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癫痫个性化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胡春梅 肖争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癫痫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反复癫痫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癫痫病因复杂多样,个体差异较大,不同患者之间基因型、表型及药物代谢差异的存在,使得同一药物对不同患者的疗效呈现出显著差异。因此,个性化治疗逐渐成为癫痫研... 癫痫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反复癫痫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癫痫病因复杂多样,个体差异较大,不同患者之间基因型、表型及药物代谢差异的存在,使得同一药物对不同患者的疗效呈现出显著差异。因此,个性化治疗逐渐成为癫痫研究的焦点之一。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癫痫发病机制的理解逐渐深化,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了更为精准的依据。基于此,癫痫个性化治疗相关的策略在癫痫管理和治疗的临床实践及基础研究中也得以不断丰富。本文针对癫痫个性化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探讨基因组学标志物、药物浓度检测、脑电图(EEG)、影像学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和手段在癫痫个性化治疗策略中的应用,期望为癫痫个性化治疗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个性化治疗 生物标志物 基因组学 药物浓度监测 人工智能
下载PDF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钻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钟华 陈莉 《中国药师》 CAS 2013年第9期1388-1390,共3页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34例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激素、抗病毒、维生素、理疗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17例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30μg,im,qd,甲钴...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34例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激素、抗病毒、维生素、理疗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17例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30μg,im,qd,甲钴胺注射液0.5 mg,im,qd。对照组17例给予甲钴胺注射液0.5 mg,im,qd。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7,14 d采用H-B分级、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进行面神经功能评价,采用面神经功能主观检测评分表进行神经功能评价,同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平均H-B分级和面神经评定系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4%,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鼠神经生长因子 甲钴胺
原文传递
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临床价值
3
作者 彭彬 刘碧明 +8 位作者 秦松 董敏 贺凌云 王云燕 聂亚玲 吴成立 黄天向 张静 汪顺利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12期1006-1009,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在脓毒症相关性脑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38例,每日对其进行早、晚2次谵妄评估,以重症加护病房谵妄评估量表为诊断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标准,将患者分为脓毒症脑病组14例和非脓毒症...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在脓毒症相关性脑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38例,每日对其进行早、晚2次谵妄评估,以重症加护病房谵妄评估量表为诊断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标准,将患者分为脓毒症脑病组14例和非脓毒症脑病组24例,均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平均流速(Vm)及搏动指数(PI);比较两组上述指标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的差异。分析各超声指标与APACHEⅡ、GCS评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超声指标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诊断效能。结果脓毒症脑病组Vs、Vd、Vm、GCS评分均低于非脓毒症脑病组,PI、APACHEⅡ均高于非脓毒症脑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患者Vs、Vd、Vm与APACHEⅡ均呈负相关,PI与APACHEⅡ呈正相关(均P<0.05);Vs、Vd、Vm与GCS评分均呈正相关,PI与GCS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Vs、Vm、PI诊断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6、0.780、0.830(均P<0.05)。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在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诊断中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脓毒症 相关性脑病
下载PDF
5例颅外段椎动脉夹层的临床分析
4
作者 钟华 姚国恩 +4 位作者 蒋晓江 刘娟 张远凤 严家川 周红杰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841-1842,共2页
目的分析颅外段椎动脉夹层误诊原因,以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完善各项术前检查与准备后,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诊断为夹层动脉瘤形成后,给予硫酸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治疗。结果 5例患者行DSA均提示椎动脉V... 目的分析颅外段椎动脉夹层误诊原因,以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完善各项术前检查与准备后,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诊断为夹层动脉瘤形成后,给予硫酸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治疗。结果 5例患者行DSA均提示椎动脉V2段夹层动脉瘤形成,均给予硫酸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治疗5 d后,行椎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术后患者头痛症状消失。结论 DSA有助于颅外段椎动脉夹层的诊断,抗凝及介入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5
作者 熊联强 钟华 +3 位作者 陈莉 李颖 汪顺利 伍绍强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7期3262-3263,共2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联合纤溶酶注射液首日100U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第2天起200U加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联合纤溶酶注射液首日100U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第2天起200U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共14d;对照组40例,单用纤溶酶,剂量及用法同治疗组。治疗前后监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7、14、30、90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依达拉奉 纤溶酶
下载PDF
500例病毒性脑炎的临床与脑电图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先华 钟华 吴清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8期76-77,共2页
目的研究500例病毒性脑炎的临床与脑电图。方法回顾性分析50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检查报告,所有患者均行脑电图检查,其中284例行CT检查,357例行磁共振检查,436例行脑脊液检查。研究病毒性脑炎常见的临床特点,比较脑电图与其他... 目的研究500例病毒性脑炎的临床与脑电图。方法回顾性分析50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检查报告,所有患者均行脑电图检查,其中284例行CT检查,357例行磁共振检查,436例行脑脊液检查。研究病毒性脑炎常见的临床特点,比较脑电图与其他检查手段的差异。结果病毒性脑炎好发于儿童及青壮年,以头痛、发热、意识障碍等为早期主要临床表现;脑电图检查异常率87.20%,CT检查异常率26.06%,磁共振检查异常率46.22%,脑脊液检查异常率61.24%,脑电图检查异常率明显高于其他检查手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好发于儿童及青壮年,常以头痛、发热、意识障碍等为前驱症状,脑电图检查敏感性高,临床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临床 脑电图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脑出血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熊联强 李颖 钟华 《中国药业》 CAS 2015年第14期48-50,共3页
目的分析高血压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脑出血(ICH)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8例,按照计算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降压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早期强化降压治疗。采用... 目的分析高血压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脑出血(ICH)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8例,按照计算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降压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早期强化降压治疗。采用头颅CT检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肿量、水肿量及血肿扩大例数进行比较,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Barthel指数(BI)。结果治疗14 d后,试验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 h,试验组血肿量为(11.98±6.80)m L、血肿扩大例数比例为6.90%,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4.75±7.74)m L和37.93%(P<0.05);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mRS评分鉴定为中重度残疾的占27.5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62%(P<0.05);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52%(P<0.05);试验组B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试验组治疗1周后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可显著减少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减轻脑水肿发生率,恢复和改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早期强化降压
下载PDF
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早期预测作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朱志刚 汪顺利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第7期1119-112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早期预测作用。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及同期非脑梗死患者,搜集整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急性脑梗死发病3个月...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早期预测作用。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及同期非脑梗死患者,搜集整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急性脑梗死发病3个月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估认知减退程度,并根据评分将随访患者分为血管性痴呆组和非痴呆组。分析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对血管性痴呆的早期预测作用。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显著下降,其活性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明显负相关。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下降与继发血管性痴呆相关,当其值低于6458IU/L时对血管性痴呆的预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8%和85.3%。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可用于预测继发性血管性痴呆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碱酯酶 脑梗死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血管性痴呆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治疗眩晕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钟华 程波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1年第12期1531-1532,共2页
丹红注射液治疗眩晕症,本科采用随机分组对照实验,以川芎嗪为对照比较2008~2010年共观察120例。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眩晕 疗效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熊联强 钟华 +3 位作者 陈莉 李颖 汪顺利 伍绍强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6期2094-2095,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PC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 000U腹部皮下注射,每日2次,共14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 目的探讨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PC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 000U腹部皮下注射,每日2次,共14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7d和14d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佳,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进展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00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钟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1年第12期1514-1515,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疗效,总结经验,从而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使用北京万特福公司生产的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配合血肿腔内注射尿激酶清除颅内血肿。结果治疗200例,生存17...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疗效,总结经验,从而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使用北京万特福公司生产的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配合血肿腔内注射尿激酶清除颅内血肿。结果治疗200例,生存173例,死病死27例(13.5%)。术后随访6个月,按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评定Ⅰ级40例,Ⅱ级66例,Ⅲ级41例,Ⅳ级21例,Ⅴ级5例。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简便易行,安全有效,能有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适合在拥有CT的各级医院广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微创 尿激酶 血肿清除术
下载PDF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替罗非班及双抗治疗内囊预警综合征1例报道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莉 钟华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2年第5期102-104,共3页
内囊预警综合征(capsular warning syndrome, CWS)发病率低(1.5%~1.7%),但进展为脑梗死的风险极高,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高达60%,需引起临床医生重视。目前CWS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数认为大动脉粥样硬化阻塞穿支、穿支动脉本身粥样硬化... 内囊预警综合征(capsular warning syndrome, CWS)发病率低(1.5%~1.7%),但进展为脑梗死的风险极高,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高达60%,需引起临床医生重视。目前CWS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数认为大动脉粥样硬化阻塞穿支、穿支动脉本身粥样硬化有关。尚缺乏公认的标准治疗方案。现就本院收治的1例CWS患者给予静脉溶栓联合替罗非班及双抗治疗经验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4岁,已婚,农民,右利手。主因“发作性左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1.5 h”2020年7月31日09:55就诊于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急诊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囊预警综合征 静脉溶栓 替罗非班
下载PDF
进展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胡春梅 陈莉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第18期2857-2860,共4页
进展性脑梗死(PCI)是指在发病6 h至1周内,在接受了积极、正确的临床干预后,卒中的原发病理过程继续进展,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和体征进一步严重恶化的临床过程。我国每年缺血性脑卒中患病人数高达700万,PCI发生率约为30%,致残率和致死率... 进展性脑梗死(PCI)是指在发病6 h至1周内,在接受了积极、正确的临床干预后,卒中的原发病理过程继续进展,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和体征进一步严重恶化的临床过程。我国每年缺血性脑卒中患病人数高达700万,PCI发生率约为30%,致残率和致死率高于一般脑梗死^([1])。目前,防控脑梗死进展仍不理想,亟须提高对PCI的预防及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危险因素 高血压 糖尿病 综述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跌倒恐惧心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熊联强 鲁凤娇 《中华养生保健》 2020年第1期6-7,共2页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患者跌倒的恐惧心理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确诊的PD患者130例患者。将ABC分值逸69%的患者纳入恐惧组,<69%纳入非恐惧组。调查PD患者跌倒恐惧心理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30例...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患者跌倒的恐惧心理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确诊的PD患者130例患者。将ABC分值逸69%的患者纳入恐惧组,<69%纳入非恐惧组。调查PD患者跌倒恐惧心理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30例患者中74.62%患者有跌倒恐惧心理。左旋多巴等效服用量、助行器、跌倒史、ABC、HAMAD与PD患者跌倒恐惧心理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男性)、左旋多巴等效服用量多、骨质疏松、有跌倒史、无陪护、ABC、HAMAD是PD跌倒恐惧心理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帕金森病患者跌倒恐惧心理与男性及骨质疏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 跌倒 恐惧 心理 影响 因素
下载PDF
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为主要表现的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1例及文献报道
15
作者 陈莉 汪治山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第6期1071-1074,共4页
短暂性脑缺血主要表现为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无明确动脉粥样硬化常见病因时需考虑血管炎可能,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大于或等于10%,胸部CT提示肺部浸润,合并鼻窦病变,血管外嗜酸性粒细胞浸润,pANCA阳性,符合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诊... 短暂性脑缺血主要表现为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无明确动脉粥样硬化常见病因时需考虑血管炎可能,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大于或等于10%,胸部CT提示肺部浸润,合并鼻窦病变,血管外嗜酸性粒细胞浸润,pANCA阳性,符合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诊断,糖皮质激素为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 病例报告
下载PDF
颅外段椎动脉夹层动脉误诊讨论(3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6
作者 钟华 蒋晓江 +2 位作者 刘雅贞 姚国恩 许志强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1年第4期393-396,共4页
目的:分析颅外段椎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诊断水平和处理方法。方法:分析3例误诊的颅外段椎动脉夹层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总结和讨论。结果:本文与部分文献报告的共55例椎动脉夹层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头颈部疼痛... 目的:分析颅外段椎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诊断水平和处理方法。方法:分析3例误诊的颅外段椎动脉夹层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总结和讨论。结果:本文与部分文献报告的共55例椎动脉夹层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头颈部疼痛52.7%;眩晕36.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4.5%,耳鸣、听力下降9.1%,运动或感觉障碍7.3%,无症状者7.3%。结论:对于年龄30~50岁临床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缺血症状,如眩晕、TIA甚至脑梗死,或以头痛为主诉的患者,应警惕椎动脉夹层的可能性。DSA、CTA、MRA可以帮助明确诊断,抗凝及介入手术是治疗椎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夹层 误诊 临床表现
原文传递
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钟华 陈莉 李颖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4年第6期657-662,共6页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注射液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将8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给予奥拉西坦,4 g,静脉滴注,qd;对照组(43例)给予尼莫地平片40 mg,口服tid。两组同时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改善微循环、改善脑...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注射液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将8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给予奥拉西坦,4 g,静脉滴注,qd;对照组(43例)给予尼莫地平片40 mg,口服tid。两组同时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改善微循环、改善脑代谢、康复理疗等常规治疗,疗程2周。采用Mo CA、MMSE、ADL量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周进行测评。患者出院后门诊随访1和3个月,并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及量表评定。结果两组神经系统量表评分均有提高,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及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均有效,奥拉西坦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奥拉西坦注射液 尼莫地平
原文传递
79例AIS患者静脉溶栓DNT延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莉 钟华 《重庆医学》 CAS 2020年第15期2515-2518,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IS)患者到达医院至静脉溶栓时间(DNT)延长的影响因素。方法79例AIS患者均接受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根据DNT不同分为延长组(DNT>60 min,n=42)和非延长组(DNT≤60 min,n=37)。对...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IS)患者到达医院至静脉溶栓时间(DNT)延长的影响因素。方法79例AIS患者均接受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根据DNT不同分为延长组(DNT>60 min,n=42)和非延长组(DNT≤60 min,n=37)。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分析AIS患者DNT延长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年龄、既往合并心房颤动、TOAST分型为心源性栓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延长组比较,非延长组血压、血糖更低,发病到入院时间、患者及家属溶栓决策时间更短,基线NIHSS评分及HAT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AIS患者,应积极控制影响DNT延长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到达医院至静脉溶栓时间 静脉溶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