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医学检验实践教学的思考与探索——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高中燕 《科技视界》 2019年第14期183-184,共2页
临床实践专业实习是临床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检验科教研室针对目前临床经验专业学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普遍化问题,结合我院实习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合理的教学... 临床实践专业实习是临床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检验科教研室针对目前临床经验专业学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普遍化问题,结合我院实习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合理的教学计划,以“育人先育德”为核心出发点,以“传、帮、带”为支撑,结合先进的仪器与案例式教学,重点培养实习生的专业素质、动手能力和临床分析思维,为优秀检验工作者的培养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检验 实践教学 永川医院
下载PDF
重庆永川地区妇科门诊人乳头瘤病毒亚型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张晓静 袁瑞 代红莹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07-1410,共4页
目的:了解23种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 maviruses,HPV)型别在永川地区人群中的感染情况及分布特点,为本地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诊断及其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应用基于反向膜杂交的基因芯片技术对665例临床送检标本进行... 目的:了解23种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 maviruses,HPV)型别在永川地区人群中的感染情况及分布特点,为本地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诊断及其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应用基于反向膜杂交的基因芯片技术对665例临床送检标本进行分型检测,所得数据用SPSS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PV总感染率为37.65%,23种基因型检出20种,其中单一型别感染率为27.25%,两型混合感染率为7.22%,3型(包括3型)以上混合感染率为3.18%。HPV亚型分布情况为:HPV16型9.92%、HPV6型5.74%、HPV11型4.36%、HPV33型1.32%、HPV58型1.05%、HPV43型1.02%、HPV18型0.75%,其余型别3.29%;高危型HPV在≤20、21~30、31~40、>40年龄组的感染率依次为14.1%、15.2%、17.2%、17.3%(χ2=3.0,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低危型HPV在各年龄组的感染率依次为20.3%、11.7%、10.1%、10.1%(χ2=23.28,P<0.0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本地区人群HPV感染率较高,且以单一亚型感染为主,其中HPV16为高危型HPV感染主要的型别,低危型HPV感染以HPV6和HPV11为主;HPV各型别的感染率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该结果为防治宫颈癌、尖锐湿疣等其它HPV相关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型别分布 宫颈癌 尖锐湿疣
下载PDF
重庆永川地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亚型、年龄分布及多重感染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代红莹 张晓静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9-621,共3页
目的了解23种常见人乳头瘤病毒(HPV)在重庆永川地区的亚型分布、多重感染及不同年龄段感染的比例。方法运用反向膜杂交技术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患者进行HPV亚型检测,然后运用SPSS软件分析。结果最为常见高危型感染是HPV... 目的了解23种常见人乳头瘤病毒(HPV)在重庆永川地区的亚型分布、多重感染及不同年龄段感染的比例。方法运用反向膜杂交技术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患者进行HPV亚型检测,然后运用SPSS软件分析。结果最为常见高危型感染是HPV-16、58、52,低危型感染是HPV-43、11、6。多重感染占总感染的26.08%,其中HPV-16合并的二重感染最常见。>30~40岁年龄段具有较高的感染率,占总感染的39.27%。结论多重感染占有较大比例,提示多重感染与宫颈癌的进程有一定关系,>30~40岁年龄段是HPV感染的高发阶段,需高度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分布 人乳头瘤病毒 亚型分布 多重感染
下载PDF
重庆市永川区HPV感染情况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彭书生 王科 袁永强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6期1925-1928,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永川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亚型及年龄分布,分析HPV感染流行的现状,为区域性HPV疫苗的研发和本地区HPV感染的防治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反向膜杂交技术对2015年9月至2017年5月在该院就诊且... 目的了解重庆市永川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亚型及年龄分布,分析HPV感染流行的现状,为区域性HPV疫苗的研发和本地区HPV感染的防治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反向膜杂交技术对2015年9月至2017年5月在该院就诊且满足纳入要求的10889例患者进行HPV检测。结果重庆市永川区HPV阳性率为24.60%,高、低危型感染前3位分别是HPV52、16、53亚型与HPV81、43、42亚型。单一、二重、多重(三重及以上)感染率分别为71.89%、18.96%、9.15%,其中二重感染以HPV52合并其他亚型最常见。HPV感染以40~<50岁感染率最高,感染率曲线整体呈倒“U”形,各年龄段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庆市永川区HPV的感染率、亚型及年龄分布较该地区以往研究有所变化,揭示了该地区HPV感染的现状及流行趋势,为区域性HPV疫苗的研发和该地区HPV的防治提供了切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下载PDF
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教学的规范化管理 被引量:11
5
作者 胡礼仪 王科 +3 位作者 侯永彬 米永华 余莉华 袁永强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570-571,共2页
医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很强的临床学科[1]。临床实习教学既是学生由理论向临床实践的过程,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教育过程,也是学生角色转换的非常关键的阶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临床实习教学是医学教育极为重要... 医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很强的临床学科[1]。临床实习教学既是学生由理论向临床实践的过程,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教育过程,也是学生角色转换的非常关键的阶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临床实习教学是医学教育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好与坏,对学生今后的工作能力和态度影响很大,这与医院的实习教学管理水平密切相关[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检验科在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非常注意规范教学管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实习教学 医学检验专业 实习教学管理 医院检验科 医学教育 临床实践 工作能力 教育过程 带教教师 教学管理体系
下载PDF
永川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基因分型及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代红莹 王世伟 +1 位作者 朱天金 王科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6期4395-4396,4399,共3页
目的探讨永川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类型分布、耐药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法对60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后,进行耐药情况分析,并对发生耐药的乙型肝炎DNA进行分析。结果永川地区605例慢性乙... 目的探讨永川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类型分布、耐药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法对60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后,进行耐药情况分析,并对发生耐药的乙型肝炎DNA进行分析。结果永川地区60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基因分型以B型为主63.1%,1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现不同位点耐药,耐药率为19.17%。耐药突变型以B型为主,其中对阿德福韦酯耐药占所有耐药突变的49.14%且以B型逆转录酶236T为主,为35.09%;拉米夫定耐药以B型逆转录酶108 M为主,占34.29%,荧光定量PCR仪检测发现发生耐药患者的病毒复制数与未发生耐药患者病毒复制数存在差异(P<0.05)。结论监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耐药基因突变情况,有助于早发现临床乙型肝炎耐药患者,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病毒药治疗乙型肝炎,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基因型 抗药性
下载PDF
IL-1β和IL-18对重症肺炎的诊断意义
7
作者 张素婷 许银银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3期36-39,7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和IL-18水平对肺炎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治疗的肺炎患者200例,根据肺炎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症组(n=100)和重症组(n=100),同时纳入...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和IL-18水平对肺炎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治疗的肺炎患者200例,根据肺炎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症组(n=100)和重症组(n=100),同时纳入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人100名作为正常组;统计其一般临床资料、血液学指标、热峰、咳嗽、啰音和并发症等临床症状发生情况。对轻症组和重症组患者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计算匹配前后IL-1β、IL-18诊断重症肺炎的效能。结果三组受试者的IL-1β、IL-18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症组>轻症组>正常组。匹配前IL-1β、IL-18诊断重症肺炎的截断值分别为12.169pg/ml、194.535pg/ml;IL-1β诊断重症肺炎的诊断效能高于IL-18(0.490 vs.0.380)。匹配后IL-1β、IL-18诊断重症肺炎的截断值分别为10.542pg/ml、191.372pg/ml。IL-1β诊断重症肺炎的诊断效能高于IL-18(0.493 vs.0.360)。结论IL-1β和IL-18随着肺炎严重程度而升高,对重症肺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18 诊断效能
下载PDF
PBL结合CBL教学模式在呼吸病学临床检验实习带教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余莉华 吴永昌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33期14-15,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PBL结合CBL教学模式在呼吸病学临床检验实习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6年1月我院检验科的100名实习医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PBL结合CB... 目的分析探讨PBL结合CBL教学模式在呼吸病学临床检验实习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6年1月我院检验科的100名实习医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PBL结合CBL教学模式。分析比较两组实习医师的考核成绩、教学模式满意度评分、学习主动性评分和医患沟通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实习医生的教学模式满意度评分、学习主动性评分、医患沟通能力和综合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结合CBL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实习医师的专业技能,促进实习医师自主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CBL教学模式 呼吸病学 临床检验 实习带教
下载PDF
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模式在医学检验实习教学中的初探 被引量:7
9
作者 侯永彬 刘巧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25期9-13,共5页
临床实习是医学检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提升临床思维上起着重要作用,正面临着课程内容更新滞后、带教方式过于传统单一以及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不够等诸多问题。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 临床实习是医学检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提升临床思维上起着重要作用,正面临着课程内容更新滞后、带教方式过于传统单一以及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不够等诸多问题。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教学理念的更新,微课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已成功的应用于临床生化、微生物、血液学等检验相关专业,其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培养教学能力方面具有传统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文章尝试将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模式引入到检验实习带教中,探讨其应用的实效性及在教学中具体的实施步骤和方法,并对实施的效果进行初步分析,以期为检验实习带教的革新提供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检验 实习教学 微课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下载PDF
重庆地区9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特征分析
10
作者 徐婷 张晓丽 +5 位作者 唐佳 贺勇 侯永彬 曾猛 廖娟 余莉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5期593-599,共7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临床意义,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疗和病情评估提供帮助。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1—3月90例COVID-19确诊患者纳为新冠肺炎组(根据病情又分为普通/轻型组、重/危重型组),同期就诊于发...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临床意义,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疗和病情评估提供帮助。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1—3月90例COVID-19确诊患者纳为新冠肺炎组(根据病情又分为普通/轻型组、重/危重型组),同期就诊于发热门诊、排除COVID-19的70例流感样患者纳为发热门诊组,回顾性研究与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COVID-19各年龄段均有发病,首发症状不一。新冠肺炎组红细胞沉降率(ESR)、空腹血糖、乳酸脱氢酶(LDH)、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和血清铁蛋白(SF)水平高于发热门诊组,而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Lym)、单核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总蛋白(TP)、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尿素、尿酸、血清铁(sFe)和总铁结合力(TIBC)水平低于发热门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危重型组COVID-19患者C反应蛋白(CRP)、ESR、中性粒细胞百分比、LDH、α-羟丁酸脱氢酶和SF水平高于普通/轻型组患者,Hb、Lym、淋巴细胞百分比、TP、ALB、PA、TIBC水平低于普通/轻型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中CRP、ESR、Lym、IgG、IgM、SF、sFe和TIBC水平的变化对COVID-19的诊疗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实验室指标 临床分型 严重程度
下载PDF
临床医学检验中心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远 陈崇刚 +3 位作者 吴显兰 袁永强 李柏松 汪开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3期1652-1655,共4页
中国临床医学检验中心处于初级阶段,随着新一轮医疗改革的深入,国家大力支持成立临床医学检验中心。成立临床医学检验中心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提高基层医疗单位的诊疗水平,有利于高端检验项目的推广及应用,有利于大数据库平台的建... 中国临床医学检验中心处于初级阶段,随着新一轮医疗改革的深入,国家大力支持成立临床医学检验中心。成立临床医学检验中心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提高基层医疗单位的诊疗水平,有利于高端检验项目的推广及应用,有利于大数据库平台的建立,有利于科研项目的转化,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包括医院不愿放权让检验科独立,急诊检验问题未解决,检验与临床沟通不佳,标本的远程运送困难等。建议与医院签订工作协议,给予医院资金回馈;成立临床检验中心急诊小组;培养专业人才,解决沟通问题;合理布局,专业物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检验中心 医疗机构 医学检验 发展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血清YKL-40水平的检验结果分析
12
作者 宦宣容 刘辉建 《中国医疗设备》 2017年第S01期313-314,共2页
目的观察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血清YKL-40水平的检验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7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正常患者为对照组,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观察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血清YKL-40水平的检验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7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正常患者为对照组,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YKL-40、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餐后2小时血糖、高教C反应蛋白、脂蛋白、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体质指数和舒张压无显著性差异,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吸烟比例和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无显著性差异,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总胆固醇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血清YKL-40、载脂蛋白B和低密度值蛋白胆固醇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血清YKL-40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0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吸烟率、高敏C反应蛋白均为2型糖尿病合并冠a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冠状动脉病变 血清YKL-40 骟变程度
下载PDF
CDCA8对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茂林 徐婷 +2 位作者 何锦悦 刘胜伟 苏凤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0-194,共5页
目的:肝细胞癌预后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改善疗效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探究细胞分裂周期相关基因8(cell division cycle associated 8,CDCA8)对肝细胞癌预后的影响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432例肝细胞癌样本的转录组数据... 目的:肝细胞癌预后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改善疗效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探究细胞分裂周期相关基因8(cell division cycle associated 8,CDCA8)对肝细胞癌预后的影响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432例肝细胞癌样本的转录组数据及对应患者的临床信息下载自肿瘤基因表达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分析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CDCA8 mRNA差异;根据CDCA8 mRNA中位数将肝细胞癌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绘制生存曲线。采用Kruskal检验分析CDCA8与肿瘤分期、分级和T分期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究CDCA8能否作为肝细胞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采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探究CDCA8在肝细胞癌中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CDCA8在肿瘤组织中的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织(P<0.001),CDCA8高表达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01)。随着肿瘤分期(P<0.001)、分级(P<0.001)和T分期(P<0.001)增加,肝细胞癌恶性程度增加,同时伴随CDCA8 mRNA水平增加。GSEA富集分析发现CDCA8高表达明显富集的通路包括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结论:CDCA8可作为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分子标志物,深入研究后有望成为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CA8 肝细胞癌 TCGA GSEA
原文传递
念珠菌血流感染临床特征及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14
作者 阳央 张晓丽 +1 位作者 王建敏 宫雪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221-225,共5页
目的探讨念珠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确诊为念珠菌血流感染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感染菌种分布、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结果62例念珠菌血流感染患者共分离到65株真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病房(33... 目的探讨念珠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确诊为念珠菌血流感染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感染菌种分布、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结果62例念珠菌血流感染患者共分离到65株真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病房(33株)、泌尿外科(7株)和血液内科(6株)等科室;菌种以白念珠菌(29.2%)、光滑念珠菌(26.2%)、近平滑念珠菌(21.5%)、热带念珠菌(18.5%)为主,总体对氟康唑非敏感率38.5%。62例念珠菌血流感染患者中34例死亡,死亡率54.8%;单因素分析显示入住重症病房、机械通气、合并肺部感染、重度低蛋白血症和血培养报阳后48 h内未启动抗真菌治疗与死亡率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重度低蛋白血症(OR=7.924,95%CI 1.851~34.599,P=0.006)、初次血培养报阳后48 h内未启动抗真菌治疗(OR=6.828,95%CI 1.377~33.852,P=0.019)是患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念珠菌血流感染患者具有合并症多、死亡率高特点,感染以非白念珠菌为主,重度低蛋白血症是念珠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尽早抗真菌治疗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 血流感染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某院2017—2021年血流感染患者血标本中革兰阴性菌的检出情况与耐药性分析
15
作者 阳央 王建敏 +1 位作者 张晓丽 宫雪 《抗感染药学》 2023年第1期98-102,共5页
目的:分析医院血流感染患者血标本中革兰阴性菌的检出情况与耐药特征,为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救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1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分离自患者血液的革兰阴性菌结果,分析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和主要病原菌... 目的:分析医院血流感染患者血标本中革兰阴性菌的检出情况与耐药特征,为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救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1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分离自患者血液的革兰阴性菌结果,分析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和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特点。结果:患者血液中共收集到1102株革兰阴性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556株(占50.5%)、肺炎克雷伯菌239株(占21.7%)、鲍曼不动杆菌45株(占4.1%)、阴沟肠杆菌43株(占3.9%)和铜绿假单胞菌38株(占3.4%),其中47.4%的大肠埃希菌、17.0%的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较高(>40.0%);铜绿假单胞菌对研究所使用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低(<20.0%),鲍曼不动杆菌对研究所使用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30.0%);2017年—2020年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持续上升,2021年开始有所下降,但其耐药率仍超过50.0%,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耐药情况与之相反;2017年—2019年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呈连续下降趋势,2020年后有上升趋势,2017年—2021年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呈连续下降趋势。结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医院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常见病原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耐药情况严重,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整体检出率较高,临床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并根据病原菌分布和药敏试验结果制定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革兰阴性菌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耐药监测
原文传递
临床烟曲霉菌株的生物特性及唑类耐药机制
16
作者 曾猛 周雪 +2 位作者 王睿 刘方燕 宋章永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88-1194,共7页
目的 探究临床分离丝状真菌(命名AF70)的菌株生物学地位、生物学特性及其耐唑类药物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明确AF70菌株的生物学地位。采用稀释点板法、甲基四氮盐(XTT)还原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大蜡螟幼虫存活... 目的 探究临床分离丝状真菌(命名AF70)的菌株生物学地位、生物学特性及其耐唑类药物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明确AF70菌株的生物学地位。采用稀释点板法、甲基四氮盐(XTT)还原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大蜡螟幼虫存活试验探究AF70菌株的产孢能力、生物膜形成能力、麦角甾醇含量和毒力。通过微量液基稀释法和E-test法测定AF70菌株对三唑类,棘白菌素和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Sanger测序法明确唑类药物靶基因cyp51A的突变类型,并通过Discovery Studio软件对CYP51A蛋白的三维结构进行分析。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麦角甾醇合成和药物外排泵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 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AF70菌株为烟曲霉菌株。与标准菌株AF293相比,AF70菌株生物膜形成和产孢能力增加(P<0.05),但麦角甾醇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敏分析结果表明AF70菌株对伏立康唑和艾沙康唑耐药,对伊曲康唑、泊沙康唑、两性霉素B、卡泊芬净、米卡芬净和阿尼芬净敏感。AF70菌株的cyp51A基因突变类型为TR46/Y121F/T289A,并存在CYP51A蛋白的支链空间结构改变。同时,AF70菌株cyp51A和外排泵相关基因显著上调表达。结论 烟曲霉AF70菌株是由cyp51A基因突变、过表达以及外排泵基因过表达共同介导对VRC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曲霉 唑类药物 耐药 外排泵基因 cyp51A
下载PDF
阿奇霉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免疫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74
17
作者 甘世伟 胡礼仪 +3 位作者 赖卓莉 刘绍英 曾毅文 王燕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4-517,共4页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与山莨菪碱联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144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阿奇霉素治疗,联合用药治疗组采用阿奇霉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5d后判断患儿疗效.治疗前...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与山莨菪碱联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144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阿奇霉素治疗,联合用药治疗组采用阿奇霉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5d后判断患儿疗效.治疗前后检测患儿血清IgA、IgG、IgM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和IL-4水平.结果 联合用药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率高于对照组(x2=6.20,P<0.05),且其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率小,症状均较轻.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IgG、IgA和CD3^+、CD4^+、CD16^+、CD5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D19+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联合用药组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IFN-γ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或P<0.01),且治疗后联合用药组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IL-4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阿奇霉素与山莨菪碱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不仅临床疗效好、安全可靠,而且对患儿免疫功能改善起到一定的作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 阿奇霉素 山莨菪碱 疗效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干、湿化学检测系统测定肾功能高值标本时稀释液的选择与评价 被引量:6
18
作者 贺勇 陈嵌 +5 位作者 唐治贵 刘容海 唐佳 高中燕 米永华 袁作为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2-544,共3页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稀释液对干化学、湿化学检测系统测定肾功3项高值标本的影响,确定理想的稀释液。方法收集接近各系统肾功能3项检测上限的新鲜血清,分别用蒸馏水(DH2O)、生理盐水(NS)、7%小牛血清(7%BSA)、混合血清进行倍比稀释(最高稀...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稀释液对干化学、湿化学检测系统测定肾功3项高值标本的影响,确定理想的稀释液。方法收集接近各系统肾功能3项检测上限的新鲜血清,分别用蒸馏水(DH2O)、生理盐水(NS)、7%小牛血清(7%BSA)、混合血清进行倍比稀释(最高稀释倍数为1∶32),在美国强生Vitros 350干化学分析仪和日本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分别测定,然后进行偏差分析和线性评价。结果在湿化学检测系统上,尿素用NS、BSA、混合血清稀释,偏差分析均符合要求。肌酐、尿酸用DH2O、BSA、混合血清均符合要求。在干化学检测系统上,尿素、尿酸用DH2O和混合血清稀释均符合要求,肌酐除了BSA外各稀释液均符合要求。根据分析测量范围评价(AMR),在湿化学检测系统中,尿素、肌酐、尿酸用4种稀释液稀释后均符合要求;在干化学检测系统中,尿素只有DH2O和混合血清稀释后符合要求,肌酐只有NS和混合血清稀释后符合要求,尿酸用4种稀释液稀释后均符合要求。结论混合血清是最理想的稀释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释液 干、湿检测系统 尿素 肌酐 尿酸
下载PDF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12
19
作者 贺勇 王晶 +1 位作者 贾锋鹏 王新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585-1588,共4页
目的探讨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导管射频消融(RFCA)前、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规律性,以及对房颤RFCA术后6个月内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05例无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的房颤患者,根据房颤发作类型... 目的探讨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导管射频消融(RFCA)前、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规律性,以及对房颤RFCA术后6个月内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05例无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的房颤患者,根据房颤发作类型不同分为两组:阵发性房颤组(64例)和持续性房颤组(41例)。分别检测两组术前24h、术后3d及术后3个月时NT-proBNP的水平,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房内径等参数。比较两组患者间消融前、后NT-proBNP水平的变化,以及NT-proBNP是否与术后6个月内房颤复发有相关性。结果术前持续性房颤组患者NT-proBNP水平较阵发性房颤组患者高[(842.09±197.31)pg/mL vs.(658.35±202.45)pg/mL,P=0.040]。阵发性房颤组患者术后3dNT-proBNP水平较术前、术后3个月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0)。持续性房颤组患者,术后3dNT-proBNP水平较术前和术后3个月显著降低(P=0.040),术后3个月与术前基线相比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0)。随访6个月阵发性房颤组有15例(23.44%)出现复发,持续性房颤组有12例(29.27%)出现复发,两组中房颤复发患者基线NT-proBNP水平均高于未发生房颤复发患者。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NT-proBNP水平(P=0.048)以及左心房内径(P=0.049)是房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无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的房颤患者,房颤射频消融术后3dNT-proBNP水平呈下降趋势,以持续性房颤患者最为显著,术前较高的基线NT-proBNP水平及左心房内径可作为预测房颤射频消融术后6个月内复发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射频消融 复发
下载PDF
部分生化项目不同检测系统测定结果的比对分析和偏倚评估 被引量:9
20
作者 贺勇 何禾 +5 位作者 唐治贵 刘容海 唐佳 高中燕 米永华 袁作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30-633,共4页
目的:通过对同一实验室不同检测系统测定结果的比对分析和偏倚评估,探讨各检测系统之间检测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方法:按照NCCLS EP9-A2文件的要求,以检测系统1(X):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P1模块,迈克试剂,c.f.a.s.校准品和BIO RAD质... 目的:通过对同一实验室不同检测系统测定结果的比对分析和偏倚评估,探讨各检测系统之间检测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方法:按照NCCLS EP9-A2文件的要求,以检测系统1(X):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P1模块,迈克试剂,c.f.a.s.校准品和BIO RAD质控品作为目标检测系统,检测系统2(Y1)和检测系统3(Y2)作为比较检测系统,在各自系统中通过检测病人新鲜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mine aminotransferase,ALT)、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GG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尿素(Urea)、肌酐(Creatinine,Cr)、尿酸(Uricacid,UA)水平来计算比较检测系统和目标检测系统之间的相对偏差(%SE),以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规(CLIA’88)规定的室间质量评价允许误差范围的1/2为标准,判断各检测系统间测定结果的临床可接受性。结果:各检测系统间检测结果显著相关(r2>0.95),临床可接受性能评价中检测系统2(Y1)Urea低浓度水平时SE%>1/2CLIA’88TEa,与检测系统1(X)不具有可比性,其余各项测定结果偏倚评估临床可接受。结论:除低水平Urea外,AST、ALT、GGT、ALP、Cr、UA检测结果在我院3套检测系统间具有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对研究 质量管理 生化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