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反搏装置充排气时间自动优化算法与实现 被引量:1
1
作者 肖前军 《电子技术应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64,68,共4页
针对体外反搏装置充排气时间准确性及自动化程度差的缺陷,提出了一种体外反搏装置充排气时间自动优化方法。开发了颞脉波的采集和处理电路,并根据采集的颞脉波在反搏前后的特征点,设计了颞脉波特征点的搜索算法。根据搜索的特征点,给出... 针对体外反搏装置充排气时间准确性及自动化程度差的缺陷,提出了一种体外反搏装置充排气时间自动优化方法。开发了颞脉波的采集和处理电路,并根据采集的颞脉波在反搏前后的特征点,设计了颞脉波特征点的搜索算法。根据搜索的特征点,给出了体外反搏装置充排气时间自动调节算法,实现了体外反搏装置充排气时间自动调节,获得了最佳的反搏效果,大大提高了体外反搏装置的自动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反搏 颞脉波 自动优化 充排气时间 特征点
下载PDF
论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与结构 被引量:1
2
作者 杨乐 《科技风》 2018年第12期9-9,共1页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工业机器人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并且,在一些高危行业,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大大减少了用人成本,本文重点对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与结构进行分析。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控制系统 结构 分析
下载PDF
体外反搏治疗效果自动优化算法与实现
3
作者 肖前军 《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 2018年第3期154-157,共4页
针对体外反搏装置治疗效果准确性和自动化程度差的缺陷提出了体外反搏装置治疗效果自动优化方法。依据患者治疗时采集的心电R波特征设计了快速高效的R波识别算法,并根据患者颞脉波在反搏前后的特征点设计了搜索算法。提出了体外反搏装... 针对体外反搏装置治疗效果准确性和自动化程度差的缺陷提出了体外反搏装置治疗效果自动优化方法。依据患者治疗时采集的心电R波特征设计了快速高效的R波识别算法,并根据患者颞脉波在反搏前后的特征点设计了搜索算法。提出了体外反搏装置治疗效果评价方法,依据心电波和颞脉波特征点提出了体外反搏装置治疗效果自动优化算法。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获得了最佳的治疗效果,大大提高了体外反搏装置的自动化程度,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反搏 自动优化 治疗效果 R波
下载PDF
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研究
4
作者 潘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17年第5期00315-00315,共1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变革的深入,近几年来社会对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急剧上升。电子类课程本身有其独有的特性,理论学习必须要和实际操作结合才能够掌握良好的技能,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专业人才,需要对电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变革的深入,近几年来社会对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急剧上升。电子类课程本身有其独有的特性,理论学习必须要和实际操作结合才能够掌握良好的技能,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专业人才,需要对电工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本文依据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以及高职院校电工电子专业课程的基本特点,对如何将该专业有效创新,实践改革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电工电子技术 课程改革
下载PDF
软件无线电技术在船舶海上信息平台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媛媛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X期141-143,共3页
随着海上各类数据业务的发展,如何提高数据传输平台效率成为了船舶信息平台研究的关键。传统的信息平台数据交互(特别是军事类的)利用专用芯片实现,系统的可扩展性较差,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船舶数据业务的发展。软件无线电利用通用... 随着海上各类数据业务的发展,如何提高数据传输平台效率成为了船舶信息平台研究的关键。传统的信息平台数据交互(特别是军事类的)利用专用芯片实现,系统的可扩展性较差,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船舶数据业务的发展。软件无线电利用通用的硬件平台,数据传输及处理通过软件方式实现不同类型数据交互。本文重点分析海上信息平台接收机信号传输及处理模型,给出基于软件无线电架构的实现方式,最后对平台进行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无线电 通信接收机 调制调解
下载PDF
软件无线电技术在舰船通信系统移动电台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媛媛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00-102,共3页
软件无线电技术是通信领域的一项革命性技术,广泛应用于卫星导航、新型舰船通信系统和移动网络等领域。因此,研究和开发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舰船通信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介绍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理论基础,研究和分析软件无线电的... 软件无线电技术是通信领域的一项革命性技术,广泛应用于卫星导航、新型舰船通信系统和移动网络等领域。因此,研究和开发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舰船通信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介绍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理论基础,研究和分析软件无线电的体系结构、多速率信号处理、数字滤波器和射频技术等,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新型的舰船通信系统移动电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无线电 通信系统 信号处理 射频技术
下载PDF
生活垃圾焚烧炉燃烧过程温度的仿人智能控制 被引量:6
7
作者 肖前军 许虎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81-885,共5页
针对城市垃圾焚烧排放污染物含量高,探讨了一种焚烧系统温度控制的仿人智能算法。剖析了垃圾不完全燃烧、烟气排放污染与导致二次污染等产生的原由,讨论了焚烧稳定性控制的条件,总结了焚烧过程的控制论特性,研究了焚烧过程的智能控制策... 针对城市垃圾焚烧排放污染物含量高,探讨了一种焚烧系统温度控制的仿人智能算法。剖析了垃圾不完全燃烧、烟气排放污染与导致二次污染等产生的原由,讨论了焚烧稳定性控制的条件,总结了焚烧过程的控制论特性,研究了焚烧过程的智能控制策略,构建了一种基于仿人智能的控制算法。以二阶滞后模型为例,仿真实验验证了仿人智能控制算法的强抗干扰能力与过程控制的良好品质。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算法对焚烧炉过程温度控制是可行与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 温度控制 燃烧稳定性 不确定性 污染物排放 二次污染 控制策略 仿人智能控制
下载PDF
三平移全柔性并联机构多目标拓扑优化设计 被引量:5
8
作者 谢俐 杨乐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93-196,共4页
为满足精密定位和微纳制造领域对全柔性并联机构构型设计的需求,基于三平移并联机构原型,采用多目标拓扑优化理论,得到了一种结构配置较佳的新型全柔性并联机构。首先,基于单目标的柔度优化模型和固有频率优化模型,运用线性加权法建立... 为满足精密定位和微纳制造领域对全柔性并联机构构型设计的需求,基于三平移并联机构原型,采用多目标拓扑优化理论,得到了一种结构配置较佳的新型全柔性并联机构。首先,基于单目标的柔度优化模型和固有频率优化模型,运用线性加权法建立了机构的多目标拓扑优化模型。然后,基于HyperWorks/OptiStruct软件和优化准则算法对机构进行拓扑优化设计,得到了拓扑优化后的新型全柔性并联机构。最后,通过HyperMesh软件对拓扑优化前后的机构进行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从而验证了多目标拓扑优化设计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柔性并联机构 线性加权法 多目标拓扑优化 静力学分析 模态分析
下载PDF
产品质量追溯中基于OPC的异构软件系统集成 被引量:2
9
作者 朱顺兰 许虎 +1 位作者 黄蕙 倪元敏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1-115,共5页
质量追溯是生产制造执行系统的子系统,对确保产品质量有重要意义.为了克服设备多样性与驱动程序不兼容性导致的信息孤岛,探讨了基于OPC的异构软件系统集成.剖析了正向、反向、纵向与横向追溯系统的复杂性,针对无缝集成难题论述了OPC的... 质量追溯是生产制造执行系统的子系统,对确保产品质量有重要意义.为了克服设备多样性与驱动程序不兼容性导致的信息孤岛,探讨了基于OPC的异构软件系统集成.剖析了正向、反向、纵向与横向追溯系统的复杂性,针对无缝集成难题论述了OPC的技术实质,研究了设备、数据库和应用软件间的数据读取机制,讨论了OPC技术规范的数据交换原理,基于数据访问接口设计了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框架.过程监控系统互连成功的工程实践表明,基于OPC的质量追溯系统集成在制造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溯系统 OPC 异构软件 系统集成
下载PDF
基于三次样条曲线的码垛机器人平滑轨迹规划方法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玲 《高技术通讯》 EI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8-82,共5页
以混联式圆柱坐标码垛机器人为对象,研究了高速码垛机器人在关节空间内快速平稳的轨迹规划问题。首先应用三次样条曲线对机器人轨迹进行规划,其次以路径点的逼近程度与轨迹曲线的参数连续性为参考,建立了机器人平滑轨迹优化模型,得到了... 以混联式圆柱坐标码垛机器人为对象,研究了高速码垛机器人在关节空间内快速平稳的轨迹规划问题。首先应用三次样条曲线对机器人轨迹进行规划,其次以路径点的逼近程度与轨迹曲线的参数连续性为参考,建立了机器人平滑轨迹优化模型,得到了基于三次样条曲线的码垛机器人平滑轨迹。仿真结果表明,给定不同的曲线最大拟合误差,机器人的运动轨迹优化效果不同,验证了该轨迹规划方法能够兼顾码垛机器人的运动平稳性与轨迹平滑连续的控制要求,减小其在加、减速过程中产生的机械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迹规划 三次样条曲线 平滑性 码垛机器人
下载PDF
基于半监督邻域自适应正交局部保持映射的故障诊断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乐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85-789,共5页
针对正交局部保持映射(OLPP)应用于故障诊断存在识别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半监督邻域自适应正交局部保持映射(SSNA-OLPP)维数约简的故障诊断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局部特征尺度分解(LCD)和时域、频域特征构造能全面表征故障的特征... 针对正交局部保持映射(OLPP)应用于故障诊断存在识别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半监督邻域自适应正交局部保持映射(SSNA-OLPP)维数约简的故障诊断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局部特征尺度分解(LCD)和时域、频域特征构造能全面表征故障的特征集,然后利用SSNA-OLPP对特征集进行降维以获得辨识度更高的低维特征,最后将低维特征输入SVM进行故障识别。SSNA-OLPP在局部聚集系数的指导下能够自适应的调整邻域参数,同时还利用部分样本的类别标签信息调整原始特征空间中样本间的权值矩阵,能够获得更有效的低维流形,提高了故障诊断的精度。滚动轴承故障诊断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维数约简 正交局部保持映射 滚动轴承
下载PDF
基于LCD和多重分形去趋势波动分析的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乐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59-564,共6页
针对滚动轴承振动信号非线性、非平稳性以及故障特征难以提取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局部特征尺度分解(local characteristic-scale decomposition,LCD)和多重分形去趋势波动分析(multifractal detrended fluctuation analysis,MFDFA)的故障... 针对滚动轴承振动信号非线性、非平稳性以及故障特征难以提取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局部特征尺度分解(local characteristic-scale decomposition,LCD)和多重分形去趋势波动分析(multifractal detrended fluctuation analysis,MFDFA)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LCD将振动信号分解成不同尺度下的内禀尺度分量(intrinsic scale component,ISC)。其次,对包含主要信息的前几个ISC分量进行MF-DFA分析,并选取每个ISC分量的Hurst指数作为故障特征。然后,采用线性局部切空间排列(liner local tangent space alignment,LLTSA)对故障特征进行降维以获得对故障敏感的低维特征。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对提取特征进行分类识别。滚动轴承的故障诊断实验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地识别滚动轴承的典型故障,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特征尺度分解 多重分形去趋势波动分析 特征提取 滚动轴承 故障诊断
下载PDF
电子电器用石墨烯改性SnCuCe复合钎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顺兰 黃蕙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22-224,共3页
采用超声振动辅助铸造,制备了电子电器用石墨烯改性SnCuCe复合钎料。在对该钎料进行显微组织、物相组成、力学性能和可焊性的测试与分析后发现:该复合钎料由β-Sn和少量的Cu6Sn5、石墨烯组成,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可焊性。与商用Sn99.3C... 采用超声振动辅助铸造,制备了电子电器用石墨烯改性SnCuCe复合钎料。在对该钎料进行显微组织、物相组成、力学性能和可焊性的测试与分析后发现:该复合钎料由β-Sn和少量的Cu6Sn5、石墨烯组成,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可焊性。与商用Sn99.3Cu0.7钎料相比,该复合钎料的屈服强度增加37.3%、抗拉强度增加35.1%、剪切强度增加40.5%、润湿时间缩短31.9%、最大润湿力增大3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改性 SnCuCe钎料 复合钎料 超声振动辅助
原文传递
图像边缘提取在工件内部缺陷识别中的应用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伟 杨小义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7-111,136,共6页
工件内部缺陷是难于检验的,借助图像识别技术可以精确地确定工件内部是否存在缺陷以及界定工件内部缺陷的区域范围等,因此,断层扫描图像分割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件内部的缺陷识别检测。为了克服采用传统分水岭算法分割图象导致的过分割现... 工件内部缺陷是难于检验的,借助图像识别技术可以精确地确定工件内部是否存在缺陷以及界定工件内部缺陷的区域范围等,因此,断层扫描图像分割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件内部的缺陷识别检测。为了克服采用传统分水岭算法分割图象导致的过分割现象,提出了一种图像边缘提取的智能融合算法。首先借助基于模糊形态学的开闭算法对图像做了平滑处理,其次,基于数学形态学计算了梯度算子,最后对梯度图像进行分割获得了期望的图像。仿真对比实验研究验证了该算法可较好地消除过分割现象,在工件内部缺陷图像识别中有更好的实时性与可用性。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智能融合算法对提高图像处理质量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智能融合算法 模糊数学形态学 梯度算子
下载PDF
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分年级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谭艳芳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94-96,共3页
就业率的高低作为评价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情况的评价标准,为帮助大学生就业,各高校把就业指导工作作为重点工作认真对待。在这种态势下,高职院校如何根据自身办学特色,针对各年级学生具体情况,强化职业生涯规划,建立... 就业率的高低作为评价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情况的评价标准,为帮助大学生就业,各高校把就业指导工作作为重点工作认真对待。在这种态势下,高职院校如何根据自身办学特色,针对各年级学生具体情况,强化职业生涯规划,建立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特色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使就业指导工作更符合学生成长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复杂不确定性过程中基于智能的多模态控制策略(英文) 被引量:1
16
作者 肖前军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9-123,共5页
数学模型难以描述复杂不确定性的过程。为了避免复杂不确定性过程控制中用数学范式建模与控制的困境,探索了一种基于无模型的智能控制策略。基于分解协调原理,对过程控制的难点进行了剖析,总结了底层复杂不确定性过程的控制论特征,研究... 数学模型难以描述复杂不确定性的过程。为了避免复杂不确定性过程控制中用数学范式建模与控制的困境,探索了一种基于无模型的智能控制策略。基于分解协调原理,对过程控制的难点进行了剖析,总结了底层复杂不确定性过程的控制论特征,研究了面向独立子过程的无模型多模态智能控制策略,并构造了一种多模态控制算法。实验仿真的响应曲线表明:基于仿人智能控制的多模态控制策略能获得预期的良好控制品质。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多模态控制策略是合理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 复杂过程 智能控制策略 多模态控制
下载PDF
活性污泥方法中曝气过程控制的仿人智能策略
17
作者 肖前军 黄戎 《自动化仪表》 CAS 2015年第4期68-71,74,共5页
曝气是污水生化处理的最重要环节,针对污水组份不确定性导致的控制难题,探讨了曝气过程控制的仿人智能策略。剖析了被控过程的控制难点,论述了曝气过程的控制论特性,对控制策略作了对比研究,构造了基于仿人智能的工程控制算法。以具有... 曝气是污水生化处理的最重要环节,针对污水组份不确定性导致的控制难题,探讨了曝气过程控制的仿人智能策略。剖析了被控过程的控制难点,论述了曝气过程的控制论特性,对控制策略作了对比研究,构造了基于仿人智能的工程控制算法。以具有滞后的惯性过程模型为例,仿真相应的对比研究验证了仿人智能策略在上升时间、调整时间、是否超调与稳态控制精度等方面的良好控制品质。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仿人智能控制策略是可行与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法 曝气过程控制 仿人智能策略 生物降解 水质净化 生化反应
下载PDF
基于仿人智能融合控制算法的鲁棒性仿真研究(英文)
18
作者 朱顺兰 黄蕙 张四平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9-114,共6页
为了克服控制算法因鲁棒性差难以实现对不确定性复杂关联系统控制的缺陷,探讨了仿人智能融合控制算法的鲁棒性。讨论了传统控制面临的挑战,粗略地分析了不确定性复杂关联系统的控制论特性,研究了系统的仿人智能融合控制策略,针对具体对... 为了克服控制算法因鲁棒性差难以实现对不确定性复杂关联系统控制的缺陷,探讨了仿人智能融合控制算法的鲁棒性。讨论了传统控制面临的挑战,粗略地分析了不确定性复杂关联系统的控制论特性,研究了系统的仿人智能融合控制策略,针对具体对象构造了相应的控制算法。以二阶时滞对象控制为例,分别采用PID与仿人智能融合控制算法进行了仿真对比研究,实验的系统响应曲线验证了该算法具有良好动静态控制品质与鲁棒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融合控制算法是可行与合理的,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关联系统 不确定性 融合控制策略 仿人智能控制 鲁棒性
下载PDF
论电气自动化施工组织设计
19
作者 杨乐 《明日风尚》 2018年第5期58-58,共1页
电气自动化施工是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做好电气自动化工程施工技术工作能够保证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和可靠性。本文分析了电气自动化的现状,针对电气自动化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 电气自动化 施工 组织 技术 设计
原文传递
CDIO工程模式在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20
作者 周北明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4年第20期287-287,共1页
为了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满足城市轨道相关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本文积极探讨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高职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中的应用。本文介绍了以CDIO工程教育模式为中心理念,从培养方案,课... 为了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满足城市轨道相关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本文积极探讨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高职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中的应用。本文介绍了以CDIO工程教育模式为中心理念,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评估体系等方面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IO 城市轨道交通 培养方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