位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权威专家共同修改,参考相关国内外文献和专著,并结合众多专家的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形成本技术规范,旨在为广大正畸医师开展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提供借鉴和参考,以助于规范和指导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的临床应用,减少并发症,获得预期的治疗效果,促进该矫治技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Ⅲ类 正畸学 正畸矫正器 传动直丝弓
原文传递
正畸治疗对青少年和成人牙髓体积影响的比较研究
3
作者 蒋曼 赵寰卓 +4 位作者 李建霞 张天赐 徐文杰 李想 郑雷蕾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9-156,共8页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对青少年和成人牙髓体积影响的差异,以期更好地控制正畸临床治疗风险。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接受正畸治疗的62例错畸形患者的锥形束CT数据。按年龄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31...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对青少年和成人牙髓体积影响的差异,以期更好地控制正畸临床治疗风险。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接受正畸治疗的62例错畸形患者的锥形束CT数据。按年龄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31例):青少年组,年龄13~17岁,其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成人组,年龄21~25岁,其中男性12例,女性19例。使用锥形束CT数据对正畸治疗前后双侧上颌第一磨牙(UM1)和下颌中切牙(L1)的牙髓及牙体组织进行重建,并测量UM1及L1的牙髓体积(UM1 P和L1 P)、UM1髓室体积(UM1 PC)和根管体积(UM1 RC)、L1根长(L1 RL)、UM1近中颊根长度(UM1 RL),以及UM1中央窝融合处至髓室顶(H1)、髓室底(H2)、根部分离最近点(H3)及根部分离最远点(H4)水平的距离及髓室高度(H5)。计算两组正畸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量及其绝对值,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同组各指标正畸治疗前后差异,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各指标变化量绝对值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H5、根长与牙髓体积变化量之间的潜在相关性。结果正畸治疗前后,成人组L1 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P=0.975),UM1 P、UM1 PC、UM1 R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98,P<0.001;t=9.04,P<0.001;t=6.69,P<0.001)。正畸治疗前后,青少年组L1 P、UM1 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5,P=0.029;t=6.30,P<0.001)。两组UM1 P、UM1 PC、L1 P变化量绝对值[青少年组分别为(19.75±9.58)、(15.07±7.65)和(1.89±6.29)mm^(3);成人组分别为(13.33±9.41)、(9.16±7.05)和(0.02±4.66)m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7,P<0.001;t=4.48,P<0.001;t=2.34,P=0.048)。两组UM1 RC变化量绝对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6,P=0.391)。青少年组与成人组L1 RL、H1及H5变化量绝对值[青少年组分别为(0.54±0.41)、(0.38±0.27)和(0.71±0.33)mm;成人组分别为(0.78±0.62)、(0.26±0.20)和(0.57±0.28)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3,P=0.017;t=2.96,P=0.004;t=2.57,P=0.011),而两组UM1 RL、H2、H3及H4变化量绝对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5,P=0.400;t=0.43,P=0.669;t=-0.50,P=0.619;t=1.46,P=0.148)。此外,H5和UM1 RL变化量与UM1 P变化量呈弱相关和极弱相关(r=0.35,P<0.001;r=0.19,P=0.030),而L1 RL变化量与L1 P变化量不相关(r=0.11,P>0.05)。结论正畸治疗对青少年和成人牙髓体积的影响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 正畸学 牙根吸收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青少年
原文传递
三维重建分析安氏Ⅱ类亚类偏颌矫治前后颞下颌关节及下颌骨形态的改变 被引量:3
4
作者 唐玉娟 王超 +1 位作者 陈杨 秦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39-1143,共5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rized tomography,CBCT)分析安氏Ⅱ类亚类偏颌畸形患者正畸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及下颌骨的形态特征。方法对60例生长发育高峰期及高峰期后的安氏Ⅱ类亚类偏颌畸形患者正畸治疗前后使用CBCT采集颅面Di...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rized tomography,CBCT)分析安氏Ⅱ类亚类偏颌畸形患者正畸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及下颌骨的形态特征。方法对60例生长发育高峰期及高峰期后的安氏Ⅱ类亚类偏颌畸形患者正畸治疗前后使用CBCT采集颅面Dicom数据,使用Mimics 15.0对骨组织进行三维重建,并建立三维坐标系。选择描述下颌骨、髁突及关节窝的11对测量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安氏Ⅱ类亚类偏颌畸形患者正畸治疗前后中性侧与远中侧的下颌骨、髁突及关节窝形态无明显差异;生长发育高峰期后的患者治疗前中性侧的下颌支长度、髁突全高及关节窝前部宽度明显大于远中侧(P<0.05),而治疗后只有中性侧的关节窝前部宽度大于远中侧(P=0.023)。结论安氏Ⅱ类亚类偏颌畸形是有功能性下颌偏斜向骨性偏斜发展,而在生长发育高峰期对其进行治疗,有利于减少后期的骨性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亚类 下颌骨偏斜 三维测量 锥形束CT 正畸治疗
原文传递
成人腭部微种植体植入区域骨皮质密度的锥形束CT测量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恒朗 范小平 +3 位作者 那毕 邹兰熠 何金龙 王云霁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43-1147,共5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腭部骨皮质密度,分析腭部骨皮质密度的分布规律。方法:选取107例20~40岁成人(男51例、女56例)的CBCT影像数据,测量腭部28个点位的骨皮质密度,以亨斯菲尔德单位(Hounsf...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腭部骨皮质密度,分析腭部骨皮质密度的分布规律。方法:选取107例20~40岁成人(男51例、女56例)的CBCT影像数据,测量腭部28个点位的骨皮质密度,以亨斯菲尔德单位(Hounsfield units,HU)表示,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部位间骨密度差异,t检验比较骨密度的性别差异。结果:腭部各测量点位中骨皮质密度最大值为(976.24±138.66)HU,最小值为(460.45±183.33)HU。除Y0X0、Y8X0、Y8X6、Y12X6、Y20X6、Y20X9、Y24X6和Y24X9外,其余20个测量点位的骨皮质密度值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腭部骨皮质密度有由前向后递减的趋势(P=0.000)。腭前部中缝旁3 mm区域的骨皮质密度高于腭前部中缝区(P〈0.05)。结论:经CBCT获取了成人腭部骨皮质密度的分布规律,为腭部微种植体植入部位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微种植体 锥形束CT
下载PDF
浅谈牙列缺损的修复前正畸治疗 被引量:1
6
作者 何瑶 秦汉 宋锦璘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99-905,共7页
牙列缺损可破坏牙弓完整性,影响微笑美学效果和口腔功能。相较于单纯的修复治疗,修复前正畸治疗可弥补单一治疗方式的局限性,既可有效避免天然牙的过度磨除,一定程度上减少修复体制作单位,又可有效改善面型和咬合关系,以获得最大化的美... 牙列缺损可破坏牙弓完整性,影响微笑美学效果和口腔功能。相较于单纯的修复治疗,修复前正畸治疗可弥补单一治疗方式的局限性,既可有效避免天然牙的过度磨除,一定程度上减少修复体制作单位,又可有效改善面型和咬合关系,以获得最大化的美学和修复治疗效果。本文从修复前正畸治疗角度,探讨不同类型牙列缺损的错 表现、矫治目标、矫治方法及保持等方面的要点,以供后续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学 义齿修复术 牙移动 错[牙合] 牙列缺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