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5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潇 郁仁强 +3 位作者 张志伟 吕发金 杨增涛 苏保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6期18-22,共5页
随着全球医疗健康领域的快速发展,医学影像技术已成为疾病诊断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其发展正受到前沿信息技术,如人工智能的深刻影响,并推动了医学影像技术朝着更高精度、更深层次解析力和更个性化治疗的方向迅速发展。同时,新医科... 随着全球医疗健康领域的快速发展,医学影像技术已成为疾病诊断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其发展正受到前沿信息技术,如人工智能的深刻影响,并推动了医学影像技术朝着更高精度、更深层次解析力和更个性化治疗的方向迅速发展。同时,新医科教育改革强调跨学科融合、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技能的提升,为医学影像技术领域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新方向。文章旨在探讨新医科背景下,医学影像技术人发展趋势和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培养的创新策略和培养思考,以期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跨学科知识结构和强大临床实践能力的医学影像技术人才,满足未来医疗健康领域的广泛需求和医学影像技术学科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医科 医学教育 医学影像技术 人才培养 教育改革 人工智能
下载PDF
非影像专业住院医师放射科轮转教学模式初探
2
作者 李琦 李咏梅 +1 位作者 吕发金 代小云 《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6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网络学习平台及教学病例库等的新型教学模式在非影像专业住院医师放射科专业基地轮转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专业基地轮转的158名非影像专业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基于网络学习平台及教学病例库等的新型教学模式在非影像专业住院医师放射科专业基地轮转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专业基地轮转的158名非影像专业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76名采用新型教学模式,对照组82名采用常规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月末出科考核成绩及问卷调查结果。结果试验组月末出科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对教学模式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非影像专业住院医师在放射科专业基地的新型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能够增加住院医师学习积极性,提高时间利用率,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升阅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非影像专业住院医师 放射科 教学模式 移动学习 基于问题学习
下载PDF
放射科技护人员在COVID-19筛查期间的有效防护措施
3
作者 肖逸 魏淼 吴家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44-1046,共3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以来,影像学检查为疾病的诊断和演变过程判断提供了有价值的影像学支持。放射技护人员直接面对患者,面临感染防控和放射防护的双重责任和压力。本文从技护防护、患者管理、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以来,影像学检查为疾病的诊断和演变过程判断提供了有价值的影像学支持。放射技护人员直接面对患者,面临感染防控和放射防护的双重责任和压力。本文从技护防护、患者管理、环境管理及工作中可持续改进方面作出经验分享,旨在COVID-19期间,做好放射科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双向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防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放射科
原文传递
MRI联合治疗参数对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后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的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刘洋 肖智博 +3 位作者 邱雪珂 罗远利 邓勇斌 吕发金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5-542,共8页
目的:探讨临床-MRI联合模型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后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将2016年1月-2021年12月在重庆海扶医院接受HIFU治疗且治疗后一天及1年行MRI检查(T_(2)WI和CE-MRI序列)、治疗后随访2年及以上的116... 目的:探讨临床-MRI联合模型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后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将2016年1月-2021年12月在重庆海扶医院接受HIFU治疗且治疗后一天及1年行MRI检查(T_(2)WI和CE-MRI序列)、治疗后随访2年及以上的116例子宫肌瘤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治疗1年后MRI复查显示残余子宫肌瘤的体积增大或缩小将患者分为复生长组(73例)和无复生长组(43例)。搜集每例患者的基本临床信息及治疗剂量、治疗时间、辐照时间和能效因子(EEF)等治疗参数,分析和记录子宫肌瘤的术前MRI特征,并将上述3类变量通过曼-惠特尼U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的参数纳入逻辑回归分析,筛选出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并采用ROC曲线分析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的3个独立危险因素分别是残余肌瘤最大厚度、能效因子(EEF)和CE-MRI图像上残余子宫肌瘤与子宫肌层信号强度比(SI残余肌瘤/SI子宫肌层)。临床-影像联合模型的AUC为0.925(95%CI:0.873~0.967)。随访24~30(中位数26)个月发现,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组的再干预率明显高于无复生长组(45.21%vs.6.98%)。结论:影响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残余子宫肌瘤最大厚度、EEF和CE-MRI图像上SI残余肌瘤/SI子宫肌层;临床-影像联合模型可以对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进行有效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磁共振成像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 残余肿瘤复生长
下载PDF
“住研本联动”培训模式在心血管内科住培中的应用实践
5
作者 毛敏 郁斌 +1 位作者 喻姗姗 石秋月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5年第5期184-188,共5页
为提高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高层次人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积极响应并实施了为期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较早成了住培教学基地。心血管内科作为内科培训中最重要的科室,其专科特点要求临床医师需掌握较强... 为提高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高层次人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积极响应并实施了为期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较早成了住培教学基地。心血管内科作为内科培训中最重要的科室,其专科特点要求临床医师需掌握较强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以应对各种常见心血管疾病。为提升住院医师、专硕和本科生在心血管内科轮转时的专科临床能力,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不断总结经验,并提出了新型的培训模式——“住研本联动”。文章简述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当前的住培现状,深入剖析了“住研本联动”新型培训模式在该科的应用实践及优势,旨在优化既往培训模式,为各医院的科室提供宝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心血管内科 专硕 本科生 临床医学 住院医师
下载PDF
多序列磁共振全域直方图分析鉴别子宫肉瘤与变性子宫肌瘤的价值
6
作者 邓竞和 刘洋 +2 位作者 潘缘蕊 王璐 吕发金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3-389,共7页
目的:探究多序列磁共振全域直方图分析鉴别子宫肉瘤与变性子宫肌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子宫肉瘤患者74例和变性子宫肌瘤患者263例的术前多序列MRI图像,利用Firevoxel软件进行灰度直方图分析,提取T_(2)WI、动态对比增强(DCE)及表观... 目的:探究多序列磁共振全域直方图分析鉴别子宫肉瘤与变性子宫肌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子宫肉瘤患者74例和变性子宫肌瘤患者263例的术前多序列MRI图像,利用Firevoxel软件进行灰度直方图分析,提取T_(2)WI、动态对比增强(DCE)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图灰度直方图参数并比较两组疾病的直方图参数差异。对三种序列的直方图参数进行联合,利用二元逻辑回归筛选参数以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独立参数以及联合模型鉴别子宫肉瘤与变性子宫肌瘤的效能。结果:两组间T_(2)WI直方图参数均值、标准差、峰度值、偏度值、熵值、所有百分位数值、DCE直方图参数特征均值、标准差值、百分位数P25、P50、P75、P95、P99值及ADC直方图参数均值、熵值、所有百分位数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_(2)WI+DCE+ADC模型具有最大的曲线下面积(AUC=0.907),但根据Delong检验结果其与T_(2)WI+ADC模型(AUC=0.899)在鉴别效能上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209)。结论:多序列MRI全域直方图分析有助于子宫肉瘤与变性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T_(2)WI+ADC联合模型有较大的诊断效能提升,并在DCE的参数纳入下具有最高的AU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肉瘤 变性子宫肌瘤 磁共振成像 直方图分析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放射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开展PACS病例检索总结式小讲课的价值 被引量:19
7
作者 杨海涛 李咏梅 +3 位作者 吕发金 欧阳羽 吕富荣 罗天友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7年第3期338-341,共4页
目的探讨开展利用PACS病例检索总结式小讲课在放射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价值。方法放射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医师组,n=16)每周进行利用PACS病例检索总结式小讲课,并与该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生组,n=12)中进行的文献复习式... 目的探讨开展利用PACS病例检索总结式小讲课在放射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价值。方法放射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医师组,n=16)每周进行利用PACS病例检索总结式小讲课,并与该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生组,n=12)中进行的文献复习式病例报告小讲课进行比较,通过问卷调查和小测试评估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放射住培医师组的PACS病例检索总结式小讲课的问卷调查评分和小测验成绩(平均分为21±2.4分和91±3.3分)均高于研究生组的文献复习式病例报告小讲课(18±4.5分和88±4.0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38,P=0.032)。结论放射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实施PACS病例检索总结式小讲课有助于其医教研综合能力培养,值得开展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教学方法 小讲座 医学影像学 PACS
下载PDF
重庆地区多发性硬化临床和影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咏梅 谢鹏 +4 位作者 罗天友 吕发金 曾春 秦新月 汤化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8-261,共4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符合McDonald诊断标准的180例M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国际MS中心制定的扫描序列进行扫描,分析MS主要临床特点、脑和脊髓病灶影像特点以及与临...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符合McDonald诊断标准的180例M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国际MS中心制定的扫描序列进行扫描,分析MS主要临床特点、脑和脊髓病灶影像特点以及与临床残疾状态功能评分(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的相关性。结果:(1)本组MS患者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诱因之一(27.78%),以肢体无力为最常见的症状(54.4%)。(2)按照病灶受累的部位分类:单纯脑部受累45.56%,单纯脊髓受累29.44%,脑和脊髓均受累25%,三者之间的EDSS评分有统计学差别(P<0.05)。(3)下颈髓和上胸髓最易受累,≤3个节段的病灶数占74.49%,累及1~2个节段脊髓病灶例数最多。结论:结合临床和MRI影像特征,有利于MS的诊断和监测病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髓鞘疾病 多发性硬化 EDSS MRI
下载PDF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建设及思考 被引量:8
9
作者 郁仁强 张志伟 +2 位作者 黄扬 吕发金 周旸 《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9期42-44,共3页
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起步晚,各高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的目标多是根据社会需求设立的满足于临床应用为主的实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新医科背景下,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建设要树立培养创新型、科技型和综合化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新医科教... 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起步晚,各高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的目标多是根据社会需求设立的满足于临床应用为主的实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新医科背景下,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建设要树立培养创新型、科技型和综合化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新医科教育理念,发展医学、人文、理工与人工智能等相交叉融合的课程,构建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新结构,探索多维度、全面覆盖的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培养新模式,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医科 医学影像技术 本科 专业建设 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
下载PDF
C臂锥形束CT的基本理论及其在介入放射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静坤 曾勇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3年第10期641-644,共4页
C臂锥形束CT以C臂旋转运动、平板探测器采集和计算机重建技术进行血管造影和软组织成像,实现了二维摄影、透视与三维CT影像的有效结合,在头颈部、腹部血管及肿瘤介入治疗和非血管介入治疗领域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对C臂锥形束CT的基本理... C臂锥形束CT以C臂旋转运动、平板探测器采集和计算机重建技术进行血管造影和软组织成像,实现了二维摄影、透视与三维CT影像的有效结合,在头颈部、腹部血管及肿瘤介入治疗和非血管介入治疗领域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对C臂锥形束CT的基本理论及在介入放射学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放射学 介入性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双侧视放射扩散张量成像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小辉 李咏梅 +3 位作者 李瑛 刘义 张晓玲 罗亚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81-984,共4页
目的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视力损伤与双侧视放射白质纤维束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视力损伤的RRMS患者(患者组)及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各25例行DTI检查,分别测量双侧视放射的F... 目的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视力损伤与双侧视放射白质纤维束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视力损伤的RRMS患者(患者组)及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各25例行DTI检查,分别测量双侧视放射的FA值及MD值,采用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对患者进行评分。分析患者组与对照组组内及组间两侧视放射的FA值及MD值差异,以及与ED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对照组及患者组组内双侧视放射FA值(t=0.41,P=0.68;t=0.09,P=0.92)及MD值(t=0.72,P=0.48;t=0.20,P=0.8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组左右侧视放射FA值(t=8.29,P<0.01;t=8.42,P<0.01)均较对照组下降,MD值(t=7.17,P<0.01;t=6.58,P<0.01)均高于对照组;2左右侧视放射FA值(r=-0.24,P=0.30;r=-0.13,P=0.58)及MD值(r=0.16,P=0.50;r=0.31,P=0.19)与EDS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RRMS患者视力受损与双侧视放射的白质纤维束损害具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多发性硬化
下载PDF
放射治疗技术学虚拟仿真平台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吴顺龙 郁仁强 +1 位作者 黄扬 廖奎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3年第3期319-324,共6页
为了解决放射治疗技术学课程教学资源有限以及实习场所高危险性而难以实现教学目标的难题,利用现代技术构建放射治疗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合理分配课时应用于教学。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学生成绩后结果显示,该平台具... 为了解决放射治疗技术学课程教学资源有限以及实习场所高危险性而难以实现教学目标的难题,利用现代技术构建放射治疗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合理分配课时应用于教学。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学生成绩后结果显示,该平台具有高度的仿真效果;118份有效问卷中,有72.0%学生认为虚拟仿真实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很大帮助;91.5%学生认为虚拟仿真实验对临床常见放疗技术的掌握有很大帮助;90.7%的学生认为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88.1%的学生对该教学方法非常满意;同时,使用虚拟仿真平台学习的学生成绩[好24(75.0%),中8(25.0%),差0(0.0%)]高于没有使用该平台学习的学生成绩[好42(40.4%),中58(55.8%),差4(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该实验平台的使用很好地支撑了课堂教学,更加容易地实现教学目标,同时提供了安全的实习平台,为各个高校放射治疗技术学课程教学的优化设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放射治疗 课程设置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炎视放射损伤与视力损伤相关性的DTI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小辉 李咏梅 +2 位作者 曾春 王静杰 杜思霖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99-503,共5页
目的:探讨DTI技术在复发型视神经脊髓炎(RNMO)患者视力损伤早期诊断的价值及其病理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视力损伤的RNMO患者及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各20例行DTI检查,并分别测量其视放射区的FA及MD值,采用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 目的:探讨DTI技术在复发型视神经脊髓炎(RNMO)患者视力损伤早期诊断的价值及其病理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视力损伤的RNMO患者及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各20例行DTI检查,并分别测量其视放射区的FA及MD值,采用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对患者进行评分。应用SPSS19.0配对t检验及两样本t检验分别分析RNMO患者及健康对照组组内及组间两侧视放射的FA及MD值,以及与ED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1)健康对照组及RNMO患者组组内双侧视放射FA值(t=-0.40,P=0.70;t=0.63,P=0.54)及MD值(t=-0.72,P=0.48;t=0.17,P=0.87)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RNMO患者左右两侧视放射FA值(t=-6.96,P=0.00;t=-8.19,P=0.00)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MD值(t=5.41,P=0.00;t=5.91,P=0.00)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2)双侧视放射FA值(r=-0.37,P=0.05)和MD值(r=-0.37,P=0.05)与EDSS评分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DTI作为一种无创定量测量白质纤维束的MRI检查方法,有助于RNMO患者视力损伤的早期诊断,并为RNMO患者视力损害的病理改变提供影像学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视神经脊髓炎
下载PDF
乳腺数字化放射成像中参数自动优化模式与影像质量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明霞 欧阳羽 +1 位作者 张静 罗启明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274-1275,1278,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数字化放射成像(DR)中参数自动优化(AOP)模式与影像质量的关系,从而选取最优化的AOP模式。方法运用3种AOP模式即剂量优先模式(DOSE)、标准曝光模式(STD)和对比度优先模式(CNT)分别对乳腺模体进行4次DR摄影,对12幅乳腺影像... 目的探讨乳腺数字化放射成像(DR)中参数自动优化(AOP)模式与影像质量的关系,从而选取最优化的AOP模式。方法运用3种AOP模式即剂量优先模式(DOSE)、标准曝光模式(STD)和对比度优先模式(CNT)分别对乳腺模体进行4次DR摄影,对12幅乳腺影像进行质量分析。运用3种AOP模式对180例受检者进行乳腺DR摄影,并对720幅乳腺影像进行质量分析,再对所有曝光数据和质量评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OSE曝光模式的平均腺体剂量(AGD)最低,STD、CNT曝光模式下的AGD值较之均有增加(P<0.05)。3种AOP模式12幅模体图像评分均达合格标准,3种AOP模式720幅图像中,质量达甲、乙级的数量均大于98%。结论乳腺DR的3种AOP模式中,CNT模式的AGD值较高,应谨慎使用,DOSE和STD模式的AGD值相对较低,可减少受检者接受的辐射剂量,且其图像质量达到诊断标准,应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X线摄影术 X线影像增强 影像质量
下载PDF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及复发型视神经脊髓炎患者双侧视放射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小辉 李咏梅 +5 位作者 曾春 王静杰 李瑛 刘义 张晓玲 罗亚西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5期333-338,共6页
目的运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和复发型视神经脊髓炎(RNMO)患者看似正常视放射区DTI指标是否存在差异。材料与方法 RRMS患者、RNMO患者及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各20例行DTI检查,分别测量双侧视... 目的运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和复发型视神经脊髓炎(RNMO)患者看似正常视放射区DTI指标是否存在差异。材料与方法 RRMS患者、RNMO患者及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各20例行DTI检查,分别测量双侧视放射的FA值及MD值,并采用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应用SPSS 17.0配对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Dunnett-t检验分别分析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组内及组间两侧视放射的FA值及MD值,以及用Spearman软件分析DTI定量值与ED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健康对照组、RRMS及RNMO患者组组内双侧视放射FA值(t=0.41,P=0.68;t=0.10,P=0.92;t=0.63,P=0.54)及MD值(t=0.72,P=0.48;t=0.20,P=0.84;t=0.20,P=0.84)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RRMS及RNMO患者组左右两侧视放射FA值(P=0.00;P=0.00)均比健康对照组显著下降,MD值(P=0.00;P=0.00)均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RNMO组双侧视放射FA值比RRMS组下降(P=0.02),而MD值(P=0.50)无明显差别;(2)RRMS组及RNMO组双侧视放射FA值(r=-0.19,P=0.42;r=0.20,P=0.41)及MD值(r=0.11,P=0.64;r=-0.33,P=0.15)与EDSS评分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RRMS及RNMO患者看似正常的视放射区均有受累,但二者视放射受累的程度不一致,FA值对鉴别MS及NMO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并可作为监测MS及NMO临床进展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多发性硬化 视神经脊髓炎
下载PDF
周围型肺肉瘤样癌与孤立性肺炎性病变及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及CT特征对照
16
作者 邹佩伶 李琦 +1 位作者 范欣 张越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7,共7页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肉瘤样癌(PLSC)与孤立性肺炎性病变(SPL)及非小细胞肺癌常见亚型(CNSCLC)的临床及CT特征差异,提高对PLSC的诊断正确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2022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PLSC,...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肉瘤样癌(PLSC)与孤立性肺炎性病变(SPL)及非小细胞肺癌常见亚型(CNSCLC)的临床及CT特征差异,提高对PLSC的诊断正确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2022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PLSC,并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68例SPL及73例CNSCLC作为对照组,比较PLSC与SPL及CNSCLC的临床及CT特征。基于上述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利用曲线下面积评估回归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PLSC组吸烟者显著多于SPL组、CNSCLC组,PLSC组有一级亲属恶性肿瘤家族史患者显著多于SPL组,PLSC组呼吸道症状出现率显著高于CNSC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0~16.611,P均<0.025)。PLSC组大面积坏死及环形强化的出现率显著高于SPL组及CNSCLC组,ΔCT值_(动脉期)及ΔCT值_(静脉期)均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LSC组分叶征及充气支气管征出现率显著高于SPL组,与胸膜紧贴及坏死区周围线样强化影的出现率显著低于SPL组;PLSC组病灶最长径显著大于CNSCLC组,且其坏死出现率显著高于CNSC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Z=-5.784~31.877,P均<0.025)。与SPL相比,一级亲属恶性肿瘤家族史、存在充气支气管征及环形强化、不与胸膜紧贴、ΔCT值_(静脉期)较小为PLSC的独立预测因子,该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975;与CNSCLC相比,有呼吸道症状、病灶较大及存在环形强化为PLSC的独立预测因子,该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70。结论PLSC与SPL及CNSCLC的临床和CT特征明显不同,正确识别这些差异有助于提高其术前诊断正确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肉瘤样癌 癌肉瘤 肺炎性病变 非小细胞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对提高教学医院医学影像学教学管理的思考和探索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海涛 盛波 +3 位作者 吕发金 李咏梅 吕富荣 罗天友 《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9期50-52,共3页
教学医院医学影像科室是医院重要的平台科室,承担着各级各类大量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教学任务重,人数众多,轮换频繁,如何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十分必要。目前现状并不理想,管理相对混乱。笔者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1)学科层面:临... 教学医院医学影像科室是医院重要的平台科室,承担着各级各类大量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教学任务重,人数众多,轮换频繁,如何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十分必要。目前现状并不理想,管理相对混乱。笔者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1)学科层面:临床工作繁重,科研压力大,教学重视不足;2)管理层面:人员不足,机制不健全,岗位职责不清;3)人员层面:工作负荷重,激励措施不足,缺乏积极性;建议通过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实行分级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和创新激励机制等措施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从而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并对其他科室专业的临床教学管理工作均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医院 医学影像学 教学管理
下载PDF
脑血管动物模型及其在介入放射学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蜜 曾勇明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9-541,共3页
脑血管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上脑血管病以缺血性脑血管病多见。选择合适的脑血管病动物模型,对于研究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评估医学影像技术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和介入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脑血管动物模... 脑血管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上脑血管病以缺血性脑血管病多见。选择合适的脑血管病动物模型,对于研究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评估医学影像技术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和介入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脑血管动物模型及其在介入放射学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动物 脑血管 介入放射学 C臂CBCT
下载PDF
网络教学平台在影像技术本科放射物理与辐射防护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姚开情 吕发金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22期206-207,共2页
探讨网络教学平台在影像技术本科放射物理与辐射防护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7级66名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对放射物理与辐射防护课程进行网络教学平台课堂设计,课程结束后收集并分析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上的学习情况。结果显示网络教学平... 探讨网络教学平台在影像技术本科放射物理与辐射防护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7级66名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对放射物理与辐射防护课程进行网络教学平台课堂设计,课程结束后收集并分析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上的学习情况。结果显示网络教学平台课程总成绩为94.1±3.0分;讨论板中共10个话题,学生共发表帖子703个,参与讨论175人次。说明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值得普遍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教学平台 影像技术 教学
下载PDF
室管膜下区受累胶质母细胞瘤临床及影像研究进展
20
作者 潘世娇 徐胜生 《现代医药卫生》 2025年第4期1019-1022,1027,共5页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成人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和最具侵袭性的原发性肿瘤。室管膜下区(SVZ)是脑内神经干细胞富集区,是脑肿瘤的潜在来源。大量基础及临床研究表明,SVZ受累是GBM的不良预后因素,表现出独特的影像学特征及复发模式。对GBM患...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成人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和最具侵袭性的原发性肿瘤。室管膜下区(SVZ)是脑内神经干细胞富集区,是脑肿瘤的潜在来源。大量基础及临床研究表明,SVZ受累是GBM的不良预后因素,表现出独特的影像学特征及复发模式。对GBM患者深入研究可能提高术前精确诊断和预后评估,并有助于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该文从SVZ与肿瘤的关系、SVZ受累GBM影像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特征及治疗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室管膜下区 影像学特征 分子生物学特征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