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的比较 被引量:77
1
作者 罗玉琳 郁葱 +1 位作者 张青 饶静玲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40-241,共2页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时的作用.方法选择40例ASAⅠ~Ⅱ级颌面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舒芬太尼-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组(Suf组)和芬太尼-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组(F组).分别观察围术期血液动力学及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时的作用.方法选择40例ASAⅠ~Ⅱ级颌面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舒芬太尼-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组(Suf组)和芬太尼-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组(F组).分别观察围术期血液动力学及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的变化以及苏醒时间.结果 Suf组除了在诱导2min时SP、DP、HR、RPP较诱导前明显下降(P<0.01),其它各测定时点无显著性差异(P>0.05);F组在诱导后2min,上述指标亦明显下降(P<0.01),而插管后1min较诱导前升高的幅度明显大于Suf组.F组RPP各测量点与Suf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血浆儿茶酚胺浓度的升高,F组较Suf组明显.苏醒时间Suf组较F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等效剂量的Suf组较F组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更小,应激反应更轻,苏醒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芬太尼 麻醉 静脉内 血液动力学
下载PDF
比较曲马多与小剂量氯胺酮对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的镇痛作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郁葱 罗玉林 +2 位作者 肖水生 李勇 张青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4-406,共3页
目的比较曲马多和小剂量氯胺酮对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的镇痛作用,为临床合理应用瑞芬太尼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为Ⅰ~Ⅱ级的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曲马多组(T组)和小剂量氯胺酮组(K组),每组20... 目的比较曲马多和小剂量氯胺酮对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的镇痛作用,为临床合理应用瑞芬太尼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为Ⅰ~Ⅱ级的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曲马多组(T组)和小剂量氯胺酮组(K组),每组20例.3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术毕T组给予曲马多0.3 mg/kg、K组给予氯胺酮0.5 mg/kg镇痛,C组暂不给药,当患者出现中等程度疼痛时给予曲马多0.3 mg/kg.记录3组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的口述疼痛评分,拔管后1、2、3、4、12、24 h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再次要求镇痛的时间和拔管后24 h内的不良反应.结果 3组间拔管后的口述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2、3、4 h 的VAS则有统计学差异,K组在4个时间点均低于C组,2、3、4 h时低于T组(P<0.05),而3、4 h时T组与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C、T组患者再次要求镇痛时间均较K组提前;3组间麻醉后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对采用瑞芬太尼麻醉手术的术后疼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氯胺酮 曲马多 瑞芬太尼 疼痛
下载PDF
曲马多PCIA用于口腔颌面部手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青 罗玉琳 +1 位作者 郁葱 饶静玲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1513-1514,共2页
目的 探讨自控静脉注射式镇痛泵在口腔颌面部手术病人使用中常见的问题。方法  2 0 0 2年 3~ 11月 ,本科全麻及局麻病人 5 0例采用自控静脉注射式镇痛泵 ,5 0例作为对照 ;PCA流量 :0 5ml/min。药物组合 :曲马多 5 0 0~ 80 0mg +氟... 目的 探讨自控静脉注射式镇痛泵在口腔颌面部手术病人使用中常见的问题。方法  2 0 0 2年 3~ 11月 ,本科全麻及局麻病人 5 0例采用自控静脉注射式镇痛泵 ,5 0例作为对照 ;PCA流量 :0 5ml/min。药物组合 :曲马多 5 0 0~ 80 0mg +氟哌利多5mg ,按 2ml/h的速率静脉持续注入。使用时机 :手术结束后 5~ 10min ,选择上肢静脉 ,用留置针穿刺 ,首先静推负荷剂量曲马多5 0~ 10 0mg+蒽丹西酮 4mg后 ,再衔接一次性微量止痛泵。结果 所有病例镇痛情况良好 ,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平稳 ;有 6 0 % (3例 )术后第 2天出现头晕、呕吐等症状 ,给予静注蒽丹西酮、增加输液量、口服眩晕停 ,症状基本缓解 ,只有 1例用药后症状缓解不明显 ,停用镇痛泵后症状逐渐缓解 ,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自控静脉注射式镇痛泵在口腔颌面部手术中的应用是安全的 ,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手术 曲马多 术后镇痛 临床治疗 PCIA
下载PDF
丙泊酚和异氟醚麻醉对舌癌围术期患者细胞因子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郁葱 罗玉琳 +2 位作者 肖水生 张青 陈思路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54-556,共3页
目的比较丙泊酚和异氟醚麻醉对舌鳞癌围术期患者炎性和抗炎性细胞因子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拟行舌鳞癌根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异氟醚组(I组)。P组手术中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5~8 mg.kg-1.h-1;I组麻醉维持采用异氟醚... 目的比较丙泊酚和异氟醚麻醉对舌鳞癌围术期患者炎性和抗炎性细胞因子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拟行舌鳞癌根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异氟醚组(I组)。P组手术中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5~8 mg.kg-1.h-1;I组麻醉维持采用异氟醚,维持呼气末浓度为体积分数0.6%。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结束时(T1)、术后24 h(T2)和术后48 h(T3)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水平,并记录4个观测点的平均动脉压和直肠温度。结果两组患者T1、T2和T3时的IL-6、IL-10质量浓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均于T1点达到峰值,术后24 h开始回落;I组IL-6质量浓度在T1点时高于P组(P<0.01),而IL-10质量浓度在T1、T2点时低于P组(P<0.05)。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直肠温度在4个观测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全静脉麻醉对舌癌根治术术后炎症反应比异氟醚轻,对预防严重并发症具有潜在的治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异氟醚 白细胞介素 舌肿瘤
下载PDF
血浆稳态氧化氮产物与老年颌面外科手术后谵妄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郁葱 陈思路 +2 位作者 张青 肖水生 罗玉琳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8-389,392,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后术后谵妄(PD)的发病率,研究血浆稳态氧化氮产物浓度与PD的关系。方法选择30例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记录术前(T0),术毕(T1),术后12、24、48h(T2、3、4)PD等级评... 目的观察老年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后术后谵妄(PD)的发病率,研究血浆稳态氧化氮产物浓度与PD的关系。方法选择30例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记录术前(T0),术毕(T1),术后12、24、48h(T2、3、4)PD等级评分[采用谵妄评定量表98修订版(DRS-R-98),DRS-R-98评分高于15.25分者诊断为PD];并测定血浆稳态氧化氮产物(NOx)浓度。结果NOx浓度在T1、2、3明显低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3、4DRS-R-98评分明显高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后4d内发生PD者NOx浓度在T1、2、3明显高于未发生PD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颌面外科PD发生率为20%;NOx浓度与PD相关,可以作为老年颌面外科PD的预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谵妄 老年患者 稳态氧化氮产物 谵妄等级评分修订版
下载PDF
咪达唑仑对门诊学龄前儿童氟烷麻醉后躁动持续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郁葱 李苏伶 +3 位作者 张青 陈思路 罗玉琳 肖水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67-1869,共3页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对学龄前儿童颌面外科门诊(America society of anesthesia)短小手术七氟烷麻醉后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的抑制作用,为合理使用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择期口腔颌面部门诊手术患儿40例ASAⅠ级2~5岁,体重15...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对学龄前儿童颌面外科门诊(America society of anesthesia)短小手术七氟烷麻醉后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的抑制作用,为合理使用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择期口腔颌面部门诊手术患儿40例ASAⅠ级2~5岁,体重15~26 kg,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咪达唑仑组(M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患儿麻醉方法相同,8%七氟烷吸入1 min后置入喉罩,术中2%~3%七氟烷吸入维持,术中保持自主呼吸,M组术毕前10 min经鼻滴入咪达唑仑0.25 mg/kg,C组滴入生理盐水,两组均于术毕停用七氟烷,待患儿苏醒后采用儿童麻醉EA量表(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 scale,PAED)评估并记录躁动期持续时间,苏醒时间和离院时间以及苏醒期不良反应。结果:2组儿童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M组儿童术后苏醒时间略长于C组(P<0.01),但术后躁动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离院时间无差异。结论:咪达唑仑能有效缩短学龄前儿童经七氟烷麻醉门诊口腔颌面部手术术后躁动持续时间,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七氟烷 苏醒期躁动 儿童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预防门诊七氟醚吸入麻醉患儿苏醒期躁动的适宜剂量 被引量:18
7
作者 黄贵金 龙颖 郁葱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10-1313,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防门诊七氟醚吸入麻醉患儿苏醒期躁动的适宜剂量。方法:择期拟在门诊吸入全麻下行龋齿治疗的患儿22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7岁,性别不限。面罩吸入8%七氟醚进行麻醉诱导,置入喉罩后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0 min预...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防门诊七氟醚吸入麻醉患儿苏醒期躁动的适宜剂量。方法:择期拟在门诊吸入全麻下行龋齿治疗的患儿22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7岁,性别不限。面罩吸入8%七氟醚进行麻醉诱导,置入喉罩后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0 min预防患儿苏醒期躁动,采用序贯法确定右美托咪定输注剂量。第1例患儿输注右美托咪定的剂量为0.5μg/kg,相邻剂量差值为0.1μg/kg。2%~4%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术中保持自主呼吸,术毕停用七氟醚,待患儿苏醒。以儿童麻醉苏醒期躁动量表(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 scale,PAED)评分作为判断患儿发生苏醒期躁动的标准,分别于术后5、10、15、20、25、30 min记录PAED评分,取评分的最高值,评分≥10分视为苏醒期躁动。分别于苏醒后即刻(T0)、10 min(T1)、20 min(T2)记录改良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量表(modified children’s hospital of eastern ontario pain scale,m-CHEOPS)评分评价疼痛程度。计算右美托咪定预防50%、95%患儿门诊七氟醚吸入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剂量(ED50、ED95)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与无苏醒期躁动组比较,发生苏醒期躁动组T0时m-CHEOPS评分增加(P<0.05);两组T1~2时m-CHEOP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儿的年龄、体质量、身长、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右美托咪定预防门诊七氟醚吸入麻醉患儿苏醒期躁动的ED50及其95%可信区间为0.58(0.43~0.73)μg/kg,ED95及其95%CI为0.78(0.67~2.27)μg/kg。结论:右美托咪定预防门诊七氟醚吸入麻醉患儿苏醒期躁动的ED50为0.58μg/kg,ED95为0.78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精神运动性激动 儿童 麻醉药 吸入
原文传递
氯胺酮对儿童颌面外科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思路 罗玉琳 +1 位作者 郁葱 张青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0-352,共3页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儿童颌面外科短小手术七氟烷麻醉后苏醒期躁动(Emergency agitation,EA)的抑制作用。方法:择期口腔颌面部手术患儿35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uesthesiologists,ASA)Ⅰ级2~5岁,体重15~26 kg,随机分...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儿童颌面外科短小手术七氟烷麻醉后苏醒期躁动(Emergency agitation,EA)的抑制作用。方法:择期口腔颌面部手术患儿35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uesthesiologists,ASA)Ⅰ级2~5岁,体重15~26 kg,随机分为2组,氯胺酮组(K组,n=20)和对照组(C组,n=15),2组患儿麻醉方法相同,8%七氟烷吸入诱导后罗库溴铵0.6 mg/kg静脉注射后经鼻气管插管,术中机械通气2%~3%七氟烷吸入维持,K组术毕前10 min静脉推注氯胺酮0.5 mg/kg,C组生理盐水,2组均于术毕停用七氟烷,待患儿苏醒后采用儿童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PAED)量表评估并记录EA发生率,不良反应和监护室停留时间。结果:2组儿童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K组儿童术后EA发生率明显少于C组(P<0.01),但术后不良反应及监护室停留时间无差异。结论:氯胺酮能有效减少儿童经七氟烷麻醉口腔颌面部手术术后苏醒期EA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七氟烷 苏醒期躁动 儿童
下载PDF
β淀粉样蛋白1-40与老年患者颌面外科手术后并发谵妄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郁葱 张青 +2 位作者 陈思路 罗玉琳 肖水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98-501,共4页
目的观察老年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后术后谵妄(PD)的患病率,研究血浆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与PD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颌面外科手术患者,按照年龄分为T组(30例,年龄62~78岁)和C组(20例,年龄20~60岁),2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以... 目的观察老年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后术后谵妄(PD)的患病率,研究血浆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与PD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颌面外科手术患者,按照年龄分为T组(30例,年龄62~78岁)和C组(20例,年龄20~60岁),2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以谵妄评定量表1998年修订版(DRS-R-98)来诊断和评估PD发生状况,记录术前(T0),术后24 h(T1)、48 h(T2)、72 h(T3)、96 h(T4)的DRS-R-98评分;并测定Aβ1-40质量浓度。结果 T组患者PD的患病率为20.0%。T组Aβ1-40质量浓度在T0、T1、T2、T3时段明显高于C组(P<0.01),T组和C组Aβ1-40质量浓度在T1和T2时段明显高于同组T0时段(P<0.05)。T组在T3和T4时段的DRS-R-98评分明显高于同组T1时段和C组(P<0.01)。结论 Aβ1-40在全身麻醉后持续升高可能是老年患者发生PD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谵妄 Β淀粉样蛋白1-40 谵妄评定量表修订版
下载PDF
口腔门诊镇静镇痛治疗的争议与展望 被引量:3
10
作者 郁葱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61-564,共4页
如何消除患者口腔疾病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或恐惧感,逐渐受到全国口腔医疗专业人员的重视。口腔门诊无痛治疗领域涉及多个学科,临床实践与深入研究尚待加强。笔者基于临床医疗实践,回顾了常用的口腔镇静镇痛方法,总结了口腔镇静镇痛治疗中... 如何消除患者口腔疾病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或恐惧感,逐渐受到全国口腔医疗专业人员的重视。口腔门诊无痛治疗领域涉及多个学科,临床实践与深入研究尚待加强。笔者基于临床医疗实践,回顾了常用的口腔镇静镇痛方法,总结了口腔镇静镇痛治疗中存在的争议及解决办法,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静 镇痛 口腔医学 门诊
下载PDF
高乌甲素在骨科术后病人自控镇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文化 郁葱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11期1601-1602,共2页
目的:探讨对各类骨科术后病人应用高乌甲素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0例成年ASAⅠ~Ⅱ行择期骨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曲马多(T)组:曲马多16mg/kg、高乌甲素组(G)组:高乌甲素0.35mg/k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 目的:探讨对各类骨科术后病人应用高乌甲素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0例成年ASAⅠ~Ⅱ行择期骨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曲马多(T)组:曲马多16mg/kg、高乌甲素组(G)组:高乌甲素0.35mg/k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以2ml/h行PCIA。记录两组在置泵后2、4、8、12、24、48h的视觉模拟评分值(VAS)、病人对镇痛治疗总体印象评分及在各时间段中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心悸)。结果:T组、G组48h内各时间点VAS和PCA结束后镇痛治疗总体印象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T组、G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26.7%、3.3%,G组明显低于T组(P<0.05)。结论:高乌甲素对骨科手术后病人自控镇痛安全,镇痛确切有效,在PCIA期间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不良反应较曲马多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乌甲素 病人 自控静脉镇痛
下载PDF
笑气吸入镇静麻醉下拔牙术的四手操作规范护理 被引量:7
12
作者 周晶 樊林 胡渝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3期331-332,335,共3页
目的总结笑气吸入镇静麻醉下拔牙术四手操作护理程序,以提升工作效率。方法通过2010~2017年工作经验总结,整理笑气吸入镇静麻醉下拔牙术四手操作护理资料。结果完成整理并推广后,四手操作能使护士主动参与配合治疗,与医师融为一体,更好... 目的总结笑气吸入镇静麻醉下拔牙术四手操作护理程序,以提升工作效率。方法通过2010~2017年工作经验总结,整理笑气吸入镇静麻醉下拔牙术四手操作护理资料。结果完成整理并推广后,四手操作能使护士主动参与配合治疗,与医师融为一体,更好地发挥了护士的工作能力,增加了护士在工作中的自身价值。结论四手操作和口腔护士的出现,使椅旁健康教育能得到较好的落实,能有效进行感染控制,有助于手术治疗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笑气吸入 拔牙术 四手操作 护理
下载PDF
恩丹西酮两种给药方式对预防儿童术后自控镇痛相关恶心呕吐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9
13
作者 郁葱 罗玉琳 +3 位作者 张青 饶静玲 肖水生 刘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426-427,共2页
关键词 恩丹西酮 给药方式 预防 儿童 术后自控镇痛 恶心 呕吐 曲马多
下载PDF
芬太尼联合氯诺昔康自控镇痛对舌鳞癌患者术后血浆IL-6和IL-10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郁葱 罗玉琳 +2 位作者 李勇 张青 陈思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56-457,共2页
关键词 镇痛 患者自控 芬太尼 氯诺昔康 白细胞介素
下载PDF
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平稳拔管的半数有效剂量 被引量:5
15
作者 姚颖 郁葱 李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9-453,共5页
目的:确定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asthesia,TIVA)后苏醒期安全平稳拔管的半数有效剂量。方法:择期全麻下行颌骨囊肿手术的老年女性患者24例,ASAⅠ~Ⅱ级,采用Dixon序贯法进行试验,开始缝合... 目的:确定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asthesia,TIVA)后苏醒期安全平稳拔管的半数有效剂量。方法:择期全麻下行颌骨囊肿手术的老年女性患者24例,ASAⅠ~Ⅱ级,采用Dixon序贯法进行试验,开始缝合伤口时第1例患者以效应室靶浓度1 ng/ml输注瑞芬太尼,若拔管不平稳,则下一位预设靶浓度增加0.5 ng/ml。若拔管平稳,下一位预设靶浓度减少0.5 ng/ml。通过Dixon法计算瑞芬太尼用于平稳拔管的半数有效剂量(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概率单位转换,分析瑞芬太尼EC50及其95%可信区间。比较平稳拔管组与不平稳拔管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结果:采用Dixon序贯法算出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术后平稳拔管的EC50 0.94 ng/ml,概率单位换算法计算EC500.99 ng/ml(95%CI=0.52~1.51 ng/ml)。拔管期间,平稳拔管组平均动脉压、心率明显低于不平稳拔管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0.94 ng/ml瑞芬太尼可以减少50%的老年患者拔管相关的咳嗽反应,抑制苏醒期心血管反应,不导致全麻苏醒延迟,确保了苏醒期的平稳拔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类镇痛药 瑞芬太尼 老年患者 剂量 并发症 气管拔管
下载PDF
双颊肌黏膜瓣修复大龄宽大腭裂患者的远期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6
作者 肖水生 郁葱 刘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对采用双颊肌黏膜瓣修复的大龄宽大腭裂患者的语音效果和上颌骨发育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手术的远期效果。方法选择12例大龄宽大腭裂患者为试验组,采用软腭后退双颊肌黏膜瓣修复;同期选择20例腭裂患者为传统手术组,采用常规双瓣法加软... 目的对采用双颊肌黏膜瓣修复的大龄宽大腭裂患者的语音效果和上颌骨发育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手术的远期效果。方法选择12例大龄宽大腭裂患者为试验组,采用软腭后退双颊肌黏膜瓣修复;同期选择20例腭裂患者为传统手术组,采用常规双瓣法加软腭肌功能修整术进行整复;另外选择30例非唇腭裂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专业语音和临床语音评价方法比较腭裂患者术前和术后5年的语音效果;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应用头影测量方法评价患者术前和术后5年的上颌骨发育情况;并将2组腭裂患者术后5年的语音和上颌骨发育情况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伤口均达到一期愈合;随访5年,张口度正常,硬软腭部无继发穿孔,原手术区域组织松软,组织瓣较腭部组织色泽红润。试验组术后语音效果优于术前,也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术后上颌骨发育情况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软腭后退双颊肌黏膜瓣法修复大龄宽大腭裂患者,术后语音改善效果较好,对上颌骨发育的影响较小,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双颊肌黏膜瓣 上颌骨发育 语音
下载PDF
氯诺昔康和曲马多用于颌面部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的比较 被引量:5
17
作者 罗玉琳 郁葱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66-267,274,共3页
目的:比较氯诺昔康和曲马多对颌面部手术病人术后镇痛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40例颌面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Ⅰ组(n=20)氯诺昔康组,Ⅱ组(n=20)曲马多组,均采用澳美电子镇痛泵PCA,其内设置和控制的参数有:(1)持续剂量:2ml/h;(2)锁定时间... 目的:比较氯诺昔康和曲马多对颌面部手术病人术后镇痛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40例颌面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Ⅰ组(n=20)氯诺昔康组,Ⅱ组(n=20)曲马多组,均采用澳美电子镇痛泵PCA,其内设置和控制的参数有:(1)持续剂量:2ml/h;(2)锁定时间:20min;(3)PCA剂量:1ml。分别于术后12h、24h、36h、48h随访观察镇痛效果(VAS法)、镇静程度(Ramsay评分)、按压次数以及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头昏等副作用。结果:两组病人VAS评分分别为2.1±1.6和2.5±1.7(P>0.05),镇痛效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氯诺昔康组术后恶心例数为2例,曲马多为8例(P<0.01);呕吐例数分别为1例和4例。结论:氯诺昔康和曲马多均可于颌面部病人术后镇痛,而氯诺昔康镇痛效果更好,不良反应轻,是颌面部手术患者较为理想的术后镇痛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诺昔康 曲马多 自控镇痛
下载PDF
认知干预对口腔治疗儿童七氟烷全身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樊林 汪炜平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年第28期-,共4页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对门诊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的学龄前儿童苏醒期躁动的抑制作用。方法将100例学龄前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试验组采用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四手护士对患儿及家长进行术前有效认知干预...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对门诊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的学龄前儿童苏醒期躁动的抑制作用。方法将100例学龄前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试验组采用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四手护士对患儿及家长进行术前有效认知干预及其他常规全身麻醉手术护理。对照组采用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四手护士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常规的全身麻醉手术护理。观察比较2组患儿应用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量表(PAED)的评分、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苏醒期躁动的持续时间。结果 PAED评分、苏醒期躁动的持续时间试验组分别为(10.27±5.11)分和(9.57±2.46)min,对照组分别为(13.17±4.55)分和(12.68±4.0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53、1.980,P<0.01或0.05),苏醒期发生躁动、嗜睡试验组分别为21例、14例,对照组分别为34例、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30、3.245,P<0.01或0.05),恶心、呕吐试验组为2例,对照组为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1,P=0.345)。结论通过术前有效的认知干预,对门诊学龄前患儿七氟烷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起到了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心理干预 七氟烷 躁动
原文传递
儿童口腔门诊全身麻醉操作指南 被引量:22
19
作者 中华口腔医学会镇静镇痛专业委员会 郁葱 +2 位作者 徐礼鲜 马林 冉龙宽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1-237,共7页
近年来,在全身麻醉状态下完成门诊儿童口腔诊疗,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较成熟的行为管理模式。由于门诊儿童口腔诊治时间短、流动性大、周转快,对麻醉及诊疗期的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中华口腔医学会镇静镇痛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制定儿童口腔... 近年来,在全身麻醉状态下完成门诊儿童口腔诊疗,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较成熟的行为管理模式。由于门诊儿童口腔诊治时间短、流动性大、周转快,对麻醉及诊疗期的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中华口腔医学会镇静镇痛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制定儿童口腔门诊全身麻醉操作指南,从口腔门诊实施全身麻醉的范围、临床基本条件、口腔诊疗种类、诊治前评估与准备、麻醉实施与监测、恢复和苏醒期管理、常见并发症及处理要点等方面给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规范,对促进我国儿童门诊全身麻醉下口腔诊疗安全性和舒适化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全身 儿童口腔医学 门诊医疗 口腔诊疗 指南
原文传递
氯胺酮对脂多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峰 罗玉琳 +1 位作者 郁葱 吴雨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99-601,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胺酮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作用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cells,HUVECs)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易位活化的影响及氯胺酮的抗炎效应。方法:HUVECs分为4组:C组(... 目的:初步探讨胺酮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作用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cells,HUVECs)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易位活化的影响及氯胺酮的抗炎效应。方法:HUVECs分为4组:C组(空白对照组)、L组(加入1μg/ml LPS)、KL1组(3μg/ml的氯胺酮+1μg/ml LPS)、KL2组(30μg/ml的氯胺酮+1μg/ml LPS)。采用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HPIAS2000图象分析系统,测定NF-κB p65亚基的易位活化表达。结果:KL1组、KL2组能抑制LPS作用下HUVECs内的NF-κB p65易位表达(P<0.05)。结论:LPS可引起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核因子-κB的表达,而氯胺酮可以抑制其作用,且其抑制作用可能与剂量呈正相关。氯胺酮的抗炎机制可能是在核因子-κB转录水平上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脂多糖 核因子-ΚB 脐静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