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耦合“生态-潜力”适宜性和紧凑性的花椒产业布局评价——以重庆市江津区68个花椒村为例
1
作者 冉娜 张仕超 +3 位作者 张湘 张煊赟 唐俊霞 欧云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25-2535,共11页
【目的】乡村产业有序转型升级离不开精准的空间布局引导,而特色产业的布局多在县域/镇域空间尺度内统筹,凸显不出乡村用地差异。以适宜性底线为约束,确定集约紧凑的产业空间格局,是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探索耦合... 【目的】乡村产业有序转型升级离不开精准的空间布局引导,而特色产业的布局多在县域/镇域空间尺度内统筹,凸显不出乡村用地差异。以适宜性底线为约束,确定集约紧凑的产业空间格局,是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探索耦合适宜性和紧凑性的花椒产业空间布局,可为县域产业布局优化提供思路。【方法】以重庆市江津区68个花椒村为研究对象,构建“生态-潜力”产业综合布局适宜性评价模型探究花椒适宜性布局,进而在目标规模的约束下引入基于多智能体的空间优化配置模型(AgentLA)进行连片性优化,促成紧凑性空间格局的形成。【结果】(1)仅考虑“园地”时,石门镇、先锋镇和白沙镇无法达到规模需求,在考虑“园地+旱地”的情况下石门镇和白沙镇能满足规模需求,在考虑“园地+旱地+水田”的情况下先锋镇仍无法达到规模需求;(2)利用市场、管理和生产因子对花椒生态适宜性进行修正后,村域差异更加明显,其中高度适宜主要聚集在绣庄村,中度适宜主要位于夹滩社区和永丰村等村社,勉强适宜在各村社均有分布;(3)差异化发展乡村花椒产业,将68个村划分为4大发展区,其中椒乡社区和绣庄村等4个村社为优先发展区,白坪村和双河村等19个村社为重点发展区,黄桷村和小园村等30个村社为一般发展区,毗罗村和新桥社区等15个村社为缓慢发展区。【结论】“生态-潜力”产业综合布局适宜性评价模型能够评价产业用地适宜性,AgentLA模型能够提供紧凑度更高的用地方案,二者结合可为江津乡村花椒产业布局优化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产业布局 适宜性 紧凑性 AgentLA 重庆市江津区
下载PDF
河流流域范围划分规则探讨——以重庆市壁南河为例
2
作者 刘琪 邵景安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1期70-76,共7页
为对璧南河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实施溯源,提供解决方案,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河网与河源密度法、均值变点法确定集水面积阈值,依据河段的连接关系划分河网等级,将流域提取生成3级集水区。提取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依据土地... 为对璧南河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实施溯源,提供解决方案,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河网与河源密度法、均值变点法确定集水面积阈值,依据河段的连接关系划分河网等级,将流域提取生成3级集水区。提取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依据土地主导功能类型将集水区分类。结果表示:均值变点分析法提取的璧南河流域水系最佳集水面积阈值与河网、河源密度法所推求的阈值进行对比,二者结果相吻合;统计各级集水区数量,确定最大最小集水区面积,将结果与规范进行对照,验证得出3层集水区划分符合小流域的划分标准;对璧南河流域范围内的土地利用人机交互解译,解译数据通过随机抽样方式经实地调查结果验证,解译精度达95%;集水区最终划分为4大类型:农业生产主导型集水区、自然生态主导型集水区、农业自然混合型集水区、城镇主导型集水区。河流流域范围划分可直接识别该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关键性源区,进行最优土地主导功能重构,以便为流域分级调控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优化流域内的土地利用类型与协调集水区组合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集水区划分 土地利用 河网提取 壁南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