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照研究软通道微创与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被引量:9
1
作者 薛维 张书琼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07-1308,共2页
目的:评价软通道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内血肿疗效。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2例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采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软通道微创早期引流。2组在入院时和入院后7d行(格拉... 目的:评价软通道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内血肿疗效。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2例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采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软通道微创早期引流。2组在入院时和入院后7d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入院时和入院后14d及30d行(斯勘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SSS)评分。结果:治疗组手术后SSS评分14d(t=5.79,P<0.01)及30d(t=6.84,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照研究发现,软通道微创治疗能够明确改善高血压脑内血肿患者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软通道微创 斯勘的纳维亚卒中量表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枢神经系统局灶性病变1例
2
作者 刘勇 张书琼 陈胜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477-2477,共1页
患者女,38岁,农民,已婚,因"双下肢麻木无力8h"于2011年5月3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8h起床时感双下肢麻木无力、麻木感逐渐上升至胸前区,伴大小便潴留、呼吸急促、颈部胀痛。入我院前未予以诊治。既往有脱发、四肢大小关节间断疼痛史。入... 患者女,38岁,农民,已婚,因"双下肢麻木无力8h"于2011年5月3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8h起床时感双下肢麻木无力、麻木感逐渐上升至胸前区,伴大小便潴留、呼吸急促、颈部胀痛。入我院前未予以诊治。既往有脱发、四肢大小关节间断疼痛史。入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枢神经系统 局灶性病变 双下肢麻木无力 呼吸急促 胸前区 麻木感 大小便
下载PDF
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患者血清S1P、HC-Ⅱ水平与血管活性物质、细胞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966-968,972,共4页
目的:探讨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患者血清S1P、HC-Ⅱ水平与血管活性物质、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收集在本院接受脑血管支架植入术且出现再狭窄的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复查的健康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患者40例作为对... 目的:探讨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患者血清S1P、HC-Ⅱ水平与血管活性物质、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收集在本院接受脑血管支架植入术且出现再狭窄的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复查的健康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1P、HC-Ⅱ水平及血管活性物质、炎症因子含量。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血清S1P、HC-Ⅱ水平与血管活性物质、炎症因子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S1P、HC-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中血管活性物质ET、AngⅡ、TXB2含量高于对照组,NO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hs-CRP、IL-1、IL-6、IL-8、IL-11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患者血清S1P、HC-Ⅱ水平与血管活性物质、炎症因子含量存在直接相关关系。结论: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患者血清S1P、HC-Ⅱ水平降低,是导致脑血管功能异常、全身炎症反应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支架植入术 1-磷酸鞘氨醇 肝素辅因子Ⅱ 血管活性物质
下载PDF
WTF-Ⅰ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辅助定位器治疗高血压脑内血肿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薛维 万州 张清忠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23-623,共1页
关键词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高血压脑内血肿 治疗方式 定位器 Ⅰ型 微创穿刺治疗 NIHSS 临床比较
下载PDF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胜利 陈永平 +4 位作者 张丽娜 周杰 邓榕 李莉 陈康宁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11-215,共5页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严重的、发病率较低的脑血管病,成人发病率为3~4/100万,女性约占75%,主要与妊娠、产褥及口服避孕药物有关。此外,常见的危险因素有凝血功能异常、感染、肿...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严重的、发病率较低的脑血管病,成人发病率为3~4/100万,女性约占75%,主要与妊娠、产褥及口服避孕药物有关。此外,常见的危险因素有凝血功能异常、感染、肿瘤、血液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等。临床上患者常常合并多种因素,但仍有15%~20%的患者病因不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血栓形成 颅内 抗凝治疗 血管内治疗 机械碎栓术
下载PDF
微创软通道穿刺与立体定向硬通道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薛维 张书琼 +1 位作者 张杰 古美颖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22期45-47,共3页
目的为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软通道组和硬通道组。两组中按血肿大小又分别分为小量组(25~40ml)和大量组(41~60ml)。两组均于早期行血肿清除,硬通道组在WT... 目的为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软通道组和硬通道组。两组中按血肿大小又分别分为小量组(25~40ml)和大量组(41~60ml)。两组均于早期行血肿清除,硬通道组在WTF-1型定向仪导引下行穿刺清除血肿。四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2周分别行Glasgow Coma Scale(GCS)量表评分;治疗前和治疗后14d分别行Scandinavian(SSS)卒中评分量表评分;治疗后3个月行改良Rankin Scale(MRS)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手术后GCS评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硬通道小量组与软通道小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硬通道小量组优于软通道小量组。结论通过评价,在小血肿组,应用WTF-1型定向仪硬通道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出血 软通道 硬通道 WTF-1型定向仪
下载PDF
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价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干预的疗效 被引量:17
7
作者 薛维 张书琼 向莲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5期5222-5223,共2页
目的: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不同康复干预时机对脑出血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重庆市万州区三峡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脑出血患者86例,均为首次发病,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 目的: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不同康复干预时机对脑出血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重庆市万州区三峡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脑出血患者86例,均为首次发病,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并经临床表现、腰椎穿刺和头颅CT等检查证实,经常规治疗后,无继续出血,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3例。早期康复组在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在发病48h内开始接受正规康复治疗,1次/d,20~60min/次;对照组在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在发病15d后开始接受正规康复治疗,1次/d,20~60min/次,两组在发病后30d及3个月时用NIHSS,MMSE评分。结果:两组患者NIHSS,MMSE评分皆有改善,30d时,早期康复组NIHSS,MMSE评分为(10.22±6.32),(19.44±6.12)分,优于对照组(12.87±5.21),(16.83±5.78)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21,5.43,P<0.01)。3个月时早期康复组各项评分和临床恢复情况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NIHSS,MMSE的评价,更为全面客观地证实脑出血患者经早期康复治疗后,运动及认知功能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 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脑出血 早期康复干预 运动功能 认知功能
下载PDF
阿米替林治疗伴有抑郁的偏头痛患者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1
8
作者 袁冬莉 谭忠宜 +2 位作者 李王文 冉丽 李琴 《世界复合医学》 2017年第4期74-76,共3页
目的在重庆市3家医院研究阿米替林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方法该研究从2014年9月—2016年12月在重庆3家医院中筛选了72例伴有抑郁的偏头痛患者,使用阿米替林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疼痛次数,抑郁量表,脑电图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在重庆市3家医院研究阿米替林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方法该研究从2014年9月—2016年12月在重庆3家医院中筛选了72例伴有抑郁的偏头痛患者,使用阿米替林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疼痛次数,抑郁量表,脑电图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68例患者完成了临床实验。经过阿米替林的治疗,患者的疼痛评分从(6±2.4)分,变为(2±1.5)分,(P<0.05),患者的疼痛次数从(8±3.5)次/月变为(3±2.1)次/月(P<0.05),有12例患者的抑郁症状完全缓解(P<0.05)。治疗前68例患者有30例患者(44.1%)出现脑电图的变化,治疗后有29例患者(42.6%)出现脑电图的变化。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脑电图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阿米替林25mg/d连续使用3月可以有效的治疗偏头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米替林 偏头痛 抑郁
下载PDF
以头痛为首发表现的颈髓血管动静瘘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胜利 周杰 +1 位作者 张书琼 谭明贤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6期1686-1686,共1页
关键词 硬脊膜动静脉瘘 首发表现 髓血管 头痛 静脉回流受阻 SDAVF 继发性坏死 不可逆损害
下载PDF
WTF-Ⅰ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辅助定位器治疗高血压脑内血肿的作用
10
作者 薛维 万州 张清忠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8-618,共1页
关键词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高血压脑内血肿 治疗方式 定位器 Ⅰ型 微创穿刺治疗 NIHSS 临床工作
下载PDF
结核性脑膜炎的中医疗法及脑脊液细胞变化在诊治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杰 《环球中医药》 CAS 2014年第S1期104-104,共1页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细胞变化在诊治中的意义。方法选择脑膜炎患者50例,根据感染源不同分为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分别抽取脑脊液进行细胞学检查,比较结果的差异。结果结核性脑膜炎嗜中性粒细胞高于病毒性脑膜炎(P<0....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细胞变化在诊治中的意义。方法选择脑膜炎患者50例,根据感染源不同分为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分别抽取脑脊液进行细胞学检查,比较结果的差异。结果结核性脑膜炎嗜中性粒细胞高于病毒性脑膜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可以早期鉴别结核性脑膜炎,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细胞
下载PDF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1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杰 李莉 张书琼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55-355,共1页
关键词 脑静脉窦血栓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对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薛维 李莉 《中国民康医学》 2010年第6期644-644,704,共2页
目的:评估丹红注射液对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方法将86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7例予常规治疗,观察组4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疗程50天,比较治疗前后颈动脉IMT、斑块总积分及... 目的:评估丹红注射液对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方法将86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7例予常规治疗,观察组4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疗程50天,比较治疗前后颈动脉IMT、斑块总积分及安全性指标。结果:丹红注射液具有明显减小颈动脉IMT、斑块总积分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临床使用中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丹红注射液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65例面肌痉挛的疗效观察
14
作者 谭明贤 张才英 张书琼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16-317,共2页
目的探讨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65例面肌痉挛患者进行面肌多点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对治疗前后的病情分级进行比较,并随访12-36周。结果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无全身反应,局部不良... 目的探讨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65例面肌痉挛患者进行面肌多点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对治疗前后的病情分级进行比较,并随访12-36周。结果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无全身反应,局部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微短暂上睑下垂、鼻唇沟变浅、患侧眼流泪;6个月复发率为80%,药效作用时间平均为20周;重复注射仍然有效。结论局部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是治疗面肌痉挛的一种有效手段,方法简便、易行,不良反应轻微,可作为治疗面肌痉挛的首选药物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毒毒素 面肌痉挛 疗效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H-FABP、CD62P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21
15
作者 吴芳 刘悦 蔡志友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8年第2期142-145,149,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CD62P)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3组,每组各60例,以同期体检健康者6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CD62P)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3组,每组各60例,以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评定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神经功能缺损指标(NES、S100B)及H-FABP、CD26P水平,分析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H-FABP、CD26P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重度组与中度组NIHSS评分、NES及S100B水平均高于急性脑梗死轻度组,而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0.01);急性脑梗死组血清H-FABP、CD26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急性脑梗死重度组与中度组高于急性脑梗死轻度组,而中度组血清H-FABP、CD26P水平高于轻度组(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FABP、CD26P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H-FABP、CD26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推测临床可参照血清H-FABP、CD26P水平来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原文传递
硫胺缺乏与选择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及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光燕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2003年第1期92-94,共3页
硫胺缺乏症目前在临床上并不罕见,多种原因可导致硫胺缺乏。硫胺缺乏症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具有明显的选择性。近来的研究显示,α-酮戊二酸脱氢酶活性下降产生的能量代谢障碍、乳酸及丙酮酸积聚导致的酸中毒、NMDA受体介导的兴奋毒... 硫胺缺乏症目前在临床上并不罕见,多种原因可导致硫胺缺乏。硫胺缺乏症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具有明显的选择性。近来的研究显示,α-酮戊二酸脱氢酶活性下降产生的能量代谢障碍、乳酸及丙酮酸积聚导致的酸中毒、NMDA受体介导的兴奋毒性、小胶质细胞的早期激活、氧自由基介导的氧化损伤以及因Jnkl活性丧失诱导的程序化细胞死亡均可能参与了硫胺缺乏导致的选择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胺缺乏症 中枢神经系统 病因 病理机制
原文传递
不同量表评估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精神行为和认知功能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4
17
作者 吴芳 江霞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8期35-39,共5页
【目的】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在不同量表中的表现,探讨其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38例AD患者纳入AD组,153例VD患者纳入VD组,采用简易精神状... 【目的】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在不同量表中的表现,探讨其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38例AD患者纳入AD组,153例VD患者纳入VD组,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以及世卫组织-加利福尼亚大学听觉词语学习测验(WHO-UCLA AVLT)对所有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同时通过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分量表(BEHAVE-AD)对所有患者近1个月的常见的痴呆的精神症状行为进行评价。【结果】根据MMSE量表评价,AD组患者的记忆力、语言能力评分显著低于VD组,注意力和计算力评分显著高于V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定向力、空间感以及MMSE量表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oCA量表中,AD组患者的执行能力、视结构技能的评分显著高于VD组,但记忆、注意与集中以及MoCA总评分均显著低于VD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WHO-UCLA AVLT评分看,AD组患者的长时记忆和延时记忆均显著低于V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BEHAVE-AD量表,AD组患者的情感障碍评分显著低于VD组,而行为紊乱和攻击行为评分均显著高于VD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VD两种疾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伤,同时有不同的精神行为症状,其中AD患者的损伤更多见于认知功能和记忆能力,行为紊乱、攻击行为的精神症状更常见,VD患者则以情感障碍损伤更为常见。因此,通过认知功能、记忆和这些精神行为症状能够作为鉴别两种疾病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性痴呆 认知功能 精神行为症状
原文传递
Solitaire AB型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前循环远端急性动脉 闭塞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7
18
作者 梁先菊 邓小玲 冯菁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7年第9期1231-1233,1259,共4页
目的 探讨Solitaire AB型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前循环远端急性动脉闭塞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18例前循环远端急性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所有患者均进行围术期护理,对患者术后的血管畅通程度进行分级,比较手术... 目的 探讨Solitaire AB型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前循环远端急性动脉闭塞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18例前循环远端急性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所有患者均进行围术期护理,对患者术后的血管畅通程度进行分级,比较手术前后的NIHSS评分,观察护理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观察患者的预后.结果 18例患者均得到了有效的血管再通,治疗成功率100%;患者手术前后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例患者均未出现下肢静脉血栓以及排泄系统并发症,其中5例患者出现脑出血,进行对应治疗后3例患者好转,2例患者因病情危重发生1例死亡,1例家属放弃治疗后出院;3例患者出现再灌注损伤,经过减压、抗凝等治疗后好转,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8.9%(16/18),预后良好.结论 采用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对前循环远端动脉急性阻塞患者的机械取栓治疗具有较大地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taireAB型支架 急性动脉闭塞 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