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4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探析与实践——以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为例
1
作者 杨春花 段学涛 +2 位作者 汤子杰 王妙琳 罗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4期0086-0089,共4页
本文以重庆大学为例,探析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与实践的融合。重庆大学作为一所具有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高校,通过挖掘和传承红色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学校注重实践育人,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 本文以重庆大学为例,探析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与实践的融合。重庆大学作为一所具有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高校,通过挖掘和传承红色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学校注重实践育人,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让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与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高度融合,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教育体验和成长机会,也为高校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高校 红色文化资源 育人功能 实践 重庆大学
下载PDF
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讨与实践——以重庆大学“电气控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邓力 张莲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2期198-198,200,共2页
以重庆大学"电气控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为例,提出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培养模式。认为实施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等学校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应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关键词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培养模式
下载PDF
基于户外现场感知的电气工程类专业硕士实践能力提升培养模式研究
3
作者 张占龙 董子健 王凡 《微型计算机》 2024年第2期208-210,共3页
目前面向专业硕士的电气工程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课程安排仍以传统理论教学方式为主,没有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紧密结合,课程缺乏趣味性。电气工程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更应该注重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实际工程需要。本文首先介绍户外现场... 目前面向专业硕士的电气工程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课程安排仍以传统理论教学方式为主,没有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紧密结合,课程缺乏趣味性。电气工程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更应该注重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实际工程需要。本文首先介绍户外现场感知和实验室实验的区别;其次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户外感知实践进行理论验证和问卷调查;再次基于电工测量技术课程进行实际案例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户外现场实验验证与软件理论仿真同等重要,只在实验室仿真而脱离实际情况的科研是没有价值的,只有与实际相结合的科研才是对行业发展有促进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感知 专业硕士 实践能力 培养模式
下载PDF
高校助力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以重庆大学青少年科技教育实践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敢新 王怡 +1 位作者 李函锦 肖馨 《高等建筑教育》 2016年第1期174-177,共4页
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对培养科技后备人才至关重要,因此,高校应突破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主动开发科教资源,与中学衔接,面向广大青少年开展多层次的科技教育与科技体验活动。通过提高认识、完善制度、建立机制,文章提出组建科教专家团,开... 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对培养科技后备人才至关重要,因此,高校应突破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主动开发科教资源,与中学衔接,面向广大青少年开展多层次的科技教育与科技体验活动。通过提高认识、完善制度、建立机制,文章提出组建科教专家团,开发共享科技教育基地,打造科技体验品牌活动,与中学协同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培养青少年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青少年 科技教育
下载PDF
重庆大学本科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晓峰 韩力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12-13,共2页
对重庆大学本科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师资队伍、学分制。
关键词 本科教育 可持续发展 重庆大学
下载PDF
林建华老校长对重庆大学科协的嘱托
6
作者 张瑞辰 王张有 《大学科普》 2019年第1期80-80,共1页
普及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有效手段,更应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今日的大学,既要担负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专业教育的职责,又需承担科学知识和技术普及的重任,以重庆大学科协开展大学科普教育为基... 普及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有效手段,更应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今日的大学,既要担负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专业教育的职责,又需承担科学知识和技术普及的重任,以重庆大学科协开展大学科普教育为基点,以倡导科学方法为钥匙、传播科学思想为动力、弘扬科学精神为灵魂、恪守科学道德为准则,展示科普理论创新与实践,出版面对大学生群体的科普类杂志:《大学科普》——重庆大学科协工作在不断创新与实践中收获的丰硕果实,高校科普理论研究与实践凝结而成的璀璨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大学 科协工作 科普教育 校长 科学文化素质 理论创新 大学生群体 科学技术
下载PDF
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5
7
作者 韩力 周雒维 +2 位作者 唐炬 何为 卢继平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0年第1期13-16,23,共5页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需求的高质量电气工程专业人才,提出并始终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以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为先导,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建设优势特色学科为依托,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关键,以完善教学质量...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需求的高质量电气工程专业人才,提出并始终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以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为先导,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建设优势特色学科为依托,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关键,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为保障"的六条专业建设思想,严格把好"生源入口质量,教育培养质量,人才出口质量"的三个关口,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 专业建设 教学改革 质量保障体系
下载PDF
电气工程本科人才分类培养 被引量:6
8
作者 韩力 肖冬萍 +1 位作者 熊兰 杨岳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3年第5期13-15,共3页
我院从2011年起,依循"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教育理念实行全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我们根据学生志愿以及选拔考试,组建了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方向的"电气平行班"和"弘深电气班",以及建筑电气及智能化方向的... 我院从2011年起,依循"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教育理念实行全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我们根据学生志愿以及选拔考试,组建了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方向的"电气平行班"和"弘深电气班",以及建筑电气及智能化方向的"建筑电气班"。本文阐述了人才实施分类培养的必要性,对比了上述三类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勾勒出电气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工程 分类培养
下载PDF
MATLAB/SIMULINK软件在电气工程类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辉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3年第1期106-109,共4页
为了提高电气工程类专业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本文在介绍 MATLAB仿真软件内容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 ,以毕业设计的专业教学环节为例 ,重点阐述了 MATL AB/SIMUL INK软件在 SPWM交流调速系统和直流电动机模糊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仿... 为了提高电气工程类专业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本文在介绍 MATLAB仿真软件内容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 ,以毕业设计的专业教学环节为例 ,重点阐述了 MATL AB/SIMUL INK软件在 SPWM交流调速系统和直流电动机模糊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仿真结果研究表明在电气工程类专业教学中应用 MATL AB仿真软件是非常有必要的 ,利用该软件可以系统地让学生掌握控制系统设计思想的演化过程以及电气工程学科专业知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LAB SIMULINK 电气工程 毕业设计 专业教学 仿真软件
下载PDF
中美电气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民铀 肖冬萍 杨春花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8期7-10,共4页
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为提高我国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研究生培养水平,以7所中美一流工科高校电气工程专业为对象,借鉴美国一流高校相关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成功经验,通过分析中美高校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和特点... 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为提高我国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研究生培养水平,以7所中美一流工科高校电气工程专业为对象,借鉴美国一流高校相关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成功经验,通过分析中美高校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和特点、美国高校研究生培养的优势和特色,结合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提出完善我国电气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推进一流学科建设的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培养模式 比较研究
下载PDF
电气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惟卫 杜雄 +1 位作者 韩力 廖瑞金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6年第1期1-4,共4页
本文介绍了我院电气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以及课程体系的改革。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提升学生能力和素质为导向,强调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合理定位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统筹优化课程体系,探索以&... 本文介绍了我院电气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以及课程体系的改革。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提升学生能力和素质为导向,强调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合理定位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统筹优化课程体系,探索以"人的培养"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模式,力求培养出能够适应和驾驭未来的电气工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
下载PDF
储能技术在电气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展望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孙相与 陈斌 《电子制作》 2013年第12X期239-239,共1页
本文主要结合我国现阶段储能技术现状,积极分析电气工程未来发展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进行简要分析,并阐释了储能技术在电气工程未来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对现阶段主要储能技术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 储能技术 可再生资源 电力安全 微型电网 节能
下载PDF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于浩天 《南方农机》 2019年第12期179-179,共1页
如今,信息技术为电气自动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电气自动化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效率越来越高。文章分析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下文内容,希望为同行业工... 如今,信息技术为电气自动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电气自动化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效率越来越高。文章分析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下文内容,希望为同行业工作人员提供参考,不断加强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有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自动化技术 电气工程 应用
下载PDF
ZnO/PI复合薄膜的制备及电气特性表征
14
作者 张朋飞 张保康 +2 位作者 张玉苹 易羽 王一帆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2,80,共6页
聚酰亚胺(PI)由于其较好的物理与化学性能在绝缘质材料领域得到广泛关注,在电子器件封装、航空航天领域及电力电缆中已得到规模化应用。为了提高复合绝缘材料的电气特性及应用价值,并开发聚酰亚胺的改性方法,先利用仿真方法得到电缆绝... 聚酰亚胺(PI)由于其较好的物理与化学性能在绝缘质材料领域得到广泛关注,在电子器件封装、航空航天领域及电力电缆中已得到规模化应用。为了提高复合绝缘材料的电气特性及应用价值,并开发聚酰亚胺的改性方法,先利用仿真方法得到电缆绝缘材料改性后电场分布的优化效果,再通过改变氧化锌(ZnO)纳米颗粒质量分数制备出不同掺杂量的ZnO/PI复合薄膜进行实验验证,最后,对复合材料的电气特性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当ZnO的质量分数为1.5%时,ZnO/PI复合薄膜的击穿场强较高,与纯PI薄膜相比,约提升了20%,证明了ZnO纳米颗粒可以实现在低添加量下显著提升复合薄膜的击穿场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纳米ZNO 介电常数 击穿性能 电场仿真
原文传递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电力电子教学实验平台设计
15
作者 牛富丽 曾正 +2 位作者 王明渝 杨帆 郭珂 《电气技术》 2024年第10期79-84,共6页
面向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电气工程人才培养需求,针对现有电力电子实验设备通用性弱、拓展性差的问题,设计开发模块化、可重构的电力电子教学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包含3个独立半桥、控制器、直流斩波电路、数据采集和保护电路,可灵活... 面向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电气工程人才培养需求,针对现有电力电子实验设备通用性弱、拓展性差的问题,设计开发模块化、可重构的电力电子教学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包含3个独立半桥、控制器、直流斩波电路、数据采集和保护电路,可灵活、高效地重构多种典型的电力电子电路,满足电力电子系列课程的实验要求。经过多年的应用推广和升级迭代,实践表明:该实验平台能够完成电力电子系列课程的实验项目并支撑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实践,显著提升教学质量,为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和创新实践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培养 电力电子技术 教学实验平台 通用性拓展性设计
下载PDF
2007年全国电气设备安全与信息技术研讨会暨2007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能源与信息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通知
16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5-135,共1页
关键词 电气设备 机电设备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信息专业 学术年会 委员会 研讨会 能源 信息技术
下载PDF
免疫异常数据的金属回流双极直流配电线路状态估计保护方法
17
作者 曾琦 曾维刚 +4 位作者 廖建权 王少雄 郑宗生 王渝红 周念成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4,共9页
实际工程中的量测可能存在异常数据干扰,增加保护误动的风险。为此,基于模型匹配的思想,提出一种免疫异常数据的直流配电线路状态估计保护方法。考虑金属回流双极直流线路的极间耦合,建立线路的精细化等值模型。据此得到系统的量测方程... 实际工程中的量测可能存在异常数据干扰,增加保护误动的风险。为此,基于模型匹配的思想,提出一种免疫异常数据的直流配电线路状态估计保护方法。考虑金属回流双极直流线路的极间耦合,建立线路的精细化等值模型。据此得到系统的量测方程,并根据二次积分法将其离散化以便于求解。对于可能存在的异常数据问题,提出基于窗口图傅里叶变换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将数据视为图信号并赋予“频率”的概念,通过提取低频信号达到剔除随机脉冲等高频异常数据的目的。基于递推最小二乘算法对预处理后的状态估计模型进行求解,根据估计模型和实测模型的匹配度构建保护判据,实现区内和区外故障的识别。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快速、准确识别区内故障,并有效避免异常数据干扰,同时具有较强的耐高阻、抗通信延时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配电 线路保护 异常数据 图傅里叶变换 状态估计 递推最小二乘
下载PDF
基于场量梯度的快照分区POD降阶计算方法
18
作者 杨帆 张潋镪 +2 位作者 何永胜 王鹏博 姜慧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9,共9页
随着数字化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对高价值电力装备数字孪生模型的研究成为热点。为满足计算的时效性,通常采用模型降阶的方法,其中本征正交分解法(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是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传统的POD方法在构造快照... 随着数字化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对高价值电力装备数字孪生模型的研究成为热点。为满足计算的时效性,通常采用模型降阶的方法,其中本征正交分解法(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是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传统的POD方法在构造快照时无法高效提取网格节点信息,造成大的计算量、存储资源浪费。为此,该文提出基于场量梯度的快照分区POD降阶计算方法,以快照中各节点场量梯度为依据对计算域进行分区处理,通过对不同分区的节点数量进行不同程度的缩减,实现了高效的POD降阶计算。以换流变阀侧套管极性反转电场作为算例,对该文提出分区降阶方法的可行性及高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有限元方法,计算时间缩短97.1%,同时相较于传统的POD方法,其快照中节点数量减少95.2%,节约存储资源91.7%。同时,分区降阶计算的准确率高,平均误差仅为0.80%,实现了对阀侧套管极性反转电场的高效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降阶方法 本征正交分解法 场量大梯度 POD快照 换流变 阀侧套管
原文传递
基于改进谐波注入的单相Boost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直流母线电容参数在线检测
19
作者 卢伟国 曹琪 +2 位作者 张婷婷 罗天柱 张淮清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01-2614,共14页
电解电容是功率变换器系统中最易失效的元件,通过实时检测其电容CR和等效串联电阻RE,明确电容退化状态对于提高系统可靠性至关重要。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去过零区间”的改进谐波注入电容参数在线检测方法。首先,基于母线电压谐波响... 电解电容是功率变换器系统中最易失效的元件,通过实时检测其电容CR和等效串联电阻RE,明确电容退化状态对于提高系统可靠性至关重要。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去过零区间”的改进谐波注入电容参数在线检测方法。首先,基于母线电压谐波响应提出谐波电容电流重构方法,构建无电容电流采样的CR和RE参数计算模型。其次,高次谐波引入会带来电流过零畸变问题,直接影响了电容电流重构的准确度,提出“去过零区间”改进谐波注入方式,进一步改进电容参数检测精度。最后,搭建一台48 W/72 W/144 W的单相Boost功率因数校正(PFC)实验样机,不同工况下实验结果表明,改进谐波注入方式的检测误差控制在5%以内,所提电容参数检测法基于交直流功率平衡原理,适用于常见直流母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母线电容 等效串联电阻RE和电容CR 改进谐波注入 在线检测
下载PDF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光伏逆变器控制参数辨识
20
作者 罗建 孙越 江丽娟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3,共10页
精准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模型是研究大规模光伏接入下电力系统故障特性的重要工具。目的为了解决现有光伏逆变器仿真模型与实际工作中的光伏逆变器特性相差较大的问题,方法提出采用参数辨识的方法构建逆变器的辨识模型。以重庆云阳某1 MW... 精准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模型是研究大规模光伏接入下电力系统故障特性的重要工具。目的为了解决现有光伏逆变器仿真模型与实际工作中的光伏逆变器特性相差较大的问题,方法提出采用参数辨识的方法构建逆变器的辨识模型。以重庆云阳某1 MW光伏电站为实际参照模型,首先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将逆变器的工作区间划分为3个阶段,利用数学扰动法分别对3个阶段中的待辨识参数划分灵敏度高低等级,并由此提出不同阶段不同灵敏度参数分步辨识策略;其次,分阶段采集实际光伏电站工作数据,对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得各待辨识参数的初始取值范围,设计同步辨识参数实验作为参照;最后提出改进的混沌遗传粒子群优化算法(chaos genetic algorithm of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CGAPSO)作为辨识算法,分步分工作阶段辨识相关参数,通过对比参数的同步辨识结果,验证所提方法的优越性,并将辨识结果代入仿真模型。结果结果表明,低灵敏度参数的同步辨识结果误差远超过可接受范围,而CGAPSO分步辨识出的相关参数误差皆在1.1%以下,精度远高于同步辨识结果。结论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构建的辨识模型输出数据与实际逆变器工作数据契合度高,可准确反映逆变器实际工作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逆变器 逆变器控制策略 参数辨识 数学扰动法 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