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传播知识生产格局重构的创新思维与可行路径
1
作者 吴明华 赵飞格 《对外传播》 2025年第4期22-26,共5页
国际传播知识生产过程是一个充满定义权、阐释权与话语权争夺的博弈场,其内在张力深刻影响着国际传播格局的重构进程。为了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我国国际传播研究正经历着从依附走向自主的范式转型。本文聚焦于知识生... 国际传播知识生产过程是一个充满定义权、阐释权与话语权争夺的博弈场,其内在张力深刻影响着国际传播格局的重构进程。为了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我国国际传播研究正经历着从依附走向自主的范式转型。本文聚焦于知识生产场域中“传统西方中心主义知识霸权”与“新兴知识主体自主发展诉求”之间的矛盾,重新审视这种结构性冲突对国际传播格局重构的潜在价值。基于建设性冲突的视角,提出国际传播知识生产的实践路径,包括建构知识生产的学术共同体、超越“于偏见中自证”的回应型传播研究、实现从“理论域”到“问题域”的认知切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知识生产 建设性冲突 亚洲传播学 全球南方
下载PDF
国际互联网用户参与国家声誉管理的话语实践——维基百科“一带一路”倡议词条的个案研究
2
作者 吴明华 赵飞格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7-94,共8页
洛马-阿霍将维护组织声誉的网络用户定义为信仰者。信仰者通过强调自身的社区贡献、“一带一路”倡议的公共价值、词条编辑的“程序正当性”和唤起“同情”情绪来消解其他编辑者的质疑与偏见。尽管意识形态冲突难以完全解决,但信仰者的... 洛马-阿霍将维护组织声誉的网络用户定义为信仰者。信仰者通过强调自身的社区贡献、“一带一路”倡议的公共价值、词条编辑的“程序正当性”和唤起“同情”情绪来消解其他编辑者的质疑与偏见。尽管意识形态冲突难以完全解决,但信仰者的参与促进了暂时性共识的形成,推动了合法性知识的生产。这对中国国家声誉管理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声誉管理 对话修辞分析 “一带一路”倡议 维基百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