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Ⅱ/3疫苗诱导小鼠脾细胞亚群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文桂 王鸿 朱佑明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8-410,共3页
目的 探讨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Ⅱ/3疫苗免疫和多房棘球绦虫(Em)原头节攻击后小鼠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疫苗皮下注射组、鼻腔接种组、空载体对照组、卡介苗(BCG)对照组和磷酸缓冲液(... 目的 探讨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Ⅱ/3疫苗免疫和多房棘球绦虫(Em)原头节攻击后小鼠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疫苗皮下注射组、鼻腔接种组、空载体对照组、卡介苗(BCG)对照组和磷酸缓冲液(PBS)对照组。疫苗免疫8周时用Em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后18周杀鼠取脾,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结果 疫苗皮下注射组和鼻腔接种组的脾CD4^+T细胞亚群比值分别为0.345±0.018、0.314±0.014,与PBS对照组(0.216±0.027)比较明显增高(q值分别为3.93、3.76,P〈0.01);CD8^+T细胞亚群比值分别为0.091±0.005、0.083±0.007,与PBS对照组(0.085±0.018)比较无明显变化(q值分别为0.92、0.89,P〉0.05);CD4^+/CD8^+亚群比值分别为3.81±0.30、3.80±0.44,与PBS对照组(2.75±1.08)比较明显增高(q值分别为3.25、3.06,P〈0.01)。皮下注射组的CD4^+和CD8^+T细胞亚群数目显著高于鼻腔内接种组(q值分别为3.52、2.63,P〈0.01或〈0.05)。结论 CD4^+T细胞亚群在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Ⅱ/3疫苗诱导的小鼠抗Em原头节攻击感染的保护性免疫机制中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重组BCG—EmⅡ/3疫苗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载体介导的狂犬病蛋白疫苗的研制现状
2
作者 李文桂 陈雅棠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75-180,共6页
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 RABV)感染导致的狂犬病是人兽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而接种疫苗是防治狂犬病的主要方式。RABV糖蛋白和核蛋白是2种有效的候选疫苗抗原, 但其蛋白疫苗或核酸疫苗仍存在一些缺陷, 有必要探索载体介导的... 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 RABV)感染导致的狂犬病是人兽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而接种疫苗是防治狂犬病的主要方式。RABV糖蛋白和核蛋白是2种有效的候选疫苗抗原, 但其蛋白疫苗或核酸疫苗仍存在一些缺陷, 有必要探索载体介导的RABV疫苗。此文概述了腺病毒、痘病毒、α病毒、疱疹病毒、植物乳杆菌和根癌农杆菌等载体介导的RABV蛋白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 糖蛋白 核蛋白 疫苗
原文传递
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Ⅱ/3疫苗诱导小鼠脾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文桂 王鸿 朱佑明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6-279,共4页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绦虫(Em)重组BCG-EmⅡ/3疫苗免疫和Em原头节攻击后小鼠脾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将Balb/c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3组:疫苗皮下注射组、疫苗鼻腔内接种组、对照组。免疫后8周用Em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18周杀鼠取...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绦虫(Em)重组BCG-EmⅡ/3疫苗免疫和Em原头节攻击后小鼠脾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将Balb/c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3组:疫苗皮下注射组、疫苗鼻腔内接种组、对照组。免疫后8周用Em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18周杀鼠取脾,分离脾细胞,分别用原液、Em抗原(EmAg)、刀豆蛋白A(ConA)或植物血凝素(PHA)培养,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1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结果疫苗皮下注射组原液培养条件下IL-2、IFN-γ、TNF-α和IL-4水平分别为(34.6±2.7)、(34.5±2.8)、(265.0±0.0)、(9.8±2.6)ng/L,与对照组[(25.0±1.9)、(30.0±0.0)、(10.0±0.0)、(12.5±2.7)n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疫苗鼻腔内接种组原液培养条件下上述4种指标分别为(32.5±2.2)、(33.6±2.7)、(130.0±0.0)、(10.4±2.7)n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疫苗皮下注射组原液培养条件下TNF-α水平明显高于疫苗鼻腔内接种组(P〈0.01)。EmAg、ConA(或PHA)刺激培养条件下,上述4种指标明显高于相同组别的原液培养(P〈0.01),且ConA(或PHA)刺激培养条件下,上述4种指标明显高于相同组别的EmAg刺激培养条件(P〈0.01)。结论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Ⅱ/3疫苗诱导小鼠产生辅助T淋巴细胞(Th)1型免疫反应,从而对抗Em原头节攻击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重组BCG-EmⅡ/3疫苗 细胞因子类
原文传递
日本血吸虫重组Bb(pGEX-Sj14-3-3)疫苗免疫BALB/c小鼠诱导免疫应答的动态检测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宁 李文桂 向进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85-689,共5页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重组双歧杆菌属两歧双歧杆菌(Bb)(pGEX-Sj14-3-3)疫苗免疫小鼠后其免疫应答的动态变化。方法将重组疫苗分别采用口服灌胃和鼻内接种免疫BALB/c小鼠,分别于免疫后2、4、6、8、10、12、14、16、18、20和22周ELISA法测...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重组双歧杆菌属两歧双歧杆菌(Bb)(pGEX-Sj14-3-3)疫苗免疫小鼠后其免疫应答的动态变化。方法将重组疫苗分别采用口服灌胃和鼻内接种免疫BALB/c小鼠,分别于免疫后2、4、6、8、10、12、14、16、18、20和22周ELISA法测小鼠血清中IgG及其亚类、IgE和IgA及脾细胞培养液中IFN-γ、IL-12、TNF-α和IL-10水平;MTT法测定脾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细胞凋亡率及CD4+和CD8+T细胞亚群百分率。结果口服组血清IgG、IgG1、IgG2a、IgG2b、IgG3、IgE和IgA水平分别在免疫后8、6、6、4、8、10和6周达峰值。脾淋巴细胞增殖和凋亡水平均在免疫后4周达峰值;CD4+T细胞于8周达峰值,CD8+T细胞于14周达峰值。IFN-γ、IL-12、TNF-α和IL-10水平分别于8、8、6和4周达峰值。鼻内接种组血清IgG、IgG1、IgG2a、IgG2b、IgG3、IgE和IgA分别于4、6、4、4、8、10和8周达峰值。脾淋巴细胞增殖及凋亡水平也均在4周达峰值;CD4+T细胞于8周达峰值,CD8+T细胞于4周达峰值。IFN-γ、IL-12、TNF-α和IL-10水平分别于2、2、4和4周达峰值。口服及鼻腔内接种是两种较好的免疫途径,且后者优于前者。结论该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重组Bb(pGEX-Sj14-3-3)疫苗 免疫应答
原文传递
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后IgG及其亚类和IgE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文桂 王鸿 +1 位作者 朱佑明 杨梅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0-282,共3页
目的动态观察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后IgG及其亚类和IgE的变化。方法12~14周龄、体质量20~25g的雌性Balb/c小鼠40只,鼻腔内接种上述疫苗,在0、2、4、6、8、10、12、14、16和18周按体质量... 目的动态观察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后IgG及其亚类和IgE的变化。方法12~14周龄、体质量20~25g的雌性Balb/c小鼠40只,鼻腔内接种上述疫苗,在0、2、4、6、8、10、12、14、16和18周按体质量随机剖杀4只小鼠,经眼球取血,常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中IgG及其亚类和IgE水平。结果Balb/c小鼠的血清IgG、IgG2a和IgG2b水平均在免疫后第2~18周升高,并分别在免疫后第10、4和4周达到最高水平,其值分别为0.095±0.033、0.022±0.001和0.023±0.003,与0周(0.030±0.013、0.012.4-0.004和0.013±0.0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2.95、4.87和2.81,P〈0.05或〈0.01);血清IgG1、IgG3和IgE水平均在免疫后2~18周降低,并分别在免疫后4、2和6周达较低水平,其值分别为0.03±1.004、0.136±0.002和0.114±0.002,与0周(0.192±0.007、0.175±0.013和0.024±0.0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5.16、4.93和5.32,P〈0.05或〈0.01)。结论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在免疫早期即可诱导小鼠产生辅助性T细胞(TH)Ⅰ型保护性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BCG—EmⅡ//3疫苗 BCG—Em14—3—3疫苗 受体 IgG 受体 IGE
原文传递
日本血吸虫重组两歧双歧杆菌pGEX-Sj14-3-3疫苗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宁 李文桂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7-360,共4页
目的 构建日本血吸虫重组双歧杆菌属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Bb)pGEx-Sj14-3-3疫苗,并进行鉴定.方法 从日本血吸虫成虫中提取总RNA,通过RT-PCR扩增Sj14-3-3抗原编码基因.将Sj14-3-3基因定向克隆到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 目的 构建日本血吸虫重组双歧杆菌属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Bb)pGEx-Sj14-3-3疫苗,并进行鉴定.方法 从日本血吸虫成虫中提取总RNA,通过RT-PCR扩增Sj14-3-3抗原编码基因.将Sj14-3-3基因定向克隆到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GEX-1λT中,构建重组质粒pGEX-Sj14-3-3.用重组质粒将大肠埃希菌BL21(DE3)转化为感受态细胞,抽提重组质粒进行双酶切,鉴定载体片段和基因片段长度:采用电穿孔法,用重组质粒pGEX-Sj14-3-3转化Bh,构建Bb(pGEX-Sj14-3-3)疫苗,抽提疫苗的质粒进行PCR鉴定,比较重新构建的pGEX-Sj14-3-3基因片段长度与日本血吸虫成虫中Sjl4-3-3基因片段长度是否相同.结果 RT-PCR扩增出的日本血吸虫成虫Sj14-3-3基因片段长度为399 bp;双酶切鉴定,重组质粒pGEX-Sj14-3-3载体片段长度为4947 bp,Sj14-3-3基因片段长度为399 bp;在重组的Bb(pGEX-Sj14-3-3)疫苗中,得到Sj14-3-3基因片段长度为399 bp,与预期的结果一致.结论 成功构建了日本血吸虫重组Bb(pGEX-Sj14-3-3)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 日本 两歧双歧杆菌 质粒 疫苗
原文传递
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免疫小鼠后脾细胞亚群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文桂 朱佑明 王鸿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动态观察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免疫小鼠后脾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将120只Balb/e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3组:鼻腔内接种组、口服灌胃组、对照组。将疫苗分别采用鼻腔内接种和口服灌胃免疫实验组小鼠,对照组单次接种10μ1... 目的动态观察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免疫小鼠后脾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将120只Balb/e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3组:鼻腔内接种组、口服灌胃组、对照组。将疫苗分别采用鼻腔内接种和口服灌胃免疫实验组小鼠,对照组单次接种10μ1磷酸盐缓冲液(PBS)于小鼠鼻腔黏膜。在免疫后0、2、4、6、8、10、12、14、16、18周各剖杀4只小鼠,取脾脏,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结果不同组的小鼠脾细胞CD4+、CD8+亚群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1.56、22.08,P〈0.05),不同周数的小鼠脾细胞CD4~,CD8+亚群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75、6.29,P〈0.01)。鼻腔内接种组的脾CD4+、CD8+T细胞亚群分别在免疫后6~18、12周升高,在免疫后10、12周达最高水平,其值分别为0.348±0.013、0.090±0.003,与0周(0.230±0.022、0.069±0.0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7.32、5.32,P〈0.01或〈0.05);口服灌胃组脾细胞CD4+、CD8+T细胞亚群分别在免疫后6~16、8~18周增加.分别在免疫后10、16周达最高水平,其值分别为0.405±0.006、0.096±O.004,与0周(0.230±0.022、0.069±O.0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7.53、5.35,P〈0.01或〈0.05)。结论CD4+、CD8+T细胞亚群在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诱导的小鼠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疫苗 合成 T淋巴细胞亚群
原文传递
日本血吸虫重组双歧杆菌属两歧双歧杆菌pGEX—Sj14—3—3疫苗免疫BALB/c小鼠脾细胞凋亡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宁 李文桂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04-607,共4页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重组双歧杆菌属两歧双歧杆菌(Bifutobacterium bifidum,Bb)pGEX—Sj14—3—3疫苗对BALB/c小鼠脾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96只BALB/c小鼠按体质量分为2组,每组48只,用重组Bb(pGEX—Sj14—3—3)疫苗分别经口服灌...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重组双歧杆菌属两歧双歧杆菌(Bifutobacterium bifidum,Bb)pGEX—Sj14—3—3疫苗对BALB/c小鼠脾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96只BALB/c小鼠按体质量分为2组,每组48只,用重组Bb(pGEX—Sj14—3—3)疫苗分别经口服灌胃和鼻腔黏膜两种途径免疫小鼠,在免疫后0、2、4、6、8、10、12、14、16、18、20和22周各剖杀4只小鼠,取脾并分离脾细胞。两种免疫途径均分别用或不用刀豆蛋白A(ConA)刺激培养脾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细胞的凋亡发生率。结果未刺激时,口服灌胃(PO)组和鼻腔黏膜(IN)组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凋亡水平在免疫后2~4周(PO组:0.069±0.005、0.076±0.010;IN组:0.037±0.002、0.075±0.002)显著升高,在免疫后4周达峰值(P均〈0.05);ConA刺激时,两组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凋亡水平在免疫后2—6周(PO组:0.089±0.006、0.098±0.010、0.060±0.007;IN组:0.054±0.001、0.093±0.003、0.058±0.012)升高,在4周达峰值(P均〈0.05);每组ConA刺激时脾细胞凋亡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相应的原液组(P均〈0.05)。结论重组Bb(pGEX—Sj14—3—3)疫苗口服及鼻腔黏膜免疫小鼠可抑制脾细胞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 日本 两歧双歧杆菌 疫苗 细胞凋亡 质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