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医疗机构医院获得性肺炎转归及病原构成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朱佑明 王利亚 +1 位作者 黄永红 罗永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986-1990,共5页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治疗转归、病原学分布及其耐药性特点,为本地区治疗HAP提供资料和依据。方法选取重庆市不同等级4家医疗机构在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符合HAP诊断标准的病例512例,对患...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治疗转归、病原学分布及其耐药性特点,为本地区治疗HAP提供资料和依据。方法选取重庆市不同等级4家医疗机构在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符合HAP诊断标准的病例512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治疗转归、基础疾病、病原学及其耐药谱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 4家医疗机构的HAP患者性别不存在差异,平均年龄以重庆市第一福利院(78.6岁)最高,与其他3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HAP总死亡率为23.4%。与本次住院直接相关的基础疾病分析显示脑卒中及其后遗症是导致HAP最常见的原因(24.4%),其次是呼吸衰竭(包括急性和慢性)(17.2%),其他依次为心血管病(8.3%)、肿瘤(7.7%)、手术后(7.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9%)、尘肺(5.9%)、糖尿病(4.4%)、老年痴呆(3.8%)、营养不良(2.4%)。HAP病原菌以G-菌为主,占73.2%,以铜绿假单胞菌(27.2%)最常见;G+菌占22.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3.0%)最常见;真菌占3.9%,均为混合感染。在福利院发生的HAP病原菌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结论重庆地区HAP死亡率较高,脑卒中及其后遗症是导致HAP最常见的原因。在福利院与在其他医疗单位发生的HAP病原谱不同。HAP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耐药情况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肺炎 转归 临床分布 细菌耐药性
原文传递
急性髓性白血病SCID小鼠模型的建立及鉴定 被引量:4
2
作者 邓扬嘉 徐诣芝 娄世锋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8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建立急性髓性白血病小鼠模型,并对模型建立过程进行观察、分析和鉴定。方法: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SCID)建立HL-60细胞白血病动物模型,观察SCID小鼠一般情况,监测小鼠外周血HL-60细胞、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变化,用流式细... 目的:探讨建立急性髓性白血病小鼠模型,并对模型建立过程进行观察、分析和鉴定。方法: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SCID)建立HL-60细胞白血病动物模型,观察SCID小鼠一般情况,监测小鼠外周血HL-60细胞、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变化,用流式细胞术、骨髓染色体检查等检测小鼠骨髓,濒死或死亡小鼠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接种后3-5周,外周血白细胞上升,外周HL-60细胞占非红系有核细胞比例为3%-11%。骨髓HL-60细胞占非红系有核细胞中比例为40%-58%,骨髓细胞中CD33抗原阳性率8.18%-24.45%。小鼠骨髓细胞中有中、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结论:HL-60细胞静脉接种SCID小鼠,白血病发病率为100%。其发病症状及组织浸润与人类白血病相类似,可用于研究白血病增殖、分化等机制,是探索新的白血病治疗手段及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SCID小鼠 HL-60细胞 模型
下载PDF
早期无创正压通气纠正急性左心衰竭所致严重低氧血症效果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光辉 文亮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7年第3期40-42,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无创正压通气(nonina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对急性左心衰竭所致严重低氧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40例急性左心衰(心功能Ⅳ)患者随机分为NPPV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均常规给予强心、利尿、镇静、扩血管等对... 目的观察早期无创正压通气(nonina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对急性左心衰竭所致严重低氧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40例急性左心衰(心功能Ⅳ)患者随机分为NPPV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均常规给予强心、利尿、镇静、扩血管等对症支持治疗,NPPV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双向气道正压呼吸机(BiPAP)经面罩双向正压通气治疗,常规治疗组则给予普通高浓度吸氧。观察治疗2小时后两组患者心率、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SaO2)、血气分析和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NPPV组所有患者HR下降,呼吸困难症状缓解,生命体征平稳,PaO2、SaO2明显增高,缺氧程度得到有效改善,治疗总有效率100%(20/20);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70%(14/20)。结论重度左心衰患者在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同时使用BiPAP面罩双相气道正压无创通气可以较快纠正机体缺氧状况,改善心功能,缩短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左心衰竭 低氧血症 无创正压通气
下载PDF
亚低温对大鼠颅脑损伤后不同时段线粒体DNA缺失和酶活性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何建国 邓扬嘉 +3 位作者 唐文渊 钱冠华 丁嵩涛 彭惠民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909-1911,1914,共4页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颅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神经细胞线粒体DNA(mtDNA)缺失及缺失DNA所编码的酶活性变化的影响,并探讨最佳治疗时程。方法建立重型颅脑损伤及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动物模型并进行区组随机化分组。分为正常组,损伤6、12、24、4...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颅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神经细胞线粒体DNA(mtDNA)缺失及缺失DNA所编码的酶活性变化的影响,并探讨最佳治疗时程。方法建立重型颅脑损伤及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动物模型并进行区组随机化分组。分为正常组,损伤6、12、24、48、72、96、120h组,降温6、12、24、48、72、96、120h组,共15组,每组15只大鼠。检测mtDNA的缺失,线粒体Na+-K+-ATP酶及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结果损伤及降温各组的缺失/总mtDNA的比值较正常组均明显升高(P<0.05)。损伤6、12、24、48h组及降温6、12、24、48h组的缺失/总mtDNA的比值均呈逐渐上升趋势。损伤及降温各组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较正常组均明显下降(P<0.05)。损伤6、12、24、48h组及降温6、12、24、48h组的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均呈逐渐下降趋势。损伤及降温各组Na+-K+-ATP酶活性较正常组均明显下降(P<0.05)。损伤6,12,24,48h组及降温6,12,24,48h组的Na+-K+-ATP酶活性均呈逐渐下降趋势。损伤72、96、120h组及降温72、96、120h组中缺失/总mtDNA的比值、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和Na+-K+-ATP酶活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对大鼠颅脑损伤后的脑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和mtDNA缺失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亚低温 DNA 线粒体 酶活性 治疗时程
下载PDF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与胰岛素泵治疗对2型糖尿病疗效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方柯 朱佑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01-1103,共3页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与胰岛素泵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初诊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组和胰岛素泵组,根据血糖水平调整用药量。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与胰岛素泵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初诊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组和胰岛素泵组,根据血糖水平调整用药量。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plama glucose,2 h PG)、糖化血红蛋白A1c(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和血脂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A组和B组患者FBG、2 h 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值A组分别为0.000 3、0.000 1和0.000 2,B组为0.000 4、0.000 2和0.000 2,P<0.05);治疗后A组与B组总甘油三酯(total triglycerides,TG)水平明显降低,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也轻度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轻度升高,组间FBG、2 h PG、HbA1c、TC、TG、HDL-C和LDL-C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42、0.24、0.35、0.48、0.17、0.54和0.54,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是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理想方案,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甘精胰岛素 瑞格列奈 胰岛素泵
下载PDF
利用精细法减少前列地尔局部不良反应临床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曾彬 《现代医药卫生》 2012年第10期1471-1471,1473,共2页
目的探讨利用精细配制法减少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注射液局部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常规法和精细法配制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注射液,观察其用药后的局部不良反应。结果精细法配制并输注前列地尔脂微球载... 目的探讨利用精细配制法减少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注射液局部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常规法和精细法配制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注射液,观察其用药后的局部不良反应。结果精细法配制并输注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注射液,其局部不良反应较常规法明显减少(P<0.05)。结论精细法配制并输注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注射液能充分保护脂微球结构,减少其用药后的局部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 微球体 注射剂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