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新工科的人工智能教学科研复合型实验室体系建设 被引量:22
1
作者 梁华 杨光祥 +2 位作者 胡健 刘小明 朱超平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66-269,共4页
对我国新工科背景下人工智能方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对跨界复合型实验室体系建设进行探讨,提出以提升人才综合能力和提高实验室资源共享效率为目标,以人工智能方向实验室为载体,探索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教学科研复合型实验室建设方案... 对我国新工科背景下人工智能方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对跨界复合型实验室体系建设进行探讨,提出以提升人才综合能力和提高实验室资源共享效率为目标,以人工智能方向实验室为载体,探索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教学科研复合型实验室建设方案、人才培养体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新工科 复合型 实验室建设
下载PDF
依托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构筑电子信息类工程人才实践创新平台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光祥 胡健 +1 位作者 朱超平 彭燕妮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28,共4页
工程人才的能力提升和培养质量一直是社会所高度关注的问题。通过对工程人才培养进行分析,以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为对象,采用调查研究、实证分析、试验试点等方法,并依托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专项资金项目,构筑了电子信息类专业工程人才... 工程人才的能力提升和培养质量一直是社会所高度关注的问题。通过对工程人才培养进行分析,以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为对象,采用调查研究、实证分析、试验试点等方法,并依托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专项资金项目,构筑了电子信息类专业工程人才的实践创新平台。通过以课程体系为依据、学科竞赛为载体、科教融合为手段,研究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专业知识工程技术人才的方法,构建了电子信息类专业工程人才的培养架构并进行试点,为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人才 实践创新平台 共建项目 电子信息
下载PDF
结合商业模式探索物联网控制技术课程创新的改革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屈盈飞 严胡勇 李明 《计算机时代》 2021年第4期85-88,共4页
物联网控制技术是物联网系统高效应用的核心技术,商业模式是物联网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将物联网控制技术和商业模式相结合,有望拓展物联网的创新空间,促进教育和相关产业发展。本文从商业模式与物联网控制技术... 物联网控制技术是物联网系统高效应用的核心技术,商业模式是物联网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将物联网控制技术和商业模式相结合,有望拓展物联网的创新空间,促进教育和相关产业发展。本文从商业模式与物联网控制技术结合的视角,探讨物联网控制技术课程在理论内容、实验教学、实训方案等方面的改革策略,以提高学生创新和综合应用能力,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控制技术 商业模式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基于HOG的目标分类特征深度学习模型 被引量:6
4
作者 何希平 张琼华 刘波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6-180,187,共6页
为提高低配置计算环境中的视觉目标实时在线分类特征提取的时效性和分类准确率,提出一种新的目标分类特征深度学习模型。根据高时效性要求,选用分类器模型离线深度学习的策略,以节约在线训练时间。针对网络深度受限和高识别率要求,提取... 为提高低配置计算环境中的视觉目标实时在线分类特征提取的时效性和分类准确率,提出一种新的目标分类特征深度学习模型。根据高时效性要求,选用分类器模型离线深度学习的策略,以节约在线训练时间。针对网络深度受限和高识别率要求,提取图像的局部方向梯度直方图(HOG)特征,构建稀疏自编码器栈对HOG特征进行深层次编码,设计Softmax多分类器对所抽取的特征进行分类。在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学习过程中,引入最小化各层结构风险和微调全网参数的二阶段最优化策略。利用场景图像库Caltech101和手写数字库MNIST的训练样本与测试样本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局部特征提取方面的时效优于单层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分类准确率高于CNN、栈式自编码器等对比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目标分类 方向梯度直方图特征 栈式自编码器 深度学习
下载PDF
信号的SVD重建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何希平 杨劲 刘波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62-966,971,共6页
以大数据低秩逼近与噪声消除问题为背景,针对信号近似表示与重建需要,提出信号在奇异值分解(SVD)基础上的低秩逼近线性模型。为使模型能够处理一维信号,从结构相似的角度出发引入3种结构矩阵构建模型,分析各自的结构特点;讨论信号SVD重... 以大数据低秩逼近与噪声消除问题为背景,针对信号近似表示与重建需要,提出信号在奇异值分解(SVD)基础上的低秩逼近线性模型。为使模型能够处理一维信号,从结构相似的角度出发引入3种结构矩阵构建模型,分析各自的结构特点;讨论信号SVD重建的通用算法及信号去噪声应用方法。进行SVD阈值去噪声及低秩逼近与小波阈值收缩去噪声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模型在直观效果和均方误差、信噪比等统计特征方面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值分解 信号重建 模型 相似度 均方误差 信噪比
下载PDF
幂函数拟合研究LED圆形阵列光斑的发散特性 被引量:8
6
作者 刘启能 代洪霞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76-1382,共7页
利用LED照度公式推导出LED圆形阵列的光斑半径和发散角公式,建立了研究LED圆形阵列光斑发散特性的数值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拟合方法得出了LED圆形阵列的光斑半径和发散角随m值、随目标距离、随阵列半径变化的幂函数公式,这些幂函... 利用LED照度公式推导出LED圆形阵列的光斑半径和发散角公式,建立了研究LED圆形阵列光斑发散特性的数值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拟合方法得出了LED圆形阵列的光斑半径和发散角随m值、随目标距离、随阵列半径变化的幂函数公式,这些幂函数拟合公式能够很好地与数值计算结果吻合。利用这些公式能够十分方便地对LED圆形阵列的光斑发散特性进行解析研究,为研究LED圆形阵列的光斑发散特性建立了一种新方法,弥补了数值计算方法不能对LED圆形阵列的光斑发散特性进行解析研究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二极管 圆形阵列 发散特性 拟合方法 幂函数
下载PDF
大型LED矩形阵列光斑照度的均匀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启能 刘沁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99-705,共7页
应用LED芯片的照度公式以及大型LED矩形阵列照度分布的对称性,建立了研究大型LED矩形阵列照度均匀度的物理模型,推导出计算大型LED矩形阵列照度均匀度的公式。利用该公式研究了大型LED矩形阵列照度均匀度随目标距离、长宽比以及m值的变... 应用LED芯片的照度公式以及大型LED矩形阵列照度分布的对称性,建立了研究大型LED矩形阵列照度均匀度的物理模型,推导出计算大型LED矩形阵列照度均匀度的公式。利用该公式研究了大型LED矩形阵列照度均匀度随目标距离、长宽比以及m值的变化规律。得出:照度均匀度随目标距离的增加而非线性地减小;照度均匀度随长宽比的增加而非线性地增大;照度均匀度随m值的增加而近似成线性地增大。这些规律为提高大型LED矩形阵列的照度均匀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大型LED矩形阵列的照度均匀性设计提供了研究方向和计算方法。弥补了之前研究LED阵列照度均匀性方法上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二极管 矩形阵列 光斑半径 均匀度
下载PDF
金属-光子晶体-金属结构中偏振光Tamm态的吸收特性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启能 代洪霞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5-209,共5页
为了研究银-光子晶体-银结构中两种偏振光Tamm态的吸收性质,采用银介电常数的Drude-Lorentz色散模型和特征矩阵法,研究了吸收率随入射角、随周期数以及随银层厚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银-光子晶体-银结构中两种偏振光都会出现两个光... 为了研究银-光子晶体-银结构中两种偏振光Tamm态的吸收性质,采用银介电常数的Drude-Lorentz色散模型和特征矩阵法,研究了吸收率随入射角、随周期数以及随银层厚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银-光子晶体-银结构中两种偏振光都会出现两个光学Tamm态(OTS),即OTS_1和OTS_2。两种偏振光的OTS_1和OTS_2的吸收峰值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逐渐增大,随着周期数的增大而缓慢增大,随着银层厚度的增大而明显增大。这些结论丰富了对银-光子晶体-银结构中两种偏振光Tamm态的吸收特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光子晶体 光学Tamm态 Drude-Lorentz模型 偏振光 吸收
下载PDF
异构传感器网络中基于差分进化的调度算法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明 胡江平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0-75,共6页
为提高异构有向传感器网络的节点调度效率,基于学习自动机提出一种参数自适应的差分进化算法。将节点调度问题转化为集合覆盖问题,利用学习自动机与环境的交互实现差分算法控制参数的自适应选择,同时采用自适应的变异策略增强算法解决... 为提高异构有向传感器网络的节点调度效率,基于学习自动机提出一种参数自适应的差分进化算法。将节点调度问题转化为集合覆盖问题,利用学习自动机与环境的交互实现差分算法控制参数的自适应选择,同时采用自适应的变异策略增强算法解决集合覆盖问题时的寻优能力。仿真结果表明,相比原始差分进化算法,该算法拓展了参数自适应性,优化能力更强,并且能够延长异构有向传感器网络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自动机 差分进化算法 有向传感器网络 节点调度 异构网络
下载PDF
基于学习自动机的异构有向传感器节点调度算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明 胡江平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99-203,共5页
现有有向传感器网络调度算法多数只面向同构传感器节点,而未考虑节点异构性对算法性能的影响。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学习自动机的异构有向节点调度算法。将节点调度问题转化为集合覆盖问题后,利用学习自动机的特性自适应地更新所选取感知... 现有有向传感器网络调度算法多数只面向同构传感器节点,而未考虑节点异构性对算法性能的影响。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学习自动机的异构有向节点调度算法。将节点调度问题转化为集合覆盖问题后,利用学习自动机的特性自适应地更新所选取感知方向的概率,从而构建多个满足条件的节点覆盖集合。仿真结果表明,与贪婪算法相比,该算法能有效减少能量消耗并延长网络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向传感器网络 节点异构性 节点调度 学习自动机 贪婪算法
下载PDF
金属材料对M-PC-M结构中光学Tamm态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启能 刘沁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94-1000,共7页
为了研究金属材料对金属-光子晶体-金属结构中的Tamm态的影响,采用DrudeLorentz色散模型研究了金和银复折射率的特性,得出了复折射率的实部和虚部随波长的变化规律。并对Au-PC-Au和Ag-PC-Ag中的光学Tamm态随金属厚度、入射角、周期数的... 为了研究金属材料对金属-光子晶体-金属结构中的Tamm态的影响,采用DrudeLorentz色散模型研究了金和银复折射率的特性,得出了复折射率的实部和虚部随波长的变化规律。并对Au-PC-Au和Ag-PC-Ag中的光学Tamm态随金属厚度、入射角、周期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在Au-PC-Au和Ag-PC-Ag中都会出现两个光学Tamm态,即OTS1和OTS2。Au-PC-Au和Ag-PC-Ag中光学Tamm态的中心波长和透射峰值随金属厚度、入射角、周期数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但Ag-PC-Ag中光学Tamm态的透射峰值明显大于Au-PC-Au中光学Tamm态的透射峰值,Ag-PC-Ag中OTS1和OTS2的分离程度明显大于Au-PC-Au中OTS1和OTS2的分离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 光学Tamm态 Drude-Lorentz模型 金属
下载PDF
金属介电常数的色散模型对光学Tamm态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蒋和伦 刘启能 《计算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7-553,共7页
比较银介电常数三种色散模型对光学Tamm态的影响,根据三种色散模型的复折射率随波长的变化研究银-光子晶体-银结构TE波和TM波的光学Tamm态随入射角、银层厚度及周期数的变化.得出:三种色散模型下银-光子晶体-银结构中都会出现两个光学T... 比较银介电常数三种色散模型对光学Tamm态的影响,根据三种色散模型的复折射率随波长的变化研究银-光子晶体-银结构TE波和TM波的光学Tamm态随入射角、银层厚度及周期数的变化.得出:三种色散模型下银-光子晶体-银结构中都会出现两个光学Tamm态(OTS1和OTS2).三种色散模型下的光学Tamm态的波长随入射角、银层厚度及周期数的变化规律一致.但是光学Tamm态的透射峰值随入射角、银层厚度及周期数的变化规律不一致.Drude-Lorentz模型和Lorentz模型能够描述银的特征,而Drude模型不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 光学Tamm态 Drude-Lorentz模型 Lorentz模型 Drude模型
下载PDF
Drude-Lorentz色散模型研究光学Tamm态的性质 被引量:2
13
作者 蒋和伦 刘启能 《半导体光电》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8-222,共5页
为了获得光学Tamm态(OTS)的特性,建立了一种银-光子晶体-银结构,并利用银的Drude-Lorentz色散模型和特征矩阵法研究了该结构中OTS的波长特性和吸收特性。结果表明,在该结构中存在两个OTS,分别称为OTS_1和OTS_2。OTS_1和OTS_2的中心波长... 为了获得光学Tamm态(OTS)的特性,建立了一种银-光子晶体-银结构,并利用银的Drude-Lorentz色散模型和特征矩阵法研究了该结构中OTS的波长特性和吸收特性。结果表明,在该结构中存在两个OTS,分别称为OTS_1和OTS_2。OTS_1和OTS_2的中心波长随入射角的增加向短波方向移动,OTS_1和OTS_2的中心波长间距随着入射角的增加而减小。OTS_1和OTS_2中心波长随银层厚度的增加向短波方向移动,OTS_1和OTS_2的波长宽度都随银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小。OTS_1和OTS_2都具有较大的吸收率,OTS_1和OTS_2的吸收率随银层厚度有着相似的变化规律。这些特性的获得加深了对银-光子晶体-银结构中光学Tamm态特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 光学Tamm态 Drude-Lorentz模型 特征矩阵
原文传递
异构有向传感器网络两阶段动态覆盖算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明 胡江平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9-104,共6页
针对异构有向传感器网络部署过程中覆盖冗余和能耗过高的问题,基于混合移动策略提出一种两阶段动态覆盖算法。采用逐步求精的方式调整节点的感知方向,以减少覆盖冗余,在此基础上检测覆盖空洞,利用改进的差分算法将冗余节点移动至优化位... 针对异构有向传感器网络部署过程中覆盖冗余和能耗过高的问题,基于混合移动策略提出一种两阶段动态覆盖算法。采用逐步求精的方式调整节点的感知方向,以减少覆盖冗余,在此基础上检测覆盖空洞,利用改进的差分算法将冗余节点移动至优化位置,从而修复覆盖空洞。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提高网络覆盖率,降低能量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向传感器网络 动态覆盖 异构 虚拟力 差分进化算法
下载PDF
互穿网络结构导电高分子复合固态电解质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陆胜 张翠玲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164-9168,共5页
采用聚四氟乙烯(PTEF)溶液对已形成钽氧化膜(Ta2O5)的Ta多孔体阳极表面进行预处理,在钽阳极微孔内形成具有许多通孔的非导电性高分子互穿网络结构,然后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在互穿网络结构的通孔中原位聚合聚3,4-亚乙基二氧噻吩(PEDT)导... 采用聚四氟乙烯(PTEF)溶液对已形成钽氧化膜(Ta2O5)的Ta多孔体阳极表面进行预处理,在钽阳极微孔内形成具有许多通孔的非导电性高分子互穿网络结构,然后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在互穿网络结构的通孔中原位聚合聚3,4-亚乙基二氧噻吩(PEDT)导电高分子聚合物,从而在Ta阳极体表面形成导电性高分子复合柔性固态电解质层。实验结果表明,采用20%体积浓度的PTEF水性分散液,原位聚合PEDT可以在钽阳极表面形成高机械强度的复合固态电解质层,用其制作的钽电解电容器,平均漏电流<15μA,产品的平均等效串联电阻(ESR)值<50m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高分子 互穿网络 复合固态电解质 电解电容器
下载PDF
混合推荐点餐模型的优化实现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艺 李宝琳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2期29-36,共8页
针对我国传统中餐点餐服务中欠缺针对性点餐推荐以及菜品推荐覆盖面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关联规则结合基于菜品属性的推荐算法的混合推荐点餐模型。通过历史关联菜品组合和菜品的关键属性计算菜品关联度与相似度;然后,根据得到的菜品综... 针对我国传统中餐点餐服务中欠缺针对性点餐推荐以及菜品推荐覆盖面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关联规则结合基于菜品属性的推荐算法的混合推荐点餐模型。通过历史关联菜品组合和菜品的关键属性计算菜品关联度与相似度;然后,根据得到的菜品综合评分生成推荐规则来优化传统的关联规则FPgrowth算法推荐;最后根据顾客已点菜品启发式地进行后续点餐推荐。采集了真实的中餐馆历史点餐数据对模型和算法进行了有效性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达到一定菜品推荐数量时,在菜品推荐准确度和覆盖率方面优于传统的单一关联规则推荐,适合较多顾客中餐聚餐的点餐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推荐点餐模型 关联规则 关联度 相似度 菜品属性
下载PDF
基于膜计算模型的数独游戏基本解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江赟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4期70-75,共6页
为了更好地求解数独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求解方法,利用一个具有抑制催化和膜溶解规则以及进化规则的优先级的膜系统来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对于一个数独问题,只要其所有部分解都至少包含一个具有唯一解的单元格,方法都是有效的;如果数独... 为了更好地求解数独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求解方法,利用一个具有抑制催化和膜溶解规则以及进化规则的优先级的膜系统来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对于一个数独问题,只要其所有部分解都至少包含一个具有唯一解的单元格,方法都是有效的;如果数独问题可以利用此策略求解,则膜系统在计算的最后一步将问题的解编码并返回物质YES,否则,膜系统可以检测出数独问题不符合上述特征,返回物质NO,计算停止;方法求解策略与人类求解数独问题的思考过程非常类似,并且给出的是数独问题的统一解,即与数独问题的维度和提示数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计算 数独游戏 细胞膜系统
下载PDF
基于聚类数的评分矩阵恢复算法
18
作者 刘波 何希平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6-11,47,共7页
评分矩阵(rating matrix)的特点是高维、稀疏、低秩,对其研究的主要方法是低秩矩阵恢复。对这些算法而言,不同评分矩阵的秩,会得到不同的恢复精度。但目前没有理论来研究评分矩阵秩的估计,从而影响了这些算法的应用。从理论上分析了用... 评分矩阵(rating matrix)的特点是高维、稀疏、低秩,对其研究的主要方法是低秩矩阵恢复。对这些算法而言,不同评分矩阵的秩,会得到不同的恢复精度。但目前没有理论来研究评分矩阵秩的估计,从而影响了这些算法的应用。从理论上分析了用户聚类数与评分矩阵秩的关系,给出用户聚类数的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聚类数的秩1矩阵恢复(Clusters Number Rank-1 Matrix Completion,CN-R1MC)算法来恢复评分矩阵。通过在多个推荐系统数据集上的实验证明:用户聚类数能较好地近似评分矩阵的秩,这对提高评分矩阵的恢复精度有重要的作用。所提出的算法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分矩阵 低秩矩阵恢复 秩1矩阵 用户聚类数 奇异值分解
下载PDF
一种研究M-PC-M结构中光学Tamm态的新方法
19
作者 刘启能 刘沁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41-1247,共7页
为了建立一种研究M-PC-M结构中光学Tamm态的新方法,建立了M-PC-M结构的谐振腔模型,利用光的干涉原理推导出光通过M-PC-M结构的透射率公式,将这一公式称为M-PC-M结构中光学Tamm态的干涉理论。将干涉理论和特征矩阵法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 为了建立一种研究M-PC-M结构中光学Tamm态的新方法,建立了M-PC-M结构的谐振腔模型,利用光的干涉原理推导出光通过M-PC-M结构的透射率公式,将这一公式称为M-PC-M结构中光学Tamm态的干涉理论。将干涉理论和特征矩阵法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干涉理论不仅能够解决特征矩阵法所能解决的全部问题,并且能够弥补了特征矩阵法的不足。因此,涉理论是一种比特征矩阵法更优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 光学Tamm态 干涉理论 特征矩阵法
下载PDF
基于栈式自编码器模型的汇率时间序列预测 被引量:10
20
作者 寇茜茜 何希平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7年第3期218-221,247,共5页
针对目前具有非线性特征的金融时间序列浅层模型预测精度有限的问题,提出一种由底层的栈式自编码器和顶层的回归神经元组成的栈式自编码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首先利用自编码器的无监督学习机制对时间序列进行特征识别与学习,逐层贪婪学习... 针对目前具有非线性特征的金融时间序列浅层模型预测精度有限的问题,提出一种由底层的栈式自编码器和顶层的回归神经元组成的栈式自编码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首先利用自编码器的无监督学习机制对时间序列进行特征识别与学习,逐层贪婪学习神经网络各层,之后将栈式自编码器扩展为有监督机制的SAEP模型,将SAE学习到的参数用于初始化神经网络,最后利用有监督学习对权值进行微调。实验设计利用汇率时间序列作为训练及测试样本,与目前较成熟的方法进行对比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模型在汇率时序预测应用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 预测 深度学习 栈式自编码器 特征学习 深度神经网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