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 CD 三维矫形系统在矫正低龄儿童半椎体所致脊柱畸形中的应用方法、意义、并发症的处理及术后处理。方法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我们应用 CD 系统矫治低龄儿童半椎体所致脊柱侧后凸畸形27例,其中单纯性半椎体合并脊柱侧凸12例...目的:探讨 CD 三维矫形系统在矫正低龄儿童半椎体所致脊柱畸形中的应用方法、意义、并发症的处理及术后处理。方法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我们应用 CD 系统矫治低龄儿童半椎体所致脊柱侧后凸畸形27例,其中单纯性半椎体合并脊柱侧凸12例,半椎体合并脊柱侧、后凸15例。27例中,合并蝴蝶椎等复杂分节不良畸形6例,合并单侧肾脏缺如1例。术前冠状面侧凸 Cobb 角24°~45°,平均32°;矢状面脊柱后凸 Cobb 法0°~21°,平均15.5°,旋转畸形为Ⅰ~Ⅲ度。年龄1岁10个月至5岁8个月。手术均采用后路融合,固定点为需切除的病变椎上下椎体,若遇上下椎体有畸形不宜植钉,则适当上或下移一椎体。先固定凹侧,楔形切除半椎体附件及椎体,凸侧加压,钉棒系统固定。结果所有患儿术后经1~36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冠状面畸形为5°~15°,平均11.5°,平均矫正率为64.1%;矢状面胸椎后凸0°~10°,平均6°,旋转畸形矫正。1例出现断钉1枚,但无症状及矫正丢失。无一例术后出现截瘫,无断棒及钉拔出等并发症。10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腹胀、腹痛现象,经对症处理后3~7 d 内明显缓解或消失。无一例出现伤口感染。15例术后出现10°以上代偿性侧弯,支具矫正后逐渐重新建立躯干平衡。结论后入路切除半椎体,畸形外观改善明显,脊柱侧后凸程度明显减轻,但要彻底切除半椎体上下生长板,减少凸侧生长点,防止复发;同时切除对侧附件,达到楔形截骨的效果,才能使矫形无张力,不易出现“拔钉”现象。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锌指蛋白Snail与转录调节因子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s)患者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方法:选择34例宫腔粘连患者作为试验组(IUAs),非宫腔粘连患者19例作为对照组(control),在...目的:探究锌指蛋白Snail与转录调节因子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s)患者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方法:选择34例宫腔粘连患者作为试验组(IUAs),非宫腔粘连患者19例作为对照组(control),在宫腔镜直视下取子宫内膜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NF-κB、Snail、E-cadherin、Vimentin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NF-κB(2.478±0.279 vs.1.459±0.323,P=0.013)、Snail(2.801±0.502 vs. 1.218±0.313,P=0.005)、Vimentin(3.581±0.650 vs. 1.756±0.260,P=0.006)的表达明显升高,E-cadherin(1.324±0.617 vs. 2.784±0.647,P=0.023)表达明显降低。结论:NF-κB和Snail可能参与了宫腔粘连的发生发展。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 CD 三维矫形系统在矫正低龄儿童半椎体所致脊柱畸形中的应用方法、意义、并发症的处理及术后处理。方法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我们应用 CD 系统矫治低龄儿童半椎体所致脊柱侧后凸畸形27例,其中单纯性半椎体合并脊柱侧凸12例,半椎体合并脊柱侧、后凸15例。27例中,合并蝴蝶椎等复杂分节不良畸形6例,合并单侧肾脏缺如1例。术前冠状面侧凸 Cobb 角24°~45°,平均32°;矢状面脊柱后凸 Cobb 法0°~21°,平均15.5°,旋转畸形为Ⅰ~Ⅲ度。年龄1岁10个月至5岁8个月。手术均采用后路融合,固定点为需切除的病变椎上下椎体,若遇上下椎体有畸形不宜植钉,则适当上或下移一椎体。先固定凹侧,楔形切除半椎体附件及椎体,凸侧加压,钉棒系统固定。结果所有患儿术后经1~36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冠状面畸形为5°~15°,平均11.5°,平均矫正率为64.1%;矢状面胸椎后凸0°~10°,平均6°,旋转畸形矫正。1例出现断钉1枚,但无症状及矫正丢失。无一例术后出现截瘫,无断棒及钉拔出等并发症。10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腹胀、腹痛现象,经对症处理后3~7 d 内明显缓解或消失。无一例出现伤口感染。15例术后出现10°以上代偿性侧弯,支具矫正后逐渐重新建立躯干平衡。结论后入路切除半椎体,畸形外观改善明显,脊柱侧后凸程度明显减轻,但要彻底切除半椎体上下生长板,减少凸侧生长点,防止复发;同时切除对侧附件,达到楔形截骨的效果,才能使矫形无张力,不易出现“拔钉”现象。
文摘目的:探究锌指蛋白Snail与转录调节因子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s)患者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方法:选择34例宫腔粘连患者作为试验组(IUAs),非宫腔粘连患者19例作为对照组(control),在宫腔镜直视下取子宫内膜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NF-κB、Snail、E-cadherin、Vimentin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NF-κB(2.478±0.279 vs.1.459±0.323,P=0.013)、Snail(2.801±0.502 vs. 1.218±0.313,P=0.005)、Vimentin(3.581±0.650 vs. 1.756±0.260,P=0.006)的表达明显升高,E-cadherin(1.324±0.617 vs. 2.784±0.647,P=0.023)表达明显降低。结论:NF-κB和Snail可能参与了宫腔粘连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