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某高校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和需求调查 被引量:26
1
作者 陈英 丁贤彬 +2 位作者 蒋雪飞 郑建琼 谷伟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77-279,共3页
目的了解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相关态度、行为和需求,为制定宣传干预计划提供客观的指导意见。方法对重庆市某高校在校一、二、三年级的学生进行自填表式问卷调查,所有数据经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916名大学生,其... 目的了解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相关态度、行为和需求,为制定宣传干预计划提供客观的指导意见。方法对重庆市某高校在校一、二、三年级的学生进行自填表式问卷调查,所有数据经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916名大学生,其中男生占34.0%;他们对艾滋病的三个传播途径的知晓率都在80.0%以上,对于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除了经蚊虫叮咬传播外,其余的知晓率都在85.0%以上;他们对艾滋病的预防知识知晓率较低,仅约有50.0%的学生知晓每次性交使用安全套和不共用针具吸毒可预防艾滋病;他们对艾滋病的相关态度积极,80.0%的学生回答愿意关心帮助HIV感染者和病人;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报刊杂志和宣传资料;53人(5.8%)有性行为史,8人有商业性行为,2人有同性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低。不用安全套的原因是不愿使用和认为没有必要,其中多数学生建议加强艾滋病宣传,将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性健康的教育纳入教学中,提倡使用安全套。结论大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认知水平较高,只是对艾滋病的预防知识知晓率低,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低,因此应加强学校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并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提高学生的保护意识,减少高危行为的发生,有效遏制艾滋病在青少年中的流行和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艾滋病 知识 态度和行为 需求
下载PDF
重庆市1997-2006年性病流行趋势分析 被引量:31
2
作者 欧阳琳 丁贤彬 +3 位作者 卢戎戎 张维 杨明芳 徐世明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8年第1期66-67,共2页
目的掌握重庆市性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为制定性病管理和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重庆市1997-2006年7种性病年报资料和人口数据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近10年重庆市7种性病的年平均报病率为68.20/10万,非淋菌性尿道炎... 目的掌握重庆市性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为制定性病管理和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重庆市1997-2006年7种性病年报资料和人口数据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近10年重庆市7种性病的年平均报病率为68.20/10万,非淋菌性尿道炎成为重庆近3年报告性病中构成比最高的病种,淋病发病数持续下降,梅毒报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女性发病数有增多趋势,儿童发病数近4年持续上升;非婚性行为是性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结论重庆市性病流行形势依然严峻,应加强对性病的管理和监测,强化性病预防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病 流行病学 趋势
下载PDF
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态度及高危行为分析 被引量:81
3
作者 丁贤彬 陈宏 +2 位作者 潘传波 曾艺 王豫林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93-1294,共2页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相关态度和高危行为状况,为开展流动人口的艾滋病干预模式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个街道,对所抽取街道内的流动人口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所有资料经Epidata3...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相关态度和高危行为状况,为开展流动人口的艾滋病干预模式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个街道,对所抽取街道内的流动人口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所有资料经Epidata3.02录入后用SPSS 1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400人,其中男性210(52.5%)人,女性190(47.5%)人,平均年龄(29.1±10.2)岁。调查发现,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3种传播途径知晓高,均在80%以上,但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宣传画及宣传资料和向医生咨询。64.5%的人与固定性伴发生性关系时从不使用安全套。与非固定性伴发生性关系时只有14.1%的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结论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多性伴和安全套使用率低是艾滋病在流动人口中流行和蔓延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艾滋病 知识 态度 高危行为
下载PDF
某市1000名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高危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杨旭 易东 丁贤彬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23-1228,共6页
目的:分析某市男男性接触者(MSM)艾滋病高危行为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7~10月间采用"滚雪球"的方式,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对某市1000名MSM艾滋病高危行为及影响因素(年龄... 目的:分析某市男男性接触者(MSM)艾滋病高危行为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7~10月间采用"滚雪球"的方式,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对某市1000名MSM艾滋病高危行为及影响因素(年龄、文化程度、自我性取向等)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并抽取3ml静脉血进行HIV及梅毒检测,对上述调查及检测结果进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000名MSM年龄15~68岁,平均(27.8±9.1)岁。最近6个月,43.6%有3个及以上同性性伴,53.6%有同性无保护肛交性行为,8.0%有同性商业性行为,24.3%有异性性行为。分析显示:大年龄组发生无保护肛交性行为和异性性行为的比例高,低文化组多性伴和异性性行为比例高,浴室来源组商业性行为和异性性行为比例高,自我性取向为异性恋或未确定组商业性行为比例高。共检出梅毒阳性93例(9.3%),HIV阳性104例(10.4%),其中有18人同时检出梅毒和HIV。分析显示:年龄大(>35岁,OR=3.5,95%CI1.7~7.1)、多性伴(2个以上性伴,OR=3.8,95%CI1.9~7.6)、同性无保护性行为(OR=1.9,95%CI1.0~3.5)、梅毒感染(OR=2.3,95%CI1.3~4.1)是感染HIV的危险因素;艾滋病防治知识(OR=0.5,95%CI0.3~0.7)是感染HIV的保护因素。结论:该地区MSM人群中艾滋病高危行为普遍存在,并存在HIV的局部流行,需针对年龄、文化程度、性取向等不同影响因素开展相应行为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接触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2006-2009年重庆市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者情况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卢戎戎 易东 +6 位作者 丁贤彬 冯连贵 徐静 徐世明 郭晓嘉 郑建琼 杨明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534-1537,共4页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人群(ma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中HIV感染者的特征及艾滋病相关因素的变化趋势,为MSM人群干预提供针对性的建议。方法对2006-2009年4次横断面调查发现的HIV感染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趋势变化。结果 20...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人群(ma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中HIV感染者的特征及艾滋病相关因素的变化趋势,为MSM人群干预提供针对性的建议。方法对2006-2009年4次横断面调查发现的HIV感染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趋势变化。结果 2006-2009年发现的HIV感染者呈现低龄化,未婚比例、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感染者的比例及学生所占比例呈上升的趋势。最近1次与男性发生肛交时安全套使用率由2006年的48.4%上升至2009年的68.0%,最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肛交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2006年的17.2%上升至2007年的34.9%(P=0.016),梅毒感染率由2006年的16.3%上升至2009年的27.0%。2006-2009年接受干预服务的比例均低于40%。结论 MSM人群中的HIV感染者呈现低龄化、安全套使用率及接受干预服务比例低,合并梅毒感染率高,急需对MSM人群及其感染者开展更具针对性的干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行为人群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相关因素 趋势
原文传递
重庆市2004-2013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8
6
作者 何海 李巧巧 +4 位作者 周超 曾璨 崔鑫宇 吴国辉 栾荣生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接受艾滋病高效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的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收集患者的生存、死亡信息,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收集N8991例于重庆市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的流行病... 目的了解重庆市接受艾滋病高效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的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收集患者的生存、死亡信息,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收集N8991例于重庆市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的流行病学信息,因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592例,艾滋病患者总病死率5.40/1000人月,患者1~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0.92、0.90、0.89、0.87、0.84。多因素Cox回归提示相对于入组年龄〈30岁组,30-岁组、40-岁组、≥50岁组HR(95%CI)分别为1.424(1.025-1.978)、1.881(1.362~2.597)、2.853(2.072-3.927);相对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mm^3组与100~个/mm^3组HR(95%CI)分别为4.847(3.792~6.196)、1.962(1.486~2.590);感染途径为静脉吸毒(HR=1.964,95%CI:1.544~2.498)、入组时艾滋病相关疾病或症状(HR=2.658,95%CI:2.221~3.181)也是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重庆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有效地减少了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延长了患者生存时间;降低治疗门槛,及时纳入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对提高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抗病毒药 流行病学研究
原文传递
重庆市不同人群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调查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郭晓嘉 周超 +2 位作者 郑建琼 吴国辉 周颖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12年第11期776-778,共3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不同人群的梅毒预防知识的知晓率以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梅毒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提供的方案和问卷,对重庆市不同人群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用SPSS 11.5进... 目的了解重庆市不同人群的梅毒预防知识的知晓率以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梅毒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提供的方案和问卷,对重庆市不同人群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用SPSS 11.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计调查2 205人,包括城市居民300人,农村居民300人,在校学生403人,农民工402人,暗娼401人,男男性行为者399人,各类人群梅毒知识知晓率由高至低分别是:城市居民74.4%、暗娼71.0%、男男性行为者70.0%、在校学生59.8%、农民工56.0%、农村居民53.0%。结论重庆市不同人群的梅毒知识知晓率普遍偏低,亟需开展预防梅毒相关知识的宣传,以提高人们对梅毒的自我防范能力和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人群 梅毒预防知识 知晓率
原文传递
基于重庆艾滋病时空数据的综合评价和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彦琦 肖琴 +7 位作者 周亮 马迪辉 刘岭 卢戎戎 刘小钰 伍亚舟 程迪祥 易东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36-1139,1183,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重庆市2006-2012年艾滋病防控工作开展及效果,探索HIV/AIDS在重庆地区的时空聚集性。方法从重庆市38个区县的传染病上报系统和哨点监测数据库中,收集重庆市38个区县从2006年到2012年的HIV/AIDS疫情统计数据和艾滋病防控... 目的回顾性分析重庆市2006-2012年艾滋病防控工作开展及效果,探索HIV/AIDS在重庆地区的时空聚集性。方法从重庆市38个区县的传染病上报系统和哨点监测数据库中,收集重庆市38个区县从2006年到2012年的HIV/AIDS疫情统计数据和艾滋病防控经济指标。采用Person相关系数进行线性趋势检验,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采用Satscan软件对HIV携带者数进行时空聚集性分析。结果 2006-2012年重庆市男男性行为者、注射吸毒者和暗娼人群的HIV感染率分别为15.62%(95%CI:14.41%~16.86%)、8.42%(95%CI:7.82%~9.03%)和0.18%(95%CI:0.10%~0.25%)。同期重庆市艾滋病防控总投入、接受咨询和检测的人数和注射吸毒人群人均干预人次数均呈现增长趋势(均有P〈0.05),但高危人群安全套使用率并未呈现增长趋势(均有P〉0.05),高危人群HIV感染率未呈现下降趋势(均有P〉0.05)。HIV携带者数主要聚集区在中西部和中南部的区县,时间聚集在2010-2012年。结论虽然重庆市2006-2012年对于艾滋病高危人群的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得到了开展,但高危人群的安全性行为没有得到加强,HIV的感染率没有下降,防控效果不理想。HIV/AIDS的流行呈现时空聚集性,空间聚集区为中西部和中南部的区县,并随时间呈现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危险性评估 时空聚集分析
原文传递
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病毒新发感染风险的队列研究 被引量:35
9
作者 郭巍 李一 +18 位作者 周宁 吴国辉 常文辉 还锡萍 惠珊 佟雪 郭燕 于茂河 卢戎戎 欧阳琳 董丽芳 李华 李建军 刘晓燕 刘岩琳 罗超 卫晓丽 黄晓丹 崔岩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 了解与分析影响MSM人群HIV新发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MSM队列研究,随访调查目标人群在随访期间HIV相关行为暴露情况,进而通过广义估计方程,分析该人群HIV新发感染影响因素。结果 2013-2015年对4 305名HIV阴性MSM进行了随... 目的 了解与分析影响MSM人群HIV新发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MSM队列研究,随访调查目标人群在随访期间HIV相关行为暴露情况,进而通过广义估计方程,分析该人群HIV新发感染影响因素。结果 2013-2015年对4 305名HIV阴性MSM进行了随访观察。网络交友的MSM发生被动插入性肛交的比例和肛交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高于会所酒吧和浴池交友的MSM。随访研究期间HIV平均阳转密度为4.3/100人年,被动接受肛交性行为者发生HIV新发感染的风险是主动插入方的2.20倍(95%CI:1.49~3.24);使用助性剂(aRR=1.55, 95%CI:1.10~2.17)、不能坚持使用安全套(aRR=2.24,95%CI:1.62~3.08)和梅毒感染(aRR=2.95,95%CI:2.00~4.35)是HIV新发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而控制了其他因素后,3种交友方式与HIV新发感染的关联不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SM人群中造成HIV流行的因素较为复杂,亟需多角度开展研究,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同性性行为 艾滋病病毒 新发感染 危险因素 性角色 助性剂
原文传递
某市1000例男男性接触人群HIV感染高危行为及感染现状调查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杨旭 易东 丁贤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0-262,共3页
目的了解某市男男性接触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HIV感染高危行为及感染现状。方法采用"滚雪球"的方式,由调查员在调查对象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对MSM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样进行HIV检测。结果共调查100... 目的了解某市男男性接触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HIV感染高危行为及感染现状。方法采用"滚雪球"的方式,由调查员在调查对象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对MSM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样进行HIV检测。结果共调查1000例,年龄(27.8±9.1)岁。UNGASS指标知晓率为43.9%。78.6%的调查对象最近6个月与同性有过肛交性行为,其中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31.8%。8.0%的调查对象最近6个月有过同性商业性行为。检测HIV阳性率为10.4%。结论HIV已在该地区MSM人群中局部流行,并有向一般人群扩散的危险,同时MSM人群中高危行为普遍存在,急需开展相关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接触者 艾滋病 高危行为 现况调查
下载PDF
重庆市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免疫重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袁新皓 周超 +2 位作者 何海 吴国辉 栾荣生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90-1193,1198,共5页
目的了解2004-2013年重庆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国... 目的了解2004-2013年重庆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的重庆市接受抗病毒治疗患者的基本信息和随访数据,建立重复测量资料的两水平生长模型,拟合CD4^+T细胞计数随治疗时间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8 991例研究对象。基线、治疗6个月和18个月后T细胞计数均值分别为(194.23±123.72)个/mm^3、(303.87±159.08)个/mm^3和(355.52±174.78)个/mm^3。两水平模型拟合结果显示,治疗时间、性别、入组年龄、基线T细胞计数、感染途径、婚姻状况、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分期、是否有艾滋病相关症状或体征等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重庆市抗病毒治疗免疫重建效果明显,及早发现HIV感染者并及时纳入治疗能有效提高免疫重建的治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高效 T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321例酉阳县少数民族地区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颖 周超 +3 位作者 张维 张明跃 李栋 吴国辉 《重庆医学》 CAS 2022年第20期3550-3554,共5页
目的分析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少数民族艾滋病(AIDS)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及病情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国家AIDS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少数民族AIDS患者抗病毒治... 目的分析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少数民族艾滋病(AIDS)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及病情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国家AIDS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少数民族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及随访资料,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死亡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21例AIDS患者,平均年龄(40.09±13.74)岁,男性患者占73.2%,已婚者占59.8%,经性传播感染者占7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病毒载量>200 copies/mL(aOR=6.3,P=0.004)、临床分期Ⅲ~Ⅳ期(aOR=2.9,P=0.004)及年龄≥50岁(aOR=2.5,P=0.010)会增加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死亡风险。结论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少数民族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建议对患者开展早期干预,重视针对性健康教育,提高治疗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疗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