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5-2022年重庆市永川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及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蒋雪飞 王亚 +2 位作者 张晓燕 曾凡娜 吴欢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4期26-32,共7页
目的分析2005—2022年重庆市永川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和发展趋势,为科学应对和有效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收集2005年1月—2022年12月永川区突发公共卫生... 目的分析2005—2022年重庆市永川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和发展趋势,为科学应对和有效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收集2005年1月—2022年12月永川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并对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采用WPS Office和EPi info 7.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统计分析等。结果2005—2022年永川区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21起,报告病例数为4864例,死亡3例。较大事件2起(1.65%),一般事件45起(37.19%),未分级事件74起(61.16%)。不同时间段达到分级标准的事件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42,P<0.001),其中2005—2009年达到分级标准的事件比例为62.96%,较2010—2019年达到分级标准的事件比例(48.33%)和2020—2022年达到分级标准的事件比例(2.94%)更高。以传染病事件最多(119起,98.35%);传染病事件以其他类传染病(水痘)为主(61起,50.41%);中毒事件1起,其他公共卫生事件1起,且在2010年后二者未有报告,占比较低。报告事件数在4—6月和9—11月出现2个高峰。以城区报告事件为主(66起,54.55%)。主要发生场所为学校(106起,87.60%),发病4320例,占比88.82%;学校里主要发生场所为小学(75起,70.75%)。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107起,88.43%)。事件发病规模为24(17,40)例,持续时间为20.29(6.92,43.75)d,处置时间为11.13(2.31,27.93)d。结论永川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未分级事件呈逐年增加趋势,以传染病类事件为主,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流行特征 发展趋势 分析
下载PDF
重庆市2004~2006年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漆莉 李革 李勤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18-820,共3页
[目的]探讨重庆市流行性感冒(流感)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流感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重庆市2004、2005流感监测年度的流感样病例(ILI)监测资料、病毒分离鉴定结果及暴发疫情信息进行描述分析。[结果]2004年3月~2005年8月,ILI%平均... [目的]探讨重庆市流行性感冒(流感)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流感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重庆市2004、2005流感监测年度的流感样病例(ILI)监测资料、病毒分离鉴定结果及暴发疫情信息进行描述分析。[结果]2004年3月~2005年8月,ILI%平均为11.79%,2005年9月~2006年3月为0.80%。2004年ILI%存在4月和10月2个高峰,2005年存在4月、8月和11月3个高峰。两年病毒分离率分别为20.21%和33.62%。2年共有流感暴发疫情75起,2005年明显高于2004年,高峰月均出现在4月和11月。[结论]我市可能存在春季和秋季流感流行高峰,春季高峰比较固定,秋季高峰有一定波动性。暴发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发生在中小学校。两年10月前后均出现优势毒株型别的变化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 流行特征 监测
下载PDF
NRAMP1基因多态性与重庆市汉族人群肺结核易感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熊宇 李革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20-1824,共5页
目的:研究(Natural-resistance-associated macrophage protein1,NRAMP1)NRAMP1基因rs17235409A/Gr、s17235416TGTG/(-)位点多态性与重庆地区汉族人群肺结核易患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按肺结核诊断标准(GB15987-1995),在重... 目的:研究(Natural-resistance-associated macrophage protein1,NRAMP1)NRAMP1基因rs17235409A/Gr、s17235416TGTG/(-)位点多态性与重庆地区汉族人群肺结核易患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按肺结核诊断标准(GB15987-1995),在重庆市、重庆市沙坪坝区结核病防治所选取初治、肺结核痰涂片阳性的汉族肺结核确诊病例100例;对照为同样诊断标准排除肺结核等疾病的汉族正常人,共106例。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对NRAMP1基因rs17235409A/G、rs17235416TGTG/(-)进行基因分型,用检验分析这2个位点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患性的关系,数据分析利用SAS8.2软件进行。结果:病例组中NRAMP1基因rs17235409 GG、G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7.00%、33.00%;对照组中分别为87.34%、12.26%,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94 8,P<0.05。具有GA或(和)AA基因型的个体患肺结核的OR为3.523 5,OR95%CI为1.762 3~7.044 9。rs17235416 TGTG/(-)多态性基因频率在病例和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χ2=7.377 3,P<0.05)。拥有TGTG/(-)+TGTG(-)/(-)基因型的个体的OR值为2.340 2,OR95%CI为1.267 0~4.322 2。结论:NRAMP1 rs17235409A/G、NRAMP1rs17235416TGTG/(-)2个位点多态性均与重庆市汉族人群肺结核易患性相关,可能是重庆地区汉族人群肺结核易患性的影响因素。NRAMP1rs17235409A等位基因r、s17235416 TGTG(-)等位基因可能是重庆市汉族人群肺结核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RAMP1基因 多态性 结核
下载PDF
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二次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4
作者 赵寒 漆莉 +3 位作者 熊宇 杨琳 吴维东 龙江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SARS-CoV-2二次感染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优化COVID-19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国家传染病监测报告管理系统中重庆市报告的2416例SARS-CoV-2感染者作为调查对象,并通过现场或电话调查... 目的了解重庆市SARS-CoV-2二次感染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优化COVID-19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国家传染病监测报告管理系统中重庆市报告的2416例SARS-CoV-2感染者作为调查对象,并通过现场或电话调查他们在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期间的二次感染状况,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抗原检测结果、第二次感染相关症状及诊疗信息、疫苗接种相关信息等,通过重庆市病原体检测系统查询核酸检测信息,通过重庆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查询疫苗接种信息,统计分析二次感染率和临床特征。结果共1971例既往SARS-CoV-2感染者接受调查,接受率81.58%(1971/2416)。明确二次感染率9.22%(181/1964),粗略二次感染率20.40%(402/1971)。奥密克戎变异株、德尔塔变异株和原始毒株既往感染者二次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163,P<0.001);96.02%(386/402)的二次感染者出现症状,15.96%(64/402)的二次感染者入院诊疗,1.49%(6/402)的二次感染者住院治疗,无重症死亡;咳嗽(59.33%,229/386)和发热(54.15%,209/386)为主要症状;与第一次感染间隔时间在1年及以上(12~<24个月:OR=9.879,95%CI:4.822~20.244;≥24个月:OR=17.489,95%CI:12.708~24.070)、20~<60岁(OR=2.860,95%CI:1.742~4.697)为发生粗略二次感染的危险因素,接种2剂次以上疫苗(2剂:OR=0.468,95%CI:0.220~0.997;3剂:OR=0.414,95%CI:0.210~0.815;4剂:OR=0.142,95%CI:0.038~0.534)为保护性因素。结论重庆市不同特征人群的SARS-CoV-2二次感染率差异较大,年龄和职业的感染差异显示与社会活跃度和积极保护措施有关,造成二次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是SARS-CoV-2变异毒株的突破性和感染间隔时间。SARS-CoV-2在不断变异过程中发生的重复感染的风险还存在多变性,应持续开展相关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奥密克戎变异株 二次感染 流行病学特征
原文传递
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赵寒 熊宇 +4 位作者 杨琳 宿昆 夏宇 李柏松 李勤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状况,评估不同暴露状态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风险。方法收集截至2020年4月30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的报... 目的了解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状况,评估不同暴露状态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风险。方法收集截至2020年4月30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的报告信息,进行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核酸检测结果等统计,计算不同特征、不同暴露状态下的密切接触者感染和续发率。结果共追踪调查176例感染者和2000名密切接触者,总感染率为6.80%,续发率为4.35%。有基础性疾病者感染率为25.00%(24/96),显著高于无基础疾病者(χ^2=52.71,P<0.01);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分别为7.48%和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0,P<0.01);发病后和潜伏期接触的感染率分别为9.94%和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4,P<0.01);不同接触方式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02,P<0.01)。结论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的总体感染率较高,确诊病例的传染性强于无症状感染者,基础性疾病者感染和患病的风险更大,症状期的传染性强于潜伏期,共同居住生活方式、娱乐活动、聚餐接触方式为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密切接触者 感染率 传染性
原文传递
2004-2012年西藏昌都地区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肖达勇 宿昆 +2 位作者 冉莉莎 米玛泽仁 泽西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目的了解西藏昌都地区2004-2012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规律、特征和趋势,为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2年西藏昌都地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3 629例,年报告发病率在150.99/10万~299.95... 目的了解西藏昌都地区2004-2012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规律、特征和趋势,为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2年西藏昌都地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3 629例,年报告发病率在150.99/10万~299.95/10之间,年平均为238.50/10万;死亡22例,病死率为0.16%,年平均死亡率为0.38/10万;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居第1位,其中肺结核始终在第1位,构成占总发病的80%以上;血源及性传播疾病逐年上升;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以布病为主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有下降的趋势。结论结核病为昌都地区重点防控的疾病;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应引起关注;布病发病虽然下降,但存在发病上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疫情
原文传递
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夏宇 熊宇 +6 位作者 李勤 杨琳 宿昆 赵寒 李柏松 陈熙 漆莉 《重庆医学》 CAS 2021年第7期1148-1151,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特征,为改进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020年1月1日至3月14日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重庆市政府新闻发布、全国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系统调查... 目的了解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特征,为改进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020年1月1日至3月14日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重庆市政府新闻发布、全国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系统调查报告和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OVID-19聚集性疫情调查报告,分析重庆市COVID-19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结果重庆市2020年1月1日至3月14日共报告COVID-19聚集性疫情120起,涉及感染者551例,其中确诊病例439例,占全市确诊病例数的76.2%(439/576),无症状感染者112例,占全市无症状感染者的93.3%(112/120)。以家庭聚集性疫情为主,占聚集性疫情总数的68.3%(82/120)。高峰期在1月19日至2月6日。29个区县均有报告,占全市区县数量的74.3%(29/39)。首发病例具有武汉及周边旅居史的聚集性疫情占79.2%(95/120)。结论重庆市COVID-19聚集性疫情以家庭聚集性疫情为主,首发病例的发病-诊断时间长于散发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聚集性疫情 流行特征 重庆市
下载PDF
2010—2020年中国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例中人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柏松 师悦 +5 位作者 耿梦杰 郭玉清 林帆 张彦平 李中杰 王丽萍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11-1317,共7页
目的分析2010—2020年中国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例中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的流行特征。方法依托传染病防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的子项目,于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全国31个省份(不包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 目的分析2010—2020年中国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例中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的流行特征。方法依托传染病防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的子项目,于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全国31个省份(不包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湾地区)选择哨点医院对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例进行了主动监测,最终纳入191441例病例。监测病例的临床标本进行了HRSV核酸筛查,并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不同年龄组、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病例的HRSV检出率差异。结果2010—2020年中国发热呼吸道症候群191441例病例中,年龄M(Q_(1),Q_(3))为9(2,40)岁,<5岁组83773例(43.8%);男性113660例,男女比例为1.5∶1.0;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病例高达105508例(55.2%);北方地区70565例(36.9%)。HRSV阳性病例13858例,总阳性率为7.2%。北方HRSV检出的阳性率为5.7%(4004/70565),低于南方人群HRSV检出的阳性率(8.2%,9854/1208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7.4,P<0.001)。HRSV在各年龄组均有检出,其中<6月龄组阳性率最高为23.9%。阳性率最高的月份为12月,秋冬季是主要流行季节。北方、南方HRSV分型均以A型感染为主,A/B型混合感染比例低。结论2010—2020年HRSV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全年均可检出,并呈现出秋冬季为主要流行高峰;HRSV毒株分型以A型感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 流行特征 监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