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蓄水对三峡库区重庆段长江干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8
1
作者 杨浩 曾波 +1 位作者 孙晓燕 吴忠兴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15-723,共9页
为了分析三峡库区长江干流重庆段因蓄水产生的三类不同水体(自然河流型、过渡型、类湖泊型)对浮游植物的影响,分别于不同季节和蓄水期对水体浮游植物进行了群落调查,结果显示各群落指标仍呈现亚热带河流型水库的季节变化趋势:春季绿藻... 为了分析三峡库区长江干流重庆段因蓄水产生的三类不同水体(自然河流型、过渡型、类湖泊型)对浮游植物的影响,分别于不同季节和蓄水期对水体浮游植物进行了群落调查,结果显示各群落指标仍呈现亚热带河流型水库的季节变化趋势:春季绿藻、隐藻占优势,夏季蓝藻所占比例增加,冬季硅藻占绝对优势,但不同类型水体对季节的响应程度不同:(1)2010年3月春季调查期间绿藻的优势种的优势度以及所占比例均呈现随水体类型改变逐渐增加趋势,并在类湖泊型水体中达到最大(优势度0.62、所占比例达67.8%),而夏秋季(9月蓄水前)蓝藻的优势种数、优势度、藻密度以及所占比例也存在同样的变化,2009年9月蓝藻所占比例由河流型水体的8.5%增加到类湖泊型水体的52.6%,到2010年9月类湖泊型水体蓝藻比例甚至达到63.8%。冬季蓄水期间(2010年1月),硅藻占绝对优势,但绿藻在类湖泊型水体中的比例要大于其他两类型水体。(2)Shannon-Wiener指数平均值为2.43,总体呈现出河流型水体>过渡型水体>类湖泊型水体,类湖泊型水体多样性指数夏秋季>冬季>春季,而自然河流型和过渡型水体冬季多样性指数低于其他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重庆段 蓄水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的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 被引量:29
2
作者 马骏 马朋 +2 位作者 李昌晓 彭月 魏虹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26,共10页
基于土地利用数据,采用Costanza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结合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对1986—2010年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25年来,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先降... 基于土地利用数据,采用Costanza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结合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对1986—2010年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25年来,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先降后增的V字型趋势,1986年为953亿元,1995年下降至948亿元,2000年持续下降至943亿元,2010年大幅增加至整个研究时段的最高值968亿元,其中林地是研究区内生态服务价值最高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格局大致以巫溪至江津一线为界,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研究时段内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重心随时间总体上向东南迁移。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1986—2010年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集聚性。敏感性分析说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所采用的价值系数缺乏弹性,研究结果具有可信性。通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社会经济指标之间的回归分析,发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GDP、人口密度、城镇化率具有极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而与农林牧渔业GDP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在库区未来生态环境管理中,应更多地考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尤其是应多保护天然林地、草地和水体等生态服务价值系数高的用地类型,发展高效绿色生态产业,控制城市无序扩张,实现库区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相协调的可持续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重庆段)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变化
下载PDF
重庆安澜鹭类自然保护区和三峡库区鸟类资源比较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彭筱葳 曾波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32-1036,共5页
对安澜自然保护区和三峡库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从数量上看,安澜自然保护区共有鸟 类89种,三峡库区有鸟类331种;从生境上看,安澜自然保护区农田生境鸟类最多(31.25%),三峡库区农田和水 域生境鸟类最多(分别为32.19%... 对安澜自然保护区和三峡库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从数量上看,安澜自然保护区共有鸟 类89种,三峡库区有鸟类331种;从生境上看,安澜自然保护区农田生境鸟类最多(31.25%),三峡库区农田和水 域生境鸟类最多(分别为32.19%和31.34%);从居留类型上看,安澜自然保护区有候鸟34种(38.20%),留鸟53 种(59.55%),三峡库区有候鸟140种(42.30%),留鸟148种(44.71%);从区系上看,安澜自然保护区以东洋界成 分为主(47.19%),三峡库区以东洋界和古北界成分为主(分别为46.83%和42.90%).两地区鸟类相似性系数为 0.27,鹭科物种相似性系数达到0.64.根据安澜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和现状,对加强安澜鹭类自然保护区的建 设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资源 候鸟 东洋界 物种相似性 自然保护区 区系 生境 三峡库区 农田 相似性系数
下载PDF
三峡库区不同支流浮游植物群落季节动态比较研究
4
作者 王佳慧 史邵华 +2 位作者 付千妤 曾波 阿依巧丽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8-82,共15页
为了解三峡库区支流汝溪河和龙河浮游植物群落季节动态及其差异,分别于2021年春季(3月)、夏季(7月)、秋季(9月)以及冬季(11月)对汝溪河和龙河的浮游植物群落和水环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汝溪河共采集到浮游植物7门139种;龙河共采集到... 为了解三峡库区支流汝溪河和龙河浮游植物群落季节动态及其差异,分别于2021年春季(3月)、夏季(7月)、秋季(9月)以及冬季(11月)对汝溪河和龙河的浮游植物群落和水环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汝溪河共采集到浮游植物7门139种;龙河共采集到浮游植物6门108种.汝溪河不同季节浮游植物丰度变动范围为0.44×10^(5)~59.87×10^(5)个/L,以硅藻门、蓝藻门、绿藻门为主;龙河不同季节浮游植物丰度变动范围为0.28×10^(5)~16.49×10^(5)个/L,春季以甲藻门为主,其他季节均以硅藻门为主.汝溪河共鉴定出优势种11种,春季以硅藻门为优势类群,其他季节均以蓝藻门为优势类群;与汝溪河不同,龙河共鉴定出优势种26种,春季以甲藻门为优势类群,其他季节均以硅藻门为优势类群.汝溪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性指数均在冬季显著高于春季和夏季(p<0.05);龙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性指数在冬季显著高于夏季(p<0.05);龙河和汝溪河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不同季节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汝溪河浮游植物总丰度与溶解氧和高锰酸盐指数呈显著正相关;龙河浮游植物总丰度与pH值、溶解氧、氨氮和磷酸盐呈显著正相关.冗余分析表明:汝溪河浮游植物群落在春季主要受pH值、溶解氧、电导率、总氮和总磷的影响,在夏季和秋季主要受水温和浊度的影响,在冬季主要受透明度的影响;龙河浮游植物群落在春季主要受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在夏季主要受浊度的影响,在秋季和冬季主要受水温、电导率和流速的影响.研究为保护三峡库区支流物种多样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不同支流 藻类多样性 水体理化性质 季节差异
原文传递
金沙江白鹤滩水库巧家淹没区维管植物资源及区系分析
5
作者 张小萍 傅睿 +5 位作者 张钊 罗娴 韩少丽 卢佳欣 叶晓敏 曾波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11,共16页
白鹤滩水电站是我国在金沙江修建的世界上在建规模最大的水电站,电站竣工形成水库后,库区内金沙江原有河岸带及河岸带以上至825 m高程区域成为被水库蓄水淹没的淹没区,且在该淹没区内会形成落差达60 m的库岸水位消落区.为掌握白鹤滩水... 白鹤滩水电站是我国在金沙江修建的世界上在建规模最大的水电站,电站竣工形成水库后,库区内金沙江原有河岸带及河岸带以上至825 m高程区域成为被水库蓄水淹没的淹没区,且在该淹没区内会形成落差达60 m的库岸水位消落区.为掌握白鹤滩水库淹没区内的本底维管植物资源,也为白鹤滩水库成库后形成消落区的生态演变、生态保护和治理修复工作中适宜植物的筛选提供基础数据,在2020年白鹤滩水库还未建成蓄水前对库区巧家段淹没区的本底维管植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就其区系成分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①白鹤滩水库建成前金沙江巧家段淹没区本底维管植物有50科160属207种,其中河岸带有18科52属59种,河岸带以上至825 m高程区域有49科154属199种,二者共有17科46属51种;无论是在整个淹没区,还是在河岸带或河岸带以上至825 m高程区域均表现为禾本科(Gramineae)物种数量最多,菊科(Compositae)物种数量次之.②无论是在河岸带还是在河岸带以上至825 m高程区域中,草本植物均为本底维管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生长型;一年生植物和地上芽植物均为本底维管植物中的优势生活型.③金沙江巧家段淹没区本底维管植物区系成分具有明显的热带分布性质,属于热带分布类型的有28科118属,分别占淹没区总科数和总属数的56.0%和73.75%.其中,河岸带本底维管植物有50%的科和67.31%的属为热带区系类型;河岸带以上至825 m高程区域本底维管植物有55.1%的科和72.73%的属为热带区系类型.该研究对掌握白鹤滩水库巧家段淹没区本底维管植物组成和特征,预测白鹤滩水库消落区未来植物物种组成、植被演变、消落区生态保护和治理修复工作中适宜植物的选择具有特别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 白鹤滩水库 淹没区 维管植物组成 区系特征
原文传递
喜旱莲子草入侵对三峡库区重庆主城河岸带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丽苗 谭雪 +3 位作者 董智 郑杰 袁中勋 李昌晓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25,共13页
为评估入侵物种喜旱莲子草对城市河岸带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采用样方法在三峡库区重庆主城河岸带对47个样点进行群落调查。结果显示:1)干流河岸带Patrick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支流河岸带,但干流河岸带Pielo... 为评估入侵物种喜旱莲子草对城市河岸带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采用样方法在三峡库区重庆主城河岸带对47个样点进行群落调查。结果显示:1)干流河岸带Patrick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支流河岸带,但干流河岸带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高于支流河岸带,Simpson多样性指数在干流和支流河岸带之间差异不显著。2)随着喜旱莲子草入侵强度逐渐增大,干、支流河岸带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先升高后降低,且支流河岸带喜旱莲子草入侵阈值低于干流,而支流Patrick丰富度指数显著下降,但干流无显著变化。3)影响干流河岸带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土壤因子为有机质、硝态氮和全氮;影响支流河岸带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土壤因子为含水量、全氮和速效磷。4)喜旱莲子草的入侵在干流河岸带受速效钾、有机质和全氮影响较大,在支流河岸带受速效磷、速效钾和全氮影响较大。研究表明,喜旱莲子草更容易入侵土壤养分含量高的生境;其轻度入侵可促进城市河岸带物种多样性,中、重度入侵会降低河岸带物种多样性,尤其是支流河岸带,因此,建议加强对该入侵物种的生态监测并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以遏制其入侵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岸带 喜旱莲子草 生物入侵 物种多样性 土壤因子
下载PDF
长期完全水淹对4种三峡库区岸生植物存活及恢复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5
7
作者 王海锋 曾波 +3 位作者 李娅 乔普 叶小齐 罗芳丽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77-984,共8页
地瓜藤(Ficus tikoua)、荻(Triarrhena sacchariflora)、牛鞭草(Hemarthria altissima)和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是三峡库区常见的岸生植物,自然分布于河岸带不同垂直高程的地段。为了明确它们在成库后"三峡库区消落区"长... 地瓜藤(Ficus tikoua)、荻(Triarrhena sacchariflora)、牛鞭草(Hemarthria altissima)和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是三峡库区常见的岸生植物,自然分布于河岸带不同垂直高程的地段。为了明确它们在成库后"三峡库区消落区"长期完全水淹条件下的存活和生长情况,实验设置对照(不进行水淹,常规供水管理)和完全水淹两个处理,30、60、90、120、150和180d6个水淹时间水平,研究了4种植物在完全水淹条件下的存活、生物量变化和恢复生长。结果发现:1)4种植物在完全水淹条件下的存活率与其在河岸带上的垂直分布高程密切相关。分布于距江面高程较高的河岸段的地瓜藤植株,在全淹30d后就全部死亡;分布在中高程河岸段的荻在全淹150和180d后全部死亡;可以分布于低高程河岸段的牛鞭草和狗牙根,淹没180d后存活率分别为90%和100%。2)全淹抑制了荻、牛鞭草和狗牙根的生长,总生物量增量显著低于对照植株。与水淹0d相比,全淹处理植株的地上部分生物量显著降低,荻在全淹60和120d后,地下部分生物量显著降低,但牛鞭草和狗牙根的地下部分生物量与水淹0d水平相比无显著差异。3)水淹处理结束后,存活的荻、牛鞭草和狗牙根植株都能很好地恢复生长。在恢复生长过程中,全淹30、60和90d后,荻、牛鞭草和狗牙根植株的总分枝长相对生长速率与对照植株无显著差异,全淹120、150和180d后,牛鞭草和狗牙根植株的总分枝长相对生长速率显著高于对照植株。全淹处理的荻、牛鞭草和狗牙根植株的总叶片数相对生长速率始终显著高于对照植株。遭受长期完全水淹后,植株在有限的营养储备条件下,快速产生叶片以迅速积聚光合产物可能是植物更为优化的恢复生长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瓜藤 牛鞭草 狗牙根 三峡库区 存活 恢复生长
下载PDF
水淹对三峡库区岸生植物秋华柳(Salix variegata Franch.)存活和恢复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8
8
作者 李娅 曾波 +3 位作者 叶小齐 乔普 王海锋 罗芳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923-1930,共8页
植物在水淹后的存活和恢复生长状况可以衡量其对水淹的耐受能力,为了解三峡库区岸生植物秋华柳(Salix variegata Franch.)的水淹耐受能力,研究了长期水淹条件下秋华柳植株的存活和恢复生长状况。实验设置了3个水淹深度:对照,水淹根部(... 植物在水淹后的存活和恢复生长状况可以衡量其对水淹的耐受能力,为了解三峡库区岸生植物秋华柳(Salix variegata Franch.)的水淹耐受能力,研究了长期水淹条件下秋华柳植株的存活和恢复生长状况。实验设置了3个水淹深度:对照,水淹根部(植株置于水中,仅地下部分被淹没)和水淹2m(植株置于水中,顶部距水面2m),6个水淹时间:20d,40d,60d,90d,120d和180d。研究结果表明:(1)水淹对秋华柳植株存活率的影响较小。水淹根部处理的植株在水淹180d后,存活率仍为100%,水淹2m处理的植株在水淹120d后,存活率也为100%,直到180d后,存活率才下降为0。(2)水淹后,秋华柳植株仍然可以进行恢复生长,表现出很强的恢复生长能力,但因水淹处理的不同,其恢复生长存在差异。随着水淹时间的延长,秋华柳植株出水后到开始恢复生长之前所需的时间增加,但所有水淹处理的植株在水淹结束后一周内都可以开始恢复生长。在相同水淹时间处理下,水淹处理的秋华柳植株在恢复生长期间的相对生长速率都高于对照植株,水淹40d,60d,90d后,水淹2m的秋华柳植株分别比对照植株高57.8%,143.4%,130.4%。水淹结束时,秋华柳地上部分生物量随水淹深度的不同而不同,水淹根部处理的植株几乎与对照植株无显著差异,水淹2m处理的植株都低于对照植株。水淹结束后,不同处理的秋华柳植株生长2个月后的地上部分生物量与其在水淹结束时不同处理植株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变化趋势相似。本研究表明,秋华柳在长时间的水淹后具有很高的存活率,并可以进行很好的恢复生长,表现出较强的水淹耐受能力,可以考虑将其应用于三峡库区消落区的植被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秋华柳(Salix VARIEGATA Franch.) 水淹 存活率 恢复生长
下载PDF
三峡库区岸生植物秋华柳对水淹的光合和生长响应 被引量:73
9
作者 罗芳丽 曾波 +2 位作者 陈婷 叶小齐 刘巅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10-918,共9页
为阐明三峡库区岸生植物秋华柳(Salix variegata)对水淹的耐受机制,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水淹发生的情况,研究了在不同水淹时间和水淹深度处理下秋华柳的光合和生长特性。实验设置了对照(不进行水淹,常规供水管理)、水淹根部(植株置于水中... 为阐明三峡库区岸生植物秋华柳(Salix variegata)对水淹的耐受机制,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水淹发生的情况,研究了在不同水淹时间和水淹深度处理下秋华柳的光合和生长特性。实验设置了对照(不进行水淹,常规供水管理)、水淹根部(植株置于水中,植株地下部分被淹没)、水下0.5 m(植株置于水中,植株顶部在水面下0.5 m)和水下2 m(植株置于水中,植株顶部在水面下2 m)4个不同的水淹深度和0、10、20、40、60和90 d 6个不同的水淹时间处理,并测定了在不同水淹时间和水淹深度处理下秋华柳的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和生长。研究结果发现:随着水淹时间的延长,对照和水淹根部植株都具有高的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和羧化效率。水淹40 d后,相同水淹深度处理秋华柳植株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耐水湿环境的垂柳(Salix babylonica)(p<0.05)。水淹90 d后,全淹处理植株的光合能力较对照有显著的下降(p<0.05),对照、水下0.5 m和水下2 m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为13.2、10.1和8.05μmol.m-2·s-1,同时全淹植株PSII的最大光化学效率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显著低于对照和水淹根部处理的植株(p<0.05)。水淹40、60和90 d后,全淹植株的胞间CO2浓度都高于对照和水淹根部植株。随着水淹时间的增加,水淹根部植株不定根数量不断增加,而全淹植株只有极少量的不定根产生。水淹根部植株的主茎长的增量、分枝数的增量、主茎新生叶片数、根生物量的积累和总生物量的积累都高于全淹植株,全淹植株在水淹过程中,其主茎长、分枝数、主茎新叶数、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都有增加,同时其凋落叶片较多。水淹90 d后,秋华柳植株的存活率为100%。研究结果表明,秋华柳在经过较长时间的水淹后,表现出较强的光合和生长适应性,可以考虑将秋华柳列为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构建的物种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秋华柳 水淹 光合响应 生长
下载PDF
三峡库区岸生植物野古草(Arundinella anomala Steud.)光合作用对水淹的响应 被引量:63
10
作者 罗芳丽 王玲 +5 位作者 曾波 叶小齐 陈婷 刘巅 张艳红 Arnd Kuhn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602-3609,共8页
为了阐明水淹对三峡库区岸生植物野古草光合作用的影响,模拟了三峡库区消落带水淹发生情况,考察了在不同水淹处理下野古草(Arundinella anomalaSteud.)的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实验设置了对照(不进行水淹,常规供水管理)、半淹(植株置... 为了阐明水淹对三峡库区岸生植物野古草光合作用的影响,模拟了三峡库区消落带水淹发生情况,考察了在不同水淹处理下野古草(Arundinella anomalaSteud.)的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实验设置了对照(不进行水淹,常规供水管理)、半淹(植株置于水中,植株地上部分一半被淹没)、水下0.5m(植株置于水中,植株顶部在水面下0.5m)、水下2m(植株置于水中,植株顶部在水面下2m)4个不同的水淹深度和02、0、40d和60d等4个不同的水淹时间处理,测定了在不同水淹深度和水淹时间处理下野古草的净光合速率、总叶绿素含量、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电子传递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叶绿素利用效率与羧化效率。结果发现,在水淹前期,水淹对野古草的光合特性影响较小,直到水淹60d后,才对野古草的光合特性产生明显影响,且影响程度随水淹深度的不同而不同。野古草在水淹20d和水淹40d后,各水淹处理的净光合速率与对照相比无明显降低,其中水淹20d后,半淹处理的野古草叶片净光合速率比对照还高出16.1%。水淹60d后,水下0.5m和水下2m的净光合速率显著低于对照和半淹,其净光合速率分别为7.51μmol.m-2.s-1和9.15μmol.m-2.s-1。结果表明,水淹20d和40d对野古草的电子传递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和羧化效率没有影响。水淹处理60d后,与对照植株相比,半淹处理植株的电子传递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叶绿素利用效率和羧化效率没有明显变化,但水下0.5m和水下2m处理植株的电子传递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叶绿素利用效率和羧化效率有明显降低。在整个实验期间,半淹处理植株的净光合速率、电子传递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和羧化效率没有受到任何不利影响。尽管在水淹60d后水下0.5m和水下2m处理植株的净光合速率、电子传递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叶绿素利用效率和羧化效率降低,但降低后的数值仍不低于甚至高于一些自然生长的未受水淹的植物物种。研究表明,野古草对水淹具有很好的耐受能力,是一种可以用于三峡库区消落区植被构建的优良植物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野古草 水淹 光合响应
下载PDF
水淹对三峡库区两种岸生植物秋华柳(Salix variegata Franch.)和野古草(Arundinella anomala Steud.)水下光合的影响 被引量:26
11
作者 罗芳丽 曾波 +2 位作者 叶小齐 陈婷 刘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964-1970,共7页
为了阐明水淹对三峡库区岸生植物秋华柳(Salix variegata Franch.)和野古草(Arundinella anomala Steud.)水下光合作用的影响,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水淹发生情况,考察了在不同水淹处理下秋华柳和野古草的水下光合。实验设置了对照(不进行... 为了阐明水淹对三峡库区岸生植物秋华柳(Salix variegata Franch.)和野古草(Arundinella anomala Steud.)水下光合作用的影响,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水淹发生情况,考察了在不同水淹处理下秋华柳和野古草的水下光合。实验设置了对照(不进行水淹,常规供水管理)和2m深度水淹(植株置于水中,植株顶部在水面下2m)2个不同的水淹深度和5、15、20、40d和60d等5个不同的水淹时间处理,采用Chlorolab-2液相氧电极(英国Hansatech公司生产)测定了在不同水淹时间和水淹深度处理下秋华柳和野古草的水下光合作用。实验结果表明:(1)水淹60d后,秋华柳和野古草的存活率均为100%,而典型的陆生植物香樟和马唐分别在水淹40d和15d后全部死亡。(2)在相同的水淹时间和水淹深度下,秋华柳和野古草的水下光合速率(放氧速率)显著高于典型的陆生植物(香樟(Cinnamomumcamphora(L.)Presl.)和马唐(Digitariasanguinalis(L.)Scop.))(3)在长期水淹的条件下,秋华柳和野古草仍具有水下光合的能力。在水淹60d后,水淹2m的秋华柳和野古草植株的水下放氧速率显著低于对照植株的水下放氧速率,但仍具有水下光合的能力,其水下光合速率分别为0.202μmol.m-.2s-1和0.139μmo.lm-.2s-1。同时,研究也表明在水淹40d和60d后,秋华柳表现出比野古草强的水下光合能力。研究表明,秋华柳和野古草在存活率和水下光合方面对长期水淹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是可以用于三峡库区消落区植被构建的优良植物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秋华柳 野古草 水淹 水下光合
下载PDF
三峡库区几种耐水淹植物根系特征与土壤抗水蚀增强效应 被引量:36
12
作者 徐少君 曾波 +1 位作者 类淑桐 苏晓磊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0-167,共8页
为明确用于三峡库区消落区植被构建的岸生植物物种根系特征与土壤抗水蚀之间的关系,对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Pers.)、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荻(Triarrhena saccharifloraNakai)、牛鞭草(Hemarthri... 为明确用于三峡库区消落区植被构建的岸生植物物种根系特征与土壤抗水蚀之间的关系,对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Pers.)、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荻(Triarrhena saccharifloraNakai)、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L.f.)R.Br.)、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L.)、野古草(Arundinella anomala Steud.)等6种耐水淹植物根系进行了研究。利用根钻(Eijkelkamp agrisearch equipmentmodel 15.01)在野外直接取样的方法,获取了含有目标物种根系的土柱试验样品,采用改进的抗崩解装置测量土壤的水蚀速率,计算了这6种植物根系对土壤的抗水蚀增强系数,并使用根系分析系统(WinRHIZO Pro.2004c)对根系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空心莲子草、荻、香附子和狗牙根的根冠比均值较大,野古草、荻具有较大的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含有根系的土壤水蚀速率显著低于对照,空心莲子草、荻、野古草的土壤抗水蚀增强系数显著高于其他3个物种;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均与土壤抗水蚀增强系数之间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根系径级中D≤2 mm的根系与土壤抗水蚀关系最为密切,土壤抗水蚀增强系数与D≤2 mm根系的根长密度和根表积密度均呈显著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随着径级的增加而减小。结果表明,6物种均能显著增强土壤的抗水蚀能力,空心莲子草、荻、野古草的增强作用最为明显;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能很好地表征土壤的抗水蚀能力,尤其是D≤2 mm或D≤0.5 mm根系的根长密度和根表积密度,可以作为表征土壤抗水蚀能力的最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消落区 耐水淹植物 土壤抗水蚀 根长密度 根表面积密度
下载PDF
外源乙烯和α-萘乙酸对三峡库区岸生植物野古草和秋华柳茎通气组织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婷 曾波 +2 位作者 罗芳丽 叶小齐 刘巅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19-922,共4页
为了探究乙烯和α-萘乙酸(α-NAA)是否是水淹环境条件下植物体内通气组织形成的直接原因,对三峡库区岸生植物野古草(Arundinella anomala)和秋华柳(Salix variegata)在无水淹环境条件下施加乙烯利和α-NAA后茎中通气组织的形成情况进行... 为了探究乙烯和α-萘乙酸(α-NAA)是否是水淹环境条件下植物体内通气组织形成的直接原因,对三峡库区岸生植物野古草(Arundinella anomala)和秋华柳(Salix variegata)在无水淹环境条件下施加乙烯利和α-NAA后茎中通气组织的形成情况进行了研究。实验分3种处理:单独用乙烯利溶液处理(浓度分别为0、250和500 mg·L-1)、单独用α-NAA溶液处理(浓度分别为0、50和100 mg·L-1)和二者混合处理(250 mg·L-1乙烯利溶液+50 mg·L-1α-NAA溶液)。处理5 d后,采用切片法制备其茎中部横切面切片,用E80i Nikon显微镜进行观察,并运用ACT-2U和SimplePCI软件分析野古草和秋华柳茎中通气组织的形成情况。结果显示:在这3种处理条件下,野古草和秋华柳茎中通气组织形成均有明显增强,并且较高浓度的乙烯利溶液促使茎通气组织形成更多,施加的α-NAA浓度越高,形成通气组织的能力越强;混合溶液处理与单独施加250 mg·L-1乙烯利或单独施加50 mg·L-1α-NAA的处理相比,对通气组织形成的增强效应无明显差异。研究表明,在水淹条件下植物体内通气组织的发生与乙烯和生长素含量的增加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占草 通气组织 乙烯利 Α-萘乙酸 秋华柳 三峡库区
下载PDF
三峡库区5种耐水淹植物根系增强土壤抗侵蚀效能研究 被引量:38
14
作者 徐少君 曾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18,共6页
考察了三峡库区嘉陵江岸5种耐水淹植物的根系在土壤表层(0-30 cm)的分布特征,从抗冲性和抗蚀性两个方面明确了它们对土壤抗侵蚀的增强效能,并对其根长密度(RLD,root length density)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狗牙根、空心莲子草、牛鞭... 考察了三峡库区嘉陵江岸5种耐水淹植物的根系在土壤表层(0-30 cm)的分布特征,从抗冲性和抗蚀性两个方面明确了它们对土壤抗侵蚀的增强效能,并对其根长密度(RLD,root length density)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狗牙根、空心莲子草、牛鞭草和野古草的根系生物量主要分布在土壤上表层(0-10 cm),荻根系生物量在土壤表层分布比较均匀;(2)狗牙根、牛鞭草和野古草的RLD及D(直径)≤1 mm RLD在土壤上表层分布较多,荻和空心莲子草的RLD及D≤1 mm RLD在上、中表层(10-20 cm)之间无显著差异;(3)5种耐水淹植物的根系对土壤抗冲性和抗蚀性都有显著的增强效应;(4)土壤抗冲性增强值,抗蚀性增强系数与5种耐水淹植物的RLD及D≤1 mm RLD关系密切,符合线性回归。结果表明,5种耐水淹植物均能在三峡库区消落区植被构建中发挥较强的抗侵蚀效应,其中荻的增强效应最明显;RLD,特别是D≤1 mm RLD能很好地表征植物根系对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增强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土壤抗冲性 土壤抗蚀性 耐水淹植物 根长密度
下载PDF
三峡库区嘉陵江岸生优势须根系植物根系对土壤抗冲性的增强效应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卢立霞 曾波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7-161,共5页
对三峡库区嘉陵江江岸植被的12种优势须根系草本植物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各种植物根系对土壤抗冲性的增强作用,并利用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对各种植物根系的形态学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种须根系植物对土壤抗冲性均有显著的增强效应... 对三峡库区嘉陵江江岸植被的12种优势须根系草本植物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各种植物根系对土壤抗冲性的增强作用,并利用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对各种植物根系的形态学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种须根系植物对土壤抗冲性均有显著的增强效应,不同植物种对于土壤抗冲性增强的贡献大小不同,贡献大小与根系特征密切相关.建立了各种植物对土壤抗冲性增强值与根系生物量及形态学指标之间的回归关系,推荐了几种适用于江岸稳定和水土保持控制的具有推广价值的高土壤固持能力的植物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抗冲性 增强效应 根长 根表面积 根体积
下载PDF
三峡库区两种耐水淹植物的存活率和碳水化合物储备关系(英文) 被引量:5
16
作者 叶小齐 曾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0-457,共8页
野古草和秋花柳是三峡库区消落带两种强水淹耐受能力的植物物种。以往研究显示植物的水淹耐受性和体内碳水化合物储备有关。为了探明野古草和秋花柳水淹下的高存活率是否和碳水化合物储备有关,研究了在室外6个月的模拟水淹条件下两个物... 野古草和秋花柳是三峡库区消落带两种强水淹耐受能力的植物物种。以往研究显示植物的水淹耐受性和体内碳水化合物储备有关。为了探明野古草和秋花柳水淹下的高存活率是否和碳水化合物储备有关,研究了在室外6个月的模拟水淹条件下两个物种在不同水淹时间(40、90、120和180d)和不同水淹深度下(不水淹、根部水淹和完全淹没)的生物量积累、存活率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和分布。结果表明:(1)野古草和秋花柳对长期水淹具有很高的耐受性,根部水淹植物6个月处理后完全存活;而完全淹没条件下,野古草仅在4个月,秋花柳仅在6个月处理后才开始死亡;(2)碳水化合物主要储备在野古草的茎和秋花柳的茎与主根中,野古草的根和秋华柳的细根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很低;(3)水淹深度和水淹时间对植物生物量积累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影响显著(P<0.05):与未水淹植株相比,根部水淹仅略微降低了生物量积累以及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P>0.05),且保持基本稳定或增加的趋势,而完全淹没的植株生物量随水淹时间逐渐降低,碳水化合物含量在前90天快速下降(P<0.05),之后缓慢下降或保持不变。研究结果表明,野古草和秋花柳强的水淹耐受性是和它们高的碳水化合物储备以及水淹条件下对碳水化合物的动用能力有关,后期的死亡率增加与碳水化合物储备消耗殆尽有关,野古草和秋花柳对碳水化合物储备对水淹的响应的差异可能和它们的碳水化合物储备在不同组织中的分配模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古草 秋花柳 水淹耐受性 存活率 碳水化合物储备 三峡库区
下载PDF
三峡库区汝溪河浮游植物动态及其与水质的关系 被引量:13
17
作者 康元昊 施军琼 +4 位作者 杨燕君 喻燚 向蓉 李巧玉 吴忠兴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3-29,共7页
为了探究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为汝溪河水质预警、水华防治等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从汝溪河上游至回水区共设置6个采样点,包括未受影响的自然河流水体、过渡区水体和回水区水文类型,于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进行了逐月... 为了探究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为汝溪河水质预警、水华防治等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从汝溪河上游至回水区共设置6个采样点,包括未受影响的自然河流水体、过渡区水体和回水区水文类型,于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进行了逐月周年采样,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体环境的时空动态。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检出藻类8门117属,非回水区样点优势种以硅藻为主,回水区段以绿藻、蓝藻、甲藻和隐藻为优势种。6个样点Margalef多样性指数(d)为1.38~3.09,Shannon-Wiener指数(H)为1.15~3.77,Pielou均匀度指数为(E)为0.31~0.97,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随季节和水域不同呈现差异。应用污染指示种、多样性指数和综合富营养化指数评价汝溪河水质,显示其水质为中营养-轻度富营养或α-中污型至β-中污型水体。结果表明,受库区回水顶托的影响,汝溪河回水区水质较差,需要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汝溪河 浮游植物 多样性指数 水质评价
下载PDF
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变化对落羽杉C、N、P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瑞 马文超 +4 位作者 吴科君 陈红纯 王婷 周翠 魏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76-984,共9页
为了解落羽杉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变化的响应,2016年9月测定重庆市忠县汝溪河消落带植被修复示范基地内种植于海拔165 m(重度水淹组)、170 m(中度水淹组)、175 m(对照组)的落羽杉根、枝条、叶片中碳(C)、氮(N)... 为了解落羽杉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变化的响应,2016年9月测定重庆市忠县汝溪河消落带植被修复示范基地内种植于海拔165 m(重度水淹组)、170 m(中度水淹组)、175 m(对照组)的落羽杉根、枝条、叶片中碳(C)、氮(N)、磷(P)元素含量以及植株生长指标,分析水位变化对其生长和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消落带落羽杉通过降低生长速率来适应水位变化,植株整体生长状态良好;(2)落羽杉各器官C含量分配比较均衡,N集中在叶片中,P主要贮存在根中,未见严重缺素现象;(3)重度水淹组植株叶片C含量受到水位变化显著提高;水位变化显著降低了中度水淹组植株根P含量却显著提高了其叶片P含量,导致中度水淹组植株叶片C∶P和N∶P显著降低,根C∶P显著升高。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消落带落羽杉能保持器官之间合理的元素分配来保障其生长所需,表现出对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变化的良好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消落带 落羽杉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下载PDF
三峡库区消落带4种适生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李丽娟 谢婷婷 +3 位作者 张松林 袁中勋 刘明辉 李昌晓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7611-7620,共10页
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修复过程中,物种的更替对库区土壤的地球化学循环产生潜在影响。以三峡库区忠县石宝寨汝溪河消落带植被修复示范基地165—170 m海拔段人工种植狗牙根、牛鞭草、落羽杉以及立柳根际与非根际土为试验对象,探究其根际与... 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修复过程中,物种的更替对库区土壤的地球化学循环产生潜在影响。以三峡库区忠县石宝寨汝溪河消落带植被修复示范基地165—170 m海拔段人工种植狗牙根、牛鞭草、落羽杉以及立柳根际与非根际土为试验对象,探究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差异,以阐明不同物种的生长适应性及其根际养分利用策略,比较不同物种对库区土壤的营养改良作用。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消落带4种适生植物根系活动导致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因子以及土壤酶活性产生差异,不同物种的栽植均在一定程度上使库区土壤营养条件得以改善;(2)碳、氮两种元素在4种适生植物根际土壤中发生不同程度的富集,但磷素与钾素在不同物种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之间的变化不一致;(3)蔗糖酶、脲酶以及酸性磷酸酶在4种适生植物根际土中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根际正效应(R/S>1),且狗牙根对3种土壤酶的根际活化效果最为明显,其根际效应分别高达2.39、1.89和2.7;(4)在植物根系的调控下,根际土中有机质与氮素、磷素以及钾素的相关性更为显著,而非根际土壤中,仅钾素与有效氮、有效磷呈显著负相关,其余各土壤养分因子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5)与落羽杉和立柳两木本植物相比,狗牙根与牛鞭草两草本植物根际具有更为合理的养分调节模式,对库区土壤的改良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效应 土壤养分 土壤酶 三峡库区消落带
下载PDF
三峡库区消落带主要草本植物功能性状特征 被引量:5
20
作者 高婷 陈淼 +3 位作者 党成强 黄慧敏 董蓉 陶建平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93-2503,共11页
三峡库区消落带环境的异质性主要体现在不同高程生境经受水淹的时间和深度不同。本研究选取消落带3个典型样地,通过分析37种主要草本植物各器官的功能性状,比较不同生活型和不同科别植物功能性状的差异;通过探讨消落带植物功能性状、性... 三峡库区消落带环境的异质性主要体现在不同高程生境经受水淹的时间和深度不同。本研究选取消落带3个典型样地,通过分析37种主要草本植物各器官的功能性状,比较不同生活型和不同科别植物功能性状的差异;通过探讨消落带植物功能性状、性状间权衡关系对不同高程(对应不同的淹水环境)的响应,获取不同高程生境的植物生长及资源利用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1)不同生活型的植物功能性状中,多年生植物的叶干物质含量(LDMC)和细根组织密度(FRTD)显著高于一、二年生植物(P<0.05),不同科别的植物功能性状中,除比叶面积(SLA)外,其余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2)随着高程降低,植物的平均SLA和比根长(SRL)先减小后增加,株高(H)和茎干物质含量(SDMC)、LDMC表现出降低的趋势;3)综合考虑各高程的所有物种,SDMC与H、LDMC及FRTD显著正相关(P<0.05),SRL和细根的比根表面积(SRA)均与H、SDMC、FRTD显著负相关(P<0.05);4)不同高程的植物功能性状间关联表现出趋同性,尤其在中间的两个高程吻合度较大。以上结果说明:消落带草本植物形成不同的性状组合适应环境;在淹水时间较长的低高程生境中,植物表现出"低投入-快速回收"的生长策略,而较高高程生境中的植物则对组织构建有较大的投入;不同生境的植物功能性状间关联的趋同性,体现了消落带草本物种间已表现出趋同适应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落区 异质性 高程梯度 植物类别 性状间关联 生长策略 趋同适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