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6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保护战略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易思荣 黄娅 +2 位作者 肖波 邓才富 肖中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7年第4期61-66,共6页
重庆地处我国三大特有植物分布中心之一的"川东-鄂西"分布中心,地形复杂多样,由于受第四纪冰川影响较小,该地区分布有大量的珍稀、古老和孑遗植物,作者在多年调查的基础上对重庆地区分布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资源状况、致危... 重庆地处我国三大特有植物分布中心之一的"川东-鄂西"分布中心,地形复杂多样,由于受第四纪冰川影响较小,该地区分布有大量的珍稀、古老和孑遗植物,作者在多年调查的基础上对重庆地区分布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资源状况、致危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保护对策。是就地保存,迁地保护,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培养科技人员和开展科学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濒危植物 植物资源 植物保护 生态环境
下载PDF
重庆喀斯特地区金银花的生物学特性及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易思荣 申明亮 +4 位作者 邓才富 韩凤 肖忠 肖杰易 全健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11年第2期3-5,共3页
为促进金银花种植技术在广大喀斯特地区顺利推广,促进中药材产业的顺利发展,并促进喀斯特地区生态顺利恢复,结合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技术研究项目的开展,开展了金银花主要品种忍冬在喀斯特地区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生态作用分析和规范化种... 为促进金银花种植技术在广大喀斯特地区顺利推广,促进中药材产业的顺利发展,并促进喀斯特地区生态顺利恢复,结合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技术研究项目的开展,开展了金银花主要品种忍冬在喀斯特地区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生态作用分析和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形成了较为系统金银花规范化种植技术体系,主要包括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加工等方面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生物学特性 规范化种植 病虫害防治
下载PDF
重庆市主产药用植物丛枝菌根结构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马永甫 杨晓红 +1 位作者 李品明 仝瑞建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6-409,共4页
对重庆市主产的21科37属38种药用植物的根系作了菌根染色制片观察,结果表明:有30种植物形成了丛枝菌根,占观察样品的78.9%,有8种植物没有观察到丛枝菌根,占观察样品的21.1%;在药用植物的丛枝菌根中,观察到了典型的菌根结构,如丛枝、泡... 对重庆市主产的21科37属38种药用植物的根系作了菌根染色制片观察,结果表明:有30种植物形成了丛枝菌根,占观察样品的78.9%,有8种植物没有观察到丛枝菌根,占观察样品的21.1%;在药用植物的丛枝菌根中,观察到了典型的菌根结构,如丛枝、泡囊、孢子、分枝状吸收结构、附着胞、菌丝等。表明重庆药用植物的丛枝菌根结构具有多样性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药用植物 丛枝菌根 多样性
下载PDF
重庆市药用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易思荣 黄娅 +1 位作者 全健 肖忠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09年第7期8-11,共4页
关键词 重庆市 保护对策 资源现状 药用植物 中心区域 三峡库区 结合区 湖南省
下载PDF
重庆市药用植物园景区规划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品明 秦琴 +1 位作者 周卯勤 韩如刚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4-198,共5页
在对重庆市药用植物园及其资源现状充分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重庆市药用植物园的建设意义、规划理念与规划原则,将全园中心区划分为10个亚区,结合现代医学发展的新思路,深入探讨了5个亚区的建设内容.
关键词 药用植物园 景区规划 重庆 金佛山
下载PDF
种苗期川党参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研究
6
作者 罗敏 邓才富 +2 位作者 朱晓富 徐广 罗舜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研究川党参种苗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结构特征和多样性变化,掌握种苗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演替规律,为川党参连作障碍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1年生(Op1)和2年生(Op2)的川党参根际土壤,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细... 目的:研究川党参种苗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结构特征和多样性变化,掌握种苗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演替规律,为川党参连作障碍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1年生(Op1)和2年生(Op2)的川党参根际土壤,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细菌16S rRNA序列V3-V4区的高通量测序,对种苗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变化进行分析。结果:通过MiSeq测序共得到882369条优化序列,其中1年生注释到9926个OTU,2年生注释到7560个OTU。种苗期随生长年限的增加,川党参根际土壤速效养分、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均呈增加趋势。在细菌门分类水平上,1年生有5个优势菌群(相对丰度均大于5%),2年生有7个优势菌群,共有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在属分类水平上排名前五菌群中只有全噬菌属(Holophaga)与念珠菌属(Candidatus Udaeobacter)为共有优势菌群,且1年生有11个独有菌群。PCoA分析与UPGMA聚类分析表明1年生与2年生川党参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具有显著差异,随生长年限延长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演变明显。结论:川党参种苗期根际土壤速效养分、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呈递增变化,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呈递减变化。研究为揭示川党参种植和连作障碍形成的原因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党参 根际土壤 细菌群落 种苗期
原文传递
白花前胡单株类型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7
作者 徐广 杨丹 +3 位作者 谭秋生 罗敏 郭瑀 邓才富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3期31-35,共5页
目的:探索白花前胡栽培群体单株的差异性。方法:采集单株前胡观察农艺性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白花前胡单株类型指纹图谱;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差异性。结果:叶型有阔叶、狭... 目的:探索白花前胡栽培群体单株的差异性。方法:采集单株前胡观察农艺性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白花前胡单株类型指纹图谱;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差异性。结果:叶型有阔叶、狭叶和两者之间的中间型三类,叶色主要是绿色、淡红色、淡紫红色、黄绿色;建立了16批单株白花前胡HPLC指纹图谱,色谱图相似度为0.545~0.999,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白花前胡分为两大类,其引起差异性的特征成分主要为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结论:该研究建立的白花前胡的化学成分HPLC指纹图谱能较好地分析其栽培群体单株的差异性,可为白花前胡的种质资源挖掘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前胡 单株类型 指纹图谱 差异性
原文传递
重庆市南川区三叶木通种植技术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吴中宝 徐晓华 +1 位作者 杨力 鲜晓梅 《南方农业》 2017年第28期78-79,共2页
探讨性地总结介绍作为中药材的三叶木通在重庆市南川区的种植技术。采用电热加温催根、药剂处理催根、地膜覆盖催根可以提高三叶木通的扦插繁殖成活率,且出圃苗木大小均一,苗壮,抗逆性强。简介主蔓培育、结果蔓组培育、延长蔓培育的方... 探讨性地总结介绍作为中药材的三叶木通在重庆市南川区的种植技术。采用电热加温催根、药剂处理催根、地膜覆盖催根可以提高三叶木通的扦插繁殖成活率,且出圃苗木大小均一,苗壮,抗逆性强。简介主蔓培育、结果蔓组培育、延长蔓培育的方法。为了加速对这一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种植效益,需模仿野生三叶木通生态环境,在园内养草,改善园内生态环境,以草肥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三叶木通 扦插繁殖 种植技术 重庆市南川区
下载PDF
腐霉利及其代谢产物在百合上的残留行为研究
9
作者 杨丹 徐广 +5 位作者 邹艳 郭瑀 谭秋生 邓才富 雷美艳 杨永东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139-141,145,共4页
目的:为研究腐霉利的安全使用,明确腐霉利及其代谢物3,5-二氯苯胺在百合上的残留行为,进行了腐霉利及其代谢产物在百合植株中的消解动态和百合鳞茎中的最终残留试验。方法:乙腈提取,GC-MS分析百合中中腐霉利及其代谢产物残留量。结果:... 目的:为研究腐霉利的安全使用,明确腐霉利及其代谢物3,5-二氯苯胺在百合上的残留行为,进行了腐霉利及其代谢产物在百合植株中的消解动态和百合鳞茎中的最终残留试验。方法:乙腈提取,GC-MS分析百合中中腐霉利及其代谢产物残留量。结果:腐霉利在百合植株中的消解半衰期为21.29 d, 3,5-二氯苯胺在百合植株中的半衰期为33.55 d,两者在百合植株上的残留消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可同时测定腐霉利及其代谢物,上述结果可为今后安全、合理、高效使用百菌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腐霉利 3 5-二氯苯胺 消解动态 最终残留
下载PDF
重庆市白术根腐病发生危害及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成前 吴中宝 +3 位作者 余中莲 蒲盛才 雷美艳 杨天健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61-1567,共7页
【目的】明确重庆市白术根腐病发生危害情况及其病原菌种类、生物学特性,为该病害的预测、防治及白术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年3~8月,每隔30 d对重庆市白术产区进行白术根腐病田间症状及危害情况调查;采用组织分离法结合柯... 【目的】明确重庆市白术根腐病发生危害情况及其病原菌种类、生物学特性,为该病害的预测、防治及白术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年3~8月,每隔30 d对重庆市白术产区进行白术根腐病田间症状及危害情况调查;采用组织分离法结合柯赫氏法则获得白术根腐病致病菌,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对病原菌进行种类鉴定,并考察不同培养基、碳氮源、pH、温度等因素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等的影响。【结果】白术根腐病在田间有块茎腐烂型和须根腐烂脱落型2种症状,其中块茎腐烂型占发病植株的69.68%,为主要症状类型。将2种来源的白术根腐病病原菌接种于4种不同白术栽培类型,结果发病症状也以块茎腐烂型为主。引起2种症状的病原菌均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rum Schl.)。最适宜白术根腐病病原菌生长的培养基为PSA培养基;菌丝生长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蔗糖和甘氨酸;最适产孢碳、氮源分别为D-果糖和亮氨酸;菌丝在5~45℃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产孢及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0℃;菌丝在pH为3~11时均能生长,最适pH为7,产孢及孢子萌发最适p H为6。【结论】重庆市白术根腐病表现为块茎腐烂型和须根腐烂脱落型2种症状,病原菌均为尖孢镰刀菌(F. oxysprum),其症状表现与白术栽培类型的抗病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根腐病 发生危害 尖孢镰刀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重庆市蕨类植物区系调查和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易思荣 黄娅 +1 位作者 肖波 梁国鲁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04-509,共6页
重庆市有野生蕨类植物47科120属604种(含变种及以下分类单位)。其科属优势明显,其中蹄盖蕨科、金星蕨科、鳞毛蕨科和水龙骨科4个科包含了49属337种,占重庆市蕨类植物属、种总数的40.83%和55.79%;特有现象明显,地方特有种十分丰富,中国... 重庆市有野生蕨类植物47科120属604种(含变种及以下分类单位)。其科属优势明显,其中蹄盖蕨科、金星蕨科、鳞毛蕨科和水龙骨科4个科包含了49属337种,占重庆市蕨类植物属、种总数的40.83%和55.79%;特有现象明显,地方特有种十分丰富,中国特有种和地方特有种类分别达到164种和33种;蕨类植物区系具有古老、孑遗和原始性等特点,表现出一定的热带性质或热带亲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 蕨类植物 植物区系
下载PDF
重庆市野生蕨类植物名录的增补及特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易思荣 黄娅 +2 位作者 申明亮 谢世友 梁国鲁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9-67,共9页
通过对前期重庆市蕨类植物名录的初步修改和完善,补充了以前发表而未被记入和新近发现的新记录种类,增补了重庆地区分布的野生蕨类植物4科10属226种,列出了重庆市分布的47科119属606种(含变种及以下分类单位)野生蕨类植物名录.名录中科... 通过对前期重庆市蕨类植物名录的初步修改和完善,补充了以前发表而未被记入和新近发现的新记录种类,增补了重庆地区分布的野生蕨类植物4科10属226种,列出了重庆市分布的47科119属606种(含变种及以下分类单位)野生蕨类植物名录.名录中科的顺序按秦仁昌系统排列,科内的属种和种以下单位按植物拉丁名字母顺序排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增补 新名录 重庆市
原文传递
重庆市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易思荣 黄娅 +1 位作者 肖波 梁国鲁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28,共6页
对重庆市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研究,其区系特征如下:(1)植物种类和区系组成丰富,共分布有野生种子植物208科1127属4764种,其科包含12种分布型和13个变型,属包含15种分布型和23个变型;(2)科的区系组成以热带成分占主要,总共包含83科,达到... 对重庆市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研究,其区系特征如下:(1)植物种类和区系组成丰富,共分布有野生种子植物208科1127属4764种,其科包含12种分布型和13个变型,属包含15种分布型和23个变型;(2)科的区系组成以热带成分占主要,总共包含83科,达到重庆地区种子植物总科数的39.90%,这说明重庆种子植物区系带有一定的热带亲缘关系。属的区系组成以热带成分最多,达到454属,占重庆市种子植物总属数的40.28%,表明重庆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的热带亲缘关系较强;(3)特有现象明显,虽然本地区分布的特有科属相对较少,但特有种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植物区系 区系特征 重庆
下载PDF
重庆南川玄参田间杂草种类、危害及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韩凤 肖杰易 +3 位作者 曹厚强 罗川 杨天建 林茂祥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042-2047,共6页
目的:明确重庆南川玄参杂草种类、危害情况和群落结构。方法:2013~2014年,采用倒置"W"九点取样法对南川玄参杂草进行调查。结果:南川玄参农田杂草有96种,隶属于30科75属,其中菊科最多,为18种,占整个杂草种类的18.75%;其次是禾本科... 目的:明确重庆南川玄参杂草种类、危害情况和群落结构。方法:2013~2014年,采用倒置"W"九点取样法对南川玄参杂草进行调查。结果:南川玄参农田杂草有96种,隶属于30科75属,其中菊科最多,为18种,占整个杂草种类的18.75%;其次是禾本科,10种,占整个杂草种类的10.42%。所有杂草中,一年生杂草57种,占所有杂草的59.38%,越年生(两年生)及多年生杂草39种,占所有杂草的40.63%。一年蓬、马唐、窃衣、尼泊尔蓼、毛茛、繁缕、鸭跖草等在田间分布较广,是南川玄参农田的优势杂草。结论:重庆南川玄参农田杂草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的不同,主要与土壤理化性质、水分含量、种植制度、耕作方式、气候条件、作物布局、除草水平等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参 杂草种类 群落结构 优势种 重要值
原文传递
重庆市卵圆型栀子的栀子苷含量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开治 肖波 +4 位作者 李品明 秦静 刘燕琴 张军 刘杰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5-89,共5页
以重庆市卵圆型栀子为试材,对其不同类型、果型和叶型的栀子苷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卵圆型栀子的栀子苷含量呈显著差异,阔叶大果型含量最高,狭叶小果型含量最低;大果型卵圆型栀子的栀子苷含量显著高于中果、小果型;... 以重庆市卵圆型栀子为试材,对其不同类型、果型和叶型的栀子苷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卵圆型栀子的栀子苷含量呈显著差异,阔叶大果型含量最高,狭叶小果型含量最低;大果型卵圆型栀子的栀子苷含量显著高于中果、小果型;阔叶型卵圆型栀子的栀子苷含量显著高于狭叶型.群体栀子苷含量高于国家药典标准,但部分狭叶中果和狭叶小果型低于药典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栀子苷 良种选育
原文传递
重庆市南川区石漠化山地现状调查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4
16
作者 肖杰易 申明亮 +6 位作者 易思荣 邓才富 蒲盛才 肖忠 谢世友 袁道先 李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57-358,共2页
以南川石漠化区域调查结果为基础,分析山地恶化原因及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提出因地制宜及综合治理对策。
关键词 石漠化 调查 治理 对策 生态环境
下载PDF
重庆产栀子的栀子苷含量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开治 刘燕琴 +3 位作者 秦剑 张军 秦静 刘杰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3-86,共4页
以重庆产栀子为试材,采用随机群组抽样,HPLC测定栀子苷含量,x2检测研究群体栀子苷含量分布规律,为客观评价群体栀子质量和优良栀子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重庆产栀子的栀子苷含量在1.47%~6.44%之间,平均含量为4.07%;x2=10.6841<x20.... 以重庆产栀子为试材,采用随机群组抽样,HPLC测定栀子苷含量,x2检测研究群体栀子苷含量分布规律,为客观评价群体栀子质量和优良栀子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重庆产栀子的栀子苷含量在1.47%~6.44%之间,平均含量为4.07%;x2=10.6841<x20.05(6)=12.59,p>0.05,栀子苷含量实际分布次数与由正态分布的理论次数差异不显著.重庆产栀子的栀子苷含量围绕约4%服从正态分布,质量符合中国药典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栀子苷 分布规律
原文传递
重庆市珍稀濒危植物适生环境及濒危原因初探 被引量:8
18
作者 易思荣 黄娅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705-714,共10页
重庆市有各类珍稀濒危植物93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50种,受气候和人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物种已经面临灭绝的危险.本文主要对造成它们濒危的各种原因作了初步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 重庆市 珍稀濒危植物 适生环境 濒危原因
下载PDF
重庆巫山独活最佳采收期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茂祥 韩凤 +4 位作者 罗川 谭秋生 章文伟 王黎 韩如刚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6期70-74,共5页
目的比较重庆巫山独活不同采收期产量性状及蛇床子素、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含量,为确定合理的采收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法,于2015年9月5日-2016年3月3日,每20 d采收1次,共10个不同采收时期,以独活主根长、根直径、鲜... 目的比较重庆巫山独活不同采收期产量性状及蛇床子素、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含量,为确定合理的采收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法,于2015年9月5日-2016年3月3日,每20 d采收1次,共10个不同采收时期,以独活主根长、根直径、鲜重、干重、折干率为考察指标,以蛇床子素和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为指标成分,应用HPLC对其进行测定,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随着采收期的延迟,独活主根长、直径、鲜重、干重、折干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蛇床子素含量前期不断增加,12月中旬到达最高值,随后逐渐降低;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含量呈曲线变化,分别于11月下旬和2月中旬出现高峰,但差异不明显。结论重庆巫山独活单株鲜重和蛇床子素、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含量与采收期有一定关系;结合鲜重和指标成分含量,其最适合的采收期应为12月中旬。本研究可为独活采收期的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活 采收期 产量性状 蛇床子素 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重庆市秀山县药用植物调查 被引量:2
20
作者 伍淳操 李朝利 +4 位作者 苏岩 杨正洪 邹薇 刘禹汛 钟国跃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4年第4期291-295,共5页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武陵山脉中段。此次药用植物调查,可摸清秀山县药用植物资源分布情况,为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采用样方调查法,开展野外实地调查,记录品种种类、数量等信息,采集标本及药材,重点物种测量...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武陵山脉中段。此次药用植物调查,可摸清秀山县药用植物资源分布情况,为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采用样方调查法,开展野外实地调查,记录品种种类、数量等信息,采集标本及药材,重点物种测量单株重以计算样方内蕴藏量。结果表明,秀山县普查共记录药用植物物种410种,分属133科312属,其中菊科最多为30种,最大的属为蓼属,有9种;调查记录重点品种93种,分属55科90属,以唇形科最多,为7种;千里光、杠板归等重点物种的蕴藏量相对较高;调查还发现南方红豆杉、水杉等1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中药。本次调查结果与武陵山地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结果基本一致;秀山县中药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野生药用植物物种数量大为减少,应加强中药资源保护,促进生态恢复,同时充分利用当地药用植物资源特色优势,开发新的现代药物制剂,促进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秀山县 武陵山 药用植物 调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