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蕲蛇酶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5月该院确诊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溶栓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溶栓组给予常规改善脑循环等治疗和尿...目的探讨蕲蛇酶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5月该院确诊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溶栓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溶栓组给予常规改善脑循环等治疗和尿激酶溶栓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蕲蛇酶注射液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采用日常生活量表(ADL)评估生活质量,随访30 d,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及治疗前、治疗后7、15、30 d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低于溶栓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7、15、30 d NIHSS得分明显低于溶栓组,ADL得分明显高于溶栓组(P<0.05)。结论蕲蛇酶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浆皮质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亚硝酸根(NO^(-)_(2))水平与卒中后抑郁状态(PSD)的关系。方法选取自2018年3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239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6个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浆皮质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亚硝酸根(NO^(-)_(2))水平与卒中后抑郁状态(PSD)的关系。方法选取自2018年3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239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6个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7分者诊断为PSD。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Griess脱氨基反应检测血浆皮质醇、BDNF和NO^(-)_(2)含量。采用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系统状况。采用HAMD量表评定患者的情绪状态,采用改良版Rankin量表(mRS)评定患者的功能状态。结果本组239例AIS患者中,53例经6个月随访诊断为PSD(HAMD评分≥7分),纳入PSD组,其发生率为22.2%。与未出现PSD患者(非PSD组)相比较,PSD组患者的婚姻状况(单身/离异/丧偶)、脑卒中严重程度(入院时NIHSS评分和出院时mRS评分)、随访6个月HAMD评分以及血浆皮质醇水平均较高,血浆BDNF和NO^(-)_(2)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单身/离异/丧偶、出院时mRS评分≥2分、血浆皮质醇水平升高以及血浆BDNF和NO^(-)_(2)水平降低是PS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PSD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与HMDA评分呈正相关(rs=0.507,P<0.001);而血浆BDNF、NO^(-)_(2)水平与HMDA评分呈负相关(rs=-0.294、-0.409,P<0.05)。入院时血浆皮质醇、BDNF、NO^(-)_(2)水平预测随访6个月PSD发生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24、0.833、0.759,灵敏度分别为92.5%、66.1%、95.2%,特异度分别为55.9%、88.7%、47.2%,联合检测预测的AUC为0.89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8%和74.7%。结论AIS患者入院时,血浆皮质醇水平升高以及血浆BDNF和NO^(-)_(2)水平降低与PSD的发生风险有关,及时对其进行检测可预测随访6个月PSD的发生风险。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蕲蛇酶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5月该院确诊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溶栓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溶栓组给予常规改善脑循环等治疗和尿激酶溶栓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蕲蛇酶注射液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采用日常生活量表(ADL)评估生活质量,随访30 d,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及治疗前、治疗后7、15、30 d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低于溶栓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7、15、30 d NIHSS得分明显低于溶栓组,ADL得分明显高于溶栓组(P<0.05)。结论蕲蛇酶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文摘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浆皮质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亚硝酸根(NO^(-)_(2))水平与卒中后抑郁状态(PSD)的关系。方法选取自2018年3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239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6个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7分者诊断为PSD。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Griess脱氨基反应检测血浆皮质醇、BDNF和NO^(-)_(2)含量。采用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系统状况。采用HAMD量表评定患者的情绪状态,采用改良版Rankin量表(mRS)评定患者的功能状态。结果本组239例AIS患者中,53例经6个月随访诊断为PSD(HAMD评分≥7分),纳入PSD组,其发生率为22.2%。与未出现PSD患者(非PSD组)相比较,PSD组患者的婚姻状况(单身/离异/丧偶)、脑卒中严重程度(入院时NIHSS评分和出院时mRS评分)、随访6个月HAMD评分以及血浆皮质醇水平均较高,血浆BDNF和NO^(-)_(2)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单身/离异/丧偶、出院时mRS评分≥2分、血浆皮质醇水平升高以及血浆BDNF和NO^(-)_(2)水平降低是PS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PSD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与HMDA评分呈正相关(rs=0.507,P<0.001);而血浆BDNF、NO^(-)_(2)水平与HMDA评分呈负相关(rs=-0.294、-0.409,P<0.05)。入院时血浆皮质醇、BDNF、NO^(-)_(2)水平预测随访6个月PSD发生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24、0.833、0.759,灵敏度分别为92.5%、66.1%、95.2%,特异度分别为55.9%、88.7%、47.2%,联合检测预测的AUC为0.89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8%和74.7%。结论AIS患者入院时,血浆皮质醇水平升高以及血浆BDNF和NO^(-)_(2)水平降低与PSD的发生风险有关,及时对其进行检测可预测随访6个月PSD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