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与建筑设计整合的建筑技术教育初探——以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雪松 周铁军 《新建筑》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5-67,共3页
结合建筑教育体制的历史积弊和当代建筑的发展,通过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的建筑技术教育改革实践,介绍了改革的思路、具体方法以 及所获得的成绩和不足,指出建筑技术与设计的整合是改革的基本思路,建立一个开放和持续发展的建筑技术教... 结合建筑教育体制的历史积弊和当代建筑的发展,通过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的建筑技术教育改革实践,介绍了改革的思路、具体方法以 及所获得的成绩和不足,指出建筑技术与设计的整合是改革的基本思路,建立一个开放和持续发展的建筑技术教育框架模式是最为有效的工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技术 建筑设计 建筑教育 重庆大学 整合
下载PDF
重庆云阳县城可持续的城市形态规划 被引量:5
2
作者 闫水玉 王正 赵珂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5-79,共5页
重庆云阳县城总体规划针对复杂的地理环境以及城市从移民安居到生活发展的社会转型文化环境,以可持续的城市形态为目标,通过绿色化、紧凑、高密度、土地混合使用、协同生成的交通系统等方式,在耦合自然的规划路径、空间引导的规划路径... 重庆云阳县城总体规划针对复杂的地理环境以及城市从移民安居到生活发展的社会转型文化环境,以可持续的城市形态为目标,通过绿色化、紧凑、高密度、土地混合使用、协同生成的交通系统等方式,在耦合自然的规划路径、空间引导的规划路径、空间增长控制的规划路径、适度紧凑的规划路径支持下,实现可持续的城市形态,实施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态 可持续发展 绿色化 紧凑 高密度 土地混合使用 重庆云阳县城
下载PDF
基于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山地城市规划应对策略——以石棉县总体规划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闫水玉 刘鸣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3年第6期57-63,共7页
山地环境脆弱性导致的地质灾害风险是山地城市规划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以石棉县总体规划为例,探索了基于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山地城市规划应对策略,提出了以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城镇体系适应性布局、中心城区空间规划灾害应对... 山地环境脆弱性导致的地质灾害风险是山地城市规划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以石棉县总体规划为例,探索了基于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山地城市规划应对策略,提出了以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城镇体系适应性布局、中心城区空间规划灾害应对(选址,密度分区,防灾空间建设)、建设用地灾害点安全治理为主线的系统性规划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风险评价 城市规 城市安全 石棉县
下载PDF
自然生态资源分析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勇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3期32-36,40,共6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城市能源和生态环境的危机也在不断加剧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 .从生态学角度出发 ,描述了自然生态资源在城市规划中应用的意义 ,提出了自然生态资源的界定、选择 ;探讨了自然生态资源综合...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城市能源和生态环境的危机也在不断加剧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 .从生态学角度出发 ,描述了自然生态资源在城市规划中应用的意义 ,提出了自然生态资源的界定、选择 ;探讨了自然生态资源综合评价的方法 ,如 :城市生态敏感性分析、城市生态适宜性分析和环境承载能力分析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生态资源 生态学 自然生态因子 评价 城市规划
下载PDF
声音视角下的场所精神营建探析——以重庆市国际村社区为例
5
作者 冯钰暄 顾红男 《华中建筑》 2025年第1期40-43,共4页
在当今的城市与建筑设计进程中,场所因具有承载记忆、唤起人们认同感等功能而成为设计追求的重要目标。人对场所的感知要从身体的体验获得,声音在人的体验过程以及场所精神的营造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声音可以加强人们的视觉体验、唤起... 在当今的城市与建筑设计进程中,场所因具有承载记忆、唤起人们认同感等功能而成为设计追求的重要目标。人对场所的感知要从身体的体验获得,声音在人的体验过程以及场所精神的营造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声音可以加强人们的视觉体验、唤起人们的集体记忆、引发人们的诗意联想。研究如何从声音的角度塑造场所至关重要。该文结合场所以及场所精神的理论,从人本体验的角度阐释声音在场所营建中的作用,并以重庆市渝中区国际村社区为例,探讨以声音为主的场所构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所 场所精神 声音 营建
下载PDF
山地城市之魂——黄光宇先生山地城市生态化规划学术追思 被引量:21
6
作者 闫水玉 杨柳 邢忠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74,共6页
山地城市空间结构须适应山地生态环境特点是山地城市规划第一原则,对山地城市进行自然生态环境适宜度评价并整合城市发展与生态资源的时空格局是山地城市规划的第一基础,山地城市的非建设用地关系着城市的生态安全、控制着城市人居环境... 山地城市空间结构须适应山地生态环境特点是山地城市规划第一原则,对山地城市进行自然生态环境适宜度评价并整合城市发展与生态资源的时空格局是山地城市规划的第一基础,山地城市的非建设用地关系着城市的生态安全、控制着城市人居环境质量,需要科学规划,山地城市规划的工作方法是多学科合作交融、全方位思考总结、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结合,以上内容构成已故黄光宇先生山地城市生态化规划的学术核心,并在其所完成的规划工程中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山地城市之魂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城市 生态化规划 黄光宇
下载PDF
重庆主城排水系统安全与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 被引量:2
7
作者 何强 李果 +7 位作者 艾海男 陈朝晖 毛跃一 黄河笑 颜文涛 王效科 翟俊 柴宏祥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2,共4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大量城市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城市排水系统的安全运行与城市面源控制对城市水环境的影响逐渐凸显出来。以重庆市江北区为研究对象,针对重庆主城地势条件差,暴雨淹城时有发生、排水管道事故相对较多、城市面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大量城市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城市排水系统的安全运行与城市面源控制对城市水环境的影响逐渐凸显出来。以重庆市江北区为研究对象,针对重庆主城地势条件差,暴雨淹城时有发生、排水管道事故相对较多、城市面源污染负荷强度大等突出问题开展了研究,突破了13项关键技术,自主研发了3套设备产品,最终开发了重庆主城排水系统安全与面源污染控制GIS系统。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可以降低排水系统安全事故发生率,减少城市面源污染对地表水体的影响,为构建三峡库区特大型或大型城市的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重庆主城 排水系统 面源污染 山地城市
下载PDF
还原到型——阿尔多·罗西《城市建筑》读解 被引量:5
8
作者 杨健 戴志中 《新建筑》 2009年第1期119-123,共5页
通过对《城市建筑》的整体性阅读,试图指出罗西城市理论中不易为人察觉的实质性意图,即回到传统的以建筑为目的物的城市研究方法。《城市建筑》谈论的是城市中的建筑,特别是以纪念性为特征的历史建筑,其目的是为了得到建筑中永恒不变的... 通过对《城市建筑》的整体性阅读,试图指出罗西城市理论中不易为人察觉的实质性意图,即回到传统的以建筑为目的物的城市研究方法。《城市建筑》谈论的是城市中的建筑,特别是以纪念性为特征的历史建筑,其目的是为了得到建筑中永恒不变的法则或柏拉图意义上的理型,其实质是基于排除法的还原——还原到"型"。一头联着法则这个终极目的,一头联着分类这个手段,这便是"型"的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多·罗西 还原 理型 建筑理论 研究方法
下载PDF
从城市到乡村:“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建筑师的实践转向与可持续社区模式讨论 被引量:2
9
作者 赵潇欣 姚鑫 杨迪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20年第11期76-82,共7页
城与乡的发展并非孤立无关。因此,绕过城市而直接讨论乡村的问题是狭隘的,反之亦然。城市对各类资源的集结和获取,使得城乡地区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导致在城市化过程中乡村社区的瓦解,出现"空心村"的问题。近些年,中央高度关... 城与乡的发展并非孤立无关。因此,绕过城市而直接讨论乡村的问题是狭隘的,反之亦然。城市对各类资源的集结和获取,使得城乡地区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导致在城市化过程中乡村社区的瓦解,出现"空心村"的问题。近些年,中央高度关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并颁布了一系列振兴乡村的方针政策。在此背景下,建筑师们参加了这场浩浩荡荡的"乡村振兴"运动。文章简述了当前对城市发展的全力支持和城乡相互依存发展的两种观点,并对建筑师的乡村实践进行统计分析,指出其乡村实践主要集中于乡村图书馆、学校和社区中心等单一的公共建筑,而缺乏对乡村产业的考虑。最后,作者指出"乡村振兴"应将乡村当做一个活态遗产与可持续的社区进行发展,并引入了可持续社区五要素,对可持续的"乡村振兴"模式进行了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乡村 "乡村振兴" 建筑师 建筑实践 可持续社区
下载PDF
探求整体的城市空间环境——建筑底部空间设计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鸿烈 《新建筑》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7-50,共4页
从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出发,指出建筑设计应着眼于城市整体环境,并以大量的建筑实例探讨了建筑底部空间设计。
关键词 建筑底部空间 城市空间 自然环境 人工环境
下载PDF
城市历史性建筑保护性开发项目的建设程序初探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蔚 胡斌 《新建筑》 2005年第2期53-56,共4页
随着历史性建筑保护事业的发展,新的保护和再利用的方法得到拓展,但相关问题也不断出现。由于目前针对这一特殊类型建设项目运作程序研究的缺乏,许多打着保护、开发、利用旗号对历史建筑造成的破坏正成为新时期历史性建筑继续生存所面... 随着历史性建筑保护事业的发展,新的保护和再利用的方法得到拓展,但相关问题也不断出现。由于目前针对这一特殊类型建设项目运作程序研究的缺乏,许多打着保护、开发、利用旗号对历史建筑造成的破坏正成为新时期历史性建筑继续生存所面临的又一严峻问题。从分析历史性建筑自身特点着手,提出有关历史性建筑保护性开发项目的运作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性建筑 保护与再利用 综合价值观 运作程序
下载PDF
重庆解放碑中心购物广场规划建设述评 被引量:3
12
作者 龙彬 《新建筑》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1-32,共1页
沿重庆解放碑街区历史发展脉络,充分肯定中心购物广场建设成就的同时,客观指出所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 重庆解放碑 中心购物广场 述评
下载PDF
重庆都市区生态化的空间规划策略 被引量:1
13
作者 闫水玉 张冷伟 王正 《重庆建筑》 2011年第1期11-13,共3页
结合重庆独特的山水环境,重庆都市区生态化的空间规划策略包括持续强化"多中心、组团式"城市空间形态、自然共生、精明空间增长等生态化的空间组织策略,紧凑型生活住区、组合安排土地利用类型等生态化功能组织策略,以及绿色... 结合重庆独特的山水环境,重庆都市区生态化的空间规划策略包括持续强化"多中心、组团式"城市空间形态、自然共生、精明空间增长等生态化的空间组织策略,紧凑型生活住区、组合安排土地利用类型等生态化功能组织策略,以及绿色交通策略、开敞空间控制策略,通过采取这些策略可以实现城市可持续的空间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规划 生态化 重庆都市区
下载PDF
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以重庆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冒亚龙 《华中建筑》 2006年第8期97-99,共3页
正确预测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趋势并加以合理的引导,是城市规划的重要课题。该文对城市空间结构形成与演变的主要机理进行了科学分析,认为聚集经济是城市空间结构形成与演变的内在动力,技术是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变异一个最活跃的因素。... 正确预测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趋势并加以合理的引导,是城市规划的重要课题。该文对城市空间结构形成与演变的主要机理进行了科学分析,认为聚集经济是城市空间结构形成与演变的内在动力,技术是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变异一个最活跃的因素。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必将带来城市聚集效应总量、内容和分布的变化,以及产业结构的重整,使得城市空间结构朝着“大分散、小集中的环形树状网络结构”模式嬗变,以重庆为例,阐述了这种演变趋势,对于把握未来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经济 信息技术 城市空间结构 重庆
下载PDF
山地城市给水系统的低碳化规划构想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文婷 周宇 +3 位作者 陈思 魏皓严 翟俊 赵纯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33-36,共4页
与平原型城市相比较,山地城市给水系统在输送相同体积的水时需要更多能耗,且爆管风险和管网漏失率更高。提出在山地城市给水系统中结合供水分区和地形地貌修建高位调节水池并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将高位水池改建为深度消毒处理的反应器,在... 与平原型城市相比较,山地城市给水系统在输送相同体积的水时需要更多能耗,且爆管风险和管网漏失率更高。提出在山地城市给水系统中结合供水分区和地形地貌修建高位调节水池并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将高位水池改建为深度消毒处理的反应器,在缓冲供水高峰,降低管网的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减少给水能耗的基础上,实现供水水质的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实现山地城市供水系统低碳化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城市 给水系统规划 低碳化 管网漏失
下载PDF
城乡统筹下重庆市乡村规划的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欢 《小城镇建设》 2010年第8期34-38,共5页
重庆市作为国家批准的"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存在乡村规划措施不足,城乡差距仍在扩大的情况。本文通过提炼国内外乡村规划的发展历程,梳理和总结了重庆市直辖以来乡村规划的发展概况,分析乡村规划在城乡统筹中的... 重庆市作为国家批准的"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存在乡村规划措施不足,城乡差距仍在扩大的情况。本文通过提炼国内外乡村规划的发展历程,梳理和总结了重庆市直辖以来乡村规划的发展概况,分析乡村规划在城乡统筹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完善乡村规划的措施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规划 城乡统筹 重庆 规划措施 配套改革 统筹城乡 城乡差距 发展概况
下载PDF
重庆清代移民会馆、移民宗族祠堂建筑历史与形态述论
17
作者 何智亚 《中国名城》 2010年第3期26-29,共4页
会馆的主要功能是为了维系地缘关系,祠堂则主要是为了维系血缘关系。重庆清代移民会馆和祠堂的建筑布局、建筑形态、装饰雕刻,明显反映出移民原籍的文化和传统,同时又结合了客地的地理特征和地域文化。本文对重庆市域的会馆和祠堂,作了... 会馆的主要功能是为了维系地缘关系,祠堂则主要是为了维系血缘关系。重庆清代移民会馆和祠堂的建筑布局、建筑形态、装饰雕刻,明显反映出移民原籍的文化和传统,同时又结合了客地的地理特征和地域文化。本文对重庆市域的会馆和祠堂,作了一系列翔实的介绍和深刻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馆 祠堂 建筑历史 重庆
下载PDF
贵阳城建筑遗产类型多样性数量特征研究
18
作者 罗栎媛 李效梅 《艺术科技》 2024年第4期121-123,共3页
目的:为解析文化线路城市建筑遗产类型构成并厘清其各时期的多样性特征,文章对宪章进行阐释并结合系统、整体的关系开展文化线路建筑遗产群研究,提出建筑遗产文化类型研究技术路线,以更好地对城市建筑遗产进行识别与多样性保护。方法:... 目的:为解析文化线路城市建筑遗产类型构成并厘清其各时期的多样性特征,文章对宪章进行阐释并结合系统、整体的关系开展文化线路建筑遗产群研究,提出建筑遗产文化类型研究技术路线,以更好地对城市建筑遗产进行识别与多样性保护。方法:基于文化线路视角的整体性理念,梳理古苗疆走廊节点城市贵阳城现存的53处建筑遗产与其文化类型,并应用香浓指数、辛普森指数以及均匀度等生态学指标,构建贵阳城建筑遗产类型多样性数量特征体系。结果:根据贵阳城建筑遗产文化源流分析,将其分为土著、融合、移民、外国及三线文化五大文化类型。在多样性数量特征上,一是多度方面,清时期的数量最多175处,元时期数量最少12处,现代数量53处;二是类型丰度方面,建国至今最多,有5种类型;三是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方面,当代多样性指数最高,分布均匀度指数也最高。结论:分析得出,不同历史时期贵阳城建筑遗产数量具有多样性特征。结合历史时期各类型建筑遗产研究结果,针对当代稀少濒危的建筑遗产类型提出针对性保护策略,拓展城市建筑遗产理论研究,为贵阳城文化线路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基础资料与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线路 建筑遗产类型 多样性 贵阳城
下载PDF
非法定规划的现状与走势 被引量:24
19
作者 陈锋 王唯山 +5 位作者 吴唯佳 孙施文 周岚 吕斌 杨保军 赵万民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45-53,共9页
关键词 法定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 城乡一体化规划 走势 现状 法律法规 都市圈规划 同济大学 规划建设
下载PDF
都市地区生态廊道规划方法探索——以广州番禺片区生态廊道规划为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闫水玉 赵柯 邢忠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4-29,共6页
都市地区生态廊道规划方法框架是:掌握都市区域自然生态体的分布演变规律,评价现状的结构与功能,找出城市建设与自然生态体的生态关系,进行与都市空间与功能相融合的生态廊道规划。具体步骤是:在RS、GIS的支持下,对区域生态要素及分布... 都市地区生态廊道规划方法框架是:掌握都市区域自然生态体的分布演变规律,评价现状的结构与功能,找出城市建设与自然生态体的生态关系,进行与都市空间与功能相融合的生态廊道规划。具体步骤是:在RS、GIS的支持下,对区域生态要素及分布进行辩析;对都市区域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对区域生态空间与城市发展空间进行耦合,对生态廊道进行布局;分区确定生态建设的控制引导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地区 生态廊道 规划方法 广州番禺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