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叶青木黑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杀菌剂田间防效
1
作者 刘露 何文鑫 +3 位作者 周露 尹福强 刘铭 汪东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3-388,共6页
【目的】旨在弄清花叶青木黑斑病病原,并初步筛选田间防治药剂。【方法】采用Koch's法则鉴定该病致病菌,结合形态学及分子系统发育分析鉴定病原种类,再对该病害进行田间防效试验以筛选出合适的药剂。【结果】从重庆市万州区采集黑... 【目的】旨在弄清花叶青木黑斑病病原,并初步筛选田间防治药剂。【方法】采用Koch's法则鉴定该病致病菌,结合形态学及分子系统发育分析鉴定病原种类,再对该病害进行田间防效试验以筛选出合适的药剂。【结果】从重庆市万州区采集黑斑病发生明显的花叶青木病叶,通过分离培养获得培养形态一致的18株病原菌,通过致病性测定确定其均为致病菌。选取致病性较强菌株HY-7,通过对其进行形态学和基于DNA的核糖体转录间隔区序列(rDNA-ITS)、几丁质合成酶基(CHS-1)、肌动蛋白基因(ACT)和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GAPDH)的多基因联合分析,确定引起花叶青木黑斑病的病原菌为博宁炭疽(Colletotrichum boninense)。利用田间植株喷雾法评价5种药剂对花叶青木黑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种药剂均对花叶青木黑斑病有防治作用,其中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花叶青木黑斑病的防治效果最好,2次施药后田间防效均高于90.00%;46%氢氧化铜水粉散粒剂,45%咪鲜胺微乳剂的防治效果低于多菌灵,但整体防效高于50%;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虽第1次施药后效果略差,仅47.85%,但第2次施药后防效显著提升至76.40%。【结论】首次在重庆市发现花叶青木出现黑斑病,且发生较为严重。经鉴定,花叶青木黑斑病致病菌为博宁炭疽(Colletotrichum boninense),田间防治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6%氢氧化铜水粉散粒剂及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叶青木 分离鉴定 博宁炭疽 多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