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品管圈在降低骨科患者跌倒发生率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邓晓琴 谭进成 蔡丽梅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14期2230-2232,共3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工具在降低骨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成立品管圈,确定"降低骨科患者跌倒发生率"为活动主题。采用头脑风暴法及根因分析法分析原因,运用柏拉图进行要因分析;运用PDCA质量管理工具,根据&...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工具在降低骨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成立品管圈,确定"降低骨科患者跌倒发生率"为活动主题。采用头脑风暴法及根因分析法分析原因,运用柏拉图进行要因分析;运用PDCA质量管理工具,根据"5WIH"拟定对策并实施。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骨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由0.46%下降到0.10%。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能有效地减少住院患者跌倒的不良事件,保证患者安全,而且能增强护理人员参与护理安全管理的意识,提高了护理人员团队协作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骨科 意外跌倒 品管圈 发生率
下载PDF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兵 瞿荣兰 +2 位作者 罗意 郝娜(综述) 何洁(审校)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20期3070-3072,共3页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是一类创伤较大的骨科手术,常被用来治疗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终末期膝部疾病,其切口周围软组织少且位于张力较大的髌骨关节处,这些特点可能会导致该类患者出现术后切口愈合的问题。TKA切口愈合不良(PWH)包括切口...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是一类创伤较大的骨科手术,常被用来治疗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终末期膝部疾病,其切口周围软组织少且位于张力较大的髌骨关节处,这些特点可能会导致该类患者出现术后切口愈合的问题。TKA切口愈合不良(PWH)包括切口裂开渗液、脂肪液化、愈合延迟等切口浅表愈合问题[1]。由于PWH患者需要手术清创甚至再次住院治疗,所以患者需额外支出较大开支[2-3],另外还会严重影响其康复进程。本文就TKA术后PWH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旨在改善临床医务人员对TKA患者术后PWH的预防控制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切口愈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兵 瞿荣兰 +2 位作者 罗意 郝娜(综述) 何洁(审校)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8期2738-2741,共4页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治疗各种终末期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手段,但传统的TKA切口较为特殊,其周围软组织较少且手术创伤大,同时切口位于张力极高的髌股关节处,这些解剖及运动功能特点决定了TKA患者发生各类术后切口愈合问题的风险较高。TK...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治疗各种终末期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手段,但传统的TKA切口较为特殊,其周围软组织较少且手术创伤大,同时切口位于张力极高的髌股关节处,这些解剖及运动功能特点决定了TKA患者发生各类术后切口愈合问题的风险较高。TKA切口愈合不良(PWH)包括浅表切口愈合问题(SWHP)中的切口裂开、切口渗液、脂肪液化、切口延迟愈合、皮肤边缘坏死、窦道形成等[1]。PWH患者不仅因为需要手术清创等处理或再次住院治疗而增加额外医疗开支[2-3],还会严重阻碍的术后康复。因此,应对术后PWH的防治予以高度重视。本文就TKA术后PWH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旨在提升医务人员对PWH的防治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膝关节置换 切口愈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直接前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失败患者的翻修效果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利强 廖涛 +2 位作者 黄伟 赵光荣 张东杰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直接前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对金属对金属(metal on metal,MOM)髋关节表面置换术(hip resurfacing arthroplasty,HRA)失败患者进行翻修的功能和影像学变化及与血清... 目的探讨采用直接前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对金属对金属(metal on metal,MOM)髋关节表面置换术(hip resurfacing arthroplasty,HRA)失败患者进行翻修的功能和影像学变化及与血清金属离子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5例(28侧)MOM-HRA失败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DAA-THA对MOM-HRA失败患者进行翻修,转换为陶瓷对陶瓷23侧,金属对聚乙烯4侧,大直径MOM股骨头1侧。结果 1例(1侧)失访;其余24例(27侧)随访1.5~9年,平均(5.6±2.4)年,没有需要重新翻修患者。末次随访Postel-Merle d'Aubigne功能评分12~19分,平均(15.6±1.8)分,术前5~13分,平均(8.8±2.1)分,末次随访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9侧髋关节功能为优,14侧为良,4侧为差。术中发生大转子骨折1侧,术后出现股外侧皮神经的持续性感觉异常6侧。末次随访X线检查未发现无菌性松动,髋臼外展角为30°~45°,平均(38±10)°,所有髋关节股骨假体位置良好。23侧髋关节假体周围存在骨化,为1级或2级。末次随访血清铬浓度中位数6.2μg/L较术前34.5μg/L明显降低(P=0.002),血清钴浓度中位数4.5μg/L较术前34.6μg/L也明显降低(P<0.001)。血清铬水平<1μg/L 13例,1~2μg/L3例,>2μg/L 8例;血清钴水平<1μg/L18例,1~2μg/L 2例,>2μg/L 4例。所有患者都没有其他已知的铬或钴来源,也没有发生肾功能不全。结论应用DAA-THA对失败的MOM-HRA进行翻修,临床疗效满意,无特殊并发症,无需进一步手术。术后血清金属离子水平会持续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表面置换 直接前路手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翻修术 血清金属离子水平
下载PDF
关节镜微骨折术治疗老年膝关节软骨损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9
5
作者 张利强 张绍伟 廖涛 《西部医学》 2016年第8期1122-1124,1129,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老年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治疗效果,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老年患者113例为研究对象。治疗前后对患者Tegner运动功能和HSS膝...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老年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治疗效果,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老年患者113例为研究对象。治疗前后对患者Tegner运动功能和HSS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根据临床治疗的效果将患者分为改善组和未改善组,对影响两组治疗效果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13例患者,显效53例,有效33例,总有效率76.11%(86/113)。治疗后,患者Tegner运动功能评分(t=30.954,P〈0.05)和HSS膝关节功能评分(t=26.582,P〈0.05)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因、病程、软骨缺损面积、软骨损伤程度、半月板损伤、术后并发症是影响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可明显改善老年膝关节损伤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运动功能,但影响手术治疗效果的因素较多,临床应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微骨折术 膝关节 软骨损伤
下载PDF
Mast Quadrant微创通道与传统开放式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利强 张绍伟 +2 位作者 彭李华 赵光荣 廖涛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367-2369,共3页
目的比较Mast Quadrant微创通道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与传统开放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4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微创组采用Mast Quadrant微创通道下椎弓根钉内固定,开放组采用传统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比较... 目的比较Mast Quadrant微创通道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与传统开放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4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微创组采用Mast Quadrant微创通道下椎弓根钉内固定,开放组采用传统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影像学指标、腰背疼痛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及术后手术伤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术前与术后影像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Cobb角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Mast Quadrant微创通道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钉 微创 内固定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 Cage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联合H形骨板治疗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5
7
作者 何斌 赵光荣 +2 位作者 张绍伟 廖涛 向秀根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22期3161-3162,3165,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减压、单枚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n‐HA/PA66Cage)内外植骨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加H形骨板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评估其术后影像学和功能情况。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3...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减压、单枚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n‐HA/PA66Cage)内外植骨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加H形骨板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评估其术后影像学和功能情况。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3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式采用腰椎后路椎管减压、单枚n‐HA/PA66Cage内外植骨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提拉复位内固定联合H形骨板重建椎管。术前、术后2周、末次随访测量Taillard指数、椎间隙高度、滑脱角及腰椎生理前凸角,术前、术后2周、末次随访患者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年以上的随访,平均随访15个月(12~21个月)。切口一期愈合。三维CT显示Cage植骨于术后9个月内获得骨性愈合,无Cage融合器移位断裂,无椎弓根钉棒松动、断裂及滑脱再发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周、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VAS、OD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Taillard指数、椎间隙高度、滑脱角及腰椎生理前凸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是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各影像学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管减压、单枚n‐HA/PA66Cage内外植骨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加H形骨板重建椎管治疗腰椎滑脱症,能提供坚强固定,复位满意,植骨融合良好,缓解疼痛,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脊柱融合 纳米羟基磷灰石 椎间融合器
下载PDF
疼痛敏感性与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后疗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何斌 王咏梅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1期1545-1548,共4页
目的评价疼痛敏感性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手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0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按疼痛敏感性问卷(PSQ)分数分为A组(PSQ得分<6.5分,n=58)和B... 目的评价疼痛敏感性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手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0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按疼痛敏感性问卷(PSQ)分数分为A组(PSQ得分<6.5分,n=58)和B组(PSQ评分≥6.5分,n=42),随访其手术疗效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前A、B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分别为(5.03±1.05)、(5.98±0.97)分,手术前A、B两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评分分别为(38.19±3.56)、(49.98±7.98)分,末次随访A、B两组患者VAS评分分别为(1.97±0.94)、(2.50±0.93)分,手术后末次随访A、B两组患者ODI评分分别为(15.60±5.21)、(21.45±7.31)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按亚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亚组较腰椎滑脱和腰椎管狭窄亚组不同的是,手术前VAS评分、末次随访时ODI评分,B组均高于A组,A、B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腰椎滑脱和腰椎管狭窄亚组,手术前VAS评分、末次随访VAS和ODI评分,虽然B组均略高于A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手术后两组患者疗效均明显,但相对于低疼痛敏感性,高疼痛敏感性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后患者的腰腿疼痛症状和日常生活功能障碍程度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敏感性 疼痛敏感性问卷 手术疗效 腰椎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疼痛敏感性对腰椎滑脱患者手术后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何斌 王咏梅 张绍伟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7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疼痛敏感性对腰椎滑脱患者手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腰椎滑脱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PLIF手术治疗。按术前PSQ评分分为LPSQ组(PSQ得分<6.5分)和HPSQ组(PSQ评分≥6.5分),每组各34例... 目的探讨疼痛敏感性对腰椎滑脱患者手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腰椎滑脱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PLIF手术治疗。按术前PSQ评分分为LPSQ组(PSQ得分<6.5分)和HPSQ组(PSQ评分≥6.5分),每组各34例。随访其手术疗效。结果 HPSQ组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的VAS及ODI评分均高于LPSQ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SQ组患者术后VAS、末次随访ODI评分改善分数低于LPSQ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疼痛敏感性低的患者,疼痛敏感性高的患者在腰椎滑脱手术后的疼痛和残疾改善较少,PSQ可用于腰椎滑脱手术后的手术疗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敏感性 疼痛敏感性问卷 手术疗效 腰椎滑脱
下载PDF
创面床准备理论在慢性伤口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邓晓琴 彭李华 +1 位作者 何斌 赵光荣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第9期1373-1375,共3页
目的探讨将创面床准备理论应用在慢性伤口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5年10月在该科住院的60例慢性伤口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采取创面床准备理论进行换药,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方法进行换药... 目的探讨将创面床准备理论应用在慢性伤口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5年10月在该科住院的60例慢性伤口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采取创面床准备理论进行换药,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方法进行换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医疗费用等。结果研究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20.5±2.3)d]、VAS评分[(3.0±0.2)分]、医疗费用[(4 720.0±90.2)元]明显优于对照组[(30.6±3.2)d、(5.0±0.5)分、(6 865.0±98.2)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面床准备理论对慢性伤口患者在伤口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疼痛、降低住院费用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伤口愈合 创伤和损伤/治疗 创面床准备
下载PDF
不同入路MIS-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及其对血清TGF-β1、RAGE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利强 廖涛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20年第5期279-285,共7页
目的评估两种不同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DLS)的疗效,探讨两种术式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8年12月重庆市璧山区... 目的评估两种不同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DLS)的疗效,探讨两种术式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8年12月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单节段DLS患者,均采用MIS-TLIF手术治疗,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A组行Wiltse入路,B组行正中入路,每组各35例。结果A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术后1个月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3 d、7 d血清TGF-β1和RAGE表达水平,术后1、3个月VAS评分、JOA评分及腰椎前凸角、椎间隙前凸角、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改善(P<0.05)。A组、B组在并发症发生率(9%vs 11%)、末次随访椎间融合率[(92.5±3.8)%vs(90.9±4.0)%]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S-TLIF治疗单节段DLS能够改善患者术后血清TGF-β1、RAGE表达水平,缓解疼痛症状,恢复腰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隙高度,改善腰椎功能;与正中入路相比,Wiltse入路MIS-LIF切口更小,能进一步减少术中损伤,增强术后早期疗效,利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脊柱融合术 Wiltse入路 正中入路 腰椎功能 转化生长因子β1 高级糖基化终产物特异性受体
下载PDF
腰椎滑脱症经PLIF内固定术后早期X线片相关参数变化及分析
12
作者 何斌 王咏梅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第24期3819-3820,共2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融合(PLIF)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评价手术对腰椎大体结构的影响,从而对手术方法做出客观评价。方法对该院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45例行PLIF、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的腰椎滑脱症患者进行回...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融合(PLIF)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评价手术对腰椎大体结构的影响,从而对手术方法做出客观评价。方法对该院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45例行PLIF、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的腰椎滑脱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术前及术后腰椎、肾盆X线片相关参数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年以上,平均18个月。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测定的影像学各指标均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影像学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IF内固定术改善了滑脱患者腰椎、骨盆X线片相关参数,该术式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细胞融合 羟基磷灰石类 随访研究
下载PDF
细微优质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效果的影响分析
13
作者 张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4期173-176,共4页
通过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采取外科手术后效果的观察;对比高品质的细微护理是如何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治疗的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研究组;每组4... 通过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采取外科手术后效果的观察;对比高品质的细微护理是如何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治疗的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研究组;每组45名患者。对照组的患者我们只进行常规优质护理;而观察组我们采用高质量的细微护理进行干预;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方面;观察组的数据对比对照要短;而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出血量要比对照组少。由此我们得出结论:细微的高质量的外科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的影响显著;更有助于患者的治愈;我们应该对细微护理更为重视;并值得我们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 细微优质手术 护理干预
下载PDF
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利强 初同伟 赵光荣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5期579-581,共3页
目的对比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与传统楔形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后凸畸形患者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观察组采用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联合椎... 目的对比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与传统楔形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后凸畸形患者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观察组采用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脊椎楔形截骨术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测量并比较两种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畸形纠正程度,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平衡、颌眉角在术后2周、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除腰椎前凸角术后6个月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植骨融合率和脊柱功能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可有效恢复脊柱高度,防止矫形过度或丢失,提高植骨融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后凸畸形 去松质骨化 截骨 矫形 植骨融合率
原文传递
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腰椎功能及应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廖涛 张利强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7期720-723,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腰椎功能及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8-12诊治的72例胸腰椎压缩骨折,37例采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35例采用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比较... 目的探讨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腰椎功能及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8-12诊治的72例胸腰椎压缩骨折,37例采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35例采用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数,比较2组术后即刻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值与伤椎Cobb角,比较2组术后3 d与术后7 d的P物质(Substance P,SP)、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比较2组术后1周与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结果 7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9~12个月,平均10.5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较对照组少。2组术后骨水泥渗漏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2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值与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与术后7 d观察组SP、PGE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TNF-α、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2组TNF-α、IL-1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疼痛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2组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均能显著改善腰椎功能,单侧手术可减少手术时间和及骨水泥注入量,手术应激反应更小,在降低术后炎性应激反应及疼痛程度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前列腺素E2 P物质 炎性应激 腰椎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